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隋唐時期歷史知識總結

隋唐時期歷史知識總結

發布時間:2021-03-09 07:47:56

Ⅰ 隋唐時期歷史知識題庫跪求!

一.選擇題: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每題3分,共60分。

1.隋朝得以統一全國的客觀原因有( )

①江南地區經濟得到發展 ②北方各族基本完成封建化 ③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 ④隋文帝楊堅的決策正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④

2.美國學者費正清說:「在一個我們看來特別注重私人關系的社會里,中國的科舉考試卻是驚人地大公無私。每當國勢鼎盛,科舉制度有效施行時,總是盡一切努力消除科場中的徇私舞弊。」對作者觀點理解正確的是( )

a.科舉制度體現了公平競爭的精神 b.科舉制度背離了傳統的倫理道德

c.科舉制度擴大了封建統治的基礎 d.科舉制度實現了封建國家的興盛

3.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與歐洲啟蒙運動時期的三權分立原則的相似之處是( )

a.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b.強化君主的統治權力

c.具有分權與制衡的特點 d.形成嚴密的官僚機構體系

4.下圖是1966年在韓國慶州佛國寺發現的武則天統治時期刻印於中國、後傳入新羅的一部佛經經卷。該經卷的發現說明了

a.隋唐時期我國已經出現了活字印刷術

b.唐朝時期朝鮮半島為黑水都督府管轄

c.唐朝時期新羅設立太學,教授佛學

d.佛教成為唐朝與朝鮮半島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5.唐高宗時,大臣長孫無忌等撰定《唐律疏議》三十卷解釋律令條文,通行天下,這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部較完整的法典。他頒布前審批時需要通過( )

①尚書省 ②中書省 ③門下省 ④皇帝

a.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6.魏徵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賢臣,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魏徵病死,唐太宗很難過,親自去他家弔唁,這在古代中國是至高無上的榮譽。可是在魏徵死後,唐太宗聽信傳言懷疑魏徵生前在朝廷私營結黨的嫌疑,沽名釣譽,他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徵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話,竟以此為終,讓人嘆息。唐太宗對魏徵的態度生前死後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實質是( )

a.魏徵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 b.君主專制統治需要

c.魏徵生前在朝廷搞陰謀活動 d.教育朝廷大臣學會做人

7.「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奈在揚州」,這句詩突出反映了唐朝揚州的繁榮。下列有關唐朝揚州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a.江南的物產大多都在揚州集散 b.繁華的夜市是揚州的一大特點

c.大食、波斯等國商人在此雲集 d.揚州是全國最繁華的政治中心

8.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在當時產生的主要影響是( )

a.有利於加強對邊疆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進了漢族與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

c.使邊疆民族政權隸屬於中央政府 d.形成了漢族與少數民族融合的高潮

9.張籍的《賈客樂》:「金陵向西賈客多,船中生長樂風波。……金多眾中為上客,夜夜算緡眠獨遲。」姚合《庄居野行》:「客行野田間,比屋皆閉戶。借向屋中人,盡去作商賈」。唐人的這些詩句,反映了( )

a.唐朝出現盛世局面 b.唐朝的商業繁榮與發展

c.政府鼓勵商業的發展 d.金錢至上的社會道德風尚

10.唐人有詩雲:「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但直到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終印證了唐代就生產秘色瓷而非五代。這說明研究歷史的途徑有( )

①文學記載側面反映 ②考古發掘 ③史書記載 ④民間傳說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11.史書記載:唐朝後期長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輻輳(集聚),遂傾(超過)兩市,晝夜喧嘩,燈火不絕,京中諸坊,莫之與比。」材料中沒有反映出( )

a.長安城商業發展已經突破兩市的范圍 b.長安城商業的發展突破了時間的限制

c.崇仁坊成為長安城中最繁華的住宅區 d.崇仁坊成為唐朝政府新設立的商業區

12.圖6中的長安、洛陽、揚州、成都、廣州、泉州、明州、登州被稱為唐代八大都市。由此可獲取的正確的歷史信息是( )
①城市分布重心由黃河流域遷移到長江流域

②揚州和成都成為超越兩都的政治經濟中心

Ⅱ 隋朝的資料和歷史知識

下面是對歷史上繁盛一時的隋朝知識的復習資料講解,希望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下面的知識。
繁盛一時的隋朝
一、隋朝的建立、統一和滅亡
1、隋的建立: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隋的統一:
時間:589年,隋朝滅陳,統一南北。
隋實現重新統一的原因:①長期的分裂和戰亂,人民渴望統一;②北方:經過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縮小,為南北統一創造了條件;南方:江南經濟的發展,南北人民要求結束分裂局面,加強雙方的經濟交流。③隋朝勵精圖治,國力強盛;陳朝統治腐敗,力量衰弱。
意義: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對峙局面,開創隋唐時期三百二十餘年的「大一統」局面,為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3、隋的滅亡:暴政引起農民起義,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二、隋朝經濟的繁榮──「開皇之治」
1、表現: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
2、原因: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②隋文帝勵精圖治,發展生產;③統治者提倡節儉。
3、隋文帝在位時期,國家統一、安定,人民負擔較輕,經濟繁榮發展,史稱隋文帝的統治為「開皇之治」。
三、大運河的開通
1、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
2、開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裡,國家治理得比較好,出現了經濟繁榮的景象,這就使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具備了經濟實力。②隋朝國家統一,使隋煬帝有徵發幾百萬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
3、時間、人物: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中心、起始點: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
5、長度及地位: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6、四個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7、連接五條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8、流通七省區:(略)
9、開通的作用: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通過上面對繁盛一時的隋朝知識的復習學習,希望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內容,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的吧。

隋朝(581年-618年,一說619年或630年)是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大一統王朝,因唐朝與隋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一脈相承,故史學家常將兩朝合稱為隋唐。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靜帝禪讓帝位於楊堅,即隋文帝,定國號為「隋」,定都大興城,北周覆亡。隋朝是五胡亂華後漢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煬帝過度消耗國力,最後引發了隋末民變和貴族叛變。[1] 大業十四年(618年)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619年王世充廢隋哀帝,隋朝滅亡,享國38年。[2]
為了鞏固統治,隋廷在政治、經濟、文化及外交等領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政治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以鞏固中央集權制度;並正式推行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弱化世族壟斷仕官的現象;另外還建立政事堂議事制、監察制、考績制,這些都強化了政府機制,深刻影響後世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
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完善府兵制度,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並改定賦役,減輕農民生產壓力,另一方面採取「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清查戶口措施,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政策成就了隋初的開皇之治。
外交方面,隋朝盛世也使得當時周邊國家和境內的少數民族如高昌、倭國、高句麗、新羅、百濟與臣服的東突厥 等國皆深受隋朝文化與典章制度的影響,外交交流以日本的遣隋使最為著名。
隋朝根據南北朝的經驗而改革政治,興建大運河以及馳道改善水陸交通線,同時興建京都大興城和東都洛陽。

Ⅲ 高三歷史隋唐知識體系

基礎知識體系
建立:581年,楊堅代周稱帝,國號隋,年號開皇,都長安。楊堅即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派楊廣攻入建康滅陳,統一南北。
①魏晉南北朝後期,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南北統一條件成熟。
②北方農業的恢復和發展,奠定了隋統一的經濟基礎。
③隋文帝通過改革,國力日強;加強軍隊建設,有了渡江作戰能力。
④陳朝政治腐敗,軍紀鬆弛,不堪一擊。
意義: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安定和社會發展。
興建兩都:大興城和東部洛陽,由文帝和煬帝令宇文愷興建。
廣設倉庫:在兩都和地方廣設倉庫,有洛口倉,含嘉倉。規模之大,積儲之多,前所未有。
605一610年,場帝開通水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貫通南北。
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南達餘杭,是當時世界最早、最長的大運河。
修築馳道:煬帝為巡遊。在北方修兩條大道,改善了北方交通狀況。
表現:濫用民力、三征高麗、奢侈腐化、嚴刑酷法。
結果: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加之天災嚴重,民不聊生,被迫反抗。
①611年,山東長白山農民首先起義。
②翟讓、李密的瓦崗軍及各地農民紛紛響應。
③618年,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開國:618年,李淵稱帝,國號唐,定都長安,李淵即唐高祖。幾年後全國基本統一。
時間: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
思想:吸取隋亡教訓,強調「存百姓」思想,勵精圖治。
成效: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恢復發展快,國力逐步增強,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①認為「為政之要,惟在得人」,令臣下「廣開耳目,求訪賢哲」。
②不避仇怨,不拘門第、民族,量才授職。
③賢相房玄齡、杜如晦,名將李靖、李勛,諫臣魏徵,人才濟濟。
革新政治:在隋制基礎上,進一步革新、完善制度。
輕搖薄賦,勸課農桑;多次減免租稅,興修水利,促進生產發展。
戒奢從簡,力倡節儉:不準修建台榭,禁止進貢珍奇寶貨。
文化:興科舉,以儒為師,大辦學校。
當權:高宗懦弱多病,武則天以皇後身份協助處理朝政,逐步掌權。高宗死後,改國號為周,成為我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重視發展農業生產。
破格用人
①創立「自薦」求官制。
②破格錄用有才能的庶人,如名相狄仁傑、姚祟等。
成效:當權半個世紀,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國力不斷上升。
時間: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
①選賢任能。選拔德才兼備、年富力強者為相,如姚祟、宋景等;精簡官吏,定期考核。
②大力發展生產。
③限制佛教。裁汰僧尼,禁建新佛寺。
④實行募兵制。
⑤大興文治。發展科舉,設集賢院,廣聚學者。
成效:出現繼西漢前期之後的第二個鼎盛局面——政治清明、國家強盛、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之治」或「開元盛世」。

我看到在這里不能顯示樹狀圖,請你給我留一個郵箱,我發到你的郵箱吧。

Ⅳ 【總結以下歷史知識。(先秦到隋唐)】

東北師大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叫《解題決策》建議你買來看看,都是你要的答案

Ⅳ 高中歷史關於隋唐時期知識的問題!

隋唐時期社會領域發生的重大變化
(1)中央官制的變化。中央官制實行三省六部制,從而取代了秦漢以來的三公九卿制,中央機構更加成熟完善,為後世朝代所沿用。
(2)選官制度的變化。科舉製取代了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各階層知識分子,特別是庶族地主的參政,擴大了封建政權的基礎,極大地改變了秦漢至南北朝時期豪強地主壟斷政權的局面。
(3)土地制度的變化。在生產力發展的基礎上,土地制度發生了重大變化,即均田制崩潰,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從8世紀中葉開始發展,土地兼並嚴重,地主庄園經濟發展。
(4)賦稅制度的變化。從租庸調制到兩稅法的變化,符合土地集中和貧富分化的社會現實。這一變化,不僅是唐朝賦稅制度的變革,也是從漢朝以來征稅由重人口、輕田產轉變為輕人口、重田產的分水嶺。
(5)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的變化。中央政府的政策變得比較開明和開放,東北邊疆地區開始納入中央政府的管轄之下,疆域變得空前遼闊,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進一步擴大。
(6)文化上的變化。佛教變得中國化,社會風氣由於受少數民族和外國生活習俗的影響,變得比較開放,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Ⅵ 隋朝歷史應該復習哪些知識點

看你像著重看那些,一般復習分為經濟、政治、文化三大板塊進行,側重政治和經濟,尤其是隋朝的科舉制和三省六部制的開辟,京杭大運河的作用

Ⅶ 總結隋唐發展歷程300字

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繁榮發展時期,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隋煬帝時,開鑿了古代世界最長的大運河。唐玄宗在位時,中國出現了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開元盛世」。唐太宗還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把文成公主嫁給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這一時期的科學技術也居於世界前列,如隋朝的傑出工匠李春主持設計建造的趙州橋,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Ⅷ 七年級歷史:隋唐時期的重要知識點及相互之間的關系🙏

隋 大運河
唐 科舉制
貞觀之治 武則天統治 開元盛世 三者是繼承和發展關系
唐太宗的政策措施是貞觀之治的基礎

閱讀全文

與隋唐時期歷史知識總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