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與白銀市有關的歷史事件

與白銀市有關的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7 06:19:30

1. 本世紀以來影響黃金和白銀價格的重大事件列表

一 皇權壟斷時期(19世紀以前)

在19世紀之前,因黃金極其稀有,黃金基本為帝王獨占的財富和權勢的象徵;或為神靈擁有,成為供奉器具和修飾保護神靈形象的材料;雖然公元前6世紀就出現了世界上的第一枚金幣,而一般平個民很難擁有黃金。黃金礦山也屬皇家所有,當時黃金是由奴隸、犯人在極其艱苦惡劣的條件下開采出來的。正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黃金培植起了古埃及及古羅馬的文明。16世紀殖民者為了掠奪黃金而殺戳當地民族,毀滅文化遺產,在人類文明史上留下了血腥的一頁。搶掠與賞賜成為黃金流通的主要方式,自由交易的市場交換方式難以發展,即使存在,也因黃金的專有性而限制了黃金的自由交易規模。

二 金本位時期(19世紀初至20世紀30年代)

進入19世紀初開始,先後在俄國、美國、澳大利亞和南非以及加拿大發現了豐富的金礦資源,使黃金生產力迅速發展。僅19世紀後半葉,人類生產的黃金就超過了過去5千年的產量總和。由於黃金產量的增加,人類增加黃金需求才有了現實的物質條件,以黃金生產力的發展為前提,人類進入了一個金本位時期。貨幣金本位的建立意味著黃金從帝王專有,走向了廣闊的社會;從狹窄的宮廷范疇進入了平常的經濟生活;從特權華貴的象徵演變為資產富有的象徵。金本位制即黃金就是貨幣,在國際上是硬通貨。可自由進、出口,當國際貿易出現赤字時,可以用黃金支付;在國內,黃金可以做貨幣流通。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鑄造、自由兌換、自由輸出等三大特點。金本位制始於1816年的英國,到19世紀末,世界上主要的國家基本上都實行了「金本位」。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全世界已有59個國家實行金本位制。「金本位制」雖時有間斷,但大致延續到20世紀的20年代。由於各國的具體情況不同,有的國家實行「金本位制」長達一百多年,有的國家僅有幾十年的「金本位制」歷史。

隨著金本位制的形成,黃金承擔了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成為商品交換過程中的媒介,黃金的社會流動性增加。黃金市場的發展有了客觀的社會條件和經濟需求。在「金本位」時期,各國中央銀行雖都可以按各國貨幣平價規定的金價無限制地買賣黃金,但實際上仍是通過市場吞吐黃金,因此黃金市場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必須指出,這是一個受到嚴格控制的官方市場,黃金市場不能得到自由發展。因此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世界上只有唯一的英國倫敦黃金市場是國際性市場。

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嚴重地沖擊了「金本位制」;到30年代又爆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使「金本位制」徹底崩潰,各國紛紛加強了貿易管制,禁止黃金自由買賣和進出口,公開的黃金市場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倫敦黃金市場關閉。一關便是15年,直至1954年方後重新開張。在這個期間一些國家實行「金塊本位」或「金匯兌本位制」,大大壓縮了黃金的貨幣功能,使之退出了國內流通支付領域,但在國際儲備資產中,黃金仍是最後的支付手段,充當世界貨幣的職能,黃金仍受到國家的嚴格管理。從1914年至1938年期間,西方的礦產金絕大部分被各國中央銀行吸收,黃金市場的活動有限。此後對黃金的管理雖有所松動,但長期人為地確定官價,而且國與國之間貿易森嚴壁壘,所以黃金的流動性很差,市場機制被嚴重抑制,黃金市場發育受到了嚴重阻礙。

三 布雷頓森林系時期(20世紀40年代至70年代初)

1944年,經過激烈的爭論英美兩國達成了共識,美國於當年5月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潰後的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處於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實際是一種新金匯兌本位制,在布雷頓貨幣體制中,黃金無論在流通還是在國際儲備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為了這一體系中的主角。但因為黃金是穩定這一貨幣體系的最後屏障,所以黃金的價格及流動都仍受到較嚴格的控制,各國禁止居民自由買賣黃金,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倫敦黃金市場在該體系建立十年後才得以恢復。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運轉與美元的信譽和地位密切相關,但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美元的信譽受到極大的沖擊。大量資本出逃,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為了抑制金價上漲,保持美元匯率,減少黃金儲備流失,美國聯合英國、瑞士、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八個國家於1961年10月建立了「黃金總庫」,八國央行共拿出2.7億美元的黃金,由英格蘭銀行為黃金總庫的代理機關,負責維持倫敦黃金價格,並採取各種手段阻止外國政府持美元外匯向美國兌換黃金。60年代後期,美國進一步擴大了侵越戰爭,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美元危機再度爆發。1968年3月的半個月中,美國黃金儲備流出了14億多美元,僅3月14日一天,倫敦黃金市場的成交量達到了350~400噸的破記錄數字。美國再也沒有維持黃金官價的能力,經與黃金總庫成員協商後,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價向市場供應黃金,市場金價自由浮動,但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仍按官價結算,從此黃金開始了雙價制階段。但雙價制也維持了三年的時間,原因是美國國際收支仍不斷惡化,美元不穩;二是西方各國不滿美國以已私利為原則,不顧美元危機拒不貶值,強行維持固定匯率。於是歐洲一些國家採取了請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國拒不提高黃金價格,讓美元貶值,他們就以手中的美元兌換美國的儲備黃金。當1971年8月傳出法國等西歐國家要以美元大量兌換黃金的消息後,美國於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對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1973年3月因美元貶值,再次引發了歐洲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實行浮動匯率。至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完全崩潰,從此也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的改革進程。但從法律的角度看,國際貨幣體系的黃金非貨幣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78年以多數票通過批准了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該協定刪除了以前有關黃金的所有規定,宣布: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定值標准,廢除黃金官價,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黃金;取消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必須用黃金支付的規定;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6黃金,所得利潤用於建立幫助低收入國家優惠貸款基金;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用於會員國與IMF之間的某些支付等等。

在這一時期黃金價格一直受到國家的嚴格控制,國家對黃金市場的介入干預時有發生,黃金市場僅是國家進行黃金管制的一種調節工具,難以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市場的功能發揮是不充分的。

1944年,經過激烈的爭論英美兩國達成了共識,美國於當年5月邀請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政府的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會議,簽定了「布雷頓森林協議」,建立了「金本位制」崩潰後的人類第二個國際貨幣體系。在這一體系中美元與黃金掛鉤,美國承擔以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處於中心地位,起世界貨幣的作用。實際是一種新金匯兌本位制,在布雷頓貨幣體制中,黃金無論在流通還是在國際儲備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為了這一體系中的主角。但因為黃金是穩定這一貨幣體系的最後屏障,所以黃金的價格及流動都仍受到較嚴格的控制,各國禁止居民自由買賣黃金,市場機制難以有效發揮作用。倫敦黃金市場在該體系建立十年後才得以恢復。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運轉與美元的信譽和地位密切相關,但20世紀6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美元的信譽受到極大的沖擊。大量資本出逃,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使美國黃金儲備急劇減少,倫敦金價暴漲。

為了抑制金價上漲,保持美元匯率,減少黃金儲備流失,美國聯合英國、瑞士、法國、西德、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八個國家於1961年10月建立了「黃金總庫」,八國央行共拿出2.7億美元的黃金,由英格蘭銀行為黃金總庫的代理機關,負責維持倫敦黃金價格,並採取各種手段阻止外國政府持美元外匯向美國兌換黃金。60年代後期,美國進一步擴大了侵越戰爭,國際收支進一步惡化,美元危機再度爆發。1968年3月的半個月中,美國黃金儲備流出了14億多美元,僅3月14日一天,倫敦黃金市場的成交量達到了350~400噸的破記錄數字。美國再也沒有維持黃金官價的能力,經與黃金總庫成員協商後,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價向市場供應黃金,市場金價自由浮動,但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仍按官價結算,從此黃金開始了雙價制階段。但雙價制也維持了三年的時間,原因是美國國際收支仍不斷惡化,美元不穩;二是西方各國不滿美國以已私利為原則,不顧美元危機拒不貶值,強行維持固定匯率。於是歐洲一些國家採取了請君入瓮的策略,既然美國拒不提高黃金價格,讓美元貶值,他們就以手中的美元兌換美國的儲備黃金。當1971年8月傳出法國等西歐國家要以美元大量兌換黃金的消息後,美國於8月15日不得不宣布停止履行對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以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1973年3月因美元貶值,再次引發了歐洲拋售美元、搶購黃金的風潮。西歐和日本外匯市場不得不關閉了17天。經過磋商最後達成協議,西方國家放棄固定匯率,實行浮動匯率。至此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完全崩潰,從此也開始了黃金非貨幣化的改革進程。但從法律的角度看,國際貨幣體系的黃金非貨幣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978年以多數票通過批准了修改後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該協定刪除了以前有關黃金的所有規定,宣布:黃金不再作為貨幣定值標准,廢除黃金官價,可在市場上自由買賣黃金;取消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必須用黃金支付的規定;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1/6黃金,所得利潤用於建立幫助低收入國家優惠貸款基金;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用於會員國與IMF之間的某些支付等等。

在這一時期黃金價格一直受到國家的嚴格控制,國家對黃金市場的介入干預時有發生,黃金市場僅是國家進行黃金管制的一種調節工具,難以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市場的功能發揮是不充分的。
四 黃金非貨幣化時期(20世紀70年代至今)

國際黃金非貨幣化的結果,使黃金成為了可以自由擁有和自由買賣的商品,黃金從國家金庫走向了尋常百姓家,其流動性大大增強,黃金交易規模增加,因此為黃金市場的發育、發展提供了現實的經濟環境。黃金非貨幣化的20年來也正是世界黃金市場得以發展的時期。可以說黃金非貨幣化使各國逐步放鬆了黃金管制,是當今黃金市場得以發展的政策條件,但同樣需要指出的是,黃金制度上的非貨幣化與現實的非貨幣化進程存在著滯後現象。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非貨幣化的法律過程已經完成,但是黃金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並沒有完全退出金融領域,當今黃金仍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活躍在投資領域,充當國家或個人的儲備資產。
當今的黃金分為商品性黃金和金融性黃金。國家放開黃金管制不僅使商品黃金市場得以發展,同時也促使金融黃金市場迅速地發展起來。並且由於交易工具的不斷創新,幾十倍、上百倍地擴大了黃金市場的規模。現在商品實物黃金交易額不足總交易額的3%,9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黃金金融衍生物,而且世界各國央行仍保留了高達3.4萬噸的黃金儲備。在1999年9月26日歐洲15國央行的聲明中,再次確認黃金仍是公認的金融資產。因此我們不能單純地將黃金市場的發展原因歸結為黃金非貨幣化的結果,也不能把黃金市場視為單純的商品市場,客觀的評價是:在國際貨幣體制黃金非貨幣化的條件下,黃金開始由貨幣屬性主導的階段向商品屬性回歸的階段發展,國家放開了黃金管制,使市場機制在黃金流通及黃金資源配置方面發揮出日益增強的作用。但目前黃金仍是一種具有金融屬性的特殊商品。所以不論是商品黃金市場,還是金融性黃金市場都得到了發展。商品黃金交易與金融黃金交易在不同地區、不同市場中的表現和活躍程度有所不同。

第二節:黃金市場的基本構成要素

黃金市場是黃金生產者和供應者同需求者進行交易的場所。世界各大黃金市場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交易方式和交易系統。其構成要素,從作用和功能上來考慮,可分為:

1、為黃金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和場所
在各個成功的黃金市場中,為黃金交易提供服務的機構和場所其實各不相同,具體劃分起來,又可分為有固定場所的有形市場和沒有固定交易場所的無形市場。以倫敦黃金交易市場和蘇黎世黃金市場為代表,可稱為歐式;有在商品交易所內進行黃金買賣業務的,以美國的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為代表,可稱為美式;有的黃金市場在專門的黃金交易所里進行交易,以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和新加坡黃金交易所為代表,可稱為亞式。
歐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市場里的黃金交易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比如倫敦黃金市場,整個市場是由各大金商、下屬公司相互聯系組成,通過金商與客戶之間的電話、電傳等進行交易;而蘇黎世黃金市場,則由三大銀行為客戶代為買賣並負責結賬清算。倫敦和蘇黎世市場上的買價和賣價都是較為保密的,交易量也都難於真實估計。
美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交易市場實際上建立在典型的期貨市場基礎上,其交易類似於在該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其它商品。期貨交易所作為一個非贏利機構本身不參加交易,只是提供場地、設備,同時制定有關法規,確保交易公平、公正地進行,對交易進行嚴格地監控。
亞式黃金交易:這類黃金交易一般有專門的黃金交易場所,同時進行黃金的期貨和現貨交易,交易實行會員制,只有達到一定要求的公司和銀行才可能成為會員,並對會員的數量配額有極為嚴格的控制。雖然進入交易場內的會員數量較少,但是信譽極高。以香港金銀業貿易場為例:其場內會員交易採用公開叫價,口頭拍板的形式來交易,由於場內的金商嚴守信用,鮮有違規之事發生。

2、黃金市場買賣參與者
國際黃金市場的參與者,可分為國際金商、銀行、對沖基金等金融機構、各個法人機構、私人投資者以及在黃金期貨交易中有很大作用的經紀公司。
國際金商:最典型的就是倫敦黃金市場上的五大金行,其自身就是一個黃金交易商,由於其與世界上各大金礦和黃金商有廣泛的聯系,而且其下屬的各個公司又與許多商店和黃金顧客聯系,因此,五大金商會根據自身掌握的情況,不斷報出黃金的買價和賣價。當然,金商要負責金價波動的風險。
銀行:又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僅僅為客戶代行買賣和結算,本身並不參加黃金買賣,以蘇黎世的三大銀行為代表,他們充當生產者和投資者之間的經紀人,在市場上起到中介作用。也有一些做自營業務的,如在新加坡黃金交易所(UOB)里,就有多家自營商會員是銀行的。
對沖基金:近年來,國際對沖基金尤其是美國的對沖基金活躍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各個角落。在黃金市場上,幾乎每次大的下跌都與基金公司借入短期黃金在即期黃金市場拋售和在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交易所構築大量的淡倉有關。一些規模龐大的對沖基金利用與各國政治、工商和金融界千絲萬縷的聯系往往較先捕捉到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利用管理的龐大資金進行買空和賣空從而加速黃金市場價格的變化而從中漁利。
各種法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這里既包括專門出售黃金的公司,如各大金礦、黃金生產商、黃金製品商(如各種工業企業)、首飾行以及私人購金收藏者等,也包括專門從事黃金買賣的投資公司、個人投資者等。從對市場風險的喜好程度分,又可以分為避險者和冒險者:前者希望黃金保值而迴避風險,希望將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如黃金生產商、黃金消費者等;後者則希望從價格漲跌中獲得利益,因此願意承擔市場風險,如各種對沖基金等投資公司。
經紀公司(Broke』s Firm):是專門從事代理非交易所會員進行黃金交易,並收取傭金的經紀組織。有的交易所把經紀公司稱為經紀行(Commission House)。在紐約、芝加哥、香港等黃金市場里,有很多經紀公司,他們本身並不擁有黃金,只是派出場內代表在交易廳里為客戶代理黃金買賣,收取客戶的傭金。

3、有關的監督管理機構
隨著黃金市場的不斷發展,為保證市場的公正和公平,保護買賣雙方利益,杜絕市場上操縱價格等非法交易行為。各地都建立了對黃金市場的監督體系。比如:美國的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FC)、英國的金融服務局(FSA)、香港的香港證券與期貨管理委員會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等。

4、有關的行業自律組織
世界黃金協會:是一個由世界范圍的黃金製造者聯合組成的非贏利性機構,其總部設在倫敦,在各大黃金市場都設有辦事處。其主要功能是通過引導黃金市場上的結構性變化(例如:消除稅收,減少壁壘,改善世界黃金市場的分銷渠道等)來盡可能提高世界黃金的銷量。對世界黃金生產形成穩定的支持,並在所有實際和潛在的黃金購買者之前樹立起正面的形象。
倫敦黃金市場協會(LBMA):成立於1987年,其主要職責就是提高倫敦黃金市場的運作效率及擴大倫敦黃金市場的影響,為倫敦招商,促進所有參與者(包括黃金生產者、精煉者、購買者等)的經營活動。同時與英國的有關管理部門,如英國金融管理局,關稅與消費稅局等共同合作,維持倫敦黃金市場穩定而有序的發展。

第三節:國際黃金市場

黃金市場(Gold Market)是買賣雙方集中進行黃金買賣的交易中心,提供即期和遠期交易,允許交易商進行實物交易或者期權期貨交易,以投機或套期保值,是各國完整的金融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貨幣制度的發展,黃金已逐漸喪失了交易媒介和價值衡量尺度的貨幣職能,但仍在國際貿易、國際間債權債務清算以及國際儲備等方面保持著一定的貨幣特徵。

1、按照黃金市場所起的作用和規模劃分可分為:主導性市場和區域性市場
主導性黃金市場是指國際性集中的黃金交易市場,其價格水平和交易量對其他市場都有很大影響。最重要的有倫敦、蘇黎世、紐約、芝加哥和香港的黃金市場。
區域性市場是指交易規模有限且集中在某地區,而且對其他市場影響不大的市場,主要滿足本國本地區或鄰近國家的工業企業、首飾行、投資者及一般購買者對黃金交易的需要,其輻射力和影響力都相對有限。如東京、巴黎、法蘭克福黃金市場等。

2、按照交易類型和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為:現貨交易市場和期貨交易市場
黃金現貨交易基本上是即期交易,在成交後即交割或者在兩天內交割。交易標的主要是金條、金錠和金幣,珠寶首飾等也在其中。
黃金期貨交易主要目的為套期保值,是現貨交易的補充,成交後不立即交割,而由交易雙方先簽訂合同,交付押金,在預定的日期再進行交割。其主要優點在於以少量的資金就可以掌握大量的期貨,並事先轉嫁合約的價格,具有杠桿作用。期貨合約可於任一營業日變現,具有流動性;也隨時買進和結算,具有較大彈性;還能在運用上選擇不同的委託形式,在不同的市場之間又可以進行套貨,具有靈活性等。
世界上有的黃金市場只有現貨交易,有的只有期貨交易,但大多數是既有期貨又有現貨交易。

3、按有無固定場所劃分可分為:無形黃金市場和有形黃金市場
無形的黃金交易市場,主要指黃金交易沒有專門的交易場所,如主要通過金商之間形成的聯系網路形成的倫敦黃金市場;以銀行為主買賣黃金的蘇黎世黃金市場;以及香港本地的倫敦無形市場。
有形黃金市場主要指黃金交易是在某個固定的地方進行交易的市場。這其中又可以分為有專門獨立的黃金交易場所的黃金市場和設在商品交易所之內的黃金市場,前者如: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新加坡黃金交易所等;後者如:設在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內的紐約黃金市場,設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內芝加哥黃金市場以及加拿大的溫尼伯商品交易所內的溫尼泊黃金市場。

4、按交易管製程度劃分可分為:自由交易、限制交易市場和國內交易市場
自由交易市場是指黃金可以自由輸出入,而且居民和非居民都可以自由買賣的黃金市場,如蘇黎世黃金市場。限制交易市場是指黃金輸出入受到管制,只允許非居民而不允許居民自由買賣黃金的市場,這主要指實行外匯管制國家的黃金市場,如1979年10 月英國撤銷全部外匯管制之前的倫敦黃金市場。
國內交易市場是指禁止黃金進出口,只允許居民,而不允許非居民買賣黃金的市場,如巴黎黃金市場。
近年來,黃金市場的黃金微型化交易發展很快,各種實金形式多種多樣,且數量輕,大大便利了小額資金入市投資黃金。黃金市場的交易方式亦多樣化,如黃金券和憑證等的交易,實際上代表了黃金交易憑證化的趨勢。
一般來說,黃金市場的建立和發展需具備一定的條件,如:
1)該國或地區需有發達的經濟條件和完善的信用制度;
2)該國或地區必須實行自由外匯制度,允許黃金自由買賣和出入;
3)同時亦需要有健全的法制基礎,穩定的政治和經濟環境;
4)良好的軟硬體環境、交通發達、基礎設施完善等。

2. 現貨白銀和黃金的歷史最高點最低點位

XAU 2011/9/6 1920.8/OZ (USD)
XAG 2011/4/25 49.780/OZ (USD)
盎司+美元是標准計算單位

3. 白銀市在抗日戰爭的歷史

白銀市,是甘肅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位於甘肅省中部,地處黃土高原和內騰格里沙漠容過渡地帶。轄白銀、平川兩區和靖遠、景泰、會寧三縣。市政府駐白銀區。
海拔1275~3321米。黃河流經全市258千米,流域面積14710平方千米。南部為中溫帶半干早氣候區,北部為冷溫帶干早氣候區。年降水量110~352毫米,年蒸發量2101毫米。
白銀礦產資源豐富,主要礦藏有銅、煤、黏土、石灰石、石膏等。2013年GDP463.3億元。

4. 中國唯一以貨幣命名的城市,五千年不改名,你知道是哪嗎

城市命名與當地的歷史發展是有很大關系的,我國城市的命名有根據地形命名的,有根據歷史事件命名的,當然也有根據貨幣命名的,我國甘肅就有這樣一座城市,白銀市,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他一直保持著這樣的名字,只不過范圍幾經變遷

現在這座城市的礦產資源已經不是像歷史上那麼發達了,絲綢之路雖然在重啟,但是因為交通路線變更的原因,這座城市並沒有受到太大的便利,但是它是一個非常好的旅遊城市,因為在甘肅,在陝西,這片雲貴高原黃土高原的土地上有著很多歷史文化所留下來的痕跡,無論是古建築還是說一些名人,景勝都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旅遊選擇。

5. 白銀市的歷史

歷史沿革
白銀的由來甘肅省白銀是一個美好的名字。 白銀市是一塊寶地,早在漢代就有采礦業。據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間,「松山之南,礦爐二十座」,采礦點30餘處,開采人員盛時達三、四千之眾,「日出斗金,集銷金城」,官方在據市區10公里處鳳凰山、火焰山、銅廠溝專設辦礦機構「白銀廠」。白銀市緣此而得名。
歷代白銀
白銀歷史悠久。已經發現新石器時代的 文化遺址有16處之多。說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從事原始的畜牧業和農業。西漢以後,境內置祖厲、鸇陰、媼圍三縣,是白銀地區建縣之始。西魏至唐,屬古會州之地。唐末五代至北宋前期,為吐蕃所據有。北宋以後,又長期為宋、西夏、金爭戰的前沿。明置靖虜衛、會寧縣。清置紅水分縣(今屬景泰縣)、打拉池分縣(今屬平川區)。至此,境內有4個縣級行政單位。民國以後,撤消打拉池分縣,形成了靖遠、會寧、景泰三縣建制的格局。自漢開通絲綢之路後,白銀就成為絲路的咽喉孔道和中西文化交流傳播的重要橋梁。唐「貞觀之治」時,會州「以足食故,更名粟州」「土貢駝毛、褐野馬、革履、鞍氈、鹿舌、鹿尾」。「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說明白銀物產豐饒,經濟繁榮。白銀地區貯藏著豐富的金、銀、銅、鉛、鋅、錳等礦物。民國時期,白銀是共產黨人浴血奮戰的地方之一。1936年10月,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會寧,在中國革命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49年9月,白銀解放。從此白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經過近40年的崢嶸歲月,勤勞的白銀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開拓出一片片綠洲,建成一座座現代化工廠,經濟建設蒸蒸日上,社會發展生機勃勃,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城市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6. 銀的歷史,遍及中國大地的白銀是從哪裡來的呢

根據相關業務知識,白銀源自於銀礦石冶煉而來。中國地大物博,銀礦很多,比如甘肅的白銀市名就源自於白銀礦山。就全國而言含白銀礦石最多質量最高的當屬於西藏,但目前國家出於保護礦山資源而禁止開發開采。

7. 關系的黃金白銀的歷史事件

答:一、世界銀礦山儲量及分布情況
2005年世界銀儲量和儲量基礎分別為27萬噸和57萬噸,儲量可保證生產年。從世界分布情況看, 波蘭、中國、美國、墨西哥、秘魯、澳大利亞、加拿大和智利等國的儲量佔到世界總儲量和儲量基礎的80%,其中波蘭的儲量和儲量基礎均位居世界首位,分別為 51000噸和140000噸,佔到世界銀儲量和儲量基礎的18.8%和24.6%。按照05年世界銀礦山產量19257.4噸計算,世界銀儲量和儲量基 礎靜態保證年限分別為14年和30年,說明世界白銀儲 量的保證程度並不很高。全球約2/3的銀資源是與銅、鉛、鋅、金等有色金屬和貴金屬礦床伴生的,1/3是以銀為主的獨立銀礦床。預計未來銀的儲量和資源仍 主要來自副產銀的賤金屬礦床,而銀從這些礦床中的提取將主要取決於賤金屬市場的需求。據《世界金屬統計》2006年2月報導,2004年和2005年世界 礦山銀產量分別為18856.8t和19257.4 t。 2005年比2004年增加了400.6t,增長2.12%; 2004年比2003年增加了256 t,增長1.38%。銀礦產量多來自鉛-鋅礦山、銅礦山和金礦山等,作為這些礦山的共生品或副產品,2004年這些礦山提供礦山銀產量的70%,而來自以 銀為主的獨立銀礦山產量只佔礦山銀產量的30%。
世界主要產銀國有秘魯、墨西哥、中國、澳大利亞、智 利、加拿大、波蘭和美國等。這八大產銀國2003年至2005年產量均在千噸以上,2005年合計佔世界總產量的80%左右。秘魯是世界上最大的銀生產 國,2004年和2005年的產量分別達3059.8t和3193.1 t,佔世界產量16% 和16.58%。

8. 白銀市的來歷

白銀--因礦得名,因企設市

明朝洪武年間,白銀開采興盛,官方在此設立采煉機構「白銀廠」,有「日出斗金」「積銷金城」之說,白銀緣此而得名。
白銀的由來
白銀是一個美好的名字。 白銀市是一塊寶地,早在漢代就有采礦業。據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間,「松山之南,礦爐20座」,采礦點30餘處,開采人員盛時達三、四千之眾,「日出斗金,集銷金城」,官方在據市區10公里處鳳凰山、火焰山、銅廠溝專設辦礦機構「白銀廠」。白銀市緣此而得名。
白銀歷史悠久。已經發現新石器時代的 文化遺址有16處之多。說明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里繁衍生息,從事原始的畜牧業和農業。西漢以後,境內置祖厲、鸇陰、媼圍三縣,是白銀地區建縣之始。西魏至唐,屬古會州之地。唐末五代至北宋前期,為吐蕃所據有。北宋以後,又長期為宋、西夏、金爭戰的前沿。明置靖虜衛、會寧縣。清置紅水分縣(今屬景泰縣)、打拉池分縣(今屬平川區)。至此,境內有4個縣級行政單位。民國以後,撤消打拉池分縣,形成了靖遠、會寧、景泰三縣建制的格局。自漢開通絲綢之路後,白銀就成為絲路的咽喉孔道和中西文化交流傳播的重要橋梁。唐「貞觀之治」時,會州「以足食故,更名粟州」「土貢駝毛、褐野馬、革履、鞍氈、鹿舌、鹿尾」。「閭閻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稱富庶者無如隴右」。說明白銀物產豐饒,經濟繁榮。白銀地區貯藏著豐富的金、銀、銅、鉛、鋅、錳等礦物。民國時期,白銀是共產黨人浴血奮戰的地方之一。1936年10月,舉世聞名的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會寧,在中國革命史冊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49年9月,白銀解放。從此白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掀起了社會主義建設高潮。經過近40年的崢嶸歲月,勤勞的白銀人民發憤圖強,艱苦創業,開拓出一片片綠洲,建成一座座現代化工廠,經濟建設蒸蒸日上,社會發展生機勃勃,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城市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白銀區有著悠久的歷史,強灣鄉蓮花山南麓的齊家文化遺址,說明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境內已有先民繁衍生息。度堅城初築於1600年前駐牧境內的鮮卑乞伏氏,後為曾統治整個隴右地區的西秦乞伏乾歸政權建都的地方,是西秦秦興郡郡治所在地。
夏、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區境主要為羌族人游牧地。
秦末漢初為匈奴族游牧地。
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區境歸漢王朝版圖,隸武威郡。
三國時,屬魏武威郡媼圍縣。
西晉初,區境為鮮卑禿發氏據地。西晉末,仍屬晉之武威郡。
東晉義熙五年(409),西秦乞伏乾歸自木包(今臨夏)遷都度堅城(今露天礦址)改元更始,並立秦興郡,區境屬之。
南北朝時,先後隸北魏平涼郡、西魏會州、北周會寧防。
隋初,區境隸武威郡。煬帝大業三年(607),置會寧郡,區境屬之。
唐初,隸會州烏蘭(今靖遠)縣,太宗貞觀元年(627),屬隴右道。
五代至北宋初年,為黨項族據地。
北宋景礻右元年(1034),境內為西夏西壽監軍屬地。
南宋寶慶二年(1226),蒙古大軍入境滅西夏,境內為蒙古族居地。
元統一中國後,屬甘肅行省永昌路西寧州。
明代屬陝西行都司治所甘州靖虜衛(今靖遠)。
清代,今四龍鎮屬蘭州府靖遠縣,今水川鎮、強灣、王峴、武川鄉境屬蘭州府皋蘭縣。
民國初期,境內分屬蘭山道靖遠縣、皋蘭縣、紅水縣,民國17年(1928)廢道,直隸甘肅省政府。民國22年(1933)設置景泰縣,紅水縣並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轄境仍分屬靖遠、皋蘭、景泰縣。
1956年6月,國務院批准成立白銀市籌備委員會(縣級);1958年4月,白銀市升格為地級市。1961年11月,設置白銀市市郊區;1963年7月,白銀市建制撤銷,市郊區改稱白銀區,劃歸蘭州市。1985年8月,白銀市建制恢復,白銀區劃歸白銀市。

閱讀全文

與與白銀市有關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