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知識分子對中國歷史作用

知識分子對中國歷史作用

發布時間:2021-03-07 17:41:11

Ⅰ 科舉制的實行對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有何影響

科舉制被稱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對古代中國的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種影響有「功」有「過」:
」功「:破除了世家大族對官場的壟斷,為出身於社會中下層的知識分子進入仕途提供了機會;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為行政效率的提高創造了條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社會價值取向;有益於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尊顯儒學,對維護社會穩定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過」:統治者實行八股取士,加強思想控制,使知識分子成為皇權的奴僕;過於重視儒家經典而忽視科學技術,造成研究科技的人才匱乏;考試內容只局限於四書五經,知識分子脫離社會實際,嚴重阻礙社會的發展。

科舉制的功過,功從科舉制的積極作用來分析,如破除了世家大族對官場的壟斷,為出身於社會中下層的知識分子進入仕途提供了機會,提高了官員的文化素質,為行政效率的提高創造了條件,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公平、公正、公開的社會價值取向,有益於社會重學風氣的形成等;過聯系科舉制的內容、形式等來分析,如統治者實行八股取士,加強思想控制,使知識分子成為皇權的奴僕,過於重視儒家經典而忽視科學技術,造成研究科技的人才匱乏,考試內容只局限於四書五經,知識分子脫離社會實際,嚴重阻礙社會的發展。

Ⅱ 知識分子在中國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中國近代史 1000字左右

胡適在1932年曾說:我們中國這六七十年的歷史所以一事無成,中國的民族自救運動之所以失敗,「都只因為我們把六七十年的光陰拋擲在尋求建立一個社會重心而終不可得」。(註:本段與下段,參見胡適:《慘痛的回憶與反省》,《獨立評論》第18期(1932年9月18日)。)由於過去各專門史之間畛域明晰,互不越雷池一步,胡適這個觀點不甚受人注意。其實,把所有問題都歸結於社會重心的缺乏固然太過寬泛,但若能跨越各專門史的樊籬,從社會方面探索思想和政治演變的造因,並反觀思想演化對社會變遷的影響,似為今日值得進一步探索的途徑。

近代中國何以未能建設一個社會重心?胡適以為是因為中國離封建時代太遠、一般人對君主制的信念又因晚清的墮落而毀壞、再加上科舉制度使社會階級太平等化、人民窮而無資產階級、以及教育不普及,也不存在有勢力的智識階級等等。這些見解大多有所見,也都有點紙上談兵的味道,不十分切題;且有些理由如科舉制度,恐怕正是傳統社會之所以能有社會重心的重要因素。

不過,胡適注意到的「不存在有勢力的智識階級」一點,卻是近代中國才出現的新社會現象,這就提示了認識這一問題的一個取徑。這個問題近年由余英時先生作出了進一步的解答,其中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從傳統的士到現代的知識分子的社會大轉變。余先生並提出知識分子這一群體在近代中國社會日益邊緣化的觀點,開啟了研究和詮釋這一問題的新思路。(註:參見余英時:《中國知識分子的邊緣化》,《二十一世紀》,第6期(1991年8月)。更系統的論述參閱Ying-shih Yu,"The Radicalization of China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Daedalus,122:2(Spring 1993),PP.125-50.本文的思路受益於此兩文者甚多。)

可以說,前近代中國社會的重心正是處於社會結構中心地位而居「四民之首」的士,這一社會重心的制度基礎就是從漢代發端到唐宋成熟的通過考試選官的科舉制。近代國人在西潮沖擊之下,常愛說「數千年未有的大變局」。如果當時中國的確存在劃時代的體制變動,科舉制的廢除可以說是最重要的變動之一。

Ⅲ 知識分子在中國近代史關鍵時刻的先鋒作用

1,虎門銷煙,林則徐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一篇兵盡財竭的好版奏摺讓道光下定權決心。
2,洪秀全,手持三尺鎮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以他老秀才的底子搞出了凝聚人心的拜上帝教
3,洋務運動,自然也是一群知識分子出身的士大夫發起,惜乎只會中體西用
4,戊戌變法,康梁發起公車上書,典型的秀才造反
5,辛亥革命,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留洋的知識分子功不可沒。
6,袁世凱稱帝,豈讓洋人瞧不起我們的特殊國情,梁啟超力挽狂瀾與有力焉
7,五四運動,寥落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一批書生發起新文化運動,影響施於今日
8,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看明日赤旗插遍環球,13代表無非知識階級。
9,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著名的學生領袖毛澤東發端。

Ⅳ 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歷史作用

看這篇文章
五四時期,我國的知識分子對中國的傳統文化和西方的思想文化進行了揚棄和比較,對中國的出路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和艱苦的探索。經過反復比較和思考後,一批最有覺悟又富有開拓精神的知識分子作出共同的選擇——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信仰和改造中國的武器。在一個短暫的歷史時期內,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能夠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又能對社會政治歷史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這是非常奇特的社會現象,也是研究五四時期歷史經久不衰的魅力所在。今天,深入研究這一問題,更能使我們進一步認識中國知識分子在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事業中的偉大地位和作用,從而促使我們在世紀之交與知識經濟時代到來之際,對自己的使命作出更新更深的思考。

中國近代知識分子思想的演變,盡管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時期就開始了,但真正發生質的變化,從根本上接受資本主義思想文化,還是在辛亥革命以後。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從辛亥革命的失敗中得到深刻的啟示:辛亥革命時期的社會變革具有不徹底的一面,封建的傳統文化沒有受到根本的觸動,仍然束縛著廣大國民的思想。因此,必須在思想文化領域實行變革,切實引入新的思想文化成分。這場革命的失敗,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的試驗和破產,引起的最重要的後果,是促進了許多知識分子重新開始思考與探索。於是,在五四運動前,一場旨在傳播資產階級新文化的文化革命——新文化運動便應運而生。這場運動,使得中國知識分子的思想發生了近代以來最大的變動。
中國知識分子在總結辛亥革命的教訓時,最初把注意力集中在思想文化領域。新文化運動初期使用的武器是民主、科學。民主在當時的含義是:法律上的平等人權,倫理上的獨立人格,學術上的破除迷信與思想上的信仰自由。他們認為,這三者是歐美文明進步的根本原因。科學在當時主要是指,以生物進化論為基礎,以生存競爭觀念為核心的科學實證思想。他們認為,近代歐美能超越其他民族而居於領先地位,科學之興,功不可沒。所以,中國的社會變革必須「以科學與人權並重」。
辛亥革命後,中國的知識分子都在思考:袁世凱竊國,復辟帝制,造成民國的悲劇,究竟說明了什麼?陳獨秀認為,這是因為「我們中國多數國民口裡雖然是不反對共和,腦子里實在裝滿了帝制時代的舊思想」,而「袁世凱要做皇帝,也不是妄想,他實在見得多數民意相信帝制,不相信共和」,「現在袁世凱雖然死了,袁世凱所利用的傾向君主專制的舊思想,依然如故」。「如今要鞏固共和,非先將國民腦子里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干凈不可」。(註:《獨秀文存》三卷合訂本,,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2—103頁。)陳獨秀的觀點具有代表性,表明汲取了辛亥革命教訓的知識分子,已經充分意識到深刻批判封建傳統思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超過了辛亥革命准備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派理論家的認識水平。陳獨秀還認為,批判封建專制主義的思想武器只能是民主主義思想,因為它們是「自主的而非奴隸的」,「進步的而非保守的」,「進取的而非退隱的」,「世界的而非鎖國的」,「實利的而非虛文的」,「科學的而非想像的」。(註:《獨秀文存》三卷合訂本,,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第9頁。)中國知識分子已認識到,中國的社會變革必須倡導民主與科學,以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代替君主專制制度,用科學思想代替封建主義的綱常名教。他們已認識到民主與科學是相互聯系的。如果沒有共和的民主制度,科學便不能發展;假如沒有科學的思想作指導,共和的民主制度也不可能鞏固。
五四運動的新文化運動,以陳獨秀、李大釗、胡適、錢玄同、魯迅等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精英,以資本主義思想文化作為武器,著重對封建傳統思想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從而使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的深化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產生了巨大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新思潮的傳播掃清了道路。隨著思想文化領域批判的深入,中國知識分子必然產生如何改造社會的思考。當時中國社會現狀的腐敗和黑暗,正如張聞天所說:「中國混亂的原因是由於中國社會組織逐漸崩壞而一時不能產生新的社會組織出來。」(註:張聞天:《社會問題》1922年1月, 載《黨的文獻》1989年第3期。) 北京大學學生何孟雄說:「社會仍是這樣黑暗,現在的青年要徹底明白舊社會的罪惡,立定不屈不撓奮斗的志向,決不反被舊社會戰勝。中國的改造,才有望咧!」(註:何孟雄:《過去的青年》,載《時事新報》1919年10月。)中國的知識分子認識到,單從思想文化進行批判,而不對這個社會進行根本改造,是不能真正解決中國的問題。新文化運動對中國知識分子思想產生的重要積極作用,是使相當一部分知識分子轉向對改造中國社會的方案進行探索與選擇。這是他們對辛亥革命失敗反思的必然結果,也是新文化運動向更高、更深層次發展的標志。
二 「改造中國」,在中國的知識分子中幾乎成為共識,而選擇改造中國的方案,知識分子不約而同的也都把目光集中到西方。一批批留學生奔赴歐洲、美國和日本,大量的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書籍被譯成中文。五四時期的知識分子從西方文化寶庫中,選擇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案,由此出現了思想文化價值標準的多元化和救國方案的多樣化。一時間,托爾斯泰的「泛勞動主義」,克魯泡特金的「互助論」,杜威的「實驗主義」,柏格森的生命哲學,尼採的超人意志,歐文、傅立葉的烏托邦,法國的「工團主義」,日本武者小路的「新村主義」,以及各種名目繁多的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等等。這顯示了中國知識分子在探索中,對人類不同階段、不同層面各種新思想所產生的強烈興趣及敏銳程度。由此出現了五四時期特有的百花齊放、異論爭鳴、萬舸爭流的蓬勃文化景象。 與西方各種思潮的湧入相適應,知識分子在探索追求中,分化組合,大致形成了不同文化價值取向的三個群體。第一個群體是以胡適、吳稚暉和後來的陳序經為代表,他們主張扔棄傳統,使中國文化徹底脫胎換骨,接受西方文明,被稱為「全盤西化派」。第二個群體是以梁啟超、張君勱、章士釗、梁漱溟為代表,他們試圖以儒學(宋明理學)為框架來吸收西方文化,在重建傳統與復興儒學的基礎上,開辟一條近代化的道路。實即「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翻版。第三個群體是以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蔡和森等為代表,他們與前兩個知識群體不同,把文化的重建和社會的改造密切結合起來,使思想啟蒙運動走向廣大工農群眾,使文化重建的努力不停留在書齋中。他們摒棄了空言侈談,文字游戲,主張實踐,學用結合。當實踐證明他們選擇的各種西方思想文化都不行時,又能從無數學派和「主義」中擺脫出來,去選擇新的思想。
正當中國知識分子在西方大國諸多樣板和楷模中尋覓、選擇和爭論時,西方列強之間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使他們感到震驚,促使他們去重新評判西方的文明與民主,並對過去的選擇進行再思考,因而使他們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1914年開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延續了4年之久, 給歐洲人民帶來了浩劫。這場空前殘酷的戰爭,把資本主義世界固有的內在矛盾,以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尖銳的形式清楚地暴露出來。劫後的歐洲留下的是滿目瘡痍,使有機會親自到歐洲目睹這一切的知識分子,受到了強烈的刺激。梁啟超在大戰結束後去西歐游歷了一年,他看到的西歐:「全社會人心都陷入懷疑、沉悶、畏懼之中,好像失了羅針的海船迎著風遇著霧,不知前途怎生是好。」(註:梁啟超:《歐游心影錄》,《梁啟超選集》中華書局1989年版,第723頁。)他深感西歐文明已經破產了。 周恩來1920年底到達歐洲,他從歐洲發回的通訊中寫到:「戰爭之為害與預備戰爭之為禍,直可以使世界生產為之毀壞,人類為之減少,幸福為之消滅,經濟現象為之紊亂,重以言之,世界文明亦得因之以退化。」(註:《周恩來旅歐通信》,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83 頁。)第一次世界大戰迅速地喚醒了正在醉心於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仰慕西方民主、文明的中國知識分子,他們進一步去全面審視對資本主義的認識和對中國出路的思考,從而使知識分子中的思想變化的分野也日趨明顯。以李大釗等為代表的具有遠見卓識的知識分子,開始對西方資本主義的民主政治和思想文化進行批判。在這批判的過程中,他們的立場發生了根本的變化。

李大釗在戰後著文指出:「此次戰爭,使歐洲文明之權威大生疑念。歐人自己亦對於其文明之真價,不得不加以反省」。(註:李大釗:《東西文明根本之異點》,《李大釗文集》(上),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65頁。)他冷靜地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 並結合這種分析表示了對社會達爾文主義和馬爾薩斯人口論的懷疑和否定,得出了對戰爭本質的正確結論。他說:「今日戰爭之真因,不在人滿乏食,乃在貪與惰之根性未除」。(註:李大釗:《戰爭與人口問題》,《李大釗文集》(上),第367頁。)戰爭的實質在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資本家的政府想靠著大戰,把國家界限打破,拿自己國家做中心,建一世界的大帝國,成一個經濟組織,為自己國內資本家一階級謀利益。」(註:李大釗:《庶民的勝利》,《李大釗文集》(上),第594頁。 )他已經認識到資產階級社會發展觀的根本缺陷,即認識到這種進化歷史觀一方面為帝國主義的侵略作辯護,另一方面又無法解釋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動因。這對於他轉向馬克思主義有著關鍵性的意義。陳獨秀此刻也從選擇法蘭西的政治革命,轉而批判這一政治革命,他說:「近世文明之發生也,歐羅巴舊社會制度,破壞無余,所存者私有財產制耳。」社會從原來的「政治之不平等,一變而為社會之不平等,君主貴族之壓制,一變而為資本家之壓制,此近世文明之缺點,無庸諱言者也。欲去此不平等與壓制,繼政治革命而謀社會革命者,社會主義是也。

Ⅳ 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對中國近現代的發展有何作用

傳播了新的思想,促進了中國社會的近代化,傳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進了民族的覺醒,是中國獨立與富強的推動者,促進了中國科技的進步

Ⅵ 知識分子在中國社會歷史發展中所起的作用 1000字

知識分子起作用的社會,只限於本朝之前。比如秦,法家知識分子商鞅,韓非,李斯;漢朝董仲舒;唐宋元明清就更不用提了,高級禽獸出自知識分子,中流砥柱是知識分子,社會風氣構成的主要部分是知識分子,總之知識分子就是社會的核心。到了明代,知識分子的發展到了頂峰,能夠組成知派政治團體,可以堂而皇之的在廟堂之上進行政治群毆。清朝時候知識分子中的大多數好似被打了異性激素一樣,開始萎靡了,進入清晚期和民國的時候雄起了一下但後來也沒能長期堅挺,很快歇了。本朝的知識分子,你不是已經能看到了嗎?

Ⅶ 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起什麼作用

在中國民主革命中,先進的知識分子是首先覺悟的部分。沒有知識分子的參加,革命的勝利是不可能的。同樣,「我國的艱巨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需要盡可能多的知識分子為它服務」。 在如何正確對待知識分子、發揮其作用的問題上,中國共產黨既有過正確的認識和政策,也有過因對知識分子階級屬性認識上的偏差而發生的錯誤。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總結了建國後在對待知識分子問題上的經驗教訓,確立了知識分子作為工人階級一部分的重要地位。鄧小平指出:「我國廣大的知識分子,包括從舊社會過來的老知識分子的絕大多數,已經成為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正在努力自覺地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 在當代中國,知識分子作為工人階級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的主要從事腦力勞動的一部分,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和發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基本力量,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擔著重大的社會責任。
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科學技術的這一重要地位,決定了知識分子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特殊重要作用。知識分子作為人類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創造者、繼承者和傳播者,是推動我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骨乾和核心力量。離開了知識分子,科技進步和知識創新、文化教育的發展、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四有」公民的培育,都只會是一句空話。同時,知識分子在推動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方面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依靠知識分子推動科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已成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依靠知識分子,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必須努力營造更加有利於知識分子施展聰明才智的良好環境,在全社會進一步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必須制定相關的政策和措施,積極改善知識分子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對有突出貢獻的知識分子要給予重獎,並形成規范化的獎勵制度;必須在政治上對知識分子予以充分的信任,同時積極引導,嚴格要求,使其發揚「熱愛祖國、求實創新、拼搏奉獻、團結協作」的精神,更好地承擔起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Ⅷ 中國近代文學知識分子對中國的發展有何作用

我國近代的知識分子對我國的文化、經濟.政治進步和發展各方面都起到了空前的推動作用!

Ⅸ 知識分子在中國近代史的先鋒作用表現在什麼地方

1、知識分子的地位 我國的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工人階級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的主要從事腦力勞動的一部分,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和教育科學文化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是科教興國的主力軍,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承擔著重大的歷史責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 2、知識分子的作用 21世紀是高科技發展的世紀,也是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世紀。綜合國力的競爭更主要是科技力量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新的形勢發展表明,知識分子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正承擔著越來越重大的歷史責任,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能不能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才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我們民主的盛衰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中華民族要在世界高科技領域中佔有應有的位置,就必須堅定地推進科技進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知識分子特別是科技人員是科學技術的載體,科學技術的每一個進步,都離不開知識分子的努力。知識分子運用先進科技有力地推動著生產力的發展,用先進科技武裝起來的勞動者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知識分子作為人類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繼承者和傳播者,作為「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優秀精神產品的生產者,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閱讀全文

與知識分子對中國歷史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