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研究冷戰、冷戰歷史、後冷戰時期的政治有什麼比較好的參考書、教材或著作
樓上列的書好多,沒必要都看,你們導師推薦的這兩本都很好,牛可先生是國內卓有建樹的冷戰史和國際政治研究學者,他引進的書,自然是不錯的。
《美國、俄國和冷戰》是前些年出的,我看過,非常不錯,作者是站在美國的立場上敘述的,代表了大多數西方學者的觀點。
《全球冷戰:美蘇對第三世界的干涉與當代世界的形成》獲得了美國史學界最高獎項班克羅夫特獎,這本書剛引進國內,知道的人很少,而且這個獎大多數人也不知道有著多大的意義...我此前讀過本書英文版。絕對是必讀書目。強烈推薦!
Ⅱ 高中歷史題目,關於冷戰
A選項最大的錯誤在於「熱戰」。
二戰後,整個世界一片瘡痍,美國雖然在戰爭中獲利巨大,但經濟上也受到很大損失,所以無論是經濟還是民意都不允許美國立刻投入「第三次世界大戰」。但是,蘇聯的崛起以及其與美國在意識形態上的矛盾又使美國不能等閑視之。所以,美國必須遏制蘇聯,但又不能發動全面戰爭。因此,美國總統杜魯門才提出了冷戰政策,即採用除直接軍事行動以外的一切行動對付蘇聯。也就是說,美國可以對蘇聯進行經濟封鎖、政治打壓,甚至可以用軍事手段打擊蘇聯的盟國和衛星國(如朝鮮、中國等)來打擊蘇聯的勢力,但絕不可以直接和蘇聯發生軍事沖突。
熱戰是沒有官方定義的,但通過冷戰我們可以推出熱戰就是指直接和蘇聯進行軍事對抗,也就是戰爭。
因此,熱戰不僅是不符合當時美國的戰略利益的,也不符合美國的既定戰略,所以絕不可能是美國的戰略目的。
Ⅲ 中考歷史知識點總結
你是哪個地方的
Ⅳ 急!!有關冷戰的高中歷史考題
冷戰思維是近來被人所熟知的一個概念,但很少人能准確理解與把握它的內涵。對於冷戰思維,可以從廣義、狹義兩個層面加以理解。
廣義的冷戰思維指在冷戰期間在兩大集團對峙,兩個超級大國爭霸的過程中所形成的處理國家間關系,解決國際爭端的一種思維模式,其產生的基礎是資產階級狹隘的國家主權與利益觀念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一套西方國際關系理論,其目的在於對社會主義國家的遏制與擠壓。而在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的對抗與斗爭中,社會主義國家也自然而然地認同了這些觀念與思維模式,從而使冷戰思維成為雙方共同認可的一種意識。總之,這種廣義的冷戰思維是冷戰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是當時國際現實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
冷戰思維的最大特點就是「對抗」和「遏制」.
狹義的冷戰思維特指冷戰結束後,西方大國特別是美國的保守勢力妄圖建立單極世界,推行霸權主義的一種意識與觀念,具體包括:1、對手思維,冷戰期間美國對外戰略的主要指向就是蘇聯,冷戰結束後,美國在全球失去對手,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無所適從,急於樹立新的敵人。2、絕對安全,自身已經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了,仍擔心來自別國的威脅。3、不理解別國的安全需要,把別國對安全的追求理解為對本國安全的威脅。4、強權政治,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別國,不尊重其它國家和民族。5、用爭霸史、挑戰史來看待新興國家,將它的發展視作對自己的挑戰。6、推行漁翁戰術,總是挑起爭端,以從中漁利。這些方面綜合起來就是一句話,一切為了本國,無視他國需要。
Ⅳ 中考歷史知識點
2010年中考歷史復習資料
[1]
閉關鎖國與對外開放比較表
對
外
開
放 時間 表現 歷史作用
漢朝 絲綢之路 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造紙術的外傳 造紙術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進程。
唐朝 遣唐使 對日本的生產、生活與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鑒真東渡 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
玄奘西行 第一個系統地將天竺的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並介紹到了中國,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宋朝 指南針傳入歐洲 為環球航行和新大陸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
明朝 鄭和下西洋 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來往,推動了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後 1980年,我國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 有力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先進科學技術。-----鄧小平
閉
關
鎖
國
清朝
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雖有防禦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同時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閉關自守最終不能扭轉中外力量的對比,不能從根本上抵擋殖民勢力的侵略,反而進一步導致閉塞、停滯、倒退,使中國更加遠離世界發展的潮流。
[2]
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歷程
三個階段 名 稱 領導者 歷史作用
學習西方軍事器物
洋務運動 洋務派(恭親王
奕欣、曾國藩、
李鴻章、左宗棠) 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戊戌變法 康有為、梁啟超 戊戌維新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辛亥革命
孫中山 清朝的統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潰,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終於結束。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學習西方思想文化
新文化運動
陳獨秀、胡適 新文化運動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
[3]
西藏與中央政府關系簡史
歷史時期 主要事件及影響
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聯姻,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
清朝 1727年,清朝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新中國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決西藏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4]
新疆與中央政府關系簡史
歷史時期 主要事件及影響
漢 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這是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清朝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重新統一新疆,促進了維吾爾族同中原地區的交流,對鞏固西北邊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設伊犁將軍,加強中央對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
1876年,左宗棠收復新疆。根據左宗棠的建議,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新中國 解決新疆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5]
台灣與中央政府關系簡史
歷史時期 主要事件及影響
明末清初 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台灣。
清朝 中日《馬關條約》中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新中國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後) 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一國兩制」,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我們國家的主體部分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台灣、香港和澳門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特別行政區仍然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一國兩制」,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指明了前景。
[6]
中國近代屈辱史
戰爭 簽訂的條約 條約的主要內容 影 響
鴉
片中
戰英
爭 中英《南京條約》(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
海為通商口岸;中國賠款2100萬
銀元;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英國商
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
同英國商定。 中國的國家主權
和領土完整遭到
破壞,開始淪為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會。
甲
午中
戰日
爭 《馬關條約》(《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
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
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
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
開設工廠等。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
民族危機及半殖民
化程度。
侵八
華國
戰聯
爭軍
《辛丑條約》 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
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
清,本息共計9.8億兩;劃定北京
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
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清
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清政府完全成為西
方列強統治中國的
工具,變成了「洋
人的朝廷」,中國完
全淪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會。
[7]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三次重要會議
會議名稱 時間地點 內容 歷史作用
中共一大 1921年上海 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革命的面
目煥然一新。
遵義會議
1935年遵義 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是黨的歷史上
一個生死攸關
的轉折點。
11屆三中
全會
1978年北京 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和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 是我國社會主
義現代會建設
史上的偉大轉
折。
[8]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戰役
戰役名稱 發生時期 歷史意義
南昌起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時期 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飛奪瀘定橋 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時期(長征途中)
百團大戰 抗日戰爭期間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解放戰爭期間 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三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
解放戰爭期間 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戰爭中最激動人心的戰略大決戰。
渡江戰役 解放戰爭期間 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覆滅
[9]
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比較表
歷史事件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革命目的 剝奪王權,保留王位 為民族獨立而戰 為爭取「民主」「共和」而戰
重要文件(內容
提要) 《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的權利,保護國會的權利) 《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人權宣言》(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財產權是人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
制定機構 國會 大陸會議 制憲會議
歷史作用 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使英國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並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同時,迅速波及其他歐州國家,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被譽為「歐洲范圍的革命」。 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的獨立,推動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徹底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0]
三次科技革命比較表
名稱 開始時間 發明者 主要發明(成果) 標志(意義)
第一次
科技革命
18世紀
60年代 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真正近代意義上的機器)
人類進入
蒸汽時代
瓦特 改進了蒸汽機
史蒂芬孫 火車機車(以「蒸汽機」為動力機)
第二次
科技革命 19世紀
70年代 愛迪生 電燈、留聲機、蠟紙、油印機等2000多項發明 人類進入
電氣化時代
卡爾?本茨 汽車(以「內燃機」為動力機)
萊特兄弟 飛機(以「內燃機」為動力機)
第三次
科技革命 20世紀
四五十年代 電子計算機應用、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術 人類進入信
息化時代
[11]
美國歷史上的三位著名總統
總統 歷史背景 主要貢獻
華盛頓
獨立戰爭 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擔任大陸軍總司令,領導美國人民取得了民族獨立;1789年,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連任兩屆總統後,放棄了繼續擔任總統的權利,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林肯
美國內戰(南北戰爭) 1860年,當選為美國總統,同情黑人的悲慘處境,反對並希望逐漸廢除野蠻的奴隸制度。南北戰爭期間( 1862年),先後頒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兩個重要法令,大大調動了人民群眾和黑人奴隸的積極性,扭轉了戰局,使南方軍隊徹底陷入了絕境。
羅斯福 1929---1933世界經濟大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3年就任美國總統後開始實行以《全國工業復興法》為核心和基礎的新政。「新政」是美國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度過了危機。
[12]
世界發展趨勢回顧與展望
時間 世界各地區文明交往的特點 代表性事件
古代
世界 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孤立發展,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交往方式有暴力沖撞、也有和平交流。 亞歷山大東征(暴力沖撞)
馬可?波羅來華(和平交流)
近代
世界 歐洲許多冒險家,通過海外探險,開辟新航路,將世界各個地區連成一體。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
麥哲倫首次環球航行
當今
世界 隨著高科技的迅速發展,尤其是交通與交往手段的發展,世界走向全球化,人類進入「地球村」時代。 經濟全球化,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相互競爭;全球性經濟組織、跨國公司進一步發展。
[13]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評價歷史人物的評卷標准
關鍵在於:史論結合,有理有據。同時應當注意:應將歷史人物置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進行評價;應抓住歷史人物歷史活動的主要方面進行評價;應把評價的重點放在歷史人物對歷史進程的影響上。 (滿分10分):第一層次,沒有答題或完全離題,得0分;第二層次,有史無論,簡單羅列史實,但未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評述,得1—4分;有論無史,只談自己的觀點,沒有用史實加以證明,得1---4分;第三層次,有史有論,且史論基本准確合理,但在知識和認識上有少量錯謬,或條理不夠清晰,邏輯上不夠嚴密,語言上不夠優美,得4--- 7分;第四層次,史論結合,史實准確,論述合理,條理清晰,邏輯嚴密,文辭優美,有自己的觀點,並與具體史實相結合,得7---10分。如學生語言富有個性魅力,觀點有獨到創新之處,可酌情加1---2分,但總分不超過10分。
評
價
秦
始
皇 [正面][史:如何統一中國]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中國,[論:統一中國的意義]結束了諸侯長期格局混戰的局面,符合人民的願望;[史:如何鞏固統一]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論:鞏固統一的意義]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論:肯定]秦始皇對我國歷史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產生了巨大影響。//[反面][論:否定]但他又是個殘暴的皇帝,[史:秦始皇的暴行]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評
價
漢
武
帝 漢武帝統治期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大一統格局。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治上:採納大臣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加強監察制度。在中央設司隸校尉,在地方在13個州部設刺史。軍事上:出擊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脅。在與少數民族地區的交往方面: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在對外交往方面:開拓了絲綢之路。總之,漢武帝統治期間,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大一統帝國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評
價
唐
太
宗
唐太宗統治期間,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唯才是舉,同時認真吸取隋朝興亡的經驗教訓,在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政治上,唐朝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書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最後交由尚書省執行。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分管具體政務。經濟上,在賦役制度方面,唐朝減少百姓服勞役天數,並規定可用交納實物的方式代替賦役,使人身束縛逐漸鬆弛。法律上,唐朝在《隋律》的基礎上,多次修訂法令。《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在歷史上對亞洲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對待國內民族關系方面,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尊稱唐太宗為他們共同的君主「天可汗」。綜上所述,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之治」。
評
價
華
盛
頓 華盛頓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當選大陸軍總司令,領導美國人民,贏得獨立戰爭的勝利。1789年,他當選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任總統,四年後再度當選美國總統。華盛頓是美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在美國獨立戰爭和建立共和國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領導作用,他的內政和外交原則對美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置於個人幸福之上,堅持民主,不貪戀個人權利,他的高尚人格是後人學習的榜樣,無愧於「國父」的稱號。
評
價
拿
破
侖 拿破崙通過霧月政變建立了執政府,在他當政期間,頒布了《拿破崙法典》,進行一系列對外戰爭。《拿破崙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拿破崙統治時期,正是歐洲社會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重要階段,他用刺刀加速了這一過程,使法國大革命的成果通過暴力被推廣到他所征服的歐洲國家。拿破崙戰爭也威脅了歐洲所有國家的主權,侵犯了別國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國聯合抵抗。
[14]
古今中外重大歷史事件及其意義(標志)一覽表
歷史事件 意義(標志著什麼)
《辛丑條約》的簽訂 清政府完成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
公車上書 戊戌變法運動拉開了序幕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結束了
「五四」運動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
南昌起義 中國共產黨開始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 中國共產黨開始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
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 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九一八事變 中國開始局部抗戰
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 中國開始全民族抗戰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渡江戰役 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覆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 土地改革運動在農村開始了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1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我國從此走上了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1776年《獨立宣言》的發表 美國誕生
1781年約克鎮戰役英軍投降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結束
1789年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法國大革命的開始
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 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電力得到廣泛應用並取代蒸汽機成為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的主要能源
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跨進了「電氣時代」
電氣化和鋼鐵時代的到來 現代工業的崛起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成立 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了
《慕尼黑協定》 綏靖政策達到頂峰
德國閃擊波蘭 二戰爆發
英法對德宣戰 二戰全面爆發
德國進攻蘇聯 二戰進一步擴大
日本偷襲珍珠港 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 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正義力量攜手聯盟
諾曼底登陸 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 歐洲戰事以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歐盟成立 歐洲正朝著經濟政治一體化目標邁進
「杜魯門主義」 美蘇冷戰正式展開
北約和華約的建立 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
蘇東(蘇聯及部分東歐國家)巨變 兩極格局的結束
[15]
古今中外「八字方針」一覽表
漢武帝推行大一統措施,在思想上採納董仲舒的建議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五四運動中提出的口號之一是 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什麼精神的集中體現 百折不撓,自強不息
西安事變中,張學良、楊虎城提出的主張是 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果是 剝奪王權,保留王位
世界各民族各地區文明交往的方式是 和平交流,暴力沖撞
杜魯門主義具體指的是 遏制蘇聯,稱霸世界
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相互依存,相互競爭
Ⅵ 中考歷史不同時期簡要歸納,請高手整理!
1.太平天國運動的性質——一場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
2.義和團運動的性質——一場農民反帝愛國運動
3.洋務運動的性質——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4.戊戌變法運動的性質——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
5.辛亥革命的性質——一場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
6.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7.五四運動的性質——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
8.解放戰爭的性質——是一場順應了抗戰後和平民主的歷史發展趨勢和民意的戰爭。
9.抗美援朝的性質——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保家衛國,支援朝鮮人民反侵略的正義戰爭。
10.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性質——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性質——是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12.三大改造的性質——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革命
13.文化大革命的性質——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14.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一場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15.美國獨立戰爭的性質——既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運動,又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
16.英國憲章運動的性質——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17.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性質——國際無產階級組織
18.巴黎公社的性質——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19.美國南北戰爭的性質——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20.俄國1861年改革的性質——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21.日本明治維新的性質——這是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22.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
23.三國同盟三國協約的性質——帝國主義的軍事侵略集團
24.俄國十月革命的性質——無產階級革命或社會主義革命
25.蘇聯的性質——工農社會主義國家
26.斯大林模式的實質——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
27.巴黎和會的實質——帝國主義國家的分贓會議(戰勝的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會議)
28.「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體系
29.綏靖政策的實質——縱容侵略,犧牲弱小國家利益,來安撫侵略者
30.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性質——一場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31.歐盟的性質——它是一個區域性的經濟政治組織
32.冷戰政策的實質——遏制共產主義
33.杜魯門主義的實質——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
34.美蘇爭霸的實質——是美蘇兩國在實力的基礎上對世界勢力范圍的劃分
35.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華沙條約組織的性質——政治軍事組織
註:以上為性質實質類集錦
==================================================
中國近代史(八年級上冊)
1.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的事件——鴉片戰爭(1840—1842)
2.標志著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事件——鴉片戰爭
3.鴉片戰爭開始的標志:1840年6月,英國艦隊開到廣東海面,進行挑釁。戰爭爆發。
4.鴉片戰爭結束的標志: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
5.標志著太平天國正式建立政權的事件是——1853年太平軍佔領南京,改為天京。
6.標志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的戰役是——1894年威海衛戰役
7.標志中國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條約是——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
8.標志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工具的事件是——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
9.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事件是——《辛丑條約》的簽訂
10.標志著清政府已經成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辛丑條約》的簽訂
11.標志著洋務運動破產的事件是——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的全軍覆沒
12.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道路的標志性事件——洋務運動
13.揭開維新變法運動序幕的標志性事件是——公車上書
14.標志著戊戌變法開始的事件是——光緒帝頒布改新詔書
15.戊戌變法失敗的標志性事件是——戊戌政變
16.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來封建帝制的標志性事件是——辛亥革命
17.清朝統治結束的標志——辛亥革命
18.北洋軍閥開始統治中國的標志——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組閣成功,孫中山宣布解職
19.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是——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
20.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事件是——1919年五四運動
21.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成立的事件是——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開
22.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的事件——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3.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4.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的事件是——蔣介石和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
25.標志著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的事件——蔣介石和汪精衛發動反革命政變
26.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的事件是——1927年,南昌起義
27.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開始的標志事件——南昌起義
28.長征開始的標志——1934年10月,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共八萬多人離開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
29.長征結束的標志——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標志勝利結束。
30.日本局部侵華或中國局部抗戰開始的標志——1931年「九一八」事變
31.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標志——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32.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國共兩黨再次合作
33.標志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爆發。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七七事變
34.日本投降的標志——1945年8月,日本天皇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
35.抗日戰爭結束的標志——1945年8月,日本無條件投降
36.扭轉了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抗外國侵略屢敗的局面的事件是——抗日戰爭的勝利
37.全面內戰爆發的標志——1946年6月,蔣介石對中原解放區發動瘋狂進攻
38.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1947年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39.國民政權垮台的標志性事件是——1949年4月,南京解放
40.國民黨主力基本被消滅是在——三大戰役
===========================================================================================
中國現代史(八年級下冊)
1.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
2.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的事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3.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的事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4.標志著中國人民站起來的事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5.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事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6.標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的是——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7.抗美援朝開始的標志——1950年,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前線
8.抗美援朝結束的標志——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
9.土地改革開始的標志——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10.土地改革完成的標志——1952年,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1.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標志性事件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12.標志著地主階級被消滅的事件是——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
13.標志著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事件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14.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事件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15.標志著我國完成了由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的事件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16.標志著我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基本完成的事件是——1956年,工商業全行業實現了公私合營
17.標志著我國探索建設社會主義建設的良好開端的事件是——中共八大
18.「文化大革命」開始的標志——1966年,中共中央接連發出開展「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決定。
19.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的標志性事件——1971年,九一三事件
20.「文化大革命」結束的標志性事件——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21.標志著改革開放的開端的事件是——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22.標志著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的事件是——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23.民族區域自治實施的標志性事件是——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頒布。
24.中國對香港正式行使主權或香港特別行政區建立的標志——1997年7月1日,中英兩國政府的政權交接儀式。
25.中國對澳門正式行使主權或澳門特別行政區建立的標志——1999年12月20日,中葡兩國政府在澳門政權交接儀式。
26.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標志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的事件是——港澳回歸
27.標志著海峽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的事件是——1987年,台灣被迫調整「三不」政策
28.標志著海峽兩岸關系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1993年汪辜會談
29.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的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
世界近代史(九年級上冊)
1.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的標志性事件——新航路的開辟
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1640年,英國國王查理一世召集議會開會。
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暴政的大樹被砍掉」的標志是——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斷頭台,英國成立共和國。
4.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標志——1688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
5.英國君主立憲制資產階級統治開始確立起來的標志是——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權利法案》。
6.英國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道路的事件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7.美國獨立戰爭爆發的標志是——1775年,來剋星頓槍聲。
8.美國誕生的標志是(美國的國慶日)——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的發表。
9.美國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的事件——美國獨立戰爭
10.法國大革命開始的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國慶日)
11.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的事件是——羅伯斯庇爾掌握政權。
12.工業革命開始的標志是——18世紀60年代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
13.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蒸汽機的廣泛使用。
14.工業革命結束的標志——1840年前後,英國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
15.世界開始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的事件是——工業革命
16.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17.標志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的事件是——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8.標志著巴黎公社失敗的事件——「五月流血周」
19.標志著美國南北戰爭開始的事件——1861年4月,南方軍隊挑起內戰。
20.標志著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事件是——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
21.使日本成為「亞洲驕子」的標志性事件是——明治維新
2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
23.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標志是——1914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
24.一戰結束的標志——1918年11月,德國投降
==================================================================================
世界現代史(九年級下冊)
2.標志著蘇聯由傳統的農業國變成強盛的工業國的事件——蘇聯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
3.「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標志:1936年蘇聯新憲法的制定
4.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的標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
5.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1933年,德國建立法西斯專制獨裁統治
7.亞洲戰爭策源地形成的標志——1936年,日本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8.標志著綏靖政策發展到頂峰的事件是——1938年9月,慕尼黑陰謀
9.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標志——1939年9月1日,德國突然波蘭
10.標志著二戰擴大的事件是——1941年6月,德軍進攻蘇聯
11.標志著二戰進一步擴大,二戰的規模空前擴大的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
12.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正式建立的事件是——1942年1月,《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
13.標志著歐洲戰爭結束的事件是——1945年5月,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
14.標志著二戰結束的事件是——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
15.冷戰政策開始的標志——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的出台
16.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的事件是——杜魯門主義的出台
17.標志著兩極格局正式形成的事件是——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成立
18.美蘇爭霸開始的標志——20世紀50年代赫魯曉夫擔任蘇聯領導人。
19.美蘇爭霸結束的標志——1991年底,蘇聯解體
20.兩極格局結束的標志——1991年底,蘇聯解體
21.第三次科技革命到來的重要標志——20世紀四五十年代,人類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
註:以下為戰役類集錦
中國近現代史
1.青浦大捷——1860年8月,太平軍李秀成大敗華爾組織的洋槍隊。
2.慈溪戰役——1862年9月,太平軍擊斃洋槍隊頭目華爾。
3.黃海大戰——1894年9月,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戰役,中國北洋艦隊與日本艦隊作戰。致遠艦管帶鄧世昌犧牲。
4.威海衛戰役——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5.廊坊戰役——1900年,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戰役。
6.汀泗橋、賀勝橋和武昌戰役——1926年,北伐戰爭中的戰役,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大敗吳佩孚的軍隊,取得勝利。
7.平型關大捷——1937年9月抗日戰爭中的戰役,八路軍一一五師與日軍交戰,取得勝利,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8.台兒庄戰役——1938年春,抗日戰爭中的戰役,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與日軍交戰。取得勝利,是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
9.百團大戰——1940年8月,彭德懷指揮八路軍與日軍交戰,這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10.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947年夏,劉伯承和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挺進大別山,人民解放軍進入戰略進攻。
11.遼沈戰役——1948年9月~1948年11月,由林彪、羅榮桓領導,解放了東北全境。
12.淮海戰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在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的領導下,以徐州為中心,發動淮海戰役。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
13.平津戰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東北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合力進行平津戰役。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
14.渡江戰役——1949年4月23日,毛澤東和朱德下達渡江命令。解放軍百萬雄師,分三路渡江作戰。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台。
15.上甘嶺戰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著名戰役。黃繼光是這次戰役中的一位戰斗英雄。
===================================================================================
世界近代現史
1.納西比戰役——1645年6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議會軍和王軍之間的戰斗,最後擊潰了王軍。
2.來剋星頓槍聲——1775年英軍在來剋星頓同北美民兵交火,標志著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3.薩拉托加大捷——1777年,在薩拉托加戰役中,美軍打敗英軍。這次戰役是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4.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了巴士底獄,掀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7月14日成為法國的國慶日。
5.凡爾登戰役——1916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爆發的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6.德國突襲波蘭——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對波蘭發動了突然進攻,標志著二戰的全面爆發。
7.莫斯科保衛戰——1941年蘇德戰役爆發後,德軍進攻莫斯科,蘇聯軍民在斯大林的領導下,蘇聯軍民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8.日本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軍隊偷襲美國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標志著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
9.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蘇德戰場上的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0.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美、英等反法西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
11.柏林戰役——1945年4月,蘇聯軍隊對柏林發動總攻。5月2日,柏林守軍投降,歐洲戰事結束
Ⅶ 初中歷史冷戰開始和結束的標志分別是什麼
冷戰開始的標志:二戰後兩大組織的對立---北約和華約組織的確立。
冷戰結束的標志:社會主義陣營瓦解,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冷戰是指以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全面對抗的一種現象,這種對抗除了直接的大規模的軍事沖突之外,涉及政治、軍事、經濟和意識形態等等一切領域,是一種埋藏著戰爭危機的和平狀態,也是一種以和平形態表現的戰爭。簡而言之,冷戰的形成是以大國的對外政策出現重大調整為標志的,具體而言,美國1947年推出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組建具有軍事聯盟性質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改變了戰時的合作政策,建立與北約抗衡的華沙條約組織,從歐洲開始與美國針鋒相對的較量,標志著冷戰的形成,爭奪范圍迅速遍及全世界。
Ⅷ 歸納一戰,二戰,冷戰,冷戰後的相關知識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語:World War I;簡稱一戰)是一場於1914年7月28日至1918年11月11日間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1914年8月1日,德國首先向俄國宣戰 「一戰」爆發。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這場戰爭。1914年8月18日,美國總統威爾遜公開宣布: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這場戰爭被稱之為「世界大戰」。由於主要戰場在歐洲,故中文又常稱為「歐戰」。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國、奧匈帝國等國屬同盟國陣營,英國、法國、俄國和義大利則屬協約國陣營。中國於1917年8月14日對德、奧宣戰。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語:World War II或Second World War,簡稱WWII或WW2)簡稱二戰,戰火牽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戰爭分為西、東兩大戰場,即歐洲、北非戰場和亞洲太平洋戰場,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等軸心國及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等衛星國為一方,以中國、美國、英國、蘇聯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同盟國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戰爭中軍民共傷亡7000餘萬人,損失達5萬多億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中國、美國、蘇聯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而告終。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德、日、意等法西斯國家實行侵略擴張、爭霸世界權所挑起的,經過多次局部戰爭逐漸演變而導致全球戰爭。
冷戰(英語:Cold War,俄語:холодная война)是指美國和蘇聯及他們的盟友在1947年至1991年間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對抗、沖突和競爭。標志事件是由丘吉爾的—「鐵幕演說」開始,蘇聯入侵阿富汗、古巴導彈危機、柏林牆等等。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在這段時期,雖然分歧和沖突嚴重,但對抗雙方都盡力避免導致世界范圍的大規模戰爭(世界大戰)爆發,其對抗通常通過局部代理人戰爭、科技和軍備競賽、外交競爭等「冷」方式進行,即「相互遏制,卻又不訴諸武力」,因此稱之為「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