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根據歷史學科和歷史教學的特點,全面發揮歷史教育的功能,尊重歷史,追求真實,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通過歷史學習,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在體系的構建上,既注意與初中課程的銜接,又避免簡單的重復,遵循高中歷史教學規律;在內容的選擇上,應堅持基礎性、時代性,應密切與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置,體現多樣性,多視角、多層次、多類型、多形式地為學生學習歷史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有助於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有利於教學方式的轉變,倡導靈活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必要的前提。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於歷史教學評價的改進,形成以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評價體系,全面實現歷史教學評價的功能。
㈡ 高中歷史學科的特點有哪些
相較於初中歷史,高中歷史更注重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強調歷史規律的作用。對比分析和總結的部分更加靈活。簡而言之就是更需要根據史實基礎進行思考和分析而非單純的死記硬背。希望上述話語能對你有所幫助。
㈢ 近年來高考上海歷史試題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這是內容:再給你網址你去看看 http://cache..com/c?m=&p=&user=
綜觀近幾年的上海高考歷史試卷,評者多贊以「變」、「活」、「新」諸如此類的詞語,這樣的分析自然正確。不過,筆者認為「輻射」一詞或許也能體現近幾年高考歷史試題在形式上「穩中求變」的趨勢。有序、多點、漸進地拓展考題的形式,是上海高考歷史試卷的主要特點,故用「輻射」一說,表現在以下方面:
容量豐富 靈活多變
- 二期課改要求進一步得到貫徹 2007年的歷史高考試題,雖然實行的依舊是近年來的「一卷兩分叉」模式,但更貼近新教材的基礎常識和理念,並滲透兩綱要求,凸顯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如選擇題A15、A18、A20等從多角度提供材料,滲透民族精神教育和對生命的珍惜與尊重,培養多元文化觀和國際視野,使學生在做題過程中有所感悟。
- 試卷的選材范圍繼續拓寬 通過圖文結合設置情境的考題形式逐步被接受,在這一基礎上盡量避免教材中或平時練習中大家比較熟悉的材料,而用新的史料為情境,更多地介入社會熱點,聯系現實生活,甚至包括一些最前沿的歷史研究成果。如A13利用了民謠;A14與B6利用了新的材料;B13的政治漫畫、32題歐盟生日賀卡等。
- 題型在穩定中適度發展 完善了舊有題型,跨度較大、開掘較深的「問答題」題型,再次出現在試卷中。開發和設計了新的題型——案例分析題,而且有可能成為今後命題的趨勢。如A16、B8、B9都以案例的形式給出問題,學生經由自己的思考結合所學知識得出結論,有一個思維創造的過程。如34關於美國邊疆一題,分值達12分,是前兩年高考中所未見的。
總之,考題形式的「輻射」使得試卷呈現出容量豐富、題型靈活多變的風格,愈發凸顯對考生的能力要求。同時,上海歷史高考試卷所表現的「輻射」特點也反映了試題設計者的心態:試題材料不能重復,試題形式不可死板,又要體現靈活遷移,又要循序漸進——而設計試題時採用「輻射」的方法,既解決了矛盾,又能使試卷呈現鮮活新穎的特點,一舉兩得。可見,上海歷史高考試卷所表現的「輻射」特點並非完全針對檢查考生的能力,大家沒必要「談能力色變」。
「聚焦」教材 強化基礎
反觀試卷「輻射」特點,如果我們換個思維角度,很容易發現,「輻射」並非散射,輻射是有序的,所有的射線均源自同一中心部分,就歷史學科來講,這一中心部分就是高考歷史的核心內容:教材和考綱,而所謂的「能力」主要是從看似紛繁復雜的材料情境或題型中辨出其考查的要點(或稱為「考點」)。如若考點不明,能力強,也可能南轅北轍。因此,筆者認為,高三的歷史復習不應被上海高考試卷「輻射」的特點「彈射」出去,相反,更應該「聚焦」教材和考綱,加強對基礎的識記。
識記並不僅僅是單一的記憶背誦,關鍵是「識」,思路清晰後的記憶背誦才是最顯成效的。主要包含以下過程:
識課堂 課堂聽講應學會篩選要點和重點,避免「滿堂接受」,老師課堂講授時所涉及的常用方法也不可當作「閑言碎語」。值得注意的是,高考答題要求從要點化向組織化過渡,不僅考學生的基本知識,還結合了語言的概括、分析、整理等要求,如07年高考36題「關於英國工業革命時期工人階級狀況」,評分要求緊扣「組織化」,而平時習慣要點化答題的考生,在此題上耗時費力,還得分極低。
識課本 跟隨老師圈劃的課本內的要點應該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整理,理解各主題、各專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這是高三歷史學習中知識點「外化」到「內化」的至關重要的步驟。通過幾輪復習還可不斷修訂完善,使其更實用。此外,平時練習也應有意識地「驗證」課本內要點的考試價值和掌握的熟練程度。
識大綱 在老師指導下理解大綱中主要考點的內涵和外延,然後逐步細化,由知識點到知識線到知識面,形成逐層展開的歷史知識點結構圖。
識考題 獨立完成近幾年的高考歷史試題,根據專家或老師的分析歸類,然後對照考綱和知識點結構圖,再次明確考綱要求,並指導自己有目的地聽講和記憶課本中的基礎知識。
識自己 在以上「識」的過程中應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弱點,針對薄弱知識點,不必諱疾忌醫,或抱僥幸心理,應主動設法補缺補差。
高考「輻射」,而我們歷史的學習卻應「聚焦」,聚焦教材和考綱,聚焦識記的方法,在老師的引領下,將基礎知識點內化,能力也自然而生,就可以輕松應對「靈活多變」的高考了。
㈣ 關於高中歷史學科問題 舉例說明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秦朝前 秦朝後)
先秦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部落聯盟的政治制度。 秦朝開創了統一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秦朝以後官僚制度是以三公九卿制為代表。選官制度是以科舉制為代表。另外還有監察建議制度,地方制度(郡縣制—郡國並行制—行省制度)。秦以後的制度的最大特點是權力的高度集中,有2大矛盾:皇帝與相權(體現為君主專制)中央與地方(體現為中央集權)。第一隊矛盾隨著朱元璋的廢丞相設內閣而消除。
㈤ 【如何學好 歷史】(高考+1學科)
1.好多讀大量課外書籍的同學,即使上課不聽也不會死的太難看(當然上課是重點)
2.《大國的崛起》,《資治通鑒》,翦伯贊的《中國史綱要》,還有你說的全球通史也是非常棒的,如果以後要往歷史發展<<世界史>>也不錯(吳於廑、齊世榮的六卷本)
3注意基礎知識,還有了解知識以後加強思考,要加強很簡單。
4.弄一個歷史知識積累的小本本,從生活積累,多積累,循序漸進。
加油加油
㈥ 對高中歷史學科教學的幾點思考
隨著課改的逐步深入,歷史學科的高考試卷體現出了新情境、新材料的特點,那就是題目的設置依託大量的史料閱讀與理解,因為材料解析題能夠培養和考查學生深層次的能力,拓展歷史的思維,形成一定的史學素養,所以高考試卷對它情有獨鍾,幾乎是沒有史料無以成題。如何培養學生運用史料的能力,如何正確運用各種史料進行教學,突破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就談談我對於如何運用史料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幾點思考。
一、通過史料創設情境,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習興趣
教材中的史料作為學生對某一歷史課題研究的資料,有時並不能全面反映歷史人物、事件。這就既需要教師補充恰當的史料,又可讓學生在課後通過查找史料增加了解。通過史料創設的特定情境,可以再現豐富多彩的歷史場景,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歷史氛圍之中,大大縮短學生和真實的歷史之間的距離。學生見的材料多,儲存的知識就寬,看問題的視野就不局限於教材了。
如,我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二《開辟新航路》中"新航路開辟的背景"這一問題時,運用了三段史料並設置了問題:
材料一: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攻佔君士坦丁堡,佔領巴爾干、小亞細亞以及克里木等地區,從而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通商要道。不但帝國軍隊肆意搶劫商旅,而且帝國當局還規定對過往商品課以重稅。這實際上等於堵死了這一條重要的商路。
――吳於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
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個遠東尋找的是黃金,黃金一詞是驅使西班牙人橫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語;黃金是白人剛踏上一個新發現的海岸時所要的第一件東西。"
――恩格斯《論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國家的產生》
材料三:基督教與歐亞其他廣泛傳播的宗教相比,更多地滲透著普救主義。十字軍的多次東侵,就是受著傳教精神鼓舞的。熱心於航海事業的冒險家們動機除了企圖奪取香料外,便是發動新一次十字軍運動,傳播基督福音於全世界。
――吳於廑等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
試從這些材料找出新航路開辟有哪些原因?教師提出富於啟發性的問題,以促進學生展開更加積極的歷史思維活動,激發他們學習和探索歷史的興趣。
史料不止是文字史料,還有不少生動形象的圖片、圖畫等,用好這些史料也是必要的,比如在課堂中設置"圖說歷史"這一環節,可以將學生帶入當時的情境中去,讓學生用心去體會和感悟歷史。
二、運用史料"以史導論",培養思維能力,全面認識問題
史料引入高中歷史教學,就是希望學生明確歷史的結論並不是武斷的,也不是強加的,而是以充分的史料為依據的。在教學中,教師有效運用史料,為學生營造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的情境,這樣便使學生通過多則史料前後聯系,相互考證,從而讓學生從史料中來認識歷史的真實面貌,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在此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形成歷史意識。
例如,在講授人教版必修二《羅斯福新政》時,就可以運用有關史料,就羅斯福新政進行全面的認識和評價。
材料一:羅斯福至多是一個改良主義者,新政不是一種社會主義,只是資本主義的續命劑。……他的新政的主要目的,是恢復及挽救美國傳統的私有制度及競爭制度。……他承認現行社會制度中的病點,然而他只是希望把病的部分割去,而沒有希望把它全部撲滅後再來建造。新政只要把資本主義已銹了的車輪,磨得光些,使其再能轉動,這是資本主義的還魂劑,不是資本主義的致死葯。
――馬星野:《美國新政成績之總檢討》,《新中華》4卷17期(1936年9月)
材料二:誠然,新政不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政策。但是,不要忘記,12年來美國的工人階級和黑人從羅斯福總統手中所得到的經濟保障和政治權利比從美國歷史上任何其他總統手中所得到的都多,這還不夠說明羅斯福總統的對內政策是一種高度民主進步的政策嗎?
――喬冠華:《民主的巨星墜了》,《新華日報》1945年4月20日
上述材料是當時我國學者對羅斯福新政的不同評價,肯定者中評價的角度也不盡相同。比如,馬星野從制度革新的角度,肯定了羅斯福新政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方面的作用;喬冠華則從社會民主的角度,肯定了羅斯福保護社會弱勢群體利益的民主行為,這幾段史料有助於學生全方位地看待羅斯福新政。
三、應用史料探究歷史,形成創新精神
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提供豐富史料並鼓勵學生分析史料,在
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所得的信息和已儲存的知識為基礎,鼓
勵學生克服傳統思維定勢的缺陷,綜合運用各種思維方式,引導學生設想新方法、新概念,提出新觀點,從而使認識或實踐取得突破性進展,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愛丁堡大學歷史學教授狄金森先生認
為,通常的看法與真實的歷史過程並不一致。在對"光榮革命"的認識上,就可以使用這樣一段新材料,以顛覆性的視角重新認識光榮革命。
2011年9月《光明日報?1688:一場真正的現代革命?》中這樣認為:事實上,雖然詹姆斯二世在荷蘭執政威廉率軍登陸後逃離了英國,並未與其正面交戰,但英國民眾主動發起的暴力行動和他們對詹姆斯二世的反叛浪潮在英格蘭開始爆發並迅速波及英倫三島。這種大眾的暴力行動過程相當激烈,大規模的武裝沖突不可避免而且相當持久。
這段材料以新視角說明了英國的"光榮革命"並不是和平的政治改變。我們通常認為,英國的光榮革命之所以"光榮",是因為一小撮政治精英以政變的形式改變了英國的政治局勢,並沒有發生流血事件,但材料卻以新視角告訴人們,光榮革命時不僅流了血,而且還發生了大規模的持久性沖突。有利於學生打破傳統的思維認知,而敢於以創新的精神探究歷史的真相。
以上是我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有關史料教學的三點粗淺的思考。總之,藉助史料的搜集、分類、解析、運用等各種形式的史料教學活動,以引導學生轉變歷史學習方式,密切與社會實踐的聯系,改革傳統的、以"教師、課堂、教科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起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廣闊性,使學生初步形成自主研究歷史的能力。
㈦ 高考歷史怎麼學
很多同學認為歷史的學習只是死記硬背,枯燥乏味。其實這是因為沒有真正理解歷史學科的特點,沒有掌握歷史的學習方法。那麼,怎麼學好高中歷史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怎樣學好高中歷史
1、興趣至上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一個人覺得歷史很難,學習很苦,從而把學習歷史看做一件苦差事,那麼,她就只能被動的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而不是主動的去學習歷史。其實學習歷史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試想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的燦爛文明,古今中外的一些英雄傳說,還有那些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這些難道不會讓人產生無限遐想嗎?
2、讀歷史教材
「讀歷史教材」需要讀目錄,引言,課文,插圖,材料,地圖,引文,注釋,思考題和大年事表等等。首先要在理解章節目錄及內在聯系的基礎上明確此章節講了什麼問題,以及圍繞著這個問題講了哪些方面的內容。第二,聯系教材,分析、歸納每個方面講了什麼問題,每點都包括哪些基礎知識,並且簡明扼要的文字表達出來。第三,就是找出書上的核心詞,關鍵語,明確哪些是必須要記住的,劃出來加強記憶。
3、課上專心聽講,課下認真記背
對於一些歷史年代要聯繫上下文的內容來記憶。當你學到某個歷史事件的時候,首先要對歷史事件的背景有個清晰的了解,然後弄清楚它的意義、作用和影響等等,做到理解記憶。多閱讀一些歷史課外書,除了能增長見識之外,還能幫助你理解歷史課文。
小編推薦:高考狀元學習歷史的方法有哪些?
4、善於思考
高中歷史的學習是以記憶為基礎的,所以需要不斷的回顧以前所學的知識和對新的歷史知識進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這樣不僅能增強記憶,還能鍛煉解決問題的能力。思考通過其他的渠道得到的歷史知識和教材所述的知識聯系起來,把知識弄清楚,這樣也算是時間的充分利用。
㈧ 怎樣使高中歷史教學更具備時代的發展的特性
學相比,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相對更深,難度更大。從學生的理解程度、興趣愛好來看,高中生對歷史的興趣不僅僅停留在初中階段,他們需要更多更有趣更深層的歷史,他們需要在初中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自己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而不僅僅是聽故事。
那麼對於高中生而言,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才能提高上課的效率呢?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歷史作為一門連接過去和現在的特殊學科,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如何開展高中的歷史教學,提高教學的效率成為了人們倍加關注的話題。本文從高中歷史教學的困惑、分析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如何開展歷史教學三方面入手對如何開展高中歷史教學展開全面的分析。鄙人有如下觀點:
高中歷史教學面臨的困惑
中學歷史課作為基礎學科教育,歷來都受到學校、學生、家長的輕視,使得中學歷史教學面臨嚴重的困惑。
由於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對歷史課不重視。歷史課雖然是文科高考的科目,
但是學生認為歷史是比較容易學的,只要考前死記硬背就可以了,因此平時都很少花時間在這門功課上,他們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學語數外三門功課上。如今的應試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們考高分,因此學生們為了追求高分數,一直都把歷史放在次要地位,而去把主要精力花在那些所謂的主課上面。這就給歷史老師教學帶來了困境,老師辛辛苦苦地教,結果學生們都不重視,都沒有花滴點時間在這上面,那如何能夠提高學習成績呢?如何能提高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如何培養新時代創造性人才呢?中國人為什麼發展還是很難趕上西方發達國家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人才培養制度存在很大的漏洞。
2、高中生自覺性還不夠高,缺乏自主性。如今高中生由於科目作業比較多,每天都有各個科目的作業,所以看到如此多的作業頭都痛了,而且由於高中生怕苦怕累,不願意做作業,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越堆越多。我們都知道高中階段如果不做大量的題目而要想取得好成績那是很困難的。有些學生自己不主動就連老師布置的作業也不按時完成,即使是按時完成了也是敷衍了事,把答案一抄,交上去交差就是了。這是對自己和對老師都不負責任的態度。本來做作業方面就被動,而且態度又不好,所以對老師來講真的很困惑。老師該如何去應對呢?現在的中學生說又說不得,家長又認為教不好學生是老師的事情而不是學生的問題。所以老師很為難。
3、上課不認真聽,也不好好做筆記,對老師講的內容認為自己很懂了,筆動也不動。歷史科同其它學科有所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他需要記很多的筆記。熟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再好的記憶如果不用筆記錄下來的話時間久了的話都會忘記。歷史有很多知識點,需要用筆記的形式記錄下來,以便過後看看。如果學生上課不記筆記的話那麼如果只是拿個腦袋在那裡,對於那些非常好的學生來講的話也許行,但是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還是行不通的。有些即使上課認真做了筆記,但是在課後也沒有去認真思考過問題,缺乏進一步學習。
4、當今學生基礎知識不扎實,課外知識缺乏,所以僅僅是靠教師上課的功夫很難得到快速提高。即使提高了也是應試教育下的學子,缺乏創新性人才。鄙人認為,要把歷史學好來,只是書本上的只是是完全不夠的,要學透學好來,必須增加大量的課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培養自己的創新思維。而大量的課外知識從哪裡來呢?主要是從課外書籍,課外資料中獲得。
二、教學效率不高的原因
一是照本宣科式。備課時照搬照抄他人教案或教參中的目標,簡單羅列幾個知識點,上課時照本宣科,念完了事,學生感到索寞乏味。
二是機械教條式。在固定的框架里,一是一,二是二,學生有新的思想火花時立即予以否定,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評價缺少辯證的觀點。
三是脫離實際式。課文內容一串串、理論觀點一套套、板書文字一行行,讓學生記筆記、背課本、做作業抄課本、課堂問答念課本。
四是放羊式。讓學生自由學習,甚至讓學生自己上課,教師不聞不管。導致脫離教學大綱,對學生的錯誤觀點不予以及時糾正。
這些教學方式只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剝奪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生大多隻能按照老師設計的模式一步一步往前走,沒有疑問。
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切實促進教與學的發展,已成為高中歷史教師關注的焦點之一。只有熟練運用課堂教學技巧,積極探索高中歷史教學的新方法,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適應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素質教育要求。
1、導入技能
導入技能是講解新課題時,運用設立問題情境的教學方式引起學生注意,激發其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形成學習動機,建立知識間聯系的教學行為。導入就像是一出戲劇的序幕,教師精心設計的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明確學習主題,並引起學生對原有知識的重新組合,建立起與新知識的聯系,自然進入新的學習情境。
首先,導入的目的要明確、有很強的針對性,要與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相適應。設計導入時,要充分考慮教學內容的特徵與教學目標的需求,要以課堂教學目標為依據。其次,導入應啟發、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導入必須建立起新課知識與學生已有認知經驗的聯系。學生的學習是根植於過去的經驗和知識之上的,教師的導入應建立在這些經驗和知識的基礎之上,找准新舊知識的聯結點,順利實現過渡。最後,如果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興趣,學習時輕松愉快,學習效率自然會較高。教師設計導入時要盡量選擇新鮮活潑的內容,講究語言藝術,以使課一開始就扣人心弦,吸引學生的注意,激起他們思維的浪花。
2、講授技能
講授是課堂教學最主要的教學方式,講授技能是最基本的教學技能。教師對講授內容要做全面的分析,理清思路,以便將知識系統地呈現給學生。課前准備並不是上課前的臨時准備,而是平時要注意隨時積累的各種相關知識,這樣,講課時才能信手拈來,運用自如。教師講授要以教材內容為依據,深刻領會歷史知識的實質。做到講授概念准確、論證充分、邏輯嚴密、史實確鑿可靠。上課用的語言也要嚴密、精確,能夠准確表達歷史概念。講授要從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方式、認知水平等實際出發,藉助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索,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對歷史的科學認識,真正達到在教學過程中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教師要對歷史教材的書面語言進行加工整理,用最簡練的語言表達最豐富的內容,要做到既簡練又通俗。教師在選擇例證時,應照顧到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生活、學習經歷。盡可能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事物,使他們容易把這些事物與即將學習的歷史知識聯系起來,順利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
例如:歷史事件的講法。人類歷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由一個個大大小小的歷史事件組成的,講好歷史事件經過的要點:第一,嚴格按照時間順序,並且把經過分出階段,進行講述。一個歷史事件總有自己的開始、結束和中間的過程。教師講述時必須按照其進行的時間順序,有始有末地將事件敘述清楚。第二,歷史事件的過程要具體,要有情節的描繪。一般採用敘述、描述和概述等教學方法講述歷史事件的經過。敘述、概述和描述中,要始終貫穿准確的時間、空間地域和生動的人物活動。第三,與直觀教具配合,講述歷史事件,要充分利用歷史地圖、歷史圖片等直觀教具。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3、提問技能與板書技巧
㈨ 新高考形勢下中學歷史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引言
關於目前新一輪高考制度的改革,早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就提出,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明確規定除了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三科成績之外還需要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14科目,任選三科的學業水平成績計入高考總成績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成績高的科目計入高考總成績中。在這個《決定》中,歷史科目表面上是不參加高考的,並不是所有中學生會自主選擇歷史科目。同時現實生活中,一些家長認為歷史學科是冷門學科,而且文科沒有理科好找工作,所以在選擇科目的時候會讓學生選擇理科科目。這就為中學歷史教師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歷史教學中注重對中學生學習歷史心理進行研究是勢在必行的,尤其是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目前高中生歷史學習興趣的缺乏
學習興趣是學習需要的表現形式,所謂的求知慾、好奇心、愛好等都是興趣的體現。[1]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無論是歷史知識的掌握和積累,還是學科學習能力的發展,以及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的養成,都是伴隨著學生的心理活動的。」
首先,現行高考制度,歷史科目是和政治 、地理綜合考試的。所以高中階段大多數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結果更為關注,將歷史學習成績與自身以後的發展聯系起來,其間接興趣較為明顯。所以歷史學科成績好的同學,基本上對歷史學習也感興趣。
其次,學生從始至終都認為歷史是「背多分」,死記硬背的多,並不像理科有挑戰性。同時在選擇大學專業的時候,理科的選擇面更廣,就業面更廣。所以文理分科的時候,毅然選擇理科。例如,四川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文科班就只設了兩個班,高一文科總人數91人,可以看出社會上對於文科並不看重。
再次,雖然高一、高二理科班也會學習歷史,並有同學對歷史學習有著表面層次的感興趣,覺得歷史故事性很強,可以將歷史故事作為緊張學習的添加劑。大多數理科生在他們所謂的副科課堂上會選擇做主科的作業,忽視歷史課。
最後,同時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也重點關注高考的考點,注重教學時間。而忽視歷史的故事性與情境性,以至於整個歷史教學相對是比較枯燥的。所以即使文科班的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大都不濃厚,這與中學歷史教學是密切相關的。畢竟,高中生在緊張時間里接收歷史信息,教師是主要的來源之一。
現行中學生對歷史的興趣大都是來自於高考的壓迫,對歷史學習興趣缺乏,隨著新一輪高考制度的改革,是否激發高中生歷史學習興趣呢?
三、新高考制度的改革對歷史學科的挑戰
在新一輪高考模式改革下高中生不再像現行文理科進行捆綁式考試,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興趣和特長,揚長避短發揮特長。同時結合一些高校在招生對科目成績的要求,所以歷史學科也是不能夠忽視的。
四、中學歷史教師在新高考制度改革下如何提高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在新高考改革的形勢下,由於學生有自主選擇權,所以歷史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歷史學習興趣的培養。
首先,師生需要建立信任的關系。鑒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喜歡歷史但是不喜歡歷史課的情況,師生建立信任關系,是學生主動學習重要的一步。師生之間的信任關系會使學生在學習歷史時興趣濃厚;然而,師生關系僵化,就使學生出現逆反心理,對任課教師和所教的學科引起倦怠和反感。
其次,提高歷史教師的教學能力。歷史教師教學能力包括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講解能力、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運用、課堂教學氛圍等。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對於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時學生會因為歷史教師在課堂中形象生動的教學而被打動。因此,歷史教師不僅要豐富自身的歷史內涵,提高教學手段,挖掘教學內容的特點,注重創設教學情境。充分了解學生的階段學習心理特徵。如,在新高考改革下,學生選擇歷史作為高考科目,那麼在講授歷史課時不僅要知識點和情境性相結合,而且還需要教師侃侃而談、輕松的語言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教師的魅力一般都是在課堂上而展現出來的。 再次,教師在教學中應有積極情感態度和適當的威信。教師的心態、情感在教學中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因此,在歷史教學中首先教師應該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方能帶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在課堂中教師的情緒很容易帶動學生的情緒。同時教師需要適當威信,讓學生不自覺對教師產生敬畏、信服之情,進而使學生主動學習歷史,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最後,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評價。「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第斯多惠語)[4]在課堂適時給予學生積極評價會增加學生學習歷史的信心並且在學習過程中感到輕松愉快從而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結語
在新高考制度改革雖然給歷史學科帶來了不少的沖擊,但也是一種挑戰。是教師對自己的挑戰,挑戰如何更好地做到知識與故事相結合,如何脫離現行只求結果枯燥的教學模式,如何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本文就新高考改革的形勢下,中學歷史教師將要面臨的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進行了淺顯的分析,希望在將來的教學中,教師能夠在巨大的壓力不斷發展、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