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大全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大全

發布時間:2021-03-06 16:38:47

㈠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歷史知識

題目會變 但知識要點不變

歷史九年級上冊考綱知識點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
1、時間:公元前五世紀後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內容:擴大公民的權利;鼓勵學術研究、重視教育、發展文藝;
4、作用:使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頂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時間:7世紀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內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以才選官
②經濟方面: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4、影響:它是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標志。
三、文藝復興(九上P58-59-60)
1、時間:14世紀—17世紀上半葉
2、最先興起的國家:義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義
4、實質: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國別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義大利 創作長詩《神曲》,率先批評教會
達•芬奇 義大利 創作名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
莎士比亞 英國 創作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四、新航路的開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歐洲商品經濟日益發展和擴大;西歐國家對東方財富的強烈渴望;奧斯曼帝國對東亞商路的控制。
2、客觀條件:指南針的應用;地圓學說的深入人心;航海技術的發展。
3、開辟的過程
航 海 家 哥倫布 迪亞士 達•伽馬 麥哲倫
開辟新航路 發現美洲新大陸 進入印度洋 到達印度 環球航行
4、影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開辟了歐洲人殖民擴張活動的道路;造成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殖民災禍。
5、比較哥倫布等人的航海與中國鄭和的遠航,有什麼不同?(提示學生從規模、目的、性質、影響等方面分析比較)
航海家 規模 目的 性質 影響
鄭和 船多
人多 宣揚國威加強聯系 友好交往義舉 促進國家友好和經濟文化交流
哥倫布等 船少
人少 開拓市場掠奪財富 殖民擴張活動 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造成殖民災禍
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克倫威爾: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隊打敗了國王軍隊,取得了最後勝利。1649 年,在英國建立了共和國,年就任「護國主」,實行有利於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軍事獨裁統治。1658年克倫威爾去世。
3、1688年宮廷政變:(P69)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國王。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
4、《權利法案》(P69)①時間:1689 ②目的:限制王權
③作用: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國王不能濫用權利,為所欲為。
④意義:標志著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P69)
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六、美國的誕生或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國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來剋星頓槍聲:1775年4月,標志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3、華盛頓: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人,出生在弗吉尼亞一個種植園主家庭,一直反對英國的殖民侵略。獨立戰爭爆發後,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是司令,並領導美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越的斗爭,直至勝利。1787年憲法制定後,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並連任第二屆,退休後回到自己的農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宣告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標志美國誕生。
5、薩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6、《1787年憲法》:1787年美國制定,規定美國為聯邦制國家,實行總統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大權。華盛頓當選為第一屆總統。
7、性質:具有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質
8、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 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推動了歐洲和拉美革命的開展。
七、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人權宣言》:制憲會議發表。它宣稱人們生來是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體現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思想。打擊了法國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推動了革命的發展。
3、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①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
②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③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4、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拿破崙建立,又稱拿破崙帝國。
5、《法典》: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後,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拿破崙頒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崙戰爭:
①拿破崙的早期戰爭是為了打退歐洲的反法同盟對法國的干涉,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性質;後期乘勝擴大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則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
②拿破崙把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帶到了法軍所到之處,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具有積極意義。但是,拿破崙戰爭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崙的失敗表明,在當時的歐洲大陸,封建勢力遠遠大於資產階級勢力。

八、「蒸汽時代」的到來(九上P88-90)
1、珍妮機:18 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一種稱為「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的發明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
2、瓦特與蒸汽機:1785年以後,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機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3、汽船:美國人富爾頓製造。
4、火車的誕生: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機車。1825 年,這列名為「旅行者號」的機車在英國試車成功.
5、工業革命完成:19 世紀上半期
6、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九、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九上P107-108)
1、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2、《共產黨宣言》
①時間:1848 年
②起草人: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
③作用:《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人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十、美國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經濟)即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動就是領導了南北戰爭,頒布了《解放黑人奴 隸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隸,為廢除奴隸制而獻身。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做出了重大貢獻,為美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是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3、《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頒布。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並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宣言的發表,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廣大黑人歡慶解放,踴躍報名參軍,北方軍隊因此獲得雄厚的兵源。
4、性質: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5、影響: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十一、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時間 :1861年
2、沙皇: 亞歷山大二世
3、性質 :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影響:①農奴制的廢除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改革雖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十二、日本明治維新(九上P118-120)
1、內容:①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②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③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2、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意義:①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②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③日本強大後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十三、人類邁入「電氣時代」(九上P124-127)
1、「電氣時代」的到來:19世紀70年代,人類歷史進人了「電氣時代」。
2、「發明大王」愛迪生:1879年研製成功耐用碳絲燈泡。
「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3、汽車:德國人卡爾•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被稱為「汽車之父」。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田,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4、飛機:1903年12月美國的萊特兄弟製成飛機,並試飛成功。
十四、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九上P131-134)
1、 形成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2、 形成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3、 「三國同盟」由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組成;
4、 「三國協約」由英國、法國、俄國組成。
5、 形成後果: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2、 戰爭的性質:帝國主義國家的掠奪戰爭
3、 導火線:1914年的薩拉熱窩事件
4、戰爭的結束: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一戰結束。
5、戰爭的影響: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後有三十多個國家捲入戰爭。
②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參戰各國共死傷二干多萬人,其中被戰爭、飢俄、疾病等奪去生命的人超過一千萬。
十六、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九上P138)
1、18世紀的法國
2、主張: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啟蒙思想的影響(九上P139)
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許多啟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紹到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頓力學理論體系(九上P139)
1、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2、牛頓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在17世紀下半期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3、在數學上主要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建;
4、在力學上,牛頓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休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十九、達爾文與「進化論」(九上P140)
1、英國科學家達爾文 2、著作:《物種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進化論」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中發展的。
4、作用: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沉重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
二十、愛因斯坦與相對論(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國的科學家,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20世紀初提出的相對論。
3、作用:相對論的創立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從此打開了原子時代的大門。

加油啊

㈡ 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

第1課 人類的形成
•人類的祖先:現代人類可能是從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發展而來的
人類在距今約三四百萬年前形成
•直立行走是人類進化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
•正在形成中的人(發展階段)——非洲南方古猿
完全形成的人:
進化階段 主 要 代 表
早期猿人 坦尚尼亞奧都威峽谷「能人」
晚期猿人 印尼爪哇人 中國元謀人和北京人
早期智人 德國尼安德特人 中國丁村人
晚期智人 法國克羅馬農人 中國山頂洞人

註:晚期智人出現的同時,現代人種的差異也顯現出來
•世界三大主要人種: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
形成人種差異的原因:是不同自然地理環境等眾多因素長期影響的結果
•氏族社會:
○1定義:是指按血緣關系結合起來的集體
○2出現的原因:生產力水平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
階段 原因 特點
母系氏族
社會 ○1群婚
○2生產力水平低下
○1隻知其母,不知其父
○2婦女在社會中佔主導地位
○3財產公有制,生產分配以集體為單位

父系氏族
社會 ○1婚姻關系相對固定
○2生產力水平提高
○1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2男子在社會中佔主導地位
○3出現了家庭財產私有制

第2課 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的搖籃
•人類早期文明最先誕生於亞非地區的大河流域,最重要的有
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和我們中國的古代文明
文明名稱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文明
發祥地 尼羅河流域 兩河流域 印度河流域
出現時間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2500年
建立者 蘇美爾人建立 雅利安人建立
代表國家 古埃及 古巴比倫王國 古印度
文明成果 金字塔
獅身人面像 漢謨拉比法典 種姓制度
•關於漢謨拉比法典:
○1制定者:國王漢謨拉比
○2法典實質:維護奴隸主專政
○3特點: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4宣傳思想:「君權神授」
•關於種姓制度
○1實質:是一種嚴格的等級制度
○2影響:激化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對後來印度社會的發展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種姓制度的四個等級:
等級名稱 婆羅門 剎帝利 吠舍 守陀羅
社會階層 祭司 貴族 國王 武士 官吏 農民 牧民
手工業者 商人 被征服者
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
•古代文明多發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
○1大河流域氣候濕潤,光照充足,地勢平坦,適合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2大河定期泛濫,給河流沿岸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於農業的生產和發展

第3課 西方文明之源
【雅典城邦的繁榮】
•古希臘文明的淵源: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臘早期文明——愛琴文明
•文明的傑出代表:雅典城邦的繁榮
•興起:公元前8世紀,雅典成為希臘人建立的城邦之一
•特點: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業發達
•建立:公元前6世紀,雅典成為著名的奴隸制共和國
•繁榮: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執政期間,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高峰。
•特點:擴大公民權利,全體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參加最高權力機構——公民大會,決定內政,外交,和平,戰爭等重大問題。鼓勵學術研究,重視教育
【羅馬共和國的興亡】
•興起:公元前8世紀,義大利的台伯河畔,羅馬城建立
•建立: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
•發展:公元前3世紀到前2世紀,與迦太基人進行了三次布匿戰爭
•公元前2世紀稱霸地中海
•衰亡:公元前1世紀,羅馬發生嚴重社會危機
公元前49年,凱撒奪取政權,建立獨裁統治,最終被刺殺
公元前27年,屋大維獨攬大權,羅馬帝國取代羅馬共和國
•羅馬帝國取代羅馬共和國的原因:公元前1世紀,羅馬發生嚴重社會危機共和國再也無力統治,奴隸主企圖建立獨裁統治,以穩固政權
•持續時間:羅馬帝國持續了約五百年,公元前27-公元476年

第10課 資本主義時代的曙光
【文藝復興】
•背景:○114世紀,義大利最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了新興資產階級
○2歐洲封建教會束縛思想,摧殘文化,引起資產階級的強烈不滿
•指導思想:人文主義思想(作用:是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武器)
•實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思想文化運動(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
•代表人物及成就:
○1義大利的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 作品:長詩《神曲》
○2義大利的達•芬奇 作品:《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3英國的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巨匠 作品:《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
歷史意義
○1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
○2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誕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新航路的開辟】
•原因:
○1經濟根源:14-15世紀,歐洲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要求大量的資本和廣闊的市場
○2社會根源:歐洲人狂熱地追求貨幣和黃金
○3當時天文,地理知識進步,造船業和航海技術發展,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條件
•過程:
1492年,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受西班牙王室資助,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的古巴,海地等地,誤以為到達了印度,稱當地居民為印第安人
1497-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達•伽馬首先開辟了通往印度的航路
•新航路開辟的歷史意義(影響):
○1各大洲的聯系加強,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2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3為歐洲開辟了殖民探索道路

第11課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爆發標志:1640年議會召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在議會與國王斗爭
•初步勝利:1649年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英國成立共和國,克倫威爾擔任護國主
•革命曲折:1688年封建王朝復辟(光榮革命政變)
•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確立起來的重要標志:
1689年《權利法案》的頒布
○1目的:限制國王的權利
○2作用: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力進行了明確的制約
○3意義: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力進行了明確的制約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重大歷史意義:
○1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
○2確立了自己的統治地位
○3揭開了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道路
○4推動了世界歷史進程

第12課 美國的誕生
•原因:英國殖民統治阻礙了美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爆發標志:1775年4月來剋星頓的槍聲
•建國: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的發表
意義:宣告著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美國的誕生
•轉折: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
•勝利:1781年約克鎮大捷
•獨立: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立法: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

•美資產階級革命的重大歷史意義
○1結束了封建統治
○2實現了國家的獨立
○3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
○4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5推動了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
•戰爭性質:既是一場民族解放戰爭,又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

第13課 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
【法國大革命】
•革命起因:封建專制統治束縛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導火線:1789年三級會議的召開
•爆發:1789年7月14日起義軍攻佔巴士底獄
•成果:資產階級頒布《人權宣言》
•對於頒布人權宣言的評價:
反映了資產階級反對封建等級制度和特權制度的要求,具有進步的歷史意義
•建國:1792年法國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國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
•高潮:巴黎人民起義,雅各賓派(羅伯斯庇爾等人)掌權
•政變:1794年7月,羅伯斯庇爾等人在政變中被送上斷頭台
•法國大革命的偉大意義:
○1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
○2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3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
【拿破崙帝國】
•1804年拿破崙帝國建立
•內外政策:
○1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拿破崙法典》
○2對外:多次打敗歐洲反法同盟的軍隊,擴大了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
•影響:
○1捍衛了大革命的成果
○2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
○3損害了被侵略國家的人民利益
○4激起了當地人民的反抗

第14課 蒸汽時代的到來
•什麼是蒸汽時代:以蒸汽作動力,帶動機器運轉的時代
•工業革命的定義:工業革命又叫做產業革命,是資本主義時期從工場手工業生產向大機器生產的一次重大飛躍
•工業革命的前提: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工業革命的時間:18世紀60年代首先開始於英國
•開始的標志: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
•重大成就: 1785年瓦特改進蒸汽機(英)
1807年富爾頓發明輪船(美)
史蒂芬孫發明「旅行者號」火車機車(英)
•結束:1840年前後
•影響:○1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
○3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了對世界的統治
○4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第17課 國際工人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英國的憲章運動】
•時間:1836年到1848年
•原因:○1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2工人處境日益惡化○3經濟斗爭轉化為政治斗爭
•要求:為改善勞動和生活條件、提高政治地位
•特點:規模宏大、持續時間長的運動
•政治綱領:《人民憲章》
•目標: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
•性質:是世界上第一次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
•暫時失敗的原因: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誕生條件:
○1社會條件: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日益暴露
○2實踐基礎:馬克思、恩格斯親自參加工人運動,不斷總結經驗
•1844年德意志人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會,開始長期合作,他們汲取前人思想精華, 結合工人運動,共同創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誕生標志: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
•組成部分: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
•意義: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入一個性的歷史時期
【巴黎公社運動】
•背景: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資產階級政府對外投降,對內鎮壓人民
•經過:1871年3月,巴黎工人起義,趕走了資產階級政府
1871年3月28日,人民選舉產生了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
「五月流血周」(5月21日-5月28日),巴黎公社運動失敗
•性質: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
•《國際歌》:歐仁•鮑狄埃作詞 狄蓋特作曲

㈢ 九年級上冊歷史重要的知識

九年級《 歷史與社會》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
一 戰後世界的新格局
一、「兩極」與「冷戰」
1、 1945年2月,世界反法西斯即將勝利之際,蘇、美、英三國領導人斯大林、羅斯福和邱吉爾在蘇聯的雅爾塔簽訂了雅爾塔協定,建立在美蘇實力均衡基礎上的雅爾塔協定對戰後世界格局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2、 兩極格局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經濟、軍事實力空前膨脹,成為世界頭號強國。為了推行稱霸全球的戰略,美國放棄了戰時與蘇聯的同盟,轉向反共反蘇。1949年,以美國為首的12個西方國家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建立了針對蘇聯的軍事政治集團——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
1955年,蘇聯和7個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華沙簽訂了《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稱這「華沙條約」,建立了抗衡北約的軍事政治集團。簡稱「華約」。
「北約」和「華約」兩大集團的出現,標志著東西方對峙格局的形成。
3、戰後,美國為什麼要推行「冷戰」政策?(二戰後,美國確立了霸權地位,欲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稱霸世界,而共產主義制度將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礙,社會主義國家是它的主要敵人。)
4、冷戰與爭霸:北約建立前,美國總統杜魯門就宣稱,美國要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除軍事進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敵對行動,人們稱之為冷戰政策(杜魯門主義——冷戰的標志)。
5、20世紀50年代以後,蘇聯的霸權主義也膨脹起來,在軍事上成為與美國並列的超級大國,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軍備競賽日益加劇。(古巴導彈危機是美蘇爭霸的極端體現。)
以冷戰為主要形式的美蘇爭霸,一直延續到80年代末。
6、冷戰的結束:20世紀90年代初,東歐各國和蘇聯的執政黨喪失了政權,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意味著東西方兩大集團對峙格局的終結。
7、冷戰後的世界格局。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意味著東西方兩大集團對峙格局的終結。美國成為惟一的超級大國,俄羅斯還具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日本擁有強大的經濟力量,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歐洲則加快了一體化進程,世界正在向多極化發展。
二、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1、20世紀90年代,東歐各國和蘇聯的執政黨喪失政權,社會制度隨之改變。
2、表現:民主德國並入聯邦德國,南斯拉夫一分為五,捷克和斯洛伐克分
立,蘇聯分為15個獨立的國家、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的社會制度發生改變。
三、「冷戰」後的和平主題
1、冷戰後絕大多數國家都都致力於發展本國經濟,反對建立一國獨霸的單極世界,國際社會祈盼和平,維護和平的力量日益壯大,爭取世界和平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之一,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2、冷戰後的國際形勢。
(1)恐怖主義作為領土、民族、宗教、資源等矛盾交織的產物,給世界政治、經濟、安全形勢帶來嚴重的威脅(2001年9。11)
(2)霸權主義,強權政治也有新表現。(美國)
總體和平,局部戰亂,是當今世界的基本態勢。
3、根據1999年美國對南聯盟的轟炸、2001年9。11事件、巴以沖突、伊拉克戰爭說說導致這些事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世界格局的變化帶來了世界力量對比的失衡,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推行,恐怖主義力量的增長,民族矛盾的激化,南北貧富差距的拉大,不同宗教之間的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等。
4、在這些事件中美國扮演了什麼角色?
○ 在北約轟炸南聯盟、巴以沖突和轟炸伊拉克事件中,美國依靠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不顧國際社會的反戰呼聲,干涉其他國家事務,以霸權、強權的野蠻行徑在世界各地推行自己奉行的一套價值觀念。它既是戰爭的組織者,又在戰爭中推波助瀾,使地區沖突加劇,世界更加不安定。「9•11」恐怖襲擊就是恐怖分子對美國政府的一次報復,但它卻給美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給世界和平造成極大威脅。
四、發展問題是當今世界的另一個主題。
(1)戰後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條件:新科技革命的推動,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
(2存在的現實問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懸殊,落後、危機、債務,困擾著佔世界人口2/3的發展中國家。
(3)發展問題的突出表現: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問題,也叫南北問題。
(4)南北問題的歷史根源:源於西方殖民者對亞非拉廣大地區的殖民侵略。根本原因:這些發展中國家獨立後,不公正的國際經濟秩序沒有改變(——會造成貧富差距擴大)。
(5)冷戰結束後,南北關系的形勢總體趨向緩和,但南北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
(6)怎樣才能解決南北問題?
需要改變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這就需要不斷推進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而不懈努力。
(7)亞非拉國家的共同利益和追求:爭取民族獨立、主權完整,建立公正、平等、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消除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剝削和掠奪。
五、殖民體系的瓦解(戰後最具世界意義的變化之一)
1、20世紀40年代,亞洲首先掀起民族解放運動的浪潮。越南北部、朝鮮和中國相繼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其它國家也先後取得獨立。
2、印度作為最大的殖民地國家,它的獨立對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表達了獲得獨立的亞非人民要求掌握自己命運的共同願望。
4、五六十年代,民族獨立運動席捲整個非洲大陸,僅1960年就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年。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殖民時代的終結。
5、戰後說明亞非國家崛起的事件
非洲大陸民族獨立運動的完成,結束了殖民統治時代;亞非會議的成功召開;亞洲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七十七國集團」的建立;中東國家的覺醒等事件。
六、各國現代化的追求
1、二戰後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動下(再加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一個經濟迅速增長的「黃金時代」(1950——1970)
2、獨立後的亞洲國家和地區努力發展民族經濟,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韓國、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經濟高速發展。(亞洲「四小龍」的騰飛 二戰後,許多亞洲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前提條件。)
3、 1964年,在第一屆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上,77個發展中國家發表了《七十七國集團聯合宣言》,要求改變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爭取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秩序。這說明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重要的力量正在崛起。

二、共和國的風雨歷程
一、鞏固新生政權
1、措施:抗美援朝、肅清反革命、西藏和平解放、建立各級人民政府恢復和發展經濟、土地改革
2、抗美援朝、:1950年6月,以美軍為主的所謂「聯合國軍」出兵朝鮮,為了保家衛國,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戰爭的勝利。
3、試從當時的世界形勢、力量對比、軍隊士氣、地理因素等方面說說美國將軍所說的:「這是一場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與錯誤的敵人,打的一場錯誤的戰爭。」
美國軍隊遠離本土作戰,戰線過長,而且對地形和作戰條件不如中國軍隊適應。(如,中朝軍隊依靠人力和畜力運輸物資,雖然在一些方面受到極大限制,但卻機動靈活,不受公路的制約;只要有路可走,他們就可在正面、側面,或敵後進行作戰。而聯合國軍隊卻恰恰相反。它必須依靠卡車在公路上運送給養,而公路最易被路障所截斷。)
志願軍戰士不畏強暴,勇於犧牲;在作戰方面訓練有素,尤其善於打夜戰;敢拼敢打,充滿氣勢和決心。
侵朝戰爭是非正義的;而抗美援朝是正義戰爭。
二、進入社會主義
1、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到1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了對農業(農業合作社)、手工業(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公私合營)的社會主義「三大改造」。這表明中國基本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
2、一五計劃(1953——1957)
工業在就:中國逐步改變工業落後的面貌,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1953年底,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無縫鋼管廠和七號煉鐵爐相繼提前竣工。與此同時,還建立了新的工業部門,如飛機製造業和汽車製造業,到1956年,我國第一個生產載重汽車的工廠──長春第一汽車製造廠生產出第一輛汽車;中國第一個飛機製造廠試製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交通運輸業: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毛澤東稱之為「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它形象地描述了武漢長江大橋的雄偉氣勢及其在我國南北交通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一五」期間,我國共建成三十多條鐵路,還在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修建了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密切了祖國內地和邊疆的聯系,也便利了經濟文化的交流。
三、失誤與挫折
1、錯誤的表現:1958年,全國掀起了「大躍進」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在「大躍進」運動中,出現了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1966年——1976年發動了地場「文化大革命」。
2、錯誤出現的原因:由於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又急於求成,中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經歷了很大的曲折。
3、危害:大躍進造成了國民工濟比例嚴重失調;人民公社化運動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路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違背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造成重大損失。
「文化大革命」使中國的傳統文化遭到破壞,中國的民主和法制遭受嚴重踐踏,廣大幹部和知識分子深受迫害。
4、 給我們的啟示:經濟建設必須遵循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必須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防止個人崇拜,同時要加強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法律意識。(以課本講得為主)
四、「兩彈一星」精神永駐
1、新時期的英雄模範人物:黃繼光、王進喜、雷鋒、焦裕祿
2、研製出原子彈、氫彈、導彈和人造衛星: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70年我國用長征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3、我們發展核器是為了維護與國家安全。我們反對核武器的製造和擴散。
4、(了解)「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鐵人精神,包括:「為祖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愛國主義精神、忘我拼搏精神、對工作精益求精,為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不計名利,不計報酬,埋頭苦乾的「老黃牛」精神,等等。正是靠著這種「鐵人精神」,石油戰線的工人們經過三年艱苦的大慶石油會戰,終於結束了中國貧油的歷史。
「兩彈一星」精神,是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科學精神的集中體現。「兩彈一星」 精神不僅表現為白手起家、苦打硬拼,其核心是科技創新精神。
五、改革開放的年代(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看作是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
1、為什麼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中國歷史的偉大轉折?
會議恢復了馬克思主義路線,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鄧小平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中國進入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
2、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就是改革開放。
3、改革:從農村開始,1979年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最初為安徽鳳陽小崗村的18戶農民採用。)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由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轉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4、對外開放地區已從沿海地區向內地發展,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內地」的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開放格局。
改革首先從沿海開始,1980年,我國在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設立經濟特區。
在這些地方設立經濟特區的作用:可以以多種形式吸收外國資本,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
改革開放後這些地方經濟的飛速發展說明了黨的改革開放方針的正確性。
改革開放前後人們生活的變化:改革開放前,「四大件」指的是縫紉機、自行車、手錶和收音機,俗稱「三轉一響」,是當時一般家庭的高級消費品,代表著高水平的生活。
改革開放以後,「新四大件」(彩電、電腦、手機、VCD)取代了「舊四大件」。
現在攝像機、可口可樂、麥當勞、VCD、DVD、音響等進入了人們的生活。
六、「一國兩制」與統一大業
2、什麼是「一國兩制」?
就是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祖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台灣、香港、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
3、「一國兩制」的實踐。1997年7月1日零時,香港(從英國)順利回歸;1999年12月20日澳門(從葡萄牙)回到祖國懷抱。
4、香港回歸的意義:宣告了英國在香港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的終結,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我國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5、香港、澳門的順利回歸說明了什麼?(原因是什麼?)
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經濟迅速發展,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和中國『一國兩制「政策的正確。
6、中國為什麼要照顧香港、澳門、台灣的歷史與現實?
香港從1842年起開始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香港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定要實現香港的主權回歸;香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起,經濟開始騰飛,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而且也是國際重要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自由港,在國際經濟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保持香港的繁榮與穩定,香港可以繼續保持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一國兩制」就是基於香港的歷史與現實情況而提出的。
1949年國民黨退居台灣後,台灣與祖國大陸關系對立。在國民黨統治期間,台灣經濟也出現了較快增長。「一國兩制」就是考慮到台灣的特殊情況,允許台灣繼續保持資本主義制度,還可以保留自己的軍隊。
7、台灣問題與香港、澳門問題有什麼不同?
香港一百多年前被割讓給英國,澳門四百多年前被葡萄牙所強占,兩地分別淪為英國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遭受殖民統治;而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一部分,1949年國民黨退居台灣,建立政權,但大陸與台灣屬於國家內部事務,與香港和澳門被侵佔截然不同。
8、目前妨礙台灣與祖國大陸統一的政治因素有哪些?
()台獨」勢力(2)、國際反華勢力嚴重阻礙中國和平統一的進程。
8、中國政府對於台灣問題的原則立場是什麼?解決台灣問題的最佳途徑?
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最佳途徑
8、你認為我們青少年可以為實現國家統一做些什麼?(3分)
(1)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和「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
(2)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的義務,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堅決同破壞祖國統一的「台獨」行為作斗爭;
(3)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貢獻自己的力量。(3分)

9、中美關系的變化:50年代:美國在外交上孤立並遏制中國,中美關系敵對、緊張;1971年:美國代表團訪華,雙方開始接觸,關系出現轉機;1972年:關系改善;1979年:中美建交。
10、為什麼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對華態度有所轉變?中美關系出現好的勢頭?
美國方面看,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美國已經認識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作用。(尼克松在一份報告中曾說:「如果沒有這個擁有7億多人民的國家出力,要建立穩定和持久的國際秩序是不可設想的。」)
從中國方面看,與美國關系正常化可起到牽制蘇聯,改善中國的國際地位的作用。因此,改善兩國關系是雙方的共同要求。
尼克松與周恩來握手說明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周恩來總理的外交才能贏得了對手的尊重;同時國際形勢發生了變化,兩大制度的對立逐漸為美蘇爭霸替代,所以才出現了中美關系史上的這一難忘的鏡頭。
11、新世紀我國召開的重要國際會議:
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在上海召開;每年一度的博鰲亞洲論壇;2003年世界財富論壇; 2004年世界遺產大會; 2001年,中國與中亞五國在上成立 「上海合作組織」。
12、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外交事業的發展:
1971年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1972年中美建交;同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接著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
七、新世紀的中國:機遇與挑戰
1、為什麼說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特點)
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還比較低,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新世紀的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各是什麼?
機遇:一方面,在和平與發展的進步潮流中,爭取較長時間的國際和平是可能的;世界范圍內科技革命突飛猛進,也為我們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挑戰:另一方面,國際競爭日益激烈,其實質是經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科技上同發達國家的差距給我們很大的壓力,如果不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就會拉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3、我國的發展現狀:當人類跨入21世紀的時候,我國人民的生活已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但總體達到的小康水平仍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4、展望前景:我們要在新世紀的頭20年,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達、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5、對青年的要求:作為當代中國青年,我們應立足中國的基本國情,著眼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自覺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
6、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教育水平:公共教育和健康教育在GDP中的比重很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居住條件:雖然人們的居住條件與改革開放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於中國人口眾多、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及居民住房建設相對落後等原因,與發達國家相比,人均住房面積和居住環境還需要進一步改善。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人均GDP仍處於較低水平。

㈣ 九年級上歷史全部知識點!!!

一、伯利克里改革(九上P14)
1、時間:公元前五世紀後半期
2、改革者:伯利克里
3、主要內容:擴大公民的權利;鼓勵學術研究、重視教育、發展文藝;
4、作用:使雅典達到全盛,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頂峰。
二、日本「大化改新」(九上P24-25)
1、時間:7世紀中期
2、改革者:孝德天皇
3、主要內容:
①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國家,以才選官
②經濟方面:把很多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化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4、影響:它是日本從奴隸社會走向封建社會過度的標志。
三、文藝復興(九上P58-59-60)
1、時間:14世紀—17世紀上半葉
2、最先興起的國家:義大利
3、中心思潮:人文主義
4、實質: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
5、早期代表:
代表人物 國別 主要作品及其成就
但丁 義大利 創作長詩《神曲》,率先批評教會
達?芬奇 義大利 創作名畫《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
莎士比亞 英國 創作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6、作用: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四、新航路的開辟(九上P61-62)
1、主要原因:歐洲商品經濟日益發展和擴大;西歐國家對東方財富的強烈渴望;奧斯曼帝國對東亞商路的控制。
2、客觀條件:指南針的應用;地圓學說的深入人心;航海技術的發展。
3、開辟的過程
航 海 家 哥倫布 迪亞士 達?伽馬 麥哲倫
開辟新航路 發現美洲新大陸 進入印度洋 到達印度 環球航行
4、影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開辟了歐洲人殖民擴張活動的道路;造成了亞非拉國家和地區的殖民災禍。
5、比較哥倫布等人的航海與中國鄭和的遠航,有什麼不同?(提示學生從規模、目的、性質、影響等方面分析比較)
航海家 規模 目的 性質 影響
鄭和 船多
人多 宣揚國威加強聯系 友好交往義舉 促進國家友好和經濟文化交流
哥倫布等 船少
人少 開拓市場掠奪財富 殖民擴張活動 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促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造成殖民災禍
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九上P67-68-69)
1、根本原因: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克倫威爾: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代表人物,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過程中,克倫威爾率領的議會軍隊打敗了國王軍隊,取得了最後勝利。1649 年,在英國建立了共和國,年就任「護國主」,實行有利於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軍事獨裁統治。1658年克倫威爾去世。
3、1688年宮廷政變:(P69)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聯合發動宮廷政變,推翻了專制統治,另立國王。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束。
4、《權利法案》(P69)①時間:1689 ②目的:限制王權
③作用: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國王不能濫用權利,為所欲為。
④意義:標志著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5、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P69)
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英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掃清了道路,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六、美國的誕生或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九上72-76)
1、根本原因:英國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2、來剋星頓槍聲:1775年4月,標志北美獨立戰爭開始。
3、華盛頓: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人,出生在弗吉尼亞一個種植園主家庭,一直反對英國的殖民侵略。獨立戰爭爆發後,華盛頓被任命為大陸軍總是司令,並領導美國人民進行了艱苦卓越的斗爭,直至勝利。1787年憲法制定後,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並連任第二屆,退休後回到自己的農庄,1799年12月14日去世。
4、《獨立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宣告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標志美國誕生。
5、薩拉托加大捷:1777年,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6、《1787年憲法》:1787年美國制定,規定美國為聯邦制國家,實行總統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國家的立法權和司法大權。華盛頓當選為第一屆總統。
7、性質:具有資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的性質
8、意義: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確立 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掃除了障礙,推動了歐洲和拉美革命的開展。
七、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帝國(九上P78-81)
1、根本原因:封建波旁王朝的專制統治嚴重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人權宣言》:制憲會議發表。它宣稱人們生來是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體現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思想。打擊了法國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推動了革命的發展。
3、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①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
②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
③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4、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拿破崙建立,又稱拿破崙帝國。
5、《法典》: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後,為了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拿破崙頒布了《法典》(包括《民法典》、《商法典》、和《刑法典》)
6、拿破崙戰爭:
①拿破崙的早期戰爭是為了打退歐洲的反法同盟對法國的干涉,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性質;後期乘勝擴大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則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
②拿破崙把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帶到了法軍所到之處,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勢力,鞏固了資產階級統治,具有積極意義。但是,拿破崙戰爭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③拿破崙的失敗表明,在當時的歐洲大陸,封建勢力遠遠大於資產階級勢力。
八、「蒸汽時代」的到來(九上P88-90)
1、珍妮機:18 世紀60年代,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一種稱為「珍妮機」的手搖紡紗機。珍妮機的發明標志著英國工業革命的開始。
2、瓦特與蒸汽機:1785年以後,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改良蒸汽機的出現標志著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3、汽船:美國人富爾頓製造。
4、火車的誕生: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火車機車。1825 年,這列名為「旅行者號」的機車在英國試車成功.
5、工業革命完成:19 世紀上半期
6、工業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工業革命以後,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九、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九上P107-108)
1、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
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
2、《共產黨宣言》
①時間:1848 年
②起草人: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
③作用:《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從此,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國際工人運動進人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十、美國南北戰爭或美國內戰(1861-1865)(九上P111-114)
1、根本原因: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的矛盾(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經濟)即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2、林肯:林肯一生的主要活動就是領導了南北戰爭,頒布了《解放黑人奴 隸宣言》和《宅地法》,解放了黑人奴隸,為廢除奴隸制而獻身。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做出了重大貢獻,為美國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是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
3、《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862年頒布。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的奴隸制,並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軍隊。宣言的發表,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廣大黑人歡慶解放,踴躍報名參軍,北方軍隊因此獲得雄厚的兵源。
4、性質: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5、影響:經過這場戰爭,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十一、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九上P117-118)
1、時間 :1861年
2、沙皇: 亞歷山大二世
3、性質 :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影響:①農奴制的廢除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
②改革雖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但加快了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③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
十二、日本明治維新(九上P118-120)
1、內容:①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
②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
③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
2、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3、意義:①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步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②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是日本歷史的重大轉折點。
③日本強大後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道路。
十三、人類邁入「電氣時代」(九上P124-127)
1、「電氣時代」的到來:19世紀70年代,人類歷史進人了「電氣時代」。
2、「發明大王」愛迪生:1879年研製成功耐用碳絲燈泡。
「天才是1%的靈感加99%的汗水。」
3、汽車:德國人卡爾?本茨在1885年試制汽車成功,被稱為「汽車之父」。汽車的大量使用,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田,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4、飛機:1903年12月美國的萊特兄弟製成飛機,並試飛成功。
十四、兩大軍事侵略集團(九上P131-134)
1、 形成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
2、 形成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3、 「三國同盟」由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組成;
4、 「三國協約」由英國、法國、俄國組成。
5、 形成後果: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十五、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1、 根本原因: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
2、 戰爭的性質:帝國主義國家的掠奪戰爭
3、 導火線:1914年的薩拉熱窩事件
4、戰爭的結束: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一戰結束。
5、戰爭的影響:
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空前。戰場由最初的歐洲擴大到非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先後有三十多個國家捲入戰爭。
②這場帝國主義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參戰各國共死傷二干多萬人,其中被戰爭、飢俄、疾病等奪去生命的人超過一千萬。
十六、啟蒙思想家伏爾泰(九上P138)
1、18世紀的法國
2、主張:反對封建專制制度,主張開明的君主執政,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和平等。
十七、啟蒙思想的影響(九上P139)
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許多啟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紹到中國、日本等亞洲國家,促進了這些國家的思想解放。
十八、牛頓力學理論體系(九上P139)
1、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2、牛頓在天文學上的主要貢獻是在17世紀下半期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3、在數學上主要的貢獻是微積分的創建;
4、在力學上,牛頓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休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十九、達爾文與「進化論」(九上P140)
1、英國科學家達爾文 2、著作:《物種起源》
3、思想:他提出了「進化論」思想。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法則中發展的。
4、作用:這部著作的問世,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推翻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物種起源》的出版,在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沉重打擊了神權統治的根基。
二十、愛因斯坦與相對論(九上P140)
1、出生在德國的科學家,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2、一生中最重要的貢獻:20世紀初提出的相對論。
3、作用:相對論的創立推動了整個物理學理論的革命,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從此打開了原子時代的大門。

閱讀全文

與九年級歷史上冊知識大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