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家著史

歷史學家著史

發布時間:2021-02-02 08:15:55

⑴ 誰是我國偉大的歷史學家,他的著作是什麼是我國第一部紀春傳體通史

你說的是司馬遷。
第一部編年史是春秋,第一部國別體是戰國策,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第一部紀事本末體是通鑒紀事本末,第一產斷代史是漢書.
若有用,望採納,謝謝。

⑵ 歷史學家班昭著史的動機是什麼

一個還原歷史,讓更多的人了解歷史,另外一個為了自己流芳百世,讓後世記住自己

⑶ 列舉古希臘史學家及其著作

1、希羅多德

著成《歷史》一書,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第一部完整流傳下來的散文作品,希羅多德也因此被尊稱為「歷史之父」。

《歷史》內容豐富,敘述了西亞、北非以及希臘等地區的地理環境,民族分布,經濟生活,政治制度,歷史往事等,展示了古代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民族生活景圖。

2、修昔底德

修昔底德以其所著《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而在西方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因其嚴格、標準的證據收集工作,客觀的分析因果關系,被稱為「歷史科學」之父。因在其著作中闡明了國家之間的政治行為與產生的後果建立在恐懼情感與利益基礎之上,也被稱為「政治現實主義學派」之父。

《伯羅奔尼撒戰爭史》記錄了公元前5世紀前期至公元前411年,斯巴達和雅典之間的戰爭。因提出「使戰爭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勢力的日益增長由此引起斯巴達人的恐懼」而被概括為「修昔底德陷阱」。

3、色諾芬

色諾芬是蘇格拉底的弟子,他以記錄當時的希臘歷史、蘇格拉底語錄而著稱。

著有《長征記》、《希臘史》(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之續編,敘事始於前411年,止於前362年)、《拉西第夢的政制》、《雅典的收入》以及《回憶蘇格拉底》等。

(3)歷史學家著史擴展閱讀

古希臘文化的特點

1、理想主義

古希臘的一個重要的美學思想就是和諧是美。古希臘人很早就提出黃金比例的觀點,並運用於繪畫雕刻。畢達哥拉斯學派哲學觀一最根本的思想,就是宇宙和世界按照「數」的關系和原則構成的,因此是最和諧的,最具有數的規律性。

文學作品中,男性大多具有非凡的力量,英俊的相貌,發達的肌肉。女性則有驚世的容貌,誘人的胴體。神其實與人一樣擁有情感`缺點,只是他們擁有人不具有的神力,換言之,神只是理想化了的人。

2、人文主義

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決不偶然。古希臘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希臘人重視個人價值,追求自由,享樂。希臘神話中經常出現半神般的英雄,像赫拉克勒斯,忒修斯,珀修斯等。神同人一樣,追求女色,爭強好勝。

3、理性主義

希臘人是奔放的,擁有所謂的「酒神情緒」,但比起其他民族,理性色彩還是比較突出的。古希伯人信奉上帝,埃及人崇敬太陽神,印度人膜拜的就更多了。希臘人對神的態度與其說是崇拜不如說追求嚮往,人甚至敢開神的玩笑。

這種理性主義使得蘇格拉底可以為真理喝下毒酒。希臘人將這運用到哲學,思考世界的本原,探討悖論的邏輯;運用到科學,研究杠桿,滑輪,浮力,發現數的奧秘。

4、悲劇性

自身的追求與命運的矛盾,就形成悲劇。嚴格說,每個民族都有悲劇性,但希臘最濃。荷馬史詩就是悲劇的代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爾是兩種典型的悲劇人物,前者是自身追求與命運矛盾,後者是自身思想與國家使命矛盾。

5、雄偉性

悲劇不是側重寫悲,而是寫悲壯雄偉。希臘的史詩戲劇大多體現英雄主義色彩,抒情性較強,語言高亢,句式短促。希臘建築帕特農神廟高大壯觀,雕塑《擲石餅者》形象健美,都體現這一點。

⑷ 當代著名歷史學家有哪些

中國近現代歷史學家王韜(1828~1897年),《法國志略》、《普法戰紀》、《法蘭西志》、《美利堅志》、《日本通中國考》、《琉球朝貢考》、《法越交兵記》、《西古史》、《西事凡》
夏曾佑(1863年~1924年),《中國古代史》
梁啟超(1873年~1929年),《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
王國維(1877年~1927年)
柳詒徵(1880年~1956年) 《國史要義》
陳垣(1880年~1971年),《元也里可溫考》《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通鑒胡注表微》
陶希聖(1899~1988),《八十自序》《中國社會現象拾零》
黃現璠(1899年~1982年)《廣西壯族簡史》《唐代社會概略》《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壯族通史》
馮承鈞(1887年~1946年),《成吉思汗傳》《中國南洋交通史》《高昌城鎮與唐代蒲昌》《景教碑考》
陳寅恪(1890年~1969年) 《柳如是別傳》《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元白詩箋證稿》
胡適(1891年~1962年)
郭沫若(1892年~1978年)
呂思勉(1884年-1957年),錢穆之師。著作《白話本國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
錢穆(1895年~1990年),《國史大綱》
傅斯年(1896年~1950年)
郭廷以(1904年~1975年),《近代中國史綱》《近代中國史事日誌》《太平天國史事日誌》
張蔭麟(1906年~1942年)
勞干(1907年~2003年)
譚其驤(1911年~1992年),《中國歷史地圖集(8卷)》
全漢升(1912年~2001年)

⑸ 歷史學家的相關書籍

胡繩的《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這應該是中國近代史的較經典的著作。
還有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範文瀾《中國近代史》
李鼎聲《中國近代史》
林增平編《中國近代史》
李侃等主編《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1977年初版,1979年再版,1982年三版,1993年四版),包括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之間八十年的歷史。
[美]費正清主編《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紐約牛津大學1970年版
「中國近代史」教材與參考書:
李侃等編《中國近代史》(第四版),中華書局。
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人民出版社。
陳旭麓主編《近代中國八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庄練《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中華書局。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三聯。
茅家琦《太平天國通史》,南京大學出版社。
蔣孟引《第二次鴉片戰爭》,三聯。
夏東元《洋務運動史》,華東師大出版社。
陳書麟《中法戰爭》,海洋出版社。
戚其章《甲午戰爭史》,人民出版社。
廖一中等《義和團運動史》,人民出版社。
侯宜傑《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改革風潮——清末立憲運動史》,人民出版社。
金沖及等《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年6月12日,美國出版發行公司「General Books LLC」編輯出版了英文版《現代中國歷史學家》(英文書名《Modern Chinese Historians》),內收陳寅恪、羅振玉、郭沫若、顧頡剛、黃現璠、季羨林,柏楊、黃仁宇等一批中國現代著名史學家。同年7月29日,法國出版集團「Livres Groupe」繼而出版了法文版《中國歷史學家》(法文書名《Historien Chinois》),內收司馬遷、司馬光、陳壽、董仲舒、褚遂良、華核、范曄、馬端臨、黃宗羲、顧炎武、黃現璠等一批中國古今史學家。這兩本書名類同的外文書皆專門收錄中國歷史學家,屬專門介紹中國歷史學家生平及其業績的傳記。

⑹ 歷史上著名的歷史學家有哪幾位

有司馬遷、班固、陳壽、范曄、司馬光等。

1、司馬遷

司馬遷(前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

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

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於儒家經典及歷史無不精通。

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過世,班固從京城洛陽遷回老家居住,開始在班彪《史記後傳》的基礎上,與其弟班超一同撰寫《漢書》,後班超投筆從戎,班固繼續撰寫,前後歷時二十餘年,於建初中基本修成。

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將軍竇憲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征,任中護軍,行中郎將,參議軍機大事,大敗北單於後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銘》。後竇憲因擅權被殺,班固受株連,死於獄中,時年六十一歲。

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

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第一篇;

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3、陳壽

陳壽(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人。三國時蜀漢及西晉時著名史學家。

陳壽少時好學,師事同郡學者譙周,在蜀漢時曾任衛將軍主簿、東觀秘書郎、觀閣令史、散騎黃門侍郎等職。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

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元康七年(297年)病逝,年六十五。

太康元年(280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此書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前四史」。

4、范曄

范曄(398—445年),字蔚宗,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縣)人,南朝宋官員、史學家、文學家,東晉安北將軍范汪曾孫、豫章太守范寧之孫、侍中范泰之子。

出身士族家庭,博覽群書。元熙二年(420年),宋武帝劉裕即位後,出任冠軍長史,遷秘書丞、新蔡太守;

元嘉九年(432年),得罪司徒劉義康,貶為宣城太守,開始撰寫《後漢書》,遷寧朔將軍。

元嘉十七年(440年),投靠始興王劉浚,歷任後將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隨從孔熙先擁戴彭城王劉義康即位,事敗被殺,時年四十八歲。

一生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著作《後漢書》,博採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5、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代。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

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贈太師、溫國公,謚號文正。

名列「元祐黨人」,配享宋哲宗廟廷,圖形昭勛閣;從祀於孔廟,稱「先儒司馬子」;從祀歷代帝王廟。

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司馬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范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班固

⑺ 我國歷史上『『史學八大家",你知道下面8位歷史學家分別是哪個時代的人嗎

左丘明:
春秋抄時魯國人,襲著有《左傳》,編年體史書創始人。
司馬遷:
西漢人,作《史記》,首創正史紀傳體。
班固:
東漢人,著《漢書》,開創斷代史體例。
劉知幾:
唐代人,編著《史通》,我國第一個史學批評家。
杜佑:
唐代人,著有《通典》,為
我國第一個記敘典章制度的通史。
司馬光:
北宋人,編成《資治通鑒》,為編年史第一部巨著。
袁樞:
宋代人,著《通鑒紀事本未》,創立了紀事本未的體裁。
顧炎武:
明清學者,著有《天下郡國利病書》等。

⑻ 歷史學家是

1、錢穆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是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 詳細>>】
2、陳寅恪
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生於湖南長沙。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 詳細>>】
3、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 詳細>>】
4、左丘明
左丘明(約前502—約前422)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稱左丘明(而關於左丘明的姓名,長期以來由於先秦及漢代文獻對左傳作者左丘明的記載非常有限,歷代學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況問題爭論不休、眾說紛紜。左丘明是中國傳統史學的創始人。史學界推左丘明為中國史學的開山鼻祖。被譽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當時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 詳細>>】
5、班固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後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了京都賦的範例,列入《文選》第一篇;同時,班固還是經學理論家,他編

⑼ 著名的歷史學家

古代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史記》
班彪(3年~年),中國東漢史學家
班固(32年~92年),《漢書》
陳壽(233年~297年),《三國志》
范曄(398年~445年),《後漢書》
劉知幾(661年~721年),《史通》
杜佑(735年~812年),《通典》
司馬光(1019年~1086年),《資治通鑒》
鄭樵(1104年~1162年),《通志》
洪邁(1123年~1202年),《容齋隨筆》
周去非(1135年~1189年),《嶺外代答》
趙汝適(Zhao Rukuò 1170年~1228年,《諸蕃志》
馬端臨(1254年~1324年),《文獻通考》
汪大淵(1311年~ 1350年),《島夷志略》
李贄 (1527~1602),《史綱評要》
張燮(1574年~1640年),《東西洋考》
顧炎武(1613年~1682年) 《日知錄》、《肇域志》
王夫之(1619年~1692年) 讀通鑒論
王鳴盛(1722年~1797年),《十七史商榷》
趙翼(1727年~1814年),《二十二史札記》
錢大昕(1728年~1804年),《二十二史考異》
章學誠(1738年~1801年),《文史通義》

近現代
王韜(1828~1897年),《法國志略》、《普法戰紀》、《法蘭西志》、《美利堅志》、《日本通中國考》、《琉球朝貢考》、《法越交兵記》、《西古史》、《西事凡》
夏曾佑(1863年~1924年),《中國古代史》
梁啟超(1873年~1929年),《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
王國維(1877年~1927年)
柳詒徵(1880年~1956年) 《國史要義》
陳垣(1880年~1971年),《元也里可溫考》《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通鑒胡注表微》
顧頡剛(1893年~1980年),《古史辨》,「層累地造就古史」學說提出者
陶希聖(1899~1988),《八十自序》《中國社會現象拾零》
黃現璠(1899年~1982年)《廣西壯族簡史》《唐代社會概略》《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壯族通史》
馮承鈞(1887年~1946年),《成吉思汗傳》《中國南洋交通史》《高昌城鎮與唐代蒲昌》《景教碑考》
陳寅恪(1890年~1969年) 《柳如是別傳》《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元白詩箋證稿》
胡適(1891年~1962年)
郭沫若(1892年~1978年)
呂思勉(1884年-1957年),錢穆之師。著作《白話本國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
錢穆(1895年~1990年),《國史大綱》
傅斯年(1896年~1950年)
郭廷以(1904年~1975年),《近代中國史綱》《近代中國史事日誌》《太平天國史事日誌》
張蔭麟(1906年~1942年)
勞干(1907年~2003年)
譚其驤(1911年~1992年),《中國歷史地圖集(8卷)》
全漢升(1912年~2001年)
吳晗 (1909年~1969年)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

華人
黎東方(1907年9月15日—1998年12月30日)《中國史之研究》、《中國上古史八論》、《西洋通史序論》、《中華民國簡》,長篇自傳《平凡的我》,以及他所獨創的「細說體」系列史書《細說三國》、《細說元朝》、《細說明朝》、《細說清朝》、《細說民國創立》等,還有大量英文著作和譯著。
陳兼(1952年—),《中國走向朝鮮戰爭之路》、《劍橋冷戰史·中國卷》、《毛澤東的中國與冷戰》
黃仁宇(1918年——2000年),《萬曆十五年》、《放寬歷史的視界》、《中國大歷史》
葉文心(1948年—)《上海百年風華》
徐中約(1923年—2005年)《中國近代史》、《中國進入國際社會的外交,1858—1888年》
何炳棣(1917年—),《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1368--1953)》
楊聯升(1914年—1990年),《國史探微》、《論學談詩二十年:胡適楊聯升往來書札》
許達然(1940年—)、《十八和十九世紀台灣社會史論》、《台灣人民起事和歷史發展,1683-1894》
王國斌(R· Bin Wang),《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及歐洲經驗的局限》
唐德剛(1920年-2009年),《中美外交史百年史1784-1911》、 《晚清七十年》、 《袁氏當國》

外國

古希臘,希羅多德(Herodotus)(前484年?—前425年?),《歷史》,歷史之父
古希臘,修昔底德(Thucydides)(前460年?—前400年?),《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古希臘,波利比奧斯(Polybius)(前200年—前118年),以《歷史》(又譯為《通史》、《羅馬史》)一書留名傳世。
古羅馬,尤利烏斯·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前44年),《高盧戰記》和《內戰記》
羅馬,李維(Livy)(前59年—17年),《羅馬史》
古希臘,普魯塔克(Plutarch)(46年?—120年?),《希臘羅馬名人傳》
羅馬,塔西佗(Gaius Cornelius Tacitus)(55年?—117年?),《編年史》
英國,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37年—1794年),《羅馬帝國衰亡史》
德國,蘭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886年)
德國,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895年),《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德國,戴布流克(Hans Delbrück)(1848年—1929年),《戰爭藝術史》
英國,丘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965年),《英語民族史》
法國,費夫爾(Lucien Febvre)(1878年—1956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法國,布洛赫(Marc Bloch)(1886年—1944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英國,阿諾爾德·約瑟·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歷史研究》
法國,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1902年—1985年),年鑒學派第二代學者,《菲利浦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美國,費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年—1991年)
德國,戈洛·曼(Golo Mann)(1909年—1994年)
美國,L·S·斯塔夫里阿諾斯(L.S. Stavrianos)(1913年—2004年),《全球通史》
編輯本段日本歷史學家
日本, 白鳥庫吉(Shiratori Kurakichi,しらとり くらきち),(1865~1942), 岩波書店出版10卷本《白鳥庫吉全集》
日本,內藤湖南(1866—1934)
日本,桑原隲藏(1870-1931),《宋末提舉市舶船西域寬葉香蒲壽庚的事跡》、《東洋史要》、《東洋史說苑》
日本, 津田左右吉(1873~1961),《古事記及日本書紀的研究》、《神話時代史的研究》、《日本上古史的研究》、《上古日本的社會及思想》
日本,辻善之助(1877-1955)《日本佛教史的研究》、《增訂海外交通史話》、《日本文化史》七卷、《日本佛教史》十卷。
日本,池內宏(1878~1952)《滿鮮史研究》全5巻、《元寇的新研究》、《鮮初東北境和女真的關系》
日本,加藤繁(1880~1946),《中國社會經濟史概說》、《唐宋時代金銀之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和田清博士序)
日本,後藤朝太郎,(1881-1945)日本著名漢學家。
日本,有高岩(1884—1968)《東洋中世史》、《元代農民之生活》
日本,中村孝也(1885~1970)《德川家康文書的研究》、《 家康的臣僚 武將篇 》、《 國史學 》
日本,原田淑人(1885——1974),《東亞古文化研究》、《東亞古文化論考》、《東亞古文化說苑》、《唐代的服飾》
日本,和田清(1890~1963),《支那通史》、《內蒙古諸部落的起源》、《明代蒙古史論集 》、《中國史概說》
日本,家永三郎(1913—2002)

⑽ 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有哪些

陳寅恪(1860——1969)江蘇義寧(今修水縣)人,是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代表作是《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倡導為人治學當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原名開貞,我國著名文學家、戲劇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主張用科學的歷史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是中國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開創者,造就了一個唯物史觀的中國古代文化體系。
範文瀾(1893—1969),浙江紹興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著有《文心雕龍講疏》《中國通史簡編》《中國近代史》《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漢奸劊子手曾國藩》等,帶有黨性政治色彩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
顧頡剛(1893—1980),原名誦坤,字銘堅,江蘇蘇州人。著名史學研究家,在《詩經》《尚書》以及史前史階段頗有研究,曾發表論文《戰國秦漢間人的造偽與辨偽》、《漢代學術史略》、《王肅的五帝說及其對於鄭玄的感生說與六天說的掃除工作》、《三統說的演變》、《漢代以前中國人的世界觀念與域外交通的故事》、《禪讓傳說起於墨家考》、《夏史三論》、《九州之戎與戎禹》、《鯀禹的傳說》等篇。是現代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也是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者,是中國近代學術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學者。
錢穆 (1895~1990)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江蘇省無錫人。中國現代歷史學家,代表作有《先秦諸於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和《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等。是中國近現代史學史上儒家人文主義史學家的代表,他從歷史的人文性和人文科學認識的獨特性對歷史認識問題作了闡述。錢穆力圖把傳統史家從事考據所揭示的個別事實的真實構成一個前後連貫、有因有果的時間序列,力求從時間上把歷史綜合為一個發展的整體,著眼於從歷史發展的連續性、統一性上去考察。
傅斯年(1896——1950)初字夢簪,字孟真,山東聊城人。中國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語言學家。主要著作有:《東北史綱》《性命古訓辨證》《古代中國與民族》《古代文學史》發表論文百餘篇,主要有:《夷夏東西說》、《論孔子學說所以適應於秦漢以來的社會的緣故》、《評秦漢統一之由來和戰國人對於世界之想像》等。「史學本是史料學」是傅氏史學思想的最基本點,應建設絕對客觀的歷史學。
翦伯贊(1898—1968),湖南桃源人,維吾爾族,著名歷史學家。著有《歷史哲學教程》《中國史綱》先秦、秦漢部分,唯物史觀派的代表人物。
呂振羽(1900—1980),湖南邵陽人,著名歷史學家。著有《簡明中國通史》、《中國民族簡史》等,唯物史觀派的代表人物。
雷海宗 (1902~1962)字伯倫,河北省永清縣人。中國歷史學家,著有《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西洋文化史綱要》等。雷海宗認為真正的史學不是繁瑣的考證或事實的堆砌,於事實之外須求道理,要以哲學的眼光,對歷史作深刻透徹的了解。
侯外廬(1903—1987),山西平遙人,著名歷史學家。著有《中國古代社會史論》、《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中國思想通史》(與杜國庠、趙紀彬、邱漢生合著,五卷)等,著重對歷史做整體研究,在思想史領域取得突出成果,唯物史觀派的代表人物。
吳晗(1909~1969) 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省義烏人。 中國歷史學家,著有《歷史的鏡子》、《史實與人物》、《朱元璋傳》、《胡惟庸黨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時代及其社會背景》、《明代之農民》等文,頗受當時史界名流青睞,帶有實用史學的觀念。
黃仁宇(1918——2000)美籍華裔,祖籍湖南長沙,《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歷史》《赫遜河畔談歷史》《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放寬歷史的眼界》《十九世紀明代之財政與稅收》。他的「將宏觀及放寬視野這一觀念導引到中國歷史研究里去」從而高瞻遠矚地考察中國歷史的「大歷史」觀,在史學界影響深遠。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家著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