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1943年世界重大歷史事件

1943年世界重大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7 06:56:14

A. 中國1943年重大歷史事件

1、1943年1月5日毛澤東、中共中央先後發出准備在最嚴重形勢下堅持華中敵後斗爭的回指示。

2、1943年1月答9日日本與汪偽政府發表《共同作戰聯合宣言》,簽訂所謂《關於交還租界及廢除治外法權之協定》。

3、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別簽訂《關於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與換文》和《關於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有關特權條約與換文》。

4、1943年1月18日國民黨軍山東新編第4師師長吳化文等率部投敵。山東偽軍達18萬人。

5、1943年1月25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慶祝中美、中英間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決定。

6、1943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推選毛澤東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決定中央書記處由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組成。同時,決定劉少奇任軍委副主席,並負責管理華中黨政軍民工作。

7、1943年6月18日胡宗南在洛川召開軍事會議,調動部隊准備進攻陝甘寧邊區,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

B. 1943年發生了什麼

大事記
1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汪精衛政府(中華民國重慶政府稱之為偽政府)向英國和美國宣戰。
1月9日——汪精衛政府與日本簽定《日汪關於交還租界及撤廢治外法權之協定》。
1月11日——美國和英國決定放棄在中國的特殊權利。
1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撤離瓜達爾卡納爾島。
1月15日——五角大廈開始啟用。
1月23日——英軍佔領黎波里。
2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投降。9萬人被俘。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
2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懷特·D·艾森豪將軍被命名為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
2月18日——宋美齡在美國國會演講。
2月18日——德國蓋世太保逮捕白玫瑰反抗組織成員。
4月19日——在波蘭華沙猶太人起義。
5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北非的德國和義大利軍隊向盟軍投降。
5月15日——共產國際宣布解散。
5月16日——華沙起義被鎮壓。
5月17日——美國開始建造ENIAC。
6月10日——共產國際正式宣告解散。
7月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戰庫爾斯克戰役開始。
7月1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在西西里島登陸。
7月25日——在義大利發生政變,本尼托·墨索里尼被捕。
7月2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空軍襲擊漢堡,3.5萬人死亡。
8月1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徹底佔領西西里島。
8月19日——魁北克會議上,羅斯福和邱吉爾簽訂了英美共同研製原子武器的秘密協定。
8月23日——庫爾斯克戰役結束。
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在義大利登陸。
9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投降。
10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對德國宣戰。
11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在索羅門群島登陸。
11月5日——日本與滿洲國、汪精衛南京國民政府等八國召開大東亞會議。
11月15日——德國黨衛軍首領海因里奇·希姆萊下令迫害吉普塞人。
11月2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英開羅會議。
11月22日——黎巴嫩宣布獨立。
11月28日—12月1日——德黑蘭會議。
12月24日——艾森豪被任為盟軍最高指揮官。

出生
3月26日--三毛,台灣作家(1991年逝世)
7月26日——米克·賈格爾,英國歌星
8月11日——佩爾韋茲·穆沙拉夫,巴基斯坦總統
8月17日——羅伯特·德尼羅,美國電影演員

逝世
2月14日——大衛·希爾伯特,德國數學家(出生1862年)
2月22日——蘇非·斯考,德國反納粹英雄(出生1921年)
2月22日——漢斯·斯考,德國反納粹英雄(出生1918年)
3月28日——拉赫瑪尼諾夫,俄國作曲家(出生1873年)
9月8日——朱利葉斯·伏契克,捷克作家(出生1903年)
10月9日——塞曼,荷蘭物理學家(出生1865年)
10月12日——彼得·齊曼,荷蘭物理學家(出生1865年)
11月24日——多里斯·米勒,美國海軍非裔美國人廚師(出生1919年)

諾貝爾獎
物理:奧托·斯特恩
化學:喬治·德·赫維西
生理和醫學:亨里克·卡爾·彼得·達姆和愛德華·多伊西
文學:未頒發
和平:未頒發

奧斯卡金像獎
(第16屆,1944年頒發)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米契爾·寇蒂斯(Michael Curtiz) 《卡薩布蘭卡》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保羅·盧卡斯(Paul Lukas) 《守望萊茵河》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珍妮弗·瓊斯(Jennifer Jones) 《聖女之歌》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查爾斯·科伯恩(Charles Coburn) 《二房車小姐》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卡蒂娜·帕克斯諾(Katina Paxinou) 《戰地鍾聲》
(其他獎項參見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

C. 歷史 1943年中是指什麼歷史事件

大事記
1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汪精衛政府
1月9日——汪精衛政府與日本專簽定《日汪關於交屬還租界及撤廢治外法權之協定》。
1月11日——美國和英國決定放棄在中國的特殊權利。
1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撤離瓜達爾卡納爾島。
1月23日——英軍佔領黎波里。
2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投降。9萬人被俘。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
2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將軍被命名為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
2月18日——宋美齡在美國國會演講。
2月18日——德國蓋世太保逮捕白玫瑰反抗組織成員。
4月19日——在波蘭華沙猶太人起義。
5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北非的德國和義大利軍隊向盟軍投降。
5月15日——共產國際宣布解散。
5月16日——華沙起義被鎮壓。

D. 1943年發生什麼歷史事件當時上海發生什麼大事

民國初年,租界以外的閘北和南市(華界)屬江蘇省,1928年中華民國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區設上海特別市,歸屬中華民國行政院直轄。同時並入江蘇省上海縣、寶山縣17市鄉。1930年7月改稱上海市。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淞滬會戰之後,日本軍隊擊敗中國軍隊,武力佔領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區。上海法租界和蘇州河以南的半個上海公共租界經歷了長達四年多的孤島時期。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對英美宣戰,隨即日軍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本佔領直至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

1943年大事記
1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汪精衛政府(中華民國重慶政府稱之為偽政府)向英國和美國宣戰。
1月9日——汪精衛政府與日本簽定《日汪關於交還租界及撤廢治外法權之協定》。
1月11日——美國和英國決定放棄在中國的特殊權利。
1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撤離瓜達爾卡納爾島。
1月15日——五角大廈開始啟用。
1月23日——英軍佔領黎波里。
2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在史達林格勒投降。9萬人被俘。史達林格勒戰役結束。
2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懷特·D·艾森豪將軍被命名為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
2月18日——宋美齡在美國國會演講。
2月18日——德國蓋世太保逮捕白玫瑰反抗組織成員。
4月19日——在波蘭華沙猶太人起義。
5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北非的德國和義大利軍隊向盟軍投降。
5月15日——共產國際宣布解散。
5月16日——華沙起義被鎮壓。
5月17日——美國開始建造ENIAC。
6月10日——共產國際正式宣告解散。
7月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戰庫爾斯克戰役開始。
7月1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在西西里島登陸。
7月25日——在義大利發生政變,本尼托·墨索里尼被捕。
7月2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空軍襲擊漢堡,3.5萬人死亡。
8月1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徹底佔領西西里島。
8月19日——魁北克會議上,羅斯福和邱吉爾簽訂了英美共同研製原子武器的秘密協定。
8月23日——庫爾斯克戰役結束。
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在義大利登陸。
9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投降。
10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對德國宣戰。
11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在索羅門群島登陸。
11月5日——日本與滿洲國、汪精衛南京國民政府等八國召開大東亞會議。
11月15日——德國黨衛軍首領海因里奇·希姆萊下令迫害吉普塞人。
11月2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英開羅會議。
11月22日——黎巴嫩宣布獨立。
11月28日—12月1日——德黑蘭會議。
12月24日——艾森豪被任為盟軍最高指揮官。

上海近代史的資料
上海市,簡稱滬,別稱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之一。坐落於中國東部長江沖積三角洲,瀕臨東中國海,位於長江入海口南岸。目前中國發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它被認為是中國的商業和金融中心。2005年末,上海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貨港,年貨吞吐量為4.43億噸。

古代
大約在6000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春秋時屬吳國東境,戰國時屬楚國,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上海」因位於松江(吳淞江)下游支流「上海浦」而得名。唐代中葉始置華亭縣(松江)。宋末置上海鎮。1292年(元)設上海縣。明興盛,1553年為抵倭寇築上海城,歸屬南直隸松江府管轄,松江府轄境為全國最大的棉紡中心。清朝沿襲明制歸屬江南省松江府,設江海關。

近代

1888年開埠不久的上海
1933年上海市中心區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依照1842年簽訂的中英南京條約,上海成為五個對外通商口岸之一,允許英國上海設立租界。開埠後的近代上海成為遠東最繁榮的港口和經濟、金融中心,「是近代亞洲唯一的國際化大都市」。當年,今上海市黃浦、靜安以及虹口、楊浦四個區主要是上海公共租界(以英美為主),長寧區是上海公共租界的越界築路區,盧灣、徐匯兩區主要是上海法租界。當時上海的租界地區享有完全獨立的行政權和司法權。租界的存在使得上海未被戰火所波及,並享有實際獨立的地位和充分的國際聯系,帶來了近代上海的繁榮。但虹口、楊浦兩區後來被劃為日軍防區,成為日本勢力范圍,在淞滬會戰期間和華界一樣受到重創。

民國初年,租界以外的閘北和南市(華界)屬江蘇省,1928年中華民國政府在租界以外地區設上海特別市,歸屬中華民國行政院直轄。同時並入江蘇省上海縣、寶山縣17市鄉。1930年7月改稱上海市。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淞滬會戰之後,日本軍隊擊敗中國軍隊,武力佔領上海除租界以外的全部地區。上海法租界和蘇州河以南的半個上海公共租界經歷了長達四年多的孤島時期。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對英美宣戰,隨即日軍攻入租界,上海全境被日本佔領直至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依據中、美、英三國共同發表的《開羅宣言》,上海被中華民國佔領接管。上海自1842年擺脫清朝統治至1945年失去獨特地位而成為中華民國的一部分。直到1949年5月,上海由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統治。

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軍和中共領導的軍隊爆發大規模內戰(參見國共內戰)。1949年5月,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擊敗中華民國政府軍佔領上海,同時對上海實行軍事管制,此間大量人員、財產和機構撤離。

現代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設上海為直轄市。後成為中國工業中心。19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後,上海作為中國大陸經濟中心的地位受到南方許多城市,尤其是經濟特區的挑戰,但進入1990年代後上海重新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金融及貿易中心。1993年浦東開發開放,加快了城市發展速度。目前保持年人均GDP6%以上的增長。

在版圖上,1949年上海面積為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蘇省的上海、嘉定、寶山、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崇明10個縣劃歸上海市,上海市轄區范圍擴大到5910平方公里。到2003年末,上海面積6340.5平方公里。境內轄有崇明、長興、橫沙三個島嶼,其中崇明島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國的第三大島。

上海大事年表

宋朝及之前、元朝、明朝、1842年以前的清朝、1842年-1862年、1863年-1911年、1912年-1949年、1949年至今

日期 事件 簡述
1842年8月29日 《南京條約》簽訂 中英《南京條約》規定上海、寧波、福州、廈門以及廣州這五處開辟為對外通商口岸(簡稱「五口」),英國人可以在這五處居住和經商。
1843年11月17日 首任英國駐滬領事巴富爾抵達上海 英國駐滬領事的到任意味著上海自此正式開埠。
1844年7月13日 《望廈條約》簽訂 中美訂立的這份合約的內容參照了中英《南京條約》。
1844年10月24日 《黃埔條約》簽訂 中法訂立的這份合約的內容同樣也參照了中英《南京條約》。
1845年11月29日 第一次土地章程(也稱「地皮章程」)出台 這份土地章程被視為上海租界存在和運作的依據法理,由上海道台和英國駐滬領事共同商定,其要旨在於華洋隔離居住的政策,並定出了英國人居住地的范圍。
1846年 道路碼頭委員會成立 外國人在上海成立的第一個組織,主要解決租界內部道路建設等問題,是工部局的雛形。
1848年11月27日 英租界第一次擴充 北界擴充至蘇州河,西界擴充至周涇浜。(今西藏路)
1849年4月6日 法租界成立
1853年4月12日 上海租地西人大會通過組織義勇隊的決議 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波及上海,為了維護租界的安全,租界內的外國人在英、法、美三國領事的倡導下自發組織了義勇隊,這是外國人在上海的第一支武裝隊伍。
1853年9月7日 小刀會佔領上海縣城 燒毀了上海縣衙和海關等處,殺了上海知縣,囚禁了上海道台。
1854年4月4日 泥城浜之戰 清軍企圖通過租界進攻佔領縣城的小刀會起義軍,保持中立的租界方在英、美海軍的協助下以武力強行阻止清軍過界。
1854年7月11日 第二次土地章程出台
工部局成立

1855年2月17日 小刀會退出上海縣城
1858年1月26日 《天津條約》簽訂 至此鴉片買賣合法化,上海逐漸成為了當時中國最主要的鴉片輸入港。
1860年8月17日 太平天國起義軍首次攻打上海
1862年1月11日 太平天國起義軍第二次攻打上海
1862年5月1日 上海法租界公董局成立 為了保全上海法租界的獨立性,法國駐滬領事愛棠宣布法租界退出工部局,代之以上海法租界公董局。
1862年8月 太平天國起義軍第三次攻打上海
1862年11月 上海自由市計劃 由在滬外國商人提出,主要內容是將上海劃為自由的貿易性都市,不受制於任何國家和個人。此項計劃由各國領事報呈各國駐中國的公使,最後被各國公使以不得干涉中國內政為由駁回。

上海大事年表

宋朝及之前、元朝、明朝、1842年以前的清朝、1842年-1862年、1863年-1911年、1912年-1949年、1949年至今

日期 事件 簡述
1863年9月21日 美租界與英租界合並
1864年5月1日 《上海會審公廨》成立
1866年3月 《第三次土地章程》出台 在納稅西人會議上通過了修改土地章程的提案,中國的地方官員完全沒有參與這次章程的修改,只在事後得到通知。
1866年 上海義勇消防隊(也稱「救火隊」)成立
1869年 洋涇浜設官會審章程公布
1869年9月 駐北京公使團批准了各國領事提交的第三次土地章程與上海法租界工部局章程
1870年 義勇隊由工部局直接管理
1874年 四明公所事件 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後,法租界的發展日趨加快,對土地的需求劇增,四明公所位於法租界的中心地段,是旅滬寧波人的同鄉會兼公墳,法租界為了築路,以有礙衛生等藉口,強行收繳四明公所的地產,發生暴動,死傷數人,為免於民憤,築路一事逐擱置。
1882年 領事法庭成立
1893年 上海美租界正式劃定
1894年 中日戰爭爆發 戰爭一經爆發,上海形勢也趨於緊張,礙於各國在上海的勢力,日本暫對外宣布上海為中立區域,並許諾不將戰火蔓延到上海。
1896年7月21日 中日北京條約簽訂 此條約相當於當初的南京條約,其中一條規定日本人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工廠,從此,近代上海的工業化進程加快。
1897年 上海人力車夫事件 時工部局規定加收人力車夫的執照捐,人力車夫向當局抗議,逐發生暴動。
1898年 第二次四明公所事件 借上海當時發生鼠疫之際,法租界當局重提築路一事,與公所民眾發生沖突,死十二人,最後設立工部局衛生處。
1898年 第四次土地章程通過
1900年8月17日 上海進入警備 年初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影響不斷擴大,在上海的外國勢力開始組織自己的防禦力量。
1905年 黎黃氏事件 由於公廨錯審黎黃氏案件,上海民眾發生暴動,圍攻巡捕房。
1906年 美國在華法庭在上海設立
1907年 中國人首次加入義勇隊
1910年11月 上海發生疫情,工部局實施公共衛生附則,中國人反對,引起騷動。
1911年 辛亥革命,清朝趨於滅亡,上海一時變得無政府化,會審公廨的司法權逐完全操縱在領事手中。

上海大事年表

宋朝及之前、元朝、明朝、1842年以前的清朝、1842年-1862年、1863年-1911年、1912年-1949年、1949年至今

日期 事件 簡述
1912年1月1日 中華民國成立 1912年前後,中國正值改朝換代,清朝的舊勢力尚未徹底清除,民國的新勢力尚且稚嫩,從中央到地方,軍閥當道,政府幾近癱瘓,社會呈現出一片無序混亂的狀態。然而就在同時,上海的租界卻有如國中之國,獨享著一份特別的平和,甚而,租界在經濟、人口等各方面都進一步加快了其發展的速度,由1912年開始至1936年可謂上海租界高度繁榮的一個階段。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之於上海租界的影響可謂是隱性的。首先,各外國列強在上海租界內的勢力均衡狀態被打破了,德國由一種非正式的方式被排除出上海租界的權利機構和社交生活,而日本則瞅准了機會一腳踏進德國人留下的空位。其次,雖然各國在上海租界內彼此之間始終存在著明爭暗鬥,但對外(中國),他們始終是一個整體(白種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使他們內部的分裂暴露出來,德國人和奧地利人變成了敵人,白種人之尊嚴出現了危機。
1915年1月27日 《推廣租界草案》被提出 1911年辛亥革命後,各列強國原有的一套針對清政府的租界擴張手段有所收斂,租界的擴張事宜也有所停頓。現在隨著租界經濟的突飛猛進,擴張一事又重提起來。《推廣租界草案》於當年的3月4日被刊登在《工部局公報》上。然而由於上一年爆發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事趨於擴大化的影響,此次的擴張計劃再一次被擱淺。
1917年8月14日 中國對德宣戰 中國的對德宣戰有利有弊。弊,宣戰之最初意志實非中國本身所有,而是受了英國、美國等外國使節的利誘及脅迫,這說明中國連宣戰這樣一種基本的主權也已經喪失。利,雖然宣戰是被動的,但換一個角度來看,向來處於被侵略被殖民地位的中國現在與那些侵略國一同向著另一個侵略國宣戰,這意味著中國在宣戰的同時獲得了某種概念上的平等,也意味著,侵略國對中國在某種程度上的認同。
1919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巴黎和會召開 中國代表在和會上提出租界問題,未果。
1919年5月1日 義勇消防隊由原來的義務參與改為僱傭形式,並且開始僱傭中國人。同時,中國人也組織了自己的街路聯合會
1919年5月7日 抵制日貨運動爆發,義勇隊戒備租界

E. 世界重大歷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美國獨立 中國成立
三次工業革命 美國內戰 中國近代的戰爭 第一次內鴉片戰爭 第二容次鴉片戰爭 中法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抗日戰爭 中國的內戰 蘇聯解體 東歐劇變 海灣戰爭 伊拉克戰爭 ......

F. 1943~1955年世界上發生的五個重大事件!急!!!謝謝!!

1945年二戰結束(43年到45年二戰間有一些重要事件比如中途島海戰 諾曼底登陸 雅爾塔會專議)
1947年冷戰開始(屬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1953年朝鮮戰爭
還差一個我想應該是聯合國成立了。45年的。
你這道題目問的太大了,如果有些限定條件會更方便些。

G. 1943年世界上有什麼重大事件

大事記
1月2日——日軍佔領菲律賓首都馬尼拉。
1月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汪精衛政府(中華民國重慶政府稱之為偽政府)向英國和美國宣戰。
1月9日——汪精衛政府與日本簽定《日汪關於交還租界及撤廢治外法權之協定》。
1月11日——美國和英國決定放棄在中國的特殊權利。
1月1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撤離瓜達爾卡納爾島。
1月15日——五角大廈開始啟用。
1月23日——英軍佔領的黎波里。
2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投降。9萬人被俘。斯大林格勒戰役結束。
2月1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將軍被命名為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
2月18日——宋美齡在美國國會演講。
2月18日——德國蓋世太保逮捕白玫瑰反抗組織成員。
4月19日——在波蘭華沙猶太人起義。
5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北非的德國和義大利軍隊向盟軍投降。
5月15日——共產國際宣布解散。
5月16日——華沙起義被鎮壓。
5月17日——美國開始建造ENIAC。
6月10日——共產國際正式宣告解散。
7月5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戰庫爾斯克戰役開始。
7月10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在西西里島登陸。
7月25日——在義大利發生政變,本尼托·墨索里尼被捕。
7月2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空軍襲擊漢堡,3.5萬人死亡。
8月17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徹底佔領西西里島。
8月19日——魁北克會議上,羅斯福和丘吉爾簽訂了英美共同研製原子武器的秘密協定。
8月23日——庫爾斯克戰役結束。
9月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在義大利登陸。
9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投降。
10月13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義大利對德國宣戰。
11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在索羅門群島登陸。
11月5日——日本與滿洲國、汪精衛南京國民政府等八國召開大東亞會議。
11月15日——德國黨衛軍首領海因里奇·希姆萊下令迫害吉普塞人。
11月22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英開羅會議。
11月22日——黎巴嫩宣布獨立。
11月28日—12月1日——德黑蘭會議。
12月24日——艾森豪威爾被任為盟軍最高指揮官。

H. 從1937到1945年的世界重大歷史事件

中國抗日軍事史:1937~1945

基本信息

中國抗日軍事史:1937~1945

作者:袁廣泉 (日)菊池一隆

出版時間:2011-05

頁數:292

開本:20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探討中日戰爭軍事史的概論性著作,書中作者認為,全民族性的非正規戰即游擊戰對中國最終戰勝日本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本書雖然是一部軍事史書,但並不限於軍隊的作戰,而是涵蓋了與抗戰相關的各方面要素,如藍衣社、CC團、華僑的抗日活動以及蘇聯和美國的援助對中國抗戰的意義,支撐國民政府堅持抗戰的經濟與社會基礎,等等。本書試圖告訴讀者,軍備強國日本何以敗給武力羸弱的中國。


作者簡介

[日]菊池一隆,愛知學院大學文學部教授,文學博士。


目錄信息

譯者前言…………………………………………………………………………………………1

序章軍備強國日本何以敗給武力羸弱的中國……………………………………………1

第一章日本進攻階段之國民黨戰場——盧溝橋事變至武漢失陷…………………………9

第一節蔣介石對日抗戰設想及南京失陷………………………………………………9

第二節從太原會戰、徐州會戰到武漢大會戰…………………………………………41

第二章相持階段的國民黨戰場與國共矛盾

——南昌會戰和第一、二次長沙會戰………………………………………………63

第三章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國民黨戰場與中國遠征軍——國民政府軍轉守為攻………87

第一節國民政府軍的攻勢和日軍的反擊——第三次長沙會戰至遠征緬甸…………87

第二節日軍喪失制空權——美蘇對華支援與中國空軍………………………………123

第四章國民黨系統特務組織的地下抗日活動和游擊戰

——「藍衣社」和「CC團」…………………………………………………………161

第五章毛澤東的游擊戰思想和中共軍隊戰場………………………………………………199

第六章世界華僑對中國抗日的廣泛支援……………………………………………………226

第七章抗日戰爭的背景及其基礎

——國民政府「抗戰建國」路線的形成和演變……………………………………251

尾章中國戰勝、日本戰敗的結構性原因…………………………………………………272

著者後記…………………………………………………………………………………………279[1]

I.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大歷史事件

1、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1939年9月1日04:45,德軍聯合附庸國斯洛伐克的軍隊入侵波蘭。英國和法國給予納粹德國48小時限期撤出波蘭領土。因為德國沒有聽從英法的警告,英國和法國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國宣戰。所有參與的國家都沒有估計到這場戰爭會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

蘇聯,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秘密條款以及對以前1921年簽訂的屈辱的《里加和約》的不滿,在1939年9月17日從東面收復寇松線以西的西烏克蘭與西白俄羅斯。

德軍和紅軍在9月28日在布格河會師。波蘭侵略戰大致上在10月6日結束,但是波蘭沒有向德國或蘇聯投降。而且,波蘭的流亡政府在盟國組織了一個有力的地下組織。

2、1940年5月,英法聯軍在法國敦刻爾克大撤退。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的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英軍在敦刻爾克這個在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小城進行了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

雖然這項代號為「發電機計劃」的大規模撤退行動使英國及法國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了大量的部隊、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為未來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實力。但是英國派駐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導致英國本土的地面防衛出現嚴重問題。

此次撤離,標志著英國勢力撤出歐洲大陸,西歐除英國、瑞士和西班牙以外的主要地區被德國佔領。

3、1941年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夥同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

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戰爭爆發初期,由於法西斯的突然襲擊,蘇軍一路潰敗。德軍憑借局部兵力優勢和相對先進的戰術長驅直入,並在明斯克、基輔等地發動鉗形攻勢,大規模殲滅蘇軍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蘇聯境內六百公里。

直至1942年6月爆發斯大林格勒會戰,德軍進攻受挫,雙方在烏克蘭東部陷入膠著,互有勝負。蘇軍憑借人力物力上的優勢逐漸占據主動,於1943年8月,在庫爾斯克會戰中挫敗德軍在東線最後一次戰略攻勢,自此進入戰略反攻階段。

此後,蘇軍發動一系列戰略攻勢收復絕大部分國土進而佔領東歐多國,最終於1945年4月30日攻佔德國首都柏林。5月9日0點30分,德國政府在柏林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投降書即時生效,蘇德戰爭就此結束,也標志著二戰在歐洲戰場的告終。

這場戰爭使蘇聯徹底摧毀了西部強大的納粹德國。此後,聯邦德國至蘇聯之間的地區成為蘇占區,蘇聯一躍成為超級大國。

4、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國海軍偷襲美國,轟炸了夏威夷珍珠港的戰艦和軍事目標。350餘架日本飛機對珍珠港海軍基地實施了兩波攻擊,投下穿甲炸彈,並向美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發射魚雷。

美軍毫無防備,他們在爆炸的巨響中醒來,倉促進行自衛。整場先發制人的襲擊在90分鍾內結束,彼時,日本炸沉了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毀188架飛機,受損的建築、船隻和飛機則更多。攻擊中約有2400名美國人喪生;另有1250人受傷,這是對美國一個巨大的震駭。

攻擊過後,日本正式向美國宣戰,次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講,他隨後簽署了對日本帝國的正式宣戰聲明。幾日之內,納粹德國與義大利向美國宣戰,而美國也迅即予以了宣戰回應。

5、1942年1月1日,中國、蘇聯、美國等26國在華盛頓發表《聯合國家共同宣言》,標志著反法西斯陣線的最終形成。

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不斷擴大侵略的范圍和規模,促進了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英、美兩國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蒙受重大損失,被迫對日宣戰。美國、中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向德、意、日宣戰,正式加入反法西斯戰爭,國際反法西斯力量進一步壯大。

美英兩國為了商討對策,擬定作戰計劃,提高國際聲望,1941年12月22日~1942年1月14日,美國總統F.D.羅斯福、英國首相W.L.S.丘吉爾在華盛頓舉行了代號為「阿卡迪亞」的會談,倡議對法西斯國家作戰各國簽署一項宣言。

閱讀全文

與1943年世界重大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