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西安歷史必考知識點

西安歷史必考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1-03-06 15:39:43

❶ 介紹一下西安從古到今歷史

西安, 是雁塔北廣場、芙蓉晚照、未央區、滻灞斜拉橋舉世聞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居中國古都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是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中華文化的代表。西安即將舉辦以「天人長安,創意自然」為主題2011年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
西安,在《史記》中被譽為「金城千里,天府之國」,是中華民族的發祥之地,由周文王營建,建成於公元前12世紀,先後有21個王朝和政權建都於此,是13朝古都,中國歷史上的四個鼎盛的朝代周、秦、漢、唐均建都西安。198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西安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是國務院公布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西安從古到今曾用名:酆京、鎬京、長安、京兆、大興、西京等,以「長安」最為著名。「長安」意為「長治久安」,是中華文明史及東方文明史上最負盛名的全球著名都城。西安建城史已有 3100 多年,建都時間超過1200年,漢唐時期,西安是中國對外交流的中心,是當時最早超過百萬人口的國際大都市,在其發展的極盛階段,一直充當著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的外國使節與朝拜者的到來,「西方羅馬,東方長安」是其在世界歷史地位中的寫照。
當今的西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的省會,中國七大區域中心城市之一,亞洲知識技術創新中心,新歐亞大陸橋中國段和黃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中國大飛機的製造基地。 西安是中國重點高等院校最為集中的城市之一,綜合科技實力居全國前列。西安是中國中西部地區最大最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國防科技工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電子信息產業基地,航空、航天工業的核心基地,是中國科技實力最強,工業門類最齊全的特大型中心城市之一,是活力四射的內陸新特區,中國中西部和北方內陸地區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全國科技資源統籌試驗特區、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國家賦予西安的定位是: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❷ 西安歷史文化

西安,位於關中平原中央,地當渭河之南,秦嶺之北,地理條件優越。現在發現的最早的西安有人類居住的遺址是;位於西安附近的新石器時代遺址。聞名世界的半坡遺址就在西安,位於滻河東岸,距西安城六公里,是六千年前原始社會的村落遺址。
遺址面積達五萬多平方米。在半坡遺址中發掘出的生產、生活用具眾多。還發掘出六千年前的粟米和油菜籽。從已發掘的遺址中還可看到當時人們對住地的設計:遺址分為居住區、制陶窯場和墓葬區,還有圍繞居住區的深、廣各五、六米的防禦溝。 從居住范圍判斷,這個村落的人口大約有五、六百人之眾。從世界范圍來看,象半坡遺址這樣保存完好的原始社會遺址是絕無僅有的。
在西安灃河、滻河、灞河及其它主要河流流域,發掘出無數文化遺址,其中有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上又壓有西周文化遺址。
西周以前,周人主要活動在扶風、岐山兩縣交界處的周原地區。隨著國力的發展,到了周文王時代,就把國都從岐山下的周原遷到了豐,稱為豐京。豐京是西安附近最早興起的城市,位於灃河之西。從周原考古證明,周人最早用瓦蓋房。
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繼位以後,又把國都從豐遷到了鎬,鎬京亦稱京周,位於灃河東岸。但豐並未廢棄。豐京和鎬京隔灃河相望,實際上是一個城市的兩個分區,只是在布局上有所側重。
豐鎬這座城市距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是在西安附近最早興起的第一個大城市。
西周末年,公元770年,周平王將都城遷至洛陽,豐鎬不再成為國都。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稱霸西戎,秦國長期以雍城為都。
後來,秦國出於政治因素將都城遷至櫟陽(今臨潼縣東北),再後退到咸陽,始終以渭北為中心。
秦始皇以咸陽為舞台,統一了中國。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渭南修建朝宮,即阿房宮。阿房宮遺址在今天西安市西郊的趙家堡和和大古村之間。
阿房宮以雄偉壯觀、氣勢磅礴而留名千古。當時兩千萬人口的秦國,其勞動力的動用情況是:「北築長城四十萬,南戍五嶺五十餘萬。驪山、阿房之役各七十餘萬。」
從其勞動力的分配情況可看出阿房宮的規模和氣勢。實際上,阿房宮並未建成,秦王朝就滅亡了。項羽的農民起義軍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大火三月不滅。
其實和阿房宮同時修建的還有信宮、興樂宮等,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寵大的建築群。
雖然咸陽宮始終是秦王朝政治統治中心,但阿房宮卻是作為朝宮來興建的,已大有取代咸陽宮的趨勢。
今天的咸陽市位置已向本移動了十公里。
談到秦始皇,不得不談到聞名世界的秦兵馬俑。兵馬俑已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之一
」。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建立在兵馬俑坑原址上的遺址性博物館。1987年12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秦兵馬俑是1974年發現的,發掘於臨潼縣西楊村秦始皇園陵東側的一處地下建築,其中有一個秦始皇陵從葬的 兵馬俑坑。

陶人陶馬的兵馬俑酷似真人,形態逼真,所有武士臂著短 胄,手持兵器(真的),威武雄壯。三個兵馬俑坑組成的

秦始皇陵守衛部隊,大約和今天的一個師的兵力相當。這是一支由步兵、弩兵和戰車組成的混合部隊。它是研究秦代軍事史和軍陣構成的無價之寶。

中國歷史上,漢朝和唐朝的都城也建在長安。
不同的是漢長安都城在龍首原的西北麓,在今西安市西北郊;當的長安都城在龍首原的南麓。
漢長安都城是中國古代高台建築藝術的進一步發展。漢長安城的宮殿主要有三組,這就是有名的未央宮區,長樂宮區和建章宮區。
漢長安城的未央宮,是漢代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漢代政治統治的中心,它建成於高帝劉邦時期。
長樂宮又稱東宮,因位於未央宮東而得名,是皇太後居住的地方。
建章宮位於城西,是漢武帝時興建的,其宮殿樓閣遠遠多於未央、長樂。
王莽奪取政權以後,為修建它的九廟(祖廟)拆毀了建章宮,遺留到今天的也只有高、低堡子的前殿,太液池的遺址而已。
唐長安城在龍首原北麓,它的興建比漢長安城晚了八百年。唐長安城在我國城市建設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今天的西安城及其附近郊區就是它的所在地。它是隋文帝楊堅創修的,名大興城,唐改名長安城。
唐長安城由外郭城、皇城、宮城組成,所有城牆均為夯土築成,十分高大雄偉。
外郭城為一大長方形,東西寬9721米,南北長8651米,面積約84平方公里。外郭城每面各有三個城門。
皇城和宮城在外城郭北部中央,宮城在北,皇城在南,是唐長安城的核心。皇城又名子城,是政府機關所在地。
宮城是皇帝和皇族居住與處理朝政的地方。
唐長安城設計上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城中有城,在此之前,未有先例。

大雁塔、小雁塔是唐長安城遺留到今天的最重要的建築物。大、小雁塔均位於西安城南。

大雁塔是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高僧玄奘創修的。之所以稱為雁塔,並非形似 雁,據說與佛教故事傳說有關。大雁塔共開層,高六十四米。是我國樓閣式磚塔的 優秀典型。

小雁塔是唐中宗景龍(707——709)年間創修的。由於塔形小於雁塔,故名小雁塔。從 此就有了大、小雁塔之分。小雁塔採用密檐式磚構建築。初為十五層,現餘十三層。高四十三點三米。

唐朝的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與三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相互交往。旅居這里的 少數民族和外國人很多,形成了獨特的文化氛圍。

唐朝的經濟也有很大發展,經濟的繁榮和上層建築的發展促使唐朝文化的繁榮。這個時期最著名的是詩歌。

唐朝的詩歌是我國封建社會中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現在見於《全唐詩》一書中就有二千三百多個詩人所作的近五萬首詩歌。
不少詩人還任過官府的官職,如:陳子昂、王昌齡、高適、王維、李白、杜甫、岑參、劉禹錫、杜牧、李商隱、白居易等等。
唐朝的詩歌流傳最廣的是《唐詩三百首》,中國歷代都有普通百姓將它作為啟蒙教材教育自己的孩子。一般人都能隨便背誦若干首。足見唐朝詩歌的繁榮和深入人心,它也已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此外,唐代韓愈和柳宗元等人在古文運動的旗幟下進行的文體、文風的革新也給唐代和後代的文學發展、特別是散文的發展帶來了積極的、深遠的影響。
唐朝的長安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與三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相互交往。這種交往,很大程度上和絲綢之路有關。
「絲綢之路」是西方人的稱謂。絲綢之路的基本走向形成於公元前後的兩漢時期。它東面的起點是西漢的首都長安和唐的首都長安(今西安)或東漢的首都洛陽。
西漢中期以後,對外貿易發達起來,自河西走廊經塔里木盆地南北邊緣通向中亞、西亞以及更遠地區的道路,已經暢通。沿著這條道路,運入各種毛織物和其他奢侈品,運出大宗絲織物。
在新疆境內的絲綢之路分為南北兩道;北道出玉門關,沿天山南麓西行逾蔥嶺,南道出陽關,沿昆侖山北麓西行逾蔥嶺。後來還開辟了天山北麓的絲綢之路,稱為「北新道」。(唐代以後,隨著海運的發展,這條馳名中外的絲綢之路逐漸衰落下去。)
絲綢之路對中西經濟、文化交流起了積極的作用,促成了漢、唐長安城的繁榮。
唐代的詩人王維有一首詩《送元二使安西》(或稱〈渭城曲〉)對理解絲綢之路的重要有一定的幫助。
唐長安城歷時達三百年之久。
為適應唐末戰亂的形勢,佑國軍節度使韓建不得不進行縮城。他放棄了破爛不堪的外郭城和宮城,重修皇城,就是「新城」,即五代、宋、元的長安城。
這座新城的規模為今天的西安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五代時的長安城,由於戰亂,很少建樹。
北宋時期戰亂減少,但卻處在前沿陣地,經常受到西夏的威脅,也難於發展。
元代,長安城有了較快的發展。意在利旅行家在他的行記中對元代長安城的發展作了精彩的描述。
元代的發展和通往中亞的絲綢之路繼續發揮作用有密切的關系。
西安的名稱是明初才有的。明太祖洪武二年(1936年)三月,大將軍徐達進兵奉元路,明朝政府即改奉元路為西安府。
今天的西安城是明太祖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年)間修建的,距今已有六百年的歷史。到了清代,隨著滿族遷入西安,修建了一座專供滿族居住的滿城。它位於城的東北隅。
自五代以後,西安城的歷史作用主要為一方軍事重鎮。社會經濟長期處於停滯狀態,發展極為緩慢,直到清代末年,西安城的人口才十一萬多。
如今,西安已成為我國西部的一個重要城市,發展迅猛,有目共睹。
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也已被譽為世界文化遺產,令世界矚目。

❸ 西安歷史文化題庫

*A 河北 B 河南 C 湖北 D 山東 E 山西
 「出生未捷身先死」這是用來描述誰的
A 項羽 B 關羽 *C 諸葛亮 D 岳飛 E 文天祥
 在斟酒倒茶時為向對方表示感謝人們常回彎取手指扣向飯桌這來
源於
A 朋友間的見面禮 B 官員間上下級之禮 C 過年時祭祀之禮 *D 君臣之禮
 人們經常說到的「EQ」是指
A 智商 *B 情商
 故事《佐羅》中敘述的故事發生在哪個洲
A 歐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亞洲
 圍棋棋子的標准數量是白棋多還是黑棋多
A 白棋多 *B 黑棋多 C 一樣多
 「烏托邦」一詞的原意是
*A 沒有的地方 B 夢想的地方 C 世外桃源
 中國圖書進出口公司所進口的CD盤其激光防偽標簽上中央的一個大寫
字母是
A 字母「T」 B 字母「F」 C 字母「S」 *D 字母「M」 E 字母「C」
 我國古代所說的「銅壺滴漏」是用來做什麼的
A 計算重量 *B 計算時間 C 計算容量
 國際象棋共有多少個棋子
*A 32個 B 34個 C 36個 D 38個
 我國將在什麼時候建立「綠卡」在華永久居留證件制度
*A 2003年以前 B 2004年以前 C 2005年以前
 我國從哪個時期開始出現了凳椅
A 春秋 *B 晉朝 C 三國
 將一套有紀念意義的郵票全部印在一張紙上叫
A 小型張 *B 小全張 C 小本票 D 小版張
 高爾夫球類似於我國古代哪項游戲
A 擊鞠 *B 捶丸 C 蹴鞠
 在報刊雜志上經常可以見到「生活小貼士」其中的「貼士」現在的意思
是
A 小費 *B 提示 C 常識
 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都是12月14日下午430舉行這個時間是
A 諾貝爾的誕生時間 *B 諾貝爾的逝世時間 C 第一枚爆炸的時間
 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
*A 漢語 B 英語
 蒙古族同胞喝的蒙古奶茶的味道一般是
A、甜的 *B、鹹的
 《吉尼斯世界紀錄》中的「吉尼斯」是
A、地名 *B、酒廠的名字 C、作者的名字 D、首屈一指的意思 E、一座山峰的名

 享有「黃金水道」之譽的河流是
*A、長江 B、黃河 C、珠江
 「早穿棉襖午穿紗抱著火爐吃西瓜」說的是哪個地區的情形

❹ 陝西2019歷史考點變化

歷史考點和去年大體相似,世界史,古代史和近代史,其中近代史佔得比重比較多,可以著重關注近代史。

❺ 中國書法等級考試西安考點在哪

在西安美院

毛筆在我國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代。
到了漢朝,漢武帝劉邦非常重視文化發展,將秦朝大將蒙恬創造的制筆工藝納進漢宮,命其劉氏族人學習、研究、精化,並將其欽定為宮廷專用毛筆。
西漢末年,王莽判亂,追殺劉秀家族。劉秀的兄長劉演攜帶全家逃往湖北,路過今項城孫店鎮汝陽劉村時,其子劉彥突病,不能隨行,劉演就把劉彥託付到一個農家保護起來,自己帶著家人逃往湖北春陵。後來,劉彥與救治、保護他的農家女子成婚,以制筆為業,過起了平民生活。劉秀平叛登基後,將其侄子劉彥避難的村莊封為汝陽劉氏村,毛筆即為汝陽劉毛筆,專供宮廷御用。從此,汝陽劉毛筆的先人、漢劉邦第十代孫劉彥率領後人繼承、精研、發展毛筆技藝,世代相傳。
日月經天,江河行地。兩千多年來,汝陽劉制筆工藝歷經滄桑,薪火傳承。第六十六代傳人劉好亮,自幼學習制筆,深得家祖真傳。為弘揚老子思想,發掘道家文化,於2011年3月創建河南鹿邑汝陽劉筆業有限公司,以道家文化為產品主導,不斷開發研製新品種,使汝陽劉毛筆更加發揚光大,爐火純青。

❻ 陝西西安人文地理歷史常識

西安市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鄰秦嶺。東以零河和灞源山地為界,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黃土台塬為界,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截至2016年,西安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66平方公里。

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台兩大單元。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升,造就秦嶺山脈。

西安市境內海拔高度差異懸殊位居全國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競秀的秦嶺山地與坦盪舒展、平疇沃野的渭河平原界線分明,構成西安市的地貌主體。

流行於陝西以及西北等地的秦腔又稱亂彈,又叫「梆子腔」,是中國戲曲四大聲腔中最古老、最豐富、最龐大的聲腔體系。流傳於戶縣鍾馗故里的儺舞跳鍾馗,是中國戲曲舞蹈的活化石,儺是中醫的鼻祖。

西安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遺存具有資源密度大、保存好、級別高的特點,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的155個基本類型中,西安旅遊資源占據89個。

西安周圍帝王陵墓有72座,其中有「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周、秦、漢、唐四大都城遺址,西漢帝王11陵和唐代帝王18陵,大小雁塔、鍾鼓樓、古城牆等古建築700多處。

(6)西安歷史必考知識點擴展閱讀: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上先後有十多個王朝在此建都 。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 ,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牆、鍾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陝西歷史博物館、碑林等景點。

歷史知識點的重點是什麼

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包括:
1、元謀人:雲南省元謀縣,約170萬年前,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約70——20萬年前,已具備了人類的基本體質特徵(四肢),但仍保留著一些猿類的特點(頭部)。能製造和使用工具(這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使用打制石器(被稱 為「舊石器」)。食物來源於打獵和採集,住山洞,會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燒烤食物、驅趕野獸)。
3、山頂洞人:約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里,模樣同現代人基本一樣,已經掌握磨製、鑽孔技術,能人工取火,縫制獸皮衣服。
二、 原始農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遺址:約7000年前,浙江餘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長江流域),使用磨製石器(新石器)、耒、耜,從事原始農業生產,種水稻,飼養水牛,定居(干欄式建築)。
2、半坡遺址:約6000年前,陝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黃河流域),廣泛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麻、蔬菜,紡麻織布,製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遺址,有隨葬物,出現貧富分化。
三、 遠古的傳說
1、黃河流域兩大部落: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黃帝打敗炎帝,結成黃炎聯盟,構成華夏族的主幹,它是漢族的前身,所以中華民族尊奉炎帝和黃帝為人文始祖。
2、禪讓制:部落首領們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先後擔任部落聯盟首領的有堯、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導的方法。
四、 夏朝和商朝
1、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國的第一個王朝。夏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奴隸制)。禹的兒子啟繼位,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最後一個夏王是桀(暴君)。
2、商:約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領成湯在鳴條打敗桀,建立商朝。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遷都於殷(河南安陽)。商東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長江流域,北達遼河。最後一個王商紂(暴君)。
五、 西周的興亡
1、西周: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建都於鎬京(西安)。
2、分封制:周王讓自己的子弟、親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後代在各地建立封國(統治者叫國君,或諸侯),叫分封制。目的:鞏固周的統治。諸侯要向周王進獻財物,服從周王調遣出征作戰。
3、西周結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六、春秋爭霸
1、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都城到洛邑,即洛陽)——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齊桓公首霸的原因:①管仲改革:發展生產,改革內政,整頓軍隊,使齊國國力更加強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 齊桓公稱霸的標志:葵丘會盟。
4、晉楚爭霸:城濮之戰(退避三舍),楚敗,晉文公成為霸主。 楚莊王(一鳴驚人、問鼎中原)
5、吳越爭霸:吳王闔閭任用孫武打敗楚,成為霸主。吳王夫差打敗越王勾踐。
勾踐「卧薪嘗膽」打敗吳,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七、戰國爭雄
1、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韓趙魏由晉分裂而成。
2、戰國時著名戰役:圍魏救趙(齊國孫臏)、長平之戰(秦將白起)
3、合縱與連橫:合縱(合眾勢以攻一強)以蘇秦為代表,連橫(事一強以攻眾弱)以張儀為代表。
八、商鞅變法:
1、背景:①戰國時生產力發展,標志為鐵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廣。②秦國相對落後。③秦孝公決心變法圖強。
2、變法: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主要內容有:①改革土地制度。②重農抑商。③獎勵軍功。④遷都咸陽,推行縣制。⑤嚴明法令。
3、性質:商鞅變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影響:①廢除了舊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②秦國戰鬥力提高。③秦國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4、戰國後期,秦國修建了都江堰和鄭國渠。
九、秦朝的統一:
1、「秦王掃六合」(統一全國)的原因:①秦國實力超過東方六國。②秦王贏政制定了正確的策略(遠交近攻)。
2、秦統一全國:公元前221年,都咸陽。意義:①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②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2、皇帝制度的建立:內容:①確立皇帝的稱號,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③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秦朝建立起來。
3、鞏固統一的措施:①統一貨幣(秦國圓形方孔「半兩」銅錢)。②統一度(長度)量(容量)衡(重量)。③統一文字(小篆,後來是隸書)。
十、秦末農民起義
1、原因:秦的暴政。表現在:①「焚書坑儒」(這是秦始皇專制統治在文化思想領域的集中表現)。②殘酷地剝削。③嚴酷的刑罰。④秦二世更加昏庸殘暴。
2、開始:大澤鄉起義。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曾攻到咸陽附近的戲。
3、巨鹿之戰: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殲滅秦軍主力(破釜沉舟)。
4、秦朝滅亡:公元前207,劉邦進入關中,逼近咸陽,子嬰出降,秦朝滅亡。
十一、漢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都長安(西安)。漢武帝(劉徹)時,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2、漢武帝的文治武功:①思想方面:尊儒術興太學。董仲舒提出「大一統」思想,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政治方面:頒布「推恩令」徹底解決王國威脅中央的問題。③經濟方面:貨幣由國家統一鑄造,鹽鐵由國家壟斷經營。④軍事方面:北方打敗匈奴,設置「河西四郡」,管轄河西走廊至玉門關一帶;南方控制海南島和「西南夷」。
十二、張騫通西域
1、 西域的范圍: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地區。
2、 張騫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聯絡烏孫國。意義:促進了內地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為「絲綢之路」的開通打下了基礎。
3、 西域都護的設置: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
十三、兩漢時期的外交
1、「絲綢之路」:以長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區,翻越蔥嶺,通向西亞和歐洲。另有「南方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2、漢與朝鮮、日本的交流:鐵器製造技術傳到朝鮮,在平壤出土有漢朝蜀郡製造的漆器。公元57年,漢光武帝贈給日本倭奴國使者「漢委奴國王」 金印。
3、漢與歐洲的往來: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羅馬帝國),到達波斯灣。公元166年,大秦人從海路到中國,這是中國與歐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十四、三國鼎立
1、 官渡之戰:200年,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之後,曹操基本統一北方。
2、 赤壁之戰:208年,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之後,三分天下局面實際形成。
3、 三國鼎立:①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②221年,劉備建漢(蜀漢或蜀),都成都。③229年,孫權建吳,都建業(南京)。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十五、南方的初步開發
1、 南方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北方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帶來了勞動力、工具、技術和種子。
2、 吳國的經濟:手工業中最重要的是織造麻布(越布),青瓷,三大造船中心(侯官、臨海、番禺)。230年,吳國的衛溫、諸葛直率萬人船隊到過夷洲(今台灣)。
3、 諸葛亮治蜀:堰官,錦官,平定南中地區(四川南部、雲南和貴州一帶)。
4、 西晉都洛陽,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都建康(南京)。江南經濟發展原因:①北方人口繼續大量南遷。②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③社會相對安定。④自然條件優越。 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
十六、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少數民族內遷:東漢末年起,匈奴、鮮卑、氐、羯、羌內遷到黃河流域。
2、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民族融合趨勢增強。②鮮卑貴族用落後方式統治人民。③北魏政權面臨危機。
內容:①借鑒漢族政治經濟制度。②遷都洛陽。③推行學習漢族文化風俗的政策(改用漢姓、改穿漢服、與漢族通婚、學說漢語、推行漢族教育制度)。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黃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進程。
十七、青銅工藝
1、 青銅:是以銅為主要成分(銅、錫、鉛)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稱為青銅。青銅時代:是指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進入鐵器時代。
2、 主要青銅器:①司母戊大方鼎:古代最大的青銅器,商朝後期鑄造,特點是雄偉端莊,氣勢凜然,代表商朝殘品的典型風格。②四羊方尊:結構巧妙,製作精細,堪稱青銅器中的精品。③四川廣漢三星堆的青銅立人、青銅人頭像和青銅樹:造型奇異,風格獨特,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
十八、卓越的工程包括:
1、 都江堰:戰國後期,秦國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位於成都附近岷江上。特點:選址合理,設計科學,無壩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影響: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飢饉」的天府之國。
2、 鄭國渠:戰國後期秦國建於咸陽附近,由鄭國主持修建,灌溉了關中平原。
3、 秦長城:秦朝為防禦匈奴,在秦、趙、燕三國北方防禦工程基礎上修築而成,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也是古代世界的偉大工程。
4、 靈渠。秦朝修建,聯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
十九、科技成果
1、 造紙術:發明於西漢(世界最早),用麻造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產量增加,成本降低,取代竹木簡,成為主要書寫材料。意義: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條件,是我國古代人民對人類的偉大貢獻。
2、 數學:①《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初期,書中關於負數的概念、正負數的加減運演算法則,以及聯立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②「圓周率」:南朝時,祖沖之在世界上最早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第7位,比歐洲早1100年。
3、 醫學:①「醫聖」張仲景,東漢人,著有《傷寒雜病論》,奠定中醫治療學的基礎。②華佗,東漢人,世界上最早採用全身麻醉手術法(麻沸散),編制了五禽戲。
4、 農學:賈思勰,北魏時期,著有《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農學著作。
5、 地理學:酈道元,北魏時期,著有《水經注》。
二十、漢字的演變
1、 文字的起源:原始陶器上的刻畫符號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2、 甲骨文:商朝時人們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一種比較成熟和完備的文字。漢字是由它發展而來。意義:甲骨文記錄了商王的活動,反映了商朝的情況,為研究當時的歷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
從商朝開始我國的歷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記載。
3、 金文:商朝時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又叫銘文和鍾鼎文。為後人研究商周歷史留下了寶貴資料。
4、 小篆和隸書:秦朝統一文字為小篆,流行於秦。後發展為隸書,漢時廣泛使用。
5、 草書、楷書和行書:出現於漢朝後期,三國兩晉時趨向成熟。
二十一、學術思想
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①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統治者體貼人民,人民敬重和服從統治者。他創立了儒家學派。儒家思想後來成為中國封建時代的正統思想。②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創辦私學,擴大教育對象,打破了官府對教育的壟斷;編訂了《詩》、《書》、《春秋》作教材,保存和發展了我國古代文化。教學中,善於啟發誘導,因材施教。③孔子的言行記錄在《論語》里。
2、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①原因:戰國時社會發生深刻變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眾多的學派,歷史上稱為「諸子百家」。②最重要的學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還有縱橫家(蘇秦、張儀)、兵家和農家。③代表人物:儒家:孟軻(鄒國,《孟子》)、荀況(趙國,《荀子》)。道家:莊周(宋國,《莊子》)。墨家:墨翟(魯國,《墨子》)。法家:韓非(韓國,《韓非子》)。兵家:孫臏(齊國,《孫臏兵法》)。
二十二、文學、史學與宗教
1、 詩歌:屈原,戰國時楚國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作品《離騷》、《天問》。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
2、 史學:司馬遷,西漢漢武帝時期,我國古代偉大史學家,著有《史記》,記述了黃帝到漢武帝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130篇,分為「本紀」、「世家」、「列傳」等,它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史學著作,對後來史書的編寫有深遠影響。
3、 佛教:產生於古代印度,西漢末年東漢初年經西域傳入我國內地。對我國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4、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正式創立,尊老子為教主。
二十三、藝術
1、 戰國編鍾:出土於湖北隨州,製作於戰國時期,說明當時我國音樂已經達到很高水平。
2、 秦始皇陵兵馬俑:在秦漢時期的美術中,雕塑的成就最為突出。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堪稱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大型陳列館。
3、 王羲之:「書聖」王羲之,東晉,作品《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4、 顧愷之:東晉著名畫家,擅長人物畫,作品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閱讀全文

與西安歷史必考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