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高考歷史有哪些易錯易混知識點
歷史是高考必考的科目,考驗我們對歷史的連貫性、時代特色的了解度,歷年考生易錯點和易混點也是我們經常犯得錯誤,說明這些知識點就是我們最容易且習慣性的錯誤!快來排查一下,你有多少?
易錯點
1.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創始人,道教興起於東漢。
2.孟子的「仁政」不是對孔子「仁」的簡單繼承,從縱向來說,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對孔子「為政以德」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孔子的「仁」是一種含義極廣的倫理道德觀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即是「愛人」。孟子從孔子的「仁學」思想出發,把它擴充發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即是「仁政」。
3.注意墨家學派不為統治者所重視,因為它代表的是小生產者的利益。
4.兵家學派的孫臏著有兵書《孫臏兵法》,但孫臏並不主張窮兵黷武。
5.「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不意味著僅僅是儒家思想得到繼承與發揚,因為在這一時期還吸取了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各家思想。
6.不能說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只能說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漢字。
7.對秦朝「書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統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結果。
8.中國「文人畫」的突出特點不是畫景而是寫意。
9.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不只是長篇小說,也有唐代的傳奇小說、宋代的話本小說,還有短篇小說。
10.明清時期我國科技繼續發展,而西方文藝復興後科技也在迅速發展,但二者並不等同,我國明清時期的科技屬於傳統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11.(參考於楊浦恆高一對一歷年高考歷史易錯易混知識點大排查)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我國古代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不能說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說明任何重大科技發明創造,只有在它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時候,才發揮著改造社會的巨大作用。
易混點
1、孟子的「民本」思想與社會主義民主的比較
古代民本思想以「君」為本,維護君主專制統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目的。
2、心學與理學有明顯的不同
從哲學觀上看,程朱理學堅持「性即理」的根本觀念,建立起一套以「理」為本體、以「窮理盡性」為方法的理學體系,屬客觀唯心主義;陸王心學則堅持「心即理」的根本觀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為本體、以「發明本心」或「致良知」為方法的心學體系,屬主觀唯心主義。
從道德主張上看,理學主張人應以外在的天理為行為規范;而心學則主張應以「內心」的自修、自省達到良知,從而為善。
3、古代中國文學藝術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1)、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處於變革的時代,思想領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孔子編訂整理《詩經》作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創作《離騷》抒發愛國情懷。
(2)、秦漢時期,大一統局面形成,漢賦以華麗的辭藻描繪恢宏氣勢的時代。
(3)、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建安文學一掃浮麗文風,陶淵明的田園詩表達了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嚮往。
(4)、唐朝的繁盛與科舉制度的最終形成,促成了唐詩的繁榮;唐朝以來,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市民階層的形成,使傳奇小說、詞、戲劇、風俗畫等世俗文學藝術得到發展。
(5)、明清時期,封建社會衰落與資本主義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說、戲劇走向繁盛。
⑵ 總結歷史知識點
歷史:
必修1
知識點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考點1 西周的分封制
考點2 西周的宗法制
知識點2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考點1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考點2 郡縣制
知識點3 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考點1 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
考點2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考點3 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
知識點4 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考點1 宰相制度的廢除
考點2 內閣的創立
考點3 軍機處的設立
知識點5 古代希臘民主政治
考點1 雅典民主政治的確立
考點2 雅典民主的「黃金時代」
知識點6 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知識點7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考點1 光榮革命
考點2 《權利法案》與責任內閣制
知識點8 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
知識點9 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歐洲大陸的擴展
考點1 艱難的法蘭西共和之路
考點2 德意志帝國的君主立憲制
知識點10 鴉片戰爭
考點1 鴉片戰爭及其影響
考點2 第二次鴉片戰爭
知識點11 太平天國運動
考點1 太平天國的興起和發展
考點2 《天朝田畝制度》
考點3 太平天國的失敗
知識點12 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
考點1 甲午中日戰爭
考點2 八國聯軍侵華
知識點13 辛亥革命
考點1 辛亥革命的醞釀和爆發
考點2 中華民國成立
考點3 辛亥革命的結局
知識點14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
考點1 五四風雷
考點2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考點3 國民革命運動
知識點15 國共的十年對峙
考點1 武裝起義
考??2 土地革命
考點3 紅軍長征
知識點16 抗日戰爭
考點1 全民族的抗戰
考點2 日軍的滔天罪行
考點3 抗戰的勝利
知識點17 解放戰爭
考點1 爭取和平、民主的斗爭
考點2 解放戰爭的勝利
知識點18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考點1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考點2 巴黎公社
知識點19 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
知識點20 新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考點1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
考點2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考點3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知識點21 民主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
考點1 「文化大革命」對民主法制的踐踏
考點2 民主、法制的健全與完善
知識點22 祖國統一大業
考點1 「一國兩制」的構想
考點2 香港、澳門的回歸
知識點23 新中國初期的外交
考點1 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考點2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考點3 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知識點24 開創外交新局面
考點1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考點2 中美關系正常化
考點3 中日邦交正常化
考點4 新時期外交
知識點25 兩極世界的形成
考點1 美蘇冷戰
考點2 「冷戰」陰影下的國際關系
知識點26 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考點1 走向聯合的歐洲
考點2 迅速崛起的日本
考點3 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知識點27 世紀之交的世界格局
考點1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
考點2 多極化趨勢的加強及其影響
必修2
知識點1 中國古代農業
考點1 古代中國農業耕作方式的發展變化
考點2 土地制度的演變
考點3 小農經濟
考點4 精耕細作技術的成熟
知識點2 中國古代手工業
知識點3 中國古代商業
考點1 先秦至宋元商業的發展
考點2 微商與晉商
知識點4 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
考點1 資本主義萌芽
考點2 「重農抑商」政策
考點3 「海禁」與「閉關鎖國」
知識點5 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考點1 自然經濟的解體
考點2 洋務運動
考點3 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知識點6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考點1 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
考點2 民族工業的短暫春天
考點3 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考點4 民族工業的萎縮
知識點7 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
考點1 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起步
考點2 中共八大
考點3 國民經濟的劫難
知識點8 偉大的歷史轉折
知識點9 經濟體制改革
考點1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考點2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知識點10 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知識點11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知識點12 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
考點1 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
考點2 改革開放後物質生活的變遷
考點3 新中國成立後風俗習慣的變遷
知識點13 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
考點1 交通工具的發展
考點2 通訊工具的變遷
知識點14 大眾傳媒的變遷
考點1 報刊業走向繁榮
考點2 影視事業的發展
考點3 互聯網的迅速發展
知識點15 開辟新航路
知識點16 殖民擴張與世界市場的拓展
考點1 海上馬車夫
考點2 「日不落帝國」的形成
知識點17 工業革命
考點1 工業革命
考點2 第二次工業革命
考點3 壟斷組織的出現
知識點18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考點1 經濟危機
考點2 胡佛的反危機措施
知識點19 羅斯福新政
知識點20 戰後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考點1 二戰後美國的經濟發展
考點2 二戰後西歐的經濟發展
考點3 二戰後聯邦德國的經濟發展
考點4 二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新變化
知識點21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考點1 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考點2 新經濟政策
知識點22 「斯大林模式」的得與失
考點1 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
考點2 農業集體化運動
考點3 斯大林模式
知識點23 蘇聯的改革與解體
考點1 赫魯曉夫的改革
考點2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
考點3 戈爾巴喬夫的改革
知識點24 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考點1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
考點2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建立
知識點25 當今世界的經濟區域集團化
考點1 歐洲聯盟
考點2 北美自由貿易區
考點3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
知識點26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進程
必修3
知識點1 「百家爭鳴」和儒家的形成
考點1 「百家爭鳴」
考點2 孔子及儒學的勃興
考點3 戰國時期儒家代表
知識點2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考點1 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
考點2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知識點3 宋明理學
考點1 宋朝的程朱理學
考點2 王陽明的心學
知識點4 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
考點1 李贄
考點2 三大進步思想家
知識點5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
知識點6 古代中國文學
知識點7 戲曲
知識點8 中國書法
知識點9 西學東漸與維新變法思想
考點1 開眼看世界
考點2 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考點3 維新變法思想
知識點10 新文化運動
知識點11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知識點12 孫中山三民主義
考點1 三民主義
考點2 新三民主義
知識點13 毛澤東思想
知識點14 鄧小平理論
知識點15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知識點16 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知識點17 「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知識點18 現代中國教育的發展
知識點19 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
考點1 智者學派
考點2 蘇格拉底
知識點20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考點1 文藝復興
考點2 宗教改革
知識點21 啟蒙運動
知識點22 物理學的重大進展
知識點23 破解生命起源之謎
知識點24 蒸汽和電的革命
考點1 蒸汽時代的到來
考點2 「電氣時代」
知識點25 互聯網與信息化社會
考點1 互聯網的誕生
考點2 知識經濟的發展
知識點26 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
知識點27 美術的輝煌
知識點28 音樂的發展與變化
知識點29 影視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選修1 歷史上的重大改革
知識點1 棱倫改革
知識點2 商鞅變法
知識點3 北魏孝文帝改革
知識點4 王安石變法
知識點5 歐洲的宗教改革
知識點6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知識點7 俄國農奴制改革
知識點8 明治維新
知識點9 戊戌變法
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
知識點1 第一次世界大戰
考點1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歷史背景
考點2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過程
考點3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後果
知識點2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和平
考點1 凡爾賽體系的構建
考點2 華盛頓體系的構建
考點3 「非戰公約」
考點4 國際聯盟
知識點3 第二次世界大戰
考點1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歷史背景
考點2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
考點3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知識點4 邪爾塔體系下的冷戰與和平
考點1 美蘇冷戰局面的形成
考點2 世界人民反戰和平運動的高漲
考點3 美蘇爭霸
考點4 聯合國
知識點5 烽火連綿的局部戰爭
考點1 朝鮮戰爭與越南戰爭
考點2 中東戰爭
考點3 印巴戰爭與兩伊戰爭
考點4 海灣戰爭
知識點6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時代主題
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知識點1 古代中國的政治家
考點1 秦始皇
考點2 唐太宗
考點3 康熙帝
知識點2 東西方的先哲
考點1 孔子
考點2 柏拉圖
考點3 亞里士多德
知識點3 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傑出人物
考點1 克倫威爾
考點2 華盛頓
考點3 拿破崙
知識點4 「亞洲覺醒」的先驅
考點1 孫中山
考點2 甘地
考點3 凱末爾
知識點5 無產階級革命家
考點1 馬克思、恩格斯
考點2 列寧
考點3 毛澤東、鄧小平
知識點6 傑出的科學家
考點1 李時珍
考點2 詹天佑
考點3 李四光
考點4 牛頓
考點5 愛因斯坦
(一)、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
A、奴隸社會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1、國家機器的建立。2、分封制的推行,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礎上,確定了周王、諸侯之間的關系。對鞏固周王室的統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B、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是復習的重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復習:
第一、階段劃分:1、春秋戰國——初步形成;2、秦漢——確立和發展;3、隋唐——完善;4、宋元——強化: 5、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和腐敗。
第二、主要措施:加強中央(皇帝)權力(秦、隋唐、北宋、元朝、明朝、清、)、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權(秦、漢、北宋、元、明、清)、加強軍事權(唐、北宋、明朝)、加強財政權(北宋、明、加強司法權(北宋、)、加強對官員的監察(御史的設立、明朝特務機構的設立)、加強思想控制等。
第三、封建中央集權制建立和發展的經濟基礎是封建土私有制,思想來源是法家思想,漢武帝後,儒家思想成為其正統思想。
第四、封建中央集權制中斗爭的焦點是皇權與相權之爭,基本趨勢是分相權,集皇權,到清朝軍機處的設立,標志其發展達到了頂峰。
C、中國古代的兵役制度:魏晉隋唐時期的府兵制、募兵制,王安石變法時的保甲法和將兵法。金的猛安謀克制以及後金和清時實行的八旗制度。
(二)、中國古代的經濟
A、中國古代的經濟制度:
1、土地制度:(1)、井田制(2)、屯田制(3)、均田制,(4)、更名田
2、 賦稅制度:
主要賦稅制度:(1)、西周諸侯要向周王交納貢賦。(2)、漢時的編戶齊民要交納賦稅、徭役、兵役、田租、人口稅和更賦。(3)、與均田制相適應的租調制、租庸調制。(4)、兩稅法,改變了以人丁為主的賦役制度。(5)方田均稅法。(6)一條鞭法,是我國賦役征銀的開始。(7)攤丁入畝,廢除了人頭稅。
征稅依據:人 口:租調制、租庸調制
土地和財產:兩稅法、方田均稅法、一條鞭法、攤丁入畝。
稅收種類:實物地租、勞役地租、貨幣地租。
賦稅制度變化是為了適應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緩和階級矛盾,有利於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放鬆了人身控制,到明朝中後期以後的改革在客觀上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
B、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發展情況:
經濟發展的原因:社會穩定;統治者調整政策;生產工具的改進,水利的興修,以及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地區各民族以及同外國交往的加強;前代經濟發展打下基礎;人民的辛勤勞動,這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原因。
經濟發展的表現:農業(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的改進,水利興修,耕地面積擴大,糧食產量提高,農作物品種引進和推廣等。)手工業(手工業部門的發展),商業:主要包括商品經濟、城市的發展和對外交往中的經濟往來。
C、江南經濟的發展:魏晉時江南的開發,隋唐時南方的發展,明清時南方商品經濟發展及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D、商品經濟發展的作用:封建社會初期,促進封建地主階級的形成和統治的加強,封建社會發展時期,增加政府收入鞏固國家政權,明清時期,瓦解封建社會(經濟、政治、思想)。
(三) 中國古代的民族關系
1、 歷代政府對周邊地區和民族的管轄以及關系的處理,主要有漢、唐兩宋、元朝、明、清,其中特別要注意漢唐元清四個時期。
2、 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發展情況,如西域(漢、唐、元、清)、吐蕃(唐、元、清)、蒙古高原地區(漢、唐、宋、明、清)、東北(唐、宋金、明、清)、西南(漢、唐、明、清)、台灣(元、明清)。
3、 民族融合:春秋戰國時期,宋元時期(民族融合的趨勢與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進行比較)
( 四)、中國的對外關系
1、 中國古代的對外關系:主要有兩漢時期,開始建立同周邊的交往,開通絲綢之路,絲綢之路把當時世界上的文明中心連結起來。唐朝時,形成了以唐朝為中心的文化圈,同時加強同西亞、歐洲聯系,中國文化對外影響加強。明清時,對外交往方面呈現三個特點:一是繼續加強同海外聯系(鄭和下西洋,華僑對南洋的開發),二是開始遭到外來侵略,三是文化方面出現了西學東漸。
2、 中國近代遭受列強的侵略:
19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通過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並逐步加深半殖民地性質(商品輸出為主)。19世紀70年代以後,到20世紀初,經過甲午中日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資本輸出為主)。辛丑條約簽訂到華盛頓會議召開,帝國主義在華扶植代理人,干涉中國革命,日本在華勢力上升。華盛頓會議後到九一八事變,通過代理人侵略中國。九一八事變後到1945年抗戰勝利,日本對華侵略。1945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美國侵略干涉中國。
3、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的外交成就。新中國成立初期,抗美援朝,實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開創外交新局面。從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特別是70年代外交方面取得重大成就。新時期推行和平外交政策。
(五)、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和現代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
1、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為反封建反侵略,中國人民進行艱苦卓絕的民主革命。主要有:太平天國運動(中國農民階級進行反封建反侵略斗爭並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的主張)、以康梁為代表的維新派進行的改革運動,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國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統治)和人民民主革命(推翻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國民黨獨裁統治),其中以後三次革命運動為主。
3、 現代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政協會議的召開,形成了廣泛的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制定了一系列民主政治的制度,如多黨合作、人民代表大會制、民族自治等。
六)、中國現代化的進程
現代化問題包括政治民主化、經濟近代化,思想文化現代化。
中國現代化的進程包括政治上爭取獨立民主的斗爭和建設民主政治的努力。(見第五)
經濟近代化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變革生產關系,廢除封建的土地制和生產關系(天朝田畝制度,孫中山的土地國有、中共土地政策)。二是生產方面的現代化,(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及發展:產生——初步發展——短暫的春天——蕭條——被破壞〈抗戰〉——受到毀滅性打擊——恢復調整——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情況:一五計劃,社會主義工業化開始——大躍進到文革時的曲折——改革開放後的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
思想文化的現代化:(1)、中國近代社會思想的發展:新思潮萌發和洋務派的思想——學習外國的技術;洪仁玕——先進的中國人要求發展資本主義的願望;早期維新派——開始要求學習西方的政治制度;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社會改良,建立君主立憲制國家;資產階級革命派——暴力革命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民主科學。 (2)、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1918年開始在中國傳播;五四後廣泛傳播並同中國工運相結合;民主革命綱領的提出標志開始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工農武裝割據道路的提出表明進一步同中國革命實踐結合;中共七大毛澤東思想形成,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三大改造,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實踐相結合;中共八大開始探索適合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進一步探索,形成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發展為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思想。
(七)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
世界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世界近代化的主要表現。
1、 發展歷程:17世紀——19世紀初,英法美等國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但表現出明顯的曲折性,革命後確立了大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19世紀中期,由於工業革命的擴展,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高潮到來,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這一時期在英法美等國也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確立工業資產階級統治。19世紀70年代以後,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壟斷在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形成,資本主義進入了帝國主義階段。從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開創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先河,二戰後,更多的資本主義國家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政策,推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2、 世界民主與專制的斗爭:(1)、17世紀到19世紀60年代資產階級反封建統治要求民主的斗爭。(2)、無產階級反資產階級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3)、反法西斯爭取世界民主和平的斗爭。(4)、中國人民以及其它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爭取獨立、民主的斗爭。(5)、抗戰勝利前後中國人民的民主運動。
(八)、世界經濟現代化的進程
1、 經濟現代的進程:14、15世紀到18世紀60年代,資本主義產生發展,工場手工業時期,這時資本主義的發展中心先地中海沿岸後移到大西洋沿岸。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7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時代,英國成為「世界工廠」。19世紀70年代以後,第二次工業革命——電氣時代,美德等國經濟發展迅速。二戰後,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電子技術、航空技術、生物工程等,70年代後,形成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局面。
2、 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展:工業革命後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後世界市場完全形成——經濟全球化、區域集團化。
3、 經濟運行體制的調整:資本主義經濟運行體制的調整:自由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羅斯福新政,國家干預經濟——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運行體制的調整: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50中期到70年代的改革,但沒有改變(南斯拉夫改變了這種體制,但出現了自由主義、分散主義、民族主義傾向)——70年代以後,蘇東劇變,中國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4、 社會主義和民族經濟的發展:蘇聯在二戰前經濟建設的成就;中國建國後初期和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的成就。亞洲各國經濟建設成就及經驗。
(九)、歷史上的重大改革
1、 封建改革:中國古代的一系列改革,如商鞅變法、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
2、 資本主義改革: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的改革有俄國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維新,中國戊戌變法。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調整的改革有羅斯福新政,以及二戰後各國的社會改革。
3、 社會主義改革: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蘇聯、東歐等國的改革,70年代以後中國的改革。
(十)、思想文化的發展
1、 世界近代科技的發展
2、 中國古代傳統科技的發展,16——18世紀中國傳統科技的總結與西歐近代科技興起進行比較。
3、 世界資本主義思想的興起和發展:文藝復興和啟蒙思想運動。
4、 中國社會思想的發展:百家爭鳴、明清時期的反封建思想、近代各種資產階級流派及傳播。儒家思想的發展以及新文化運動。
5、 在16——18世紀中國出現的反封建思想要同文藝復興和啟蒙思想運動相比
⑶ 高中歷史一輪復習易混易錯點整合
五年高考三年模擬那裡有,很詳細。
在網上買大概30元一本,很很值得買的一本教輔書
⑷ 高2歷史知識重點總結
高二歷復史主要是世界近現代史,制主要講了新航路的開辟到現代,本人認為重點在於資本主義的萌芽,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三次技術革命,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兩次世界大戰,還有二戰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復甦,特別是德國和日本,經濟全球化,差不多就這些了,希望對樓主有幫助
⑸ 歷史知識點的重點是什麼
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包括:
1、元謀人:雲南省元謀縣,約170萬年前,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約70——20萬年前,已具備了人類的基本體質特徵(四肢),但仍保留著一些猿類的特點(頭部)。能製造和使用工具(這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使用打制石器(被稱 為「舊石器」)。食物來源於打獵和採集,住山洞,會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燒烤食物、驅趕野獸)。
3、山頂洞人:約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里,模樣同現代人基本一樣,已經掌握磨製、鑽孔技術,能人工取火,縫制獸皮衣服。
二、 原始農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遺址:約7000年前,浙江餘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長江流域),使用磨製石器(新石器)、耒、耜,從事原始農業生產,種水稻,飼養水牛,定居(干欄式建築)。
2、半坡遺址:約6000年前,陝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黃河流域),廣泛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麻、蔬菜,紡麻織布,製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遺址,有隨葬物,出現貧富分化。
三、 遠古的傳說
1、黃河流域兩大部落: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黃帝打敗炎帝,結成黃炎聯盟,構成華夏族的主幹,它是漢族的前身,所以中華民族尊奉炎帝和黃帝為人文始祖。
2、禪讓制:部落首領們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先後擔任部落聯盟首領的有堯、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導的方法。
四、 夏朝和商朝
1、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國的第一個王朝。夏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奴隸制)。禹的兒子啟繼位,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最後一個夏王是桀(暴君)。
2、商:約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領成湯在鳴條打敗桀,建立商朝。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遷都於殷(河南安陽)。商東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長江流域,北達遼河。最後一個王商紂(暴君)。
五、 西周的興亡
1、西周: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建都於鎬京(西安)。
2、分封制:周王讓自己的子弟、親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後代在各地建立封國(統治者叫國君,或諸侯),叫分封制。目的:鞏固周的統治。諸侯要向周王進獻財物,服從周王調遣出征作戰。
3、西周結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六、春秋爭霸
1、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都城到洛邑,即洛陽)——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齊桓公首霸的原因:①管仲改革:發展生產,改革內政,整頓軍隊,使齊國國力更加強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 齊桓公稱霸的標志:葵丘會盟。
4、晉楚爭霸:城濮之戰(退避三舍),楚敗,晉文公成為霸主。 楚莊王(一鳴驚人、問鼎中原)
5、吳越爭霸:吳王闔閭任用孫武打敗楚,成為霸主。吳王夫差打敗越王勾踐。
勾踐「卧薪嘗膽」打敗吳,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七、戰國爭雄
1、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韓趙魏由晉分裂而成。
2、戰國時著名戰役:圍魏救趙(齊國孫臏)、長平之戰(秦將白起)
3、合縱與連橫:合縱(合眾勢以攻一強)以蘇秦為代表,連橫(事一強以攻眾弱)以張儀為代表。
八、商鞅變法:
1、背景:①戰國時生產力發展,標志為鐵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廣。②秦國相對落後。③秦孝公決心變法圖強。
2、變法: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主要內容有:①改革土地制度。②重農抑商。③獎勵軍功。④遷都咸陽,推行縣制。⑤嚴明法令。
3、性質:商鞅變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影響:①廢除了舊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②秦國戰鬥力提高。③秦國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4、戰國後期,秦國修建了都江堰和鄭國渠。
九、秦朝的統一:
1、「秦王掃六合」(統一全國)的原因:①秦國實力超過東方六國。②秦王贏政制定了正確的策略(遠交近攻)。
2、秦統一全國:公元前221年,都咸陽。意義:①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②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2、皇帝制度的建立:內容:①確立皇帝的稱號,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③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秦朝建立起來。
3、鞏固統一的措施:①統一貨幣(秦國圓形方孔「半兩」銅錢)。②統一度(長度)量(容量)衡(重量)。③統一文字(小篆,後來是隸書)。
十、秦末農民起義
1、原因:秦的暴政。表現在:①「焚書坑儒」(這是秦始皇專制統治在文化思想領域的集中表現)。②殘酷地剝削。③嚴酷的刑罰。④秦二世更加昏庸殘暴。
2、開始:大澤鄉起義。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曾攻到咸陽附近的戲。
3、巨鹿之戰: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殲滅秦軍主力(破釜沉舟)。
4、秦朝滅亡:公元前207,劉邦進入關中,逼近咸陽,子嬰出降,秦朝滅亡。
十一、漢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都長安(西安)。漢武帝(劉徹)時,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2、漢武帝的文治武功:①思想方面:尊儒術興太學。董仲舒提出「大一統」思想,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政治方面:頒布「推恩令」徹底解決王國威脅中央的問題。③經濟方面:貨幣由國家統一鑄造,鹽鐵由國家壟斷經營。④軍事方面:北方打敗匈奴,設置「河西四郡」,管轄河西走廊至玉門關一帶;南方控制海南島和「西南夷」。
十二、張騫通西域
1、 西域的范圍: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地區。
2、 張騫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聯絡烏孫國。意義:促進了內地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為「絲綢之路」的開通打下了基礎。
3、 西域都護的設置: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
十三、兩漢時期的外交
1、「絲綢之路」:以長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區,翻越蔥嶺,通向西亞和歐洲。另有「南方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2、漢與朝鮮、日本的交流:鐵器製造技術傳到朝鮮,在平壤出土有漢朝蜀郡製造的漆器。公元57年,漢光武帝贈給日本倭奴國使者「漢委奴國王」 金印。
3、漢與歐洲的往來: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羅馬帝國),到達波斯灣。公元166年,大秦人從海路到中國,這是中國與歐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十四、三國鼎立
1、 官渡之戰:200年,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之後,曹操基本統一北方。
2、 赤壁之戰:208年,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之後,三分天下局面實際形成。
3、 三國鼎立:①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②221年,劉備建漢(蜀漢或蜀),都成都。③229年,孫權建吳,都建業(南京)。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十五、南方的初步開發
1、 南方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北方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帶來了勞動力、工具、技術和種子。
2、 吳國的經濟:手工業中最重要的是織造麻布(越布),青瓷,三大造船中心(侯官、臨海、番禺)。230年,吳國的衛溫、諸葛直率萬人船隊到過夷洲(今台灣)。
3、 諸葛亮治蜀:堰官,錦官,平定南中地區(四川南部、雲南和貴州一帶)。
4、 西晉都洛陽,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都建康(南京)。江南經濟發展原因:①北方人口繼續大量南遷。②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③社會相對安定。④自然條件優越。 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
十六、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少數民族內遷:東漢末年起,匈奴、鮮卑、氐、羯、羌內遷到黃河流域。
2、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民族融合趨勢增強。②鮮卑貴族用落後方式統治人民。③北魏政權面臨危機。
內容:①借鑒漢族政治經濟制度。②遷都洛陽。③推行學習漢族文化風俗的政策(改用漢姓、改穿漢服、與漢族通婚、學說漢語、推行漢族教育制度)。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黃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進程。
十七、青銅工藝
1、 青銅:是以銅為主要成分(銅、錫、鉛)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稱為青銅。青銅時代:是指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進入鐵器時代。
2、 主要青銅器:①司母戊大方鼎:古代最大的青銅器,商朝後期鑄造,特點是雄偉端莊,氣勢凜然,代表商朝殘品的典型風格。②四羊方尊:結構巧妙,製作精細,堪稱青銅器中的精品。③四川廣漢三星堆的青銅立人、青銅人頭像和青銅樹:造型奇異,風格獨特,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
十八、卓越的工程包括:
1、 都江堰:戰國後期,秦國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位於成都附近岷江上。特點:選址合理,設計科學,無壩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影響: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飢饉」的天府之國。
2、 鄭國渠:戰國後期秦國建於咸陽附近,由鄭國主持修建,灌溉了關中平原。
3、 秦長城:秦朝為防禦匈奴,在秦、趙、燕三國北方防禦工程基礎上修築而成,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也是古代世界的偉大工程。
4、 靈渠。秦朝修建,聯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
十九、科技成果
1、 造紙術:發明於西漢(世界最早),用麻造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產量增加,成本降低,取代竹木簡,成為主要書寫材料。意義: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條件,是我國古代人民對人類的偉大貢獻。
2、 數學:①《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初期,書中關於負數的概念、正負數的加減運演算法則,以及聯立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②「圓周率」:南朝時,祖沖之在世界上最早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第7位,比歐洲早1100年。
3、 醫學:①「醫聖」張仲景,東漢人,著有《傷寒雜病論》,奠定中醫治療學的基礎。②華佗,東漢人,世界上最早採用全身麻醉手術法(麻沸散),編制了五禽戲。
4、 農學:賈思勰,北魏時期,著有《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農學著作。
5、 地理學:酈道元,北魏時期,著有《水經注》。
二十、漢字的演變
1、 文字的起源:原始陶器上的刻畫符號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2、 甲骨文:商朝時人們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一種比較成熟和完備的文字。漢字是由它發展而來。意義:甲骨文記錄了商王的活動,反映了商朝的情況,為研究當時的歷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
從商朝開始我國的歷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記載。
3、 金文:商朝時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又叫銘文和鍾鼎文。為後人研究商周歷史留下了寶貴資料。
4、 小篆和隸書:秦朝統一文字為小篆,流行於秦。後發展為隸書,漢時廣泛使用。
5、 草書、楷書和行書:出現於漢朝後期,三國兩晉時趨向成熟。
二十一、學術思想
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①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統治者體貼人民,人民敬重和服從統治者。他創立了儒家學派。儒家思想後來成為中國封建時代的正統思想。②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創辦私學,擴大教育對象,打破了官府對教育的壟斷;編訂了《詩》、《書》、《春秋》作教材,保存和發展了我國古代文化。教學中,善於啟發誘導,因材施教。③孔子的言行記錄在《論語》里。
2、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①原因:戰國時社會發生深刻變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眾多的學派,歷史上稱為「諸子百家」。②最重要的學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還有縱橫家(蘇秦、張儀)、兵家和農家。③代表人物:儒家:孟軻(鄒國,《孟子》)、荀況(趙國,《荀子》)。道家:莊周(宋國,《莊子》)。墨家:墨翟(魯國,《墨子》)。法家:韓非(韓國,《韓非子》)。兵家:孫臏(齊國,《孫臏兵法》)。
二十二、文學、史學與宗教
1、 詩歌:屈原,戰國時楚國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作品《離騷》、《天問》。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
2、 史學:司馬遷,西漢漢武帝時期,我國古代偉大史學家,著有《史記》,記述了黃帝到漢武帝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130篇,分為「本紀」、「世家」、「列傳」等,它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史學著作,對後來史書的編寫有深遠影響。
3、 佛教:產生於古代印度,西漢末年東漢初年經西域傳入我國內地。對我國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4、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正式創立,尊老子為教主。
二十三、藝術
1、 戰國編鍾:出土於湖北隨州,製作於戰國時期,說明當時我國音樂已經達到很高水平。
2、 秦始皇陵兵馬俑:在秦漢時期的美術中,雕塑的成就最為突出。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堪稱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大型陳列館。
3、 王羲之:「書聖」王羲之,東晉,作品《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4、 顧愷之:東晉著名畫家,擅長人物畫,作品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⑹ 歷史易錯點總會
高考歷史易錯易混淆知識點
單元一 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
易錯點
1、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創始人,道教興起於東漢。
2、 孟子的「仁政」不是對孔子「仁」的簡單繼承,從縱向來說,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對孔
子「為政以德」思想的繼承與發展。孔子的「仁」是一種含義極廣的倫理道德觀念,其最
基本的精神即是「愛人」。孟子從孔子的「仁學」思想出發,把它擴充發展成包括思想、
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施政綱領,即是「仁政」。
3、 注意墨家學派不為統治者所重視,因為它代表的是小生產者的利益。
4、 兵家學派的孫臏著有兵書《孫臏兵法》,但孫臏並不主張窮兵黷武。
5、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不意味著僅僅是儒家思想得到繼承與發揚,因為在這一時
期還吸取了法家、道家、陰陽家等各家思想。
易混點
1、 孟子的「民本」思想與社會主義民主的比較
古代民本思想以「君」為本,維護君主專制統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以維護和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目的。
2、 心學與理學有明顯的不同
從哲學觀上看,程朱理學堅持「性即理」的根本觀念,建立起一套以「理」為本體、以「窮理盡性」為方法的理學體系,屬客觀唯心主義;陸王心學則堅持「心即理」的根本觀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為本體、以「發明本心」或「致良知」為方法的心學體系,屬主觀唯心主義。
從道德主張上看,理學主張人應以外在的天理為行為規范;而心學則主張應以「內心」的自修、自省達到良知,從而為善。
單元二 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易錯點
1、 不能說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文字,只能說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漢字。
2、 對秦朝「書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統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結果。
3、 中國「文人畫」的突出特點不是畫景而是寫意。
4、 中國古代小說的發展不只是長篇小說,也有唐代的傳奇小說、宋代的話本小說,還有
短篇小說。
5、 明清時期我國科技繼續發展,而西方文藝復興後科技也在迅速發展,但二者並不等同,
我國明清時期的科技屬於傳統科技,而西方的是近代科技。
6、 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在我國古代並沒有發揮太大的作用,不能說明其作用不大,只能
說明任何重大科技發明創造,只有在它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時候,才發揮著改造社會的巨
大作用。
易混點
古代中國文學藝術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處於變革的時代,思想領域出現百家爭鳴局面,孔子編訂整理《詩經》作為德行教化文本,屈原創作《離騷》抒發愛國情懷。
秦漢時期,大一統局面形成,漢賦以華麗的辭藻描繪恢宏氣勢的時代。
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建安文學一掃浮麗文風,陶淵明的田園詩表達了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嚮往。
唐朝的繁盛與科舉制度的最終形成,促成了唐詩的繁榮;唐朝以來,商品經濟的發展與市民階層的形成,使傳奇小說、詞、戲劇、風俗畫等世俗文學藝術得到發展。
明清時期,封建社會衰落與資本主義萌芽,使得反封建的小說、戲劇走向繁盛。
單元三 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
易錯點
1、 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對西方的了解並不深入,只是開研究、學習西方之先河。
2、 堅持「中體西用」的不只是地主階級洋務派,還有早期的資產階級維新派。
3、 康有為借用孔子的權威來宣傳變法,新文化運動則喊出「打倒孔家店」,但二者的本質都是在宣傳資產階級思想文化。
易混點
1、 近代史上幾次不同性質的思想解放運動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思想解放」是用資產階級思想文化批判和反對當時在社會上仍占統治地位的封建思想文化,如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三次思想解放運動。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思想解放」,則是用馬克思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社會問題,並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走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思想解放」就是堅持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一切從實際出發,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努力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 地主階級抵抗派與洋務派的比較
抵抗派以林則徐為代表,洋務派以奕欣、曾國藩、李鴻章等為代表,兩派雖都屬地主階級的派別,但兩者目的的側重點不同。抵抗派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即抵抗外來侵略;而洋務派則主張「師夷長技以自強」,即維護清朝統治,鎮壓人民反抗斗爭,也含有抵禦外侮的意圖。
3、 維新派與洋務派雖然都主張向西方學習,但主張明顯不同。洋務派維護封建制度和思
想文化,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的思想文化,實行君主立憲
制,改革教育制度,鼓勵發展民族工商業。他們的根本分歧在於「向西方學什麼」。兩派
主張不同的根源在於所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
4、 維新派(改良派)、革命派都屬於資產階級的政治派別,但具體的主張並不同,維
新派(改良派)都要求保留清王朝,實行君主立憲制,而革命派則要求推翻清王朝,建立
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制度;維新派(改良派)反對用革命的手段和方式,革命派堅持用武
裝起義的手段。
5、 對中國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學習,就抓住三大特徵、四個階段
三大特徵:一是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主題是為了中國的獨立、民主和富強,學習西方與抵制侵略、啟蒙和救亡相連,體現了強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質;二是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是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裡,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斷深化的歷程;三是中國人對西方文化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被動接受(如新思想的萌發、洋務運動)到主動選擇(例如辛亥革命)的過程,最終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四個階段:從鴉片戰爭到甲午戰爭,地主階級學「器物」;從戊戌變法到20世紀初,資產階級學「制度」;1915年至1919年,資產階級學「思想文化」;從五四運動到新中國成立,中國共產黨從「走俄國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單元四 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易錯點
1、 三民主義中的民族主義反對滿洲貴族的統治;到了新三民主義才提出反對帝國主義。
2、 毛澤東思想並不是毛澤東個人的思想,而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
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對中國長期革命實踐中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出概括所形成的科學
思想體系。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
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易混點
1、 三民主義的地位:民族主義是革命的前提(民族革命);民權主義是革命的核心(政
治革命);民生主義是革命的補充(社會革命)。
2、 新三民主義與三大政策:新三民主義是革命綱領、具體的奮斗目標;三大政策是指導
思想、方法、途徑和具體方針。兩者都是新民主主義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指導思想、政治綱
領。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義的標志、靈魂;新三民主義充分體現出三大政策的精神;三大
政策是新三民主義的實質內容,是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華,符合中國民主革命的實際
要求。
3、 四大理論成果解決的問題不同:三民主義重點解決在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統治後,
最終在中國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問題;毛澤東思想重點解決如何取得中國民主革命
勝利,建立一個人民民主專政國家的問題;鄧小平理論重點解決「什麼是社會主義,如何
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重點解決「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
設黨」的問題。
4、 對中國共產黨理論成熟的過程,可用一、二、三概括
一個真理,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化,即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
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找到了中國自己的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發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找到了中國自己的建設道路,創立了鄧小平理論。
三次偉大轉變,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新民主主義的轉變;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從建設社會主義到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轉變。
單元五 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易錯點
1、「兩彈一星」指的是原子彈、導彈和人造地球衛星,其中「兩彈」不是原子彈、氫彈。
2、改革開放後水稻產量的提高,主要靠的是科技,其次才是政策。
易混點
「百花齊放」與「百家爭鳴」的含義各有相同
「百花齊放」是指文學藝術的不同形式和風格,可以自由發展;「百家爭鳴」指科學上的不同派別,可以自由爭論。具體來說,「雙百」方針是提倡在文學藝術、科學研究領域,有獨立思考和辯論的自由,有創作和批評的自由,有發表意見和保留意見的自由。
單元六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易錯點
1、 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反對的是封建的教會與宗教思想,並不是放棄基督教。
2、 啟蒙運動高潮出現在法國,而不是英國,這是因為它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封建專制阻礙在思想上的反映。
易混點
西方不同時期人文精神的含義
(1) 古希臘時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學派對雅典民眾的思想啟蒙和解放起到了積極的
促進作用。他們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義精神的最初體現。例如,「人是萬物
的尺度」的主張,一下子就把人置於世界和社會的中心。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統治之下
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我們有理由把智者學派閃耀著人文精神的思想看作西方人文
精神的濫觴,而把普羅泰戈拉視為西方思想解放運動的先驅。
(2) 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時期人文主義的含義:批判神權統治,鼓吹人性解放和思
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學,追求知識。
(3) 啟蒙思想對人文主義的發展:啟蒙運動在人、自然、國家、宗教和科學的相互
關繫上對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啟蒙運動豐富和發展了人文精神的內涵,
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學的斗爭推進到反對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理性王國」、按
照資產階級利益構建政治制度的高度,從而比文藝復興運動更為徹底,具有鮮明的政治革
命性質。
單元七 近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和歷史足跡
易錯點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只否定了牛頓的絕對時空觀,沒有否定整個牛頓力學。牛頓力學是相對論力學在低速狀態下的一個特例。牛頓力學是整個力學的基礎,牛頓所創造的概念,至今仍指導著我們的物理學思想。相對論發展了牛頓力學,打破了傳統的絕對時空觀。
易混點
1、 科學與宗教在人類起源問題上有明顯的分歧:從世界觀方面說,宗教是建立在唯心主義世界觀基礎上的,而科學是從唯物主義立場出發的。從方法論方面說,宗教學說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科學是建立在實驗和觀察研究基礎上的。從政治方面來說,宗教實際上是統治階級維護其特權的工具,科學則要追求民主和平等。
2、 蒸汽機的發明推動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展,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發電機和其它電力技術發明的出現,促進了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迅速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
單元八 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學藝術
易錯點
1、 中國畫裡面,與印象畫派相仿的是寫意畫派。在表現手法上印象是油畫,中國畫是水
墨畫。
2、 現實主義美術並不是現代主義美術,二者雖一字之差,但有很大區別。
易混點
1、 現代主義文學與現實主義文學的區別
從產生和繁盛的時間來看,現實主義文學在西方由來已久,從19世紀30年代起成為文學的主流。現代主義文學興起於19世紀晚期,20世紀二三十年代達到繁盛時期。
從興起的社會根源來看,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是由於工業革命後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日益顯露,社會問題日益突出而出現的。現代主義文學的發展是由於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經濟危機、世界大戰等社會問題使人們對資本主義產生了恐懼,從而使他們迷茫、痛苦,找不到出路。
從創作特點來看,現實主義文學強調真實,具體地描寫現實生活,詳細分析人類行為相互沖突的趨勢,再現特殊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現代主義文學是一種流派紛呈、風格各異的多元化文學,其特點是集中表現自我,在藝術手法上反傳統。
2、 在近代史上,各種文學流派的盛行與當時的歷史條件有密切的聯系
18世紀末至19世紀30年代,浪漫主義文學反映了社會各階層對啟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國」感到失望,它追求主觀理想,不再突出人的理性,注重抒發個人情感。
19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初,現實主義文學隨著資本主義社會矛盾的復雜化和尖銳化發展而來,一方面,它力圖真實地表現現實生活,另一方面,對現存的社會秩序進行無情揭露和強烈批判。
中國近代歷史幾個易混知識點
1、中國近代社會的主要矛盾問題:當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侵略加劇時期.如,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近代的主要矛盾是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就占據著主導地位。當列強相對放鬆侵略時,或者是列強實行「以華治華」扶植代工具時,中國近代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階級矛盾就占據主導地位。
2、洋務運動的企業和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的關系問題。民族資本主義不是以洋務企業為基礎發展而來的。洋務運動在引進先進技術、培養人才、創辦近代企業等方面都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起了誘導、示範的作用。
3、《馬關條約》其內容體現了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主要是指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資本輸出取代商品輸出,成為經濟侵略的主要形式,這反映了帝國主義國家資本輸出和分割世界的要求.
4、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的問題: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關系。「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蘊含在新三民主義之中,不是新三民主義的內容,而是為實現新三民主義所採取的斗爭方式和手段。
5、同盟會的意義問題。同盟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其主要依據是從此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有了統一的領導和綱領。
6、1927年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問題。大革命失敗的「失敗」主要是指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完成。
7、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基本任務問題。其基本任務是土地革命。土地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而不是急於推翻國民黨的統治。
8、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土地所有制問題: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以土地公有制為基礎的,而不是實行農民土地的私有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並沒有改變土地的公有制形式,改變的是農業生產的經營方式和產品的分配形式等內容。因此我國實行的經濟體制改革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環節,根本目的是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
⑺ 初中歷史知識點歸納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949年9月 北平
主要內容{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選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
{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決定了新中國的國旗,代國歌,首都,採用公元紀年
{決定 在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意義:為新中國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備
(2)開國大典{1949 10 1 北京
{毛澤東宣告:中華………………(湘潭口音)
{ 中央人民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合法政府
(3)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
結束了中國100多年任人宰割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壯大了世界和平、命主、社會主義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人民的解放斗爭
(還沒寫玩,明天繼續寫。記得金幣喲~沒有就不發了~~~~氣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