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前人和後人評價不同的歷史事件

前人和後人評價不同的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7 22:41:39

❶ 如何正確評價歷史人物,還原歷史人物的真實面目

一、評價歷史人物要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說的就是從古代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身上吸取一些對當下政治有益的部分,而不是單純為了評價而評價,更重要的是發掘其對後世的現實意義,從中可以吸取哪些好的方面,去除一些不好的方面,使今人更好地看待我們的社會,看待他人與自己的關系,看待事業的成敗得失,從而升華為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和精神力量,這便是強調了歷史對現實的指導作用。

二、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建立在歷史史實的基礎上,用事實說話,讓事實說話
評價歷史人物說到底就是評價其一生的事跡及其對當時及後世的影響,而這就要求對歷史事實進行負責任的考證和修訂,只有事實首先正確,才可能使結論正確,否則,基本史實不明,張冠李戴甚至存在「莫須有」的史實,則從中得出的結論一定是錯誤的。
我們所要評價的歷史人物,一般都會有眾多的歷史事件貫穿其一生,所以必須首先廣泛的了解、佔有這些基本的事實材料。通過佔有豐富的材料,對不同的材料進行分析比較,才能「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對正確的史實進行研究,才是有意義的。所以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時必須堅持史論結合原則:論從史出、史由證來,這樣評價的歷史人物才具有真實性,可信性。
三、評價歷史人物必須將人物盡可能還原到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中去
我們不能拿今天的標准去評判當時的古人,不能從今人的喜惡出發,去不負責任地指責古人的缺失和錯誤,甚至拿今人和古人做牽強附會的類比,這些都是不恰當的做法。列寧指出:「在分析任何一個社會問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絕對要求,就是要把問題提到一定的歷史范圍之內。」
毛澤東同志在《紀念孫中山》一文中講到:「像很多站在正面指導時代潮流的偉大歷史人物大都有他們的缺點一樣,孫先生也有他的缺點方面。這是要從歷史條件加以說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於前人的。」這雖然是對孫中山個人作出的評價,但實際上,不苛求古人是馬克思主義歷史主義評價歷史人物的一條重要原則,也是從歷史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地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方法。列寧在《評經濟浪漫主義》一文中講得好:「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
四、評價歷史人物要做到一分為二,實事求是
鄧小平曾說過:「評價人物和歷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學的觀點,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這才符合馬克思主義。」
比如馬克思、恩格斯對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的評價,既高度贊揚了資產階級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空前成就,又對它所具有的弊端和腐朽的一面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只有一分為二看待歷史人物的功與過兩個方面,才能真正了解歷史人物,才能真正做到實事求是。
此外,評價歷史人物還要遵循一些原則。如時代性原則: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一些新的史料的發現可能會顛覆之前的某些論證,對於歷史人物的評價我們也要做到與時俱進;發展性原則:人物是變化發展的,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對於不同的時代要賦予歷史人物不同的內涵;多邊性原則:同一人物同一事件可能會產生不同評價,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時期的評價也不盡相同,評價人的階級身份、個人修養、 知識儲備等不同也會影響對歷史人物的評價。
「青史憑誰定是非?」「千秋功過,留與後人評說」。歷史人物的風風雨雨、起起落落、功功過過都已成為過去,但是作為歷史工作者肩負著崇高的社會責任,必須以崇高的使命感和科學嚴謹的態度做好歷史人物評價這一重要工作,才能無愧我們的歷史,才能無愧我們的時代。

❷ 哪些歷史人物的前半生和後半生,會得到截然不同的評價

從某種意義上說,隋煬帝楊廣這個人,如果我們把他的前半生和後半生分開評價,那完全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

據史書上記載,隋煬帝楊廣剛登基時,天下形勢真可謂一片大好,國庫充足,賦稅穩定,國力強勢,楊廣坐在這個位置上,難免想要創造後人難以超越的偉業。所以,他特意給自己選了這樣一個年號:大業,即偉大的功業!

楊廣當皇帝期間,就只用了這一個年號,合計是十四年,我們以大業七年(611年),楊廣征天下兵進攻高句麗為分界線,在這一年之前的楊廣,不管人們怎麼評價他,那都是一代雄主的形象,完全可以比肩秦皇漢武和唐宗宋祖。畢竟,他的功業,就是可以和秦皇漢武和唐宗宋祖相提並論。

在大業七年之前,楊廣先是深入塞外,親自接受突厥可汗的拜服,不戰而屈人之兵;隨後他遠赴西域,親自接受當地諸王拜服,被西域各國首腦尊稱為天可汗;接著他還派兵征服土谷渾,把青海納入中原王朝版圖,這都是前無古人的成就。

至於傳說中的大運河,更不用說了。因為這就是前無古人的成就;時至今日,誰也得承認,這就是古代歷史、甚至人類歷史上的奇跡;更主要的是,它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深遠的,而且都是積極的。

❸ 評價歷史現象和人物我們應注意哪些因素

歷史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還要置身到當時的歷史環境去評價,不能厚古薄今、厚今薄古!

❹ 14-17世紀,發生了被後人稱為「發現了人」和「發現了世界」的兩個重大的歷史事件的名稱及簡述

(1)"發現了人"指文藝復興.
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版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權活中的幸福。是一次通過弘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方式,反對教會宣揚的陳腐說教的一場嶄新的、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
(2)"發現了世界"指新航路的開辟。
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發現了新大陸。使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的商業重心開始從地中海區域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也開辟了歐洲殖民掠奪的道路,給亞、非拉人民帶來了災難。

❺ 在歷史里一個事件的影響和評價有什麼不同

影響注重對當時產生的後果,而評價是後人的事情。。一般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其實都差不多,一般作題的時候答一種就全都有了。。

❻ 不同的歷史典籍對同一歷史事件或人有不同的描述

比如舉例說明農民起義的問題.
其實自古以來對農民起義的評價就毀謗者偏多。內
當然你可以說著史者容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但農民起義對社會經濟的破壞作用是無可迴避的。
對農民起義反抗壓迫積極意義的發掘應該是近代以後的事,特別是所謂唯物史觀,對這種積極性推崇備至。
其實我到比較質疑,早起農民起義的結果往往是建立另一個封建王朝,其積極性從何談起?
不過說到李自成起義,因為其涉及廢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有另當別論。
扯遠了...差異產生的原因得從作者找起,錢穆先生自小接受私塾教育,人稱中國最後的士大夫,作為國學大師的他自然受傳統史觀影響根深蒂固,《國史大綱》成書於建國以前,不會受唯物史觀的強制影響。(事實上錢先生後來去了台灣)相反張傳璽先生作為享受國務院特殊精貼的專家,必然是堅定的歷史唯物主義者。史觀不同,差異由此產生。

❼ 14-17世紀,發生被後人稱為「發現了人」和「發現了世界」兩個歷史事件,寫出這兩個事件的名稱並作簡要描述

發現了人是值得文藝復興,指的是文藝復興是指13世紀末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 13世紀末期,在義大利商業發達的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希臘、古羅馬藝術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

發現了世界是指新航路開辟, 第一,引起商業革命。由於新航路開辟,歐洲貿易范圍空前擴大,西歐與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加強了,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商業地位逐漸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和尼德蘭所代替。
第二,引起了「價格革命」。新航路開辟後,西班牙等國從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銀,西歐貴金屬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銀價格下跌,物價高漲,貨幣購買力降低。自16世紀30年代至16世紀末,西班牙的物價上漲4倍多,英、法等國上漲2倍至2倍半。資產階級一面付出貶值的貨幣工資,一面以高價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額貨幣地租,也受到價格革命的影響。價格革命是原始積累的因素之一,它幫助了西歐資本主義的成長。
第三,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開始了殖民擴張、掠奪。
第四,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
第五,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對隔絕的狀態,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第六,導致亞非拉殖民地的貧困與落後。
第七,導致販賣黑奴的興起,致使非洲失去了至少一億的精壯人口。
第八,為人口的遷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民族的產生。如18世紀,美利堅民族的產生。
積極影響:新航路開辟後,從歐洲到亞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來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消極影響:歐洲國家走上殖民擴張道路,殖民掠奪造成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貧窮落後。

❽ 如何客觀全面地評價一個歷史人物,還有歷史事件

第一,要確定歷史人物的時代背景
(要考慮的主要因素有:歷史人物生活的時間、國家、時代特點以及他的活動所處的歷史環境等.)
第二,要確定歷史人物的階級屬性
(要求是不應停留在個人動機上面,而是要深入揭示其代表的階級利益以及特定的民族關系的環境.這實質是尋找個人活動與本階級的關系.)
第三,要確定歷史人物在歷史上的作用.
(主要看他是否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是否推動或阻礙了生產力發展及人類社會進步.)
1、中國古代政治人物.主要圍繞他的政治主張和措施進行分析,看他對當時社會各方面產生了什麼影響.
一般可從四個方面來把握:對社會生產和科學文化發展的影響;對民族融合和民族團結的影響;對國家統一鞏固和發展的影響;對加強中外關系和國際交往的影響等.
2、中國古代農民起義領袖.主要看他所領導的起義:在打擊封建地主階級統治方面有何直接作用(推翻或瓦解其統治);有何間接作用(即在多大程度上迫使後來的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從而改善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促使生產力的發展);在斗爭中提出的口號或綱領對提高農民革命斗爭水平有何作用.
3、中國古代少數民族領袖.主要看他的政治、經濟、文化措施和行動:對本地區、本民族發展進步有何作用;對民族團結和融合進步有何作用;對國家的統一鞏固有何作用.
4、中國近現代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張、措施或行動:對反對封建勢力,動搖其統治基礎有何作用;對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維護國家主權獨立有何作用;對西學的傳播發展有何作用;對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有何作用;對挽救民族危亡,探索強國富國之路有何作用.特別要注意他在上述幾個方面比他的前人有何進步,此點是確定近現代政治人物時應把握的總原則.
5、世界史中的政治人物.主要看他的政治主張、對外政策和行動:對本國家、本民族歷史發展進步有何作用;對本國人民和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人民交往有何作用;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歷史的發展進步有何作用.
第四,要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依據歷史人物的主要事跡或活動對其做出應有的評價.在總結歸納歷史人物的活動時,可採用兩種方法:
1、「階段論」的方法,該法以時間順序為綱,結合歷史人物所處的歷史時代,把歷史人物的活動分成不同階段,逐段評價其功過是非.(如評價左宗棠、汪精衛等人)
2、「方面論」的方法.該法以人物活動的內在邏輯關系為順序,把它分解成幾個不同的方面來評價.(如對漢武帝就可把他的活動分成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六個不同方面進行評價.)
第五,要確定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性結論.對歷史人物,不僅要一分為二,還要有一個總結論,亦即對歷史人物做出定性判斷.
在具體評定時要注意兩點:
一是要從決定歷史人物歷史地位的最主要方面定性.(如南陽太守杜詩他的主要貢獻是水排的發明,因此,把他不能定性為地主階級政治家,而應確定為中國古代傑出的發明家.)
二是在對政治性人物定性時,一定要指明他的階級屬性.如孫中山是資產階級革命家.

閱讀全文

與前人和後人評價不同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