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普陀區東新路殺人案
【新民網·獨家報道】6月23日凌晨4時左右,一名男子渾身是血倒在了普陀版區東新支路93號一小吃店門權前,身上滿布刀傷。據目擊者稱,該名男子是受到4名遮面刀手當街襲擊而受傷,救護車趕到現場後將傷重的男子送往附近醫院,但男子仍不治身亡。
23日白天,當記者來到普陀區東新支路93號附近時,地上粘稠的血跡已經乾涸結塊。警方在血跡周圍放置了警示標識,並拉起了警戒線。新民網記者從周圍居民處獲悉,血案發生在23日凌晨,被砍男子姓王,其在凌晨獨自回家時遇襲,被幾名戴著口罩的襲擊者砍傷,砍人者在事發後隨即離開了現場。
據悉,遇害的王姓男子就住在事發地不遠的弄堂內,當地居民稱此人並非從事正經職業,為附近一涉賭場所的「大哥」。在現場,記者看到不少「紋身男」佇立於警戒線旁,一條寫有「大哥」字樣的輓聯迎風飄盪,王姓男子的家屬則在現場泣不成聲。
目前,警方已證實這一事件。普陀警方表示,23日凌晨3時40分110接到報警,東新支路上一男子被砍傷倒地。警方在趕往現場後,將傷者送往醫院搶救,後該男子因失血過多搶救無效死亡。警方消息稱,死者姓王,30歲。目前事件的原因,警方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2. 查找歷史上海普陀區大自嗚鍾什麼時間遷走的上海大自嗚鍾幾幾年拆遷的
1958年這座紀念日本經濟侵略的「功碑」被拆除
1926年公共租界老勃生路(今長壽路)、版小沙渡路(今西康權路)交叉口的道路中央,建起一座鍾塔,人們稱它為大自鳴鍾,這就是上海灘遠近聞名的「大自鳴鍾」的由來。修建這座鍾不是為了方便報時,而是為紀念已故的川村利兵衛,就是他槍殺紗廠工人顧正紅的日本人
3. 上海市普陀區桃浦新村斗毆事件
報警來處理。
若達到三人以上的,自則涉嫌聚眾斗毆罪。若致人重傷的,則以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若致人死亡的,則以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法律依據:《刑法》
第二百九十二條【聚眾斗毆罪;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聚眾斗毆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首要分子和其他積極參加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眾斗毆的;
(二)聚眾斗毆人數多,規模大,社會影響惡劣的;
(三)在公共場所或者交通要道聚眾斗毆,造成社會秩序嚴重混亂的;
(四)持械聚眾斗毆的。
聚眾斗毆,致人重傷、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4. 普陀區的歷史沿革
唐代以前區域部分地區就已成陸。
唐天寶十年(751年)置華亭縣,元二十八年(1291年)置上海縣,現區南境屬之;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置嘉定縣,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寶山縣,現區北境屬之。
直至19世紀末,區域仍以西浜、李家浜、木瀆港、蔡家浜、虯江等一線為界,南北分屬上海縣高昌鄉、法華鄉及寶山縣真如鄉、彭浦鄉。鴉片戰爭以後,上海成為列強通商口岸。嗣後列強強占租界,且多次擴大區域,
至1899年,區境蘇州河以南之大部分地區被列強辟為公共租界,開始了城市化進程,逐步成為上海市區的一部分。
1927年,上海特別市建立後,今區境之地,除公共租界外的其他地區分屬閘北、彭浦、真如、蒲淞、法華等區。抗日戰爭期間,汪偽政府接管公共租界,重新劃分政區,並在上海設立31個警區,蘇州河以南之地被劃為第十三警區,由普陀路警察局管理。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基本按舊時警區地段設區,蘇州河以南之地域為第十三區。1947年1月改稱普陀區,區公所設在安遠路玉佛禪寺內。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同月底成立普陀區接管委員會。
1950年6月28日,成立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政府,劃入蘇州河以北、中山北路以南地域。
1956年後又陸續劃入真如、大場、西郊、寶山等區縣部分地域。
1984年與1992年分別劃入嘉定縣的真如鎮和長征、桃浦2個鄉,至此普陀區的區境面積為55.53平方公里。
1959年正式定名為街道辦事處,年內,區行政區劃為7個街道,即宜川新村、普陀路、林家港、東新村、沙洪浜、膠州路、曹楊新村街道。
1963年5月區轄屬街道調整為8個,建立中山北路街道。
1964年區轄街道調整為9個,建立朱家灣街道。
1982年2月,從宜川新村街道劃出部分地區,建立甘泉新村街道,從曹楊新村街道劃出部分地區建立曹安路街道,此時,區轄街道調整為11個。
1984年11月,嘉定縣的真如鎮劃入區境,區行政區劃為11個街道1個鎮。
1987年7月,由於境域擴大,建立滬太新村街道。同年10月建立石泉新村街道,區行政區劃為13個街道1個鎮。
1991年9月,撤銷普陀路、膠州路街道,建立長壽路街道;撤銷甘泉新村、滬太新村街道,建立甘泉路街道;撤銷朱家灣、石泉新村街道,建立石泉路街道,區行政區劃為10個街道1個鎮。
1992年7月,嘉定縣的長征、桃浦2個鄉劃入區內,區行政區劃為10個街道、1個鎮、2個鄉。
1993年3月,東新村街道更名為東新路街道。
1994年5月,沙洪浜街道更名為白玉路街道。同年12月,撤銷長征、桃浦2個鄉,建立長征鎮和桃浦鎮。區行政區劃為10個街道3個鎮。
1996年3月,新建真光路街道。同年3月,新建白麗路街道。區行政區劃為12個街道3個鎮。1997年7月,撤銷宜川新村、中山北路街道,建立宜川路街道。區行政區劃為11個街道3個鎮。
2000年5月,區行政區劃進行了一次較大的調整。撤銷曹安路、白玉路、東新路、真光路、白麗路等5個街道。
2014年12月,經市政府研究,同意設立萬里街道辦事處,駐地為富平路518號,長征鎮行政區劃作相應調整,駐地為萬鎮路180號;同意撤銷真如鎮建制,設立真如鎮街道辦事處,駐地為芝川路205號。
5. 請問有知道昨天上海普陀區星月海港城跳樓事件經過的嗎發生時間下午五點四十左右!謝謝留言
上得太匆匆。
6. 普陀區是怎樣得名的
黃浦:「黃浦」的地名得名於「黃浦江」:黃浦江,南宋名「黃浦」,清代始稱「黃浦江」,源自今上海市西部澱山湖,流經十一區,至北部吳淞口注入長江,為上海最大的河流,被譽為上海的「母親河」。1945年建區時,以境東河名命名為「黃浦區」。
盧灣:「盧灣」的地名得名於「盧家灣」:舊時肇家浜自西向東,折向北流,轉彎處浜畔有羅姓居住,故名「羅家灣」(約今魯班路、斜徐路、泰康路、建國中路一帶),後諧稱「盧家灣」。1945年建區時,以境內地名「盧家灣」命名。1950年改稱「盧灣區」。
靜安:相傳靜安寺建於三國吳赤烏年間,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從松江(今蘇州河)北岸遷來今址(今常德路、南京西路、華山路、愚園路間),香火甚旺,為江南名剎。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寺名命名為「靜安區」。
長寧:「長寧」的地名得名於「長寧路」: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公共租界在曹家渡至北新涇間越界築路,以英國駐滬總領事之名命名為「白利南路」。1943年以四川省縣名改稱「長寧路」。1945年置區時,取境內路名命名為「長寧區」。
徐匯:徐家匯的形成,可上溯至明代。明末文淵閣大學士、著名科學家徐光啟曾於此建立農庄別業,從事農業實驗和著書立說,逝世後歸葬於此。其部分後裔在此繁衍生息,初名「徐家厙」,後漸成集鎮。因地當肇嘉浜和李樅涇兩水會合處,故稱「徐家匯」,區名由此而得。
普陀:「普陀」的地名得名於「普陀路」:20世紀初公共租界在今昌化路至陝西北路間築路,以浙江省佛教勝地「普陀山」之名命名為「普陀路」(1949年後向西延伸至西康路)。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路名命名為「普陀區」。
虹口:「虹口」的地名得名於「虹口港」:虹口港原名「洪口港」,在今虹口區南部,分「北洪」、「中洪」、「南洪」三段,北接俞涇浦,東納沙涇港,南入黃浦江。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港名命名為「虹口區」。
閘北:閘北一詞,源於蘇州河(吳淞江)上的兩座水閘。清代康熙十四年(1875年)今福建路橋附近的吳淞江上建了一座水閘,就是後來所稱的老閘。雍正十三年(1735年),在老閘西面三里外的金家灣(今新閘路橋附近)又建一水閘,稱為新閘。嘉慶年間,因吳淞江上船來船往,貿易興旺,在老閘和新閘周圍形成了兩個市集,新閘市集為吳淞江下游航運的主要舶船地,集上有船作、鐵鋪和商肆,市面較盛,而市集附近的吳淞江北岸區域大多仍是田野。上海開埠以後,新閘、老閘北面也開始發展,閘北之名開始出現。1927年置區時,稱「閘北區」。
楊浦:「楊樹浦港」原名「楊樹浦」,在今楊浦區西南部,北接走馬塘,南入黃浦江。1945年建區時,取境內港名命名為「楊樹浦區」。1949年改稱「楊浦區」。 楊浦」的地名得名於「楊樹浦港」
浦東:浦東新區地處上海市東大門、黃浦江以東,「浦東」之名即由此而來。浦東新區最早的歷史沿革可追溯到南北朝時的梁大同元年(535),那時設有崑山縣,隸屬於信義郡;古代的川沙是戌卒屯墾的海疆,唐天寶十年(751)屬華亭縣;到了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歸屬於上海縣;清雍正三年(1725)後分隸南匯和上海兩縣;嘉慶十五年(1810)開始由上海、南匯兩縣劃出,設川沙撫民廳。1992年10月11日,國務院(國函[1992]145號)批復:設立上海市浦東新區,撤銷川沙縣,浦東新區的行政區域包括原川沙縣,上海縣的三林鄉,黃浦區、南市區、楊浦區的浦東部分。1993年1月浦東新區成立。1993年3月,楊浦區歇浦路街道、南市區浦東地區的周家渡、塘橋、南碼頭、上鋼新村4個街道及楊思鎮、原上海縣的三林鄉及黃浦區的浦東部分正式劃歸浦東新區。
寶山:寶山,因山得名,明永樂十年(1412年),境內海濱,曾用人工堆築成一座土山,用作航海標志,為出入長江口的船隻導航,永樂皇帝定山名為寶山。
閔行:「閔行」的地名得名於「閔行鎮」:閔行鎮原名敏行市,在今閔行區南部,明弘治時形成集市(一說嘉靖時有山東人閔其來滬游學,卒後葬此,故名)。1930年置鎮,1960年置區時,取境內鎮名命名為「閔行區」。「閔行」地名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刻印的《上海志》,距今約500年。該志卷二《山川志·鎮市》中稱:「敏行市在十六保」。
南市:位於市區東南部,東、南瀕黃浦江。轄境主要為原上海縣老城區,鴉片戰爭以後,縣城的城河浜(相當今人民路)以北先後被占為租界。原上海縣城區和小東門、十六鋪一帶的老市,因與北面租界商業區「北市「相對,所以稱為南市。
嘉定:位於上海市西北部。原名嘉定縣,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1218年)置,以年號得名,1992年撤縣設區。境域東鄰寶山區,東南接普陀區,南濱吳淞江與閔行區、青浦縣相望,西、北兩面與江蘇省接壤。
奉賢:位於上海市南部,南瀕杭州灣。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華亭縣東南部置,雍正四年正式建縣。因河流奉賢涇得名,一說相傳孔子高徒吳國人言偃(子游)曾來此,故取奉先賢之意為名。縣駐地初設在南橋,雍正九年遷青村堡(今奉城),民國元年(1912年)復遷南橋。民國廢松江府直屬江蘇省,日偽時期隸上海特別市,曾改為區。1949年5月後,隸蘇南行署松江專區,1952年屬江蘇省松江專區,1958年撤銷松江專區屬蘇州專區,同年劃歸上海市。民國22年將金匯橋和蕭塘以北東西長約10餘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的南匯縣插花地帶劃入,民國31年原屬松江縣的柘林鎮劃入。1950年阮巷鄉劃歸松江縣,松江縣 缺地區劃入。
松江:位於上海市西南部。唐天寶十載(751年)設華亭縣,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在此設華亭府,次年改名松江府。元至清松江府屬縣陸續析置上海、青浦、婁縣、金山、奉賢、南匯6縣及川沙撫民廳。民國元年(1912年)廢松江府存縣,同年婁縣並入華亭縣,民國3年因與甘肅省華亭縣同名,改名松江縣。民國期間,曾在此設江蘇省行政督察公署。1949年5月置松江專區,屬蘇南行署,1950年劃入奉賢縣阮巷鄉,劃出 缺歸奉賢縣。1954年劃入青浦縣杜寅、佘山、辰山、陳坊4鄉及葑澳、方夏、沈巷、浦聯等鄉的6個村,劃出天心鄉及新石鄉的3個村歸青浦縣。1958年撤銷松江專區,縣屬蘇州專區,同年劃歸上海市。1966年劃入金山縣泖港公社,劃出楓涇、亭林2鎮及楓圍、亭新、朱行、漕涇、山陽5個公社和張澤公社部分歸金山縣。
金山:位於上海市西南部,杭州灣北岸,西鄰浙江省。是上海市成陸最早的地區之一,縣境東南部漕涇鎮沙積村的「高宅基」,即6400年前上海地區第一條沙岡的僅剩遺址。秦代設置的海鹽縣,南北朝時先後設置的前京、胥浦兩縣,縣駐地都位於境內。明置金山衛,清初屬婁縣,雍正二年(1724年)分婁縣置金山縣,雍正四年正式建縣,因金山得名。縣駐地初設在朱涇,雍正九年移治金山衛,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復遷朱涇,屬松江府。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直隸江蘇省,1949年5月後隸蘇南行署松江專區,同年,橫潦涇以北、豎潦涇以西的潦北鄉劃歸松江縣,松江縣潘涇以西的後岡鄉、灣樓鄉、亭林鎮、張澤鄉的部分地域歸入金山縣。1958年劃歸上海市。1966年松江縣的亭林、楓涇2鎮和朱行、山陽、漕涇、亭新、楓圍5個公社劃入,泖港公社劃歸松江縣。
青浦:位於上海市西部。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分出華亭縣的修竹、華亭2鄉和上海縣的新江、北亭、海隅3鄉建青浦縣,駐地青龍鎮(今舊青浦),因附近青龍江、浦家江得名,屬松江府。嘉靖三十二年撤銷青浦縣,萬曆元年(1573年)復置,移駐地唐行鎮(今青浦)。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出縣東北境的新江、北亭2鄉置福泉縣,乾隆八年(1743年)撤銷福泉縣,轄地復入青浦縣。宣統二年(1910年)原屬元和(今蘇州市)、吳江2縣的插花地章練塘,歸並青浦縣。民國元年(1912年)直屬江蘇省。1949年隸蘇南行政公署松江專區,同年黃渡鄉劃歸嘉定縣,崑山縣井亭鎮、嘉定縣西勝鄉劃入縣境。1954年,杜寅、辰山、佘山、陳坊等鄉劃歸松江縣,劃入松江縣天心鄉。1956年,崑山縣葉盪鄉劃入青浦縣,淀西、石米、港北、沙田4鄉劃歸崑山縣,次年仍回縣境。1958年改隸蘇州專區,同年劃歸上海市。
崇明:位於上海市北部長江口崇明島上。五代楊吳於顧俊沙設崇明鎮、崇明之稱始此。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置天賜鹽場於姚劉沙,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置崇明州、隸屬揚州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為崇明縣,隸屬蘇州府,後隸屬蘇州府太倉州,民國期間隸屬江蘇省,1958年11月改屬上海市。現縣境東有佘山島,南鄰江蘇省和寶山區、浦東新區,西、北與江蘇省海門、啟東接界。
南匯:大約2千多年前,由「揚子江水出海後受海潮頂托,折旋而南,與錢塘江水在此交匯」而成陸,故稱「南匯嘴」,曾稱「海曲」、「南沙」。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明政府為御倭寇,在南匯嘴(今惠南鎮)築城設守御所。南匯成陸於唐代前後,1726年建縣,建縣時因縣治設在原守御所南匯嘴,故縣名「南匯」。
1949年5月16日,南匯解放後歸蘇南松江公署管轄,1958年11月,國務院決定將其改為上海市轄。解放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南匯的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迅速發展,曾先後三次進入年財政收入超億元(雙億元)的全國十大富縣行列。2001年8月,正式撤縣建區。
7. 舟山市普陀區發生一起持刀傷人案件,傷亡狀況如何
目前普陀區的警方正在全力的追捕犯罪嫌疑人,也在全力的調查這個案件,有關的案件進展情況警方將在第一時間發布出來,請大家不要傳謠不要信謠,而且警察也提醒廣大的市民不要再傳播現場的視頻或者圖片了,死者的親屬會很傷心的,而且網路世界也不是法外之地,對於那些傳謠的人員還有擾亂社會秩序等違法行為,公安機關將依法查處。 再犯罪嫌疑人殺人以後就畏罪自殺了,而現場也是兩死一傷。
在2020年的8月23號的夜晚,在普陀區沈家門街道船廠路發生一場持刀傷人案件,這場持刀傷人案造成了2個人死亡一個人受傷,受傷的人員正在接受醫院的治療。在案發以後,普陀區的警察就立即出動,開始調查這件事這場兇殺案,當時是在浦西的某個地方發現犯罪嫌疑人的屍體的。
像這種報復社會的事情每年都會發生很多例,大家外出逛街的時候一定要小心,如果發現身邊有不正常的人,就立馬離他遠一些,特別是不要刺激兇手。
8. 上海歷史上之最
1、面積最大的市轄區:浦東新區
2、人口最多的市轄區:浦東新區
3、GDP最大、工業產值最高、版經濟總實力權最高的市轄區:浦東新區
4、摩天大樓最多的市轄區:浦東新區
5、戶籍人口密度最高的市轄區:黃浦區
6、常住人口密度最高的市轄區:虹口區
7、街道辦事處最多的市轄區:浦東新區
8、街道辦事處最少的市轄區:盧灣區(4個,已撤)、靜安區(5個)
9、鎮最多的市轄區:浦東新區
10、鎮最少的市轄區:普陀區、閘北區、楊浦區、長寧區、徐匯區(均1個)
11、市區8區地區差距最大的區:徐匯區
12、市區8區地區差距最小的區:靜安區
13、最昂貴的路:南京西路
14、跨區最多的路:滬太路(閘北區、普陀區、寶山區、嘉定區、江蘇省太倉市)
9. 上海市普陀區西宮
西宮 以前是沒有的! 那裡在解放以前是 革命歷史遺址!改革開放後,成立了滬西工人文化宮,專門提供給人民娛樂,休閑使用。
10. 普陀區的名勝古跡
法雨寺
法雨寺又名後寺,坐落在普陀山白華頂左,是普陀山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創建於明萬曆八年(15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興修大殿,並賜「天花法雨」匾額,故得今名。現存殿宇294間,計8800平方米。全寺分列六層台基上,入門依次升級。中軸線上前有天王殿,後有玉佛殿,兩殿之間有鍾鼓樓。後依次為觀音殿、玉牌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方丈殿。觀音殿又稱九龍殿,九龍雕刻十分精緻生動。
同歸域
位於城關北門龍峰山山腰。為明末抗清將士臣民一萬餘人的骨灰合葬墓。南明魯王朱以海初監國於紹興,後輾轉海上,於清順治六年(1649)十月移駐舟山,設行宮。清順治八年(1651)清軍攻陷舟山,抗清軍民一萬八千餘人殉難。郡幕僚喬缽集殉難者屍首在此火化合葬,勒碑橫書「同歸域」。墓坐北朝南,墓丘呈半圓形,直徑3.5米。墓面高1米,寬3.5米,墓頂砌作六邊錐形體。
花鳥燈塔
花鳥燈塔位於嵊泗縣,是中國舟山群島最北端、長江口至太平洋航線上的特大型燈塔。因其地理位置重要、規模巨大、功能齊全、歷史悠久且具有國際影響而被稱為「遠東第一燈塔」。2001年,花鳥燈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花鳥燈塔佔地約2.2萬平方米,建於1870年(清同治九年),是當時中國海關海務科籌設燈塔計劃中首批建造的燈塔之一。燈塔呈圓柱形,塔高16.5米,以磚石和鐵板築成。燈塔周圍相關建築布局完整,設施齊全。該燈塔是衛護長江口的三大燈塔之一,處於中國沿海南北航線與長江口分野交叉之地,是中外船舶進入上海、寧波、舟山等港口的重要門燈,也是上海至日本以及經過太平洋的遠洋國際航線不可缺少的標志。
普濟寺普濟寺,俗稱前寺,位於普陀山白華頂的靈鷲峰南麓,創建於後梁貞明二年(916),後屢興屢毀,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南巡時下詔重建寺廟,後又賜題額「普濟群靈」。普濟寺佔地面積26000平方米,整組建築坐北朝南,寺前有石牌坊、照壁、御碑亭、八角亭、瑤池橋、海印池附屬建(構)築物等,沿中軸線依次築有正山門(御碑殿)、天王殿、圓通殿、藏經樓、方丈殿等。主殿兩旁有鍾樓、鼓樓、配殿、客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