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誰知道桑氏在歷史上最有名的人物,謝謝啊
桑氏的來源有三: 1 、我國的桑氏,根據考證,是由窮桑氏而來的,十分的源遠流長。關於桑氏的源流,《姓譜》及《萬姓統譜》都有記載:「出自少昊的窮桑氏,子孫以桑為氏。」古代的窮桑,位於現在山東省曲阜市的北方,而少昊君臨天下之後,都城就設在曲阜。少昊又稱為金天氏。後來因為居住在窮桑,並且在他居住在窮桑的時候登上了帝位,所以又號窮桑氏。他的子孫的一部分以他的號作為姓氏,稱為窮桑氏,後來簡化為桑氏 。 換言之,桑姓中國人的老家,是在黃河下游的山東境地曲阜市北方。2、 到了二三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古老的桑家放族,又加入了另一支龐大的陣容,那就是當時秦國公族後裔的以桑氏為姓。當時,秦國公有人改以桑為姓的情形,《姓苑》記載清楚:「秦穆公,公孫枝字子桑,其孫以王父字為氏。」出自秦國。春秋時期秦國公族有叫公孫枝的,他在秦穆公時期擔任秦國的大夫,他的後世子孫以他的字作為姓氏,稱為桑氏。 3 、相傳,神農氏娶了桑氏作為自己的妻子,他們的後代於是有以桑為姓的,稱做桑氏。
二 遷徙分布
桑氏的望族居住在河南(今天的河南洛陽東北)、黎陽(今天的河南浚縣東北)。安徽省固鎮縣,宿州,太和有大量桑姓人。今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大辛庄、小辛庄、桑家莊以及桃源村等約有萬余桑姓人;山東省肥城市桃源鎮屯頭村也有數千桑姓人。山東各地的桑姓人均源於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該村(原名(音)桑家海子)有桑姓人家廟及家譜(先祖山西洪洞縣,明初遷徙定居於此)。在今河北高碑店市閻家務村有桑氏一族,約400人,據稱祖上來自山東境內。今山東省萊蕪市黃庄鎮有金水河,東王家莊,南北通香峪,檯子村,茄子峪村,桑家莊等村約有數千桑姓人。 山東壽光也有大量桑姓人,但他們和安徽固鎮桑姓人同出一宗,均來自山西。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1 黎陽郡:黎陽縣設置於西漢初期,北魏的時候改黎陽縣為黎陽郡。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2 河南郡:漢高帝的時候設置。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堂號】: 1 樞密堂、淮翼堂:明朝的時候,桑世傑被封為秦淮翼元帥,連克鎮江以東諸州縣,判行為樞密院事。2 鐵硯堂
四 歷史名人
傳說中有桑魁星點狀元封百官一說。
1 桑弘羊:西漢洛陽人。出身於商人家庭。武帝的時候擔任治栗都尉,領大司農。主張重農抑商,推行鹽鐵酒類商品由國家統一出售的政策。武帝臨終的時候,授給他御史大夫的職位,與大將軍霍光一起受遺昭,共同輔佐少主(昭帝)。始元六年許多官吏大臣要求取消鹽鐵酒類專賣的制度,桑弘羊堅決不允許。後來桑弘羊因為朝廷上有人政治陰謀而被殺害。終年70歲。
2 桑欽,北魏酈道元所注之《水經》,據說就是他撰寫的。他曾從平陵人塗渾受《毛詩》,而造詣極深。他還精通《古文尚書》。
3桑馥三國時魏音樂家。
4桑維翰:字國僑。五代後晉河南人。開始去參加考進士,主考官因為厭惡他姓桑而沒有錄取他。有人於是勸他改姓,他不肯。有人勸他改業,不要讀書了,他也不肯。他自己鑄造了一方鐵硯,發誓說:「要是等到我把鐵硯磨破的時候還不能中進士,我酒改業。」他勤學苦練,結果鐵硯還沒有磨穿的時候他就考中了進士。為石敬瑭掌書記,主謀引契丹兵滅後唐。敬唐建立了後晉王朝以後,桑維翰累官中書侍郎平章事兼樞密使,接受賄賂積累了巨萬財產。後來契丹軍隊打敗後晉以後,原來的後晉將軍張彥澤想要奪取他的財產,於是派人殺死了桑維翰。終年48歲。
5 桑世昌:淮海人,宋朝時期著名學者,陸游的親戚,編輯有迴文類聚,著作有《蘭亭考》。
6桑容:字文耀,常熟人。明代畫家,著有《竹窗集》。
7桑春榮:清朝刑部尚書,道光進士。職掌刑部十餘年,平反大獄,執法公平,他的名聲在當時很大。
8桑調元清朝工部主事
『貳』 桑姓的歷史名人
桑春榮(?-1882),清臣。直隸宛平(今屬北京)人,字柏儕。道光進士。道光二十二年(1842)任河南道監察御史,掌四川道監察御史。繼任雲南臨安知府,調任雲南府知府。曾鎮壓屬境回民反清起義,擢迤南道咸豐元年(1851)兼署鹽法道,督辦官錢局,簡化章程,禁止苛征,商民稱便。三年授貴州按察使,次年授雲南布政使。五年升任巡撫,兼署雲貴總督。因鎮壓廣西天地會起義屢遭失敗,被劾,九年任內閣學士。英法聯軍進犯北京,奉命督辦直隸、順天團防事宜後任刑部戶部右侍郎。同治十一年(1872)授刑部尚書日夕研讀歷代律例和清代刑律,親自審理積案。後病死。
其他桑姓名人有
三國魏音樂家桑馥;
西晉大臣桑沖;
唐大臣桑道茂;
五代後晉將領桑漢顒;
明大臣桑喬,將領桑世傑、桑敬,學者桑悅、桑學美、桑日升,劇作家桑紹良,詩人桑貞白;
清將領桑賽、桑額等。
近當代桑姓名人有政治家桑珠、桑逢文、桑結加,化學激光專家桑鳳亭,土壤專家桑以琳,臨床葯理學家桑衛國,醫葯學家桑國衛,民族學家桑耀華,經濟學家桑恆康,歷史學家桑兵、桑潤生、桑秀雲,圖書館學家桑健,現代文學研究專家桑逢康,作家桑地、桑新華,詩人桑恆昌,作曲家桑桐,鋼琴教育家桑葉舟,書法家桑凡,美術家桑吉雅,記者桑布,豫劇演員桑殿傑,體操運動員桑蘭,羽毛球運動員桑洋,乒乓球運動員桑亞蟬,跳水運動員桑雪,演員桑可舟,登山運動員桑珠等。
桑世昌:淮海人,宋朝時期著名學者,陸游的親戚,編輯有迴文類聚,著作有《蘭亭考》。
桑容:字文耀,常熟人。明代畫家,著有《竹窗集》。
『叄』 桑這個姓是怎麼來的
一 姓氏源流
桑氏的來源有三: 1 、我國的桑氏,根據考證,是由窮桑氏而來的,十分的源遠流長。關於桑氏的源流,《姓譜》及《萬姓統譜》都有記載:「出自少昊的窮桑氏,子孫以桑為氏。」古代的窮桑,位於現在山東省曲阜市的北方,而少昊君臨天下之後,都城就設在曲阜。少昊又稱為金天氏。後來因為居住在窮桑,並且在他居住在窮桑的時候登上了帝位,所以又號窮桑氏。他的子孫的一部分以他的號作為姓氏,稱為窮桑氏,後來簡化為桑氏 。 換言之,桑姓中國人的老家,是在黃河下游的山東境地曲阜市北方。2、 到了二三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古老的桑家放族,又加入了另一支龐大的陣容,那就是當時秦國公族後裔的以桑氏為姓。當時,秦國公有人改以桑為姓的情形,《姓苑》記載清楚:「秦穆公,公孫枝字子桑,其孫以王父字為氏。」出自秦國。春秋時期秦國公族有叫公孫枝的,他在秦穆公時期擔任秦國的大夫,他的後世子孫以他的字作為姓氏,稱為桑氏。 3 、相傳,神農氏娶了桑氏作為自己的妻子,他們的後代於是有以桑為姓的,稱做桑氏。
二 遷徙分布
桑氏的望族居住在河南(今天的河南洛陽東北)、黎陽(今天的河南浚縣東北)。安徽省固鎮縣,宿州,太和有大量桑姓人。今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大辛庄、小辛庄、桑家莊以及桃源村等約有萬余桑姓人;山東省肥城市桃源鎮屯頭村也有數千桑姓人。山東各地的桑姓人均源於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該村(原名(音)桑家海子)有桑姓人家廟及家譜(先祖山西洪洞縣,明初遷徙定居於此)。在今河北高碑店市閻家務村有桑氏一族,約400人,據稱祖上來自山東境內。今山東省萊蕪市黃庄鎮有金水河,東王家莊,南北通香峪,檯子村,茄子峪村,桑家莊等村約有數千桑姓人。 山東壽光也有大量桑姓人,但他們和安徽固鎮桑姓人同出一宗,均來自山西。山東煙台棲霞有一個村子叫桑家莊(原名上庄),全村皆為桑姓。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1 黎陽郡:黎陽縣設置於西漢初期,北魏的時候改黎陽縣為黎陽郡。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2 河南郡:漢高帝的時候設置。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堂號】: 1 樞密堂、淮翼堂:明朝的時候,桑世傑被封為秦淮翼元帥,連克鎮江以東諸州縣,判行為樞密院事。2 鐵硯堂
四 歷史名人
傳說中有桑魁星點狀元封百官一說。
1 桑弘羊:西漢洛陽人。出身於商人家庭。武帝的時候擔任治栗都尉,領大司農。主張重農抑商,推行鹽鐵酒類商品由國家統一出售的政策。武帝臨終的時候,授給他御史大夫的職位,與大將軍霍光一起受遺昭,共同輔佐少主(昭帝)。始元六年許多官吏大臣要求取消鹽鐵酒類專賣的制度,桑弘羊堅決不允許。後來桑弘羊因為朝廷上有人政治陰謀而被殺害。終年70歲。
2 桑欽,北魏酈道元所注之《水經》,據說就是他撰寫的。他曾從平陵人塗渾受《毛詩》,而造詣極深。他還精通《古文尚書》。
3桑馥三國時魏音樂家。
4桑維翰:字國僑。五代後晉河南人。開始去參加考進士,主考官因為厭惡他姓桑而沒有錄取他。有人於是勸他改姓,他不肯。有人勸他改業,不要讀書了,他也不肯。他自己鑄造了一方鐵硯,發誓說:「要是等到我把鐵硯磨破的時候還不能中進士,我酒改業。」他勤學苦練,結果鐵硯還沒有磨穿的時候他就考中了進士。為石敬瑭掌書記,主謀引契丹兵滅後唐。敬唐建立了後晉王朝以後,桑維翰累官中書侍郎平章事兼樞密使,接受賄賂積累了巨萬財產。後來契丹軍隊打敗後晉以後,原來的後晉將軍張彥澤想要奪取他的財產,於是派人殺死了桑維翰。終年48歲。
5 桑世昌:淮海人,宋朝時期著名學者,陸游的親戚,編輯有迴文類聚,著作有《蘭亭考》。
6桑容:字文耀,常熟人。明代畫家,著有《竹窗集》。
7桑春榮:清朝刑部尚書,道光進士。職掌刑部十餘年,平反大獄,執法公平,他的名聲在當時很大。
8桑調元清朝工部主事
『肆』 《詩經》中「桑」的意象
在中國古代"桑"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而在文學作品中桑意象頻頻出現。作為中國文學史的開端,《詩經》中所寫的桑不僅是自然意義上的植物,更是一種原型性的審美象徵意象。這一意象的產生與先民對桑的生殖崇拜觀念、古代社會的祭祀習俗及風俗習慣等有關,蘊涵著極為豐富的文化意蘊。
內容簡介:
《詩經》就整體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間中國社會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創業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
《詩經》現存305篇(此外有目無詩的6篇,共311篇),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有對愛情、勞動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懷故土、思徵人及反壓迫、反欺凌的怨嘆與憤怒,常用復沓的手法來反復詠嘆,一首詩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幾個字不同,表現了民歌的特色。
《雅》分《大雅》、《小雅》,多為貴族祭祀之詩歌,祈豐年、頌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貴族文人,但對現實政治有所不滿,除了宴會樂歌、祭祀樂歌和史詩而外,也寫出了一些反映人民願望的諷刺詩。《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頌》則為宗廟祭祀之詩歌。《雅》、《頌》中的詩歌對於考察早期歷史、宗教與社會有很大價值。以上三部分,《頌》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無詩,不計算在內),《風》的數量最多,共160篇,合起來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數,常說「詩三百」。
《詩經》出自周朝·尹吉甫編撰
寫作背景:
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於農業,「大雅」中的《生民》、《公劉》、《綿綿瓜瓞》等詩篇都表明周是依靠農業而興盛,農業的發展促進了社會的進步。周族在武王伐紂之後成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隸私有與貴族領主的統治成為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特徵。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紂暴虐無道,主要與其實行奴隸制經濟制度有關。西周建立以後,為緩和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尖銳矛盾,緩和階級斗爭,變奴隸制為農奴制。
正如王國維在《殷商制度論》中所言:「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殷周間的三大變革,自其表而言之,不過一家一姓之興亡,與都邑之轉移。自其里言之,則舊制度廢而新制度興,舊文化廢而新文化興……」
西周較之殷商,由於經濟制度的巨大變革,促使社會在精神文明方面產生飛躍性的進步,作為文學代表的《詩經》出現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產物,而它反過來又促進了社會的文明進步。
作者簡介:
尹吉甫(前852—前775),春秋時期庸國人,黃帝之後伯儵族裔,尹國的國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甫。尹吉甫本姓姞,因被封為尹,所以又稱尹吉甫,尹吉甫仕於西周,征戰於山西平遙、河北滄州南皮等地。
尹吉甫不僅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采風者、編纂者,也是尹姓族、吉姓族人共同的太始祖,尹吉甫是周宣王時的太師,西周時期著名的賢相,輔助周宣王中興周朝,因為是流傳後世的《詩經》的總編篡者,所以又被尊稱為中華詩祖。
尹吉甫奉周宣王命與南仲出征獫狁,獲大勝,反擊到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附近。後又發兵南征,對南淮夷征取貢物,深受周王室的倚重。遺物有「兮甲盤」,曾有子伯奇、尹伯封。尹吉甫晚年任周幽王佐命之臣,最終因歲數過高,無疾而終。
『伍』 有沒有姓桑的歷史人物
1.桑弘羊:西漢洛陽人。擔任過治栗都尉,領大司農,後任御史大夫。主張重農抑商,推行鹽鐵酒類商品由國家統一出售的政策。因被告政治陰謀而被殺害,終年70歲。
2.桑欽:據傳是酈道元所注之《水經》的原撰者,精通《古文尚書》。
3.桑馥:三國河南(治所在今河南洛陽東北)人,魏音樂家,師從杜夔,官至太樂丞。
4.桑維翰:字國僑。五代後晉河南人。為石敬瑭掌書記,主謀引契丹兵滅後唐。敬唐建立了後晉王朝以後,桑維翰累官中書侍郎平章事兼樞密使,後晉敗亡,將軍張彥澤想要奪取他的財產殺死了桑維翰。終年48歲。
5 桑世昌:淮海人,宋朝時期著名學者,陸游的親戚,編輯有迴文類聚,著作有《蘭亭考》。
6.桑容:字文耀,常熟人。明代畫家,著有《竹窗集》。
7.桑春榮:清朝刑部尚書,道光進士。職掌刑部十餘年,平反大獄,執法公平。
8.桑調元:字伊佐,清朝錢塘(今杭州)人。雍正十一年進士,授工部主事。精於史學與性理之學,在教學方面卓有成就,著有《大梁書院學規》、《江西瀛溪書院》、《濼源書院學規》、《道山書院學規》等。另有《五嶽詩集》、《文集》、《桑弢甫詩集》和續集近百卷和《桑孝子旌門錄》、《論語說》、《躬身實踐錄》等著作。
『陸』 姓桑的名人有哪些
桑弘羊、桑欽、桑珠、桑逢文、桑結加等。
1、桑弘羊
桑弘羊河南洛陽人,西漢時期政治家、理財專家、漢武帝的顧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桑弘羊出身商人家庭,十三歲時以精於心算入侍宮中。歷任侍中、大農丞、治粟都尉、大司農等職。
2、桑欽
桑欽(生卒年不詳),字君長,東漢河南洛陽人,據傳為《水經》一書的作者。此書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記述水系的專著。後北魏酈道元為此書作注,即著名的《水經注》。
3、
桑珠,男,1954年12月出生於西藏日喀則市拉孜縣。1979年9月畢業於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物理系無線電專業。
現任任西藏大學黨委副書記、農牧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4、桑逢文
桑逢文(1939.11~2012.12.05),男,漢族,山東平陰人,吉林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大學學歷。中國共產黨黨員,吉林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第九屆、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員。
吉林省第七次、第八次黨代會代表,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吉林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12年12月5日16時40分,桑逢文同志因病在吉林長春逝世,享年74歲。
5、桑結加
桑結加,1942年11月生,青海平安人,藏族,研究生學歷,1972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3年9月參加工作。
曾任青海省政協主席。
『柒』 桑姓氏從何而來
一、姓氏源流
桑(Sā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嬴姓,以祖字為氏。春秋時期秦國公族有叫公孫枝,字子桑。他在秦穆公時期擔任秦國的大夫,他的後世子孫以他的字作為姓氏,稱為桑氏。
2、出自窮桑氏(金天氏),是少昊的後代,以地名(號)為氏。少昊又稱為金天氏。後來因為居住在窮桑,並且在他居住在窮桑的時候登上了帝位,所以又號窮桑氏。他的子孫的一部分以他的號作為姓氏,稱為窮桑氏,後來簡化為桑氏 。
3、相傳,神農氏娶了桑氏作為自己的妻子,他們的後代於是有以桑為姓的,稱做桑氏。
★★★得姓始祖:少昊。我國的桑氏,根據考證,是由窮桑氏而來的,十分的源遠流長。關於桑氏的源流,《姓譜》及《萬姓統譜》都有記載:「出自少昊的窮桑氏,子孫以桑為氏。」古代的窮桑,位於現在山東省曲阜的北方,而少昊君臨天下之後,都城就設在曲阜。換言之,桑姓中國人的老家,是在黃河下游的山東境地。到了二三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古老的桑家放族,又加入了另一支龐大的陣容,那就是當時秦國公族後裔的以桑氏為姓。當時,秦國公有人改以桑為姓的情形,《姓苑》記載清楚:「秦穆公,公孫枝字子桑,其孫以王父字為氏。」望族居黎陽郡(今河南省浚縣東北)。桑氏後人尊少昊為桑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桑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桑姓出自嬴姓。春秋時候,秦國有個貴族叫作公孫枝,字子桑。他的後代以他的字作為姓氏,稱為桑氏,世代相傳,形成里今天的桑姓。關於桑姓的起源還有一個說法。遠古時候有個地名叫作窮桑(今山東省曲阜市東北),上古五帝之一的少昊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領,他就建都於窮桑,並以地名為姓氏,稱為窮桑氏。後來,少昊的後代將姓氏簡化為一個桑字,成了桑氏。桑氏的望族居住在河南(今天的河南省洛陽東北)、黎陽(今天的河南省境內)。今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大辛庄、小辛庄、桑家莊以及桃源村等約有萬余桑姓人;山東省肥城市桃源鎮屯頭村也有數千桑姓人。山東各地的桑姓人均源於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該村(原名桑家海子)有桑姓人家廟及家譜,家譜中講該桑姓人明初遷徙於山西洪洞縣。在今河北高碑店市閻家務村有桑氏一族,約400人,據稱祖上來自山東境內。今山東省萊蕪市黃庄鎮有金水河,東王家莊,南北通香峪,檯子村,茄子峪村,桑家莊等村約有數千桑姓人。在古代,桑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河南。(余略)
三、歷史名人
桑 欽:北魏酈道元所注之《之經》,據說就是他撰寫的。他曾從平陵人塗渾受《毛詩》,而造詣極深。他還精通《古文尚書》。
桑 容:字文耀,常熟人。明代畫家,著有《竹窗集》。
桑弘羊:西漢大臣,政治家,洛陽人。他積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堅持將冶鐵、煮鹽和鑄鐵收歸管營,充實國家實力;還設立平準、均輸機構,控制全國商品,平抑物介,使商賈不得從中獲取大利;他還反對屈辱的「和親」 政策,主張積極抵抗匈奴貴族的進攻,並曾組織 60萬人屯墾,以防匈奴襲擊。
桑維翰:字國僑。五代後晉河南人。開始去參加考進士,主考官因為厭惡他姓桑而沒有錄取他。有人於是勸他改姓,他不肯。有人勸他改業,不要讀書了,他也不肯。他自己鑄造了一方鐵硯,發誓說:「要是等到我把鐵硯磨破的時候還不能中進士,我酒改業。」他勤學苦練,結果鐵硯還沒有磨穿的時候他就考中了進士。為石敬瑭掌書記,主謀引契丹兵滅後唐。敬唐建立了後晉王朝以後,桑維翰累官中書侍郎平章事兼樞密使,接受賄賂積累了巨萬財產。後來契丹軍隊打敗後晉以後,原來的後晉將軍張彥澤想要奪取他的財產,於是派人殺死了桑維翰。終年48歲。
桑世昌:淮海人,宋朝時期著名學者,陸游的親戚,編輯有迴文類聚,著作有《蘭亭考》。
桑春榮:清朝刑部尚書,道光進士。職掌刑部十餘年,平反大獄,執法公平,他的名聲在當時很大。
桑調元:字伊佐(1695-1771),一字砎甫,自號獨往生、五嶽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清·雍正四年舉順天鄉試,十一年召試,欽賜進士,授工部屯田司主事。後引疾歸田,歷主九江濂溪、嘉興鴛湖、灤源書院講席。著有《五嶽詩集》二十卷、《文集》三十卷、《桑礰甫詩集》十四卷、續集二十卷等。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黎陽郡:黎陽縣設置於西漢初期,北魏的時候改黎陽縣為黎陽郡。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2 河南郡:漢高帝的時候設置。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2、堂號
樞密堂、淮翼堂:明朝的時候,桑世傑被封為秦淮翼元帥,連克鎮江以東諸州縣,判行為樞密院事。
============================================================
【桑姓宗祠通用對聯】
〖桑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法行平準;
賦著扶桑。
——佚名撰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大臣桑弘羊,洛陽人,出身商人家庭。武帝時,官治粟都尉,領大司農,制定、推行鹽鐵酒類的官營專賣,設立平準、均輸機構控制全國商品,從富商大賈手中奪回鹽鐵和貿易的控制權,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積極主張抵抗匈奴貴族的攻擾,反對和親政策,曾組織六十萬人屯墾,以防禦匈奴襲擊。昭帝幼年即位,他與霍光、金日殫共同輔政,任御史大夫。始元年間,召開鹽鐵會議,堅持鹽鐵官營政策。下聯說五代時洛陽人桑維翰,字國僑,因相貌醜陋,又姓桑(古與「喪」同音),考進士時幾次被主考官刷下,有人勸他改業,他鑄了個鐵硯,對人說:「這個硯磨穿了,我就改業!」並寫《日出扶桑賦》以表示心志。後唐同光年間終於中了進士,任石敬瑭的掌書記,又幫他稱帝。後晉時,官集賢殿大學士、樞密院使等職。
旌常載績;
文陣稱雄。
——佚名撰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桑世傑,與俞通海等結水寨於巢湖,為宋太祖所撫,後攻江陰石牌寨,沒於陣(見上是頭《四、郡望堂號·2、堂號》)。下聯典指明·桑悅,成化年間舉人,敢為大言以凌人。
-----------------------------------------------------------------
〖桑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矢志磨穿鐵硯;
同居雍穆閨門。
——佚名撰桑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後晉·桑維翰屢試不第,鑄鐵硯示人曰:「硯穿則改業。」下聯典指晉·桑虞五世同居,閨門雍穆,時人重之。
============================================================
附錄:【桑姓典故、趣事——乾隆桑家留對聯】
清代乾降年間,社會經濟逐漸恢復與發展,采礦業、紡織業發展較為迅速。清政府在江寧、南京、蘇州、杭州等各地設織造衙門,派內務府親信前往管理。這些派出大臣,依仗朝中有人撐腰,大肆吸吮民脂民膏,貪得無厭,個個斂財巨萬。乾隆皇帝並不聲張,為了解民性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水平和貪官污吏們的丑惡嘴臉,先後三次下江南微服出訪。
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第一次下江南微服私訪,經洛陽至徐州,到泗洪,過明光去南京,一路無人認得,一路留下無數神奇的傳說,在過明光時就有乾隆留對聯的傳說。
相傳,這日乾隆爺原安排在泗浦古道,又名「江淮中道」去浦口,不知怎的糊里糊塗踏上了古招信至濠州的驛道。沿女山湖南岸,一路感嘆大自然賦予這片神奇土地瑰麗風光,路經桑大郢(明光市大郢鄉)覺得有些口渴,便到村裡討水喝。剛進村就見路旁一桑姓人家門前人聲鼎沸,門庭若市。乾隆爺是個愛湊熱鬧的人,就朝人堆處走去。原來這桑家建房正上樑,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紛紛趕來慶賀,前來慶賀之人大都攜帶禮物。門前桑家主人身著馬褂長衫,笑容可掬迎接前來賀喜的親友。桑家主人見乾隆爺面生,互相禮罷,乾隆爺主動向主人說明來意,桑家主人生來愛交天下朋友,便客氣地請至家中用茶。乾隆爺也客氣地說:「主家不必客氣,我喝碗白水便走。」桑家主人道:「哪裡話,進了桑家門,就是桑家客,我這備有好茶,客官請品嘗。」說著招呼家人為客人沏茶。客堂里還有兩位先生,是桑家特意請來寫上樑對聯的,一副對聯,兩個先生,他們互相謙讓,誰也沒好意思動筆。推讓了一會,一位姓汪的先生說是內急先方便一下,那位李先生見汪先生出門,也不好意思留下,找了個借口便離開了。桑家主人跟著出去送兩位先生,客堂里就剩下了乾隆爺一人。乾隆爺見文房四寶放在桌上,手有點癢癢。心想:這鄉村的先生就是酸勁大,這有什麼可謙讓的。乾隆爺喝了大半壺茶,見還沒有人來,起身欲走,轉念一想,這家主人大方、熱情、好客,有文房四寶在此,何不留下一副對聯以謝主家的半壺茶,於是提起筆飽墨揮毫寫下一聯:
上樑正逢黃道日;
豎柱巧遇紫微星。
接著為中梁寫下:「乾元亨利貞」五個大字,寫完後乾隆爺用茶壺壓在聯上角。乾隆爺怕露了身份,便起身出門。門口桑家主人招呼著前來祝賀的親友,見過路之人茶飽要走,趕忙跑過來說:「因事多,在下沒有陪客官,失禮了,請客不如遇客,既遇上了也是有緣,不如留下吃了飯再走。」乾隆爺拱拱手道:「先生客氣了,我還趕路,謝了!後會有期。」桑家主人確實事多,認為一個過路人走就走吧,於是也拱拱手道:「客官慢走,後會有期。」桑家主人和乾隆爺哪裡還有什麼「後會有期」唷!皇帝爺哪有那麼好見的唷!
汪先生方便後又回到客堂,一看對聯已寫好,那字雄渾潑辣,剛健清新,那意思更是精妙無比。心想這李先生的水平怎麼提高的這么快。正在這時李先生回來了,一看汪先生手中的對聯,從字到意,越看越驚訝,不由自主地說:「汪先生這般水平剛才還謙讓,我要真的寫了,還不羞煞我也!」汪先生聽李先生這么一說,再細看對聯,方才猛然大悟,慌忙出門要追那過路人,過路人早已走遠。二位先生把此事告之桑家主人,桑家主人一拍腦門後悔道:「我真無用,真是有眼無珠,見他那貌相決非凡人。」
乾隆爺走了,但在桑家留下了墨寶,消息傳開後,每天都有很多人前來觀看。桑家主人把此對聯留作傳家之寶,多少年過去了,現在乾隆書寫的真跡早不知下落了,但此聯至今還在明光市城鄉流傳。
『捌』 具體說說姓"桑"的由來..
一 姓氏源流
桑氏的來源有三: 1 、我國的桑氏,根據考證,是由窮桑氏而來的,十分的源遠流長。關於桑氏的源流,《姓譜》及《萬姓統譜》都有記載:「出自少昊的窮桑氏,子孫以桑為氏。」古代的窮桑,位於現在山東省曲阜市的北方,而少昊君臨天下之後,都城就設在曲阜。少昊又稱為金天氏。後來因為居住在窮桑,並且在他居住在窮桑的時候登上了帝位,所以又號窮桑氏。他的子孫的一部分以他的號作為姓氏,稱為窮桑氏,後來簡化為桑氏 。 換言之,桑姓中國人的老家,是在黃河下游的山東境地曲阜市北方。2、 到了二三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古老的桑家放族,又加入了另一支龐大的陣容,那就是當時秦國公族後裔的以桑氏為姓。當時,秦國公有人改以桑為姓的情形,《姓苑》記載清楚:「秦穆公,公孫枝字子桑,其孫以王父字為氏。」出自秦國。春秋時期秦國公族有叫公孫枝的,他在秦穆公時期擔任秦國的大夫,他的後世子孫以他的字作為姓氏,稱為桑氏。 3 、相傳,神農氏娶了桑氏作為自己的妻子,他們的後代於是有以桑為姓的,稱做桑氏。
二 遷徙分布
桑氏的望族居住在河南(今天的河南洛陽東北)、黎陽(今天的河南浚縣東北)。安徽省固鎮縣,宿州,太和有大量桑姓人。今山東省泰安市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大辛庄、小辛庄、桑家莊以及桃源村等約有萬余桑姓人;山東省肥城市桃源鎮屯頭村也有數千桑姓人。山東各地的桑姓人均源於寧陽縣鶴山鄉的東皋村,該村(原名(音)桑家海子)有桑姓人家廟及家譜(先祖山西洪洞縣,明初遷徙定居於此)。在今河北高碑店市閻家務村有桑氏一族,約400人,據稱祖上來自山東境內。今山東省萊蕪市黃庄鎮有金水河,東王家莊,南北通香峪,檯子村,茄子峪村,桑家莊等村約有數千桑姓人。 山東壽光也有大量桑姓人,但他們和安徽固鎮桑姓人同出一宗,均來自山西。
三 郡望堂號
【郡望】: 1 黎陽郡:黎陽縣設置於西漢初期,北魏的時候改黎陽縣為黎陽郡。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 2 河南郡:漢高帝的時候設置。在今天的河南省洛陽市一帶。
【堂號】: 1 樞密堂、淮翼堂:明朝的時候,桑世傑被封為秦淮翼元帥,連克鎮江以東諸州縣,判行為樞密院事。2 鐵硯堂
四 歷史名人
傳說中有桑魁星點狀元封百官一說。
1 桑弘羊:西漢洛陽人。出身於商人家庭。武帝的時候擔任治栗都尉,領大司農。主張重農抑商,推行鹽鐵酒類商品由國家統一出售的政策。武帝臨終的時候,授給他御史大夫的職位,與大將軍霍光一起受遺昭,共同輔佐少主(昭帝)。始元六年許多官吏大臣要求取消鹽鐵酒類專賣的制度,桑弘羊堅決不允許。後來桑弘羊因為朝廷上有人政治陰謀而被殺害。終年70歲。
2 桑欽,北魏酈道元所注之《水經》,據說就是他撰寫的。他曾從平陵人塗渾受《毛詩》,而造詣極深。他還精通《古文尚書》。
3桑馥三國時魏音樂家。
4桑維翰:字國僑。五代後晉河南人。開始去參加考進士,主考官因為厭惡他姓桑而沒有錄取他。有人於是勸他改姓,他不肯。有人勸他改業,不要讀書了,他也不肯。他自己鑄造了一方鐵硯,發誓說:「要是等到我把鐵硯磨破的時候還不能中進士,我酒改業。」他勤學苦練,結果鐵硯還沒有磨穿的時候他就考中了進士。為石敬瑭掌書記,主謀引契丹兵滅後唐。敬唐建立了後晉王朝以後,桑維翰累官中書侍郎平章事兼樞密使,接受賄賂積累了巨萬財產。後來契丹軍隊打敗後晉以後,原來的後晉將軍張彥澤想要奪取他的財產,於是派人殺死了桑維翰。終年48歲。
5 桑世昌:淮海人,宋朝時期著名學者,陸游的親戚,編輯有迴文類聚,著作有《蘭亭考》。
6桑容:字文耀,常熟人。明代畫家,著有《竹窗集》。
7桑春榮:清朝刑部尚書,道光進士。職掌刑部十餘年,平反大獄,執法公平,他的名聲在當時很大。
8桑調元清朝工部主事
參考資料:http://mem.netor.com/wjx/frame.asp?id=286&name=桑%20%20%20%20%20%20%20%20
『玖』 百家姓里有姓桑的么
百家姓有姓桑的。
當代桑姓的人口大約有26萬,大約佔全國人口的0.021%,排在第二百五專十九位大姓姓氏。自宋朝至屬今1000年中,桑姓人口的增加率呈V形的態勢。
在全國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於河南、湖北、黑龍江、安徽、江蘇、山西、山東、河北,這八省大約占桑姓總人口的64%。河南為當代桑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桑姓總人口的20%。
(9)歷史學家桑擴展閱讀
桑姓名人:
1,桑欽
桑欽,漢學者。河南(今河南洛陽)人。字君長,嘗從平陵塗惲受《毛詩》,今世傳之《水經》三卷,舊題桑欽撰。
2,桑虞
桑虞,十六國後趙將領。字子深,魏郡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人。桑沖子。少以至孝見稱。後出仕後趙石氏,歷武城令、祝阿太守,累遷寧朔將軍、青州刺史。
3,桑維翰
桑維翰(898-947),五代後晉臣。字國僑。洛陽人。隨石敬瑭歷數鎮。後唐末帝李從珂疑敬瑭,敬瑭遂反,命維翰作書致契丹主耶律德光求援,請結為父子,割地稱臣。
『拾』 歷史上有記載第一位姓桑的
《姓氏考略》記載:「神農娶承桑氏,亦作桑水氏,其後有桑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