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正統景太天順三朝歷史事件

正統景太天順三朝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6 16:47:37

Ⅰ 故宮歷史事件

1、壬寅宮變

壬寅宮變又稱宮女弒君,是發生在明朝嘉靖年間,由宮女們意圖殺死明世宗嘉靖帝的一次事件。由於此事發生在嘉靖壬寅年,所以稱之為壬寅宮變。

嘉靖帝為求長生不老,要以「吸風飲露之道」成仙。在園中可植蕉數株,每早,闊葉上必布滿甘露,晨起口乾舌燥之即,吮吸若乾片,可覺甘甜爽口,並有延年宜壽之說。嘉靖帝為採集甘露飲用,日命宮女們凌晨即往御花園中采露,導致大量宮女因之累倒病倒。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楊金英等十數名宮女乘著嘉靖帝熟睡之際,用黃綾布把嘉靖帝的脖子套住,然後用手拉扯,企圖殺死嘉靖帝。而後又因打了死結,殺不死嘉靖帝,遂又用釵、簪等物刺向嘉靖帝。

在這時其中一個膽小的宮女因害怕,報告給方皇後。方皇後趕到,將宮女們制服、並下令凌遲處死,首犯凌遲處死後誅滅九族。而且,連當時服侍嘉靖帝之端妃,王寧嬪也一並斬首。

2、奪門之變

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辟,明朝代宗朱祁鈺景泰時期,明代將領石亨、政客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於景泰八年(1457年)擁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復位的政變。

景泰帝在位年間,重用大臣於謙等人,治理國政,頗為有序。然而為了讓自己一脈世代為君,他不但軟禁兄長,甚至於景泰三年執意廢掉皇太子朱見深,換上自己的兒子朱見濟。

種種作為,頗讓後人詬病。結果朱見濟夭折,皇儲之位空置。到了景泰八年,景泰帝突然病重,卧床不起。一時之間,人心惶惶。不知道這偌大的帝國,將要由何人接掌。

彼時,武清侯石亨、都督張輒,太常卿許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貞以及原王振門下太監曹吉祥等人開始密謀擁立太上皇。到了正月十七日凌晨,石亨、徐有貞率兵千人,控制了長安門,東華門。

一行人將南宮大門撞開,跪倒在太上皇朱祁鎮面前,同聲高呼:「請陛下登位。」朱祁鎮被攙扶登輿,一行人立即趕往奉天殿。殿下的守衛大聲喝止,他高喊:「朕太上皇帝也。」守衛只得唯唯而退。

十七日早朝時分,按照慣例,百官於五更前即在午門外朝房等待。忽然宮中鍾鼓齊鳴,宮門大開,徐有貞高聲宣布太上皇已經復辟。

目瞪口呆的公卿百官此時無從選擇,在徐有貞等催促下整隊入官拜賀。時隔八年之後,朱祁鎮終於再次端坐在奉天殿寶座上,重新成為了大明皇帝。

石亨等人破開南宮大門,迎朱祁鎮復位,史稱」奪門之變「,又叫南宮復辟。

(1)正統景太天順三朝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事件影響:

一、壬寅宮變

壬寅宮變是嘉靖帝專橫暴躁,橫施淫威所造成的,對嘉靖朝政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表現為三個方面:

第一,開啟了嘉靖帝怠政的時期,嘉靖帝從此獨居西苑,潛心修道;

第二,宮變的起因主要是嘉靖帝為了煉丹而把宮女們逼上絕路。這一事件後也加深了嘉靖帝崇奉方術的程度。嘉靖帝狂熱地崇信道教,專一奉道事玄;

第三,直接導致嚴嵩專權亂政的出現。壬寅宮變是嘉靖朝政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二、奪門之變

朱祁鎮復辟後,於謙以謀逆的罪名被處死,而所有曾助朱祁鎮奪回帝位的功臣,如石亨、徐元玉、許彬、楊善、張軏與曹吉祥等人都被封為大官,當中,都在朝中橫行霸道,到了曹吉祥受寵的後期,更發生了曹吉祥企圖弒位的曹石之變。

政權逐漸陷入混亂,各個派別文官相互爭斗,一些官吏在激烈的派別斗爭中遭到貶斥,武官的地位逐步低下,政治也繼續腐敗和混亂下去。從此,明朝的統治危機便一天天加重起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壬寅宮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奪門之變

Ⅱ 為什麼正統景泰天順時期,國家不讓民窯官窯造瓷器

明代這復三朝實際上都制有官窯出品,主因是皇室內部因帝位屢起沖突,所以景德鎮官窯生產的瓷器此時因而不便書寫年款,因此這三朝的瓷器在各博物館或私人收藏里常這劃歸宣德或成化朝。直到景德鎮陶瓷研究所發現的一批明代正統官窯瓷器,並可看出與宣德、成化不同的風格。因此空白期的瓷器面貌才逐漸明顯,但三朝出土、傳世物及相關史料畢竟有限,因此空白期瓷器的資料終究不多,但大致可發現,空白期的瓷器雲氣紋頗重,主題花紋往往用雲氣紋罩住,青花也比較灰暗。謝謝

Ⅲ 明朝歷史重大事件及具體時間(具體至年即可)

明朝年號

年號 廟號 名字 即位時間 即位年齡 在位
年數 死時
年齡 世系
洪武 太祖 朱元璋 洪武元年正月(1368.1) 41 31 71 朱世珍之子
建文 朱允文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1398.6) 22 4 朱元璋之孫
永樂 成祖 朱棣 建文四年六月(1402.7) 43 22 65 朱元璋之第四子
洪熙 仁宗 朱高熾 永樂二十二年八月(1424.9) 47 1 48 朱棣之長子
宣德 宣宗 朱瞻基 洪熙元年六月(1425.6) 28 10 38 朱高熾之長子
正統 英宗 朱祁鎮 宣德十年正月(1435.2) 9 14 朱瞻基之長子
景泰 代宗 朱祁鈺 正統十四年九月(1450.9) 22 8 30 朱瞻基之次子
天順 英宗 朱祁鎮 景泰八年正月復辟(1457.2) 31 8 38
成化 憲宗 朱見深 天順八年正月(1464.2) 18 23 41 朱祁鎮之長子
弘治 孝宗 朱右樘 成化二十三年九月(1487.2) 18 18 36 朱見深之第三子
正德 武宗 朱厚照 弘治十八年五月(1505.6) 15 16 31 朱右樘之長子
嘉靖 世宗 朱厚囪 正德十六年四月(1521.5) 15 45 60 朱右樘之侄
隆慶 穆宗 朱載後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1567.2) 30 6 36 朱厚囪之第三子
萬曆 神宗 朱翊鈞 隆慶六年六月(1572.7) 10 48 58 朱載後之第三子
泰昌 光宗 朱常洛 萬曆四十八年八月(1620.8) 39 1月 39 朱翊鈞之長子
天啟 嘉宗 朱由校 泰昌元年九月(1620.10) 16 7 23 朱常洛之長子
崇禎 思宗 朱由檢 天啟七年八月(1627.10) 18 17 35 朱常洛之第五子

Ⅳ 明朝重大歷史事件及時間

1、元朝農民起義:元朝農民起義是指1276年至1367年,蒙元統治中國時期所發生的民變。其中最為知名的有紅巾軍劉福通起義、郭子興起義及張士誠起義等。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

2、鄭和下西洋:是明代永樂、宣德年間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首次航行始於永樂三年(1405年),末次航行結束於宣德八年(1433年),共計七次。在七次航行中,三寶太監鄭和率領船隊從南京出發,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集結,至福建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 ,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包括爪哇、蘇門答臘、蘇祿、彭亨、真臘、古里、暹羅、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爾、忽魯謨斯、木骨都束等地,目前已知最遠到達東非、紅海。

3、土木之變:亦稱土木堡之變、土木之禍,指發生於明朝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瓦剌太師也先侵犯他人領地,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飢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明軍倉促應戰,所以兵敗,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

4、萬曆三大征:指明神宗萬曆(1573年—1620年)年間,先後在明朝西北、西南邊疆和朝鮮展開的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分別為李如松(李成梁長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變的寧夏之役;李如松、麻貴抗擊日本豐臣秀吉政權入侵的朝鮮之役;以及李化龍平定苗疆土司楊應龍叛變的播州之役。這三場大戰鞏固了中華疆土,維護了明朝在東亞的主導地位。

5、廣州大屠殺:又稱庚寅之劫、殺人十八甫、填屍體六脈渠, 指1650年(清順治七年,南明永曆四年,庚寅年)11月24日到12月5日清朝軍隊在廣州的屠城暴行。當年公歷11月24日,清朝平南王尚可喜與靖南王耿繼茂指揮的清軍在圍城近十個月後,經過慘烈的戰斗,包括築壘相逼,以樓車攻城,及動用荷蘭炮手,終於攻破廣州城,隨後對據城死守的廣州居民進行了長達十二天的大屠殺。

Ⅳ 明朝空白期歷史事件

正統、景泰、天順三朝30餘年,政局動盪,使得經濟生產受到很大影響。據文獻記載專,此三朝有官窯產品:正屬統三年(1438)曾禁止民窯燒造和官窯器式樣相同的青花瓷器;

明代景德鎮瓷業「空白期」:

正統十二年(1447)又有不準民窯私造黃、紫、紅、綠、青、藍、白地青花等瓷器的禁令;景泰五年(1451)有減饒州歲造瓷器三分之一的記載;天順元年 (1457)曾派中官赴景德鎮督燒瓷器;天順三年(1459)又有將原定燒造13.3萬余件的瓷器准減8萬的命令。從上述文獻記載看,這段時期不論官、民窯器都曾有燒造。但傳世品中至今未見一件署年款的官窯瓷器,所見瓷器均為民窯所產,故學術界有「空白期」和「黑三代」之稱。

Ⅵ 為啥明朝的皇帝中英宗朱祁鎮當了兩次皇帝,年號分別是正統,天順

明英宗朱祁鎮,宣宗皇帝的長子,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宣德年間,宣宗朱瞻基的正宮胡皇後舉止得體,賢良溫淑,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皇後,宣宗還有一位貴妃,姓孫,這位孫貴妃深的宣宗皇帝的喜愛,唯一遺憾是沒有得到皇後的寶座,於是孫貴妃絞盡腦汁總想擠掉胡皇後而自立。
機會終於來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後沒能為宣宗生下一個皇子,孫貴妃雖然也沒能生子,但他想出了一條偷梁換棟的計策,他派人在宮中四處打探看哪位宮女被皇帝臨幸後懷有了身孕,於是將找到的宮女藏在秘室之中,與外界隔絕,派專人送飯、照看。然後買通御醫,對外號稱懷孕,並偽裝了許多懷孕的跡象。
由於當時孫貴妃深的皇帝的寵愛,因此無人敢透露半點風聲,就這樣十月懷胎,宮女順利產下一子,孫貴妃馬上派人將孩子抱到身邊,秘密處死了宮女,然後派人立即通知宣宗,自己也裝出一幅產後非常虛弱的樣子。就這樣這個小男嬰就成了孫皇後的親生兒子,而這個小孩就是後來的大明英宗朱祁鎮。
孫貴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後宮,胡皇後被迫讓位。由於宣宗皇帝一手導演了廢後的鬧劇,因此在他的一生英明中點上了一個很大的污點。
這樣一個宮女的孩子,在七歲時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年號正統,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隨著仁宣朝重臣「三楊」的相繼去世與引退,加之後宮宦官勢力的急劇上升,正統朝的政治日趨腐敗,著名的大太監王振就是正統朝宦官專政的代表人物,英宗對他言聽計從,他也依仗皇帝的威嚴排除異己,樹立朋黨。
當時的元朝在漠北的勢力已經一分為二,瓦剌與韃靼,兩個部落互相征伐,到了英宗朝,瓦剌強大了起來,並不斷騷擾明朝的北邊,瓦剌部當時的實權掌握在太師也先的手裡,他經常派人以向朝廷進貢為名,騙取賞賜,因為當時明朝對進貢國家的使者,無論貢品如何,總要有非常豐厚的賞賜,而且是按人頭派發。也先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派出的使臣不斷增加,最後竟加到3000多人。
王振對此忍無可忍,下令減少賞賜,也先以此為名對明朝發動戰爭。英宗年少氣盛,想御架親征,王振也想耀武揚威,名留青史,於是極力攛掇英宗親征,但是由於當時明庭的主力都在外地作戰,一時難以調回,因此朝中大臣都勸阻英宗不要親征,但最後還是沒有改變英宗的態度,於是從京師附近臨時拼湊了50萬大軍,在英宗的指揮下浩浩盪盪開始親征。
由於連天大雨,加之糧餉接濟不上,軍隊的士氣非常低下。行到大同附近,看見被也先殺的屍橫遍野明軍屍體,英宗和王振都動搖了,於是決定撤軍。但是王振的老家在蔚州,離大同非常進,於是他決定大軍繞道蔚州撤退,王振的提議立即遭到群臣的反對,認為這樣會耽誤撤退的時機,但是王振那裡聽的進去,加上英宗也希望給王振衣錦還鄉的機會,於是大軍開始朝蔚州方向移動。
這時,王振又心血來潮,怕大軍經過會踩壞家鄉的莊稼,自己就會背上罵名,於是建議按原路撤軍,就這樣寶貴的時間被耽誤了。當大軍行到懷來附近時,由於輜重還沒有趕到,於是王振下令原地駐扎等待。
如果這時英宗能夠進懷來城駐守,那麼歷史將被改寫,不過歷史就是歷史,沒有那麼多的假設,就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明軍被也先軍趕上,並包圍。也先切斷了明軍的水源,明軍被困死地。也先假意議和,趁明軍不備,發動總攻。明軍全軍覆沒,英宗被俘,王振被明將樊忠殺死,英國公張輔、兵部尚書鄺野等大臣戰死。這就是著名的土木之變。英宗也開始了他一年的北狩生活。
英宗被俘後,也先也覺得非常難辦,是殺是留無法決定,好在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認為英宗奇貨可居,勸也先留下英宗,他的提議得到了也先的認同,英宗也得以保全了性命。英宗被俘的最初一段時間,也先總是帶著英宗到處招搖撞騙,但都遭到了明朝邊將的回絕,不久之後孫皇後與朝廷重臣立成王朱祁鈺為帝,年號景泰,這樣朝廷上下都安定了下來,同時皇帝也明發詔諭,不許私自與也先聯系。
這樣,也先想靠英宗大撈一把的計劃失敗了,於是氣急敗壞的也先率領瓦剌精銳騎兵浩浩盪盪殺奔北京,明朝方面早已做好了准備,北京軍民在兵部尚書於謙的帶領下給也先軍以沉重的打擊,也先率隊敗回蒙古。
與明朝的戰爭不僅使也先損兵折將,而且使他失去了明朝的賞賜以及與明朝交易的機會,當時的瓦剌是一個游牧部落,如果失去了明朝的生活必需品,部落民眾的生活將是非常艱苦的,北京大敗之後,也先開始著手與明朝講和並宣稱「迎使朝來,大架西去」,可是當時景泰帝已經座穩地位,不想派人迎回英宗,但是在眾大臣的不斷建議下,只得派遣使者先去探聽情報,第二次派往瓦剌的使者名叫楊善,他變賣家產買了許多奇珍異寶,並靠著他的巧舌如簧,硬是在沒有聖旨的情況下迎回了英宗,英宗皇帝終於結束了他一年的北狩,回到了北京。
英宗回到北京,並沒有受到應有的禮遇,短暫的儀式之後英宗被軟禁在南內,開始了他7年的軟禁生活。即便如此,景泰帝還是不放心,他將南宮的大門上鎖並灌鉛,加派錦衣衛看守,食物由一個小洞遞入,就是這點食物有時還被剋扣,英宗原配錢皇後不得不自己做一些女紅,派人帶出去變賣了以補家用。景泰帝為了避免有人與英宗聯系,還派人將南宮的樹木全部伐光。英宗就在驚恐與飢餓中度過了7年的軟禁生活。
景泰8年,景泰帝得了重病,但是儲嗣的問題還沒有確定下來,眾大臣決定在第二天上朝時進諫,請求皇帝早建儲君。誰知就在這天夜裡爆發了震驚華夏的「奪門之變」,原來五清侯石亨,徐有貞,宦官曹吉祥等人密謀幫助英宗復辟,希望成功後能夠飛黃騰達。
事有湊巧,當時北邊傳來了瓦剌騷擾邊境的戰報,於是石亨借機以保護京城安全為名調兵進城,這時忽然天上烏雲密布,伸手不見五指,眾人以為遭到天譴,都非常害怕,徐有貞站出來勸大家不要退縮,眾人繼續前進,並很順利地進入了皇城,直奔南宮,石亨派人撞開了宮門,並請英宗登輦,這時烏雲突然散盡,月明星稀,眾人的士氣空前高漲,簇擁著英宗直奔大內。
守門的軍卒本想阻攔,這時英宗站了出來,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守門的兵卒傻了眼,眾人兵不血刃進入了皇宮,朝皇帝舉行朝會的奉先殿而來,並將英宗扶上了寶座。這時已是天色微亮,眾朝臣已經等在午門外准備朝見,聽到鍾鼓齊鳴,眾人按序走入奉獻殿,可眼前的一切使他們目瞪口呆,寶座上的皇帝已經不是景泰帝了,而是8年前的正統皇帝,正在眾人猶豫之際,徐有貞站出來大喊「上皇復辟了」,眾朝臣見此,只好跪倒山呼萬歲,英宗就這樣又重新取得了皇位。景泰帝正在後宮梳洗,聽到這個消息後險些癱倒在地,心知一切都已經完了。
英宗復辟後,改元天順,景泰帝在一個月後病死,以親王禮葬在了北京西山。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極力勸說下,英宗殺害了北京保衛戰的總指揮於謙,是英宗即土木堡之變後的人生又一大污點。
但是天順朝的政治比起正統朝來,要清明的多,英宗任用了李賢、王翱等賢臣,先後平定了石、曹之亂,社會還是向前發展的,英宗也應算是一代仁君,他釋放了從永樂朝就開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兒子),恢復宣德朝胡皇後的稱號,下旨停止帝王死後嬪妃的殉葬,他的這些舉措被史學界稱為「盛德事可法後世者矣」。
天順八年正月,英宗病逝,享年三十八歲。皇太子朱見深繼承地位,英宗就這樣走完了他復雜的人生道路。

Ⅶ 歷史上是否有打景泰年號的瓷器

在明代的正統、景泰、天順:正統、景泰二朝未見任何帶年款的官窯器。正統一朝,迄今僅版見民窯器楷書權「正統元年」和「正統捌年」款二例。景泰朝一件未見。天順朝僅見四件:一件印「天順年造」款卵釉雲鳳紋瓷盤,為官窯器,現收藏於英國達維護特基金會。另兩件書「天順七年大同馬氏造」;一件書「天順年」三字,三件器物都是青花三足筒爐。 謝謝

Ⅷ 天順,成化三朝,明朝是怎麼挺過來的

從昏庸無能的代宗繼位,到英宗朱祁鎮重新君臨天下;從腐敗混亂的成化年專間,到人才輩出的弘治盛屬世。明朝確實挺了過來,這歸功於明孝宗朱佑樘。在他統治時期,明朝政治清明,國泰民安,甚至達到了一個弘治盛世。他是一個很勤快的皇帝,最後年紀輕輕就因勞累過度而死亡。朱佑樘挽救了明王朝,可以說是為朱祁鎮,朱祁鈺和朱見深擦了屁股。明朝的毀滅應該是從弘治以後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嘉靖皇帝朱厚熜和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始的。

Ⅸ 明皇帝正統」「天順是怎麼回事

明英宗即位時第一個年號叫「正統」,後來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其弟登上皇位,後來兵變,明英宗復位,啟用第二個年號「天順」。

Ⅹ 元朝年份,歷史事件,朝代興敗要詳細一點的

元朝歷史

大蒙古國(1481-1953)

蒙古高原原為金朝的附屬地區。隨著金朝的逐漸衰落,蒙古的勢力也開始壯大起來,不再臣服於金朝。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族領袖鐵木真統一了蒙古高原各部。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7月13日),鐵木真獲得尊號「成吉思汗」,建國於漠北,國號「大蒙古國」(Yeke Mongghol Ulus)。大蒙古國建立後,不斷向外擴張,1217年,滅亡西遼、1219年西征花剌子模,一直打到伏爾加河流域,於1225年東歸。1227年滅西夏,成吉思汗也在征程中病逝。成吉思汗逝世後,由幼子拖雷監國,本來拖雷應當繼承汗位,但拖雷為免紛爭,於是推舉窩闊台繼位。傳說,後來拖雷因替窩闊台飲下有詛咒的酒去世。

1229年,窩闊台繼任大汗,1231年征服高麗,1233年滅東真國,1234年滅金國。隨後再次西征,1237年佔領莫斯科,1241年兵分兩路入侵波蘭、匈牙利,大敗德意志聯軍,前鋒直指維也納,歐洲為之震驚。正當此時,窩闊台逝世。遠征軍於是東還,後來拔都建立欽察汗國。

1246年,貴由在窩闊台的皇後支持下繼位。拔都與貴由在長子西征以後不和,貴由在遠征拔都途中病死,拔都本有資格承繼汗位,但他無意即位,另舉拖雷的長子蒙哥為大汗。1251年,蒙哥繼位。1254年滅大理國。蒙哥命旭烈兀西征;1258年,佔領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滅阿拔斯王朝。1259年,佔領大馬士革。這時,蒙哥在攻打南宋四川時,在合州城下去世,軍隊於是東還。

初期(1260-1294)

元朝建立

蒙哥於1259年在四川去世後,其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開始爭奪汗位。1260年3月,阿里不哥在宗王阿速台等大多數蒙古正統派的支持下於大蒙古國首都哈拉和林通過「忽里勒台」大會即大汗位。與此同時,忽必烈與南宋議和後返回開平(今內蒙古多倫),在中原儒臣及部分蒙古宗王的支持下集會自稱大汗。4月,忽必烈設立中書省,總管國家政務。5月,忽必烈頒布《即位詔》,並建元中統。由於忽必烈在中原漢地自行集會稱汗,並且推行漢法,明顯違背了蒙古傳統,引起了阿里不哥和蒙古正統派的強烈不滿。忽必烈與阿里不哥隨即展開了四年的內戰,直到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忽必烈定為一尊,但他的「行漢法」主張卻造成許多蒙古貴族的不滿,拒絕歸附忽必烈,結果導致四大汗國紛紛脫離,忽必烈的政權遂只包括中國與蒙古本土(起初還包括承認忽必烈汗位的伊兒汗國,但在忽必烈去世後也獨立了)。大蒙古國不復存在。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國號詔》,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國號為「大元」,是中國第一個把「大」字加於正式國號之中的朝代,之前各朝的「大」字均為尊稱。[1] 這是蒙古國家由世界帝國轉為中原王朝的分水嶺,蒙古之前對中原的統治是掠奪性的殖民地式統治,只有到忽必烈時才轉型為以中國為主體的王朝,且在這之前「元」之名尚未出現,故「元朝」的建立應由此算起。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在劉秉忠規劃下,建都於中原的大都(今北京市)。

統一中國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軍攻陷宋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俘虜5歲的宋恭帝及謝太後。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軍在崖山海戰消滅了南宋最後的兵力,陸秀夫挾持8歲的小皇帝宋幼主趙昺投海而死,南宋滅亡。元朝遂統一全中國。

之後,元軍曾入侵周邊一些地區,如越南、日本以及爪哇(今屬印尼),其中以入侵日本的戰爭最為著名,通常認為台風(日本人稱之為「神風」)是造成失敗的最大原因。

中期(1294-約1345)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並對孔子的家族、弟子等加封了種種稱號。

延佑二年(1315年),元仁宗下令恢復科舉制度,將儒家學說中的程朱理學定為考試的主要內容。從此程朱理學成為元朝(以及其後的朝代)的官方思想。

至治三年(1323年),元英宗下令編成並頒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條。

至正三年(1343年),元惠宗下令修撰遼史、金史、宋史三史,至1345年修成。

後期(約1345-1368)

元朝後期,特別是1340年代中後期至1350年代期間,自然災害頻有發生,黃河地區水患尤其嚴重。與此同時,統治者不斷向人民收取各種賦稅,人民的生活更加艱苦。早在泰定二年(1325年)就發生了河南趙丑廝、郭菩薩領導的起義。元惠宗至正十一年(1351年)發生的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揭開了元朝滅亡的序幕。至正十六年(1356年)到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統一了江南的半壁江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開始北伐,在大將徐達、常遇春等的協助下,於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惠宗北逃,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結束。

北遷(1368-1388)

1368年,朱元璋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了明朝。元惠宗在明軍的追擊下逃離大都來到上都,隨後又逃到應昌。他繼續使用大元國號,並組織反抗,失敗後於1370年在應昌去世。元昭宗即位後繼續北逃至漠北,並多次與明軍交戰。北遷的元君臣一直沿用「大元」這個國號,史稱北元,直到1388年天元帝被阿里不哥後裔也速迭爾襲殺後(一說1402年鬼力赤即位後)去國號。參考資料:http://bk..com/view/10783.htm

閱讀全文

與正統景太天順三朝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