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出自歷史事件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戰國: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一字千金(呂不韋) 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窮圖匕見(荊軻)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一飯千金(韓信) 四面楚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 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
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無顏見江東父老(項羽)
三國:鞠躬盡瘁(諸葛亮) 三顧茅廬(劉備) 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 聞雞起舞(祖逖) 東山再起(謝安) 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② 歷史故事的成語大全
望梅止渴
[wàng méi zhǐ kě]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三顧茅廬
[sān gù máo lú]
顧:拜訪;茅廬:草屋。 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四面楚歌
[sì miàn chǔ gē]
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卧薪嘗膽
[wò xīn cháng dǎn]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背水一戰
[bèi shuǐ yī zhàn]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 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圍魏救趙
[wéi wèi jiù zhào]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 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紙上談兵
[zhǐ shàng tán bīng]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負荊請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負:背著;荊:荊條。背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完璧歸趙
[wán bì guī zhào]
本指藺相如將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趙國。 後比喻把原物完好地歸還本人。
草木皆兵
[cǎo mù jiē bīng]
木:樹;皆:全;都是。野草和樹木都像是兵士。比喻軍隊敗退時心虛;把草木都看成為是敵兵。亦形容極度驚恐時發出多疑的錯覺。
唇亡齒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嘴唇沒有了,牙齒就會感到寒冷。 比喻利害密要相關。
指鹿為馬
[zhǐ lù wéi mǎ]
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破釜沉舟
[pò fǔ chén zhōu]
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入木三分
[rù mù sān fēn]
相傳王羲之在木板上寫字,木工刻時,發現字跡透入木板三分深。 形容書法極有筆力。現多比喻分析問題很深刻。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沖突。
出爾反爾
[chū ěr fǎn ěr]
爾: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樣做,就會得到怎樣的後果。現指人的言行反復無常,前後自相矛盾。
按圖索驥
[àn tú suǒ jì]
索:找;驥:良馬。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墨守成規辦事;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
百折不撓
[bǎi zhé bù náo]
折:挫折;撓:彎曲。 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聞雞起舞
[wén jī qǐ wǔ]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杯弓蛇影
[bēi gōng shé yǐng]
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懸梁刺股
[xuán liáng cì gǔ]
形容刻苦學習。
毛遂自薦
[máo suì zì jiàn]
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胸有成竹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原指畫竹子要在心裡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後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
東山再起
[dōng shān zài qǐ]
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不學無術
[bù xué wú shù]
學:學問;術:技能。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現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刮目相看
[guā mù xiāng kàn]
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luò yáng zhǐ guì]
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一飯千金
[yī fàn qiān jīn]
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
精忠報國
[jīng zhōng bào guó]
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
多多益善
[ō ō yì shàn]
益:更加。越多越好。
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約法三章
[yuē fǎ sān zhāng]
原指訂立法律與人民相約遵守。 後泛指訂立簡單的條款。
樂不思蜀
[lè bù sī shǔ]
很快樂,不思念蜀國。 比喻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鞭長莫及
[biān cháng mò jí]
及:到。 原意是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如火如荼
[rú huǒ rú tú]
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樣紅,像荼那樣白。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葉公好龍
[yè gōng hào lóng]
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請君入瓮
[qǐng jūn rù wèng]
瓮:一種陶制的盛器。比喻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整治他自己。
百發百中
[bǎi fā bǎi zhòng]
形容射箭或打槍准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雞鳴狗盜
[jī míng gǒu dào]
鳴:叫;盜:偷東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草船借箭
[cǎo chuán jiè jiàn]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賓至如歸
[bīn zhì rú guī]
賓:客人;至:到;歸:回到家中。客人到這里就像回到自己家裡一樣。形容招待客人熱情周到。
一字千金
[yī zì qiān jīn]
增損一字,賞予千金。 稱贊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三令五申
[sān lìng wǔ shēn]
令:命令;申:表達,說明。 多次命令和告誡。
樑上君子
[liáng shàng jūn zǐ]
梁:房梁。躲在樑上的君子。竊賊的代稱。現在有時也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人。
邯鄲學步
[hán dān xué bù]
邯鄲:戰國時趙國的都城;學步:學習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來自己會的東西忘了。
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乘風破浪
[chéng fēng pò làng]
船隻乘著風勢破浪前進。比喻排除困難,奮勇前進。
投筆從戎
[tóu bǐ cóng róng]
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天經地義
[tiān jīng dì yì]
經:規范,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
出奇制勝
[chū qí zhì shèng]
奇:奇兵,奇計;制:制服。出奇兵戰勝敵人。比喻用對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勝利。
百戰百勝
[bǎi zhàn bǎi shèng]
每戰必勝。 形容所向無敵。
風聲鶴唳
[fēng shēng hè lì]
唳:鶴叫聲。 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司空見慣
[sī kōng jiàn guàn]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一鼓作氣
[yī gǔ zuò qì]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干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才高八斗
[cái gāo bā dǒu]
才:才華。 比喻人極有才華。
狗尾續貂
[gǒu wěi xù diāo]
續:連接。晉代皇帝的侍從官員用作帽子的裝飾。指封官太濫。亦比喻拿不好的東西補接在好的東西後面,前後兩部分非常不相稱。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 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以身試法
[yǐ shēn shì fǎ]
身:親身,親自;試:嘗試。 試著親身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一網打盡
[yī wǎng dǎ jìn]
比喻一個不漏地全部抓住或徹底肅清。
大公無私
[dà gōng wú sī]
指辦事公正,沒有私心。現多指從集體利益出發,毫無個人打算。
一箭雙雕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只雕。後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雙管齊下
[shuāng guǎn qí xià]
管:指筆。原指手握雙筆同時作畫。後比喻做一件事兩個方面同時進行或兩種方法同時使用。
馬革裹屍
[mǎ gé guǒ shī]
馬革:馬皮。 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安步當車
[ān bù dàng chē]
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
打草驚蛇
[dǎ cǎo jīng shé]
打草驚了草里的蛇。 原比喻懲罰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覺。後多比喻做法不謹慎,反使對方有所戒備。
別開生面
[bié kāi shēng miàn]
生面:新的面目。 原意是凌煙閣里的功臣畫像本已褪色,經曹將軍重畫之後才顯得有生氣。比喻另外創出一種新的形式或局面。
一筆勾銷
[yī bǐ gōu xiāo]
把賬一筆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招搖過市
[zhāo yáo guò shì]
招搖:張揚炫耀;市:鬧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開場合大搖大擺顯示聲勢,引人注意。
初出茅廬
[chū chū máo lú]
茅廬:草房。 原比喻新露頭腳。現比喻剛離開家庭或學校出來工作。缺乏經驗。
天羅地網
[tiān luó dì wǎng]
天羅:張在空中捕鳥的網。天空地面,遍張羅網。指上下四方設置的包圍圈。比喻對敵人、逃犯等的嚴密包圍。
暗箭傷人
[àn jiàn shāng rén]
放冷箭傷害人。 比喻暗地裡用某種手段傷害人。
諱疾忌醫
[huì jí jì yī]
諱:避忌;忌:怕,畏懼。 隱瞞疾病,不願醫治。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一鳴驚人
[yī míng jīng rén]
鳴:鳥叫。一叫就使人震驚。比喻平時沒有突出的表現,一下子做出驚人的成績。
安然無恙
[ān rán wú yàng]
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現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
煮豆燃萁
[zhǔ dòu rán qí]
燃:燒;萁:豆莖。 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間自相殘殺。
勢如破竹
[shì rú pò zhú]
勢:氣勢,威力。 形勢就像劈竹子,頭上幾節破開以後,下面各節順著刀勢就分開了。比喻節節勝利,毫無阻礙。
大義滅親
[dà yì miè qīn]
大義:正義,正道;親:親屬。 為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循私情,使受到應得的懲罰。
一意孤行
[yī yì gū xíng]
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取而代之
[qǔ ér dài zhī]
指奪取別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 現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
作威作福
[zuò wēi zuò fú]
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獨攬權威,行賞行罰。 後泛指憑借職位,濫用權力。
單刀赴會
[dān dāo fù huì]
單刀:一把刀,指一個人。 原指蜀將關羽只帶一口刀和少數隨從赴東吳宴會。後泛指一個人冒險赴約。有贊揚赴會者的智略和膽識之意。
先入為主
[xiān rù wéi zhǔ]
指先聽進去的話或先獲得的印象往往在頭腦中佔有主導地位,以後再遇到不同的意見時,就不容易接受。
罪不容誅
[zuì bù róng zhū]
誅:把罪人殺死。 罪惡極大,殺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惡。
眾叛親離
[zhòng pàn qīn lí]
叛:背叛;離:離開。眾人反對,親人背離。形容完全孤立。
七擒七縱
[qī qín qī zòng]
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程門立雪
[chéng mén lì xuě]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師。
塞翁失馬
[sài wēng shī mǎ]
塞:邊界險要之處;翁:老頭。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
蕭規曹隨
[xiāo guī cáo suí]
蕭何創立了規章制度,死後,曹參做了宰相,仍照著實行。 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規辦事。
抱薪救火
[bào xīn jiù huǒ]
薪:柴草。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
南柯一夢
[nán kē yī mèng]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暗無天日
[àn wú tiān rì]
昏暗得看不到天上的日光。形容在反動勢力統治下社會的黑暗。
按兵不動
[àn bīng bù dòng]
按:止住。使軍隊暫不行動。現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
當仁不讓
[dāng rén bù ràng]
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出類拔萃
[chū lèi bá cuì]
拔:超出;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 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不脛而走
[bù jìng ér zǒu]
脛:小腿;走:跑。 沒有腿卻能跑。比喻事物無需推行,就已迅速地傳播開去。
投鞭斷流
[tóu biān àn liú]
把所有的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斷水流。比喻人馬眾多,兵力強大。
阿諛奉承
[ē yú fèng chéng]
阿諛:用言語恭維別人;奉承:恭維,討好。曲從拍馬,迎合別人,竭力向人討好。
孤注一擲
[gū zhù yī zhì]
把所有的錢一次押上去,決一輸贏。 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作最後一次冒險。
固若金湯
[gù ruò jīn tāng]
金屬造的城,滾水形成的護城河。形容工事無比堅固。
拔山蓋世
[bá shān gài shì]
蓋世:超越天下人,世上第一。 力能拔掉大山,形容力大勇猛,當代無比。
閉門思過
[bì mén sī guò]
過:過失。關起門來反省。
汗馬功勞
[hàn mǎ gōng láo]
汗馬:將士騎的馬賓士出汗,比喻征戰勞苦。指在戰場上建立戰功。現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貢獻。
江東父老
[jiāng dōng fù lǎo]
江東:古指長江以南蕪湖以下地區;父老:父兄輩人。泛指家鄉的父兄長輩。
江郎才盡
[jiāng láng cái jìn]
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鞠躬盡瘁
[jū gōng jìn cuì]
指恭敬謹慎,竭盡心力。
不寒而慄
[bù hán ér lì]
栗:畏懼,發抖。 不冷而發抖。形容非常恐懼。
孺子可教
[rú zǐ kě jiào]
指年輕人可培養。
萍水相逢
[píng shuǐ xiāng féng]
浮萍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來不認識的人偶然相遇。
手到擒來
[shǒu dào qín lái]
擒:捉。 原指作戰一下子就能把敵人捉拿過來,後比喻做事有把握,不費力就做好了。
暗度陳倉
[àn dù chén cāng]
指正面迷惑敵人,而從側翼進行突然襲擊。 亦比喻暗中進行活動。陳倉,古縣名,在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為通向漢中的交通孔道。
曲高和寡
[qǔ gāo hè guǎ]
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
專橫跋扈
[zhuān hèng bá hù]
跋扈:霸道,不講理。 專斷蠻橫,任意妄為,蠻不講理。
水深火熱
[shuǐ shēn huǒ rè]
老百姓所受的災難,像水那樣越來越深,像火那樣越來越熱。 比喻人民生活極端痛苦。
專心致志
[zhuān xīn zhì zhì]
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項庄舞劍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同「項庄舞劍,意在沛公」
馬首是瞻
[mǎ shǒu shì zhān]
瞻:往前或向上看。 看著我馬頭的方向,決定進退。比喻追隨某人行動。
志大才疏
[zhì dà cái shū]
疏:粗疏,薄弱。指人志向大而才具不夠。
聽而不聞
[tīng ér bù wén]
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痛心疾首
[tòng xīn jí shǒu]
疾首:頭痛。形容痛恨到了極點。
眾怒難犯
[zhòng nù nán fàn]
犯:觸犯、冒犯。群眾的憤怒不可觸犯。表示不可以做群眾不滿意的事情。
貪得無厭
[tān dé wú yàn]
厭:滿足。 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夜以繼日
[yè yǐ jì rì]
晚上連著白天。 形容加緊工作或學習。
直言不諱
[zhí yán bù huì]
諱:避忌,隱諱。說話坦率,毫無顧忌。
外強中干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干:枯竭。形容外表強壯,內里空虛。
玩物喪志
[wán wù sàng zhì]
玩:玩賞;喪:喪失;志:志氣。指迷戀於所玩賞的事物而消磨了積極進取的志氣。
眾口鑠金
[zhòng kǒu shuò jīn]
鑠:熔化。 形容輿論力量大,連金屬都能熔化。比喻眾口一詞可以混淆是非。
忠言逆耳
[zhōng yán nì ěr]
逆耳:不順耳。 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但有利於改正缺點錯誤。
先禮後兵
[xiān lǐ hòu bīng]
禮:禮貌;兵:武力。 先按通常的禮節同對方交涉,如果行不能,再用武力或其他強硬手段解決。
振臂一呼
[zhèn bì yī hū]
振:揮動。揮動手臂呼喊(多用在號召)。
老馬識途
[lǎo mǎ shí tú]
老馬認識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
天衣無縫
[tiān yī wú fèng]
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
後來居上
[hòu lái jū shàng]
後來的超過先前的。有以稱贊後起之秀超過前輩。
一衣帶水
[yī yī dài shuǐ]
一條衣帶那樣狹窄的水。指雖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離不遠,不足以成為交往的阻礙。
班門弄斧
[bān mén nòng fǔ]
在魯班門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不自量力。
志在四方
[zhì zài sì fāng]
四方:天下。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鑄成大錯
[zhù chéng dà cuò]
鑄:鑄造,把金屬熔化後倒入模具內製成器物;錯:錯誤。指造成嚴重的錯誤。
斬草除根
[zhǎn cǎo chú gēn]
除草時要連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長。比喻除去禍根,以免後患。
逐鹿中原
[zhú lù zhōng yuán]
逐:追趕;鹿:指所要圍捕的對象,常比喻帝位、政權。指群雄並起,爭奪天下。
談笑自若
[tán xiào zì ruò]
自若:跟平常一樣。指能平靜地對待所發生的情況,說說笑笑,不改常態。
任重道遠
[rèn zhòng dào yuǎn]
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很遠。比喻責任重大,要經歷長期的奮斗。
任人唯賢
[rèn rén wéi xián]
賢:有德有才的人。 指用人只選有德有才的人。
債台高築
[zhài tái gāo zhù]
形容欠債很多。
置之度外
[zhì zhī dù wài]
度:考慮。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緣木求魚
[yuán mù qiú yú]
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到目的。
有志者事竟成
[yǒu zhì zhě shì jìng chéng]
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開卷有益
[kāi juàn yǒu yì]
開卷:打開書本,指讀書;益:好處。 讀書總有好處。
焚書坑儒
[fén shū kēng rú]
焚:燒;坑:把人活埋;儒:指書生。 焚毀典籍,坑殺書生。
青雲直上
[qīng yún zhí shàng]
青雲:指青天;直上:直線上升。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生吞活剝
[shēng tūn huó bō]
原指生硬搬用別人詩文的詞句。 現比喻生硬的接受或機械的搬用經驗、理論等。
傾國傾城
[qīng guó qīng chéng]
傾:傾覆;城: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後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四分五裂
[sì fēn wǔ liè]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團結,不統一。
怒發沖冠
[nù fà chōng guān]
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樂極生悲
[lè jí shēng bēi]
高興到極點時,發生使人悲傷的事。
七步成詩
[qī bù chéng shī]
稱人才思敏捷。
多行不義必自斃
[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壞事干多了,結果是自己找死。
置之死地而後生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shēng]
原指作戰把軍隊布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就會奮勇前進,殺敵取勝。後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上下其手
[shàng xià qí shǒu]
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
安居樂業
[ān jū lè yè]
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職業。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
門可羅雀
[mén kě luó què]
羅:張網捕捉。大門之前可以張起網來捕麻雀。形容十分冷落,賓客稀少。
殺妻求將
[shā qī qiú jiàng]
春秋時,吳起殺掉妻子以求得到魯國的信任和重用。比喻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滅絕人性的事。
老當益壯
[lǎo dāng yì zhuàng]
當:應該;益:更加;壯:雄壯。 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干勁更足。
拋磚引玉
[pāo zhuān yǐn yù]
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十面埋伏
[shí miàn mái fú]
意思是設伏兵於十面以圍殲敵軍。
望洋興嘆
[wàng yáng xīng tàn]
望洋:仰視的樣子。 仰望海神而興嘆。原指在偉大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
秦晉之好
[qín jìn zhī hǎo]
春秋時,秦晉兩國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泛指兩家聯姻。
罄竹難書
[qìng zhú nán shū]
罄:盡,完;竹:古時用來寫字的竹簡。形容罪行多得寫不完。
舍我其誰
[shě wǒ qí shuí]
舍:除了。 除了我還有哪一個?形容人敢於擔當,遇有該做的事,決不退讓。
青出於藍
[qīng chū yú lán]
青:靛青;藍:蓼藍之類可作染料的草。青是從藍草里提煉出來的,但顏色比藍更深。比喻學生超過老師或後人勝過前人。
身體力行
[shēn tǐ lì xíng]
身:親身;體:體驗。親身體驗,努力實行。
窮則思變
[qióng zé sī biàn]
原指事物到了盡頭就要發生變化。現指在窮困艱難的時候,就要想辦法改變現狀。
趨炎附勢
[qū yán fù shì]
趨:奔走;炎:熱,比喻權勢。 奉承和依附有權有勢的人。
③ 歷史典故成語故事大全
聲名狼藉
秦始皇在世時,十分信任大將蒙恬、蒙毅兄弟。朝中有一個大臣,名叫趙高,此人身體強壯,並對法律很有研究。秦始皇提拔他為中車府令,並命他當自己的小兒子胡亥的老師。
有一次,趙高因為受賄舞弊,犯了大罪,剛好蒙毅受理這個案件,蒙毅對趙高一向有不好的看法,就按照法律判處趙高死刑。可是,秦始皇卻念趙高是個人才,並且教子有功,就赦免了他的罪,還為他恢復了官職。
趙高因此對蒙毅及其兄蒙恬大將軍恨之入骨。後來秦始皇出宮巡遊,在途中染疾病死。此時本應由公子扶蘇即位,可趙高卻乘機串通丞相李斯,立胡亥為秦二世,並用陰謀手段將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害死。
趙高掌握了朝廷大權後,對胡亥說:「先帝在世時本打算立你為太子,蒙毅不贊成。於是立了扶蘇,我看定得除掉此人,否則會有後患。」胡亥聽了,就把蒙毅抓起來,逼蒙毅自殺。
蒙毅知道自己逃不過劫難,便大罵了趙高一通,說道:「從前秦穆公殺了三位良臣殉葬,秦昭襄王殺白起,楚平王殺伍奢,吳王夫差殺伍子胥,這四個國君都因殺了良臣,他們的名聲在諸侯各國間非常壞。希望皇上要引以為戒,不要受奸臣的蒙蔽。」
說完,蒙毅自殺而亡。
畫地為牢
相傳在很久之前的社會里,人們都很自律,道德高尚,如果有人犯了錯誤,就在地上畫個圈把他限制住以示懲罰,即使這樣,哪怕他身邊空無一人,他也決不會提前走出圈子半步.相傳上古時刑律寬緩,在地上畫圈,令罪人立圈中以示懲罰, 如後代的牢獄。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可入,削木為吏,議不可對,定計於鮮也。」
《武王伐紂平話》卷中:「扞姬昌呴畫地為牢,刻木為吏;洽政恤民,囹圄皆空。」
《封神演義》第二三回:「文王曰:『武吉既打死王相,理當抵命。』隨即就在南門畫地為牢,豎木為吏,將武吉禁於此間。」後比喻將行動限定在某種范圍內,不得逾越。
撥雲見日
由於殺了無賴牛二,楊志被發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軍。
大名府留守梁中書很欣賞楊志,有心要抬舉他,恐眾人不服,下令在教場中演武,給楊志機會。楊志高興的說:「小人武舉出身,曾做過殿司制使。這十八般武藝,自小習學。今日蒙恩相抬舉,如撥雲見日一般。楊志若得寸進,當效銜環背鞍之報。」
楊志果然武藝高強,在教場打敗了副牌軍周謹,又和正牌軍索超打得難解難分,看得眾人喝彩,梁中書就將他們兩個都提拔做了管軍提轄使。
「撥雲見日」比喻沖破黑暗見到光明。也比喻疑團消除,心裡頓時明白。
(出自《水滸傳》第十一、十二回)
厲兵秣馬的故事
僖公三十二年冬天,杞子從鄭國派人來告訴秦穆公說:「鄭國讓我掌管他們北門的鑰匙,如果偷偷派軍隊來,保管成功。」大臣蹇叔對秦穆公說:「調動大軍偷襲這么遠的國家,我們趕得精疲力乏,對方早就有了准備,不會有什麼作為的。而且行軍路線上千里,誰會不知道呢?」穆公不聽,派大軍東行。
秦軍到了鄭國的邊境滑地,遇到鄭國人弦高趕著十二頭牛要到周朝集市去賣。弦高趕快讓人回國報信,自己將牛獻給秦軍作犒勞,說:「我們大王聽說你們要從這里路過,派我來犒勞你們,請不要嫌棄禮物輕薄。」
鄭穆公得到弦高的消息,派人去查看,見杞子一夥正在整頓盔甲、磨兵器、喂馬,便對他們說:「你們留在我們鄭國時間也長了,我們國小物乏,聽說你們就要離開,就請便吧!」杞子就逃了。秦軍只好退了。
「厲兵秣馬」形容准備戰斗。
出自《左傳 僖公三十三年》
望洋興嘆的成語故事
在古代,黃河之水滔滔不絕,灌溉著兩岸的土地,孕育了中華文明,因此黃河被稱為神河。
有一年,秋雨使所有的河流暴漲,百川都匯進了黃河,黃河變得更加洶涌而寬闊,兩岸與河中沙洲之間連牛馬都分辨不清。於是黃河河神洋洋自得,認為自己就是天下最大的了。他順流而下,一直來到北海。他向東望去,卻看不到北海的邊際。於是河神收起了得意洋洋的表情,望著汪洋大海對北海海神感嘆道:「原先我自高自大,以為誰都比不上自己,今天我看到你這樣廣大,無邊無際,今天我要不來這里,我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無知。」
北海海神說:「我在天地間也只是大山裡的一個小石頭,四海在天地間也就是糧倉中的一粒米,我又有什麼廣大的呢?」
「望洋興嘆」比喻因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無可奈何。
(出自《莊子秋水》)
出人頭地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的父親蘇洵和弟弟蘇轍都是北宋有名的文學家,被人們合稱為「三蘇」,而且都一起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蘇軾小時候,天資聰穎,由於書讀得多,字也認得多,再加上文章寫得好,因而受到人們的稱贊。在一片贊揚聲中,蘇軾不免有些飄飄然。
有一天,便在自己書房門上手書一聯,以顯示自己的才華,聯文是:讀盡人間書,識遍天下字。對聯貼出之後,有一位老者專程來到蘇家,向蘇軾「求教」,請蘇軾認一認他帶來的書,書上全是寫著周朝時史籀創制的字。蘇軾開始滿不在乎,非常得意,可是接過書一看,書上的字一個也不認識,這對驕傲自滿的蘇軾是當頭一棒,他頓時面紅耳赤,只好向老者道歉。老者也沒說什麼,便含笑而去。蘇軾這時才感到自己太驕傲了,於是將書房門前對聯的上下聯前各添了兩個字,使思想境界為之升華,一幅具有遠大抱負的對聯展現在人們的眼前:「立志讀盡天下書,發憤識遍天下字。」
此後,蘇軾發奮讀書。二十歲的時候,已學得博古通今,便和弟弟蘇轍一起參加了京城的考試。當年的主考官是翰林學士歐陽修。歐陽修對當時文壇崇尚詭怪奇澀的文風很是反感,一律不加錄取。當他看到一篇《刑賞忠厚論》時,十分高興,便准備取為第一。由於試卷是密封的,歐陽修並不知道那文章是誰寫的。他想了想,覺得能寫出這樣的文章的人,除了他的弟子曾鞏之外,可能不會有別人了。為了避嫌,歐陽修就把蘇軾的卷子判為第二。等到發榜公布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寫那篇好文章的人不是曾鞏,而是個叫蘇軾的年輕人,心裡便有些過意不去。
歐陽修得知《刑賞忠厚論》不是他的弟子曾鞏寫的,而是初出茅廬的蘇軾所寫,心裡覺得有點對不住蘇軾,竟讓他屈居第二。再看到蘇軾以後送來的文章,篇篇才學橫溢,更是贊嘆不已。於是寫信給當時聲望頗高的梅堯臣說:「蘇軾的文章實在是好,我應當讓路,使他高出我一頭。」成語「出人頭地」就是由此而來的。當時聽說此事的人都不以為然,認為歐陽修誇大了蘇軾的才學,等以後他們看到了蘇軾的文章以後才信服。
後來,蘇軾得到歐陽修等文壇名流的指點,文章越來越好,後來果然出人頭地,和歐陽修等人被後人並稱為「唐宋八大家」。
——《宋史·蘇軾傳》
四面楚歌
公元前203年12月,韓信把兵馬屯在垓(gāi,今安徽靈璧東南)下,布置了十面埋伏,要把霸王引到一個適當的地方,把他圍困起來。韓信故意拿話去激霸王,讓他氣得鼻孔噴火,頭頂冒煙才好。他編了四句話,叫士兵沖著楚營叫喊:「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
霸王率領十萬大軍一直沖到垓下,沒碰著韓信,一看四面全是漢兵,楚軍進入了重圍。霸王帶領人馬只管向前沖,誰也抵擋不住。他見了韓信,更不肯放過。韓信一邊作戰,一邊後退。霸王追趕了好幾里地,殺散一批,又來了一批,殺出一層,還有一層。四面八方全是韓信「十面埋伏」的人。霸王轉過身來,跑回垓下大營去了。
夜裡,項羽聽到周圍漢營里的士兵唱的凈是楚人的歌。「四面楚歌」的成語就是從這兒來的。
霸王吃驚不小,他說:「難道楚軍都投降劉邦了,為什麼漢營中的楚人這么多呢?」說著他就在營帳里喝起悶酒來。他留戀他寵愛的美人虞姬,她常常侍候在身邊;還有那匹騎了五年的烏騅馬。想到這兒,霸王再也忍不住了,他悲壯憤慨地唱起自己作的詩歌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這首歌的意思是:力氣拔得起一座山,氣魄壓倒天下好漢,時運不利,烏騅馬不肯走。馬兒不跑怎麼辦,虞姬呀虞姬,你可怎麼辦。
項羽一連唱了幾遍,虞姬跟著一塊兒唱。他唱得流下幾行眼淚,伺候他的人全都哭了,不忍心抬頭看他。
霸王跨上烏騅,帶著八百子弟兵,猛虎似的沖出去,突出重圍,往南跑。他打算渡過淮河再往東去。霸王和八百子弟兵沿路殺散了漢兵。韓信、英布、周勃、樊噲他們分頭追趕。霸王拍著烏騅,飛一樣地直跑。等霸王渡過淮河,到了南岸,又跑了一程,就迷了道兒,不知道哪一條道兒可以通到彭城(今江蘇徐州)。
項羽就向一個莊稼人問路。那個莊稼人不願幫他,就說:「往左邊兒走。」霸王跟一百多個子弟兵就往左跑下去,跑了一陣,連道兒也沒了,前邊只是一片水窪地。他們的馬陷在泥濘里,連蹄子都不好拔出來。霸王這才知道受了騙,走錯了道,趕緊拉轉韁繩,再回到三岔路口,漢兵可已經追到了。
霸王往東南跑,到了東城(今安徽定遠東南),點了點人數,一共才二十八個騎兵,追上來的人馬有好幾千。霸王覺得沒法脫身了,就帶著二十八人上了山崗,對他們說:「我從起兵到現在八年了,親身作戰七十多次,戰無不勝,成了天下霸王。今天在這兒被圍,這是天數,不是我不會打仗。」
他把二十八個士兵分成四隊,說:「我先殺他們一個大將。你們跑下去到東山下會齊。」他大喊一聲,向一個漢將直沖過去,殺了一個漢將。
霸王到了東山下,那四隊二十八個子弟兵全都到了。漢兵趕來,又展開血戰。霸王專挑漢兵多的地方沖殺。他左刺右劈,又殺了漢軍的一個都尉和不少士兵。漢軍將士不敢逼近楚兵,遠遠地嚷著躲著。霸王點了點自己的人數,僅僅少了兩個。
霸王殺退了漢兵,帶著二十六個子弟兵一直往南,跑到了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烏江亭長盪著一隻小船等在那兒。他知道來的是霸王,就催他馬上渡河。他說:「江東雖小,可也有一千多里土地,幾十萬人口,大王還可以在那邊做王。這兒只有我這只船,請大王趕快渡過河去。」
霸王笑著對亭長說:「當初我跟江東子弟八千人渡過江來打天下,到今天他們全完了,我哪兒能一個人回去呢?就說江東父兄同情我,立我為王,我哪兒有臉見他們吶?」他接著又說:「這匹烏騅馬,我最喜愛,曾經一天跑過一千里地。我捨不得把它殺了。我知道您是個忠厚長者,我很感激您一片好意,這匹馬送給您。」
他和二十六個子弟都拿著短刀步行,跟漢兵交戰。他們殺了許多漢兵,自己也一個一個地倒下。末了只剩下霸王一個人。他身上受了十幾處傷,最後在烏江邊拔劍自殺了。
折沖樽俎
春秋中期,諸侯紛立,戰亂不息,中原的強國晉國謀劃攻打齊國。為了探清齊國的形勢,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齊國。齊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席間,正值酒酣耳熱,均有幾分醉意之時,范昭借酒勁向齊景公說:「請您給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頭告訴左右待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給客人。」范昭接過侍臣遞給的酒,一飲而盡。晏嬰在一旁把這一切看在眼中,厲聲命令侍臣道;「快扔掉這個酒杯,為主公再換一個。」依照當時的禮節,在酒席之上,君臣應是各自用個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違反了這個禮節,是對齊國國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試探對方的反應如何,但還是為晏嬰識破了。
范昭回國後,向晉平公報告說:「現在還不是攻打齊國的時候,我試探了一下齊國君臣的反應,結果讓晏嬰識破了。」范昭認為齊國有這樣的賢臣,現在去攻打齊國,絕對沒有勝利的把握,晉平公因而放棄了攻打齊國的打算。靠外交的交涉使敵人放棄進攻的打算,即現在「折沖樽俎」這個典故,就是來自晏嬰的事跡。孔子稱贊晏嬰的外交表現說:「不出樽俎之間,而折沖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機謀的真實寫照。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韓信經蕭何舉薦被劉邦任為大將軍,為漢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勞,漢朝建立後被封為楚王。晚年的劉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後,政權旁落他人,為了劉姓政權的長治久安,必須鏟除隱患。他認為在諸位將領中,功勞最大、才能最強、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險的敵人。因此,韓信首當其沖。可是,除掉韓信談何容易!劉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馬也未必能取勝,其他諸將更不是韓信的對手。
劉邦先是用計生擒了韓信。此時的韓信才明白過來,感嘆地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將韓信押回京城後,念其功高且又無罪證,又赦免了韓信,改封淮陰侯。
削去了王位的韓信,心想自己為興建漢室出生入死,最後落得個如此下場,既然你劉邦無情,休怪我韓信無義。韓信私下與被任命為趙國相的陳稀相約,陳稀在北方舉事,韓信在長安響應。
公元前215年(漢高祖十年),陳稀果然舉兵反叛。劉邦親自帶兵平叛,長安空虛。韓信准備在長安舉事,不幸走漏了消息,有人向呂後告發韓信准備謀反。呂後想把韓信召進宮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最後,由蕭何出面,假稱北方傳回捷報:叛軍已敗,陳稀已死,邀請韓信進宮向呂後賀喜。韓信哪裡想到極力舉薦自己而且一向過從甚密的蕭何會是殺害自己的主謀。結果韓信剛入宮門,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擁而上,捆綁起來。呂後將這一代名將帶至長樂宮鍾室,殘忍地殺害了。
民間因此有「成也蕭何(韓信成為大將軍是蕭何推薦的),敗也蕭何(韓信被殺是蕭何出的計謀)」的說法。後來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來比喻事情的成敗、好壞都由一個人造成。不過韓信等一類將領,自以為立有戰功,應當割地稱王,但從人民要求統一的觀點看來,不消滅這些割據者,即使希望戰禍暫停也是不可能的。蕭何協助劉邦臣,削除異己,客觀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因為人民迫切需要休養生息。這是漢高祖劉邦政治上的大成功,也是蕭何輔佐劉邦做出的傑出貢獻。
韓信的成功是由於蕭何的大力推薦,韓信的敗亡,也是蕭何出的計謀。所以民間就由這個故事概括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句俚語。宋人洪邁的《容齋續筆》記錄下這句話,並簡單探討了它的成因。
④ 歷史故事成語大全
1、揠苗助長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嫌自已田裡的秧苗長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憂憂。有一天,他又荷著鋤頭下田了,他覺得稻苗似乎一點也沒長大,於是苦心思索著有什麼辦法可以使稻子長高一點。
忽然,他靈機一動,毫不猶豫的捲起褲管就往水田裡跳,開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點。傍晚,農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傑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太太說:「告訴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個好點子,讓咱們田裡的稻苗長高了不少。
農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兒子到田裡去看,究竟是怎麼回事。兒子聽到家裡的稻子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的跑到田裡去看。這時,他發現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一棵棵低垂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千萬不可以學宋國農夫的作法,一切事情都有它的順序,如果一心只想早點完成就破壞它的次序,到頭來不僅不能提早完成,反而一事無成。
2、牝雞司晨
殷商時期,暴君紂王每天只知道吃喝玩樂,過著奢華荒淫無恥的生活,紂王對忠臣們的話毫不理會,只聽信他的愛妃妲己的話。商朝的忠臣比干因為向紂王進忠言卻被紂王殺了,還被開胸挖心,說要看比干長的什麼心眼,紂王的行為引起了群臣百姓的強烈反抗。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帶兵討伐紂王,周武王的部隊在距離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就跟紂王的部隊開戰了,周武王在牧野誓師時說道:過去說雌雞沒有晨鳴之道,雌雞代替雄雞打鳴則家盡,婦人奪取丈夫的政權則國家要亡,紂王一味的聽信妲己的讒言胡亂施政,是紂王亡國的根本。
3、刻舟求劍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國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
大家雖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但也不再去問他。船靠岸後那楚國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
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里掉下去嗎?我還在這里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
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4、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創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乾的大臣死後,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呼,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存心部署演出蜀地的歌舞。劉禪侍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十分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5、圖窮匕見
戰國末期,秦國很強大,在消滅了趙國後,打到北部的燕國,燕國岌岌可危。燕國的太子丹請荊軻去刺殺秦王,並派勇士秦舞陽作荊軻的助手,讓荊軻帶著秦王的仇人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作禮物,將一把毒葯熬過的匕首藏在地圖里。
荊軻和秦舞陽二人到了秦國,買通了秦王左右為他們引見,秦王很高興,就在咸陽宮接見他們。在登上宮殿的台階時,秦舞陽緊張得發抖,荊軻就把他留在外面。
秦王看過仇人樊於期的人頭後,又要看地圖。荊軻捧著地圖來到秦王面前,獻上去。秦王慢慢展開地圖來仔細看,當地圖展到盡頭時,藏在里邊的匕首露了出來。
荊軻迅速一手抓住秦王的衣袖,一手抓起匕首刺向秦王。秦王扯斷了衣袖,轉身逃走,荊軻就在後邊緊追。這時,秦王的衛士們趕來了,荊軻受了傷,就把手中的匕首投向秦王,但沒有擊中。最後荊軻被衛士們殺死了。
⑤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鞠躬盡瘁(諸葛亮抄)三顧茅廬(劉備襲)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諸葛亮)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參考文獻:http://wenku..com/view/f0d5ee25a5e9856a561260e8.html
⑥ 有哪些成語與歷史事件有關
1.狡兔三窟
春秋時期,齊國有位孟嘗君,家中豢養著許多門客。在這些門客當中,有一個叫馮諼的人,常常一住就是很長時間,什麼事情也不做。孟嘗君覺得很奇怪,但是還是熱情的招待馮諼。
有一次,馮諼替孟嘗君到薛地討債,他不但沒有跟當地百姓要債,反而將債券都燒了。薛地人以為是孟嘗君的恩德,心裏面充滿了感激。後來孟嘗君被解除齊國國相的職務,前往薛地定居,受到薛地人們的歡迎,這時候,孟嘗君才知道馮諼的才能。直到這個時候,馮諼才對孟嘗君說道:“通常聰明的兔子都有三個洞穴,這樣才能在緊急的時候逃過獵人的追捕。”但是你卻只有一個藏身之處,所以還不能高枕無憂,我願意為你再安排兩個可以安心的藏身之處。
於是馮諼就去見梁惠王,他告訴梁惠王說:“如果梁惠王能夠請孟嘗君去梁國擔任要職,那麼梁國一定可以變得強盛。”於是梁惠王派人去請孟嘗君,一連三次,馮諼都不讓孟嘗君答應。梁惠王去請孟嘗君的事情傳到了齊王的耳朵里,齊王一急,就趕緊派人把孟嘗君請回齊國當相國。馮諼要孟嘗君向齊王提出希望能夠擁有齊國祖傳祭器的要求,並且將他們全放在薛地,同時興建了一座祠廟,以確保薛地的安全。祠廟建好以後。馮諼對孟嘗君說:“現在屬於你的三個安身之地都已經建造好了,從此以後,你可以高枕無憂了”
⑦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1、望梅止渴
三國時,曹操帶兵長途行軍,士兵們都很口渴,曹操便說:「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結了許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們聽了,嘴裡都流口水,一時也就不渴了。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只好用空想來加以安慰。
2、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三次到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請他出來幫助自己打天下,最後諸葛亮才答應出來。後喻指一再誠心地邀請。
3、四面楚歌
楚漢交戰時,項羽的軍隊駐扎在垓下,兵少糧盡,被漢軍和諸侯的軍隊層層包圍起來,夜間聽到漢軍四面都唱楚歌,項羽吃驚地說:「漢軍把楚地都佔領了嗎?為什麼楚人這么多呢?」比喻四面受敵,處於孤立危急的困境。
4、卧薪嘗膽
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立志報仇。據說他睡覺睡在柴草上頭,吃飯、睡覺前都要嘗一嘗苦膽,策勵自己不忘恥辱。經過長期准備,終於打敗了吳國。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為國家報仇雪恥。
5、背水一戰
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命手下大將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二十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 當時,韓信只帶了一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一萬人駐扎在河邊列了一個背水陣。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
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拚死奮戰。這是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趙軍遭到前後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 戰後有人問韓信:「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
⑧ 成語中的歷史事件
退避三舍
拼 音: tuì bì sān shè
釋 義: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沖突。
出 處: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示 例: 我說姊姊不過,只得~了。★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二回
圍魏救趙
拼 音: wéi wèi jiù zhào
釋 義: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出 處: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示 例: 倘用~之計,且不來解此處之危,反去取我梁山大寨,如之奈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四回
紙上談兵
拼 音: zhǐ shàng tán bīng
釋 義: 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出 處: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大敗。
示 例: 新近有個大挑知縣上了一個條陳,其中有些話都是窒礙難行,畢竟書生之見,全是~。★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一回
背水一戰
拼 音: bèi shuǐ yī zhàn
釋 義: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出 處: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示 例: 挫折也有兩重性。它可以把人置於死地,也可能使人置於死地而後生。他只有~了。★理由《高山與平原》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拼 音: fēng shēng hè lì,cǎo mù jiē bīng
釋 義: 唳:鳥鳴。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出 處: 《晉書·謝玄傳》:「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
示 例: 我聽了這話,心裡覺得夢兆不祥,也和理翁的見解一樣,大有~之感。★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⑨ 體現歷史事件的成語有哪些
破釜沉舟
匹夫之勇
披荊斬棘
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
請君入瓮
三顧茅廬
唇亡齒寒
勢如破竹
四面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