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今日石屏發生了殺人事件
發生殺人案件,應由案發地公安機關立案處理,公安機關偵查完畢後,移交內檢察機關向人民法院容提起公訴。
法律依據:《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條【故意殺人罪】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B. 雲南有六百年歷史風光優美的石屏縣,當地有什麼特產
C. 石屏一中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學習什麼
石屏一中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學習:
氛圍好。
D. 石屏有哪些名人
袁嘉穀(1872-1937年),來雲南石屏人源,字樹五,又字樹圃,晚號屏山居士。清光緒癸卯(1903年)科取二甲第62名進士;同年取經濟特科一等第一名。雲南自元設置行省,六百餘年間,科第名魁天下者,惟袁嘉穀一人。因而,民間稱之「經濟特元」,或稱之「雲南獨一無二的狀元」。從此,省城昆明原「聚奎樓」懸「大魁天下」匾,並改名為「狀元樓」,石屏東門城樓也懸「大魁天下」匾。 石屏(1934.3.25-)飛機設計專家,中共黨員,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曾任K8、JL8教練機總設計師,現任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飛機總設計師。 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E. 石屏縣第一中學的辦學歷史
石屏一中,始建於1923年,校址以石屏縣城西北隅西准提閣為基礎。以三佛殿為東西、南北中軸線,從南至北建蓋大門樓、二門樓、企鶴樓,加上原西准提閣三佛殿、准提閣、賞心亭;三佛殿東聯天尊殿,西接財神殿,各有土木結構兩層平房圍成院落。
1957年起,先後建成土木結構兩層教學樓2幢,一為賞心亭後2層8個教室的平房,一為2層磚木結構8個教室的「躍進樓」。
1982年,先後建蓋磚混結構教學樓1幢,內設16個教室、4個教師休息室;建蓋磚混結構實驗樓1幢,內設12個實驗室、4個實驗准備室。1986年後,先後在西花區以東建蓋2層框架結構食堂,運動場以東二校舍建蓋磚混結構4層8戶教師宿舍1幢,躍進樓後建3層6戶磚混結構教師宿舍1幢。
1993年後學校有了較大的發展,拆除原賞心亭後2層平房,建蓋5層20個教室的教學樓1幢;拆除東、西花區的舊建築,建蓋男、女生宿舍各1幢,2002年在原運動場建蓋了框架結構5層逸夫綜合大樓。
2005年,為了擴大高中辦學規模,石屏縣人民政府在石屏城東,異龍湖畔新建佔地面積209畝的新校區。建有現代化教學樓、實驗樓、食堂、網球場、400米塑膠跑道田徑運動場、游泳池、籃球場、排球場。
1923年命名為「石屏縣立中學校」;1933年8月,改名為「雲南省立石屏中學校」;1939年,改名為「雲南省石屏師范學校」並附設初中班;1950年將石屏縣聯合中學劃並學校;1952年定名為「雲南省石屏縣第一中學」;2004年,根據縣人民政府文件,初高中分離辦學,學校只招收高中學生;2005年,經上級批准,組建民辦公助的石屏一中實驗初中;2006年9月,石屏一中整體搬遷到湖濱路新校區,又名「石屏縣高級中學」,原石屏一中老校區組建「石屏初級中學」。2007年4月,根據石屏縣委《石發[2006]32號文件精神及石通[2007]7號通知》精神,經2007年4月11日教育局擴大會議研究決定,把「石屏初級中學」並入「石屏一中」初中部,取消原石屏初級中學建制,統稱雲南省石屏縣第一中學。
2012年1月,石屏縣教育局根據《石屏縣人民政府關於石屏一中調整為石屏縣第一中學和石屏高級中學的決定事項的通知》(石政通〔2011〕13號)精神,將原石屏一中調整為石屏縣第一中學和石屏高級中學。在具有近90年辦學歷史,充滿靈性與文化氣息的毓秀之地調整重組了石屏一中。
F. 石屏縣的歷史沿革
石屏縣轄區,兩漢至東晉時屬勝休縣,隋屬昆州,唐曾屬黎州。
西漢稱「舊欣」——彝族族名,意為「居住在山林水邊的民族」,唐天寶十一年(752年),本地土著民族掘地得石坪,聚為居邑,始號「石坪邑」。乾符六年(879年)南詔政權時,隸屬通海都督。
宋大理國時,石屏邑屬秀山郡。蒙古至元七年(1270年),石坪邑置為州,設土官,隸屬臨安路(明改臨安府,屬秀山把總、迤南道、開廣道)。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石坪州」為「石平州」,後改「石屏州」。嘉慶十五年(1810年)虧容、思陀、落恐、左能、瓦渣五土司並入。
民國二年(1913年)改石屏州為石屏縣,隸屬蒙自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裁蒙自道後屬行政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劃石屏、新平、峨山、河西、通海五縣部分屬地,並設龍武設治局,玉溪管轄。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7月,雲南省政府奉政務院核准電令將龍武設治局改置龍武縣,仍隸屬玉溪專署。
1950年3月於建水設滇南行署,石屏、龍武兩縣隸屬之。同年4月遷蒙自專員公署,石屏、龍武兩縣隨屬之。是年9月,因龍武縣人口太少、區域太窄設縣條件不夠,改設龍武設治局。1953年5月,龍武設治局人民政府駐地由龍武遷至龍朋。1955年12月29日,龍武設治局復改龍武縣。1957年11月18日撤蒙自專署,成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龍武兩縣隸之。1958年11月1日石屏縣、龍武縣合並,稱石屏縣至今。
G. 2011年8月24日石屏陶村中學凄慘命案1死兩重傷
本不應該發這里的,不過,現在的新聞都是經過篩選的,真正應回該引起重視,真正應該認真處答理的,很多都沒有得到應有的處置,又有一些是因為媒體重視才引起官方重視,否則,很多事情都是在民間流傳,最終不了了之,留下很多後遺症。
H. 雲南石屏歷史
石屏地名來源:一說為三國諸葛亮南征,遙望其地疑雲如蓋,恐有伏兵,秘使人訪之,掘得石坪一塊,故名石坪;一說為唐天寶十一年(752),本地土著居民掘得石坪一塊,聚為居邑,始號石坪邑;另一說以縣南石屏山而得名。
西漢屬益州郡勝休縣。東漢屬益州益州郡勝休縣。三國蜀漢屬益州興古郡勝休縣。西晉屬寧州興古郡勝休縣,東晉至南朝梁屬寧州梁水郡勝休縣。北朝周屬南寧州。隋屬南寧州總管府昆州。唐武德七年(624)設南寧州都督,轄七州十五縣,石屏屬黎州;天寶十一年(752),本地土著民族掘地得石坪,聚為居邑,始號石坪邑;乾符六年(879)南詔國時,石屏邑隸屬通海都督。
宋大理國時,石屏邑屬秀山郡阿僰部。元至元七年(1270),於石坪邑置石平州,設土官,隸屬臨安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石坪州為石屏州,屬臨安府。清初沿明制,石屏州屬臨安府。康熙元年(1662)於寶秀設把總;清雍正八年(1730)7月,臨安府屬迤東道;乾隆三十一年(1766)10月,臨安府屬迤南道;嘉慶十五年(1810)虧容、思陀、落恐、左能、瓦渣五土司歸石屏州;光緒十三年(1887)10月,臨安府屬臨安開廣道。
民國2年(1913)改石屏州為石屏縣,隸屬蒙自道;民國18年(1929)裁蒙自道後直屬省。民國23年(1934)劃石屏、新平、峨山、河西、通海五縣部分屬地,並設龍武設治局。民國31年(1942),石屏縣、龍武設治局屬雲南第3行政督察區(駐建水縣)。民國37年(1948),石屏縣屬雲南第5行政督察區(駐建水縣),龍武設治局屬第6區(駐新平縣)。民國38年(1949)7月,雲南省政府奉政務院核准電令將龍武設治局改置龍武縣(實際上未執行)。
1950年3月於建水設滇南行署,石屏、龍武兩縣隸屬滇南行署。同年4月遷蒙自專員公署,石屏、龍武兩縣屬蒙自專區。1951年9月,因龍武縣人口太少、區域太窄設縣條件不夠,改設龍武設治局。1952年11月21日,政務院批准:撤銷龍武設治區,設立龍武縣(1955年12月30日實施)。1953年5月,龍武設治局人民政府駐地由龍武遷至龍朋。1957年11月18日,成立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原蒙自專區石屏、龍武兩縣劃歸紅河州。1960年9月13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03次會議通過:撤銷龍武縣,將原龍武縣的行政區域並歸石屏縣(1958年11月1日撤並)。
1984年5月,撤銷公社、大隊,恢復區、鄉建制。全縣共設11個區1個鎮,轄108個鄉,4個區屬鎮,3個辦事處,共978個自然村。
1988年,改區為鄉(鎮),鄉改為村公所(辦事處)。全縣共轄4鎮8鄉,74個村公所、41個辦事處。同年6月,省政府批准石屏縣政府駐地城關鎮更名異龍鎮。1991年5月,全縣建立村委會815個、居委會6個。
1997年,石屏縣轄4個鎮、8個鄉:異龍鎮、寶秀鎮、龍朋鎮、壩心鎮、大橋鄉、陶村鄉、冒合鄉、亞房子鄉、新城鄉、龍武鄉、哨沖鄉、牛街鄉。縣政府駐異龍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石屏縣總人口277580人,其中:異龍鎮25893人,寶秀鎮35789人,壩心鎮26970人,龍朋鎮25374人,陶村鄉36445人,冒合鄉24405人,新城鄉9854人,亞房子鄉11334人,大橋鄉16414人,龍武鄉21154人,哨沖鄉17037人,牛街鄉26911人。
2000年7月18日,全縣村級體制改革試點在龍武鄉14個村公所先行。12月8日,石屏村級體制改革結束。改原村公所、辦事處為村民委員會,實行村民自治。全縣共4鎮8鄉,115個村民委員會,946個村民小組。
2001年3月20日,省人民政府批准:石屏縣陶村、冒合、龍武、哨沖、牛街5鄉撤鄉建鎮。至此,全縣轄9個鎮、3個鄉:異龍鎮、寶秀鎮、龍朋鎮、哨沖鎮、牛街鎮、壩心鎮、龍武鎮、陶村鎮、冒合鎮、亞房子鄉、大橋鄉、新城鄉。
2003年3月29日,雲政復[2003]26號:撤銷石屏縣異龍鎮、陶村鎮、冒合鎮,設立異龍鎮,鎮政府駐原異龍鎮政府駐地;撤銷寶秀鎮、亞房子鄉設立寶秀鎮,鎮政府駐原寶秀鎮政府駐地。至此,全縣共7鎮2鄉:異龍鎮、寶秀鎮、壩心鎮、龍朋鎮、龍武鎮、哨沖鎮、牛街鎮、新城鄉、大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