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中·歷史,答題格式
一、書寫到位。
要求用楷體或行楷體書寫文字,不要用草體書寫,一筆一劃、減少連筆、工整清晰,自然爽心悅目;用筆、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簽字筆,因此平時做題訓練盡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鉛筆、亮度太低的藍黑墨水、藍黑色圓珠筆也少用;歷史客觀題目前都採用塗卡答題,我們在訓練中應選用合格的2B鉛筆塗卡,這樣能很好地掌握這種鉛筆的特性,以免上考場出現折斷鉛筆芯,塗得太輕、太重等不利現象;考試書寫中千萬不能出現錯誤字,否則會大煞風景,影響閱卷者對你的印象。
二、格式到位。
文科書寫的規格式樣是統一的,語文考試中作文格式應運用到歷史學科作答中來。答題應分段,每個自然段起筆必須空兩格,一行書寫不盡的文字轉行應該頂格繼續書寫,不能象做豆腐一樣,四四方方一大塊,不知頭緒;每段字里行間要均勻大方,標點符號也要准確清晰,不能從頭至尾只用「圓點」符號;同時,另一個極端也是錯誤的:有些同學將一道題的答案沒頭沒腦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豆腐塊」變成了「面條」,這顯然是邏輯混亂的表現。
三、層次到位。
層次是說話、作文內容的次序,層次到位是正確分段的前提保證。每個歷史問題的解答總有主要線索,有的按時間劃分若干階段,有的按地點劃分幾個地域,有的按社會結構分為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層面,有的須要按因果關系進行從因素到結論進行論證。我們應該找准適合題目的主要線索,依據線索,整理出第一層次的若干方面,這些方面有幾個,就應用幾個並列自然段去闡述。一般來說,在第一層次(或每個自然段)內部,只需要將知識要點化就行了,不必再細化第三、第四層次為更多的自然段了。
四、語言到位。
例如說鴉片戰爭就是特指第一次鴉片戰爭,不能理解為兩次鴉片戰爭。所以,歷史學科考試答題,不能自造歷史名詞,也不能用口頭語言,文學語言,甚至修辭手法。要充分尊重歷史學科語言的嚴肅性和科學性,採用教材中的標准概念、歷史老師講解時的正確觀點來闡述史實,分析史料,評價人物。同時,文字要簡潔,語言要精練。
② 大學歷史名詞解釋題的答題格式求大神幫助
③ 歷史答題格式初中
近期,有很多的家長和考生向小編咨詢初中歷史的相關知識點。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初中歷史的答題技巧,供考生參考!
一、歷史內容=經濟+政治+文化+ ……
歷史內容即客觀歷史,是人類重大歷史活動的客觀記載。
活動的主體包括重要歷史人物、群體、組織、機構等。
活動內容包括經濟政治方面的事件、事態、制度、政策、綱領、路線、計劃、條約;文化方面的理論、技術、文物器具、工程建築、書籍文獻等。
一般歷史內容,可從經濟、政治、文化諸方面分析。
1、經濟內容: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布局+……
⑴古代經濟=經濟制度+經濟政策+(農業+手工業+商業)+經濟結構、布局+……
①經濟政策=總政策+土地+租稅+賦役+人身+……
②農業經濟=人口+土地+工具+水利+作物+布局+……
③手工業經濟=(紡織+礦冶+陶瓷+……)(技術+布局+……)
④商品經濟=城市+交通+商品+市場+貨幣+邊貿+外貿+……
⑤經濟結構、布局=經濟成份比例變化+經濟重心變化+經濟方式擴展+……
古代經濟一般分析方法,是先分析各時期經濟政策的調整,再從農業、手工業、商業各方面分析經濟發展情況。
如:唐朝經濟:先分析總體的重農政策,唐初恢復經濟的措施,如均田制、租佣調制等;再分析農業如生產工具的改進,興修水利、開墾荒地、糧食布帛、人口增長等;手工業的絲織、陶瓷、造紙技術及布局;城市商業的繁榮、民族、對外貿易的發展等。從總體發展情況分析,商品經濟仍然微弱,南北經濟趨於平衡、封建生產方式向邊疆擴展等。
2、近現代經濟=經濟發展要素+經濟成份+國際經濟+……
①經濟發展要素=技術+資金+市場+原料+勞力+經濟結構+經營方式+政策+……
如:19世紀後半期美國經濟發展要素:包括移民帶來勞力、技術;西部開發提供市場、原料;廢除種植園奴隸制、大規模農業經營、壟斷模式等。
②經濟成份=自然經濟+外資+合資+民資+官資+國營+集體+個體+……
如:新中國初期:地主經濟被消滅、富農經濟保存、農民個體經濟發展;帝國主義在華企業、官僚資本被沒收,民族資本主義恢復發展;國營企業確立領導地位、集體協作經濟興起等。
③國際經濟=總格局+(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協作+競爭)
如:當代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經濟區域集團化、全球現代化趨勢;具體表現為各國、各集團之間在生產、管理、資本、技術、市場、關稅貿易等方面的協作與競爭等。
如:明清政治:包括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封建制度的衰落、君主專制的強化、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階級矛盾、民族關系、對外關系等。
⑵近現代政治=政局+制度+政體+體制+政權+政治力量+權力+權利+……
如:辛亥革命後的政治狀況:包括政局的動盪、確立共和政體、三權分立的體制,袁世凱篡權、各派政治力量爭奪權力的斗爭、人民的基本權利問題等。
⑶國際政治=體系+格局+集團+合作+戰爭+對抗+妥協+……
如:雅爾塔體系下的兩極格局,兩大集團的對抗與妥協,集團內部的合作與矛盾,冷戰與熱戰等。
3、文化內容=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文化交流+……
⑴自然科學=(科學理論+科技發明)(天文+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醫學+農學+……)
⑵社會科學=思想、宗教+教育+史學+文學+藝術+……
⑶文化交流=(民族+對外)(傳播+吸收)+文化地位+……
4、事件、事態過程:准備→開始→發展或曲折→成功或失敗
事件是指人們在短時段內進行的具有突發性、間斷性的歷史活動,如:西安事變、法國大革命、二戰等。事態則是指人們在較長時段內從事的具有常規性、持續性的歷史活動,如:百家爭鳴、洋務運動、工業革命等。對事件、事態過程的分析要先按活動發展順序、再分活動領域進行。
二、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鴉片戰爭背景:
(一)國內:1、經濟:自然經濟+資本主義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敗:官場+軍隊+財政②階級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國際:1、經濟:工業革命→市場原料。
2、政治:資本主義擴張。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歷史條件:
(一)國內:①經濟:資本主義發展到壟斷,相對落後、生活貧困
②政治:沙皇專制、無產階級壯大、革命政黨成熟、力量對比變化等
③思想:列寧主義指導。
(二)國際:帝國主義忙於一戰等。
3、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如: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廣度分析:
(一)內因:①經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統一的市場等
②政治:美利堅民族形成、資產階級、種植園主階級形成等
③文化:統一的文化、民族意識覺醒等。
(二)外因:①英國的經濟掠奪和政治壓迫
②啟蒙思想的影響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系滲透
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6、目的、動機:→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動機:解決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或問題
⑵主要目的:實現某一方面目標,求得穩定和發展等
⑶根本目的:建立或鞏固統治,維護統治階級利益(根本利益)
目的、動機屬於主觀方面的原因,是事件發動者的主觀意願。
如:王安石變法:
直接動機:是解決面臨的社會危機;
主要目的:是增加財政收,緩和階級矛盾,實現富國強兵等;
根本目的:是鞏固封建統治。
三、歷史影響、意義和教訓
1、性質分析:任務+領導階級+主力+手段+結果……
如:辛亥革命性質分析:任務是反帝反封建,在中國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由資產階級領導,具有一定群眾基礎,採取暴力革命手段;結果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國,卻被袁世凱篡奪勝利果實,沒有改變中國社會性質。由此可以分析辛亥革命是一場不完全成功的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
2、影響或意義=(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深遠影響……
⑴經濟影響=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如:第三次工業革命影響:極大提高社會生產力;促進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世界經濟格局多極化等等。
⑵政治影響=格局+制度+體制+政權+政策+階級+民族+……
如:十月革命的影響:改變世界政治格局;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無產階級專政;鼓舞世界無產階級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標志著世界現代史的開端等。
⑶文化影響=思想+科技+教育+文學藝術+……
如:兩次鴉片戰爭的文化影響:「西學東漸」、產生「中體西用」思想、引進西方近代科學技術、發展近代教育、愛國主義文學興起等。
3、判斷成敗及原因
⑴判斷成敗依據:→直接目標→主要任務→根本任務
⑵成敗原因=(主觀+客觀)(經濟+政治+軍事+策略+……)
⑶成敗根源=(社會條件+階級本質)(進步/局限)
如:分析辛亥革命成敗:從推翻清朝統治、結束封建君主專制的直接目標看,取得了成功;從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根本任務看,它並沒有達到。從成功原因分析:包括革命派的前赴後繼精神、滿清政府的孤立、各派政治力量的配合等。從失敗根源分析:包括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局限和民族資產階級本身的階級局限性。
4、經驗教訓或啟示:(經驗+教訓)→啟示
⑴政治=國情+領導+群眾+武裝+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如:第一次國共合作:從經驗看,國共兩黨可以合作,也取得一定成果。從教訓看,必須掌握領導權和武裝。由此得到啟示是合作要以斗爭求團結……
⑵經濟=生產力+生產關系+客觀規律+發展戰略+……
如: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要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水平現狀,生產關系調整要適應生產力發展,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注意綜合平衡和可持續發展,宏觀調控與市場競爭結合……
⑶文化=批判+改造+繼承+發展+……
如馬克思主義必須同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在革命或建設實踐探索中不斷的發展等。
5、歷史評價=(積極因素+消極因素)史實+結論
⑴人物評價=屬性+事跡+影響(進步+局限)+結論……
如:評價李鴻章:首先是其身份屬性即地主階級洋務派代表人物;接著按方面和時間順序闡述其在洋務運動、鎮壓太平天國、中法、中日戰爭的具體事跡;對其積極和消極影響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最後得出全面的結論。
⑵事件、事態評價=概況+性質特點+影響
④ 考研歷史學如何更好的解答名詞解釋題型
上面為大家總結介紹了考研歷史學考試中的核心題型:名詞解釋,下面將為大家總結一下如何更好解答名詞解釋題目,名詞解釋同樣不能死記硬背,這里有一種方法:三段論能夠很好的幫助同學們順利通過考研歷史學中的名詞解釋部分考核。 在介紹了名詞解釋的范圍之後,便進入了真正的關鍵時段:如何解答名詞解釋。名詞解釋的答案應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響與作用句(結尾句)。可以看出,三段論不是三個段落,而是指有上述三部分構成的完整的答案。如09年23題官督商辦:「①洋務運動時期清政府創辦民用企業的主要方式。②一般由商人出資認股,由清政府委任官員督辦。③官督商辦方式對民用企業早期的發展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其中①為概括句,②為分述部分,③為影響與作用句。 整體上看,三段論的答案呈現「總-分-總」的形式,這種形式與考研英語大作文的三段模式很相似。 應當給與重點關注的三段論的概括句。在答題時,考生最易忽視此句,而直接進入展開敘述,這是考生不能獲得高分的重要原因之一。那麼,為什麼必須要概括句呢?其原因在於概括句能直接而准確地告訴閱卷者,這個名詞解釋是什麼!假如有一本專門論述少年中國學會的著作,而此前你並不知道什麼是少年中國學會,當你深入此書後,慢慢地你會知道少年中國學會是五四時期著名的社團。若干時間後,你可能忘記了書中關於該社團成立時間、主張、活動的具體敘述,但你依然記得:少年中國學會是五四時期的社團。是的,這句活就是該名詞的概括句。更通俗的例子是,當別人問你什麼是火龍果時,你會告訴他火龍果是熱帶的一種水果,而不是喋喋不休的告訴他火龍果的成分構成和生長環境。 至此,大家已經清楚地知道了,概括句就是用准確而簡潔的語言概括某個名詞的主要特性的句子。 概括句的重要性在於,它能使閱卷老師一目瞭然地知道考生對該名詞的掌握程度,是最能體現考生水平的部分,也是獲得高分的關鍵。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撰寫概括句?可以用一個完整的概括句應包括以下幾個內容:時間、地點、施動者、行為、原因、目的、性質。 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每個名詞都要寫出以上七項,二是根據名詞的具體特點而有選擇的使用。一般而言,中國古代史的名詞要指出朝代,世界史的名詞要指出國別(包括已經消亡的),中國近現代史的名詞則要靈活的多,即可根據晚清、民國、中共來劃分時間,亦可根據重大歷史事件如洋務運動、五四運動等來劃分所屬時間。 三段論的第二段是分述,此部分是詳細解釋名詞的具體內容。一般而言戰爭類應寫明交戰雙方、原因、經過、結果;改革應主要寫明改革內容。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該部分是對每個點深入的寫還是盡量簡潔地多些要點?我傾向於後者。這是主要是按點給分的緣故。 就第一段與第二段關系而言,盡管兩者有著明顯的不同,但兩者還是有一定聯系的,即有些內容可放在第一段亦可放到第二段,如戰爭的原因。 第三段是影響與作用,這部分較為簡單。應予注意的是與第二段的分述不同,第三段應指出名詞對歷史的最主要的影響與作用上。
⑤ 歷史題目答題格式
一、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二、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三、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四、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五、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
答題思路
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准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瞭然。
2、如何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點: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
3、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思路
基本方法:外顯比較式問答題的特點是比較的范圍具有確定性。解答時要認真審清比較對象比較項、限制條件,分析問答題要求與課本知識的關系,然後按設定的項目之間的邏輯關系。
4、內隱比較式問答題的解題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類內隱式比較問答題,關鍵是根據題意,比較對象做具體分析,自己設法確定比較項。如果是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比較,比較項一般從背景、原因、過程、特點、結果、影響和性質等方面確定;如果是歷史人物,比較項一般從所處時代、所處階級、主要功績、局限性、歷史地位、影響評價等方面確定。
5、比較項的確定方法
基本方法:屬於歷史人物概念的可分為國籍、時代、稱謂、主要活動、評價等要素。屬於歷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空間、主體、經過、意義等要素。屬於歷史現象概念的歷史在諸因素與歷史事件的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經過改為主要內容或主要表現。屬於歷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為背景、時間、制定者、主要內容、評價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的知識可分解為革命任務、組織與領導、斗爭綱領、主力、方式、性質結果等因素。屬於歷史革命結果及影響的知識結構有包括進步性、局限性等。
⑥ 考研歷史名詞解釋怎麼答論述題和簡答有什麼區別
名詞解釋可以分類對比記憶 論述題一般要像寫作文800-1000字左右吧,當然是答的越多越詳細越好。 首先回答問題然後提出自己觀點加以例子佐證。
⑦ 歷史學考研名詞解釋題怎麼答求解答
歷史學考研中名詞解釋是必不可少的一個考查方式,本身的分值在整個試卷中佔有很高的比重,而且歷史名詞在其他題型中一直也是有關聯的考查,因此,我們一定要把它當做重點來進行准備。
在這里博仁主要為大家分析一種很常見也是很有效的一種答題形式——三段論的答題模式。
從整體上看,三段論的答案呈現的是「總-分-總」的答題形式,這種形式與考研英語大作文的三段模式很相似。
按照三段論,名詞解釋的答案應包括概括句、分述部分、影響與作用句(結尾句)。其實三段論不是說答案要分三個段落,而是說完整的答案是由上述三部分構成的。
需要指出的是並不是每個名詞解釋都要寫出以上七項,而是根據名詞的具體特點而有選擇的使用。一般而言,中國古代史的名詞要指出朝代,世界史的名詞要指出國別(包括已經消亡的),中國近現代史的名詞則要靈活的多,即可根據晚清、民國、中共來劃分時間,亦可根據重大歷史事件如洋務運動、五四運動等來劃分所屬時間。
三段論的第二段是分述,此部分是詳細解釋名詞的具體內容。一般而言戰爭類應寫明交戰雙方、原因、經過、結果;改革應主要寫明改革內容。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該部分是對每個點深入的寫還是盡量簡潔地多寫要點?我傾向於後者,畢竟閱卷老師是按點給分的。
就第一段與第二段的關系而言,盡管兩者有著明顯的不同,但兩者還是有一定聯系的,即有些內容可放在第一段亦可放到第二段,如戰爭的原因等。
第三段是影響與作用,這部分較為簡單。應予注意的是與第二段的分述不同,第三段應指出名詞對歷史的最主要的影響與作用。
由於閱卷的時候,是按點給分的,如果考生能夠答出了參考答案上的所有要點,即使字數不足百字,依然能獲得高分。但是要以不足百字的答案答全參考答案上的所有要點,幾乎是不可能的。從三段論來看,最難答全要點的是第二段。由於名詞的要點很多,而參考答案只給出部分重點,而考生在考場上則是盡量求全,這就使得考生的答案字數比參考答案的字數要多出很多。而三段論中的第一段和第三段在字數上一般差別不大。
盡管我們在答題字數上要多於參考答案,但並不意味多多益善,因為我們還要給後面大題留下足夠的答題時間。
考研無小事,每一個細節每一個點都有可能影響最終的結果。名詞解釋這一部分內容比較多比較碎,大家在備考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總結和分析,希望大家都能取得好的成績!
⑧ 求歷史名詞解釋的答題格式(用於北大自主招生)郵箱[email protected]
1、人物類:生活時期年代、階級立場、在哪一領域有何觀點主張、有何實踐活動、內其活動對歷史發展容有何影響、其歷史地位和後人的評價。
2、事件類:先表明事件的性質,事件發生的時代、主要背景、過程概述、對歷史發展有何重大影響
3、制度政策法令會議類:何時由哪個政權制定頒布制定召開、目的是什麼、主要內容、起到了什麼政治經濟作用、與歷史發展潮流的關系、指出實質或性質、歷史地位。
4、經濟現象類:發生的時期、地區、特徵描述、與政治和思想的關系、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5、國際關系類:什麼重大事件之後形成的、涉及的范圍、關系格局的特徵概括、對體系內各國的影響和整個國際局勢的影響、是進步的還是反動的。
⑨ 考研歷史學名詞解釋有哪些答題技巧
論述題的答題材料一般包括兩大部分,一是:與題目有關的基本史實,二是:答題所需回的歷史基本理論答和基本認識。「收集」指在自己的「記憶庫」中尋找,考生自己要清晰掌握相關的史實和理論,否則就無從下筆,成了無源之水。
⑩ 高中歷史答題格式
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
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於有利因素
3、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
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
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於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於動態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
三者既有層次區別,又有聯系滲透,如「五四」運動爆發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要原因涉及當時國內外各種矛盾,包括帝國主義侵略、北洋軍閥黑暗統治、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產階級壯大、十月革命影響、馬克思主義傳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則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層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團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