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網路結構圖
② 高中歷史必修2,必修3的知識網路圖,框架
我也在找
③ 歷史必修3知識點
儒家思想的演變
1.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張
學派
代表人物
思想觀點
儒家
孔子
①核心思想:提出「仁」與「禮」的學說(仁者愛人,克己復禮)
②政治思想:主張「德治」
孟子
① 「仁政」 ②「民貴君輕」
荀子
①天人關系:「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重要思想(唯物主義);
②學習的最高目標是把握「禮」。
道家
老子
哲學思想:① 「道」是世界的根本
② 樸素辯證法思想(矛盾對立面及轉化)
政治主張:「無為而治」、「小國寡民」
法家
韓非
①法、術、勢結合,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厲行賞罰、獎勵耕戰
② 認為歷史是發展的,主張變法革新。
墨家
墨子
「兼愛」「非攻」,崇尚節儉(代表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者利益)
註:「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
2.漢武帝時期,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儒家思想成為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後的儒家思想適應了封建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需要)
3.南宋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萬物的本源;「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倫理道德(封建道德規范和等級秩序);提出「存天理,去人慾」的主張。
4.明末清初
(1)「異端」李贄挑戰正統思想:反對「存天理,滅人慾」,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的主張,認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2)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專制
②經濟上:反對重農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思想上:「經世致用」,提倡務實學風和行為
5.戊戌變法(1898年)
(1)康有為著《孔子改制考》等,打著孔子的旗號宣揚維新變法理論,利用孔子權威來否定專制統治的思想基礎。
(2)目的是為了減少變法的阻力。
6.新文化運動(1915年)
(1)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攻擊以孔子和儒學為代表的舊禮教,舊道德)
(2)新文化運動是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徹底批判封建專制思想,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④ 高中必修3歷史前三個單元的復習框架
歷史必修模塊(Ⅲ)
第一單元: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3.1.1諸子百家及主要代表人物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莊子;法家:韓非子、商鞅;墨家:墨子。
3.1.2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及其歷史意義
背景:春秋戰國大變革時期(經濟、政治、階級關系、思想文化)
意義:「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它們共同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3.1.3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張(春秋時期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⑴教育思想:①「有教無類」,辦私學打破了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擴大受教育者范圍。②「因材施教」
⑵政治思想:
①思想體系的核心——「仁」(仁者愛人)和「禮」(克己復禮)。
② 「為政以德」,體現了民本思想。
孟子的主要思想主張(發展儒家思想)
①核心思想: 「仁政」
②重民,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③倫理觀:「性本善」。
④價值觀:倡導「養浩然之氣」,強調先義後利,捨生取義
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張:(發展儒家思想)
① 主張禮教為主,禮法並施
( 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亦覆舟」
③「性惡論」,認為環境和教育對人的成長非常重要。
④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題。)
3.1.4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1.董仲舒的儒學主張:
提出「天人感應」,「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和綱常學說
以公羊春秋為基礎,融合陰陽家、法家思想
2.影響:
①有利於鞏固中央集權和打擊地方割據勢力,鞏固國家統一。
②確立儒學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1.5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和對儒學的發展
1.代表:
程朱理學:北宋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書章句集注》,宋朝理學的集大成者)。思想:17頁
陸王心學:陸九淵(南宋),王陽明(明朝)思想:17-18頁
2、對儒學的發展: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治,壓制人的自然欲求;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3.1.6明清時期思想家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及其對儒學的發展 (B)
1.李贄:(明朝後期的思想家)著作有《焚書》《藏書》等
①否認孔孟思想權威。
②提出人皆有私
2.黃宗羲(《明夷待訪錄》)、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王夫之(《讀通鑒論》
共同主張:①政治上:反對君主專制,提出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
②經濟上:重視手工業和商業,提倡「工商皆本」。
③思想上:經世致用思想
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3. 6. 1古代希臘智者學派、蘇格拉底對人的價值的闡述,人文精神的內涵
1)古希臘智者學派:代表及觀點
2)人文精神內涵:52頁
3)蘇格拉底:知識即美德,認識你自己
4)亞里士多德:「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3. 6. 2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1)文學三傑:
薄伽丘《十日談》,抨擊了封建道德和教會的禁慾思想,宣傳人類平等,主張發展人的個性。
2)美術三傑及作品
3)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
提倡人性,反對神性,主張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現世的幸福,它倡導個性解放。
4)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1517年《九十五條論綱》,認為只要信仰上帝,靈魂便可以得救。即「因信稱義,信仰得救」。
3. 6. 3四位啟蒙思想家的主要觀點,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
國家
人物
代表作
主要觀點
備注
法
國
伏
爾
泰
①猛烈抨擊天主教會②倡導君主立憲制。③提倡平等和自由
孟
德
斯
鳩
《論法的精神》
①提出三權分立學說
其學說後來成為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
盧
梭
《社會契約論》
①人民主權②天賦人權③提倡「社會契約論」
德意志
康
德
《純粹理性批判》
人非工具
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63頁
第三單元: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3. 2. 1古代中國四大發明,中國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造紙術:①西漢時就發明了紙。②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③造紙術後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指南針:①戰國時期發明司南;②北宋時發明了指南針並用於航海。③13世紀傳入西歐
印刷術:①隋唐雕版印刷術,《金剛經》;②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③13世紀中期傳到歐洲。
火葯:①唐末,火葯已用於戰爭。②五代和宋朝時,火葯廣泛應用於多領域。③14世紀初,火葯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①造紙術和印刷術——有利於文化的傳播和教育的發展和思想解放,推動了人類文明進程;.②火葯——有利於增強資產階級力量一戰勝封建勢力; ③指南針——有利於地理大發現和世界市場開拓。.
3. 2. 2古代中國天文、數學、醫學和農學等科技成就
數學:東漢《九章算術》,標志古代數學體系形成。
天文:《石氏星表》世界最古老星表;張衡水雲渾象儀、郭守敬簡儀;
農學: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書)、元朝王禎《農書》、明朝徐光啟《農政全書》(有西方科學知識);
歷法:元朝郭守敬《授時歷》;
醫學:《黃帝內經》奠定中醫學的理論基礎;
東漢末年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奠定中醫臨床學基礎;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東方醫學巨典」。
3.2.3漢字、繪畫的起源和演變過程;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徵和發展脈絡
1、漢字的演變:
1)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漢字;
2)漢字按甲骨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的演變,總趨勢是由繁到簡。
2、書法藝術:
1)魏晉南北朝時期漢字發展為自覺的書法藝術;
2)書體及主要代表:
行書:東晉 王羲之《蘭亭序》
楷書:唐朝 歐陽詢 顏真卿 柳公權(顏筋柳骨;注重規范法度)
草書:唐朝 張旭(盛唐)懷素(高峰)
宋明書法突出個性,更平民化,世俗化。
3、繪畫的演變:
1)戰國楚帛畫《人物龍鳳圖》;馬王堆漢墓出土帛畫;
2)東晉顧愷之強調「以形寫神」,《女史箴圖》
3)盛唐吳道子「吳帶當風」《送子天王圖》
4)宋代文人山水畫興起,宮廷畫活躍,風俗畫是最大亮點。
風俗畫: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原因:商業的興盛;城市的發展;市民階層的興起;文化的普及。
5)繪畫的特點:寫實與寫意兩大風格;融詩、書、畫、印為一體;注重個人主觀性情的抒發。
3.2.4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1、《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四言體;西周到春秋;分風、雅、頌三部分。
2、楚辭:戰國時期屈原等吸收南方民歌精華,採用楚國方言創造的新詩體;句式自由靈活;《離騷》;愛國憂民情懷。
3、漢賦:鋪陳辭藻、文采華麗;司馬相如。
4、唐詩:
1)繁榮原因:繁榮、開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科舉取士制度的確立。
2)代表人物:
(盛唐)李白、孟浩然、(安史之亂時期)杜甫、(晚唐)白居易
5、宋詞:代表人物
蘇軾、辛棄疾(豪放派)柳永、李清照(婉約派)
6、元曲(散曲和元雜劇合稱元曲) 代表人物 馬致遠 關漢卿等
7、明清小說:
1)繁榮原因:商品經濟發達,新興工商業城鎮興起,市民階層擴大。專制制度的強化社會矛盾的尖銳。
2)代表作:四大名著(略);
批判現實的著作:《聊齋志異》 《儒林外史》 《紅樓夢》
3.2.5京劇的產生、發展
產生:乾隆時期,徽班進京;道光時期,徽漢合流形成京劇;
發展:第一繁榮期:同治光緒時期(「同光十三絕」)
⑤ 高中歷史人教版 必修一二三 總提綱(知識框架)
高中《歷史必修1•政治史》復習綱要(僅供參考)
中國政治文明進程 世界政治文明進程
時代 特徵 內容
中
國
早
期
政
治
制
度 夏
(前2070----前1600年)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緣關系和濃厚的專制色彩。
① 夏朝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始創王位世襲等制度。
商
(前1600
----前1046年)
② 夏商時期實行王位世襲制,代替了原始社會時期的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
③ 夏商時期已經有了一套從中央到地方的國家行政管理制度。
西周
1.西周的分封制(「封邦建國,廣建諸侯,以藩衛宗周。」)
2.西周的宗法制
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
世襲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構成了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的主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制度的兩大支柱,互為表裡;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礎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體現就是分封制。
影響: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春 秋
(前770-前476年)
社會大變革,從奴隸制度過渡到封建社會 1.諸侯爭霸
2.齊國管仲改革、魯國「初稅畝」、魏文侯改革、楚國吳起變法 古
代
歐
洲
民
主
政
治
古希臘的民主政治
1. 古希臘的城邦制度(前8~6世紀)
2. 雅典民主政治
奠定基礎:梭倫改革
確立民主:克利斯提尼改革
黃金時期:伯利克里改革 民主政治條件:①保證城邦的獨立和發展②小國寡民體制的產物③奴隸勞動提供了物質保證④亞非文明的影響
2.民主政治的作用:①鑄就了希臘人的民族性格②在眾多文化領域取得輝煌成就 奴隸制民主政治的實質: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少數人的民主
特徵:全民參政、公民平等、法律至上、輪番而治
階段特徵 中央官制 地方行政 認 識
中
央
集
權
制
度
的
形
成
發
展 戰國:萌芽)(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制度確立 1. 戰國七雄
2. 封建制度的確立:
3.各國變法(秦國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建立縣制
中央集權制度的基本內容包括:①皇帝制。②中央行政制度。③地方行政制度,其核心是集一切權力於皇帝。
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是:①皇權至上原則。②帝位終身制和皇位世襲制。③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④皇帝從決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獨斷權力。⑤宣揚「君權神授」。⑥思想文化的專制統治。
在中央集權制度下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現為:①中央政府與地方割據勢力的矛盾。②皇權與相權矛盾(中央政府內部矛盾)。
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從漢至元中國政治制度屢經變化,不斷發展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中央政權中,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中央嚴格控制地方政權,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須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最後聽命於君主。中央對地方實行多層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層行政組織長期穩定,人身控制嚴厲,地方沒有相應的自主權,對中央和君主絕對依賴,難以實施有效治理。
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
(1)積極作用:①有利於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有利於維護祖國統一與領土完整。②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從事大規模的生產活動和經濟建設,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③在統一的環境下,有利於各民族的融合,有利於各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2)消極作用:①皇權專制極易形成暴政、腐敗現象,是阻礙歷史發展的因素。②在思想上表現為獨尊一家,箝制了思想。③在封建社會末期,阻礙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發展。 羅馬法的起源和發展 1. 羅馬共和國時期
《十二銅表法》(前450年成文法誕生)
2.羅馬帝國時期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羅馬法體系完成)
核心內容: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實質(目的):維護奴隸主貴族的政治、經濟利益
作用: 1。(對羅馬)維系和穩定了帝國的政治、經濟統治;.2。對歐美)是近代歐洲法律體系的基礎;為近代歐美資產階級戰勝封建勢力提供了理論武器;3。(對東方)對日本和中國也有很大影響。局限: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男女權利不平等。
秦朝(確立):
(前221年-前207年) 開創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奠定二千年封建社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皇帝制度:皇權至上
中央官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諸卿 郡縣制:
設三十六郡,後增至四十郡
郡守、縣令均由中央任命。
漢朝(鞏固)
前202-220年) 漢承秦制, 漢承秦制:皇帝制
新變化 中朝—決策
外朝—執行
尚書台—中樞 漢初:郡、國二制並行
漢武帝:分十三州,設刺史
東漢末:州郡縣三級
三國兩晉
魏晉南北朝(220—589年) 三省體制逐步形成 尚書省
三省 中書省
門下省
隋唐
(完善)
581—907年 三省合作,互相牽制和監督,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重大創造 三省:
中書省—決策機構
門下省—審議機構
尚書省—執行機構(下設吏、戶、兵、刑、工六部) 隋:州縣
唐:道州縣
北宋
(加強)
960—1127年 相權進一步削弱,皇權進一步加強 二府:門下省—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最高軍政機構
參知政事—副相,分割相行政權
三司—管財政,分相財權 北宋:路•州縣
元
(發展)
1271—1368年 1. 綜合漢蒙政治制度,加強皇權有新發展
2. 開創行省制度 中書省—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最高軍政機構
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西藏地區 中書行省
路府州縣
宣慰司
明清
(強化、衰落) 封建社會步入晚期,矛盾尖銳,君主專制達到逐步頂峰。 明:1。廢除丞相制度,權分六部
2.內閣的創立
影響:君主專制達到新高度。 廢行省,設三司
近
代
歐
美
代
議
制
民
主
政
治 英國君主立憲制 1. 確立:1689年議會頒布《權利法案》
2. 發展: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3. 完善:普選權的擴大
(可整合選修2第二、四單元相關內容) 特點:國王作為國家的象徵,「統而不治」;議會掌權,是國家權力中心,最高立法機關。內閣(首相)是真正掌握實權(行政權)的。
作用:1.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把政治斗爭規定在一個相對有序的狀態中,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沖突。
3.為世界上很多國家樹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模式。(或表述為:對歐美有深遠影響。)
清:1。康康熙設南書房
2.雍正設軍機外—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美國總統共和制 《1787年憲法》
1. 聯邦制
2. 分權與制衡原則
3. 總統共和制
(可整合選修2第四單元相關內容) 意義:(1)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成文憲法,奠定了美國政治制度的基礎。(2)它保障了資產階級政治和經濟利益,促進了美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3)確立了聯邦制,地方自治權與中央政權形成較為和諧統一的關系,維護國家主權的同時,有利於地方的積極性的調動和創造性的發揮。局限性:它承認奴隸制和黑奴貿易,留下種族歧視和壓迫的烙印;婦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隸的選舉權被剝奪。 比較美國總統制和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同:君主立憲制和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的一種組織形式,他們的共同點是國體一致,都是資產階級專政。
異:他們的政體不一樣。君主制是國家元首世襲的一種政治體制,自古就有。但是,在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國家中,世襲的君主只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其權利受到憲法的限制,是統而不治的虛君。以資產階級為主體的議會是國家的最高權利機關,內閣對議會負責,如英國。共和制是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的一種政治體制,也是自古就有。到了近代,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制分為議會制和總統制兩種。總統制的民主共和制,指總統由選舉產生,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是國家武裝力量的總司令;行政權集於總統,總統決定對內對外政策,擁有極廣泛的權利,如美國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年)
階段 特徵 列強的侵略 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
近
代
中
國
政
治
文
明
進
程
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列強以武力打開中國市場,加緊商品輸出;
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萌發,限於器物層面。
推動歷史前進仍是農民階級,但不能領導中國革命走向勝利。 鴉片戰爭(1840—1842年)
《南京條約》(1842年) 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
②愛國官兵的反侵略斗爭
③太平天國 運動(開始、全盛、轉折、失敗) 太平天國(1851~1864年)
A.《天朝田畝制度》規定了土地分配和產品分配的原則。
B.《資政新篇》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
作用:太平天國是中國幾千年農民戰爭的最高峰;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中國人向西方學習資本主義的最早探索;對後來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響。
局限性:階級、時代局限
法國共和制 1.(整合選修2相關內容,簡略補充法國經歷專制—立憲—共和—帝制—共和—帝制的反復較量)
2.《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875年):內容①行政權歸總統,他是國家元首及軍隊最高統帥,他由國民議會選出,任期7年; ②立法權歸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的兩院制議會。參議院由間接選舉產生,眾議院由普選產生。
作用:①共和派掌握實權;②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③促進法國工業資本的發展。 比較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特別注意對比兩國行政和立法機構之間的關系:
表面上看:君主立憲制與共和制;君主立憲制有世襲君主;共和制的國家首腦由選舉產生。從行政和立法機構之間的關繫上看:法國:議會擁有立法權;議會中擁有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組成內閣;總統由議會兩院聯席會議選出;總統又有行政大權。德國:德國首腦(德意志帝國皇帝)擁有官吏任免權(帝國官吏及宰相);德意志帝國皇帝擁有立法權;德國皇帝可以召集或延期或結束兩院,因此,德國首腦擁有絕對的實權。
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
《天津條約》
《北京條約》
《瑗琿條約》 ①洋務運動
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列強的政治侵略(戰爭和瓜分土地)和經濟侵略(資本輸出為主)並行,並形成宰割中國的同盟;
隨著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農民階級讓位於資產階級領導革命,民主革命是主流。 中日甲午戰爭
(188年—1885年)
《馬關條約》(1885年) ①愛國官兵的英勇斗爭(左寶貴、鄧世昌)
②反割台斗爭(劉永福、徐驤)
③戊戊變法
辛亥革命功績:1推翻清王朝,結束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2。民主共和觀念深入;3.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侵略勢力;4為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條件.5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較廣泛的影響。
失敗表現: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沒有根本改變。
失敗原因:資產階級軟弱性和妥協性。 德國君主立憲制 1. 德意志的統一
2. 《德意志帝國憲法》(1871)
內容①皇帝:作為國家元首,擁有宣戰、媾和、締約、召集和解散議會的權力以及統率權;②首相:作為政府首腦,由皇帝任命,只對皇帝負責;③議會:分為兩院:聯邦議會和帝國議會,權力較小,對政府沒有監督作用。 .評價《德意志憲法》
積極意義:①具有資產階級性質的帝制國家建立起來。②德意志的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
局限性:①保留了普魯士的君主制度和軍國主義的傳統,②阻礙了資產階級民主改革的徹底完成。
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年)
《辛丑條約》(1901年) ① 義和團運動
(口號:扶清滅洋)
②辛亥革命
(民主思想傳播、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同盟會、三民主義、武昌起義、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條件:①社會條件:1825年經濟危機②理論條件:空想社會主義的誕生③階級條件:歐洲三大工人運動的興起(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運動)
.2標志:《共產黨宣言》發表(1848年)
內容①第一次完整系統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②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斷言資本主義將被社會主義所取代。③進一步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即就是通過階級斗爭,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共產黨宣言》的意義: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無產階級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社會主義運動更加彭勃的開展起來。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5——1949.9)
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國民大革命時期(1919.5~1927.7) 社會主要矛盾是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列強支持的北洋軍閥的矛盾。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突出的特徵是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實行國民大革命。 五四運動
(背景、口號、結果) 性質: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不妥協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主力:工人;先鋒:青年學生)
影響: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3. 巴黎公社正式宣告成立(1871年3月28日)
性質:無產階級政權; 教訓:沒有一個真正的無產階級政黨領導;沒有爭取廣大農民的支持。
意義: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它的經驗教訓是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寶貴財富。
⑥ 急。。。高中歷史必修3重點知識整理
第二部分 教材知識梳理
必修Ⅰ 政治文明歷程
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①分封制的內容與作用②宗法制的內容與作用 ③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2、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形成與發展:①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重要內容、歷史影響)②漢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平定叛亂、設中朝和刺史、實行推恩令) ③隋唐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三省六部制、藩鎮割據威脅集權)④宋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分割相權、收精兵、削實權、制錢谷)⑤元代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廢三省、設中書省)⑥明清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廢丞相,設內閣;設議政王大臣會議和軍機處)
3、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與影響:①基本特點②影響
二、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
1、雅典的民主政治:①產生的歷史條件 ②主要內容 ③歷史影響
2、羅馬法:①主要內容 ②歷史作用 ③對人類歷史的影響
三、歐美資產階級代議制的確立與發展
1、英國的君主立憲制:①《權利法案》的內容與作用 ②責任內閣的形成與影響 ③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的特點
2、美國共和制的確立:①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②英國君主立憲制與美國總統制的異同
3、法國共和制的確立:①走向共和的艱難歷程 ②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的內容與影響
4、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德意志帝國的政體特點與發展演變
四、列強侵華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1、1840年-1900年間西方列強的侵略與人民反抗斗爭:(1)侵華:①鴉片戰爭 ②第二次鴉片戰爭 ③甲午中日戰爭
(2)反抗:①虎門銷煙 ②太平天國 ③義和團運動
2、辛亥革命:①革命的過程 ②歷史意義
3、五四運動:①五四運動的過程、特點、五四精神 ②對中國社會變革的影響
五、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發展與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從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馬克思主義的誕生:①誕生標志 ②意義
2、巴黎公社的出現及經驗教訓
3、十月革命:①革命的基本過程 ②歷史意義
4、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①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②工人運動 ③國民革命 ④武裝割據 ⑤合作抗日⑥解放戰爭
六、中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1、建國初期的政治建設:①政權建設 ②法制建設(《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③制度建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合作制度、民族區域自治)
2、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①「文革」對民主法制的破壞 ②新時期的民主法制建設(標志、主要成就、意義)
3、「一國兩制」的理論與實踐:①理論的提出與內涵 ②香港、澳門回歸 ③台灣問題
七、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
1、兩極格局的形成:①冷戰政策及其內容 ②格局的形成 ③對國際關系的影響
2、多極化趨勢:①多極化趨勢的出現(歐共體、日本崛起、不結盟運動) ②多極化趨勢加強(兩極格局的解體與影響、多種政治力量的成長)
3、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①新中國初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 ②20世紀70年代的外交成就 ③新時期的重要外交活動
必修Ⅱ 經濟成長歷程
一、中國古代的農耕經濟
1、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①精耕細作(生產工具的進步、水利建設、男耕女織的模式、農書) ②土地制度(井田制、土地私有制)
2、農耕時代的手工業:①主要成就(金屬冶煉、防治、制瓷) ②發展特徵(農業與家庭手工業結合、由官營到私營的發展)
3、農耕時代的商業:①商業發展概貌(各個歷史時期的發展表現、城市的繁榮與發展、重農抑商政策、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②古代商業發展的特點
二、工業文明的崛起和對世界的沖擊
1、新航路的開辟:①迪亞士、哥倫布開辟海上通道 ②整體世界開始形成
2、歐洲殖民者的擴張與掠奪:①早期殖民的特點②荷蘭與英國的殖民擴張 ③殖民擴張與掠奪的影響
3、工業革命:①工業革命的進程(蒸汽時代、電氣時代) ②工業革命的影響(經濟發展、世界市場的形成)
4、工業文明對世界的影響:①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影響 ②對世界發展趨勢的影響 ③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影響
三、工業文明對中國社會經濟的沖擊(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化)
1、傳統經濟結構的瓦解:①瓦解原因(列強攫取經濟特權、商品傾銷)②表現(小農經濟破產、新的經濟因素出現)
2、民族工業的產生與曲折發展:①近代民族工業的產生(背景與表現) ②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重要發展階段、發展原因與阻礙因素) ③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3、近代社會生活的變遷:①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習俗(服飾變化、習俗改變、飲食起居、大眾媒介等方面的表現、與政治經濟的關系) ②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鐵路建設、水運和空運、郵政發展、電報和電話,注意與工業革命成果的關系)
四、各國經濟體制的創新與調整
1、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1)蘇聯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①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②新經濟政策 ③斯大林模式
(2)蘇聯的經濟改革:①三大改革 ②改革內容與成效(注意與蘇聯解體的關系)
2、羅斯福新政:①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危機②羅斯福新政(背景、改革內容、特點、歷史作用)
3、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①凱恩斯主義的出現與發展 ②國家政策的調整(國家干預經濟、福利政策) ③企業經營策略的調整
五、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發展道路的探索
1、建國初期的正確道路:①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開端(過渡時期總路線、「一五」計劃的成就 ②社會主義三大改造 ③中共「八大」的正確方針
2、經濟建設的失誤與教訓:①指導方針的失誤(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左傾錯誤) ②重大舉措(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③歷史影響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建設:①改革開放的決策 ②農業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③國有企業改革 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⑤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注意圖上知識)
4、經濟騰飛與生活巨變:①經濟發展 ②城鎮化進程 ③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變化 ④交通和通訊工具的變化
六、經濟全球化的趨勢
1、二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①布雷頓森林體系(戰後國際經濟形勢、布雷頓森林會議) ②以美元為主導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 ③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 ④戰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的特點
2、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①歐盟 ②東盟 ③亞太經合組織 ④北美自由貿易區
3、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合對中國的挑戰:①發展原因 ②存在問題
⑦ 歷史必修三知識框架 記住是框架 不是知識點
保證全是框架啊 優點是較為簡潔 嗯...有一些太簡潔,你適當補充一下就行了。不過全部要點裡面都有了,還算全吧。望採納!
專題一
⑧ 必修三歷史框架從古至今 從中到外
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1)林則徐: 近代眼看世界第 魏 源:《海圖志》提師夷技制夷思想 派別:主階級抵抗派 目:習西軍事技術抵禦侵略維護清朝統治 評價:缺乏具體實踐;具思想啟迪作用 (2) 體西用(理解) 背 景:①西傳播猛烈沖擊著儒核傳統文化②清政府面臨內憂外患 派 別:主階級洋務派 含 義:體(強調綱名教作決定家社命運根本); 西用(主張採用西資本主義家近代科技術) 口 號:自強、求富 作 用:舉辦批軍事工業民用工業、創辦新式海軍、創辦新式堂派遣留近代化端 局 限:由於沒改變封建制度體西用思想能使走富強路 3)維新思想代表物:康、梁啟超、譚嗣同、嚴復派 別:資產階級維新派 共同主張:① 變圖存;② 興民權、設議院、君主立憲制;③ 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歷史作用:①維新思潮近代第思想解放潮流 ②功績社起思想啟蒙作用推近代化進程 4)新文化運:① 經濟基礎——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 ② 階級基礎——資產階級隊伍壯強烈要求實現民主政治 ③ 思想基礎——西啟蒙思想進步傳入 ④ 直接原——袁世凱復辟造輿論掀起復古尊孔逆流 標 志:1915陳獨秀海創辦《青雜志》(改名《新青》) 派 別:資產階級知識激進派 基:北京 主要陣:《新青》 主要內容:① 提倡民主科反專制愚昧、迷信;(民主科新文化運核內容) ② 提倡新道德反舊道德;(豎起打倒孔家店旗) ③ 提倡新文反舊文;(胡適早提倡白文反文言文)(魯迅《狂記》新文典範) ④ 十月革命力宣傳馬克思主義 歷史意義: ① 性質:辛亥革命思想文化領域延續場民主主義思想啟蒙文化革新運 ② 弘揚民主與科搖封建思想統治位(主要功績)空前解放思想 ③ 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利條件推五四運發 ④ 推自科發展 ⑤ 促進文化平民化推民素質提高 局 限 性:① 脫離廣群眾; ② 東西文化看存著絕否定或絕肯定片面性 5)李釗宣傳馬克思注意主要文章 (6)三民主義內容及評價(簡單應用) 內容:民族主義即反民族壓迫反滿洲貴族專制統治;(民族革命) 民權主義即推翻君主專制政體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華民;(政治革命) 民主義即解決土財富重配問題平均權(社革命) 核:民權主義 實踐:指導辛亥革命;指導制定《華民臨約》 評價:① 比較完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表達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利益要求反映 民要求民族獨立民主權利共同願望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發展 ② 沒明確提反帝要求沒徹底土革命綱領;決定資產階級革命派能徹底完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務 (7)三政策內容(識記) (8)新三民主義提及作用 另外附張圖 圖" class="illustration_alink"> 希望幫請支持謝
⑨ 高二歷史必修三孔子與老子的知識框架
知道儒家和來道家,了解孔子和老源子兩位思想家,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一課孔子和老子的主張及其地位
第二課介紹了百家爭鳴出現的社會背景,以及戰國時期主要學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一介紹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張及其地位
二介紹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著重講述「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的演變」
理解孔子的主張;結合現實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在現代社會中的運用,認識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價值。
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內在關系。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歷史圖片的解讀和對《論語》《道德經》摘錄的閱讀分析,獲取有效的歷史信息,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通過模擬孔子和弟子、國君的問答,體會孔子的主張;通過對今天城市管理問題的思考和對1987年美國國情咨文引用老子話語的分析,領會孔子、老子的思想對社會現實的作用。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儒家的仁愛思想和以德治國主張,領會道家的智慧,認識孔子和老子兩位思想家對後世的深遠影響,培養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知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現實意義。
難點:理解「仁」、「禮」、「道」等概念;體會老子思想的智慧。
⑩ 人教版歷史必修三分單元列知識框架(前三單元)
我是高三的,單元列知識框架 每專題最後一面那個 專題學習小結與測評 就不錯,不過你自己列一遍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