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古代急中生智後轉危為安的故事
1、文彥博灌水取球
文彥博是北宋傑出的政治家,他自小聰明過人。 一次,他和幾個小朋專友在草地屬上踢球,一不小心,球掉進一棵大樹的樹洞里去。小朋友嘗試伸手進樹洞取球,可是樹洞太深,怎麼也摸不到底。怎麼辦呢?小朋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都想不出辦法來。他叫小朋友幫忙提來幾桶水,把水一桶一桶往樹洞里灌,不一會,水就把樹洞給灌滿了。皮球也浮上來了!
2、諸葛恪得驢
孫權經常和大臣開玩笑。諸葛恪六歲時,值東吳筵會,恪隨父諸葛瑾(諸葛亮之兄)在座。諸葛瑾臉長,孫權令人牽一驢來,用粉筆書其面曰:「諸葛子瑜」。眾皆大笑。恪趨至前,取粉筆添二字於其下曰:「諸葛子瑜之驢」。滿座之人,無不驚訝。
3、曹沖稱象
曹沖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悅,即施行焉。
4、司馬光砸缸
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瓮,水迸,兒得活。
『貳』 歷史上中華民族在最危險的時刻是怎麼轉危為安的
今天我們跟大家介紹一下歷史上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
歷史上的中國就是一個動盪史,其間發生了無數的戰爭。像歷史上的三國時期,戰亂不斷,但那還不是中華民族最危險的時候。因為那隻是內亂。
打亂了,打到最後,出來一個新皇帝,國家還是那個國家,只是換了一個皇帝換了一個朝代而已。
所以,歷史上有亡國亡天下之說,亡國就是朝代亡了,皇帝死了。亡天下,就是文化沒有了。這才是最恐怖的。歷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古印度都是亡天下了,生活在原文明基地上的人,已經不是那一群人,也不是原生文明,只有中國文明流傳了下來。
那是因為,天佑中華,歷史上中國只有亡國,沒有亡天下。
那中國有沒有可能亡天下的時候呢?
有的,比如下面這些危機時刻。
歷史上的安史之亂,本身是內部動亂,殺進來的安祿山史思明,一個是粟特人,一個是突厥人,但都是中原文明圈的。他們做皇帝,頂多皇袍要做大一點尺寸。
但這個時候,也有一個亡天下的危機,就是西邊的阿拉伯帝國。
在歷史上唐玄宗的時候,高仙芝曾經跟阿拉伯帝國在中亞地區打過一仗,最後高仙芝是敗退了,唐朝的勢力在中亞是退後了一大圈。
中亞就大部分進入了阿拉伯帝國的范圍。這還是唐朝強大的時候。如果歷史上安史之亂時,阿拉伯帝國趁機從西邊打過來。那就完蛋了。
中國文明可能就要受到滅頂之災。
好在,當時歷史上阿拉伯帝國也恰好正入內亂。阿拉伯帝國的擴張也到中亞為止了。中間的吐蕃強大了一陣,可以說做為隔離帶存在了一部分。
但是,因為這,中亞地區這個長期受中原文化影響的地方,脫離了中原文明的特色。
歷史上安史之亂後,唐憲宗信佛,要迎佛骨進宮供養三天。
這危不危險呢?其實也是危險的。不是說信佛不對,佛教不對,個人可以信佛,個人可以有信仰,但社會必須要是世俗的。
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如果宗教控制了社會,那就會對社會文明進行一個壓制。因為宗教是不需要研究的,宗教的核心是相信,不管你對不對,先以相信為前提,你要跟一個基督徒討論上帝存不存在,對不起,不討論!
科學是以懷疑為基礎的,一切未經證實的都可以懷疑,都可以討論,那科學當然更利於社會的發展跟進步。
歷史上曾經被宗教統治的歐洲就陷入了黑暗的中世紀。
突破宗教的禁錮之後,歐洲才迎來了興藝復興,才有了工業革命。
那如果歷史上中國把佛骨迎入宮,從皇帝到百姓,將有可能使中國成為泰國那樣的佛教國家。
國家不是世俗化,而宗教化,那是相當危險的。
所以,這一舉動受到了當時一些智者的反對,最有名的當然是歷史上的韓愈,他寫下了《諫迎佛骨》。後面又緊接著發生了滅佛事件,為什麼,就是中國有成為佛教國家的趨勢,寺廟佔有田產過大,影響了世俗皇權,皇權進行了反擊而已。
歷史上的五胡亂華,指在西晉時期塞外眾多游牧民族趁西晉八王之亂,國力衰弱之際,陸續建立數個非漢族政權,形成與南方漢人政權對峙的時期。
「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羯、羌、氐五個胡人大部落,但事實上歷史上的五胡是西晉末各亂華胡人的代表,數目遠非五個。
歷史上五胡亂華的時間一般從西晉滅亡(316年)開始算起,一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439年)。有的學者也稱之為「永嘉之亂」、「中原陸沉」、「中原淪陷」等。這一時期,歷史學家普遍認為是漢民族的一場災難。
當時歷史上漢族人被屠殺的只剩下一百萬左右了,不是冉閔大帝,漢族現在有沒有還不知道呢。
其實歷史上元朝也曾經有一次危機,有一位阿難答,他是成吉思汗的孫子,這孫子也是信教的,信教是沒問題的,個人宗教信仰自由,但他地位高,把自己十五萬大軍都改信教了。
歷史上美國人信基督,但人家社會是宗教化的,你到教堂可以信,但出了教堂,你就是社會人。
他原本是有希望當元朝皇帝的,但最後,被當時歷史上的元朝皇帝元成宗認為背叛祖宗之道。後又被元武宗擊敗。中國可以說避免了一次社會宗教化的危機。
其實這樣的危機,還是挺多的,比如歷史上二戰日本侵略中國,要是讓他們得逞了,中國文化可能也會受到很大的沖擊。
還有歷史上西班牙也有一個侵中計劃,而且也是帶著宗教武器來的,說是要傳教,然後多混血,想把中國變成第二個阿根廷。
幸好,一個都沒成功。
『叄』 歷史上有哪些靠自己聰明才智使自己轉危為安
藺相如完璧歸趙,孫臏裝瘋賣傻,勾踐含垢忍辱等等。
『肆』 用自己的話概括諸葛恪得驢這個故事
諸葛恪字元遜,(他)是諸葛瑾的大兒子。諸葛恪的父親諸葛瑾面專孔狹長像驢的面孔。一天,屬孫權聚集大臣們,讓人牽一頭驢進來,貼了一張長的標簽在驢的臉上,寫著:諸葛瑜。諸葛恪跪下來說:「我請求大王讓我用筆增加兩個字。」
孫權於是就聽從了他,給他筆。諸葛恪接下去寫了:「之驢」。所有人都笑了起來。於是(孫權)就把這頭驢賞賜給了諸葛恪。
(4)靠聰明才智轉危為安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我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心煩氣躁地面對,換一種方法或方式,就會有你意想不到的結果。
這是一篇文言文歷史故事,說的是諸葛恪如何用他的聰明才智把父親的窘迫轉危為安的故事。運用了側面烘托的寫作手法,從側面襯托出諸葛恪的聰明,可以看出諸葛恪是個才思敏捷、善於應對、聰明機智的人。
『伍』 歷史上轉危為安的事件
歷史總是充滿意外,生活到處都有轉折,有些人陰差陽錯間就成功了,有些人費盡心力最後也是功虧一簣,時也?命也?說不清楚。
今天就來盤點一下歷史上那些極富戲劇性和轉折性的事件。
一、劉病已登基
漢武帝末期,由於奸臣江充掀起的巫蠱之禍,太子劉據一家被殺。
當時劉據的一個孫子因為年幼,躲過了殺身之禍,但是也一直在監牢里生活。後來流落民間,一直以來就是個走街串巷的小市民。他就是劉病已。
如果劉據順利當上太子,來日劉病已也是很有可能當上皇帝的,可是人生的這個大變故,使他現在只能做一個小百姓。如果不出意外,他可能就這樣和自己的患難之妻許平君一起度過一生了。
可是歷史就是充滿著意外的,人生本來就有很多轉折。
八歲繼位的劉弗陵二十一歲這年就一命嗚呼了,而且他也沒有留下兒子,皇帝只好再從皇親中選擇了。
當然了,第一輪的選擇還輪不上他這個流落民間的皇子,因為沒人想得起他。當時的權臣霍光選來選去,最後選擇了昌邑王劉賀當皇上,可最後事實證明是他看走眼了。
劉賀就是那位傾國傾城的李夫人的親孫子,他當上皇帝後,日日縱情聲色,其荒淫無道的行為引起了朝臣的不滿,二十七天後,就被廢掉了。
既然劉賀不行,那就再選一個靠譜的嘛。這時就有人想起了當年的戾太子還留有一個皇孫,霍光就趕緊到民間尋找。最後找到了劉病已,並且把他推向了皇位。就這樣,闊別皇宮多年的劉病已終於又回來了,不過,這次他是以皇帝的身份。
當年,本來屬於劉據的皇帝之位因為奸臣當道而失去,劉據自己也丟掉了性命。
二十年後,他的孫子又如此意外的登上了皇位,歷史就是這么喜歡開玩笑。
『陸』 體現諸葛亮的聰明才智的故事
三國演義與正史完全不同的比較重要的30個虛構事跡————
1 草」船」借箭:無此事,此乃孫堅、孫權父子所為,分別發生在跨江擊劉表和濡須之戰。(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借箭的是周瑜。)
2 氣量狹小的周瑜:純屬羅貫中為抬高諸葛亮貶低周瑜而虛構,劉備評價周瑜「器量廣大」,程普評價周瑜說:「與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陳壽評價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邁、蘇東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3 舌戰群儒:無此事,諸葛亮面見孫權而已..諸如智激周瑜、群英會、苦肉計、連環計等均為虛構。
4 借東風:純屬虛構(借東風——冬至時日,多有東南風,此乃曹操之天災,非人為;)
5 賠了夫人又折兵:孫權自己要把妹妹嫁給劉備,單純的政治婚姻。
6 諸葛三氣周瑜:周瑜氣量寬宏,更不會嫉妒諸葛亮,周瑜當時甚至並未注意過諸葛亮。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蜀國弔唁的代表是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7 征漢中:征漢中時的前線總指揮是劉備,諸葛亮留守成都搞後勤工作。
8 取蜀攻略:由龐統法正完成,非諸葛亮。
9 關公好女色:曹公與劉備圍呂布與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公。公疑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來,關聖大帝也有七情六慾----此處為裴松之引野史之註解,非《三國志》之原文也;關於貂蟬,正史上沒有記載。正史 上只記載了一個董卓的侍女跟中郎將呂布勾結
10 長板坡七進七出:趙雲護送家小撤退十分平淡
11 水淹七軍:此事件雖有所本,但與史實相差很遠。此乃天災人禍,非人謀。虛構龐德抬櫬死戰,大戰關羽,對於禁純屬污衊《三國志》中的《關羽傳》和《於禁傳》都寫得很清楚:時值秋天,大雨連綿,漢水暴漲,平地水高五六丈,關羽所帶的荊州水軍適應這種天氣,而於禁、龐德帶的是北方軍,不適應水戰,被洪水沖沒,於禁投降,龐德被殺。
12 孔明伐魏:並無七次實五次輸的沒演義那麼漂亮,而演義很多地方把敗仗寫成了勝仗,如第二次北伐的陳倉之戰,其實是敗仗。
13 關羽單刀會:按照《三國志·魯肅傳》的記載,並不是關羽到魯肅那裡去赴會,而是魯肅到關羽那裡去赴會,「單刀赴會」的孤膽英雄不是關羽,而是魯肅。而三演本末倒置,「單刀」乃軍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14 華容道關羽義釋曹操:這是作者為醜化曹操,樹立關羽的高大形象而虛構的。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15.火燒上方谷:即是孔明差點燒死司馬懿和魏延那回,純屬虛構。
16 .火燒博望坡:非諸葛實乃劉備手筆。發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諸葛亮才出山。
17 木牛流馬:其實,木牛就是獨輪車,流馬就是今天很常見的四輪小拉車。一說木牛是四輪車,流馬是一種頭部比較尖的船。
18 .諸葛亮用兵如神: 諸葛亮擅長後勤內政,用兵並不是強項。
19 借荊州:與諸葛亮無關,實乃魯肅之計以劉抵曹,是魯肅主張借給劉備的
20 .孫夫人投江:孫夫人與劉備的婚事,本來只是歷史上無數次政治性聯姻之一。是孫夫人去荊州..並沒有劉備跑到東吳去娶親。這里並沒有多少男歡女愛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時,劉備已年近半百,而孫夫人不過二十上下,年齡相差約三十多歲..一個是貪圖皇位的梟雄,另一個是任性而為的驕女,彼此互不信任,何來歡愛?所以,劉備入益州不久,孫權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孫夫人也毫不猶豫地回了娘家,還差點帶走了劉備的寶貝兒子阿斗。從此,她一去不返,杳無音信,與劉備恩斷情絕。後孫夫人投江自盡是疑問,..劉備呢?占據益州之後便娶了寡居的吳氏(吳懿之妹,劉璋之嫂),也看不出對孫夫人有什麼留戀。正因為這樣,在《三國志. 蜀書. 二主妃子傳》中竟沒有一句話提到孫夫人!史書上沒有記載孫夫人的最後結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絕不會為了劉備而殉情自盡的。
21 曹真:病死於洛陽,並非被諸葛亮寫信罵死。
22 .諸葛亮罵死王朗:王朗病死於228年,並未隨軍出戰..王朗被罵死,完全虛構。
23 周瑜之死:周瑜死於巴丘操勞過度
24 空城計:虛構靈感應該來自趙雲的空營計(諸葛亮只是在最後一次北伐時才與司馬懿相持於渭水。但作者寫空城計又是有所本的,這個「本」就是《三國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沖三事」,但它是假的。因為諸葛亮屯兵漢中陽平時,司馬懿還是荊州都督,無緣與諸葛亮抗衡。當時諸葛亮駐今陝西安康縣,司馬懿屯今河南南陽,如此之遙遠,何談空城計?)
25. 過五關斬六將:此五關相距甚遠也無聯系虛構劇情(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被斬的六將:三演說被斬的六將是孔秀、孟坦、韓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這幾個人都不見史書記載,連名字也是虛構的。他們的出場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挨關老爺一刀。
26 張郃:張郃先後敗於趙雲、馬超等人之手,這在高手動輒大戰數十回合平手的演義中實在是少見的。只能說,羅貫中好像頗不喜歡張郃….(猜想跟三國志里那句蜀軍自孔明以下都懼怕他(張郃)脫不了關系)而正史中~張郃也不是中伏,而是追擊孔明時膝蓋被流箭射中,跟龐統一樣死的滿衰的。其實正史上的張郃相當厲害,諸葛亮曾屢次敗於張郃之手。 )
27 .八陣圖退陸遜:陸遜退兵是因為魏國要攻打吳國,陸遜怕腹背受敵才退兵
『柒』 《十日談》內容反映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十日談》被稱為「人曲」,是和但丁的《神曲》齊名的文學作品,也被稱為《神曲》的姊妹篇。這部小說為什麼稱為《十日談》呢?在佛羅倫薩鬧瘟疫期間的一個清晨,7個美麗年輕而富有教養的小姐,在教堂遇到了3個英俊而富有熱烈激情的青年男子。7位小姐中的3人是他們的情人,別的幾位和他們還有親戚關系。他們決心帶著僕人,離開佛羅倫薩這座正在走向死亡的可怕城市。
他們相約,兩天後到郊外的一座小山上的別墅里去躲避瘟疫。那裡環境幽靜,景色宜人,有翠綠的樹木環繞,還有曲折的走廊,精緻的壁畫、清澈的清泉和悅目的花草,地窖里還藏著香味濃郁的美酒。
這10位年輕人每天不是唱歌彈琴,就是跳舞散步。在暑氣遍人的夏季里,他們坐在綠草茵茵的樹蔭下,大家商定每人每天講一個優秀動聽的故事,以此來愉快地度過一天中最難熬的時光,他們一共講了10天,10天合計講了100個故事,這些故事收集成集子就叫《十日談》。
據薄伽丘講,《十日談》中的故事都是有理有據的。作品中描寫和歌頌了現世生活,贊美愛情是才智的高尚的源泉,歌頌自由愛情的可貴,肯定人們的聰明才智等。作品也揭露封建帝王的殘暴,基督教會的罪惡,教士修女的虛偽等等。薄伽丘是在佛羅倫薩長大的,他從小嚮往民主自由,對教會的黑暗統治表示不滿,長大後,多次參加政治活動,反對封建專制。《十日談》就是他反封建反教會的有力武器。《十日談》寫完後,薄伽斤受到封建勢力的迫害和打擊,時常被教會派來的人咒罵和威脅。他有一次憤怒之至,甚至想把所有的著作,包括《十日談》全部燒毀,幸好他的好朋友――義大利著名的民主詩人彼特拉克苦苦相勸,《十日談》才得以留存至今。
彼特拉克是薄伽丘一生中最好的知音,1374年彼
『捌』 成語生死攸關,轉危為安分別用來形容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哪兩件歷史事件
遵義會議是我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