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上與黃河有關的歷史事件

歷史上與黃河有關的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8 03:47:58

㈠ 關於黃河的歷史故事名字

歷史故事名字:

1·、大禹治水

禹之前鯀被舜派去治水,他採用了「堵」的方法治了3年,失敗了,禹改變了鯀的做法,採用了「疏」的方法,開渠排水、疏通河道,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九過家門而不入的他終於成功。禹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後人也尊稱禹為「大禹」。

2、河伯畫黃河

河伯馮夷受命治理黃河,但操勞一生沒有把黃河治好,到年邁時,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畫了一幅黃河水情圖,又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了大禹,將水情圖交給了他。大禹根據河伯授給他的這一幅圖,疏通水道,終於治理好了黃河。

3、林則徐堵決口

嘉應觀建成106年後的1831年,林則徐出任河東道河道總督,負責黃河中下游防汛。林則徐在河道任上是出了名的認真。他上任的時候正是冬天。冒著嚴寒,林則徐沿黃河兩岸千里巡視,檢查防汛物資儲備,「無一垛不量,無一廳不拆」。查到誰弄虛作假立馬撤職查辦。道光皇帝誇他:「向來河工查料垛,從未有如此認真者!」

鴉片戰爭失敗後,林則徐被發配新疆。這時候黃河又在開封決了口,束手無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則徐調回來堵口。百病纏身的林則徐到開封後精心設計堵口方案,並與民工一起打樁抬土,最終堵上了決口。

(1)歷史上與黃河有關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1、黃河的孕育、誕生、發展受制於地史期內的地質作用,以地殼變動產生的構造運動為外營力,以水文地理條件下本身產生的侵蝕、搬運、堆積為內營力。在成河的歷史過程中,運動不息,與時俱進。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與黃河下游的泥沙堆積在史前地質時期就在進行,史後受人類活動的影響與日俱增。

2、歷史時期黃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經有過演變,有的變遷還很大。如內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為兩支,北支為主流,走陰山腳下稱為烏加河,南支即今黃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烏加河下游淤塞斷流約15公里,南支遂成為主流,北支已成為後套灌區的退水渠。龍門~潼關河道擺動也較大。不過,這些河段演變對整個黃河發育來說影響不大。黃河的河道變遷主要發生在下游。

3、歷史上黃河下遊河道變遷的范圍,北到海河,南達江淮。跟據歷史文獻記載,黃河下游決口泛濫約1500餘次,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㈡ 與黃河有關的歷史人物故事

(1)黃河的傳說 :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黃河是一匹很難馴服的野馬,它任意奔流,好像一個齜牙咧嘴的怪物,日夜怒吼,滔滔不息,吞噬著萬頃良田。咬嚙著千萬重山,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只能在山尖、溝底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

那時候,寧夏不是一馬平川的塞上平原,而是青山重疊,溝壑縱橫,沒有一塊平坦坦的田地,也沒有一塊田能灌上黃河水。

傳說,牛首山上住著幾戶回回和漢人,他們人老幾輩在山底挑水,在山頭上種地。老老小小忙個不停,卻吃不飽,穿不曖,天長日久,誰也 受不了這種折磨。

有一年,一個七十開外的老回回,名叫爾德,在山上開了一個瓜果園,種了些黃瓜。他每天起早貪黑,到黃河裡去挑水澆黃瓜,肩膀壓腫了,腳底起皮了,精心地務育著黃瓜,黃長得又嫩又甜。

這一天爾德老漢累了,躺在菜園門上睡著了。

他剛睡熟,就夢見天空飄來一朵白雲,漸漸地,那白雲變成了一個白鬍子阿訇,抖動著銀色的胡須,對爾德老說:「今天有兩場大風,你要注意。中午是一場黃風,能把黃瓜吹蔫;後晌有一場黑風,能使黃瓜蒂落。不管有多大的風,你都不要把黃瓜摘下來。

爾德老漢驚醒一看,不見了白鬍子阿訇,卻見北面黃風彌天蓋地,霎時刮到牛首山來了。爾德老漢細細瞅著黃瓜,果然一個個蔫了,他心裡非常難過,一年的血汗白費了,可一想起白鬍子阿訇的話,就沒有動。

到了後晌,一股黑風過,吹得山搖地動,樹葉落下一層又一層。爾德老漢一看,黃瓜快要落地,他氣得摘掉了一個又蔫又小的黃瓜使勁扔進了黃河。黃河馬上斷了一條線。像神仙用刀切過一樣,清清楚楚地看見了河底,爾德老漢往下猛撲時,河水「嘩」地一下又並攏了。老漢又累又餓,坐在河岸上,眨眨眼睛,金花亂舞,暈暈昏昏啥也不知道了。

這時,爾德老漢又聽見那位白鬍子阿訇說「這黃瓜就是征服黃河的鑰匙,它可以叫黃河斷流,也可叫黃河聽人的話。可現在黃河叫黃風和黑風這兩個伊比利斯折騰苦了。你不能心急,要耐心,要下更大的工夫。明年,你再種一園子黃瓜,黃瓜熟了的時候,你揀最大的一個扔進黃河裡。那時,你走進河底洞里,珠寶由你挑,糧種由你拿,還有一把寶劍可以斬龍殺妖,馴服黃河,你指哪裡,黃河水就流向哪裡。」

第二年,勤勞的爾德老漢又種了一園子黃瓜,他不怕路遠,不惜流汗,從黃河裡挑水澆瓜。工夫不負苦心人,最後,園子里結了一個三尺長的黃瓜,長得像一把鑰匙。老漢高興地日夜睡在瓜園里,一直等到瓜熟。

這一天,天氣晴得沒一點子雲彩。爾德老漢把那三尺長的黃瓜摘下來,念了個「太斯米」,扔進黃河裡。這時只聽黃河一聲咆哮,裂開了一條長縫河底的石頭都看得清清楚楚。爾德老漢下到河底,見靠著河岸有個洞,洞里珍珠瑪瑙應有盡有。老漢拿了些,剛往出走時,聽得一陣暴風狂吼,一時河面上波濤滾滾,一浪高過一浪。爾德老漢拿起寶劍向那黑旋風和黃旋風左右猛劈幾十劍。一會兒,黑風和黃風吹出天邊去了。

這時,黃河的斷縫漸漸地合嚴。爾德老漢想起白鬍子阿訇的囑咐,這寶劍可以征服黃河,他心裡豁亮了,心想:我要叫黃河填滿溝壕,淤平山樑。老漢手持兩把寶劍,向黃河猛劈下去,黃河的水馬上不流了,好像前面堵了一道長城,只是節節升高,遠遠地看去真怕人。

三天以後,南至六盤山,西至賀蘭山,到處都是水,只留下幾個山尖尖。爾德老漢這才抽出寶劍,叫黃河水向前流去。

從此以後,山大溝深的寧夏,變成了一馬平川,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回漢人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開渠造田,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2)炎黃二帝與堯舜禹的傳說(陳梧桐陳名傑)

黃河和她的兒女們,是如何從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時代的門檻的,要揭開這個謎底,除了依靠考古文物資料外,還要利用古籍記載的許多遠古神話傳說。炎黃二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便可幫助我們探明黃河及其兒女從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時代的某些軌跡。

黃帝和炎帝其實並不是皇帝,而是古書記載中黃河流域遠古時代的兩個部落首領。黃帝和炎帝都出生於黃河的支流渭河流域,當時已是父系氏族公社時代。傳說他們都是「有熊國君」少典氏的後裔,「昔少典娶於有氏,生皇(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這里所說的「生」,並非說黃帝和炎帝是少典氏親生,而是說他們都是少典氏的後裔。「黃帝以姬水成」,是說他在姬水岸邊長大,因而以姬為姓。姬水當即古漆水,發源於今陝西麟游縣西部偏北的杜林,在今武功縣匯入渭河。姜水為渭河支流歧水下游的一段,即今之清姜河,在陝西寶雞匯入渭河。這就是說,炎黃兩個部落,最初的活動地區都在黃河的支流渭河的上游地區。

傳說黃帝原姓公孫,因長於姬水,才改姓姬;曾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因是有熊國君之苗裔,又稱有熊氏。他「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伶俐),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後來被推舉為部落首領,率部遷徙到陝西北部定居。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了尋找更加平坦、開闊、肥沃的土地,又沿北洛河南下,到達今陝西的大荔、朝邑一帶。那裡的黃土地給了他們發展農業的便利條件,但不時出現的乾旱又困擾著他們,迫使他們去繼續尋找理想之所。於是,黃帝又率領族人從大荔、朝邑東渡黃河,順著中條山和太行山麓進入汾河谷地,再向東北遷移,到達今河北涿鹿附近。那裡有由桑乾河、洋河沖積而成的適宜農耕的寬闊谷地,附近還有可供狩獵的山林,他們覺得環境非常優越,就定居了下來。

就在黃帝率領他的部落東遷的時候,炎帝也率領他的族人開始長途跋涉。炎帝又稱赤帝,一說他降生於厲(烈)山即今湖北隨州市厲山鎮,一說他降生於常羊即今陝西寶雞神農鄉常羊山,「育於姜水,姜姓,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同是為了尋找理想的定居之地,他也率領部落東遷。但走的路線與黃帝不同,他們先是沿渭河東下,到達今河南西南部,再順黃河東下,到達現在的豫東地區,在那裡安頓了下來。

那時候,隨著私有財產的出現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部落首領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特權。部落之間為了爭奪生存空間,為了互爭雄長,經常發生戰爭。一些部落首領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內行刀鋸,外用甲兵」,也發動掠奪財富、奴役其他氏族部落的戰爭。這種戰爭加劇了社會的分化,給正常的農業生產帶來巨大的威脅,但氏族制度調節社會矛盾的習慣法此時又已喪失作用,對此顯得無能為力。面對日益增多的戰爭,具有血緣關系的親屬部落便互相聯合起來,結成聯盟,進而結成范圍更大的聯合體。炎、黃兩大部落這時也都使用武力征討四方,擴大自己的勢力,從而引發大規模的沖突。雙方在阪泉(今河北懷來)進行了三次大戰,黃帝指揮屬下的熊、羆、貔、貅、、虎六個氏族,與炎帝部落殺得天昏地暗,炎帝部落遭到慘敗,只得繳械投降。由於這兩個部落有血緣親屬關系,黃帝沒有屠殺炎帝部落,而是和他們結成部落聯盟,黃帝便成了炎黃部落聯盟的首領。炎黃部落聯盟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日後華夏族的雛形。

後來,定居在山東曲阜地區的九黎首領蚩尤擴展勢力范圍,又引發了與炎帝部落的戰爭。九黎即九夷,屬於東夷族。傳說蚩尤領有9個部落,81個氏族,他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如同妖魔,這可能是出自炎黃子孫對其他部落首領的故意醜化。「蚩尤作冶」,「以金作兵」,製造兵杖、刀、戟、大弩,英勇善戰,威震天下。他率領9個部落組成的部落聯盟西進豫東,進攻炎帝部落。炎帝部落無法抵擋,節節敗退,居地盡失。蚩尤緊追不舍,炎帝向黃帝尋求援助。黃帝於是率部迎擊,與蚩尤在涿鹿展開激戰。這場戰爭進行得極其慘烈,據說黃帝與蚩尤九戰不勝,蚩尤放出大霧彌漫了三天三夜,黃帝的部落看不清方向,黃帝之「臣」風後受北斗星座的啟示發明了指南車,他們才得以沖出大霧。黃帝在困境中還得到玄女的幫助,製作了80面大鼓,用東海神獸夔的皮蒙鼓,用雷獸的骨頭作鼓槌,在戰斗中擂響,聲聞500里。戰斗延續了很長時間,最後在冀州進行決戰。黃帝派應龍向蚩尤進攻,應龍蓄水,擺下水陣。蚩尤請來風伯雨師,一時風雨大作,沖垮水陣,使黃帝再次陷入了困境。黃帝又請來天女旱魃阻止風雨,使天氣突然轉晴。蚩尤不知所措,部下惶恐不安,黃帝指揮大軍掩殺過去,取得最後的勝利,蚩尤和他請來的風伯雨師都投降了黃帝。黃帝便進入東夷活動的地區,他「駕象車而六蛟龍,畢言(兆火鳥)並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皇(凰)覆上」,至泰山之頂大會鬼神,並演奏了他親自作的一支激越悲涼的《清角》樂曲,以紀念涿鹿之戰的勝利。蚩尤後來被殺,一部分九黎人加入炎黃部落聯盟,融入了華夏族;一部分南下,融入南方的苗蠻之中。

(3)涿鹿戰爭的勝利,進一步擴大了炎黃部落聯盟的勢力,發展成規模更大的部落聯合體。黃帝的權威大大提高了,集審判權、祭祀權、軍事指揮權與生產指揮權於一身。各部落均需聽從他的號令,不聽從號令的,即出兵進行征伐。他還開山修路,努力打通部落地區的隔絕,增進部落之間的交往。傳說黃帝一生「未嘗寧居」,在118歲那年出巡河南時死在荊山,人們將他護送回陝北,葬在今陝西黃陵縣的橋山之上,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黃帝陵。

由於黃帝後來被追尊為華夏的祖先,後人便把遠古時代的許多創造發明都歸功於他和他的「大臣」們,如說黃帝建造屋宇,開鑿水井,縫制衣冠,製造舟車弓弩,煉石為銅,創制樂律,他的妻子嫘祖發明育蠶,他的「大臣」倉頡創文字,伶倫造律呂,大撓作甲子,等等。同樣的原因,由於炎帝也被追尊為華夏的祖先,後人也將一些創造發明的功勞算到他的身上,並稱他為神農氏。在先秦的傳說中,神農氏和炎帝原本是時代不同的兩個人物,神農氏生活的時代要早於炎帝。到戰國時,人們將兩個人合在一起,稱為炎帝神農氏,說「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始嘗百草,始有醫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為市」。這些發明當然也是原始時代人們的集體創造。

盡管炎黃二帝只是傳說中的人物,他們的發明創造也都是遠古時代黃河兒女智慧的結晶,但是他們作為華夏民族先祖的象徵和中華文明奠基者的化身,還是受到後人的無限尊崇與懷念。因此,在黃河流域以及黃河流域之外的中華大地上,一直流傳著許多有關炎黃二帝的傳說,留下了許多同他們有關的名勝古跡。除了前面提到過的陝西黃陵縣的黃帝陵和寶雞市的炎帝祠、炎帝陵外,比較著名的還有山東曲阜的景靈宮,河南新鄭的黃帝故里,濟源的王屋山天壇,靈寶荊山的黃帝陵,河北涿鹿的黃帝城、黃帝泉,四川都江堰的黃帝祠、軒皇台,鹽亭的嫘軒宮、嫘祖墓,安徽黃山的黃山軒轅峰,湖南嶽陽的軒轅台,浙江縉雲的仙都鼎湖峰,甘肅平涼的問道宮,湖北宜昌西陵山、嫘祖廟,隨州的神農祠,山西高平的神農城、神農井,河南淮陽的神農五穀台,鄭州炎黃二帝塑像,湖南炎陵縣的炎帝陵,等等。這些源遠流長的傳說和名勝古跡,對於增強華夏民族的認同感,激發炎黃子孫的民族自豪感,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又先後出現了幾位傑出的部落聯合體首領,他們就是堯、舜、禹。這時已是龍山文化的晚期,處於氏族制度行將崩潰的時代。傳說中堯又稱陶唐氏,他的發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現在山西臨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堯茅茨土階」碑,堯廟村有堯廟,臨汾縣有堯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簡朴,古書說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糲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說,他住的是用沒有修剪過的茅草蘆葦、沒有刨光過的椽子蓋起來的簡陋房子,吃的是粗糧,喝的是野菜湯,冬天披塊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但他對百姓卻很關心,部落里有人挨餓受凍,他說這是他使他們挨餓受凍的,有人犯罪受了處罰,他說這是他平時沒有管教好的緣故,自己出來承擔責任。舜又稱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今山西垣曲東北)。傳說他在接替堯擔任部落聯合體首領之前接受堯的考察時,曾在歷山(中條山別稱)耕田,在雷澤(今山西芮城北)捕魚,在河邊的陶城(今山西永濟蒲州鎮北)制陶,後來堯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陸西南),擔任部落聯合體首領後,又都蒲坂(今蒲州鎮),看來他的活動中心在現在山西的西南部,今天山西運城市安邑鎮還有舜帝廟、舜帝陵。舜嚴於律己,而又寬厚待人。他曾幾次遭到繼母和同父異母兄弟的陷害,好在他賢惠的妻子巧設智計,才使他化險為夷。但他被推舉為首領後,卻不計前仇,寬待他的繼母和弟弟,使他的一些仇人都受到感動,一心向善。禹的先祖傳說住在河套一帶,禹的時候遷徙到今河南西部。他以天下為己任,率領百姓治理水患,發展生產,更是受到高度的贊揚。由於堯、舜、禹治理有方,當時的社會獲得很大的發展,呈現一片安寧、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無事」,他們也因此被後人尊奉為聖賢人物。

㈢ 有關黃河的歷史故事

黃河九渡的歷史故事。

這是成吉思汗攻滅西夏的最後一戰。當時,成吉思汗由河西走廊進兵途中不幸墜馬受傷,認為不太吉利,遂有退兵之意。於是遣使前往西夏,責問西夏無端之處,以便找個撤兵的台階。哪知西夏國主不知實情,看到成吉思汗大兵壓境,一場滅頂之災不可避免,只好硬著頭皮說強硬話。

成吉思汗乃性格剛烈而心胸狹窄之人,他忘不了1218年西征中西亞及歐洲時,要西夏隨同出兵,夏主拒命,大臣阿沙敢不蔑視說:「力既不足,何以為汗。」成吉思汗遠征歐洲七年,日夜不忘西夏君臣奚落之言,現在面對自己如此強大的軍力,西夏還同過去一樣傲慢、輕蔑。

聽到西夏不肯示弱的回答,成吉思汗怒火中燒,這就出現了史書上說的「扶疾進兵」,帶著疾病指揮大軍越過沙坡頭,到達黃河九渡,攻佔了應理(今中衛市沙坡頭區)等縣。「九渡」,應是成吉思汗大軍在中衛由黃河北岸渡到黃河南岸時的渡口名稱。

中衛地區的先民很早就開發了黃河水運,利用木筏、羊皮筏子在黃河上從事運輸。木筏和羊皮筏子比較靈活,在黃河邊隨處都可以停靠,木船載重量大,但木船停靠必須有碼頭(渡口),渡口的出現,標志著一個地方的經濟發展達到新的高度。

成吉思汗時期的「黃河九渡」以及北魏刁雍時期的中衛渡口,說明在很早以前,中衛經濟發展就達到了較高的水平。

(3)歷史上與黃河有關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歷史人物

1、大禹

禹治理九州北起帝都冀州,治理了衡水、漳水、黃河、淮水等;南至荊州,治理了長江、漢水等;西至三危山地區(今甘肅境內,敦煌縣東),治理了黑水、渭水等;東至揚州,治理了松江、錢塘江、浦陽江等。

禹不僅治理河流,共疏導了九條大河,還在一些地區修築了堤防。此外,禹還開通了九條山脈的道路。並在治水的過程中,平定了南方九黎三苗的侵擾。從此,黎、苗不再北侵,長江中游處於安定時期。

2、林則徐

以虎門銷煙名聞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治水方面也是個「能人」。嘉應觀建成106年後的1831年,林則徐出任河東道河道總督,負責黃河中下游防汛。林則徐沿黃河兩岸千里巡視,檢查防汛物資儲備,「無一垛不量,無一廳不拆」。

查到誰弄虛作假立馬撤職查辦。道光皇帝誇他:「向來河工查料垛,從未有如此認真者!」鴉片戰爭失敗後,林則徐被發配新疆。這時候黃河又在開封決了口,束手無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則徐調回來堵口。百病纏身的林則徐到開封後精心設計堵口方案,並與民工一起打樁抬土,最終堵上了決口。

㈣ 10個有關黃河的歷史故事

1鯉魚躍龍門 2大禹治水 3樂不思蜀 4拉鐵牛 5姜太公釣魚 6爾德老漢與黃河 7黃土風成說 8鄭州北邊,黃河南岸有個渡口,叫花園口。1938年,蔣介石在花園口扒開了黃河大堤,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淹死了八九十萬人。這樣花園口就出了名。

相傳在很多年前,黃河在這里決了一次口。人們費了幾年功夫才把決口堵住。堵口修堤的老百姓不少是災民,早已無家可歸,等把黃河水堵住,有的乾脆不走啦,住在堵口修堤時蓋的臨時草庵里。他們在這里開地耕種,成家養孩子,慢慢人多了,就成了一個村莊,取名叫貴家莊。又過了好些年,從滎陽流出來的涸水在這里流入黃河。這樣一來,這里南來北往的人多了,成了個熱鬧的地方。

到了明朝,貴家莊出了個大官,叫許贊,在這里當天官。許贊當了幾年官,搜颳了不少錢,就在家裡修了個大花園。這個大花園方圓五六百畝大,種了許多奇花異草,一年四季花園里都開花,飄著香,遠近幾十里的人都來這里看熱鬧觀花。

一年春天,許天官回家。貴家莊像趕廟會一樣,一群群,一夥伙,攙老人,背小孩,擠擁不堪來許家花園看花。人多了,做小生意的,賣吃食的也多起來。許天官的花園在黃河和涸河角角里,來看花的人要過涸水,水上無橋無船,趟過來趟過去很不方便。許天官看到這些情形,就想:我要在涸水上弄個船,擺渡來往的人,這是個賺錢的買賣呀!

許贊想發財,就開挖了涸水入黃河的水口,讓黃河水倒流到涸水裡去。這樣一挖,涸水河面寬了,水也深了。許天官弄了個大船,找了幾個船工,修了渡口,擺渡行人。人們聽說有了擺渡,來看花的人更多了。不幾個月,許天官就賺了不少白花花的銀子。

夏季到了,黃河一漲水,呼地涌進了涸水,水越漲越大,黃河沖著涸水河口,向南滾了幾里,稀里糊塗把許天官的大花園也淹沒了。
後來這里真的成了南北來往的渡口。人們去這里的時候,總是說:到花園口去。這樣花園口的名字就叫起來了。
9乾隆年間,有一河工叫裴尚友,家住封丘縣裴樓村。裴尚友家裡很窮,無田無地,只有一間夏不遮雨、冬不擋風的草房子,娘倆相依為命,他三十多歲了還是光棍一條。日子苦是苦,裴尚友對年老多病的老娘很孝順,有一口吃的也要給老娘,自己卻餓得皮包骨頭。

那時候,黃河年年發大水,決堤淹庄沖地,老百姓受盡了黃河的苦,皇帝很是害怕。河官進京三聲炮,他就得派銀子,白花花的銀子從京城運到黃河邊,一多半被河防官裝進自己腰包,只有很少銀兩用於堵口治河。裴尚友和治河的窮人們就靠當河工,砍柳、割蘆葦換點糧糊口。

有一年,連降幾次暴雨,黃河水有意和窮人過不去,河水打著滾猛漲,裴尚友無法到外邊割蘆葦砍柳換糧,家裡米面凈光,一連幾天未動煙火,老娘餓得隨風倒。裴尚友不忍心看著親娘活活餓死,就想去河堤上偷幾個埽再賣給河防官換點糧來,救救奄奄一息的老娘。這天夜裡,雷聲爆響,風雨交夾,裴尚友悄悄摸上河堤,走至垛埽的地方,剛要動手,突然有人吼道:「誰?」

「我,裴尚友。」 裴尚友暗自叫苦,真倒霉,還沒有下手就被人發現了。他想脫身,那人又問:「幹啥的?」 裴尚友機靈地說:「雨太大,我來看看壩有沒有危險。」這才脫身。

裴尚友兩手空空回家,看見老娘那飢餓難受的樣子,橫了橫心又去上堤偷埽,真是冤家路窄,剛靠近埽垛,又有人問:「幹啥的。」裴尚友壯著膽說:「我是裴尚友,河水一個勁地漲,我怕河水沖了埽,來看看當緊不當緊。」這一次又遮擋過去了。

黎明前,天正濃黑的時候,裴尚友想:「天快亮了,河官總該回去了,趁無人,我再去試一次。」他四下看看沒有人,只聽嘩嘩地響,走到埽堆前,正彎腰去搬埽,「誰,幹啥的?」又有人在問。裴尚友有上兩次的經驗,說:「我怕河堤決口,不放心,來看看。」

幾次遇見的河官,原來是在朝里有名的清官劉中清。黃河河官年年要治河銀子,黃河還是十年九決口,乾隆這次派他來察看黃河。剛踏上河堤劉中清就趕上連陰雨,他怕黃河決堤,就正夜在大堤上巡視。恰巧一夜三次碰見這樣「有心」的人。這人對黃河的事很關心,有這樣的人還怕黃河治不好嗎?劉中清越想越受感動,對裴尚友說:「天快亮了,你一夜都沒有睡覺,快回家休息吧。」劉中清便從懷中摸出些銀子交給了他。裴尚友絕處逢生,喜出望外,謝了劉中清回家去了。

且說劉中清回到京城,向乾隆皇帝稟報了黃河的情況後,又把裴尚友三次上堤的事向聖上稟告。說皇上如能召用這樣熱心治河的人,治好黃河就有希望了。

乾隆皇帝准了劉中清的奏章,傳旨:「速召裴尚友進京。」

這天,裴尚友正在家中伺候老娘,河防官引著一架八抬大轎來到門前,宣召裴尚友進京。這下可把裴尚友嚇壞了,心裡突突地跳,手也抖了,腳也顫了,心想,我上堤的事八成是被皇帝知道了,這一回不是掉腦袋就是坐牢,沒有指望回來了。

裴尚友懷著九死一生的心情勸慰老娘:「這是劉大人給的銀子,你留著花吧,我進京是為黃河的事去的。」裴尚友怕老娘受驚,把他偷埽的事咽下了。

裴尚友辭別老娘,走出家門,見那些官差不打他,不捆他,還叫他上了八抬大轎,點頭哈腰地說:你見了聖上,要為我們多美言幾句呀。這下,弄得裴尚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裴尚友到京城後,劉中清把裴尚友引薦給皇上。乾隆問:「你是何人?」「小民是封丘裴樓村裴尚友。」「你在家是幹啥的?」「治河的。」「你是咋治河的。」裴尚友聽皇上要刨根問底,怕說多露了餡,再也不敢說話了,就在金鑾殿上比手劃腳,表演起堵口打樁的動作來。他拿起掄錘的架子,打打這根,又打那根,從這頭跳到那頭,嘴裡還哼著號子。那動作真是靈巧,蹦蹦跳跳地覺得挺有趣,乾隆皇帝樂得喜笑顏開,脫口說到:「看你像猴公似的。」文臣武將們也哈哈大笑。

裴尚友正在表演著,猛聽皇上說他像猴公,立即跪地,口呼:「謝皇恩。」

乾隆一聽謝皇恩,也鬧懵了,「你謝啥皇恩?」裴尚友稟道:「聖上見我會治河,封我做猴官,臣豈敢不謝皇恩。」

劉中清一見乾隆自知失口,沒法下台,便忙奏道:「聖上就封他做猴官吧。」乾隆順著劉中清搭的梯子下了台。封裴尚友做猴官。

裴尚友被封後,一心撲在治河上。由於他飽受河官的苛刻和黃河帶來的災害,他對窮河工親如兄弟,從不欺壓百姓。後來因他治河有功,人們就改稱他裴官。

㈤ 有關黃河的歷史事件

其實總的來說,花園口事件真的對拖延日本軍隊侵略中國做了貢獻.
這點在歷史上主流是好的.

㈥ 關於黃河的歷史事件和傳說

相傳蘇東坡在徐州任知府期間,黃河泛濫。一日傍晚,蘇東坡沿黃河岸散步,為黃河泛濫所致民殤苦惱不已。突遇一紅發黑臉壯漢。那裝漢挑著一擔水貨,氣喘須須地問蘇東坡:「老爺,我是穿城而過還是繞城而過?」蘇東坡尚在沉思,未聽得他的講說。那壯漢提高了嗓門,說:「老爺,我是穿城而過還是繞城而過?」蘇府這才回過神來,忙答:「理應穿城而過,時天不作美,黃河潰堤,城中難保,你還是繞城而過吧。」那壯漢聽此言,臉色突變,怒言:」你若捨得將你妹妹許配與我,我便繞城而過。」蘇府聽此言好不生氣,想與那壯漢好生理論一番。但那壯漢挑起擔子一路小跑,不多時便不見了蹤影。蘇府心思,此等無恥之人,不與他計較也罷。晚膳用畢,蘇府心中焦急,烏雲在徐州城上空徘徊已幾天,始終不肯散去,如若再來一場狂雨,脆弱的河堤將頃刻瓦解。徐州城亦將永遠消失。忽來一道靈光從蘇府腦海中閃過,白天那個冒失的壯漢的面容在他眼前浮現。蘇府思頱半天,越發感覺那壯漢不凡。其擔子里挑著的水貨都很怪,似乎已經死了好幾天的魚蝦,但眼睛還都生生的張著,貌似非常有神。而且那壯漢為何無故要蘇府將其妹許配於他,難道之為戲弄?蘇東坡遂叫來小妹,共同商討此事。小妹亦覺此事希奇。自黃河泛濫之日起,城裡的居民大都逃難,集市更是無法開張。除了修堤的役工,連只飛鳥都很少見,怎會有人還不辭勞累挑著一擔怪魚去賣。兩人論至半夜,也未談出個所以然來。蘇府天早還有公事,遂打發走小妹,熄燈卧眠。次晨,蘇東坡與小妹來到黃河邊上一處尚顯堅固的堤壩上,遠眺河面。天色陰沉,霧氣籠罩著河面,往日滾滾的黃河今卻像一潭死水,靜的讓人驚竦。濃霧中,蘇妹彷彿看到遠處河面上飄著一條小漁船,而且一胖一瘦兩人正在下棋。蘇妹心想此等天氣怎會還有人會有這樣的雅興,雖與哥哥並肩而立,但心中還是不由得顫栗起來。遂叫起哥哥一同回府,蘇府不肯,蘇妹佯裝咳嗽幾聲,蘇府疑妹妹招了風寒,即叫起妹妹打道回府。哪知半路上,蘇妹又見河上龍船掛彩,幾個差人敲羅打鼓。而蘇府則未見任何異狀。蘇妹想到昨日晚上哥哥訴其那壯漢要哥哥將自己許配於他,心中釋然。那壯漢定是哪位仙人,拿著全城百姓之命要挾於她。若她不從,黃河之洪必定穿城而過,屆時徐州古城將不復存在。蘇妹問哥哥蘇府:「我與徐州百姓之間讓你做擇,你擇哪個?」蘇府不知妹妹怎想,會有此一問,便說:「百姓與你兼得。」蘇妹高聲講到:「今日有我沒百姓,有百姓無我。哥哥請擇!」蘇府被妹妹的表情嚇住,不知道怎樣回答。蘇妹大聲喊道:「龍王爺要你將我許配於他,否則黃河之洪必將穿城而過,全城百姓的姓名都在他肩上挑擔里,今日不可有我。哥哥自安,妹妹今日陽壽已盡,百姓民生,我須跳此江而亡!」說罷,蘇妹一頭扎進水中,隨即不見了蹤影。黃河之水立刻降了三尺。不多時雲開霧散,七月艷陽再次當空高照。蘇府悲痛之餘看到此景,亦獲些許安慰。後來,徐州百姓在蘇妹當年跳江的地方建了一座蘇姑廟,以此來紀念蘇妹為徐州百姓做出的犧牲。並在其中塑了一尊蘇姑像,讓其飽食香火,以此來感激蘇妹的大恩大德。黃河不再泛濫,沿岸美麗的風景成了老徐州散步遊玩的好去處。今日,蘇姑廟前人來人往,眾多老年人在此吊嗓斗鳥,安享晚年。蘇姑像面朝南方,俯覽整座徐州城。徐州百姓在她的佑護下,生活美滿幸福。

㈦ 有關黃河的歷史事件 看好

一、黃河造就了中原悠久的歷史

水有源頭,樹有根本。中華民族悠悠五千年歷史的源頭在哪裡?華夏能形成一個民族且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在哪裡?一曲《黃河頌》給了我們答案——黃河,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5000年的中國文化,從你這兒發源……

西方人用上帝創世的傳說,寫下了一部經典傳世的《聖經》,而中原人以自己詩意的方式,以自己獨有的文化,製造了亘古永久的美麗神話。傳說,女媧用黃河的水和泥,捏出了人類,捏出了天地萬物。還傳說精通天書圖語的太昊伏羲氏,常常在黃河古道上仰觀天象,俯察大地。他按天書圖語,製成了易經八卦,創造了黃河文化。

中華民族的始祖伏羲、炎帝、黃帝都誕生在黃河岸邊,並長期活動在黃河流域。伏羲出生在甘肅省成紀,即今天水,是龍圖騰部族的創始人,他有很多發明創造,如八卦、文字、網罟、養蠶織帛、改革婚姻制度(禁止近親通婚),為推動我國古代社會的前進做出了偉大的貢獻。他死後,葬在河南的淮陽。其太昊陵成為人們世世代代公認的人祖聖地。炎帝、黃帝生於有熊,即河南新鄭。炎帝發明了耒耜,教民進行種植養殖,還發明了火和中草葯,為農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炎帝後來被黃帝打敗,歸順了黃帝部族。黃帝先後打敗了蚩尤、炎帝,統一了華夏,草創國家,成了中華民族的民族之魂。鑒於他們的偉大貢獻,人們把炎黃二帝尊崇為華夏族領袖,後人也自稱為炎黃子孫。

進入奴隸制社會的夏、商、周王朝都是黃帝的後裔。他們自稱「華」或「夏」。華族就是漢族的前身。當時的華族居住在中原地區,中原居四方之中,所以又稱「中華」。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誕生。

中原作為中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長達2000多年。洛陽先後有9個朝代建都,開封有7個朝代建都。中國八大古都,中原占其4,即鄭州、安陽、洛陽、開封。談起中國的發展,有一種說法即,5000年歷史看河南,3000年歷史看西安,500年的歷史看北京,100年的歷史看南京。中國姓氏發源地也都在黃河流域,在800多個大姓中,源於中原一帶的佔90%,在100個大姓中有73個源於河南。不僅為中國古代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也促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

歷史因悠久而令人神往,民族因薪火不斷而更顯生命力。千百年來,不管何朝何代,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發的中國人,只要一踏進這片黃土地,就像投進祖先的懷抱,血液里就像注入了一種生命的原動力!這就是黃河母性之所在。

二、黃河造就了中原經濟的繁榮

農業乃經濟之根本,正是黃河之水滋養了中原大地,中原的農業經濟才得以繁榮。

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炎帝,世號神農,後世把他尊為農業之神。同時他也傳授人們以中草葯治病,傳說他著有《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記錄了三百六十五種葯名,原書巳佚,現存的版本是唐代唐慎微等人所輯錄。

在繁榮經濟、推進農業科技發展方面,著有《齊民要術》的農聖賈思勰功不可沒。在發展商業經濟方面,商聖范蠡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他的《致富奇書》、《陶朱公術》、《理財致富十二則》、《商場教訓》被稱為「經商寶典」,他既是一代名將,又是「千秋商祖」。

黃河沿岸的開封、洛陽遠在漢唐宋時期就是著名的世界大都市。開封在北宋時期城市人口就達200萬人,歷史名畫《清明上河圖》就是描寫清明時節北宋都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榮景象,有毛驢的馱隊,乘轎的行列,長途跋涉的行旅;汴河上巨大的漕船,或泊岸卸貨,或往來於河中,河上橫跨虹橋,橋上行人擁擠,河中漕船放桅過橋,情節緊張;市區城樓高聳,街巷縱橫,店鋪鱗次櫛比,行人摩肩接踵,絡繹不絕,於茶房、酒肆、腳店、肉鋪、寺觀、公廁等處各行其事,堪稱一幅描繪北宋城市社會經濟生活的風俗畫卷。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1980年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的經濟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從「十五」規劃完成的情況,可以看出河南經濟已經躍上了新台階,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和新興工業大省。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1.4%,經濟總量達到12464億元,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超萬元,財政收入近千億元。工業增加值實現翻兩番,在全國的位次由第七位躍升到第五位。糧食產量近三年連續創歷史新高。2006年突破千億斤大關。基礎設施建設長足發展,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由國內第十三位躍居第二位,年底有望成為第一位,中原交通運輸大通道框架基本形成。電力裝機規模居全國第五位,全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對外貿易也有很大發展,2006年全省進出口總額達104.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2.4%。2006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3261.03元,扣除價格上漲因素,比上年實際增長12.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10.26元,實際增長11.9%。河南省是農業大省,產糧佔全國的1/10,2006年糧食產量達1011億斤,連續7年位居全國第一,不愧為天下糧倉。在目前國內市場上,每10根火腿腸中,有5根出自河南;每10個速凍水餃中,有5個來自河南;每 3.5袋方便麵中,有1袋來自河南;每10袋味精中,有4.5袋來自河南蓮花味精廠。河南的麵粉、方便麵、掛面、速凍水餃、味精均居全國首位。河南的「雙匯」、「思念」、「三全」、「蓮花」、「十三香」等已成為全國的品牌產品。

三、黃河造就了中原燦爛的文化

黃河造就了中原燦爛的文化,在它的金光波影里閃耀著奇光異彩!

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核心文化。「河圖」、「洛書」凝聚了古代先哲神秘的想像和超凡的智慧。夏商周之後,中原地區文化更是發達,誕生了一大批文化精英,形成了儒、道、法、兵、墨、名、縱橫等諸多流派,產生了眾多的各具特色的典籍,如《詩》、《書》、《易》、《禮》、《樂》、《春秋》等。河洛文化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的強勢文化,「東夷」、「西戎」、「南蠻」、「北胡」在其輻射和影響下,也逐漸被華夏化。河洛文化產生於夏商,成熟於周,發達於漢魏唐宋,傳承於其後各代。河洛文化既包括以農耕經濟為中心的物質文明,也包括由此產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河洛文化的突出特點是其文明久遠且連續不斷。從裴里崗文化到仰韶文化,從河南龍山文化到二里頭文化等大量的歷史遺存中,從考古發現與典籍記載相互印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中華文明5000多年來在河洛地區的發展脈絡與走向。在世界文明古國中,其他各國都出現了文化中斷或消失的狀況,只有發源於黃河中下游的河洛文化連綿有致,相銜如環。河洛文化強大的生命力、輻射力、同化力以及它的根源性、厚重性、融合性等,充分體現了中原文化博大精深和偉大。

㈧ 與黃河有關的歷史故事

1.大禹治水的故事
就是治理的黃河呵呵,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治理的黃河。這個故事你可以自己在網路里去搜吧。我是董老師,希望幫到你。以下是幫你搜的,不敢居功。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後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後世。
鄭國渠
鄭國,戰國末年韓國(今河南中西部一帶)人,著名水工。公元前246年(韓桓惠王二十七年,秦王政元年),鄭國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國,勸說秦王興修水利工程,企圖使秦國把注意力放在國內,無暇東顧。秦國採納了鄭國建議,並於當年開始鑿涇水修渠。施工中秦王發現鄭國來秦是韓王的「疲秦」之計,怒而欲殺鄭國。鄭國辯解說:「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漢書·溝洫志》)秦王認為有理...
姜太公釣魚
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 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問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這個故事你可以自己在網路里去搜吧。我是董老師,希望幫到你。以下是幫你搜的,不敢居功。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泛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改鯀「圍堵障」為「疏順導滯」的方法,就是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趨勢,順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窪地或湖泊,然後合通四海,從而平息了水患,使百姓得以從高地遷回平川居住和從事農業生產。後來禹因此而成為夏朝的第一代君王,並被人們稱為「神禹」而傳頌與後世。
2.鄭國渠
鄭國,戰國末年韓國(今河南中西部一帶)人,著名水工。公元前246年(韓桓惠王二十七年,秦王政元年),鄭國奉桓惠王之命西去秦國,勸說秦王興修水利工程,企圖使秦國把注意力放在國內,無暇東顧。秦國採納了鄭國建議,並於當年開始鑿涇水修渠。施工中秦王發現鄭國來秦是韓王的「疲秦」之計,怒而欲殺鄭國。鄭國辯解說:「始臣為間,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為韓延數歲之命,而為秦建萬世之功。」(《漢書·溝洫志》)秦王認為有理...
姜太公釣魚
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 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一河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問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渭河是黃河的支流,聽過涇渭分明這個成語吧!!!嘻嘻~~希望對你有幫助。

㈨ 與黃河有關的歷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炎黃二帝與堯舜禹的傳說
黃河和她的兒女們,是如何從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時代的門檻的,要揭開這個謎底,除了依靠考古文物資料外,還要利用古籍記載的許多遠古神話傳說。炎黃二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便可幫助我們探明黃河及其兒女從文明初曙走到文明時代的某些軌跡。

黃帝和炎帝其實並不是皇帝,而是古書記載中黃河流域遠古時代的兩個部落首領。黃帝和炎帝都出生於黃河的支流渭河流域,當時已是父系氏族公社時代。傳說他們都是「有熊國君」少典氏的後裔,「昔少典娶於有氏,生皇(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這里所說的「生」,並非說黃帝和炎帝是少典氏親生,而是說他們都是少典氏的後裔。「黃帝以姬水成」,是說他在姬水岸邊長大,因而以姬為姓。姬水當即古漆水,發源於今陝西麟游縣西部偏北的杜林,在今武功縣匯入渭河。姜水為渭河支流歧水下游的一段,即今之清姜河,在陝西寶雞匯入渭河。這就是說,炎黃兩個部落,最初的活動地區都在黃河的支流渭河的上游地區。

傳說黃帝原姓公孫,因長於姬水,才改姓姬;曾居軒轅之丘,號軒轅氏;因是有熊國君之苗裔,又稱有熊氏。他「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伶俐),長而敦敏,成而聰明」,後來被推舉為部落首領,率部遷徙到陝西北部定居。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為了尋找更加平坦、開闊、肥沃的土地,又沿北洛河南下,到達今陝西的大荔、朝邑一帶。那裡的黃土地給了他們發展農業的便利條件,但不時出現的乾旱又困擾著他們,迫使他們去繼續尋找理想之所。於是,黃帝又率領族人從大荔、朝邑東渡黃河,順著中條山和太行山麓進入汾河谷地,再向東北遷移,到達今河北涿鹿附近。那裡有由桑乾河、洋河沖積而成的適宜農耕的寬闊谷地,附近還有可供狩獵的山林,他們覺得環境非常優越,就定居了下來。

就在黃帝率領他的部落東遷的時候,炎帝也率領他的族人開始長途跋涉。炎帝又稱赤帝,一說他降生於厲(烈)山即今湖北隨州市厲山鎮,一說他降生於常羊即今陝西寶雞神農鄉常羊山,「育於姜水,姜姓,以火德王,亦曰烈山氏」。同是為了尋找理想的定居之地,他也率領部落東遷。但走的路線與黃帝不同,他們先是沿渭河東下,到達今河南西南部,再順黃河東下,到達現在的豫東地區,在那裡安頓了下來。

那時候,隨著私有財產的出現和氏族制度的瓦解,部落首領逐步掌握了一定的特權。部落之間為了爭奪生存空間,為了互爭雄長,經常發生戰爭。一些部落首領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內行刀鋸,外用甲兵」,也發動掠奪財富、奴役其他氏族部落的戰爭。這種戰爭加劇了社會的分化,給正常的農業生產帶來巨大的威脅,但氏族制度調節社會矛盾的習慣法此時又已喪失作用,對此顯得無能為力。面對日益增多的戰爭,具有血緣關系的親屬部落便互相聯合起來,結成聯盟,進而結成范圍更大的聯合體。炎、黃兩大部落這時也都使用武力征討四方,擴大自己的勢力,從而引發大規模的沖突。雙方在阪泉(今河北懷來)進行了三次大戰,黃帝指揮屬下的熊、羆、貔、貅、、虎六個氏族,與炎帝部落殺得天昏地暗,炎帝部落遭到慘敗,只得繳械投降。由於這兩個部落有血緣親屬關系,黃帝沒有屠殺炎帝部落,而是和他們結成部落聯盟,黃帝便成了炎黃部落聯盟的首領。炎黃部落聯盟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日後華夏族的雛形。

後來,定居在山東曲阜地區的九黎首領蚩尤擴展勢力范圍,又引發了與炎帝部落的戰爭。九黎即九夷,屬於東夷族。傳說蚩尤領有9個部落,81個氏族,他獸身人語,銅頭鐵額,食沙石子,如同妖魔,這可能是出自炎黃子孫對其他部落首領的故意醜化。「蚩尤作冶」,「以金作兵」,製造兵杖、刀、戟、大弩,英勇善戰,威震天下。他率領9個部落組成的部落聯盟西進豫東,進攻炎帝部落。炎帝部落無法抵擋,節節敗退,居地盡失。蚩尤緊追不舍,炎帝向黃帝尋求援助。黃帝於是率部迎擊,與蚩尤在涿鹿展開激戰。這場戰爭進行得極其慘烈,據說黃帝與蚩尤九戰不勝,蚩尤放出大霧彌漫了三天三夜,黃帝的部落看不清方向,黃帝之「臣」風後受北斗星座的啟示發明了指南車,他們才得以沖出大霧。黃帝在困境中還得到玄女的幫助,製作了80面大鼓,用東海神獸夔的皮蒙鼓,用雷獸的骨頭作鼓槌,在戰斗中擂響,聲聞500里。戰斗延續了很長時間,最後在冀州進行決戰。黃帝派應龍向蚩尤進攻,應龍蓄水,擺下水陣。蚩尤請來風伯雨師,一時風雨大作,沖垮水陣,使黃帝再次陷入了困境。黃帝又請來天女旱魃阻止風雨,使天氣突然轉晴。蚩尤不知所措,部下惶恐不安,黃帝指揮大軍掩殺過去,取得最後的勝利,蚩尤和他請來的風伯雨師都投降了黃帝。黃帝便進入東夷活動的地區,他「駕象車而六蛟龍,畢言(兆火鳥)並轄,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虎狼在前,鬼神在後,騰蛇伏地,鳳皇(凰)覆上」,至泰山之頂大會鬼神,並演奏了他親自作的一支激越悲涼的《清角》樂曲,以紀念涿鹿之戰的勝利。蚩尤後來被殺,一部分九黎人加入炎黃部落聯盟,融入了華夏族;一部分南下,融入南方的苗蠻之中。

(3)涿鹿戰爭的勝利,進一步擴大了炎黃部落聯盟的勢力,發展成規模更大的部落聯合體。黃帝的權威大大提高了,集審判權、祭祀權、軍事指揮權與生產指揮權於一身。各部落均需聽從他的號令,不聽從號令的,即出兵進行征伐。他還開山修路,努力打通部落地區的隔絕,增進部落之間的交往。傳說黃帝一生「未嘗寧居」,在118歲那年出巡河南時死在荊山,人們將他護送回陝北,葬在今陝西黃陵縣的橋山之上,這就是前面提到的黃帝陵。

由於黃帝後來被追尊為華夏的祖先,後人便把遠古時代的許多創造發明都歸功於他和他的「大臣」們,如說黃帝建造屋宇,開鑿水井,縫制衣冠,製造舟車弓弩,煉石為銅,創制樂律,他的妻子嫘祖發明育蠶,他的「大臣」倉頡創文字,伶倫造律呂,大撓作甲子,等等。同樣的原因,由於炎帝也被追尊為華夏的祖先,後人也將一些創造發明的功勞算到他的身上,並稱他為神農氏。在先秦的傳說中,神農氏和炎帝原本是時代不同的兩個人物,神農氏生活的時代要早於炎帝。到戰國時,人們將兩個人合在一起,稱為炎帝神農氏,說「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始嘗百草,始有醫葯」,「又作五弦之瑟,教人日中為市」。這些發明當然也是原始時代人們的集體創造。

盡管炎黃二帝只是傳說中的人物,他們的發明創造也都是遠古時代黃河兒女智慧的結晶,但是他們作為華夏民族先祖的象徵和中華文明奠基者的化身,還是受到後人的無限尊崇與懷念。因此,在黃河流域以及黃河流域之外的中華大地上,一直流傳著許多有關炎黃二帝的傳說,留下了許多同他們有關的名勝古跡。除了前面提到過的陝西黃陵縣的黃帝陵和寶雞市的炎帝祠、炎帝陵外,比較著名的還有山東曲阜的景靈宮,河南新鄭的黃帝故里,濟源的王屋山天壇,靈寶荊山的黃帝陵,河北涿鹿的黃帝城、黃帝泉,四川都江堰的黃帝祠、軒皇台,鹽亭的嫘軒宮、嫘祖墓,安徽黃山的黃山軒轅峰,湖南嶽陽的軒轅台,浙江縉雲的仙都鼎湖峰,甘肅平涼的問道宮,湖北宜昌西陵山、嫘祖廟,隨州的神農祠,山西高平的神農城、神農井,河南淮陽的神農五穀台,鄭州炎黃二帝塑像,湖南炎陵縣的炎帝陵,等等。這些源遠流長的傳說和名勝古跡,對於增強華夏民族的認同感,激發炎黃子孫的民族自豪感,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又先後出現了幾位傑出的部落聯合體首領,他們就是堯、舜、禹。這時已是龍山文化的晚期,處於氏族制度行將崩潰的時代。傳說中堯又稱陶唐氏,他的發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現在山西臨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堯茅茨土階」碑,堯廟村有堯廟,臨汾縣有堯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簡朴,古書說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糲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說,他住的是用沒有修剪過的茅草蘆葦、沒有刨光過的椽子蓋起來的簡陋房子,吃的是粗糧,喝的是野菜湯,冬天披塊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但他對百姓卻很關心,部落里有人挨餓受凍,他說這是他使他們挨餓受凍的,有人犯罪受了處罰,他說這是他平時沒有管教好的緣故,自己出來承擔責任。舜又稱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今山西垣曲東北)。傳說他在接替堯擔任部落聯合體首領之前接受堯的考察時,曾在歷山(中條山別稱)耕田,在雷澤(今山西芮城北)捕魚,在河邊的陶城(今山西永濟蒲州鎮北)制陶,後來堯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陸西南),擔任部落聯合體首領後,又都蒲坂(今蒲州鎮),看來他的活動中心在現在山西的西南部,今天山西運城市安邑鎮還有舜帝廟、舜帝陵。舜嚴於律己,而又寬厚待人。他曾幾次遭到繼母和同父異母兄弟的陷害,好在他賢惠的妻子巧設智計,才使他化險為夷。但他被推舉為首領後,卻不計前仇,寬待他的繼母和弟弟,使他的一些仇人都受到感動,一心向善。禹的先祖傳說住在河套一帶,禹的時候遷徙到今河南西部。他以天下為己任,率領百姓治理水患,發展生產,更是受到高度的贊揚。由於堯、舜、禹治理有方,當時的社會獲得很大的發展,呈現一片安寧、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無事」,他們也因此被後人尊奉為聖賢人物。

㈩ 寫出與黃河有關的歷史故事和傳說

傳說
1·傳說中有個小夥子叫黃河,英勇無比.戀上一富豪的女子.但女子的父親看不起他,就讓他百步之內射箭,進一個銅錢的孔里.他做到了.女子的父親又讓他在百步之外射一箭,穿透原先的箭他也做到了.又要求他在百步之外射中銅錢並接住它.他知道其夫在刁難他,就一箭射向她父親.怎知他以前學過武功,躲開了.他很氣惱,他從來都是箭不虛發的,這次沒射中.就到深山去修煉.一次意外射下一隻鳥,鳥告訴他那姑娘自殺了.小夥子很悲哀,就淚水不停地留下來,形成了現在滾滾的黃河.
2·大禹治理黃河時有三件寶,河圖、開山斧、避水劍。傳說河圖是河伯給他的。從前,有個人叫馮夷,但是在黃河中被淹死。馮夷死後到玉帝那裡去告黃河,玉帝讓馮夷去治理黃河,從此,馮夷稱河伯。他一心要畫個河圖,河伯和村裡的後老漢察看黃河水情,可後老漢累病了,河伯繼續沿黃河察看水情。河伯把河圖畫好,已年老體弱了。到了大禹出來治水的時候,河伯把河圖授給他。大禹根據圖上的指點,治住了黃河。
歷史:林則徐以虎門銷煙名聞天下,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治水方面也是個「能人」。嘉應觀建成106年後的1831年,林則徐出任河東道河道總督,負責黃河中下游防汛。林則徐在河道任上是出了名的認真。他上任的時候正是冬天。冒著嚴寒,林則徐沿黃河兩岸千里巡視,檢查防汛物資儲備,「無一垛不量,無一廳不拆」。查到誰弄虛作假立馬撤職查辦。道光皇帝誇他:「向來河工查料垛,從未有如此認真者!」鴉片戰爭失敗後,林則徐被發配新疆。這時候黃河又在開封決了口,束手無策的皇帝急忙把林則徐調回來堵口。百病纏身的林則徐到開封後精心設計堵口方案,並與民工一起打樁抬土,最終堵上了決口。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上與黃河有關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