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必修三第三四單元知識點總結
專題三、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順乎世界之潮流」(學習西方武器,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睜眼看世界、「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西方武器
睜眼看世界的背景
代表人物:林則徐、魏源、徐繼畲、姚瑩
代表作品:《四洲志》、《華事夷言》是林則徐主持下編寫的
《海國圖志》:作者魏源,是在《四洲志》的基礎上編成的,
系統的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瀛環志略》:作者徐繼畲,介紹了世界各國歷史、地理、政治等,還介紹了美國的民主制度。
《康輶紀行》:作者姚瑩,介紹中國西南地區,尤其關注西藏。
維新變法-----實行君主立憲制(學習西方政治制度,以日本、英國為代表)
早期維新思想:背景洋務運動的展開和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
代表人物鄭觀應等
維新思想的發展:康有為:著作《孔子改制考》和《新學偽經考》
宣揚維新變法理論;借用進化論論證君主立憲制符合社會發展潮流。
梁啟超:主張變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順應潮流。
代表作有《變法通義》
譚嗣同:維新派中的激進派,他大膽批判君主專制政體和綱常名教。
嚴復:1898年嚴復翻譯《天演論》認為人類社會受「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法則支配。
戊戌變法的意義: (1)資產階級改良運動,符合中國歷史發展趨勢,具有進步意義。
(2)愛國救亡運動,激發了人民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意識。
(3)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走向共和-----建立民主共和國(學習西方政治制度,以美國為代表)
孫中山: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民主共和國方案的設計師。
走向共和的過程:1894年11月在「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主張。
1905年成立「同盟會」明確將「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定為政治綱領。建立民國成為革命派的奮斗目標
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正式成立。
期間的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論戰:主張:革命派主張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統治,改良派則主張衛星改良。
內容:1、要不要推翻清政府
2、要不要建立共和政府
3、要不要改變封建土地制度。
意義:1、促進了民主思想的傳播,為革命爆發做好了輿論准備 。
2、建立共和國的主張,使許多的知識分子放棄君主立憲思想,投身革命,擴大了革命影響,壯大了革命的陣營。
二、新文化運動(學習西方文化)
《新青年》的新覺醒
背景:反動政治妄圖復辟帝制同時思想文化上出現了尊孔復古的逆流;
但此時的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資產階級思想隊伍壯大,他們奮起反擊,在文化領域出現了轟轟烈烈的反封建的新文化運動。
開始:1915年陳獨秀上還創辦《青年雜志》新文化運動拉開序幕。第二期改為《新青年》,西方民主和科學思想成為運動前期的指導思想。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長,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中心。
高揚科學民主大旗
新文化運動的性質:是在科學與民主黨旗幟下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的內容:1、提倡科學與民主,反對愚昧與專制;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
2、提倡新道德,反對就道德;代表人物,魯迅
3、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代表人物和他們的著作:胡適《文學改良謅議》、陳獨秀《文學革命論》
新文化運動的意義
1、新文化運動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
2、新文化運動也是一場全面的文化轉型運動。
3、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化的批評,有一定的片面性。
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人民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理論武器)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1、梁啟超是中國較早介紹馬克思的人,稱他是社會主義的鼻祖。
2、1906年革命黨人朱執信《德意志社會革命家小傳》介紹馬克思、恩格斯的平生和學說
3、無政府主義者也有介紹馬克斯學說和思想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在五四以後成為一股強大的思潮改變了新文化運動的方向和性質。
新思潮的競起
1、 原因:a、五四運動的洗禮
b、各種刊物介紹龐雜的社會主義思想
2、資產階級改良思潮的影響
主要思潮 代表或來源 主張 評述
無政府主義 劉師復 個人絕對自由,反對一切強權和政府,建立沒有政府的社會 反映部分知識分子對現實不滿及希望擺脫壓迫的強烈。五四時期一度流行。
泛勞動主義 托爾斯泰 「勞工聖神」 改變知識分子輕視體力勞動態度。
新村主義 日本 共同勞動、相互協作、共同消費 當時吸引一批進步知識分子
實用主義 胡適 反對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革命;主張社會改良和階級調和。 是資產階級改良思潮
基爾特社會主義 英國 搞階級調和,勞資合作;反對無產階級革命和專政 是資產階級改良思潮
3、實踐:工讀互助團,結果失敗
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A、背景:五四期間通過與各種新思潮的競逐而進一步傳播
B、問題與主義之爭
1、爭論的內容與過程
胡適《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
李大釗《再論問題與主義》
2、標志:新文化運動陣營開始分裂
3、 實質:是馬克思主義和反馬克思主義的斗爭;是改良與革命的斗爭。
C、工讀互助團失敗
1、原因:直接:經濟困難、意見不合、熱情減退
根本:缺乏必要的社會條件
2、 影響:許多青年放棄改良道路,開始接受科學社會主義,謀求社 會的根本改造
D、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宣傳馬克思主義
1、組織: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李大釗在北京)
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陳獨秀在上海)
2、作用: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
E、馬克思主義和基爾特社會主義者論戰
1、原因:為與各種社會主義劃清界限
2、內容:
3、影響:對基爾特社會主義的批判,進一步擴大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影響
註:本專題是按照學習西方從器物層面到制度,最後到理論層面的發展線索來貫穿的。
專題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2.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提出的背景:
1、19世紀末20世紀初,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社會矛盾更加尖銳。
2、 鴉片戰爭以來,改良救國方案的失敗。
3、 孫中山等人學習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學說。
4、 革命派登上歷史舞台,中國同盟會成立。
舊三民主義具體內容:民族主義(民族革命):驅除韃虜 恢復中華
民權主義(創立民國):政治革命
民生主義(社會革命):平局地權
新三民主義的內容:聯俄、聯共、扶助農工,
國民黨一大
重新解釋三民主義
評價:A、進步意義:1、新三民主義的提出標志著孫中山實現了一生中最偉大的轉變
2、新三民主義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在若干基本原則上是一致的,是國共兩黨的合作的政治基礎,推動了國民大革命的發展和高漲。
B、局限性:新三民主義在理論上、綱領上仍未超出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范疇。
二、毛澤東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毛澤東思想的誕生(井岡山時期):確立信仰:十月革命後毛澤東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井岡山斗爭:1927年後的武裝起義:八一南昌起義、毛澤東的湘贛邊秋收起義,走上井岡山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重要論著:《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內容: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把立足點從城市轉入農村,發動和依靠農民群眾,在農村建立根據地,展開以農民為主題的土地革命戰爭,發展和壯大革命力量,最後佔領城市,奪取全國勝利。
意義:成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之路 ,標志著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毛澤東思想指導地位的確立(延安時期):毛澤東思想成熟的條件
新民主主義理論:重要論著及內容
中共七大及意義
探索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之路:毛澤東思想的發展:重要論著及內容
對毛澤東思想的歷史評價
三、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
創建新理論的宣言書:鄧小平講話:1978年《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意義: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扭轉了長期以來的「左」的思想的影響,決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定。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為標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從此開辟,鄧小平理論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
鄧小平理論的發展:鄧小平南方談話
中共十四大:明確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了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
中共十五大:明確提出使用「鄧小平理論」這一概念,並寫入黨章。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原因:國內、國際。
內容: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 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意義
Ⅱ 高中歷史必修三第三單元到第八單元的知識點
第一個單元,古老的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1,「花」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 主流思想的基石期
(1)形成和發展的儒家...... />的形成:孔子原始的模仿自然,清靜無為,無為而治,小國的理想狀態,辯證思維。
:莊子。理念:一切,在這個問題上不是持久的。
(3)背景的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歷史意義:鐵器牛耕的發展的經濟生產力,管理方式的變化,小規模農民經濟開始出現。的的
政治:沒落的貴族分封系統破壞,新社會階層的新興士階層的擴大明示自己的想法,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
思想和文化:學術,學習是正式打破壟斷。
:各種倡導的儒家和道家在戰國時期,除了法家思想中需要注意和隨後建立國家統一和集中式系統提供了理論依據。
2「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 漢代儒家的正統,建立狀態
背景:漢初黃老的學校解決不了社會的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所面臨的問題。需要新的理論適應鞏固中央集權的電力需求。
:一個董仲舒發展的儒家思想:春季和秋季團結;與自然之間的人(在有限的限制君權的學說)和天堂理論(陰陽學說);三綱學說的五個常任理事國; /> B推翻百支配,
作用的儒家聲稱漢武帝反應:鞏固中央集權,有利於民族團結,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3,新儒學 - 儒家
(1)背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佛教,道教傳播儒學危機,唐代調和的「三教合一」的熱潮彌漫性領域。豐富的儒學,佛教的影響,必須回答佛教,道教和關於宇宙,自然備受關注現實生活中的深層次的思考,更新,而且也與傳統的儒家鏈接。其核心理念的合理公正。
(2):新儒學:程顥,程頤,朱熹的代表。命題:A,世界觀的原因。 (世界 - 原始的社會 - 儒家倫理,個人 - 人性)
乙的方法:查詢,研究的東西詳盡的事情。 (外遇是沒有科學知識,但倫理和道德的)
影響:宋明理學,朱熹的「四書章句注釋元,明代科舉考試的內容確定的智力優勢
陸王陽明:強調積極作用,激勵人們追求開拓。代表:陸九淵,王守仁。
久遠的命題:A,世界觀的心,是原產地的一切事物(「心的原因還「宇宙是我的心,我的心是宇宙
B,方法:發明良心訂單管理內反射和
王守仁命題:A,對世界的看法:外物質的心臟,心臟外不合理的。(心外的佛,即心是佛)
B,方法:回復良心,良心只要克服慾望,可以成為聖賢;學以致用。行動良心一次性的。
(3 )的影響:一個新學校的主流,影響深遠
B,三綱五個常任理事國,以維持威權主義 - 負
重點將集中在主觀上強調自我的誠信和道德克制,強調責任的使命 - 積極
4,明清時期的思想家
(1)酈氏的想法:背景:明代後期,社會矛盾激化
影響的商品經濟中,公共部門的興起,主張追求個性,經濟發展
C:A的鞭韃子道學儒家倫理與腐敗。
黎氏主張反對絕對的權力(對孔子所有年齡段的理論思考,而不是經典標準的思考。)
B,所有的人都擁有個人追求物質上的享受,食品和服裝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物理
(2)反對絕對君主制經世致用
背景:明清文人尋求改革社會福利計劃,學術研究和現實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經紗
代表的實用主義:顧炎武,西安。 />主張:A,經世致用B,工商C,絕對君主制的批評。
(谷:黃: 的影響:A,實事求是的治學方法打開清代研究的學術氛圍。立足於現實,並運用自己的知識觀念也為子孫後代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的影響,B,絕對君主制
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發展
1,原產地 - 希臘的智者和蘇格拉底
(1)聰明的學校
背景:高度發達的希臘城市國家的民主政治,人在社會上的地位日益突出,學者開始關注。
2,主張:人(普羅塔哥拉格拉斯哥:男性了解社會倡導嫌疑人反對迷信,強調人的價值的決定性作用?是衡量一切事物)構成的希臘人文精神的基本含義。文化公私兼顧的好公民
評價:強調人體的重要意義,否定上帝和命運的作用,促進人的尊嚴。 (強調主體的作用,忽視了道德的人類知識
一個命題:一個有思想的人是衡量一切事物乙,強調知識的作用,道德和知識應當CO)
( 2)蘇格拉底 - 哲學的美德知識。C,教育人們認識到的好處 B,影響的理念,真正成為一個科學
(3)亞里士多德 - 邏輯學
他說:我愛的愛,我愛的真相。
:一個網路全書式的學者,古希臘科學文化的掌握現代科學學科的基礎,使哲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C + +開發,希臘哲學的理性精神的巔峰
2,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1)文藝復興
背景:A,基督教會壟斷西歐文化的千年生活在缺乏理性的人,人文精神的無知乙,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C,新生的資產階級追求財富和生命的樂趣D,成熟的系統,只有與古希臘教會視為異端邪說,羅馬文化,表達反封建的思想E 14世紀中葉黑病的傳播,促使人們對生活的反映,是在宗教束縛等於亡。成就:文學的復興:前三個英雄
代表 - 前三個周傑倫: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重點薄伽丘
薄伽丘的「十日談」,鼓吹人文主義的批評教會的推力,在現實生活中的贊揚,肯定人的價值,崇尚天生的平等,反對封建等級。
藝術的復興 - 後三傑: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
美麗的芬奇:A性能和贊美人的思想和感情的良好意願解剖,透視和陰影的繪畫之間的傳輸方法使用。揭示了人性的好用寫實的手法和邪惡的。「蒙娜麗莎」<BR
乙的代表作「米開朗基羅」最後的晚餐「p>拉斐爾:良好的麥當娜」西斯廷聖母「畫,以優雅,和諧,完美的高度眾所周知,被視為模型的古典藝術精神。華盛的
戲劇復興 - 莎士比亞
英國人文主義的傑出代表。「哈姆雷特」是最傑出的作品
(2)宗教改革
背景:文藝復興時期的喚醒睡著的人,比信仰的理性的人文主義者的宗教觀開始蓬勃發展乙,教皇的權威受到挑戰。C,樹絕對權威的教皇,羅馬教會所宣揚的結果的行正當的理由。D,1517年,教皇銷售的寬容。
認為:「因信稱義」,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自主性,鮮明的顏色的人文精神的自由和靈魂,這種想法。 />代表作:「90大綱」
:A,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人為本
B的進一步普及和發展,形成的新教,天主教,東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 BR /> 3,
核心:A,理性主義啟蒙
背景:17世紀和18世紀,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資本主義,資產階級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反封建統治和教會的特權。 :促進合理的判斷事物的事實,尊重科學,反對偶像的和教條式的,直指封建專制主義和宗教思想的敬畏。
B,繼承的人文主義精神,高舉民主和科學的旗幟,倡導自由,平等,博愛,受人尊敬的,普遍的和必然的真理。
表示:
A,孟德斯鳩:代表提出的「法律精神」的三權分立學說的基本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原則。
B,伏爾泰:一個否定的天主教教會乙,反對君主專制,主張君主立憲制。主張自然權利,倡導平等,在法律面前
盧梭:最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主張「天賦人權」,「主權」的人「,有利於建立民主共和國的代表作」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奠定了理論基礎
e推翻封建統治,康德:人非工具的人是所有發展過程中的理性批判哲學的最終價值取向的最終確立人的主體地位的
:歷史的歐洲第一中學思想解放運動。
B,人的精神內涵,推進反封建專制制度的斗爭,建立資產階級的「理性王國,建立資產階級政治制度的高度,
C,具有鮮明的政治革命性質的,而不是只能做輿論准備的資產階級革命,但人類社會創造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第三單元,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和文化
1,四大發明的中國古代科學技術
(1)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紙:在西漢時期發明的植物纖維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被稱為「才厚紙」,以促進思想和文化的發展。
印刷:最早的印刷品「金剛經」,北宋發明的活字印刷術必勝有一個泥活字印刷術的木型,金屬型人類文明的過程中,顯著的影響。
C,13世紀傳到朝鮮,後蔓延,從西歐的
火葯的:起源於煉金術乙戰爭晚唐,五代,宋,廣泛用於
D,14世紀阿拉伯人傳遞到歐洲,西方社會一個巨大的沖擊。
羅盤:歷史最古老的四大發明,戰國 - 新浪B,北宋 - 人造磁鐵指南針,導航13世紀傳記茹甌
(2)促進在古代天文學,數學,醫學,農業和科學成績
天文地理大發現:戰國美國「甘和施」我們最早的天文著作,包括「世星表」記錄的120多明星的位置,是世界最早的明星在表B,日歷:郭守敬准備「授予時的日歷」數學:東漢,「九章算術」總結了秦朝和漢朝的數學成就;標記的內容,解決實際問題作為一種工具來計算晶元,計算數學與10位系統的形式農學:齊民要術:北部和南部顧氏謝,中國現有的第一個完整的農業書籍,北方的生產經驗
NongzhengQuanshu:徐光啟總結古代農業,手工業的經驗,吸收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的創造。稱為「現代中國和西方科學先驅。
醫學:黃帝:編譯在戰國時期,成為西漢。中國傳統醫學理論奠定了基礎。
乙傷寒雜病論東漢張仲景書面臨床的經典之作,張仲景被稱為醫聖
C,,本草綱目:明代李時珍的書,葯理學傑作。
中國古代文學和藝術...... />(1)中國古代繪畫和書法
A,書法的過程:(1)秦漢:秦轉韓立審美,但多個實用
(2)魏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意識的書法藝術
(3)隋,唐:張淮徐蘇擅長草書,歐洲,顏,柳成熟
功能側重於規范的證詞,書法理論:通過線路的變化,藝術,繪畫和寫作一起,成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學者,追求自我理性和個性化。繪畫史:漢代以前
新石器時期:戰國:來源:絲綢畫的藝術畫刷畫絹畫漢豐富多彩的,宏偉的,浪漫又樸素的
魏晉 - 士人群體的追求也體現在文學和藝術作品,彰顯個性的文人畫 BR />代表:顧愷之不僅長於丹青繪畫理論是中國古代創建為重點的「以形寫神。在中國繪畫史上,第一個畫家作品的考驗。
在隋,唐的政治團結,經濟繁榮,文化全面輝煌創建的證詞,反映唐氣象。(鄔刀錙)宋,明學者
山水畫山水畫,寫意畫,風俗畫背景:文人專注於不斷增長的法理上升文人內在修養,文人山水畫的興起,作為一個獨立的襯景畫種,側重於寫實主義情緒上,成為關注的焦點。文人山水畫的特點:注重內心情感的表現,詩歌,書法,繪畫,和印度的總和。
風俗畫背景:商品經濟的發展,公共部門的興起,表演藝術
傑作: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場景在清明節」
寫意畫(略):專注於個人感情的表現。
(2)中國古代文學
A,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保存從西方詩歌分為三個部分風,優雅,涌(他
風,雅,頌)
B,楚辭:戰國周朝至春秋,共發放了305。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的本質狀態的楚方言詩,以創建一個新的機構。的代表作「離騷」
C,韓長賦:漢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精心打造的宮殿的遊行蓬勃發展。出現復雜的修辭,含韻散文的文學天賦和華麗的 - 賦的表現手法,吸收書的樂曲和歌曲的南
D,唐代詩歌
背景:A,唐代的繁榮,多元文化,乙,科舉制度促進
代表:(1)李白:盛她嗯張揚個性,蓬勃向上的精神(2)杜甫安史之亂後的痛苦經歷國破家細胞凋亡(3)白:唐關心的命運戰爭平息盛世並沒有帶來老城區白關注的人的痛苦,並置於政治上的野心
E,宋
背景:也被稱為「長短句」宋代的城市生活,娛樂的需要有很多的歌詞,文人字,他們在民間。
代表:辛棄疾,李清照,蘇軾劉涌
F,元散曲:關漢卿,馬致遠
> G,明,清小說背景:崛起的新興工業和商業城市,市民階層的興起,
四大奇書:「演義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西部大開發「,」紅樓夢「,」金瓶梅「
(3)中國古代戲劇
一台戲,元代
B,歌劇
原因
>:北京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藝術家聚集概況:春,乾隆皇帝,三清山四喜,春台統治的四個徽班北京
形成的京劇,同治,光緒 BR />背景的世界科學和技術
科學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繁榮
第四單元,在當今時代:A,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基督教中心的地球說佔主導地位思想進步的傳統解釋的不滿
哥白尼的波蘭人,太陽的中心。以太陽為中心的改變對宇宙的認識,簡單地動搖神學的基礎。
伽利略:發現木星四顆衛星的太陽為中心的證據。(義大利),建立一個現代化的科學實驗和邏輯系統的基礎上被稱為現代科學之父奠定了基礎,牛頓的經典力學
17世紀的經典力學<BR / (1)牛頓的經典力學(英國)
A,發現了重力法和牛頓三大定律,力學乙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建立了一個完整的機械繫統實現物理的第一個大的飛躍。嚴格的數學方法和邏輯系統的宇宙運動的人解釋可預見的物理現象,以統一的決定性意義。D,海王星的發現是一個久經考驗的例子
意義:牛頓力學是經典物理學和天文學的基礎,也是現代工程力學理論的基礎上標志著人類科學的時代,引發了第一次技術革命。C,也是法國啟蒙運動和唯物主義哲學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2,19世紀的理論進化
(1)背景:19世紀之前,神創論佔主導地位,神創造了人,被拘留的人,認為天經地義,成為教條的教會。
(2)貢獻:1859年, 「物種起源」,建立基於自然選擇的進化論。即自然選擇,優勝劣汰。發布進一步證明了人類從古猿進化出了
(3)影響:一個在生物世界,從根本上改變人們的理解的生物圈和位置的B,牛頓生物學
3,發明蒸汽機的瓦特和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電氣技術<BR / (1):
背景:工業革命後,傳統的畜力,風力發電,水是很不穩定,嚴重製約了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發展的生產力要求新的動力。
乙:改進過程的紐科門蒸汽機,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2)重要的發明電電
A:法拉第的電磁感應技術的應用,愛迪生發明的提高燈泡,電話,電報,電影
乙影響:電氣技術提供了方便和廉價的電力,掀起了第二次技術革命,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資本主義建立優勢在全球世界各地的聯系更加緊密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
4,20世紀物理學的突破
(1)背景:在19世紀的經典力學,光學,電磁學等的基礎上,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理解人性,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新的研究結果揭示了經典物理學的限制。
(2)新的突破:相對論和量子理論的理論。
一個相對論 />建議:在20世紀,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成為繼牛頓最偉大的科學家。
基本原則: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的原則。(讀)的意義:物理領域最偉大的革命。可以作廣義解釋,不同的運動狀態的物質,創造了一個全新的物理學領域的突破提供了辯證的方法世界經典物理學絕對心態。
乙微觀世界的量子理論的
提出:於1900年由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提出的輻射,像物質一樣,是量子力學的基本單位,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理論。丹麥物理學家玻爾提出了原子,量子理論,量子力學的建立
作用:20世紀,最深刻,最成功的科學理論,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的物質生活
(3)意義:構成現代物理學的基礎,彌補了經典物理學的不足之處。描繪了新的宏觀和微觀的世界,改變角度和人看世界的方式。
的5,20世紀現代IT生產發展和人類 BR />計算機和網路於1946年,第一台電子計算機誕生在美國。發展方向:A,量的存儲容量,運行速度更快;
乙體積更小,重量輕,實用。
1969年,互聯網的出現,互聯網上的計算機和網路人類進入了信息時代。存儲的信息 - 生產辦公 - 家庭使用 - 網路世界第五單元,現代化的思想解放潮流
學習 - 學習技術系統中的文物夷為平地,教師學習技術,學習技能以制夷
(1)背景:之前和之後的鴉片戰爭,外國資本主義的影響加劇,中國與西方的聯系,以保持彈性
1)擴大對西方的了解,抵抗侵略,一些國家的最先進的,突破思想障礙,並在一個新的視野看世界的中國人愛國,務實( 2)代表:B,-A,近代中國,林則徐「睜隻眼的世界」的第一人。設立翻譯館,有序的翻譯滑達爾國家規程「,編制洲志」,介紹了地理,歷史回顧,愛國的研究,學習西方先例
魏源 - 根據「四海馳」編撰的「海國圖志提出的」學習技能的野蠻人。
(3)的影響:A,研究推出了世界上的知識,「睜隻眼的世界和社會的思想。
B,抵禦外來侵略,追求獨立富強,學習西方,成為現代思想的主流。
2)學習的技能,自我
(1)背景:在19世紀60-90年代,廣為傳播,西學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身體,無論是既有西方文化中,一個嚴峻的任務。
(2)的倡導者和實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倡導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西方固有的系統的實際維修和綱常的儒家思想前提,技術的發展,做法:洋務運動的西化和頑固派。
(3)評價:A,B,密閉的物質和文化的影響「外夷以完善自我,追求財富。辯論「的保守思想,對西方文明的傳播創造輿論環境。
2,系統的學校 - 改革求生存新民主主義革命
1)維新變法
早期的改革者:A西方化的支持者,馮,王濤,鄭概念代表。
乙主張:商業,工業,商戰的經濟發展,文化學校,學習西方的科學,政治,提高政治和君主立憲制。<BR /維新變法思想:
A,背景:在19世紀90年代,最初的民族工業的發展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形成。
B,代表人物:康有為----一組000個木製茅草山寨,軒Zhuanwei新的理論。的「孔子改制考」B,「新學偽經測試,由學校大衣和孔子的靈魂」借否定專制的思想基礎。恢復提供了基礎,在與傳統文化的價值理論
梁啟超----一個促進民權思想,闡述的進化理論的君主立憲制的必然性B,無菌人才,開放辦學,改變科舉
C沖擊:維新思想傳播開來,影響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開辟了新的道路,為中國的文化。
2)新民主主義革命(略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的人)
文化學習 - 新文化運動的思想解放
(1)背景:A,辛亥革命後,帝國主義加緊侵略。袁世凱尊孔復古
B,在第一次世界戰爭,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要求民主的政治啟蒙運動傳入,激進民主派認為,一個真正的民主,不僅是政治革命,必須在思想革命。
(2)標志:1915年,陳陳獨秀在上海創辦的青年雜志「,後來改名為」新青年「(核心)。
激進的民主主義者(3)代表: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魯迅。指導思想:西方的公民權利,平等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核心和基礎:「新青年」,北京大學。
(4),其核心內容:「民主和種族先生(口號)----不僅指的是主權在民,權力的平衡和民主的政治共和,人權,自由,平等,博愛,民主的概念。科學----不僅指的科學技術和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反對迷信,宣傳達爾文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崇尚科學融入主流社會。
對舊道德打倒孔家店
代表人:陳,李大釗
B,原因是:認為儒家思想是靈魂的專制政治 C,在實質:執政黨的數千多年的意識形態,文化傳統的揚棄
D,角色:元解放思想和文化創造了條件。
文學革命: BR />魯迅,要注意----日記「狂人日記」關鍵的吃人的儒家
胡適----文學創新的討論和推廣白話的形式和內容,對經典。
陳獨秀----「文學革命」,不僅提倡白話文,還必須徹底改革舊文學的思想內容。
(5),意思是:一個延續的在思想文化領域的革命。沉重地打擊了傳統的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C,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是一次偉大的思想啟蒙專制的政治和意識形態的抖動。D,B,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爆發的五四運動創造條件
救恩學校 - 中國
(1),李大釗傳播馬克思主義在十月革命的影響,在誰馬克思主義開始傳播的新文化運動,李在1918年出版,法國和俄羅斯的革命性的概念比較「勝利」尋常百姓家「,是第一個宣傳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之一。新文化運動後期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傳播。
(2)五四運動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1919年,「新青年」發表了「馬克思主義研究專號」,李大釗「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全面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同時,研究機構開始出現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開始,中國共產黨成立。
(3)影響: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先進的中國知識分子。
第六單元,自20世紀以來,中國的主要思想和理論結果
資產階級的思想和理論結果的三民主義人民
(1)背景:鴉片戰爭後,各種政治改革救國的主張失敗。不是要推翻封建王朝的反動統治,唯一的改善,這是不可能拯救危機。
(2),提出:在1905年,創建了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 同盟會。建議計劃「驅逐韃虜,恢復中國,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Ⅲ 高二歷史必修三前兩個單元總結
一、 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1、 先秦時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時期
(1) 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形成:孔子與儒家 (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內容:仁;德政;禮。教育思想重點在有教無類和學習方法)
發展:孟子(性善論;仁政說;民本思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等)
荀子(性惡論;仁政說;水舟之說;唯物思想等)
(2) 道家思想的形成與發展
形成:創始人老子,主張:道為萬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無為而治;小國寡民為理想狀態;辯證思想。
發展:莊子。思想主張:萬物齊一;不執著於物。
(3)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及其歷史意義
背景:經濟生產力發展鐵器牛耕,經營方式變化,小農經濟開始出現。
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壞,貴族沒落,新的社會階層正在崛起,士階層擴大,不同人從不同角度發表主張。
思想文化:學術下移,學在官府的壟斷局面被打破。
內容:各家主張戰國時期的儒家和道家之外,另外還有法家思想需要注意,為後來國家統一和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論基礎。
2、 漢朝儒學正統思想地位的確立
背景:漢初黃老之學不能解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後所面臨的社會問題。需要新的理論適應鞏固中央集權的需要。
經過:A董仲舒發展儒家思想:春秋大一統;天人感應(有限限制君權學說)和天人合一理論(陰陽五行學說);三綱五常學說;
B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與漢武帝的反應
作用:有利於鞏固中央集權;有利於國家統一;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主流。
3、 儒學的發展—宋明理學
(1)背景:魏晉南北朝:佛、道傳播,儒學出現危機;唐朝:調和之風興盛,「三教合一」彌漫各個領域。;儒學豐富、更新深受佛道影響既要回答佛、道關於宇宙、自然的深層思考,又要與傳統儒家對現實人生的關懷聯系起來。理或天理為其核心觀念。
(2)內容: 程朱理學 代表:程顥、程頤、朱熹。 主張:A、世界觀:理。(在世界――本原、在社會――儒家道德倫理,在個人――人性)
B、方法論: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窮盡事理。(事理不是科學知識而是人倫道德)
影響: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元、明成為科舉考試內容,確定了程朱理學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陸王心學:強調了主動作用,激勵人們奮發立志。代表:陸九淵、王守仁。
陸九淵主張: A、世界觀:心是萬物淵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方法論:發明本心以求理,內心反省
王守仁主張: A、世界觀: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心外無佛,即心是佛)
B、方法論:致良知。只要克服私慾,回復良知就能成為聖賢;知行合一。 良知支配行動。
(3)影響:A、是宋明儒學主流,影響深遠
B、三綱五常維系專制――消極
C、重視主觀意志,注重氣節品德,講求自我節制,強調責任使命――積極
4、 明清時期的思想家
(1)李贄思想: 背景: A、明朝中後期社會矛盾激化
B、商品經濟的沖擊,市民階層興起,主張追求個性,發展經濟
C、儒家道德與吏治腐敗。
李贄主張: A、鞭韃程朱理學,反對絕對權威(反對孔子思想為萬世至論,反對四書五經為思考標准。)
B、認為人皆有私,追求物質享受,穿衣吃飯就是人倫物理
(2)反對君主專制與經世致用
背景:明末清初,士大夫尋求改革社會的方案,將學術研究與現實結合形成經世致用思想
代表:顧炎武、黃宗羲。
主張: A、經世致用B、工商皆本C、批判君主專制。
(顧:<天下郡國利病書>黃:<明儒學案><明夷待訪錄>
影響: A、實事求是的治學方法開清代考證學術之風氣。立足現實,學以致用的觀念也為後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B、沖擊君主專制
二、 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1、 中國古代的科技
(1) 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造紙:西漢發明植物纖維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稱為「蔡侯紙」,促進思想文化的發展。
印刷:A、最早有明確時間的印刷品《金剛經》 B、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對人類文明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由膠泥活字到木活字到金屬活字。
C、13世紀傳到朝鮮,後從西域傳到歐洲
火葯:A、起源於煉丹 B、唐末用於戰爭 C、五代和宋廣泛使用
D、14世紀阿拉伯人傳往歐洲,西方社會產生巨大震動。
指南針:在四大發明中歷史最久遠A、戰國—司南 B、北宋—人工磁體的指南針,用於航海C、13世紀傳入西歐,促進地理大發現
(2) 中國古代的天文、數學、醫學、農學成就
天文學:A、戰國《甘石星經》是我國最早的天文著作,其中《石氏星表》記載了120多個恆星的位置,是世界最早的星表B、歷法:郭守敬編制《授時歷》
數學:東漢《九章算術》總結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標志著解決實際問題為內容、以算籌為工具,以十制位計算的數學體系形成
農學:齊民要術:南北朝賈思勰,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農書,介紹北方生產經驗
農政全書:徐光啟總結歷代農業、手工業經驗,吸收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創作。被譽為「中西近代
科學先驅」。
醫學: A、黃帝內經:編於戰國,成為西漢。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礎。
B、傷寒雜病論:東漢張仲景撰寫,是臨床經典,張仲景被稱為醫聖
C、本草綱目:明李時珍著,葯物學巨著。
2、 中國古代的文學藝術
(1) 中國古代的書畫
A、 書法 歷程:(1)秦漢時期:秦篆漢隸具有美感,但多重實用
(2)魏晉南北朝:發展自覺的書法藝術
(3)隋唐:張旭、懷素擅長狂草;歐、顏、柳注重規范法度、書法理論成熟
特點:通過線條變化,將繪畫藝術與書寫內容融合在一起,成為士人追求自我理性和個性的獨特藝術。
繪畫: A歷程:漢代以前
新石器時代:繪畫藝術的源頭 戰國:出現毛筆繪制的帛畫 漢代:帛畫色彩鮮艷,氣勢宏大,浪漫不失古拙
魏晉--士人群體的追求也體現在文學藝術作品中,凸顯個性的文人畫出現
代表:顧愷之,不僅長於丹青,其繪畫理論也是中國古代的開創之作,注重「以形寫神」。是中國畫史上第一位有作品可考的大畫家。
隋唐:政治統一、經濟繁榮、文化全面輝煌,創製法度,體現盛唐氣象。(吳道子)
宋明:文人山水畫,寫意畫,風俗畫
山水畫的背景:文人階層不斷壯大,理學興起使文人注重內心修養,文人山水畫興起。由襯景發展為獨立畫種;從注重寫實,變為注重意境。
文人山水畫的特點:注重內心情感的表現,詩、書、畫、印結合。
風俗畫背景:商品經濟發展,市民階層興起,在藝術上表現。
代表作: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寫意畫(從略):注重表現個人的內心感受。
(2) 中國古代的文學
A、詩經:最早的詩歌總集。保存從西周到春秋的詩歌,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何
為風、雅、頌)
B、楚辭:戰國屈原吸收南方民歌精華,採用楚國方言創造出新體詩歌。代表作《離騷》
C、漢賦:漢代國家統一,經濟發展,廣築宮室,巡遊興盛。出現鋪陳辭藻,文采華麗的帶韻散文――賦,吸收詩經和楚辭表現手法。
Ⅳ 高中歷史必修三學考知識點總結 急 急!
專題一:中國古代的思想
本單元主題: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儒家思想的產生和發展歷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現 戰國孟子荀子發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書坑儒 西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 魏晉南北朝儒學危機 唐宋
後三教合一 宋明理學 明清對傳統儒學的批判
一、孔子與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魯國人,「三家一創」;《詩》《書》《禮》《易》《春秋》和《樂》
2、學說:
①政治學說:A、「仁」(仁者愛人 ) B、「禮」(「克己復禮」) C、「為政以德」
②哲學觀點(天命觀,畏天命):「敬鬼神而遠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仁不讓於師」
3、歷史地位:
①所倡導的儒家思想被後人發揚光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
③後人整理孔子言行為《論語》,尊孔子為聖人,歷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學派創始人;《道德經》
2、學說:
①哲學思想:
A、「道」是萬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辯證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對立的,並可互相轉化;
②政治學說:「無為而治」
3、歷史地位:
①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哲學家 ②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
1、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大變革是百家爭鳴出現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會變革時代,造成思想和言論的空前自由
3、私學興起,教育相對普及,培養了大批人才
4、動盪的兼並局勢,各國君主都想稱霸爭雄,所以竟相禮賢下士、招攬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學說 B性善說 C義利觀:養浩然之氣;先義後利、捨生取義;
②歷史地位:A《孟子》成為四書之一 B他被稱為「亞聖」
Ⅳ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
單元一 中國古代思想寶庫
第1課 孔子與老子
課標要求
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落實課標
一、孔子(前551——前479年)
1、「仁」的思想:
①含義:「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最根本的含義是「愛人」,即體貼別人、關心別人、尊重別人,是美德的總合。②實現方法: 「忠恕」之道。「恕」是低的要求,即「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忠」是高的要求,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忠恕」的關鍵是自我修養。③對統治階級來講,「愛人」就要「為政以德」, 反對苛政嚴刑,實行仁政,體貼民情,愛惜民力。對普通人來講,要做君子,不當小人,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目標。而修仁的標準是「禮」。
2、「禮」的思想
①含義:孔子所講的禮是周禮,是西周建立的以宗法制和等級制度為核心的各種典章制度。從廣義上可以理解為社會准則和政治制度。②實踐方法:一是「正名」:面對春秋禮崩樂壞的社會現實,各階層要貴賤有序,各守其份,以此恢復社會秩序。其二是「克己復禮」:每個人都要剋制自己,不能為所欲為,這實際上還是講自我修養。③仁與禮的關系:仁是美好的道德,禮是社會的規范;仁是內在自覺和自律,禮是外在約束和他律。孔子試圖以仁愛為根本,藉助倫理道德的作用,化解個人與他人、與家庭、與社會的種種矛盾,按照禮制,重新建立起充滿人情味的倫理關系,最終治國安民,使社會由亂變治。而把握仁與禮兩者關系的方法論就是「中庸」。
3、「中庸」的思想:
「中庸」是「執其兩端而用乎中」,既不過分,也不走極端,不偏不倚,謙和持中,恰到好處。中庸既是為人處事的方法論,也是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4、天命思想:
孔子主張理性,反對迷信,把探討和解決實際問題放到首位,而對「鬼神」則「敬而遠之」,這奠定了中國知識分子非宗教、非迷信的文化傳統。
5、孔子思想不被統治者重視的原因:
① 春秋戰國時代,社會分裂割據,缺乏一個實行禮制的強有力的中央政權;② 當時各諸侯國熱衷於兼並戰爭和改革古制,以圖自強,對孔子恢復周禮和仁政愛民的主張不符合他們的需要。
6、教育思想:①學習方法: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等;②學習態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等;③教學對象:有教無類;④教學方法:因材施教、舉一反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等。
7、孔子的教育地位:
①孔子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將畢生精力貢獻給教育事業的教育家,被後世稱為「第一位老師」、「萬世師表」;②創辦私學,廣收門徒:有教無類,打破學在官府的壟斷局面,擴大教育范圍,使學術下移等;③總結出一套很好的教學方法;④整理六經,保存了典籍,傳播了文化。
8、孔子的歷史地位
①孔子的思想在當時雖未受到重視,但經歷代學者發揚和統治者的改造,逐漸成為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傳統文化的主流,對我國的政治、倫理、文化和民族性格產生深淵遠影響;②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產生重要影響;③孔子本人被推崇為聖人,受到後人景仰。
二、老子
1、「道」的思想:「道」是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道」既是自然的規律,又是世界的本原。在天命論盛行的春秋時期,這具有樸素唯物主義思想。
2、辯證法思想:老子認為,世界是運動和變化的,事物都會向著它的對立面轉化:比如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下、前和後、生和死、貴和賤等等。
3、政治思想:①他認為世間萬物的發展都有規律,人們遵道而行,順其自然。所以主張「無為而治」、「無事取天下」、「治大國如烹小鮮」等;②面對春秋亂世,老子消極避世,知其不可為而不為。
4、老子的歷史地位:
①老子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原的哲學家。②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對中國的哲學、論理學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道德人格,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孔子與老子思想的主要區別
1、孔子的思想是積極入世,甚至「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體現的是一種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執著精神;而老子是「知其不可為而不為」,是避世思想,是一種看破規律、尊重規律的超脫精神;
2、孔子的思想主要研究社會人際關系,對「天道」避而不談;而老子思想則研究「天道」,用「道」來解釋宇宙的起源和演變;對現實社會則恰恰消極避之。
第2課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課標要求
知道諸子百家,認識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重要意義;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與第1課相同)
落實課標
一、百家爭鳴出現的歷史條件
1、社會條件:春秋戰國時期面臨劇烈的社會大變革,舊的思想觀念受到沖擊,帶來思想的大解放,
2、物質基礎:鐵器和牛耕推動了生產力的迅速發展,促進了商業繁榮和城鎮興起;
3、階級條件:社會變革導致階級關系變動,不同階級的思想家分別對各種社會問題發表見解;
4、政治條件,王室衰微,諸侯紛爭,沒有一統的思想形態,各國基於爭霸戰爭和政治需要,紛紛網路人才,養士成風,寬松的局面為學術思想的自由發展創造了環境;
5、文化條件:私學興起,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壟斷教育局面,培養出大批知識分子,士人階層壯大、活躍。
6、科技條件:自然科學領域成就突出,人們認識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有所提高,這為古代的唯物論和樸素的辯證法思想提供了思想素材。
7、勞動人民辛勤勞動的創造和夏商周文化發展的奠基作用。
二、孟子、荀子與儒家
1、孟子:①4個思想要點:仁政學說——思想核心;人性本善 ——仁政學說的理論基礎;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養浩然之氣和重義輕利的精神品格。②評價:孟子繼承發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尊為「亞聖」;《孟子》一書在唐代被當作經典,在南宋被列為四書,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
2、荀子:①4個思想要點:「明天人之分」與「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思想;「性惡論」;禮法並施與王霸兼用治國思想;民水君舟思想。②評價:綜合了儒家與道家思想的合理成分,是戰國思想集大成者;在很長時期被視為儒家異端;對中國哲學具有深遠影響。
三.墨子和墨家
1、墨子的8點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尚力、上天、節用、節葬。
2、評價:墨子思想代表了下層勞動群眾,在戰國時期成為顯學;墨子思想曾被其他學派廣泛吸取徵引;戰國之後趨於沒落。
四.莊子和道家
1、3個思想要點:①哲學觀點:齊物(任何事物本質相同);②人生態度:逍遙(旁觀、超然,無所恃);③天人關系:不相勝(人必然順從自然)。
2、評價:①不僅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貢獻,在文學和美學方面也很有建樹;②他的寓言和散文蘊含哲理,具有神奇浪漫風格,對後世文風有深遠影響。
五.韓非和法家
1、5個思想要點:①法、術、勢相結合;②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③社會是不斷發展變化,今必勝古;④主張變法革新;⑤以法為本,主張法治。
2、影響:①韓非的主張符合社會發展潮流,反映了新興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為結束諸侯割據,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②法家思想與儒家思想互為表裡,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六.兵家
1、吳起:文德與武備兼重的戰略思想
2、孫臏:①強調把握戰爭規律,取得桂陵之戰勝利;②重視人的作用;③創造利己形勢;④著有《孫臏兵法》,軍事思想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七、「百家爭鳴」的歷史影響
1、「百家爭鳴」 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有力的推動了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繁榮;
2、「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後世思想文化的基礎,共同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則,道家構成了傳統哲學的基礎,法家變革的精神成為歷代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因而,百家爭鳴對當時和後來的社會歷史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斷作用。
第3課 漢代的思想大一統
課標要求
知道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落實課標
一、西漢初年的黃老之學
1、 原因:①西漢初年,社會經濟殘破,百廢待興,社會經濟需要恢復和發展;②西漢初年統治者吸取秦朝滅亡的教訓;③黃老之學適應了當時的統治者的需要。
2、 內容:①是道家學說中黃帝和老子的學派,以早期道家理論為基礎,又兼采陰陽家、儒家、墨家、名家的思想;包括治身和治國兩個主要內容;②既尊重自然規律反對盲目行動,又主張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③無為而治,與民休息。
3、 作用:使漢初政治寬松,社會迅速恢復發展。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 原因:
①漢朝面臨王國問題和匈奴威脅,道家無為思想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②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統治者要求加強中央集權,開拓大一統事業;③儒家學說經過調整,整合出了一套為中央集權服務的新的理論體系,宣揚「有為」而治、積極進取,適應了社會需要。
2、董仲舒的思想:
①以《公羊春秋》為骨幹,融合陰陽、黃老、法家思想;②大一統思想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③天人感應,君權神授,神化皇權,但人君要仿效天道實行仁政;④三綱五常學說;⑤針對土地兼並嚴重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現實,提出限田、薄賦、省役等主張
3、鞏固措施:
①漢武帝起用文學儒者數百人參政;②中央設太學、地方建立完備的教育系統,學習儒家經典,傳播儒家思想。
4、歷史影響:
①有利於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統一、打擊地方割據勢力,更有利於政治和精神上控制百姓;②其宣揚的「天人感應」也有限制君主權力過度膨脹的目的;③是中國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學從此在政治上占據正統地位,儒學確立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③興辦學校,有利於教育的發展;④消極影響是禁錮了思想,扼殺了才智。
第4課 宋明理學
課標要求
列舉宋明理學的代表人物,說明宋明時期儒學的發展
落實課標
一、背景——三教合一
1、魏晉南北朝:佛、道傳播,儒學出現危機;
2、唐朝:調和之風興盛,「三教合一」彌漫各個領域;
3、儒學豐富、更新深受佛道影響。
二、程朱理學
1、概念:理學是宋代出現的新儒學體系,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產物,完成了更為理論化、思辯化的過程,既貫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運,又繼承孔孟正宗、服務於治理國家的學說,理或天理為其核心觀念。
2、代表:程顥、程頤、朱熹
3、主張:①世界觀:理,在世界是本原,在社會是儒家道德倫理,在個人是人性;②方法論:格物致知;
4、影響:①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元朝成為科舉考試內容;②明初程朱理學確定了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③流傳到朝鮮、日本和越南等地產生很大影響。
三、陸王心學
1、南宋陸九淵:
①世界觀:心是萬物淵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②方法論:發明本心以求理,內心反省。
2、明朝王守仁:
①學術流弊導致道德淪喪和社會動盪,主張以心學代替理學;②思想核心是致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四、理學影響:
1、理學從哲學上發展了儒學,是宋明時期儒學主流,在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會教化方面影響深遠
2、消極:用三綱五常維系專制統治,強調尊卑等級觀念,重男輕女,因循守舊,片面地重義輕利,壓制和扼殺人的自然欲求;
3、積極:重視主觀意志,注重氣節品德,講求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具有和諧意識、憂患意識、崇尚道德、強調力行,強調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其了積極作用。
第5課 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
課標要求
列舉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時期儒學思想的發展;
落實課標
一、歷史背景
1、政治: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強化,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封建社會漸趨衰落;
2、經濟:商品經濟迅猛發展,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3、文化:程朱理學走向極端,八股科舉使思想界出現陳腐習氣,士人試圖跳出四書五經窠臼,沖破傳統儒學束縛。
二、李贄主張
1、有《焚書》和《藏書》等多種著作;
2、鞭韃程朱理學,批判綱常倫理,反對絕對權威,人人都有權做出自己的判斷;
3、認為人皆有私,追求物質享受,尊重個性解放;
4、萬物的本原是陰陽二氣,根本否定天理,搖撼了理學的理論基礎。
三、經世致用
1、背景:
①明王朝內外交困,危機四伏;②士大夫面對危局,尋求改革方案,提倡以史為鑒,提倡研究與現實結合,形成經世致用思想。
2、代表:顧炎武、黃宗羲、顧炎開
3、主張:①為學應求務實,關乎國計民生,致力社會變革,並身體力行;②提出拯救時弊主張;③主張工商皆本(黃宗羲)。
4、影響:
①實事求是、博學考據的治學方法開清代考據學術之風;
②立足現實、學以致用的觀念為後世提供了思想源泉。
四、批判君主專制
1、主張:
①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君主專制是社會許多弊端的根源(黃宗羲);②區分亡國與亡天下(顧炎武);③提出限制君權的設想:倡導言論自由、建立監督機構、保證清正廉潔等;
2、影響:
①對君主專製造成強烈沖擊;②對後世民主思想具有深刻的啟蒙和啟迪作用。
五、整體認識
1、明末清初的思想批判是商品經濟發展、封建制度衰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反映;
2、批判思想繼承批判了傳統儒家思想,批判君主專制,抨擊綱常倫理;
3、提倡經世致用,追求個性解放,構建起富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促使我國傳統文化重新煥發生機,開啟了近代思想啟蒙的先河,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但在當時沒有形成主流,影響有限。
第6課 中國古代的科技思想與實踐
課標要求
概述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成就,認識中國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落實課標
一、天文學
1、天象觀測:
戰國《甘石星經》是我國最早的天文還著作,其中《石氏星表》是世界最早的星表;
2、天體測量:
①秦漢:發明渾儀;②東漢:張衡發明水運渾象儀,證明渾天說,其地圓見解比歐洲早1000年,發明測定地震方位的地動儀;③ 唐朝:僧一行與梁令瓚制黃道游儀,世界首次發現恆星位置變動;實測子午線;制水運渾象儀;④元朝:郭守敬制簡儀;測定黃道和赤道的交角值受到世界天文學推崇。
3、歷法:郭守敬編制《授時歷》是我國古代最精密的一部歷法。
4、中國古代的天文學領先的原因:
①滿足農業生產「授農以時「的需要;②為封建王朝統一天下提供「授命於天「的依據,宣示政權統治的合理性、合法性能;③朝廷集中人力對天文歷法乾地觀測和研究,取得顯著的成就。
二、數學
1、計算方法:
①春秋出現九九乘法口訣;②春秋時發明度量;③春秋戰國出現算籌
2、數學專著:
東漢《九章算術》總結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有面積、容積、正負、數加減、一元二次方程等世界最先進的成就),標志著解決實際問題為內容、以算籌為工具、以十制位計算的數學體系形成。
3、圓周率:
三國劉徽精確到3.1416;南朝祖沖之精確到七位,領先世界1000餘年。
4、數學思想:
明朱載育提出「理由數顯,數由理出」,以計算為基礎,構築韻律體系。
三、農學----四大農書
1、《齊民要術》:南北朝賈思勰,介紹北方生產經驗,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
2、《農桑輯要》:由元代大司農司主編,最早官修農書;
3、《農書》:
元朝王禎,綜合南北經驗,涉及農林牧副漁,附有《農器圖譜》(有水排、 木活字等記載)
4、《農政全書》:明代徐光啟總結歷代農業、手工業經驗,吸收西方自然科學知識創作,達到傳統農業科學頂峰。
四、醫學
1、《黃帝內經》:編於戰國,提出陰陽五行、臟象、經絡、形神、天人五大核心理論,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礎。
2、《傷寒雜病論》:東漢張仲景撰寫,論述「望、聞、問、切」四診法,是臨床經典,張仲景被稱為醫聖。
3、《神農本草經》:東漢出現,較早的葯物學著作。
4、《本草綱目》:明李時珍著,創立世界最先進的分類法,體現了生物進化的思想。
五、四大發明
1、造紙:
西漢發明植物纖維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魏晉成為主要書寫材料;
2、印刷:
最早有明確時間的印刷品是唐代《金剛經》;北宋畢升發明活字印刷;13世紀中期傳到朝鮮,後從西域傳到歐洲。
3、火葯:
最早記載於唐孫思邈的《丹經》;唐末用於戰爭;五代和宋廣泛使用;14世紀阿拉伯人傳往歐洲。
4、指南針:
戰國司南;北宋航海;13世紀傳入西歐,促進地理大發現。
六、中國古代科技小結
1、主要特點:
①在內容上,實用性很強,對事物的發展規律探討不夠,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和學科體系;
②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採用傳統的典籍整理和經驗總結,具有較強的經驗性,缺少觀察實驗和歸納推理的研究方法;
③在應用上,主要服務於封建農業的需要,缺乏將科技有效地轉化為生產力的意識,缺乏進一步促進科技發展的動力。
2、 中國古代科技長期領先於世界的原因:
①經濟:封建生產關系的確立,促進了農耕經濟的迅速發展,為科技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②政治:國家統一,疆域遼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建立發展,統治者出於鞏固統治的需要,重視和支持科技發展; ③對外、民族:民族融合和對外開放促進了民族間、地區間的文化交流,吸取我國少數民族和外來的優秀文化;④古代教育的發展,為科技進步培養了大量人才;⑤人民:古代人民在與自然界長期斗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經驗;⑥科學家:古代科學家們不懈的探索精神和個人努力。
內容太多,如果你確實想要,麻煩發QQ或郵箱過來吧。
Ⅵ 必修三歷史知識點歸納
專題一:中國古代的思想
本單元主題: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儒家思想的產生和發展歷程)
春秋儒家思想的出現 戰國孟子荀子發展儒家思想 秦朝焚書坑儒 西漢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確立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 魏晉南北朝儒學危機 唐宋
後三教合一 宋明理學 明清對傳統儒學的批判
一、孔子與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魯國人,「三家一創」;《詩》《書》《禮》《易》《春秋》和《樂》
2、學說:
①政治學說:A、「仁」(仁者愛人 ) B、「禮」(「克己復禮」) C、「為政以德」
②哲學觀點(天命觀,畏天命):「敬鬼神而遠之」
③教育思想: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仁不讓於師」
3、歷史地位:
①所倡導的儒家思想被後人發揚光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響.
③後人整理孔子言行為《論語》,尊孔子為聖人,歷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學派創始人;《道德經》
2、學說:
①哲學思想:
A、「道」是萬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辯證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對立的,並可互相轉化;
②政治學說:「無為而治」
3、歷史地位:
①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哲學家 ②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
(一)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
1、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大變革是百家爭鳴出現的根本原因
2、分裂的政局和社會變革時代,造成思想和言論的空前自由
3、私學興起,教育相對普及,培養了大批人才
4、動盪的兼並局勢,各國君主都想稱霸爭雄,所以竟相禮賢下士、招攬人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
1、孟子
①孟子的思想
A仁政學說 B性善說 C義利觀:養浩然之氣;先義後利、捨生取義;
②歷史地位:A《孟子》成為四書之一 B他被稱為「亞聖」
2、荀子
①荀子的思想: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性惡論 C 政治思想:「以禮為主,禮法並施」
②荀子思想的歷史地位
A、被視作儒家異端 B、唯物思想在中國哲學上具有深遠影響
(三)墨家
1、墨子:墨家學派的創始人
2、墨家思想:①兼愛 ②非攻 ③尚賢、尚同 尚力、節用、節儉
3、墨家思想歷史地位
①代表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
②戰國一度成為顯學,之後不被重視
(四)道家
1、莊子與道家
2、莊子的思想: 「齊物」 「逍遙」 天與人「不相勝」(天命觀)
(五)法家
1、韓非與《韓非子》
2、韓非的思想:
①法、術、勢相結合,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
②今必勝古、主張變法革新
3、法家思想的歷史地位
①在當時適應了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
②在後世與儒家思想互為表裡,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六)兵家
1、《孫子兵法》
2、孫臏與《孫臏兵法》:重視戰爭規律
(七)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歷史意義
1、儒家學說: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則
2、道家學說: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思想
3、法家學說:其中的變革思想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
三、漢代思想的大一統
(一)漢初的黃老之學
1、出現的社會背景:經濟殘敗,百業待興,休養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內容:
①黃帝的學說:治身(養生) ②老子的學說:治國(無為而無不為,積極無為)
3、特點:兼采眾家、積極無為
4、作用:西漢初年的指導思想,使漢初社會迅速恢復元氣,但到漢武帝時被新儒學取代.
(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原因:漢武帝大一統事業的需要.
2、新儒學理論來源:以《公羊春秋》為骨幹,融合陰陽、黃老和法家思想
3、新儒學內容:天人感應學說;君權神授;大一統 ;
4、新儒學的影響:
有利於君主統治和鞏固國家統一; 也有限制君主權力過度膨脹的作用.
5、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提出及其影響:
①有利於鞏固中央集權和打擊地方割據勢力.
②使儒學確立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四、宋明理學
(一)理學興起的社會背景:
1、 魏晉南北朝以來佛教道教廣泛傳播使儒學的統治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
2、 魏晉南北朝以來,到唐宋達到鼎盛的「三教合一」潮流,各家思想互相滲透.
3、 儒學志士吸收佛、道思想,探討匡時濟世的新儒學體系.
(二)宋明理學:
1、程朱理學(開創:程顥、程頤;集大成者:朱熹)
(1)內容: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體現在社會上是儒家道德倫理,體現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滅人慾
(2)歷史地位:
①宋朝被斥為「偽學」. ②明初確立在思想界的統治地位
2、陸王心學
(1)內容:
陸九淵: ①「心即理也」 ②通過「發明本心」以求理
王陽明: ③「致良知」 ④知行合一
(2)歷史地位:重視個體的主動作用,反對束縛,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3、宋明理學的評價:
①壓抑人性,扼殺人生自然欲求
②重視主觀意志力、崇尚氣節強調社會責任感等對塑造中華民族性格起積極作用.
五 明清之際的思想批判
(一)異端思想家李贄
1、李贄思想產生的時代背景:
①明代晚期的思想界因循守舊; ②商品經濟沖擊下人們競相逐利;
③士人強烈追求個性和發展經濟的要求.
2、李贄思想主要內容:
①批判孔孟儒家思想,揭露批判程朱理學的虛偽,倡導個性的自由發展.
②萬物源於陰陽二氣,根本上否定天理的存在.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1、代表人物: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
2、三大思想家的共同主張:
(1)經世致用思想:提倡務實學風和行為;振興工商;「工、商、皆民生之本」
(2)君主專制的批判:批判君主專制,提出限制君權的理論和設想
3、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評價:
①對君主專制統治造成了強烈沖擊; ②給後世民眾以深刻啟迪.
③構成中國早期啟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的歷史進步性.
六 中國古代的科技思想和實踐
(一)天文學
①戰國:《甘石星經》中《石氏星表》為世界最早的星表
②東漢:張衡:水運渾象儀;地圓說早1000多年;地動儀早1700多年
③唐:僧一行:黃道游儀;世界首次測量子午線長度;水運渾象儀.
④元:郭守敬:簡儀早300年;《授時歷》我國古代最精確的歷法
(二)數學:
①春秋:九九乘法表;度量衡;籌算
②西漢:《周髀算經》勾股定理早500年
③東漢:《九章算術》
④南朝:祖沖之圓周率點後七位,早1000年
(三)四大農書:
①南北朝《齊民要術》:現存最早最完整的農書
②元:王禎《農書》介紹工具改進
③明:徐光啟《農政全書》「中國近代科學先驅」
宋應星《天工開物》「中國17世紀工藝網路全書」
(四)醫學:
①西漢:《黃帝內經》奠定中醫學理論基礎;
②東漢:「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介紹四診法;華佗發明麻沸散,創立「五禽戲」
③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創立世界最先進分類法
(五)四大發明:
1、造紙術:西漢植物纖維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
2、印刷術:
①唐:現存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金剛經》
②北宋畢升,活字印刷術
③13世紀後傳入朝鮮、歐洲
3、火葯:
①唐:發明火葯,孫思邈《丹經》記載,唐末用於軍事.
②五代、宋:廣泛應用.火炮、火箭、突火槍等
③14世紀: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
4、指南針:
①戰國:司南
②北宋:人工指南針用於航海
③13世紀:傳入歐洲
專題二:中國古代的文藝
一、書法藝術
1 漢字起源和演變:
商甲骨文-商周金文-西周籀文(大篆)-秦統一小篆-漢隸書-三國楷書(鍾繇)
2 書法藝術發展
1、秦漢小篆、隸書
2、魏晉南北朝時期形成書法藝術:王羲之 《蘭亭序》
3、隋唐達到新高峰:張旭、懷素狂草;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楷書;書法理論
4、兩宋: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四大家各具情態
5、明代:平民化、世俗化,強調個性:祝枝山、文徵明
二、繪畫藝術
1、起源:新石器時代
2、戰國:帛畫(《人物龍鳳圖》)
3、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
4、唐代:吳道子《送子天王圖》
5、宋代:山水畫興起;民間風情畫: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6、明清:八大山人 木刻版畫、年畫等
三、文學
(一)詩歌
1、《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
2、楚辭:戰國屈原新體詩歌《離騷》
3、漢賦:司馬相如
4、唐詩:李白、杜甫、白居易
(二)宋詞:蘇軾、李清照、辛棄疾
(三)元曲:元朝民族歧視,常用散曲抒發愁悶情懷.關漢卿《竇娥冤》
(四)小說
1、唐代:傳奇《柳毅傳》《南柯太守傳》
2、宋代:話本
3、明清 原因:商品經濟的發達和市民階層的崛起;
代表作品:四大奇書、「三言二拍」、《紅樓夢》、《聊齋志異》、《儒林外史》
(五)戲曲
1、原始-漢唐:儺舞
2、兩宋:南戲
3、元代:雜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為元曲四大家)
4、清代:京劇
太長了發不了,參考這個http://www.zybang.com/question/.html
Ⅶ 人教版歷史必修三分單元列知識框架(前三單元)
我是高三的,單元列知識框架 每專題最後一面那個 專題學習小結與測評 就不錯,不過你自己列一遍比較好
Ⅷ 歷史必修三第一單元小結
、知識體系:儒學的創立、發展歷 程及影響 創立(春秋時期孔子)→發展(戰國 孟子、荀子)→重創(秦朝,「焚書坑儒」) →獨尊(西漢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 儒術」) →沖擊(魏晉南北朝時期受到來自 於佛教、道教的沖擊)→復興(唐宋時 期)→理學(宋明時期,儒學在迎接佛教 和道教的挑戰中逐漸吸納其思想,形成 以「理」和「天理」為核心的新儒學。)→批判 繼承(明清時期,批判與繼承傳統儒學, 構築具有時代特色的新思想體系。) 二、必背知識點 1、孔子(思想:仁、禮、德治;教 育:有教無類、私學;典籍:六經) 2、孟子(道德規范;仁政:民貴君
3、荀子(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4、道家(樸素辯證法、無為)法家 (《法經》、韓非、最受統治者歡迎) 墨家(小生產者利益,兼愛、非攻) 5、「焚書坑儒」的實質(思想文化專
目的(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制)、
6、罷黜百家;太學的出現(儒學教育 官方化和制度化);科舉制的影響 7、儒學的困境(佛道的沖擊)、復興 (唐代中後期:韓愈道統思想、李敖「性命 之源」;北宋:相對寬松的文化政策) 8、北宋五子開創理學(二程確定了理 學的最高范疇:天理) 9、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理氣論、修養 論、社會政治理論;四書五經。 10、陸王心學(陸九淵是開創者:心即
王陽明集大成:致良知、知行合
理也。
11、明朝李贄:反正統、理存於百姓 中、童心說、破除對孔子的迷信 12、明末清初的黃宗羲(批判封建君 主專制、主張工商皆本)、顧炎武(經世 致用、眾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天下郡國利病書》)王夫之(唯
13、清朝唐甄「凡為帝王者皆賊
Ⅸ 高中歷史必修一至必修三的總結知識點(以單元總結)
,loloo00
Ⅹ 高二必修三歷史第一單元知識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