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七年級上冊歷史復習總結,人教版(最好有表格)
初中歷史全部時間表
【公元14-16世紀】-文藝復興
【公元15世紀】-新航路開辟
【公元15世紀中期】-拜占庭帝國(東羅馬)滅亡
【公元16世紀】-阿拉伯數字與現在基本一致
【公元16-19世紀】-三角貿易
【公元16世紀中期】-俄國成為中央集權的封建制國家啊
【公元17世紀初】-英屬北美殖民地建成
【公元17世紀以後】-英國走上殖民掠奪道路,開始對印度進行殖民活動
【公元1640-1649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公元1689年】-英國《權利法案》
【公元19世紀】-法國啟蒙思想
【公元18世紀中期】-英國對印度發動殖民戰爭
【公元18世紀後半期】-英國成為最強大的殖民國家
【公元1757年】-英國克萊武侵佔孟加拉
【公元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公元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
【公元1775年4月】-北美獨立戰爭開始(萊剋星敦槍聲)
【公元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獨立宣言》(美國誕生)
【公元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北美獨立戰爭轉折點)
【公元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獨立戰爭結束)
【公元1785年】-瓦特的蒸汽機投入使用
【公元1787年】-美國制定憲法(華盛頓當選總統)
【公元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開始(攻佔巴士底獄)
【公元1789年8月】-法國頒布《人權宣言》
【公元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法國大革命高潮)
【公元1794年7月】-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
【公元1799年底】-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公元19世紀以前】-西班牙是拉丁美洲最大的殖民國
【公元18世紀末-19世紀初】-拉丁美洲獨立引動
【公元1804年】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德國貝多芬完成《英雄交響曲》
【公元1807年】-輪船誕生(克萊蒙號)
【公元1812年】-拿破崙遠征俄羅斯失利
【公元1814年】-拿破崙下台,法國封建勢力復辟
【公元1815年】-拿破崙重登皇位
【公元1816-1826年】-玻利瓦爾解放西班牙在拉丁美洲殖民地
【公元1825年】-火車誕生(旅行者號)
【公元19世紀30-40年代】-工人運動在歐洲興起
【公元1831年】-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
【公元1836-1848年】-英國憲章運動
【公元1839年6月】-中國虎門銷煙
【公元1840年】-英國工業革命完成
【公元1940年6月】-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始
【公元19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
【公元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公元19世紀中期】-亞洲各國獨立運動
【公元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開始
【公元1851年】-太平天國成立
【公元1853年】-美國艦隊闖入日本;太平天國全盛
【公元1865-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
【公元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章西女王)
【公元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
【公元1859年】-英國達爾文《物種起源》
【公元1860年】-華爾成立洋槍隊
【公元1861年】-俄國沙皇2世廢除農奴制
【公元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國總統
【公元1861年4月】-美國南北戰爭爆發
【公元1962】-京師同文館
【公元1862年5月20日】-林肯頒布《宅地法》
【公元1862年9月】-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南北戰爭轉折點);華爾擊斃
【公元1864年】-天平天國運動失敗
【公元1865年】-阿古柏侵入新疆
【公元1865年4月】-美國南北戰爭結束
【公元1866年】-德國西門子發明電動機
【公元1876年】-左宗棠首府除伊犁以外新疆地區
【公元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
【公元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
【公元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義
【公元1871年3月18日】巴黎公社式成立
【公元1871年5月21-28日】-五月流血周
【公元1876年】-中國第一條投入運營的鐵路
【公元1879年】-愛迪生發明耐用碳絲燈跑
【公元19世紀80年代】-德國卡爾•本茨設計內燃機
【公元1882年】-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公元1884年】-清設新疆行省
【公元1885年】-本茨研製汽車成功
【公元1987年】-上海商務印刷館
【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公元1894年】-孫中山建立興中會
【公元1895年4月】-中日簽訂《馬關條約》
【公元1895年春】-公車上書,戊戌變法開始
【公元19世紀90年代】-洋務運動失敗
【公元1898年6月】-百日維新開始
【公元1898年9月】-戊戌政變,百日維新解釋。戊戌變法失敗
【公元1899年】-大生紗廠開張
【公元1900年】-飛艇研製成功;義和團運動發展
【公元1900年6月】-八國聯軍侵華
【公元1901年】-中與英美俄日法德意奧簽訂《辛丑條約》
【公元20世紀初】-愛伊斯坦提出相對論
【公元1903年12月17日】-美國萊特兄弟製成飛機
【公元1904年】-科舉制廢除
【公元1905年】-孫中山組織中國同盟會;清政府決定修建京張鐵路
【公元1906年】-鎢絲燈泡問世
【公元1907年】-英法俄三國協約形成
【公元1909年】-京張鐵路通車
【公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推翻封建制
【公元1912年元旦】中華民國成立
【公元20世紀2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公元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事件(一戰導火線)
【公元1914年7月底】-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一戰爆發)
【公元1915年】-新文化運動
【公元1916年】-凡爾登戰役:坦克誕生
【公元1917年】美、中加入協約國
【公元1917年3月】-俄國二月革命
【公元1917年11月】-俄國十月革命,俄國建立蘇維埃政府
【公元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一戰結束
【公元1919年1月】-巴黎和會召開
【公元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
【公元1919年6月】-協約國與德國簽訂《凡爾賽和約》
【公元1919-1920年】-協約國與同盟國簽訂協約構成凡爾賽體系
【公元1920年1月】-國際聯盟成立
【公元1921-1922年】-華盛頓會議
【公元1921年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共一大)
【公元1921年】-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
【公元1922年】-中共二大
【公元1922年底】-蘇聯成立:義大利西法斯上台
【公元1924年】-列寧逝世;中國國民黨成立,第一次國共合作
【公元1924年5月】-黃埔軍校成立
【公元1924-1929年】-資本主義黃金時代
【公元1926年】-北伐戰爭
【公元1927年4月12日】四一二政變國共合作失敗
【公元1927年4月】-蔣介石建立南京政府
【公元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
【公元1927年8月7日】-八七會議,土地革命
【公元1927年9月】-秋收起義,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公元1928年4月】-井岡山會師
【公元1928-1937年】-蘇聯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
【公元1929年】-美國爆發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公元1931年9月8日】-九一八事變
【公元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羅斯福新政;經濟危機結束:德國希特勒上台
【公元1933年10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公元1934年10月】-長征開始
【公元1935年1月】-遵義會議
【公元1935年10月】-吳起鎮小會師
【公元1936年10月】-會寧大會師
【公元1936年】-斯大林模式「形成:日本法西斯上台
【公元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
【公元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
【公元1937年9月】-平型關大捷
【公元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
【公元20世紀30年代後半期】-軸心國形成
【公元1938年春】-台兒庄戰役
【公元1938年9月】-德、意、英、法慕尼黑協定
【公元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
【公元1940 年4-5月】德國稱霸歐洲
【公元1940年8月】-百團大戰
【公元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
【公元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
【公元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在華盛頓簽訂《聯合國家宣言》
【公元1942年7月】-德國進攻斯大林格勒
【公元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
【公元1945年2月】美、英、蘇召開雅爾塔會議(決定成立聯合國)
【公元1945年4月】-蘇聯進攻柏林
【公元1945年8月】-德國投降(二戰歐洲戰場結束)
【公元1945年8月上旬】-美國對日本投下原子彈
【公元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公元1945年8月】-重慶談判
【公元1945年10月10日】-雙十協定
【公元1945年9月2日】-二戰結束
【公元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
【公元20世紀40-5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
【公元1947年】-印度獨立,印、巴分治
【公元1947年3月】-杜魯門主義,冷戰開始
【公元1947年夏】-挺進大別山
【公元1948-1973年】-4次中東戰爭
【公元1948年9-11月】-林彪、羅榮恆遼沈戰役
【公元1948年11月-1949年1月】-淮海戰役
【公元1948年11月-1949年一月】-平津戰役
【公元1949年4月21-23日】-渡江戰役,南京政府垮台
【公元1949年9月】-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議
【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公元1949年10月2日0-蘇聯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
【公元1949年】-北約成立
【公元1949年11月11日】-中國空軍成立
【公元1950年6月】朝鮮內戰
【公元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前線
【公元1950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改發》土改開始
【公元1951年9月】-西藏解放
【公元1952年10月】上甘嶺戰役
【公元1952年】埃及獨立
【公元1952年底】-土改完成
【公元1953年7月】美國簽訂對朝停戰協議
【公元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魯曉夫上台
【公元1953年】-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公元1953年】-三大改造開始
【公元1953年底】-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公元1954年】資本主義工商以改造
【公元1954年9月】-五四憲法頒布
【公元20世紀50年代中期】-提出和平解放台灣
【公元1955年】-華約成立,兩極格局形成;召開萬隆會議
【公元1956年】-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召開中共8大;我國成功仿製殲八戰斗機
【公元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
【公元1957年】-川藏公路
【公元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
【公元1958年】提出總路線
【公元1958年】-戈爾巴喬夫上台
【公元20世紀60年代初】-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公元1960年】-非洲獨立年
【公元1961年】-中國恢復生產
【公元1964年】-日本東京奧運會;赫魯曉夫下台
【公元1964年6月】-我國中程導彈試飛成功
【公元1964年10月16日】-中國成功研製原子彈
【公元1966年10月】-中國核導彈研製成功
【公元1966年】-文革開始;中國組建導彈部隊
【公元1967年】歐洲共同體形成
【公元1970年】-東方紅一號成功飛天
【公元1971年】-我國研製導彈驅逐艦
【公元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華
【公元1971年9月13日】-九一三十件林彪反革命集團粉碎
【公元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國合法席位
【公元1972年2月】-尼克松訪華
【公元1972年】-中日建交
【公元1973奶奶】-袁隆平培育雜交水稻成功
【公元1974年】中國核潛艇製造成功
【公元1976年】-周恩來逝世
【公元1976年4月5日】-四五運動
【公元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團粉碎,文革結束
【公元1977年】-中國恢復高考
【公元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公元1979年】-海峽兩岸局勢緩和;中美建交
【公元1980年】-中國建立特區
【公元1980-1982年】-平凡文革罪名
【公元1982年】-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指導思想
【公元1982年】-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公元1984年底】-中英簽署聲明中國收復香港主權
【公元1985年】-中國城市改革
【公元1986年3月】-中國實行8632計劃
【公元1986年】-中國頒布《義務教育法》
【公元1987年】-台灣調整「三不「政策
【公元1987年】-中葡簽署聲明收復澳門主權
【公元1987年】-鄧小平在中共十三大上闡明社會主義初級階理論
【公元1989年】-東歐劇變;亞太經合組織成立
【公元20世紀90年代】-美國新經濟時代;中國實行科教興國
【公元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結束
【公元1990年】-台灣成立海基會
【公元1990年】-中國舉辦亞運會
【公元1991年8月19日】-八一九政變
【公元1991年12月8日】-獨聯體成立;冷戰結束
【公元1991年12月25日】-戈爾巴喬夫宣布蘇聯解體
【公元1992年】-鄧小平南方視察,中共14大鄧小平理論確立
【公元1993年】-歐盟成立
【公元1995年1月1日】-世貿成立
【公元1995年初】-「江八項「
【公元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
【公元1997年】-中共15大鄧小平理論完全確立
【公元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
【公元1999年5月8日】-中國駐南大使館遭導彈襲擊
【公元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
【公元2000奶奶】-中國普及義務教育
【公元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在上海召開
【公元2001年7月13日】-中國申奧成功
【公元2003年】-中國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
【公元2005年】-中國發射神六載人飛船
【公元2008年】-中國北京奧運會
㈡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發v
㈢ 求初一上冊歷史知識點重點
一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1、元謀人
時間: 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地點:雲南元謀縣。(長江流域)
2、北京人
時間:距今約七十至二十萬年。
地點: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裡。(黃河流域)
二 、原始的農耕生活
1、河姆渡人
時間 :距今約六千多年。
地點:浙江餘姚市河姆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和骨器。水稻和蔬菜。(我國是世界上種植水稻最早的國家。)
2、半坡人
時間: 距今約五六千年。
地點:陝西西安市半坡村
主要農具和農作物:普遍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三、神奇的遠古傳說
1、華夏族的形成 炎帝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後來發展成華夏族,成為漢族的前身。
2、炎帝:號神農氏,教民農耕,是農業生產的創始人。「嘗百草」,給人們尋找治病的草葯。
3、黃帝——人文初祖 (後人認為黃帝是中華文明的創始者。)有許多發明創造:做兵器,造車、船、宮室,教人挖井,染五色衣裳。
4、堯舜禹:相傳繼黃帝之後,我國黃河流域傑出的部落聯盟首領有堯舜禹。當時採用禪讓制,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禪讓的依據:有德有才)
堯:節儉、樸素、愛民。
舜:吃苦耐勞,孝順父母。
禹:治水有功。
考點 2: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夏朝
1、建立: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政治制度:啟開始,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公天下」變為「家天下」)
二、商朝
1、建立:約 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
2、政治:盤庚遷都至殷,統治穩定。
3、滅亡: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
三、西周
1、建立: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戰大敗商軍。滅商後,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京。
2、政治經濟制度:分封制,土地國有制。
3、滅亡:公元前771年,西周滅亡。
四、東周
(1)春秋爭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為春秋五霸。
齊桓公:最先稱霸:管仲改革,「尊王攘夷」,葵丘會盟。
晉文公:「退避三舍」。
楚莊王:問鼎中原。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2)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形勢圖) (東齊、西秦、南楚、北燕、趙魏韓在中間。)
(3)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
1、目的:富國強兵
2、內容: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獎勵耕戰;推行縣制。
3、影響:廢除了舊制度,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戰鬥力,使秦國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諸侯國,為以後兼並六國、統一中國打下堅實的基礎。
4、啟示: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甚至付出血的代價;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終究會取得勝利。同時我們要學習商鞅勇於改革、勇於創新,和他的獻身精神。
考點 3:統一國家的建立
知識清單—— 明確考什麼
一、秦朝的統治與秦末農民戰爭
(1)秦朝的統治
1、統一時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秦始皇圖)
2、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建立中央集權;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焚書坑儒,控制思想。
3、秦朝的疆域:東到東海,西到隴西,南到南海,北到長城一帶。(考圖)
4、統一的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開創了中國歷史上首次大一統局面。秦朝時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
(2)陳勝吳廣起義
1、地點:大澤鄉(安徽)
2、意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在這次起義的推動下,劉邦項羽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起義具有革命首創精神。
二、漢朝的統治
1、西漢
時間:前202年,劉邦建立,都城長安。
漢初:郡縣制,分封制,休養生息政策。
西漢的強盛:漢武帝統治時出現大一統局面。
2、東漢:時間:25-----220年。建立者:劉秀。都城:洛陽。
三、秦始皇,漢武帝
(一)秦始皇——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第一個皇帝。
功勞:1、實現統一,滅六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鞏固統一,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
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和車軌,有利於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
4、北擊匈奴,修築萬里長城;開發南疆。
過 :統治殘暴: 賦稅繁重,刑法苛嚴,兵役徭役繁多,加速了秦朝滅亡。
焚書坑儒:摧殘了文化,鉗制了思想。
(二)漢武帝的大一統
背景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措施:1、政治:頒布推恩令,削奪大批列侯的爵位。解決王國問題,加強中央集權。
2、經濟:將地方上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
3、思想:接受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興辦太學,大力推行儒學教育,任用儒生做官。實現思想上的大一統。
4、軍事:派衛青、霍去病等多次大規模攻打匈奴,基本上解除了匈奴對北部邊郡的威脅。
結果:出現大一統局面。
四、絲綢之路
1、張騫通西域
西域:漢朝時,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區。
目的:為了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受漢武帝派遣,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影響:第一次了解西域的情況和西域人像和漢朝交往的願望。
第二次建立了西漢與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加強了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了西域的開發,為絲綢之路的開辟創造了條件。
2、絲綢之路
開辟時間:西漢漢武帝時。
路線:從長安出發,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到達中亞、南亞、西亞,再轉運到大秦。
意義: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
㈣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夏朝和商朝
①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國的第一個王朝。
②禹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位子,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夏朝的建立標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③約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領成湯發動推翻夏朝的戰爭。大戰與鳴條。成湯建立了商朝。
④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了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從此,商朝的都城穩定下來了。
⑤商朝的勢力范圍:東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長江流域,北達遼河一帶。
⊙商朝經濟比夏朝有很大發展的表現:А 農業生產規模一相當大,種植的農作物有粟,黍,稻,麥等。 В 畜牧業發達,飼養六畜,祭祀用幾百甚至上千頭家畜。 ℃青銅冶鑄,玉器製作和釀酒等手工業很發達。 D商業發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貝,骨貝,玉貝和銅貝等作貨幣
西周的興亡
1: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領導了滅亡商朝的戰爭,大戰與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鎬京(今天的陝西西安西)歷史上稱為西周。
2:分封制:為了控制全國廣大地區,周王讓自己的子弟,親戚功臣和一些古帝王的後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國。這就是分封制。封國的統治者叫國君(一般稱諸侯)。享有統治和管理封國的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同時,必須承擔擁戴周王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見周王,參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禮儀式,貢獻財寶和特產,服從周王調遣出征作戰等義務,否則將受懲罰。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個封國,重要的有,魯,齊,燕,晉,宋。 姓姬的封國有53個。
4:西周末年,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鎬京周幽王被殺死,西周結束。
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從鎬京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進入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爭霸的原因: A王權衰落,周王統治出現嚴重危機。 B一些諸侯國強大起來,為了爭奪更多的土地,財產和人口,爭當左右天下,支配別國的霸主而展開了長期的爭霸戰爭。
3: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先後當個霸主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
4:齊桓公首霸條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為相,發展生產,改革內政,整頓軍隊,使國力強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③:是東方的一個大國。
5:齊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會盟,當上了春秋歷史上的第一個霸主。
6:齊桓公後,晉楚爭霸。晉楚軍隊在城濮進行決戰,晉軍戰勝,晉文公稱霸,後來,楚國強大起來,楚莊王北進中原,在鉍打敗晉軍。楚莊王稱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吳國和越國加入了爭霸的行列。吳王闔閭任用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為將軍。進攻楚國,五戰五勝,吳王闔閭稱霸。 經過長期努力。越王勾踐北上會盟諸侯,成為春秋的最後的一個霸主。
8:鐵器和牛耕的推廣是春秋時期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志。
戰國七雄
1:春秋之後,歷史進入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這時的諸侯國主要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2:戰國時期的戰爭:①:七國之間戰爭不斷。②:兵器得到改進,步兵和騎兵取代車兵,成為主要兵種。③:各國組織軍隊在都城和邊境修築城防工事。④戰爭激烈,規模很大,發生了「圍魏救趙」和長平之戰等著名戰役,戰國時期出現孫臏、白起等著名軍事家。
3:合縱與連橫: A(合縱原因):戰國中後期,秦國力量日益強大,對東方六國造成威脅。B:(合縱內容:)六國有「合眾勢以攻一強」的意願,並因此進行合作,包括聯合出兵進攻秦 國。歷史上稱這種策略為「合縱」。C(連橫的原因):秦國進一步向東發展,必須破壞六國的聯合,尤其是齊楚兩個大國的聯盟。D(連橫的內容);秦國採用各個擊破的辦法,分別收買拉攏東方國家服從於自己,「事一強以攻眾弱」歷史上稱為「連橫」
4:合縱與連橫之爭是戰國紛爭的重要的內容。
商鞅變法
背景:秦國相對落後,東方六國看不起秦國;,土地被魏國佔領也無力奪回,秦孝公深感恥辱,決心變法圖強,改革內政,發布求賢令,招攬人才。 時間: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
內容:1,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國家承認私人的土地所有權。2,重農抑商。3,獎勵軍功。4,遷都咸陽,推行縣制。5,嚴明法令。
性質:是戰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
影響:1,舊的制度被廢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秦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3,秦國的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秦朝的統一
一:秦王掃六合:戰國末年,秦國的實力遠遠超過東方六國,統一時機成熟。秦王嬴政積極准備,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國先後滅了 韓,趙,魏,楚,燕,齊。
二: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三:皇帝制度的確立,秦王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嚴,就將最尊貴稱號「皇」和「帝」合起來,號稱「皇帝」自己稱「始皇帝」
l 四:秦朝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1:皇帝制度的確立。皇帝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擁有絕對的權力,國家重大事務由他決定。大臣官吏必須絕對服從皇帝的命令。2: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別管理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3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規定圓形方孔的「半兩」銅錢為通行貨幣,,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的通用字體。4北擊匈奴,修長城,防禦匈奴。
陳勝吳廣起義
一:秦的暴政表現:1:焚書坑儒, 2:沉重的賦稅,徭役和服兵役。3:極端嚴酷的刑罰。
二:公元前209,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天安徽宿縣)起義,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不久,陳勝自立為王,建立了張楚政權。
三: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項羽強大起來,公元前207 年,項羽率軍在巨鹿之戰中殲滅了秦軍的主力。
四:公元前207年,劉邦逼近咸陽,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五;「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專制統治在文化思想領域的集中表現。 「焚書」是李斯的建議。
㈤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
一、商鞅變法:(七上P35-36)
1、時間——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變法。
2、內容—— A: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B: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C: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3、影響:①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加強,逐步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②戰國時期,各國經過變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確立起來。
(各國的變法:李悝在魏國變法;吳起在楚國變法,商鞅在秦國變法,其中最徹底的是商鞅在秦國的變法。)
例:材料「春秋以來,由於生產力的發展,一些奴隸主轉化為封建地主,租種土地的人們成為農民。秦國的商鞅變法是比較徹底的。」
1)商鞅變法的目的是什麼?
答:為確立封建統治,發展封建經濟,使國家變得富強。
2)商鞅變法取得勝利的原因:
答:A:順應了封建制發展的歷史趨勢;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辦法;C:敢於同舊勢力作斗爭。
二、百家爭鳴:
1、儒家學派——創始人是孔子(七上P43),他是春秋時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貢獻: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說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②教育——A:興辦私學,廣收門徒B:他要求學生按時復習學過的知識,「溫故知新」C:學習的態度要老實D:溫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
儒家學派——戰國時期:是孟子(七上P45),他反對戰爭,提出「春秋無義戰」,主張「民貴君輕」的思想,實行「仁政」。反對過分捕撈魚鱉,要按時令進山伐樹,這樣自然資源才能再利用。這反映了他的可持續發展觀。
2、道家學派——創始人是老子(七上P44),是春秋時期的人,著有《道德經》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並且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禍兮,福之所依;福兮,禍之所伏」。具有樸素辨證的思想。
3、墨家學派——創始人是墨子(七上P45),主張「兼愛」「非攻」。
4、法家——代表人是戰國的韓非(七上P46),主張改革,提倡法治;主張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著作是《韓非子》。
例:材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
1)該材料是誰說的?答:是孔子
2)是什麼學派的創始人?答:是儒家
3)他在政治上主張什麼?有何影響?答: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他的學說被後來的封建統治者所利用,成為統治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4)在文化上有何貢獻?答:編訂了《詩經》、《尚書》、《春秋》
例:材料:「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卻還在!」
(1)體現了誰的主張?是什麼意思?體現了什麼思想?
答:體現了老子的主張。意思是堅硬的東西未必結實,柔可以克剛,體現了他樸素辯證的思想。
(2)這種思想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認為有用的話,能不能舉出一個實例加以說明?
答:我認為有用。如:在解放戰爭中,裝備人數上超過解放軍的國民黨軍隊最終是被打敗了。
三、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創立:(七上P51)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
1、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2、中央政府設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太尉管理軍事。
3、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議,把全國劃分為36郡,郡下設縣。郡縣制度為後來的封建王朝長期沿用。
四、1、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七上P51-52-53)
(一)政治——建立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二)經濟——秦統一後,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同時還統一了度量衡;
(三)文化——把小篆作為全國統一的文字,後來使用更為簡單的隸書。
(四)思想——焚書坑儒(P52)
為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議。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極大損失,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五)軍事——北築長城、南修靈渠(P53)
(1)秦朝統一後,派將軍蒙恬北伐匈奴,並修築了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的長城。
(2)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了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2、秦朝鞏固統一加強統治的措施在我國歷史上的重要作用
1)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統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後,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3)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後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4)修築了著名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鞏固祖國的邊疆。
例:秦朝哪些措施對後世產生了影響?
答:1、秦滅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總攬一切大權 3、全國推行郡縣制;
4、統一了貨幣、度量衡和文字。5、修築了長城; 6、開鑿了靈渠。
例:材料「分天下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統一法度、丈尺,車同軌,書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誰實施的?主要採取了哪些措施?答:是秦始皇實施的,主要措施有:實行郡縣制,統一了度量衡、文字、貨幣。
(2)實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麼?答:目的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作用是:有利於鞏固統一,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交流。
五、評價秦始皇:
功: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作出過巨大貢獻、產生過巨大影響的封建皇帝。他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滅六國統一了中國,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有利於人民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願望;他建立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對我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意了全國的度量衡、貨幣、文字,促進了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鞏固了國家的統一;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過:秦始皇又是統治殘暴的封建皇帝。秦朝建立後,沉重的賦稅,繁重的兵役和徭役、嚴酷的法律,給人民帶來了無比的痛苦和極大的災難;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去。第二年,農民起義爆發。
功過相比,秦始皇功大於過。
六、漢武帝的大一統的措施:(七上P62-63)
1、政治:接受主父偃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集權。(P62)
2、經濟:將地方的鹽鐵經營權、鑄幣權收歸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P68)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P63)
4、文化:漢武帝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的最高學府。(P63)
5、軍事:多次反擊匈奴,取得勝利;派張騫出使西域,加強西漢與西域各國的聯系。(P79、P82-83)
6、意義:西漢進入鼎盛時期,也是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個鼎盛局面。
七、西域都護的設置:(七上P77)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管理西域事務,這是西域各國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的開始。說明新疆地區在歷史上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八、絲綢之路:(七上P78)
1、陸地:從長安往西經過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運到西亞,再由西亞轉運到歐洲。(引進西域的核桃、苜蓿、石榴、葡萄)
2、海上:從廣東的港口出發,最遠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斯里蘭卡島。
3、作用:溝通中西交通,促進中國與中亞、西亞和歐洲的經濟文化交流。
4、歷史價值: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富有創造力的精神;中西方友好、物質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有利於弘揚我國民族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有利於當今旅遊事業的發展和考古工作的開展。
九、造紙術:(七上P81)
1、中國是世界上首先發明紙的國家——西漢前期的麻紙。
2、東漢蔡倫用樹皮、破布、麻頭和舊魚網做原料,改進造紙術,稱「蔡侯紙」。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傳播。
十、張衡(東漢)地動儀:世界上最早的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七上P82)
十一、司馬遷與《史記》:(七上P88)
生活在漢武帝時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史記》是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創立了紀傳體的體例;既是一部歷史學著作,又是一部文學著作。
例: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
1) 這是誰說的?寫在什麼書上?答:司馬遷;《史記》。
2) 他生活在什麼朝代?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答:西漢。這句話是:人當然都有一死,但有的死得比泰山還重,有的卻死得比鴻毛還輕。
3)這部書內容如何?答: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
4)這部書地位如何?答:《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5)魯迅怎樣評價這部書?答:「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十二、赤壁之戰:(七上P95-96)
208年,孫權、劉備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赤壁之戰後,曹操退回北方,不敢輕易南下。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例:材料一:「曹操率大軍南下,想消滅孫權、劉備統一天下,孫、劉聯軍利用曹軍不習水戰、連鎖戰艦的弱點,用火攻打敗曹軍。」
材料二:引用蘇軾《念奴嬌
㈥ 初一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
七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復習
1、 西周分封制(以選擇題為主)
① 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
② 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影響:通過分封,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成為一個強盛國家
2、戰國時期,秦國李冰在岷江修築都江堰,使成都平原獲得「天府之國」的美譽
3、商鞅變法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變法,內容:
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
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特權
④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影響:秦國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
4、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甲骨文)。西周在青銅器上鑄刻文字,叫「金文」或「銘文」。西周晚期出現「大篆」。鑄刻文字最多的青銅器——毛公鼎
5、孔子
政治觀點: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要求統治者體察民情,愛惜民力,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
教育觀點:①創辦私學,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廣收門徒。
②注意「因材施教」,啟發學生思考問題,教育學生要謙虛好學。
③要求學說時常復習學過的知識,「溫故而知新」。
孔子言論:「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6、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統一六國】
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
①最高統治者稱皇帝,至高無上,總攬全國一切軍政大權。
②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最後由皇帝決斷
③地方:推行郡縣制,分天下為36郡,郡下設縣。
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
①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
②統一度量衡。
③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範字,後來又推廣隸書。
④為加強思想控制,接受李斯建議,「焚書坑儒」。
⑤為抵禦匈奴,北築「萬里長城」。(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獨創性的象徵)
意義: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
7、漢武帝大一統的措施:
①接受主父偃建議,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推恩令)
②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學說作為封建正統思想。
③經濟:將地方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同意鑄造五銖錢,抑制了大商人謀取暴利,增加了政府財政收入,實現了經濟上的大一統。
④為抗擊匈奴,派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匈奴遭受沉重打擊,開始西遷。
漢武帝大一統的意義: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軍事上達到大一統,西漢統治達到鼎盛。
評價漢武帝:是我國古代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皇帝,在他統治期間,西漢出現了大一統局面,封建通知得到鞏固和加強。但他也好大喜功,耗費了大量錢財,徵兵征稅給人民帶來沉重災難。
8、張騫出使西域(司馬遷稱之為「鑿空」)
公元前138、公元前119年分別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
西域→中原:葡萄、核桃、石榴、苜蓿 中原→西域:鑄鐵、鑿井、絲綢
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促進了中原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
公元前60年,西漢設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今新疆地區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管轄。
9、絲綢之路
長安--河西走廊—敦煌—分南北兩支(北:玉門關—蔥嶺---大宛-大月氏-安息-大秦 南:陽關----鄯善—於闐—蔥嶺--大宛-大月氏-安息---大秦
絲綢之路作用:傳播了中國文化,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10、造紙術
世界上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東漢時,蔡倫改進造紙術(樹皮、破布、麻頭、舊魚網),成為「蔡侯紙」。造紙術的發明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巨大貢獻。
11、江南開發的原因:
①江南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
②北方戰亂,而南方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安定。
③北方人南遷,帶去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
江南開發的影響:江南經濟迅速發展,修建了許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開墾
12、北魏孝文帝改革(鮮卑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
①把都城由平城遷到洛陽(遷都)
②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
③官員及家屬穿漢服。
④改漢姓,皇族由拓跋改為元。
⑤鼓勵鮮卑族與漢族貴族聯姻。
⑥採用漢族官制、律令。
⑦學習漢族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意義:鮮卑族逐漸漢化,北魏政權得到鞏固,促進了民族大融合。
13、東晉王羲之(「書聖」)的《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