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鄭和下西洋歷史事件發生在西安嗎

鄭和下西洋歷史事件發生在西安嗎

發布時間:2021-03-07 23:01:00

① 鄭和下西洋發生在哪個朝代說出起止時間

明朝
鄭和下西洋的抄起止時間及所到地點:
次數出發日期回國日期路線第一次永樂三年六月(1405年)五年九月(1407年)自蘇州劉家港出發,經爪哇、蘇門答臘、錫蘭、印度西海岸的柯欽以至古里(科澤科德)第二次永樂六年九月(1408年)九年六月(1411年)沿同樣的路徑至古里第三次永樂十年十一月(1412年)十三年七月(1415年)以東印度洋為中心,從爪哇、蘇門答臘往錫蘭,又北上印度東海岸,抵孟加拉灣,然後折回馬六甲海峽,在馬六甲修築城塞後返國第四次永樂十四年十二月(1416年)十七年七月(1419年)又經東印度海岸折往波斯灣,到達霍爾木茲,也有認為這次遠航到達東非沿海第五次永樂十九年正月(1421年)二十年八月(1422年)與前次航線相同,抵波斯灣,又另分一支船隊經由阿拉伯南岸遠航到東非沿海的摩加迪沙、布臘瓦、馬林迪等地第六次永樂二十二年正月(1424年)當年七月明成祖死後返回除駛入波斯灣外,另有分隊繞東非沿海諸港口航行第七次宣德五年六月(1430年)八年閏八(1433年)進行經由印度西海岸入波斯灣的最後一次航行。這次,鄭和的部下到達了阿拉伯的麥加

② 概述鄭和下西洋的史實

鄭和下來西洋是指自永樂三年自(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間,鄭和率眾七次遠航的歷史。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領龐大的二百四十多艘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組成的船隊遠航,訪問了30多個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系。每次都由蘇州劉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遠航了有八次之多。最後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時,在船上因病過逝。

③ 鄭和下西洋這一歷史事件有什麼歷史作用

鄭和下西洋在政治上主要建立了亞非國家國際間的和平局勢,經濟上內發展了亞非諸國間的國際貿易容,文化方面向亞非各國敷宣中國的教化,以及 增進了中國人民對亞非國家的認識與和了解。
鄭和下西洋過程中告誡那些「喜戰好鬥」的島國要安分守紀,另一方面從統一宗教入手,力勸改變不正的宗教信仰,對平衡各國關系,緩解因宗教問題而導致的國與國之間的緊張關系起無比重要的作用。發展了中國與亞非國家間的國際貿易,不僅使明朝獲得很大的經濟利益,而且一般的貧民也很多因此而致富,嚴從簡曾說:「自永樂改元,遣使四齣招瑜,海番貢獻畢至,奇貨重寶,前代所稀,充溢庫市,貧民承令博買,或多致富,而國用亦羨欲矣」。鄭和船隊傳揚了文教,使中國與亞非國家交往空前密切,增進了亞非各國人民對中國的了解,也極大地增長了中國人民的海外知識。開闊了眼界,豐富了中國人民對於海外的地理知識。鄭和下西洋開擴的海外市場極大的發展了像以景德鎮為中心地瓷器業,以蘇州為中心的絲織業和以松江為中心的棉紡業,以蕪湖為中心的漂染業等。並且對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鄭和下西洋還促進了向南洋移民的熱潮,為中國移民在海外的發展創造了許多有利條件。

④ 張騫出使西域和鄭和下西洋與漢朝什麼事件有關系

這些都是我國古代對外交流的故事,張騫出使西域是漢朝漢武帝時期的事情,鄭和下西洋是明朝明成祖朱棣年間的事情,都加強了中西方的交流

⑤ 鄭和下西洋張淵出使西域安史之亂 雙十二事變 哪一個是發生在西安呢 哪些是發

除了鄭和下西洋,其他幾個都是西安的發生時間,漢代的張騫出使西域,唐代的安史之亂,漢唐的定都都是西安,古稱長安。雙十二事變就是西安事變。張學良和楊虎城主導的扣留了蔣介石

⑥ 鄭和下西洋歷史背景

1405年6月,明朝皇帝明成祖朱棣具有「天下」(世界)戰略眼光與對外開放胸襟,他派鄭和(1371~1433)率龐大船隊首次南下出使「西洋」諸國,史稱「鄭和下西洋」,而所謂「西洋」是泛指中國南部海域以西的印度洋一帶。鄭和所率領的船隊規模極其宏大,人員多達27000餘名,船隻最多時達200多艘,其中長44.4丈(148米)、寬18丈(60米)的大型船隻60餘艘。鄭和船隊的航海技術在當時已相當先進,使用了羅盤、測深器、牽星板等。船隊遠航到過東南亞諸島、印度洋、波斯灣、紅海,其中第5次和第6次航行最遠,橫渡印度洋,到達赤道以南的非洲東海岸,歷經當時亞非30餘國。
在鄭和下西洋所處的15世紀,世界大格局的基本特徵依然是東方遙遙領先於西方,中國居於世界舞台的中心。明朝永樂時期,國家強盛統一,政治較為清明。政府致力於恢復和發展中國與海外諸國的友好關系,開展大規模的外交和外貿活動,從而有鄭和下西洋之盛舉。鄭和前三次遠航的主要任務是在東南亞和南亞建立國際間和平安寧的局面,並為下一步向南亞以西更遠的地方航行,建立中途候風轉航的據點。而後四次的主要任務是向南亞以西繼續航行,開辟新航路,對外互通有無,並使自古罕通中國的海外國家得以與中國開展正常往來。

⑦ 你怎樣評價鄭和下西洋這一歷史事件

展示了明朝前期來中國國力的源強盛;加強了中國明朝政府與海外各國的聯系;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後一件世界性的盛舉;鄭和下西洋的政治目的大於經濟目的,全部的開支都依賴明朝強大的國力來支撐,沒有對中國帶來什麼經濟實惠

⑧ 「鄭和下西洋」是什麼朝代的事情目的是什麼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代的事情,目的如下:

  1. 實現海內外大一統的太平盛世。在這種宏偉目標的指引下,鄭和奉明成祖朱棣的旨意出使海外諸國,為實現世界「大同」與「和諧」的理想追求作了不懈的努力。在處理與海外國家關系方面,始終是站在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立場上,致力於在亞非沿海諸國之間建立持久的和平局勢,並通過提高一些比較落後的東南亞島國的文明程度,推行睦鄰友好、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方針。鄭和下西洋,除了用發揚中國的文教禮儀的方式之外,還通過發揚海外國家中優良的傳統文化和禮俗的方式來「敷宣教化」,充分尊重各國固有的文明,並給予發揚光大。

  2. 為了發展和擴大海外貿易。鄭一鈞介紹說,中國周邊的海外國家大多分布在東南亞和南亞地區,這一地區,尤其是南洋一帶,散布著眾多的島國,南洋與大陸的空間不協調,地理的分散、不連續,缺乏進一步聯結的基礎。海洋空間上的限制,國與國之間難以溝通,是造成海外各國關系不協調的重要原因,也是鄭和下西洋致力於建立中國與海外各國間和諧友好關系的障礙。正是通過大力發展海外貿易,以經濟交往為紐帶,將分散於大洋中的各個國家和地區聯結起來,為鄭和使團致力於中國與海外各國關系的協調發展,找到了一條現實可行的途徑。鄭和下西洋就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在人類歷史上進行的從未有過的偉大和平實踐。

  3. 鄭和下西洋偉大的和平實踐,是鄭和遠航對十五世紀初期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六百年前,鄭和作為偉大的和平使者,為「靜海」奮鬥了一生,最後以身殉職。鄭和下西洋以後,西方殖民者的對外擴張,東西方一些海洋強國大搞海上霸權,無不導致「亂海」,一直到今天,鄭和下西洋時期「靜海」的局面沒有再出現過,這不能不說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莫大遺憾。我們今天紀念鄭和,就要傳承文明,發揚鄭和為「靜海」而奮斗終身的精神,與世界各國人民一起,共同為建立和諧的國際社會秩序,為最終實現祖輩們嚮往世界大同的崇高理想而奮斗。

⑨ 鄭和下西洋發生在哪個皇帝時期

鄭和下西洋發生在明成祖朱棣時期。
鄭和下西洋是明朝初年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明成祖命三寶太監鄭和 率領兩百多艘海船、2.7萬多人從太倉的劉家港起錨(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至福州閩江口五虎門內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包括印度洋的國家和地區,曾到達過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個國家,目前已知最遠曾達東非、紅海。
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隻最多(240多艘)、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半個多世紀,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之後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如麥哲倫、哥倫布、達伽瑪等人,堪稱是「大航海時代」的先驅,是唯一的東方人,更是比馬漢早五百年提出海權論 ,更有說法稱鄭和最早發現美洲、澳洲、南極洲。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眾說紛紜,一說宣揚大明威德,《明史·鄭和傳》中記載:「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一說尋找建文帝,《明史·鄭和傳》中記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覓蹤跡」; 一說發展貿易緩解財政支出,有史料稱鄭和下西洋使「貧民致富」 、「國用充足」 ;另有包抄帖木兒帝國、 掃盪張士誠舊部、解決軍事復員問題等說法。

閱讀全文

與鄭和下西洋歷史事件發生在西安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