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人教歷史新九下知識點

人教歷史新九下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1-03-09 11:29:40

Ⅰ 人教版九下歷史重點

第一課 史前時期的人類
一、人類的起源
1、關於人類的起源,世界上有很多古老的神話。你知道有哪些關於人類起源的
神話故事呢?
2、今天人類已知的最早的直系祖先是非洲的南方古猿。
「南方古猿」與人類有哪些主要差別?那麼從猿到人的轉化過程中,或者說人脫離動物界、走向獨立發展的最關鍵的是:直立行走和工具的製造。
3、人工製造工具的出現,標志著從猿到人過渡階段的結束。
4、三大人種的形成
各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的不同是影響人種形成的主要因素。各人種毛發、膚色等體貌特徵的差異,就是他們適應各自環境演化的結果。
強調:各人種只有外表上的差異,決無智商高低、種族優劣之區分,各種族經濟文化水平的不同是後天因素決定的,種族歧視是決無道理的反文明行為。
二、母系氏族社會
1、原始社會主要使用的生產工具是什麼?石器(復習新、舊石器時代)
2、原始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基本組織是什麼?氏族(介紹氏族,河姆渡和半坡遺址)
3、人類社會先經歷母系氏族,後經歷父系氏族。
4、古代希臘關於宇宙起源的神話中,有一位最早從混沌狀態下分離出來的大地女神該亞。相傳她生下烏剌諾斯(天)、蓬托斯(海)以及許多其他神靈,她是最初的萬物創生者,被看作人類始祖、培育植物和幼兒的母親女神。
1、這則神話會話反映了怎樣的歷史事實?
2、關於這種氏族的情況,你知道的有哪些?
三、父系氏族社會
厄瑞斯忒弒母卻被雅典娜女神宣布無罪的神話傳說,反映了怎樣的歷史事實?
說一說:相對於母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出現了哪些變化?
議一議:母系氏族社會向父系氏族社會轉變,其原因是什麼?根本原因是什麼?你能否舉例說明? 根本原因:生產力的發展
第二課 亞非文明古國
一、古代埃及
埃及位於北非尼羅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發源地之一。約在公元前3100年形成了統一的奴隸制國家,都城在孟斐斯,國王稱為法老。
問題:金字塔是通過什麼方式建築的?
金字塔的建築,從古到今都給人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傳統的說法,特別是史書(希羅多德的著作)的記載,都認為是依靠奴隸的集體勞動建成的。但是在當時生產力水平非常低的情況下,埃及人是如何用原始的工具將一人來高、兩噸半重的巨石從山上鑿出?又是如何將巨石從幾英里甚至幾十英里外運來,再吊上甚至高達一百多米的塔頂?對於這些問題,無人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釋。一些學者推斷,古埃及人是藉助畜力和滾木,把巨石運到建築點的,他們又將場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坡,把巨石沿著斜坡拉上金字塔。就這樣,堆一層坡、砌一層石,逐漸加高就是金字塔。近年來,又有一些學者推斷金字塔並非地球人所造,而是外星人所為。當然,要真正揭開金字塔的建築之謎,還得依靠人們的不懈努力和勤奮研究。
二、古代巴比倫王國
1、西亞兩河流域約在公元前3000年出現了許多城市國家。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建立了統一的奴隸制國家,首都在巴比倫。
2、漢謨拉比法典
a適當介紹一下漢謨拉比法典被發現的經過(1901年,法國考古學家在伊朗的蘇撒考古時發現,後被劫奪到巴黎的盧浮宮博物館),激發學生的興趣。
b這根石柱高約71厘米,石碑全長213厘米。法典的上部是巴比倫人的太陽神沙瑪什向漢謨拉比國王授予法典的浮雕。太陽神形體高大,胡須編成整齊的須辮,頭戴螺旋型寶冠,右肩袒露,身披長袍,正襟危坐,正在授予漢謨拉比象徵權利的魔標和魔環;漢謨拉比頭戴傳統的王冠,神情肅穆,舉手宣誓。太陽神的寶座很象古巴比倫的塔寺,表示上面所坐的是最高的神關於法典的內容,整個浮雕畫面庄嚴而穩重,表現了"君權神授"的觀點。該法典維護奴隸主的利益.奴隸對奴隸主僅說一聲"你不是我的主人"就被割掉耳朵,理發師剃去奴隸頭上的標志,要被截斷手指,等等。所有這些條文都說明了這部法典維護奴隸主專政的實質。它是迄今所發現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部完備的成文法典。
三、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講清古代印度歷史上是指喜馬拉雅山以南的整個南亞次大陸。
2、公元前2300年左右,印度河流域出現了一些城邦。公元前15世紀後,雅利安人陸續入侵印度,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
3、種姓制度
問題一:種姓制度是怎樣產生的?四個等級是否是造物主用不同的方式創造的?
問題二:不同等級之間的權力和義務有什麼區別?種姓制度的實質是什麼?對印度未來社會產生什麼影響?
第三課 歐洲文明的起源
一、愛琴文明
1、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興起
2、先後以克里特島和邁錫尼為中心
二、希臘文明的中心雅典
1、公元前6世紀末,雅典成為著名的奴隸制城邦。
2、伯利克里時代的雅典(前444-前429年)雅典的民主政治發展到奴隸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雅典主要的權力機構是什麼?國家大事是怎麼決定的?
當有國家大事時,他們就用這些石子投石表決,根據人數的多少決定是否通過。由此看,雅典民主有什麼特點?
全民直接參與(廣泛性),多數決定製,雅典是典型的民主政治的城邦國家。全民直接參與(廣泛性),多數決定製,雅典是典型的民主政治的城邦國家。
請談談你對雅典民主政治的看法。
第一,它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條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峰,成為一種典型範例,對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產生一定影響;第二,它是奴隸主民主政治,本質上仍然是少數奴隸主對廣大奴隸的專政。能夠享受到民主權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佔雅典人口的1/6。
三、羅馬共和國的興衰
1、公元前6世紀末,義大利半島中部出現了羅馬奴隸制共和國。
2、兩名執政官掌握行政權力,協議處理政事,元老院掌握實權。
3、公元前2世紀,通過布匿戰爭,成為地中海的霸主。
4、羅馬共和國的衰落
5、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元首制,羅馬從共和國時代進入帝國時代。
第四課 中古亞歐文明
一、日本大化改新
與我國「一衣帶水」的鄰邦——日本。向學生介紹日本的自然特點:它是個島國,國土有限,資源匱乏。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標志著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二、西歐封建等級制度
1、西羅馬帝國滅亡(476年)
2、法蘭克王國建立,8世紀前半期,逐漸形成了封建等級制度
3、丕平獻土
結合「丕平獻土」和教材導入框的小故事,談一談羅馬教廷在西歐封建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
在整個中古時期,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領域,神權凌駕一切(如:布魯諾最後就是被燒死在火刑柱上)。教師還可以進一步說明:正是在整個中古時期教會對西歐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影響深遠重大,以至於以後西歐中出現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資產階級革命等重大事件,無不與教會有關。
三、西歐城市的興起
1、西歐城市重新興起的時間和著名城市。
2、隨著城市的發展,階級沖突日益尖銳。
四、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東羅馬帝國又稱拜占廷帝國。.東羅馬帝國融合了古希臘羅馬文化和東方文化,它絢麗多彩,傲立於當時相對黑暗的歐洲世界。
1、東羅馬帝國滅亡
2、奧斯曼土耳其遷都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
3、16世紀,奧斯曼土耳其成為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帝國。
思考: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和奧斯曼土耳其成為地跨三洲的封建帝國對世界的影響。
小結 日本通過大化改新進入封建社會,在中古歐洲社會,西歐封建制度、城市的產生與基督教的發展對後世影響極大。
第五課 文明的沖撞與融合
一、希波戰爭
1、希波戰爭爆發(公元前5世紀早期)
2、希波戰爭後,希臘的雅典確立了在地中海的霸主地位
二、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與帝國的建立
1、亞歷山大大帝
2、馬其頓國的強大、亞歷山大大帝的東征和建立起的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
3、亞歷山大東侵的影響:從帝國的疆域來看,亞歷山大帝國幾乎包括了當時人類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猶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這樣整個亞歐大陸的交通就被打通了。因此,伴隨著東侵的過程,客觀上是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東方文化滲入到希臘文化的過程,正是在這一過程中,東西方文化得到交流和發展。
三、羅馬帝國的擴張
2世紀時羅馬帝國最大規模時的疆域四至——北達不列顛及萊茵河與多瑙河流域,東至幼發拉底河,南括埃及、蘇丹北部及整個北非的地中海沿岸,西瀕大西洋,它的疆域大大超過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四、中印文化的傳播
1、「阿拉伯數字」的由來
早期人類結繩、刻木記事的故事和古代印度人發明0~9十個數字的故事,讓學生懂得文字、數字的發明來源於生活,科學技術的發明同樣來源於生活,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善於觀察身邊的事物、並總結事物發展的規律,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意識和獨立探究的精神。
2、中西方文化的互相傳播
五、馬可波羅來華
1、馬可•波羅不僅把義大利的文化帶到了中國,而且還向西方傳播了中國和東方的文明與文化,是東西方友好交流的重要使者
2、《馬可•波羅行紀》一書對東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響」:向西方介紹了當時中亞、西亞、東南亞、南亞、非洲東部各國的情況;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嚮往和憧憬,刺激了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各國、各地區之間的友好往來。
小結 世界各地區各民族的和平交往促進了世界各地區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加深了彼此間的聯系與友誼;傳播了先進的文化與生產力,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第六課 世界三大宗教
一、佛教
佛教的基本教義:倡導「眾生平等」
佛教教義對解除渴望苦難的勞苦大眾很有吸引力;很多國王也利用它「忍耐服從」的說教,大力扶植佛教。公元前3世紀,摩揭陀國王阿育王在位時,佛教有了更大的發展,並開始向古代印度以外傳播。公元1世紀時,佛教傳播到中國漢族地區,以後再從中國傳播到朝鮮和日本。今天,全世界有兩億多人還在信奉著佛教。
二、基督教
你知道聖誕節的來歷嗎?你知道還有哪些與基督教相關的節日?
三、伊斯蘭教
長期以來,阿拉伯地區信仰不同,經濟發展不平衡,六世紀,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統一國家。伊斯蘭教便應運而生了。
伊斯蘭教創立的過程及阿拉伯統一的過程,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動:①創立伊斯蘭教(時間、地點、教義等);②在麥加城傳教失敗;③帶領少數信徒出走麥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國家;④兵臨麥加城下,最終與麥加貴族達成協議。從此,麥加成為伊斯蘭教的聖地。
三大宗教
名稱 時間 地點 創立者 經典 教義 傳播
佛教 前6世紀 古印度 釋迦牟尼 眾生平等 亞洲
基督教 公元一世紀 巴勒斯坦、小亞細亞 耶穌 《聖經》 人人平等 歐洲各國
伊斯蘭教 7世紀初 阿拉伯半島 穆罕默德 《古蘭經》
小結 三大宗教產生對世界的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時至今日,仍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第七課 古代科技和文化
一、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
(1)什麼是象形文字?這種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由於它是用符號把客觀物體的形象描摹下來的一種文字,即所謂「畫成其物」,所以我們習慣上把它稱為象形文字。
(2)什麼是楔形文字?蘇美爾人幾乎和埃及人同時發明了文字。他們用削尖的蘆葦做筆,把文字刻在泥坯上,然後把泥坯烘乾,成為泥板。這種刻在泥板上的文字因它的形狀成尖劈形,所以被稱為「楔形文字」。由於它被廣泛使用,人們稱它為「古代東方的拉丁語」。
(3)字母文字的演變和影響: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一直沒有發展成字母文字,後來經過多次演變,外形逐漸簡化,向字母文字過渡。它的24個單輔音的符號,類似字母。公元前二千年代,地中海東岸的腓尼基人在埃及文字和西亞文字的影響下,創造了22個拼音字母。古代希臘人又在腓尼基字母基礎上創造了希臘字母。在希臘字母的基礎上,形成後來羅馬及其周圍地區拉丁人的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是世界上最通用的字母。
二、古希臘的科學家
1、畢達哥拉斯定理和勾股定理
2、亞里斯多德的成就(亞力山大大帝的老師)
3、阿基米德:比重原理和杠桿原理
三、文學和戲劇
1、《荷馬史詩》 特洛伊木馬計、阿基里斯腱(後腳跟)的寓意-(致命傷)
2、《伊索寓言》的經典寓言(龜兔賽跑、狐狸和葡萄等)
3、戲劇:埃斯庫羅斯的《被縛的普羅米修斯》和索福克利斯的《俄狄浦斯王》
4、阿拉伯的《天方夜譚》(一千零一夜)
通過故事會的形式對以上文學作品進行賞析,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四、麥加清真寺和巴黎聖母院
這兩個著名建築的最突出特點和重要的相同點是什麼呢?
小結 古代科技和文化有著偉大的成就,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的辛勤結晶。
第八課 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
一、文藝復興
1、背景
①14世紀前後義大利出現手工工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
②歐洲封建教會對思想文化的摧殘和對人們進行精神世界的控制。進而分析:隨著新型生產關系的產生發展,新興資產階級產生,從而掀起這場思想解放運動。
2、人文主義
3、代表人物:但丁和達•芬奇
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被恩格斯稱為:「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達•芬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的一位藝術大師
4、天文學的成就:哥白尼「太陽中心說:、布魯諾、開普勒、伽利略的天文成就
二、新航路的開辟
1、背景
①經濟根源:14~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擴大國外市場。
②社會根源:歐洲人狂熱地追求貨幣和黃金,成為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動力。而《馬可•波羅行紀》關於東方富庶的描述,更加引起了歐洲人對東方的嚮往。
另外補充說明:當時天文、地理知識有了進步,地圓學說流行,為新航路開辟提供了客觀條件。
2、設計新航路開辟的表格,和鄭和下西洋比較
時間 國籍 代表人物 成就
1492 義大利 哥倫布 開辟通往美洲的航路
1498 葡萄牙 達•伽馬 開辟通向印度的航路
1519-1522 葡萄牙 麥哲倫 環球航行
1405-1433 中國 鄭和 七次下西洋
3、影響:如何正確評價新航路開辟
第九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革命暴發
1、「為什麼會爆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一是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二是封建王朝的專制統治。
2、過程:
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1640年新議會的召開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
1649年查理一世被處死,廢除君主制,宣布英國為共和國
二、《權利法案》
「光榮革命」後,通過《權利法案》,英國成為君主立憲制的資本主義國家。
三、歷史意義
設計歐美三個主要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的表格
國家 名稱 時間 過程或方式 重要文件 國家形式
英國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640-1689 革命、「光榮革命」 《權利法案》 君主立憲制
小結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實際上揭開了歐洲和北美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這也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戰勝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
第十課 美國獨立戰爭
一、來剋星頓的槍聲
1、背景:從歐洲到北美殖民地的移民主要是英國人,其次還有德、法、荷蘭、瑞典等國人。他們經過長期開拓和經濟的頻繁交流,初步形成了統一市場,英語成為統一的語言,這樣由來自歐洲移民融合成的新民族——美利堅民族就形成了。
嚴厲的高壓政策,北美人民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組織起來准備武裝斗爭,美國獨立戰爭的爆發是歷史的必然。
2、來剋星頓的槍聲
二、華盛頓就任大陸軍總司令
1775年5月,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任命華盛頓為總司令
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美力量對比
國別 英國 美國
經濟 老牌殖民國家 年輕國家
人口 連同殖民地在內共3 000萬 不到300萬
軍事 有強大艦隊,軍需品充足 無海軍,物資奇缺
性質 非正義 正義
三、《獨立宣言》
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了並發表了《獨立宣言》
四、獨立戰爭的勝利
1、意義
2、組成聯邦制國家,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屆總統。
國家 名稱 時間 過程或方式 重要文件 國家形式
英國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640-1689 革命、「光榮革命」 《權利法案》 君主立憲制
美國 美國獨立戰爭 1775-1783 戰爭 《獨立宣言》 聯邦制
小結 美國獨立戰爭的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也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
第十一課 法國大革命
一、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1、背景:革命的爆發實際上是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分析《重重壓迫下的法國農民》這幅圖得出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工匠、城市貧民、農民(領導階級是資產階級,主力是人民群眾)與封建地主階級(教士、貴族)間矛盾激化的必然結果。
2、1789年7月,巴黎人民起義,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
二、《人權宣言》的頒布
1789年8月,頒布《人權宣言》
三、拿破崙帝國
1、法蘭西第一帝國成立
2、拿破崙的內外政策
3、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國家 名稱 時間 過程或方式 重要文件 國家形式
英國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640-1689 革命、「光榮革命」 《權利法案》 君主立憲制
美國 美國獨立戰爭 1775-1783 戰爭 《獨立宣言》 聯邦制
法國 法國大革命 1789 人民起義 《人權宣言》
法國大革命有力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及拉丁美洲民族解放運動。
第十三課 西方國家的殖民擴張和掠奪
一、西方列強的殖民擴張
1、殖民國家之間的互相爭奪
2、英國成為世界頭號殖民帝國
二、三角貿易
由於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殺,導致美洲殖民者的種植園勞動力緊缺,這樣奴隸「三角貿易」就出項了。
試一試:設計一幅簡單明了的「三角貿易」示意圖。
一趟「三角貿易」,西方奴隸販子可以獲利數倍,因此,西方殖民者爭先恐後,奴隸貿易幾百年不衰,資本主義發展最快的英國更是後來居上。
「幾百年的奴隸貿易對非洲,對歐洲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
奴隸貿易為歐洲積累了巨額資本,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但卻給非洲大陸帶來了長期的貧困。
三、英國在印度的殖民統治
「英國從什麼時候開始對印度進行殖民活動?」
「負責在印度進行殖民活動的機構叫什麼?」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活動有什麼特點?」 「沿海據點→內地擴張→搶掠財富」。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掠奪的影響
英國在印度掠奪了巨額財富,促進了國內工業的發展,同時英國逐步把印度變為其殖民地和巨大的商品市場,使印度人民長期陷於貧困。
小結 通過罪惡奴隸「三角貿易」和殖民掠奪,西方殖民者完成了血腥的資本積累,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 

Ⅱ 人教版九年級下冊歷史重點

第一單元:蘇聯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一、俄國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①時間:1917年3月,②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③結果:推翻了沙皇的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④二月革命後的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主要政權)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
2、十月革命革命的爆發與勝利:1917年11月6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取得勝利。
3、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的建立與鞏固:彼得格勒武裝起義勝利後,俄國建立了工人士兵蘇維埃政權——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主席。1917年至1920年,蘇俄經過三年艱苦的國內戰爭,粉碎了外國的武裝干涉和國內的反革命爆發,取得了國內戰爭的勝利,鞏固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
4、十月革命勝利的歷史意義:①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②促使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維埃俄國的誕生。③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二、蘇聯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1、列寧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及啟示:
①背景:國內戰爭結束後,蘇俄進入和平建設時期。蘇維埃政權面臨的首要任務是恢復被戰爭嚴重破壞了的經濟。
②列寧的探索:在列寧的領導下,1921年,蘇俄開始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多種經濟並存,大力發展商品經濟,促進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③效果:促進了蘇俄國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到1927年,國家經濟恢復到戰前1913年的水平。
④啟示: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從本國基本國情出發,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按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辦事。列寧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方面所表現出來的實事求是,勇於創新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2、蘇聯的建立:1922年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烏、俄、白、外高加索—15個)
3、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①蘇聯的工業化:1928~1933年,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先後完成了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重工業。這兩個五年計劃完成後,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了強盛的工業國,國防力量也大大加強。
②蘇聯社會主義建設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1936年,蘇聯通過新憲法,宣布蘇聯是「工農社會主義國家」,新憲法的制定,標志著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形成。這一體制也被稱為「斯大林模式」。
③對斯大林模式的評價:
一方面,它在帝國主義包圍和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情況下,使蘇聯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先進的工業化國家,國防實力也大大加強,為以後蘇聯打敗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打下了基礎。因此,它在一定歷史階段對蘇聯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
另一方面,這一模式也存在嚴重弊端:第一,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於落後狀態;第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了產品品種少、質量差;第三國家從農民手中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損害了農民利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農業產量長期停滯不前。第四,經濟發展粗放,經濟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費了資源,因此,從長遠看,它嚴重阻礙了蘇聯的進一步發展。

第二單元: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世界
一、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形成
1、巴黎和會及凡爾賽體系的形成:
(1)巴黎和會: ①目的: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後的世界作出安排。
②《凡爾賽和約》的主要內容: 領土:由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軍事: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擁有空軍,陸軍人數不得超過10萬;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政治:德國承認並尊重奧地利的獨立。賠款:由協約國設立「賠款委員會」,決定德國戰爭賠款的總數。殖民地:德國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
③和會的性質:是戰勝的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贓會議,從《凡爾賽和約》關於殖民地問題的規定最能體現出來。
④對中國的影響:《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這激起了中國人民的極大憤慨,引發了反帝國的五四運動,中國政府代表最終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2)凡爾賽體系的確立:1919年~1920年,戰勝的協約國集團同德國、奧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亞等戰敗國分別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構成了凡爾賽體系。凡爾賽體系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
2、華盛頓會議及其華盛頓體系的建立:
(1)華盛頓會議:
①目的:協調帝國主義國家(特別是美日)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
②《九國公約》及其對中國的影響:1922年,參加華盛頓會議的九國代表簽署了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這個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遵守各國在中國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的原則。這實際上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
③華盛頓體系的確立:帝國主義國家通過華盛頓會議簽訂了一系列的條約,這些條約構成了華盛頓體系。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
3、一戰後的國際新格局: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帝國主義列強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構成了一戰後的國際新格局。
4、如何認識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可能持久?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戰後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世界的結果。由於戰勝國對戰敗國的掠奪,加劇了戰敗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由於分贓不均,戰勝國與戰勝國之間的矛盾也進一步加劇;此外,戰勝國對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奪,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與殖民者之間的矛盾。因此,這一體系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它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
二、經濟大危機及羅斯福新政
1、資本主義的相對穩定時期:1924——1929年。
資本主義的經濟危機時期:①時間:29——33年,②導火線: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暴跌。③國家:美國開始,席捲資本主義世界。④特點:涉及的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特別大。
2、危機的影響:①廣大人民深受其害,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失業工人超過三千萬,就業工人工資大幅度下降,廣大勞動人民飢寒交迫,流離失所;②嚴重的經濟危機引起了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危機。各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盪,資本主義制度和資產階級的統治出現嚴重危機。
3、羅斯福新政:①時間:1933年,羅斯福宣布實行新政。②目的: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③措施:中心措施是對工業的調整、整頓銀行,恢復銀行信用、農業方面讓農民縮減大批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給與補貼、大力興建公共工程等。④影響:使美國經濟緩慢恢復過來,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能力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
4、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德國納粹政權的建立:背景:①29—33年經濟危機的打擊,以希特勒為首的納粹勢力壯大。②納粹黨所進行的欺騙性宣傳活動,贏得了很多中下層人民的信任。③統治階級和大壟斷資本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支持。
建立過程:33年希特勒上台,集總統、總理大權一身,自稱國家元首(德國法西斯化的標志和世界大戰在歐洲策源地形成的標標志)。
措施:①製造國會縱火案,打擊和迫害共產黨和進步人士。②解散工會和其它一切政黨。加強思想控制,③焚毀大量書籍。大肆迫害猶太人。
義大利法西斯政權建立:①時間:1922年,②標志: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③法西斯頭子:墨索里尼。
日本法西斯的建立:一主力:軍部。二2.26兵變:①時間:36年2月26日,②事件:日本軍部內部的少壯派軍官發動兵變。③影響:日本軍部法西斯專政建立起來,標志著世界大戰在亞洲策源地的形成。
5、美德兩國擺脫危機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響:
①不同方式: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擺脫了危機,保留了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德國則建立了法西斯獨裁統治,企圖通過對外侵略擴張擺脫危機。
②原因:德國有軍國主義傳統,美國有民主傳統;美國經濟實力雄厚,承受力強,可用改革的辦法來擺脫危機,德國是一戰戰敗國,經濟基礎薄弱,資產階級急於用侵略擴張這種極端辦法來擺脫危機。羅斯福和希特勒個人的作用。
③影響:美國經濟恢復,階級矛盾緩和,保留了民主制度,為後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德國則走上了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成為了世界大戰的策源地和主要發動者,給自身和世界人民帶來了災難。

第三單元:第二次世界大戰 1、英、法等西方大國的綏靖政策:20世紀30年代,德、日、意法西斯在世界各地不斷進行侵略活動,這使西方大國的利益受到一定損害。西方大國對法西斯國家的侵略不滿,但又害怕法西斯國家的戰爭訛詐。他們想把禍水東引,把德國的侵略矛頭引向蘇聯。因此,他們對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嚴厲制裁,而是希望希望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這種政策被稱之為「綏靖政策」。
2、綏靖政策的影響:一方面,它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野心利益膨脹;另一方面,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3、慕尼黑陰謀: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政府首腦在德國的慕尼黑簽訂協定,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之內把蘇台德等地割讓給美國。歷史上稱這一事件為「慕尼黑陰謀」,這一事件標志著英法等西方大國把綏靖政策推向了頂峰。
4、二戰的全面爆發和擴大:1939年9月1日,德國對波蘭發動突然進攻,美法被迫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1941年6月,德國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聯衛國戰爭開始。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5、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
①背景:法西斯國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廣泛憤怒。美國、英國、蘇聯等國家為了對付共同的敵人,逐漸走向聯合。
②建立: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會議,會議期間,各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保證將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聯合起來,打敗法西斯國家。
③影響:團結了反法西斯力量,為最終徹底打敗法西斯侵略者奠定了基礎。
6、雅爾塔會議及其影響:
①雅爾塔會議: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的雅爾塔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打敗德國後,要對德國實行軍事佔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同時,還決定成立聯合國。
②影響:進一步協調了反法西斯國家的行動,為徹底打敗法西斯國家創造了條件。同時,也對二戰後的世界格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7、二戰的轉折點:1942年-1943年2月,蘇軍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這次戰役成為了二戰的轉折點。
8、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1944年6月6日,盟軍組織了諾曼底登陸戰,在歐洲開辟了第二戰場。第二戰場的開辟,使法西斯德國陷入了兩面被夾擊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德國的崩潰。
9、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結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0、二戰爆發的原因和性質:
(1)原因:①根本原因是由於帝國主義國家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而導致的。一戰後,德國經濟軍事實力迅速增長,強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義大利和日本也不滿足一戰後的分贓結果,企圖建立地區霸權,挑起了戰爭的爆發。②直接原因是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這場經濟危機導致了法西斯專政的建立,進一步激起了法西斯國家對外侵略擴張的慾望,加速了戰爭的爆發。③此外,西方大國採取的綏靖政策也使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進一步膨脹,對戰爭的爆發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2)性質:這是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11、二戰的影響:
(1)消極影響:使幾千萬人失去了生命,無數的財產被毀,給世界帶來了空前的浩劫。
(2)積極影響:①二戰結束後,一些戰時的軍用技術迅速轉為民用,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產生與發展。(如原子彈技術導致了原子能的應用,導彈技術導致了航天技術的發展。)②受蘇聯影響,二戰後世界上誕生了一系列的社會主義國家,促進了社會主義運動的蓬勃發展。(如中國、越南、朝鮮、蒙古、東歐八國等二戰後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 ③沉重打擊了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推動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如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納米比亞等國二戰後走上獨立道路。)
12、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和啟示:
(1)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①、這場戰爭的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義戰爭;②、反法西斯國家建立了同盟;③、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過了法西斯國家的力量。
(2)啟示:帝國主義是戰爭的根源;團結起來力量大;正義必將戰勝邪惡;戰爭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災難,我們要熱愛和平,反對戰爭等。

第四單元: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變化
一、美國經濟的發展
1、20世五、六十年代,美國經濟持續發展的主要原因:①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②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術成果,改進傳統工業的生產技術,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③政府積極採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創造比較有利的發展環境。
2、70-80年代的危機與調整: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的弊端日益顯露。特別是由於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了1974-1975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美國經濟受到嚴重打擊,經濟地位下降。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美國政府調整經濟政策,經濟形勢逐漸好轉,但債務負擔加重,成為世界上最大負債國。
3、新經濟的出現:①原因:20世紀90年代,美國政府在進行社會經濟改革的同時,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促進了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同時,也完成了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使美國經濟進入了新經濟時代。②、主要特徵:信息化和全球化。
二、歐洲的聯合
1、二戰後西歐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①美國給予了西歐國家大量的援助;②西歐國家發揮了高素質的勞動力優勢,積極採用了最先進的科技成果;③制定了恰當的經濟政策。
2、歐洲的聯合:
①西歐國家建立歐共體的原因:隨著經濟的發展,西歐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為了振興經濟,維護自身的安全和利益,提高國際地位,西歐國家建立了歐共體。
②歐盟的成立:1993年,西歐國家在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上成立了歐洲聯盟,簡稱歐盟。歐盟成立後,老成員國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使歐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
3、日本的崛起
①二戰後,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a、美國在日本進行了社會改革,推行非軍事化政策;b、20世紀50年代,美國出於本國的戰略需要,開始扶持日本;c、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在日本大量采購軍用物質,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繁榮;d、日本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的科技成就,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②日本崛起為世界第二號經濟大國:20世紀5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發展,到20世紀70年代,日本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4、二戰後,日本、西歐經濟迅速發展的相同原因及其對中國的借鑒:
①相同原因:美國的扶持或援助;積極引進先進科技成果,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制定了恰當的經濟政策。
②對中國的借鑒:要積極對外開放,引進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成就;要大力發展教育和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制定恰當的經濟政策。

第五單元: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和演變
一、蘇聯的改革和解體
赫魯曉夫改革:赫魯曉夫上台後,針對斯大林時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經濟、政治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並未根本改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後來矛盾日益突出。
蘇聯的解體:戈爾巴喬夫改革:過程:1985年, 戈爾巴喬夫上台後,首先把經濟改革作為重點,但未取得成果。 爾巴喬夫又把改革重點轉到政治方面。結果:蘇聯政治體制劇變,一黨制轉變為多黨制,國家的權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國脫離蘇聯的趨勢隨之加強。
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19日,一些蘇聯領導人組成「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發動了政變。試圖「使國家和社會盡快擺脫危機」,但很快失敗。影響:使戈爾巴喬夫實際失去了領導國家的威望和能力,葉利欽控制全局。它以維護蘇聯為初衷,卻直接導致蘇聯解體,成為蘇聯加速解體的催化劑。
獨聯體的成立標志著蘇聯的解體。解體時間:1991年底。(1922——1991年)
蘇聯解體的原因:僵化的政治經濟體制;嚴重的經濟危機所引發的社會危機;戈爾巴喬夫所實行的錯誤改革路線、方針和政策;社會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演變政策等。二、東歐劇變
1、東歐劇變:從1989年下半年開始,東歐各國風雲突變。在一年之內,執政四十多年的各國共產黨紛紛喪失了政權,社會主義制度也發生了改變。
2、東歐劇變的原因:①長期實行的高度集中的經濟管理體制阻礙了經濟的發展,導致國家出現了嚴重的經濟困難;②日益嚴重的經濟困難引發了嚴重的社會危機;③蘇聯放鬆了對東歐各國的控制。
3、東歐劇變給我們的啟示:①要堅持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和政策;②要成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要加強黨的建設,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維護黨的領導地位;④要加強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堅持依法治國。

第六單元:亞非拉國家的獨立和振興
一、亞洲國家的獨立和振興
1、印巴分治: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但決定把原來的印度分離成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實行分治。
2、印巴沖突:印巴分治導致了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的嚴重矛盾和沖突,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造成了印巴之間的嚴重對立。
二、非洲民族獨立浪潮
1、埃及獨立:1952年,埃及爆發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納賽爾為首的革命力量發動了武裝起義,贏得了埃及的真正獨立。
2、非洲獨立年:1960年,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歷史上稱這一年為非洲獨立年。
3、納米比亞獨立及其意義:1990年,納米比亞贏得了獨立。這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長達五個世紀歷史的結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
三、拉美人民捍衛民族主權的斗爭:古巴革命:1959年,古巴爆發革命(領導人卡斯特羅),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1999年,巴拿馬人民贏得收回運河主權斗爭的勝利。
四、中東問題
1、中東戰爭的爆發:一戰後,英國獲得了巴勒斯坦地區的「委任統治權」,英國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大批流亡的猶太人遷往巴勒斯坦。二戰後,在美英等國的支持下,聯合國不顧阿拉伯國家的強烈反對,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的決議。之後,隨著猶太人國家以色列的建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之間爆發了多次戰爭,歷史上稱為中東戰爭,中東問題由此產生。
2、中東局勢長期動盪的原因:中東局勢的長期動盪,是由於這一地區錯綜復雜的矛盾。一方面,由於歷史、宗教、種族等因素,中東地區存在著嚴重的矛盾;另一方面,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石油資源非常豐富,是各個歷史時期世界列強的必爭之地。列強的介入,使這一地區的矛盾更加復雜。(中東問題的關鍵是巴以問題)

第七單元:戰後世界格局的演變
一、美國的「冷戰」政策以及兩極格局的形成:
1、美國實施冷戰政策的原因:二戰後,美國的經濟、軍事實力居於世界第一位,它稱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脹,但又不得不正視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為了「遏制」共產主義,美國提出了「冷戰」政策。
2、美蘇冷戰開始的時間和標志: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出台,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美蘇之間的冷戰開始。
3、美國冷戰政策的具體表現:①政治上:出台了杜魯門主義;②經濟上,制定了馬歇爾計劃;③軍事上,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4、冷戰政策對世界格局的影響:隨著美國冷戰政策的提出,蘇聯也採取了一系列針鋒相對的措施與之對抗,導致了世界美蘇對抗的兩極格局的形成。
5、美蘇爭霸以及霸權主義政策給世界的影響:20世紀50年代,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上台後,開始爭取與美國爭奪世界霸權,使美蘇開始了長達三十多年的爭霸。美蘇的霸權主義政策,給兩國帶來了沉重的軍費負擔,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也給世界的和平和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危害。
二、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變: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的解體,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不復存在,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但是一個新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還沒有定型。
2、世界政治格局演變的決定性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過程中,經濟實力越來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各國都致力於實現長期、穩定和持續的經濟發展,力爭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據有利地位。
3、當今世界影響世界安全和平的主要因素:①地區沖突、民族矛盾、宗教紛爭;②霸權主義利用並介入這些矛盾和紛爭,將其轉化為國際沖突,直接威脅到世界和平。
三、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的形成: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都不可能孤立地發展下去,於是世界經濟日益成為了一個整體。
2、經濟全球化的表現: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跨國公司的影響增大,生活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此外,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也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
3、影響:①使國家間經濟往來的障礙逐步減少,企業可以越來越多地根據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圍內組織經濟活動,促進了經濟的發展。②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競爭。而發展中國家由於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常處於不利地位。一方面,跨國公司常常把一些技術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業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給發展中國家帶來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另一方面,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也進一步加大。
4、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影響:中國在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同時,制定了防範風險的有效措施,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促進了經濟的高速發展。

第八單元 現代科學技術和文化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1、興起:20世紀四、五十年代以來,人類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標志著新科技革命的到來。
2、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
3、特點:①這次科技革命不僅涌現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變為財富的過程;②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好幾種技術的革命;③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佔的比重不斷上升。
4、影響:①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空前發展;②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高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5、啟示:第三次科技革命表明,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我國一定要大力發展科技和教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

閱讀全文

與人教歷史新九下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