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長學姐,告訴我一些答歷史簡答題經常用到的專業術語和詞彙。
1、背景 背景一般是指某一歷史事件在什麼歷史情況下發生的,實質上包括原因和條件兩個方面的內容。如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就包括四個原因和三個條件。原因和條件其含義基本接近,但又略的不同;其一是原因偏重於「為什麼」,即必要性,條件偏重於「有什麼」,即可能性;其二,條件的使用范圍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歷史事件或運動的成功或失敗,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條件去表達。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敗原因。在這一題中,「原因」就不能用「條件」去代替。 典型:
★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例如:鴉片戰爭背景 (一)國內: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敗:官場+軍隊+財政 ②階級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國際:1、經濟:工業革命→市場原料。 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2、條件 典型:
★歷史條件=(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但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例如: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 (一)國內: ①經濟: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相對落後、生活貧困。 ②政治:沙皇專制、無產階級壯大、革命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 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 (二)國際:帝國主義忙於一戰等。 3、原 因 典型:
★(一) 從原因廣度上分析: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1、內因或主觀原因,一般是指與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階級、階層、團體、個人的主觀意識密切相關的那一方面因素; 2、外因或客觀原因則指與前者有緊密關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觀意識影響的那一方面原因。這和原因分析法的優點是抽象而又深刻,易於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需要指出的是,內外因屬於社會、國家、==等人的意識很難起決定作用的大范圍歷史概念時,那麼它們是專指內部原因和外部原因,這就區別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主觀原因與客觀原因:前者是屬於自我意識方面的原因,即人為的原因;後者是獨立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原因。 3、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屬於自我意識方面的原因,即人為的原因; 4、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獨立存在於人的意識之外的原因。 總之,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例如: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廣度分析: 內因:①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統一的市場等。 ②政治:美利堅民族形成、資產階級、種植園主階級形成等。 ③文化:統一的文化、民族意識覺醒等。 外因:①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 ②啟蒙思想的影響等。
★(二)從原因深度分析: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1、根本原因——是指影響歷史發展的諸多因素中,帶有歷史發展必然性,在歷史進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我們可以從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社會基本矛盾運動、階級本質、歷史發展的主要原因等角度去探討歷史發展的根本原因。所謂根本原因,是指促使歷史事物產生的內在的、本質的必然性因素,是歷史事物能夠產生的土壤,在歷史事物產生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缺少了這種因素,與之相應的歷史事物便不會產生。 2、主要原因——是指對歷史事物的產生起主導性、決定作用的因素。有了這種因素,歷史事物才會以當時的特徵出現。如果缺少了這種因素,歷史事物則不會以當時的特徵出現,甚至不會產生。 3、直接原因——是指導致事件發生的近期的誘導性因素。「直接」的含義是指不經過中間事物和中介環節,要注意分析出時間關系或邏輯關繫上最為接近的因素。事件發生的導火線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歷史事物產生過程中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是一種偶然性因素。 總之,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系滲透。 例如:「五四」運動爆發的原因 「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4、矛盾分析 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例如:尼德蘭革命爆發的原因: ①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與舊制度矛盾。 ② 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矛盾。 ③ 尼德蘭人民與西班牙統治者的民族矛盾。 ④加爾文教與天主教矛盾等等。 5、目的、動機 目的是想要達到的地點或境地;想要得到的結果。它常常用「為了……」的介詞結構表示。實質上也是原因,只是在語氣上表現得較為直接,較為主觀些,並且一般都屬於直接原因。
★典型: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⑵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定和發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總之,目的、動機屬於主觀方面的原因,是事件發動者的主觀意願。 例如:王安石變法 直接動機是解決面臨的社會危機;主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緩和階級矛盾,實現富國強兵等;根本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
1、特點與特徵
特點與特徵就是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獨特的地方,通俗地講就是與眾不同的地方。因此如果問一個歷史事件或一次革命運動的特點,就應該把同類事件或革命運動進行比較、鑒別,從而找出它與眾不同的地方。
例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特點
其一是在革命過程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結成聯盟掌握革命的領導權(這是美法等國資產階級革命所沒有的);其二是標志著世界近代史的開端(這也是美法等國資產階級革命所沒有的)。
例如:黃巢起義的特點就是流動作戰,沒有建立穩固的根據地。
2、性質、實質 性質
性質、實質 性質,就是一種事物區別於其他事物的根本屬性。即拋開表面現象,看它的特點,看它的特徵,看它的實質。分析一個歷史事件的性質,往往從它產生的原因和目的就可抓住一點苗頭來,性質常因所指事物的不同,其具體含義也不一樣。倘若是指一本書的性質,這就是具體說明它是屬於哪一方面(或哪一類),以什麼體例寫出來的著作。是戰爭的性質,則需要著重談這次戰爭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是侵略性的,還是反侵略性的等等。如果問的是革命的性質,就必須以當時的社會形態為出發點,看它革命的動力是以哪個階段為主體,在其斗爭綱領中提倡什麼,反對什麼,為哪個階級謀利益,代表哪個階級說話等等,最終要確定它的階級屬性和社會屬性。
實質,也就是本質。它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決定事物性質、面貌和發展的根本屬性。事物的本質是隱蔽的,是通過現象來表現的,不能用簡單的直觀去認識,必須透過現象來掌握本質。
例如:俄國1861年改革,就其性質而言,是由農奴主實行的資產階級改革;就其實質而言,實際是對農民進行的一場厚顏無恥的掠奪。
例如:有時候性質和實質會合二為一,如「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集團,無論其性質還是其實質,都是帝國主義的軍事侵略集團。不過,性質偏重於軍事侵略,實質偏重於帝國主義。
1、經過
所謂經過,就是指經歷、過程。一個歷史事件除了它的前因和後果之外,經過一般至少包括發生、發展和結局三個部分。
例如:「五四」運動的經過怎樣?就要答出「五四」運動的爆發、發展和結局(取得初步勝利)三部分內容。
2、歷史內容=經濟+政治+文化+……
歷史內容即客觀歷史,是人類重大歷史活動的客觀記載。活動的主體包括重要歷史人物、群體、組織、機構等。活動內容包括經濟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態、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文化方面的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築、書籍文獻等。一般歷史內容,可從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分析。
★典型: 經濟內容: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布局+……
⑴古代經濟=經濟制度+經濟政策+(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結構、布局+……
①經濟政策=總政策+土地+租稅+賦役+人身+……
②農業經濟=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業經濟=(紡織+礦冶+陶瓷+……)(技術+布局+……)
④商品經濟=城市+交通+商品+市場+貨幣+邊貿+外貿+……
⑤經濟結構、布局=經濟成份比例變化+經濟重心變化+經濟方式擴展+……
總之,古代經濟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時期經濟政策的調整,再從農業、手工業、商業各方面分析經濟發展情況。如唐朝經濟:先分析總體的重農政策,唐初恢復經濟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調制等;再分析農業如生產工具的改進,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布帛、人口增長等;手工業的絲織、陶瓷、造紙技術及布局;城市商業的繁榮、民族、對外貿易的發展等。從總體發展情況分析,商品經濟仍然微弱,南北經濟趨於平衡、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擴展等。
⑵近現代經濟=經濟發展要素+經濟成份+國際經濟+……
① 經濟發展要素=技術+資金+市場+原料+勞力+經濟結構+經營方式+政策+……
例如:19世紀後半期美國經濟發展要素:包括移民帶來勞力、技術;西部開發提供市場、原料;廢除種植園奴隸制、大規模農業經營、壟斷模式等。
② 經濟成份=自然經濟+外資+合資+民資+官資+國營+集體+個體+……
例如:新中國初期:地主經濟被消滅、富農經濟保存、農民個體經濟發展;帝國主義在華企業、官僚資本被沒收,民族資本主義恢復發展;國營企業確立領導地位、集體協作經濟興起等。
③國際經濟=總格局+(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協作+競爭)
例如:當代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經濟區域集團化、全球現代化趨勢;具體表現為各國、各集團之間在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貿易等方面的協作與競爭等。
1、效果、結果、後果
效果——是指由某種力量、做法或因素產生的結果(多指好的)。
結果——是在一定階段,事物發展所達到的最後狀態。
後果——是指最後的結果(多用在壞的方面)。
從詞性上看,效果是褒義詞,後果是貶義詞。在歷史問答題目中,使用效果的不多。最常用的是結果,有時用後果。例如,簡述德國十一月革命的經過和結果。在這一道題中就不能用後果。再如,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英、法、美推行綏靖政策的表現如何?後果怎樣?在這一題中用「後果」好。一般情況下,結果可以代替後果。
2、作用、影響、意義
作用——就是對事物產生的影響、效果或效用。
影響——是指對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
意義——指的是價值和作用。
作用和影響基本相同。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在歷史問答題中,一說作用和影響都應該從正、反兩個方面去考慮:作用包括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影響從性質看,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從范圍看,有對內(如國內)影響,有對外(如國際)影響;從時間看,有直接影響和長遠影響;如此等等。
意義和作用、影響相比較,它的范圍就要大得多。一般地講,性質、特點、作用、影響、後果、評價、經驗、教訓等都屬於「意義」的范疇。所以,如果題目問某件事的意義怎樣,上面提到的這幾點都應該加以考慮.
3、經驗、教訓、啟示:
經驗——一般指正面的成功的方面;
教訓——一般指反面的失敗的方面;
啟示——則二者兼而有之。
情況和狀況都是指情形。因此二者基本相同,可以通用。
例如:「試述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狀況」一題就包括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爆發情況、特點和影響。它們的差異在於情況偏重於動態,狀況偏重於靜態。因此在題目問情況的時候就要著重答事情的發展變化過程。
(1)簡述就是簡要敘述的意思。但是歷史問答題的題目中如果出現了「簡述」二字,就意味著以下三種情況:一是簡單敘述題,如「簡述商鞅變法的背景和內容」。二是復合簡述題,如「簡述明清兩代加強封建專制主義的措施及影響」三是綜合敘述題。如「簡述中國古代在醫葯學方面的主要成就。」
(2)綜述就是綜合敘述。歷史問答題中如果含有「綜述」二字,就肯定屬於綜述題。然而,在歷史問答題中,綜述題直接用「綜述」作提示語的並不多,更多的是用「簡述」作提示語,有的甚至不用提示語。所以,判斷一道問答題是不是綜合題,主要應該看全題意思是否以綜述作為主要解答方法。
典型:綜述題和簡述的區別,主要在於:第一,從答案內容來看,簡述題只要求敘述一件事情,材料在課本里很集中;綜述題則要求敘述多件事情,材料在課本里很分散。第二,從解答方法來看,簡述題主要概括敘述,而且採用的是「詳細概括法」,綜述題雖然也要概括,但它採用的是「高度概括法」;而且它的主要解答方法是綜合。第三,由上述兩點就決定了簡述題屬於普通題或「基礎題」,而綜述題屬於綜合題或「提高題」。
(3)概述就是概括敘述的意思。概述和綜述的意思基本相同。它們的共同點是都要求採用「高度概括法」去敘述。
例如:「概述1840—1949年間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華侵略勢力的消長及其原因和結局。」
(1)評述就是評論性敘述。
(2)評價就是評定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包括正與誤、得與失、優與劣、好與壞 等),特指歷史事件的性質、作用、地位等。
(3)評論則是對歷史人物、事件、觀點等進行分析、論證和評價。
總之,三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系。評述偏重於敘述,評價(評價)偏重於結論。高考中的評論(評價)題,作答不要求面面俱到,關鍵是要准確而又深刻,精煉而又恰當。在問答題中常用「評述」作提示語。例如,評述羅斯福新政。如評價反法西斯聯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作用和評論顧炎武八股之害的觀點等。評價和評論歷史問題有一套專門的方法,不贅。
例如:「聯系從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到20世紀20年代英法關系的變化及其原因……」「試結合19世紀50、60年代歐洲大陸發生的重大事件的基本原因和性質……」「聯系」、「結合」意思差不多,字面上說是與之發生關系,實際上則是以之作背景用依據,用以說明或論證或闡述後面的問題。也就是說,題中要求「聯系(結合)的內容是次要的,而後面要回答的問題才是主要答案所在。那麼前者究竟答不答呢?當然要簡明扼要地回答,但重心應放在後面的問題之上。
下面再看一例,就更清楚了:「結合13世紀至20世紀20年代英國經濟和階級關系的變化,分析英國議會和政黨政治的演變」。此題要求答出英國在700年間的「經濟」、「階級關系「、「議會」、「政黨政治」四個方面的變化,但前兩個方面是次要的,後兩個方面是主要的;同時後者以前者為背景、依據,兩者有密切聯系,而不是毫無關系。因此,此題答題內容雖包括四個方面,但不能分別將四個方面的史實一一列出了事,而必須分成若干個階段,每個階段都先述前兩個方面的情況,後述後兩個方面的情況,才符合題目要求。
「說明」,「表明」的含義也相似,就是說從什麼材料得出結合論(這個意義多用「表明「,如1995年高考歷史第22、24、30、32題);此外,「說明」還含有分析、闡述之意(這個意義多用於問答題,如「概括說明這些局部戰爭為什麼未以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1994年高考歷史第43題最後一問「(恩格斯)對原先的結論進行修正,說明了什麼?」就相當於說「表明了什麼?」也就是「可以得出什麼結論?」的意思。
「體現」「反映」主要說明不是直接的,而是間接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層的;不是現象,而是本質。
「下列19世紀中期的重大歷史事件中,體現了資本主義歷史潮流的有……」此題的含義可這樣理解:「資本主義歷史潮流」這個實質,通過「美國內戰「、「日本明治維新」等史實來「體現」。
:裂」,又有「各民族間的友好交往和合作」,且後者是主流,這一現象,通過劉迎的詩「反映」出來了。這樣的答案,要轉幾道彎才能組織現來(不是直接能夠得現結論的),考生如不能領會此意,何能作出符合命題者意圖的答案?
指出直接說出某個(或某此)史實或結論;而舉出(列舉)則為舉列性質,如不限定,一般應全部列出(史實或結論)。
「……指出19世紀70年代以前在政治領域內世界上有哪三股進步的歷史潮流,從中各舉出兩個重大歷史事件」。此題只要簡明扼要地答出有哪三股潮流,每股潮流舉兩個例子就行了。但當年有的考生卻是想到哪件事就把前因後果都闡述一遍,最終卻未能歸納出什麼潮流,真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也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就是因為沒掌握解題要領,尤其是沒搞清楚題目要求的緣故。
(1) 「基本」是指大部分、總體上或主體而言。
(2)「根本」則是指根源、實質和內部、深層而言。
典型:以原因為例,「基本原因」可以說是幾方面原因的和(一些次要的或技節性的原因可以不計),而「根本原則」則要追根溯源而挖掘出深層次的原因。
例如:1995年高考歷史第14題法國1848年革命的「根本原因」是選A項「金融貴族的統治阻礙了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如果選「基本原因」,則還要加上B項「七月王朝」極端腐敗,激起了人民強烈憤怒和C項革命前的農業歉收和經濟危機使人民生活狀況極度惡化這兩點。
「主要」是指幾者中最重要的;「簡要」即簡明扼要,是要精煉而准確地把主要的部分概括性地表述出來。關鍵在於抓住主要之點,否則是簡而不要;如果事無巨細,面面俱到,則又不成其為主要,而是龐雜了。
例如:分別指出30年代發生在中國、衣索比亞、西班牙的反法西斯局部戰爭的主要特點,這些國家的反法西斯戰爭都有許多特點,而要求答「主要特點」,每個人三五句話就概括了。如此精煉的水平,考生自是不易達到,教師要將其訓練到此程度,又何容易!
10、現象、表現
「現象」、「表現」俱指情況、史實而言,回答時要將其逐條羅列或分成若干方面若干要點來加以表述,注意條理性,切忌東拉西扯。
「上引材料反映了什麼現象?」即要求答出材料中反映的史實。「南朝和南宋時期,南方經濟……發展表現在哪些方面?」即要求答出經濟發展的情況。
(1)是什麼是指具體的有條件的現成的東西,不得不單憑自己的分析和理解去任意編造或杜撰。: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什麼是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是和「是什麼」相當,所不同的是只不過在語句結構形式上來一個顛倒,問法明顯,回答時容易掌握住中:什麼是《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二是相當於名詞解釋,著重點是需回答一個事物或詞語的定義或概念,條文性沒有第一種解釋原因那麼強烈。什麼是「明治維新」?
(3)為什麼是詢問原因和目的。考生要憑已有的歷史知識,通過理解、分析,針對問題的需要,用自己的語言去作全面的回答。:為什麼說十月革命開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在歷史回答題中,分析論證題常用「為什麼」作提示語。
(4)怎樣是疑問代詞,詢問原因、性質、動作、狀況、方式或情況等。當它出現在一個疑問句子中間時,一般包括以下兩種形式;一是問原因和經過;二是經過和結果,並且以前者出現的機會居多。例如:人民解放軍是怎樣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的?這就要求答出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原因和經過。再如:新航路開辟的經過怎樣?這一題就是要求答出新航路開辟的經過和結果。
12、誰、幾
(1)誰一般指人,而且僅指一個人。
(2)幾,一般專指問人物或事件的數目,例如:幾人(幾位)、幾件、幾次等。
是疑問詞,哪些是哪的復數,不止一人一事如此。哪一般專指地名,如,西漢建都在哪裡?在歷史問答題中,哪些常用於句子中間或末尾,只用於疑問,並且一般不必答出它的總數。例如:日本古代和近代進行了哪些重大改革?
再者,「哪」如果和「幾」相結合,出現在一個疑問句里,那就不僅要答出數目,而且還得把各個數字所代表的具體事物的名稱寫清楚,:世界近代史上哪幾個國家是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的?這就應該答英國、美國和法國三個國家。
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矛盾。這一基本矛盾推動著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發展。
第一、對生產力的認識和理解。
生產力是人們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生產力的要素包括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勞動者和科學技術。勞動對象是豬勞動過程中所能加工的一切對象。勞動資料是在勞動過程中用以改變或影響勞動對象的物質或,物質條件,其中生產工具是勞動資料中最主要的;最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是生產力發展水平最主要的標志。勞動者是指具有一定生產經驗、勞動智能和知識、智力的人。科學技術上的發明創造往往引起生產工具、勞動對象和勞動者的重大變化,科學技術也是生產力。因此,在分析某一時期生產力發展水平時,就應該從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勞動者和科學技術四個方面進行全面歸納總結。
以戰國為例:勞動對象方面表現為封建土地所有製取代奴隸社會土地國有制;勞動資料方面表現為鐵器、牛耕的推廣,都江堰和鄭國渠等水利工程的興修,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勞動者方面表現為百家爭鳴解放思想,天文、歷法等知識被勞動者所掌握;科技方面表現為農耕、冶鐵、煮鹽、建築等技術的進步。
第二、對生產關系觀點的認識和理解。
生產關系是人們在社會生產過程中必然發生的一定的物質關系。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交換關系,產品分配關系以及由它直接決定的消費關系是構成生產關系的三個基本因素。其中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是最基本的、決定的因素,它決定了生產關系的其他兩個方面。
例如:按照生產關系的三要素理解奴隸社會的生產關系:奴隸主佔有生產資料,而且還直接佔有奴隸;奴隸主役使奴隸集體勞動;奴隸主完全佔有奴隸的勞動成果。
第三、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又反作用於生產力。生產力的決定作用表現為生產力的性質和水平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和形式,有什麼樣的生產力,就會有什麼樣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生產力發展決定生產關系的變革。生產關系的反作用表現為生產關系同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時,就會推動生產力發展;當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時,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系的變革有革命和改革兩條途徑。
例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取代了封建生產關系;商鞍變法使封建生產關系取代奴隸制生產關系。生產關系的變革有量變和質變兩種形態。量變型,即生產關系的部分調整,如漢高祖的休養生息政策。質變型,即生產關系的根本變革,如日本的明治維新。
例如:1995年高考題「建國以來,我國農村生產關系的變革和調整經歷了哪幾個步驟?每一步變革或調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內容以及結果如何?據此,你認為在制定經濟政策時應遵循什麼原則?」本題理論思維應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回答第一問要結合生產關系三要素,才能理清生產關系的變革或調整;回答第二問的原因時,著重分析生產關系與生產力是否適應,內容即對生產關系的變革或調整,結果即調整後的生產關系是否能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回答第三問的制定經濟政策的原則在本題即指調整生產關系的原則。
2、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
第一、對經濟基礎的理解和認識。
經濟基礎是指同一定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生產關系與經濟基礎是有區別的,生產關系是一定社會生產過程中人與人之間的各種物質關系的總和,而經濟基礎是指各種關系之中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如我國現階段的生產關系是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而經濟基礎則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生產關系與經濟基礎又是相聯系的。經濟基礎屬於生產關系范疇,構成經濟基礎的基本因素也就是生產關系的三個基本因素。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是生產關系中最基本的因素,也是經濟基礎中最基本的因素。經濟基礎是區別不同社會形態的標志。如我國封建社會初期的戰國仍有奴隸制殘余,封建社會末期的明清已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但由於封建土地私有制占統治地位,故改變不了其封建性質。
第二、對上層建築的理解和認識。
上層建築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社會政治、法律、宗教、藝術、哲學等觀點,(即思想上層建築)以及同這些觀點相適應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即政治上層建築)政治上層建築是在一定的思想、觀點指導下建立起來的。如秦始皇在法家思想影響下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政治上層建築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民的思想,觀點。
⑵ 誰能總結一下英語歷史學詞彙,
歷史學科英語詞彙(部分)
Abdicate退位,遜位
Aberdonian 阿伯丁人(蘇格蘭)
Ableseaman 英國海軍水兵
Aborigine 土著,土人
Accession,就就任職
Accord,協議,條約
Activeservice,戰時服役
Adherent ,擁護著
Adjourn,休庭,延期
Adjudge,宣判,裁決
Adopted,,移居的
Adviser ,顧問,忠告者
Affair,政治事物
African,非洲的
Afrikaans,阿非利堪死語
Afrikaner,荷蘭裔南非人
Archdiocese,大主教區
Archchess,大公夫人
Asian,亞洲人
Ash Wednesday,聖灰星期三
Asean,東南亞國家聯盟
Afo-asian,亞非的
Aide-de-camp,副官,隨從參謀
Aircraft carrier,航空母艦
Airmarshal,空軍中將
Airraid,煉金術士
Alchemist,高級市政官
Alderman ,真主
Allah,結盟的
Amazon,亞孫族女戰士
Amerasian,美亞混血兒
Americana,典型美國事物
Anglo-saxon,撒克遜人
Annals,編年史
Anti-christ,敵基督
Anti-semitism,反猶太主義
April fool,在愚人節開的玩笑
Arabian,阿拉伯的
Biscay,比斯開灣
Bolivia,玻利維亞
Bonn,波恩
Bombay,孟買
Bonaparte,波拿巴
Boston ,波士頓
Bourgeois,布爾喬亞
Britain,不列顛
Brunei,汶萊
Buenosaires,白金漢宮
Bucklingham,布達佩斯
Bvdapest,布宜諾斯艾諾斯
Bush,布希
Byelorossia,白俄羅斯
Byron,拜倫
Babylon,巴比倫
Bacbugvlf,北部灣
Bach,巴赫
Bacon,培根
Bagh bad,巴格達
Bahrain,巴林島
Balzac,巴爾扎克
Balkan,巴爾干半島的人
Baltic,波羅地海的人
Bandvng,萬窿
Bangkok,曼谷
Bangladesh,孟加拉
Barcelona,巴塞羅那
Bassanio,巴塞尼奧
Bastille巴士底監獄
Bc,公元前
Beethoven,貝多芬
Beirut,貝魯特
Belfast,貝爾法斯特
Belgium,比利時
Bell,貝爾
Bengal,孟加拉
Bering,白令
Berlin,柏林
Bermudas,百慕大群島
Berne,伯爾尼
Bethune,白求恩
Bhutan,不丹
Birmingham,伯名翰
China,中國
Chinese,中國人
Constantine,君士坦丁
Church and state alism not a unifield leadership,教會和國家二元結構
Compass earth,環球航行
Conquistador,西班牙征服者
Cherubim,有翅天使
Cape bojador,博亞而爾多角
Council of constance,康斯坦茨會議
Cape,納恩角
Charles,查理五世
Cossaclc,哥薩克
Calvin,加爾文
Cotta,科塔
Congregationalist,公理會教友
Chrysostom,克利芬斯托,基督教神學院
Commonwealth,共和國
Calicut,卡利卡特
Cuba,古巴
Co-religionists,信仰同樣宗教的人
Christopher,哥倫布
Castile,斯提爾王國
Convention parliament,英國代表國會
Colbert,柯爾伯
Combria,坎布里亞地區
Chief of staff,參謀總長
Communist fifth column,共產黨第五縱隊
Ccp, 中國共產黨
Commune,公社
E
Emancipationist 解放主義者
Emancipation 解放的
Embargo policy禁運政策
Embassage大使
Embassy大使館
Embattle整軍備戰
Embourgeoisement資產階級化
Emigration commission移民委員會
Emigration policy移民政策
Emission at par平價發行法
Emperor 皇帝,君主
Emphyteuta永久佃戶
Empire帝國,帝權
Empire-building擴張疆域領土擴張
Empiriocriticism經驗批評主義
Empiriomonism經驗一元論
Empirism經驗論
employed labour force就業勞動力
employed population就業人口
employment act就業法
expanded reproction擴大再生產
extraterritoriality治外法權
extrality治外法權
extremist極端主義
extra surplus value超額剩餘價值
external representation對外代表權
experimentalist實驗主義者
experientialist經驗主義者
expansionist領土擴張輪著
expansionary policy經濟擴張政策
expansion of the currency通貨膨脹
export-import bank of Washington美國進出口銀行
Expo世界博覽會
Explosion of monetary crisis金融危機
Existentialist Marxism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
Exeter艾克賽特
Exective yuan行政院
Executive veto行政否決權
Executive privilege 行政特權
Executive mansion州長官邸
Executive agreement 行政協定
Executive council 參政會議
Exclusivist 排他主義
Exclusion policy 閉關政策
Excise tax 特許權稅
Excess of import/export 出(入)超
Excess of capital 過剩資本
E
EAC 東非共同體
EAEC 東非經濟共同體
EAEA 歐洲原子能機構
Ealing 伊令(英格蘭東南部城市)
Eath Iethniko Apelevtherotiko metopo
(第二次世界大戰希臘的)民族解放陣線
Earl marchal 英國宮廷典儀大臣兼紋章局局長
Earl marshal 紋章局局長
Earlship 伯爵爵位(領地)
Earldom 伯爵爵位
Earnings in foreign exchange 外匯收入
East Pakistan 東巴基斯坦
East London 東倫敦
East timor 東帝汶
Eastbourne 伊斯特本
Easter 復活節
Eastern estabcishment 東部權勢集團
Eastern samoa 東薩摩亞
Eastside 紐約市曼哈頓東區
EBC (英國)教育廣播公司
Eaton 伊頓(姓氏)
Eau Claire 奧克萊爾(美國城市)
Eastern church 東正教會
EC(European community) 歐盟
Ecclesiastic 基督教傳教士
Echelon 等級,階級
Edward VII 愛德華七世
Egypt 埃及
Elizabeth I 伊麗莎白一世
Emerald isle 愛爾蘭島
Emir 埃米爾(對穆斯林國家統治者稱呼)
Emperor 皇帝,君主
Encyclopedia 網路全書
Entente cordiale 1904英法協約
Established church 國教
Estonian 愛沙尼亞人
Ethiopian 衣索比亞族人
Eblaite 埃卜拉語(古代閃米特語)
Ecclesiae 教會,教堂
ECA(economic eommission for africa)
非洲經濟委員會
ECAFE 亞洲及遠東經濟委員會
Economic centre 經濟中心
ECO(economic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經濟合作組織
Economic community 經濟共同體
Economic crisis 經濟危機
Economix incentire 經濟刺激
Economic policy 經濟政策
Economic reconstruction 經濟復興
Ecosoc 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Ecumenicity 普世基督教大聯合
Ecumenism 泛基督教主義
EDD(English dialect dictionary)
《英國方言詞典》
Edge act 國際條例
Edinburgh 愛丁堡
European econormic community 歐洲經濟共同體
European free trade association 歐洲自由貿易協會
Eisenhower 艾森豪威爾,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
Ekaterinburg 葉卡特琳堡,前蘇聯烏拉爾地區城市
Elam 埃蘭
Elbe 易北河
emeerate 阿拉伯酋長
Russia 俄國
Research 研發
Reparations 賠償
Religious freedom 宗教自由
Renminbi 人民幣
Republic of China 中華民國
Republic of korea 朝鮮
Renolution 革命
Rural Cooperative Medical Scheme 農村合作醫療計劃
Robert martin 羅伯特•馬丁
Renaissance 文藝復興
Romanticism 浪漫主義
Race 種族
Religion 宗教
Reformation 宗教改革
Ritual 禮儀
Rome 羅馬
Campaign 整風運動
Pacific和平的,愛好和平的
Pacificatory 和解的,調解的,綏靖的
Pacifism和平主義,不抵抗主義
Paddlefoot 步兵
Padishah君主,國王,王,伊朗國王
Pagan異教徒,非基督教徒
Paganize 使變為異教徒
Pakistan 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
Pakeha白種人
Palestine巴勒斯坦 a 巴勒斯坦的,巴勒斯坦人的
Papacy 羅馬教皇的職位,羅馬天主教會制度
Papal羅馬教皇的,羅馬教皇職位的
Papist羅馬天主教徒
Parish 教區
Parley會談,與敵方的談判
Parliament議會,國會
Parliamentary議會的,國會的,議會政治的
Parliamentarism 議會制度,議會主義
Partisan黨人,低吼游擊隊員,黨派性的
Patriot愛國者,愛國主義者
Patriotic 愛國的,有愛國熱忱的
Patriotism 愛國主義,愛國精神
PAU 泛美聯盟
Peach和平,和平時期
Peaceful和平的,愛好和平的
Pekingese 北京的,北京人的
Peking北京市
Pentateuch 基督教的舊約全書的首五卷
Pentecost 猶太人的五旬節
Persecute 指政治,宗教信仰的迫害,殘害。
Pharaoh 法老,暴君
Pharisaic法利賽人
Philippines 菲律賓,菲律賓群島
Pietism 虔信派,虔信主義
Pilgrimage 朝聖,朝覲
Pithecanthrope 猿人
Pithecanthropus 猿人屬
Polycentrism 多中心主義
Postwar 戰後的
Potentate有權勢的人,當權者,通知者,君主
Prerogative特權,君權
President總統,長官
Prole無產者
Proletarian無產者,無產階級
Proletarinism無產者的地位,無產階級性
Proletarianize使無產階級化
Principate最高權力 ,公國,首領 ,王侯
Queensland 昆士蘭
Quebec 魁北克
Qatar卡達
Queen victoria維多利女王
a May queen五朔節王後
queenly女王的
queen mother皇太後
queen elizabeth伊利莎白女王
Quaber貴格會教徒
Queen's counsed王室法律顧問
Quango半官方機構
The queen of norway挪威女王
Quadruple alliance四方聯盟
Qukers貴格派
Quesnay魁奈
Quietism寂靜派
Queen consort王後
queen anne安妮女王
Quevedo科維多
Quincy昆西
Quintilian昆體良
Quirinar奎里納爾
Quisling vidkun吉斯林
⑶ 「歷史」一詞是怎麼來的
「歷史」一詞是怎麼來的?
在古代,歷史只稱「史」,但「史」的范圍比現在廣泛多了,除了史本身的范疇之外,還有天文、地理、人事、災禍等。古代記載史的人稱史官,他們就是負責記載如前所述內容的。古往今來,對歷史一詞,說法很多。現代漢語中的「歷史」一詞,學術界很多人認為,是清朝末年從日語中引進的,並不是出自中國古籍。其原因是古文簡煉,一般都用單字表述,很少用雙字的,因此中文古籍中名詞以單字為多,古代漢語中很難見到「歷史」一詞。《辭源》是古今漢語大型權威工具書,但裡面也沒有「歷史」這個辭條,其「引進」的身份應該不會有假。但是且慢,就編者所知,「歷史」一詞在中國古籍中有多處出現,並且含義與現在這個詞彙幾乎等同。
在先秦時期,一般情況下,史書之名都不是用「史」字的。在先夏時期中國就有四部非常著名的史籍,名《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左傳·昭公十二年》記有楚靈王稱贊左史倚相之語:「是良史也,子善視之,是能讀《三墳》、《五典》、《八索》、《九丘》。」這么說來,早在2500多年前,楚國左史倚相即已能通上古名著而聞名於朝野,遺憾的是《左傳》上對這四部上古名著的內容與形式都沒有具體說明。傳說是由孔子所撰《尚書序》中說的:「伏犧(羲)、神農、黃帝之書,謂之《三墳》,言大道也;少昊、顓頊、高辛(嚳)、唐(堯)、虞(舜)之書,謂之《五典》,言常道也;至於夏、商、周之書,雖設教不倫,雅誥奧義,其歸一揆,是故歷代寶之,以為大訓。八卦之說,謂之《八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風氣所宜,皆聚此書也。」由古代記載而論,廣義的「史」其實就是人類一切活動的記錄,我們可以由此推斷,「墳」、「典」、「索」、「丘」可也被看作中國最早史書之名稱。隨後,記事的「史」一般被稱之為「志」,如《夏志》、《商志》、《周志》等等,就是中國上古三代的歷史;孔子所作《春秋》,就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影響深遠,隨後才有《呂氏春秋》、《晏子春秋》、《吳越春秋》等「摸仿」之作,「春秋」就成為史書之名;至漢代時,司馬遷撰《史記》,班固撰《漢書》,這兩部書都可以用史書冠名;後又有稱史書為歷者,如《吳歷》、《晉歷》等。在一段時間內,記、書、志等幾個名字都曾並用過,如前四史就包括《史記》、《漢書》、《後漢書》和《三國志》。而正史中除《史記》外,以「史」為名的,則是唐代初年寫成的《南史》、《北史》。將歷和史合為一詞而曰「歷史」,最初是韋昭撰寫的《吳書》,書中有「(趙)咨曰:吳王浮江萬艘,帶甲百萬,任賢使能,志存經略,雖有餘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諸生尋章摘句而已」之句;《南齊書》之《武十七王傳·子響傳》中,亦有「二主議加於盛世,積代用之為美,歷史不以雲非」之語。然較之於「史」字之現身頻頻,「歷史」一詞就少之又少,很難風其蹤跡於典籍之中。到明代萬曆年間,袁了凡作《歷史綱鑒補》,將「歷史」一詞作書名,產生很大影響。大約在明朝末年,日本人得到此書,如獲至寶,帶回東瀛,翻刻該書,廣為流傳。到日本更新學制,教育機構選用「歷史」一詞作為科目名稱,其名始大盛。清末民初,我國學界先驅於學術名類方面多受日人影響,如皮錫瑞、章炳麟、夏曾佑諸史學前輩著書立論、傳布新知,凡涉及史學時,都喜歡用「歷史」這一詞,國人受其影響,「歷史」一詞才為大家所熟悉。其實「歷史」就是「歷代之史」,與「史」字之泛指於含義上完全可以等同並用;綜上所述,「史學」與「歷史學」比較,實際上是一回事。此詞產生,可比日本早了幾千年。中國古籍汗牛充棟,不可勝數,且種類繁多,名目豐富。中國歷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縱橫九萬里,「歷史」一詞不可能是「引進」於倭冠外邦而來的。
⑷ 形容"歷史"的詞語有哪些
1、萬古千秋[ wàn gǔ qiān qiū ]
解釋:形容延續的時間極久。
示例:全世界的和平事業萬古千秋。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2、源遠流長[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
解釋: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示例:剝削階級的幸福觀,是源遠流長,影響仍然是相當深廣的。 秦牧《一個黑人戰士的豪邁聲音》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3、千秋萬代[ qiān qiū wàn dài ]
解釋:一千年,一萬代。指世世代代,時間久長。
示例:玩弄權勢而顯貴於一時的人,必然被後人千秋萬代地唾棄譴責。
語法:聯合式;作定語、狀語;含褒義
4、滄海桑田[ cāng hǎi sāng tián ]
解釋:桑田:農田。大海變成桑田,桑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示例:滄海桑田,謂世事之多變。 清·程元升《幼學故事瓊林·地輿》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形容世事變化很大
5、海枯石爛[ hǎi kū shí làn ]
解釋:海水乾涸、石頭腐爛。形容歷時久遠。比喻堅定的意志永遠不變。
示例:汝要說我降,除非海枯石爛。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
譯文:你想說服我投降,是不可能的事情。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分句;含褒義
⑸ 學術性詞語 各個領域都好 最少50個 謝謝啊
管理會計的專業術語
預算(budget)是以數量形式對未來做出的計劃。
商業活動程序(business process)是在商務活動中為完成一定的任務而遵守的一系列步驟。
首席財務官(chief financial officer)是企業高層管理團隊成員,負責為企業的計劃、控制活動以及編制財務報告提供及時和相關的數據支持。
約束(constraint)是阻止企業和個人實現其目的的事項。
控制(control)是為實現企業目標,保證企業各部門有效運行而制定的程序並獲得反饋的過程。
財務部長(controller)是企業高層管理團隊成員,直接對首席財務官報告,負責向管理當局提供及時、相關的財務數據並編制財務報告。
控制活動(controlling)是確保企業計劃貫徹執行以及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對計劃進行必要修改的活動。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是一種對公司進行指導和控制的系統。如果公司治理結構能夠有效運行,那麼既可以推進管理者視公司利益為工作目標,又可以實現公司對管理者業績的有效監督。
分權化管理(decentralization)是通過賦予各層管理者與其職責相對應的決策權實現公司決策權的分解。
指導與推進(directing and motivating)是調動員工按照公司計劃進行日常經營的管理活動。
企業信息化系統(enterprise system) 是將企業全部數據整合在一個中央資料庫,以便於全體員工使用的軟體系統。
企業風險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是為實現企業目標,對企業所面臨的風險進行確認、量度和採取措施防範的過程。
反饋(feedback)是會計報告和其他形式的報告幫助管理者進行業績監督,以及使管理者著眼於未曾注意到的機會和問題。
財務會計(financial accounting)是為公司股東、債權人、和其他外部利益相關者提供會計信息的活動。
產成品(finished goods)是已經完工,但並未售出的產品。
適時制(just-in-time)是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采購原材料和生產產品的生產與存貨控制系統。
精益思想模型(lean thinking model)是為了有效利用資源,根據消費者的需求改進企業的生產流程,並將這一流程應用到商品生產過程中的五步驟思考方法。
線性組織結構(line)是直接與企業實現相關的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定位。
管理會計(managerial accounting)是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信息的會計活動。
無增加值作業(non-valua-added activities)是消耗資源,但消費者卻不願意為此支付價格的作業。
組織結構圖(organization chart)是用以描述在企業內部各級管理者之間向誰報告、與誰溝通信息和對誰負責的組織結構圖標。
績效報告(performance report)是將預算與實際執行情況相比較而得出的詳細報告。
計劃(planning)是確定企業未來行動方案以及如何執行方案的活動。
計劃於控制循環(planning and control cycle)是指通過計劃、指導與推進、控制,在返回計劃的管理活動循環。
原材料(raw materials)是用於生產產品的物資。
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是通過提高公司披露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確性以保證上市公司股東利益的法案。
內部單位(segment)是指可以單獨對其進行評估並擁有獨立財務數據的公司內的任何部門,如產品生產線、銷售區域、公司職能單位以及生產車間等。
六西格瑪管理(six sigma)是基於消費者反饋以及收集信息和分析技術實現企業持續改進的管理模式。
輔助部門員工(staff)是與公司基本目標的實現有間接關系的職位。這些員工為基本部門員工或其他輔助部門員工提供服務和協助工作。
戰略(strategy)是能夠使公司吸引更多消費者,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競爭計劃」。
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是為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要,對公司經營管理活動流程進行全程協調的管理方法。
約束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s)是強調解決制約系統中關鍵因素重要性的一種管理理論。
價值鏈(valua Chain)是能夠使公司的產品或服務增值的主要商業活動,例如研究與開發、產品設計、製造、市場營銷、渠道分銷和售後服務。
在產品(work in process)是指部分完工,在出售給消費者之前還需要進一步加工的產品。
管理費用(administrative costs)是指除製造成本和銷售費用以外,與公司的一般管理活動相關的所有執行、組織及事務性費用。
共同費用(common costs)是為服務多個成本對象發生的,但不能單獨追溯到其中任何一個成本對象上的費用。例如一架波音747航班中飛行員的工資費用就是該機上所有乘客承擔的共同費用。因為,如果沒有飛行員,飛機就不能起飛,更談不上有乘客塔乘該航班。但是,飛行員的工資中的任何部分都不能直接歸屬到任何一個塔乘這次航班的乘客上。
加工成本(conversion cost)是產品的直接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之和。
成本性態(cost behavior)是成本隨業務量變化的反應性態。
成本對象(cost object)是引起成本發生的客體。如產品、顧客、批次以及公司內部的職能部門及生產車間等。
完工成品成本(cost of goods manufactured)是分配與特定時期完工產品的全部製造成本。
差量成本(differential cost)是兩個備選方案中的成本差異(又見增量成本)。
差量收入(differential revenue)是兩個備選方案中的收入差異。
直接成本(direct cost)是能夠直接追溯特定成本對象的成本。
直接人工(direct labor)是能夠直接追溯到每個產品上的人工成本,又稱為「接觸性勞動成本」。
直接材料(direct materials)是能夠直接追溯到每個產品上,並構成產品實體的材料成本。
固定成本(fixed cost)是指在相關范圍內,成本總額不隨作業量的變動而變動的成本。單位產品的固定成本隨作業量成反比變化。
增量成本(incremental cost)是指因某一項管理決策的實施所帶來的成本的增加量(又見差量成本)。
間接成本(indirect cost)是不能夠方便、快捷的直接追溯到特定成本對象上的成本。
間接人工(indirect labor)是指不能夠直接追溯到特定產品上的人工成本,如生產部門照看或打掃建築物的人工成本、生產管理者的人工成本、材料保管人員的人工成本等。
間接材料(indirect materials)是可以構成產品實體,但是不能直接追溯到特定成本對象的材料成本,如膠水和釘子等生產用零雜材料的成本。
可盤存產品成本(inventoriable cost)與產品成本的含義相同。
製造費用(manufacturing overhead)是指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以外的所有製造成本。
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指因選取某個方案而喪失了選擇其他方案可能獲得的潛在利益。
期間成本(period cost)是當期發生,並直接計入利潤損益表的費用。
主要成本(prime cost)是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之和。
產品成本(proct costs)是取得產品過程中發生的全部成本。在製造產品的過程中,產品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產品成本和可盤存產品成本的含義相同。
相關范圍(relevant range)是能使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性態存在的作業量范圍。
完工產品成本計算單(schele of cost of goods manufactured)是用來顯示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在某一會計期間的發生額以及他們在在產品和產成品之間分配比例的計算表。
銷售費用(selling costs)是為滿足客戶需求,在將產品交付客戶過程中發生的費用總和。
沉沒成本(sunk cost)是指已經發生,並且現在或未來的任何決策都無法改變其數額的成本。
變動成本(variable cost)是指在相關的范圍內,成本總額隨作業量程正比例變動的成本,其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保持不變。
完全成本計演算法(absorption costing)一種包括所有製造成本的成本計演算法。所有製造成本包括產品的所有成本,即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製造費用以及固定製造費用。
分配基準(allocation base)一種測量生產行為的方式,如把成本分配到成本對象的直接人工工時時數或機器工時數。
用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s)一份顯示生產產品必須的各種直接材料的數量的文檔。
成本動因(cost driver)一種產生間接成本的因素,如機器工時、已佔床位、計算機時間或飛行時間。
分批成本計算單(job cost sheet)為一份訂單制定的表格,記錄了計入本訂單的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製造費用成本。
分批成本計算系統(job-order costing system)一種成本計演算法,用於生產各種不同產品、服務的企業中,計算每周期內的成本。
領料單(materials requisition form)一份詳細的資料文件,具體說明需要從庫房取料的類型和數量,並標明承擔原材料成本費用的訂單。
多項預計間的製造費用分配率(multiple predetermined overhead rate)一種帶有多項間接成本匯總的成本計演算法,每一種成本庫的預計間的製造費用分配率均不同,而不是整個公司只使用一個預計製造費用分配率。通常情況下,每一個生產部門被視為一個獨立的間接成本庫。
正常成本制度(normal cost system)一份訂單的間接成本由預定間接費用分配率乘以訂單的實際分配基準得到。
⑹ 歷史的詞語有那些
買櫝還珠 一鳴驚人 狐假虎威 上下其手 杞人憂天 亡羊補牢 三人成虎
一暴十寒 塞翁失馬 一日千里 一鼓作氣 重於泰山 揭竿而起 背水一戰
弄巧成拙 風吹草動 樂不思蜀 東山再起 安居樂業 程門立雪 逼上樑山
徒有虛名 驕兵必敗 雪中送炭 聞雞起舞 卧薪嘗膽 城下之盟 其貌不揚
指鹿為馬
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百中 · 捕風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慄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葯 · 別開生面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面書生 · 八面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復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一戰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 百聞不如一見 · 不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標新立異
· 不學無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千里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餘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雲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斗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務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後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後起之秀 · 後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後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後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 困獸猶斗 · 開天闢地 · 口若懸河 · 空中樓閣
· 刻舟求劍 · 膾炙人口 · 狼狽不堪 · 力不從心
· 兩敗俱傷 · 樂不思蜀 · 老當益壯 · 勞而無功
· 論功行賞 ·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老嫗能解
· 老生常談 · 樑上君子 · 藍田生玉 · 濫竽充數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買櫝還珠 · 馬革裹屍
· 門可羅雀 · 名落孫山 · 孟母三遷 · 馬首是瞻
· 毛遂自薦 · 門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雞
· 怒發沖冠 · 鳥盡弓藏 · 南柯一夢 · 弄巧成拙
· 窮兵黷武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難兄難弟 · 南轅北轍
· 天真料漫 · 千變萬化 · 七步之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盡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鈞一發
· 千里鵝毛 · 黔驢技窮 · 千慮一得 · 巧取豪奪
· 七擒七縱 · 杞人憂天 · 曲突徙薪 · 千萬買鄰
· 犬牙交錯 · 千人所指 · 千載難逢 · 氣壯山河
· 日不暇給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人給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傑地靈 · 日暮途窮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棄我取 · 忍辱負重 · 任人為賢 · 人人自危
· 如釋重負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魚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釋卷 · 士別三日
· 死不旋踵 · 師出無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傷風敗俗 · 三顧茅廬 · 雙管齊下
· 死灰復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內皆兄弟 · 屍居余氣
· 司空見慣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遷之教 · 三人成虎 · 殺身成仁 · 水深火熱
· 識時務者為俊傑 · 三生有幸 · 屍位素餐 · 塞翁失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隨月讀書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敵愾 · 同仇敵愾
·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同甘共苦 · 同工異曲 · 天經地義
· 天下無雙 · 天涯海角 · 天衣無縫 · 一夔已足
· 窮兵黷武 · 莊周夢蝶 · 曾參殺人 · 以強凌弱
· 完壁歸趙 · 韋編三絕 · 無出其右 · 為虎作倀
· 刎頸之交 · 無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萬死不辭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五色無主
· 亡羊補牢 · 未雨綢繆 · 妄自尊大 · 下筆成章
· 下車泣罪 · 先發制人 · 興高采烈 · 心曠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關 · 先聲奪人 · 小巫見大巫
· 小時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敗塗地 · 有備無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眾咻 · 一傅眾咻 · 以強凌弱
· 飲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發千鈞 · 約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葉公好龍 · 以管窺天 · 言過其實
· 一國三公 · 以規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氣
· 一揮而就 · 與虎謀皮 · 異軍突起 · 有腳陽春
· 以卵擊石 · 以鄰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鳴驚人 · 一木難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豐
· 有名無實 · 一諾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竅不通
· 一錢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 一日三秋 · 一絲不拘 · 一身是膽 · 以身試法
· 一事無成 · 一網打盡 · 義無反顧 · 一問三不知
· 一誤再誤 · 月下老人 · 憂心如焚 · 一衣帶水
· 一意孤行 · 一葉障目 · 有志竟成 · 一字千金
· 有恃無恐 · 飲鴆止渴 · 自慚形穢 · 專橫跋扈
⑺ 形容學習歷史的詞語
頭懸梁,錐刺骨
鑿壁偷光
聞雞起舞
以荻畫地
韋編三絕
囊螢映雪,
負薪掛角, 懸梁刺股,
鑿壁借光, 以荻畫地, 韋編三絕, 程門立雪
⑻ 跟歷史有關的詞語
畫龍點睛 四面楚歌 三顧茅廬 孔明南征 刮骨療毒 退避三舍 洛陽紙貴 草木皆兵 按圖索驥 後來居上 邯鄲學步 守株待兔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探驪得珠 望洋興嘆 掩耳盜鈴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請君入瓮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齒寒 聞雞起舞 指鹿為馬 不寒而慄
不學無術 雞鳴狗盜 勢如破竹 枕戈待旦 抱薪救火 樑上君子 脫穎而出
嗟來之食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 精衛填海 靡靡三音 入木三分 八仙過海
人琴俱亡 三令五申 下逐客令 門可羅雀 寸草春輝 天衣無縫 不名一錢
未雨綢繆 出爾反爾 樂極生悲 樂不思蜀 禮賢下士 對牛彈琴 曲高和寡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囫圇吞棗 投筆從戎 敝帚自珍 餘音繞梁
杯弓蛇影 畫龍點晴 夜郎自大 盲人摸象 庖丁解牛 吐哺握氣 誇父逐日
⑼ 關於歷史的詞語大全
買櫝還珠 一鳴驚人 狐假虎威 上下其手 杞人憂天 亡羊補牢 三人成虎
一暴十寒回 塞翁失馬 一日千里 一鼓作氣 重於答泰山 揭竿而起 背水一戰
弄巧成拙 風吹草動 樂不思蜀 東山再起 安居樂業 程門立雪 逼上樑山
徒有虛名 驕兵必敗 雪中送炭 聞雞起舞 卧薪嘗膽 城下之盟 其貌不揚
指鹿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