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隋唐時期的歷史故事
1、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是中國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後發動的戰爭,是同唐朝爭奪統治權的內戰,為唐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使得唐朝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
因為發起反唐叛亂的指揮官以安祿山與史思明二人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於其爆發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也稱天寶之亂。
2、李淵攻取長安之戰
李淵攻取長安之戰,是隋朝末年地主階級內部進行的一場爭權奪利戰爭。是隋大業十三年(617年),太原留守李淵起兵反隋,攻佔隋都長安(今西安)的作戰。
隋大業十三年(617年)八月,霍邑之戰後,李淵率軍進至龍門(今山西河津西),派兵6000渡河。十月初四,李淵引兵至長安與諸軍會合,兵力達20餘萬。二十七日命諸軍攻城,十一月初九佔領長安。此戰為建立唐朝奠定了基礎。
3、唐滅西秦之戰
唐滅西秦之戰是義寧元年(617年)十二月至唐武德元年(618年)十一月間,在唐朝統一戰爭中,秦王李世民率軍擊滅隴西(今六盤山、隴山以西和黃河以東一帶)割據勢力西秦薛舉、薛仁杲父子的作戰。
4、淺水原之戰
淺水原之戰,發生於唐武德元年(618年)六月至十一月,唐朝秦王李世民率軍在淺水原(今陝西長武東北)對隴西割據勢力薛舉、薛仁杲父子所部的作戰,此役一舉擊敗薛仁杲,奪取隴西,除去關中西面的一大威脅勢力。
此役李世民採用後發制人,疲敵制勝,堅壁不出,窮追猛打的策略,反敗為勝。
5、唐滅東突厥之戰
唐貞觀三年(629年)十一月至四年三月,在唐與突厥的戰爭中,唐王朝為消除北方威脅而攻滅東突厥頡利可汗部的重要作戰。
頡利可汗率萬餘人慾逃過磧口,遭李績軍堵截,其大酋長皆率眾投降。頡利逃往靈州(治今寧夏靈武西南)西北的沙缽羅部落,欲投奔吐谷渾,被大同道行軍副總管張寶相俘獲送往長安。
㈡ 隋朝歷史事件,全一點,簡潔一點,有發生時間
616年,隋煬帝命越王侗留守東都,自己率眾前往江都。他下令築丹陽宮,准備遷都丹陽(今南京)。跟隨他的大臣衛士大多是關中人,不願意長居江南,加上江都糧盡,人人北逃關中。
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馬德戡與裴虔通等人發動兵變,弒隋煬帝,擁立隋煬帝侄子楊浩為帝。不久宇文化及又弒秦王浩自封許帝,建國許。隔年被唐將李神通與夏王竇建德聯合剿滅。
公元617歲5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隋煬帝第三個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自任大丞相,進封唐王。
618年6月12日,李淵逼迫隋恭帝禪位,618年6月18日,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為唐高祖。中原地區得知煬帝死訊後,618年6月22日,洛陽留守「七貴」擁立隋煬帝次孫越王侗為帝,即隋哀帝;
619年5月23日,王世充廢隋哀帝,兩個月後弒之,隋朝亡
公元620年,東突厥的處羅可汗派人迎接蕭後及隋煬帝的孫子楊政道來東突厥,立政道為隋王,把留在東突厥境內的中原人交給政道管治,建立「大隋」,史稱後隋,「有眾萬人,置百官,皆依隋制,居於定襄。
公元630年,唐朝出兵滅亡東突厥,另外分兵攻破定襄,後隋滅亡。
㈢ 隋唐至清前期重大歷史事件時間軸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結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㈣ 唐朝到隋朝的歷史經過多少年
隋朝從五三九年統一中國起到六一八年止,全長三十年。
唐朝從六一八年起到九○七年止,共二百九十年
㈤ 唐朝發生的歷史大事件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也是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
李淵於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都,後來又設洛陽為東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遷都洛陽,稱神都,史稱武周,也稱「南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恢復大唐國號。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907年梁王(朱溫)篡位滅亡,共延續了289年,傳了20位皇帝(加武則天則為21位皇帝)。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文化方面,當時的東亞鄰國包括新羅、渤海國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文化等方面亦受其很大影響。
軍事方面,在繼北魏破柔然之戰之後,唐朝又一次取得了中原王朝對大漠部落的軍事上的巨大勝利。
經濟方面,到了唐玄宗時期,唐朝經濟已經遠超過了同一時期的拜占庭以及阿拉伯。
「唐」這國號是晉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心地域。傳說君主堯號稱「陶唐」氏。周朝時在現今湖北省有一小國唐國。唐高祖李淵的祖父李虎為北周八柱國之一,佐命有功,被追封為「唐國公」,爵位傳至李淵,隋代周後,累官居太原留守,起兵後,李淵自稱「唐王」,後廢隋帝楊侑遂建「唐」朝。 唐朝滅亡後,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後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王朝並無血緣關系。
唐朝皇族李氏自稱出自漢族的趙郡名望,同時李氏家族也是隴西軍事貴族。隴西李氏從秦代開始就是中國著名的武將軍人世家。這個家族涌現過西漢飛將軍李廣等著名將軍。不過也有人對此說法表示懷疑,認為唐朝皇族李氏為鮮卑血統。而《舊唐書》和《新唐書》中則稱唐朝皇族李氏是老子李耳的子孫,十六國的西涼開國君主李暠亦是其遠祖。北周時期,奉行關隴集團的本位政策,李氏改成「大野氏」,這是一個新創立的姓氏。北周滅亡後,又恢復為李氏。
唐朝連同隋朝被歷史學家黃仁宇認為是相繼於秦漢之後的中國第二帝國時期,日本歷史學者則普遍認為唐朝是中國「中世」時期的結束。唐朝國力在中國歷史上數一數二,因此華人也被稱為「唐人」,現今西方華人聚居處也被稱為「唐人街」。
唐朝歷史
隋煬帝統治後期,暴虐無道。爆發隋末農民大起義。617年五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在晉陽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即隋恭帝。李淵任大丞相,進封唐王。大業十四年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大臣宇文化及殺死,隋朝滅亡。
同年五月,李淵稱帝,定國號為唐,李淵就是唐高祖。改元武德,都城仍定在長安。而後,長子李建成被封為太子,次子李世民為秦王,三子李元霸早夭,四子李元吉為齊王。唐朝建立後,李淵派李世民征討四方,剿滅各方群雄。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四方征戰有功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李淵退位,是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就是唐太宗,次年改元貞觀(627—649)。
貞觀之治
太宗時期將為突厥所支配的蒙古高原納為勢力范圍,唐朝北方的諸民族專稱李世民為天可汗。內政方面承繼了宰相制,發展完善和確立了後世運用的三省六部和科舉選士制,又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制,他不計出身,網羅了一大批精明強乾的大臣,不論降將或建成舊臣,他也一一重用。例如魏徵,為前太子建成的幕臣,太宗登位後不計前嫌,而且事事也聽從魏徵的勸練。這時期社會秩序安定,經濟繁榮,歷史上稱為「貞觀之治」。其政績的總結《貞觀政要》成為日本和朝鮮的帝王教科書,亦為後世君主模彷學習的對象。
日月當空
唐太宗晚年,因為太子的問題而煩惱,太子李承乾與魏王李泰內斗,結果太宗也廢掉他們二人,最後立雖仁無能的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唐太宗死後,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高宗時期對外接受了新羅之請,終於滅了高句麗和百濟並打敗日本援軍。使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唐高宗在太宗晚年,與唐太宗的才人武氏,既武則天,早有私情,此乃大不孝。在太宗死後,武氏入感業寺為尼。時高宗的王皇後與蕭淑妃內斗,王皇後准許高宗接武氏回宮。武氏入宮後,先後使高宗廢了王皇後及蕭淑妃。在大臣的反對下,高宗立武氏為皇後。
高宗健康狀況不好,許多政事都交給皇後武氏來處理。高宗死後不久,武皇後立太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不久又廢中宗為廬陵王,改立另一個兒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平定了徐敬業領導的反叛後,在天授元年(690年),皇後武氏廢睿宗秸號稱帝,改國號「唐」為「周」,定都洛陽,稱聖神皇帝。武後也成為了中國王朝歷史上唯一自稱皇帝的女人,前後掌權50餘年。由於謚號中的「則天」二字,所以近代以來一些學者稱其為「武則天」,但這是一個不嚴謹的稱號。
在武周十五年內統治時期,武後為了打擊高宗以來的世家大族的權力,所以對以科舉進身仕途的官員大力提拔。狄仁傑是其中的代表。她又安排她的侄兒黨羽武三思和武承嗣等人擔任重要機務。傳統史學家對武後批評,如索元禮、來俊臣和周興等官員在她的鼓勵下替她以告密、酷刑等監視群臣。武後又常繞過門下省,中書省直接對官員發號施令,開了破壞官吏制度的先例。
男性內侍張昌宗弟兄和薛懷義等。不過傳統男性皇帝的後宮亦很多。武後對佛教亦大力推崇,例如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使用年號證聖、大足等;這與李氏皇族推崇道教和如貞觀、永徽、景雲、開元等年號相對。另外武後成了後來唐朝後宮女性爭權的效法者。
韋氏當權
神龍元年(705年),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人發動政變,擁立中宗李顯復位,恢復了唐朝的政權。李旦被立為相王。中宗卻一直受到韋皇後、女兒安樂公主和武後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影響,張柬之和敬琿等人全部被流放或誅殺。韋皇後有意成為第二個武後,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為皇太女。在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後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中宗,韋皇後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並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的兒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的協助下發動政變,誅殺韋皇後、安樂公主及武氏殘余勢力,擁立李旦復位。
開元盛世
後來睿宗妹太平公主與李隆基發生權力之爭。延和元年(712年),睿宗讓位於太子李隆基,李隆基即唐玄宗,又稱唐明皇。713年,唐玄宗將太平公主賜死,黨羽或殺或逐,結束了這段史稱「韋後之亂」的混亂政局。同年改元開元。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開元年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迅速發展,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這一時期被認為是繼漢武帝時期之後,中國歷史上出現的第二次鼎盛局面。首都長安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安史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後,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為貴妃後,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李林甫死後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常挑起對異族的戰事,以邀戰功。又由於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度使與軍鎮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了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載(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敗、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奉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聖武。經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大唐衰落
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逐步瓦解,土地兼並現象日趨嚴重,租庸調制也無法實行。藩鎮割據的形勢已經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於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征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生奉天之難。戰爭持續了5年,最後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餘藩鎮妥協,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地的統治權。從此割據局面進一步深化。
元和中興
自此以後,唐朝有吐蕃、回紇、南詔等外患,內有宦官掌權,禁軍兵權甚至皇帝的廢立都由宦官決定。節度使對地方有獨立於中央的管理權。唐德宗死後,經過了順宗的過渡階段,然後由永貞內禪而受宦官支持的唐憲宗登基,依靠禁軍的兵力令全國所有的藩鎮至少名義上全部歸服唐朝,史稱元和中興。
會昌中興
憲宗末年,以牛僧孺和李德裕為首的大臣之間的朋黨之爭亦越演越烈,使宦官更加得勢。牛黨、李黨相繼執政,史稱「牛李黨爭」。
唐文宗在太和九年(835年)與李訓和鄭注等發動甘露之變,密謀誅殺宦官失敗。甘露之變而後,宦官團結一致;群臣唯有借藩鎮兵力對抗宦官權力,埋下殘唐時藩鎮和宦官的直接沖突。
文宗死後,唐武宗繼位,建元會昌。武宗在宦官仇士良的擁立下,經過派系斗爭而繼位。由於擁立武宗的宦官仇士良鑒於朝廷派系林立,不得已給武宗親自處理朝政,武宗重用李黨首領李德裕,削減仇士良的權力。武宗一連串振興朝廷的政績,史稱會昌中興。武宗重視道教,禁止道教以外的佛教、景教等。故在佛教史上列為三武滅佛的其中一位稱號武字的君主。又稱為會昌滅佛。
宣宗之治
唐武宗死去後,唐宣宗在宦官的協助之下繼位。未即位前的宣宗表面上是容易被宦官利用的君主。但即位以後勵精圖治。一改唐武宗的封殺佛教政策,再次尊崇佛教。
殘唐而亡
宣宗之後,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之君,使唐朝的國勢一直走下坡。唐朝後期,戰爭不斷,經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發唐末農民戰爭,經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治名存實亡。經過黃巢之亂後,把唐朝的基礎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所以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黃巢之亂後,唐僖宗在節度使的動亂之中去世,由弟唐昭宗繼位。唐朝末年的藩鎮割據形勢
而朱全忠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雲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全忠的支持下,宰相派勝利,朱全忠入宮盡誅宦官。天佑二年(905年),朱全忠大肆貶逐朝官,並全部殺死於白馬驛,投屍於河,史稱白馬驛之禍。唐昭宗被朱溫毒死。天佑四年(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李祝禪位,改國號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於開封。唐朝滅亡。
㈥ 隋唐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
公元581年,北周的外戚、大丞相楊堅篡周奪取政權,建立隋王朝,結束了南北朝對峙的局面。在黃河流域,自十六國以來,各族與漢族進行劇烈的痛苦的融合運動,至隋朝得以完成,在長江流域,自東晉以來,為抵禦北方各族的南侵而建立起來的漢族政權,到隋朝失去了存在的意義。隋文帝(楊堅)在這種形勢下,順利地建立起統一南北的隋朝。
隋文帝統一兩大流域,憑借兩大經濟基地,建立起繁榮程度超過兩漢的隋朝。民眾得以安居從事生產,戶口與財產都有巨大增進。隋朝雖然是個短命的王朝,但在中國歷史上占相當重要的地位,它結束了西晉末年以來近300年的軍閥混戰、南北分裂的狀態,創建了繼秦漢以後的第三次大統一局面。對後世影響很大的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在這一時期基本定型,隋王朝制定《開皇律》,繼續推行均田制等發展措施,使社會經濟和文化出現短暫的繁榮,隋王朝和琉球等周圍各族的聯系加強,並和日本、朝鮮等國家開展友好往來,然而,隋後期政治昏朽,隋煬帝楊廣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暴君,他搜刮民財、大興土木、遊山玩水、並多次發動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使社會矛盾尖銳化。618年,隋王朝在農民紛起抗隋的反對浪潮中垮台。
公元617年,乘隋末大亂之機,李淵起兵入長安,618年自稱皇帝,創建唐王朝。628年由其子李世民削平群雄完成統一大業。唐太宗李世民繼位後,以隋亡為鑒,重用賢能、虛心納諫、輕徭薄賦,並進一步推行均田制、府兵制和科舉制等,使唐朝社會走向安定,經濟迅速得到恢復,出現了「貞觀之治」的興旺局面。
唐太宗以後,唐朝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貿易進一步發展,詩歌、繪畫以及醫學、天文學等方面都有偉大的創造和卓越的成就。中外文化交流得到空前發展。到唐玄宗開元時,國內一片繁榮發達景象,被譽為「開元盛世」。
㈦ 從隋朝到唐朝的史事
隋朝 時間581-618·建立者楊堅·重大時事大運河,統一南北朝,楊堅被手下殺死,隋亡版,都城長安
唐朝 時間618-907·建立者李權淵·重大時事貞觀之治貞觀之治,安史之亂,武後篡權,被朱溫篡權,唐亡,都城長安,後洛陽
㈧ 隋朝到唐朝的歷史故事
花木蘭
明代徐渭在《四聲猿傳奇》中說她是姓花,名木蘭,父親花弧是一個後備役軍官,大姐花木蓮,幼 弟花雄,母親姓袁,一家五口,這是至今仍為大家所接受的一種說法。
至於出生年代,宋翔鳳的《過庭祿》中則說她是隋恭帝時人。
說到籍貫里居,姚瑩以為她是涼州人,河北省《完縣志》說她是完縣人,《大清一
統志》說她是穎州譙郡東魏村人,還有人說她是宋州人或黃州人,河南省《商丘縣志》
則說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縣志》的說法比較合理。
然而不管怎麼說,正如《中國文學發展史》所言:「考證這些無稽之談,實在沒有
一顧的價值,我們只要知道花木蘭是一個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夠了。」
確實,花木蘭的事跡傳至今,主要應歸功於《木蘭辭》這一方民歌的絕唱,是這篇
長篇敘事詩歌頌了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傳奇故事。詩是這樣寫的: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
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至黃河邊。
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但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
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析,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
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
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夥伴,夥伴皆驚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詩中稱天子為「可汗」,征戰地點都在北方。黃河姑且不說,黑山即殺虎山,在今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東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杭愛山。花木蘭參加的戰
事,當發生在北魏與柔然之間。
北魏是鮮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晉未年曾被封為代王,後為苻堅所滅。符堅在淝水
之戰中失敗,拓跋氏復國,改國號為「魏」,經過五、六十年的征戰,結束「五胡亂華」
的十國時代,統一黃河流域。傳到北魏孝文帝時已八十六年,經過了五位皇帝,孝文帝
崇尚中原漢族文化,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為北魏皇室後代。
當時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會經濟發展,花木蘭就生活在這樣一種社會
中。
這時立國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國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斷南侵,北魏政權便
多次「車駕出東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與柔然大戰。
戰爭產生英雌,在世無男英雄的情況下,便會有女英雄,北魏與柔然戰爭沒有突出
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蘭。
在《木蘭詩》中開頭就說明了當時的軍情緊急:「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
而花木蘭家中除了年邁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親怎能去遠征殺敵,可是祖
國的召喚又義不容辭,面對這雙重的考驗,木蘭挺身而出:「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木蘭好女兒,替父從軍的意志,實為對父親的愛心與對祖國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幗英雄
本色的表現。
花木蘭就要出征了,她「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疇,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是多麼的急促緊張,是多麼的昂揚士氣,她早晨告別爺娘,晚上就宿在了黃河岸邊,行
軍多急,軍情多緊張,軍令如山倒,作為一個少女離開閨閣,投入戰場,何異投入另一
個世界。暮色蒼茫中,一個女戰士枕戈待旦,這是何等荒涼而又悲壯的境界。「黃河流
水鳴濺濺。」「燕山胡騎鳴啾啾。」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可見戰事是十分的頻繁,歲月是十分的漫長,那麼
多的將軍蝶血疆場,花木蘭能活著回來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風振漠,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野樹旌旗;川回組練;法重心駭,威尊命賤;
利杴穿骨,驚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聲析山河,勢崩雷電。至若窮陰凝閉,凜冽海隅;
積雪沒脛,堅冰在須。當此苦寒,天假強胡,
憑陵殺氣,以相剪屠。徑截輜重,橫攻士卒;都尉新降,將
軍覆沒;屍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
……鳥無聲兮山寂寂,夜正長兮風漸浙,魂魄結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雲冪冪,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蘭回來了,這很不容易。她重視生命的可貴,更加懂得家庭的溫暖。她拒絕了
天子的賞賜,也不願在朝為官,將榮華富貴輕輕地拋下,她願馳千里足,早日還故鄉。
她回來了,年邁的父母攙扶著出來迎她,姐姐理妝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豬羊,以
實際行動迎接姊姊的回來。看到這一切,花木蘭由衷地高興,十二年的沙場出生入死,
多難。十二年的喬裝而不露痕跡,多難,然而這一切都過去,花木蘭內心的精神力量,
該是何等地偉大。
日子安定下來,過去的夥伴又來看她,她每次都總是以女兒裝見他們,對驚怕的過
去的夥伴,花木蘭在內心說:知道了么?過去與你一道血戰沙場,立下大功;回朝後不
願為尚書郎的我是個女孩子。
還我女兒本色,花木蘭多麼自豪。
------------------
建議是買一本《上下五千年》或《二十五史》。那裡故事比較多,也很詳細。
隋唐瓦崗起義,
薛剛反唐。
隋朝歷史很全的網站
http://www.ccnt.com.cn/china/history/history/sui/sui.htm
隋代文學的作者:
基本上由兩部分人組成:一是北齊、北周舊臣,如盧思道、楊素、薛道衡等;二是由梁、陳入隋的文人,如江總、許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還有隋煬帝。
隋朝著名人物:隋文帝楊堅 隋煬帝楊廣 花木蘭
隋朝開鑿大運河的根本原因
當時正值隋朝和朝鮮開戰的時期, 為了運送糧食的需要
而開鑿了大運河,由此可見南方已經是重要的糧食產區,因此選南方經濟的發展
其實開鑿大運河還有皇帝的主觀因素,為了個人享樂.但這不是根本原因.
--------------
隋朝王通的<止學>
隋朝 文中子(王通)
智卷一
智極則愚也.聖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才高非智,智者弗顯也.位尊實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謀,智有窮而道無盡哉.
謀人者成於智,亦喪於智.謀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敵,慎之少禍焉.
智不及而謀大者毀,智無竭而謀遠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飾智,以智止智,智也 。
用勢卷二
勢無常也,仁者勿恃.勢伏凶也,智者不衿.
勢莫加君子,德休與小人.君子勢不於力也,力盡而勢亡焉.小人勢不惠人也,趨之必禍焉.
眾成其勢,一人堪毀.強者凌弱,人怨乃棄.勢極無讓者疑,位尊弗恭者忌.
勢或失之,名或謗之,少怨者再得也.勢固滅之,人固死之,無驕者惠嗣焉.
利卷三
惑人者無逾利也.利無求弗獲,德無施不積.
眾逐利而富寡,賢讓功而名高.利大傷身,利小惠人,擇之宜慎也.天貴於時,人貴於明,動之有戒也.
眾見其利者,非利也.眾見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義輕利,小人嗜利遠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
利無盡處,命有盡時,不怠可焉.利無獨據,運有興衰,存畏警焉.
辯卷四
物朴乃存,器工招損.言拙意隱,辭盡鋒出.
識不逾人者,莫言斷也.勢不及人者.休言諱也.力不勝人者,勿言強也.
王者不辯,辯則少威焉.智者訥言,訥則惑敵焉.勇者無語,語則怯行焉.
忠臣不表其功,竊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隱人惡,謗賢者固小人也矣.
譽卷五
好譽者多辱也.譽滿主驚,名高眾之所忌焉.
譽存其偽,諂者以譽欺人.名不由己,明者言不自贊.貪巧之功,天不佑也.
賞名勿輕,輕則譽賤,譽賤則無功也.受譽知辭,辭則德顯,顯則釋疑也.上下無爭,譽之不廢焉.
人無譽堪存,譽非正當滅.求譽不得,或為福也.
情卷六
情濫無行,欲多失矩.其色如一,鬼神莫測.
上無度失威,下無忍莫立.上下知離,其位自安.君臣殊密,其臣反殃.小人之榮,情不可攀也.
情存疏也,近不過已,智者無痴焉.情難追也,逝者不返,明者無悔焉.
多情者多艱,寡情者少艱.情之不斂,運無幸耳.
蹇卷七
人困乃正,命順乃奇.以正化奇,止為樞也.
事變非智勿曉,事本非止勿存.天災示警,逆之必亡;人禍告誡,省之固益.躁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莫阻害之蔓焉.
視己勿重者重,視人為輕者輕.患以心生,以蹇為樂,蹇不為蹇矣.
窮不言富,賤不趨貴.忍辱為大,不怒為尊.蹇非敵也,敵乃亂焉.
釋怨卷八
世之不公,人怨難止.窮富為仇,彌禍不消.
君子不念舊惡,舊惡害德也.小人存隙必報,必報自毀也.和而弗爭,謀之首也.
名不正而謗興,正名者必自屈也焉.惑不解而恨重,釋惑者固自罪焉.私念不生,仇怨不結焉.
寬不足以悅人,嚴堪補也.敬無助於勸善,諍堪教矣.
心卷九
欲無止也,其心堪制.惑無盡也,其行乃解.
不求於人,其尊弗傷.無嗜之病,其身靡失.自棄者人莫救也.
苦樂無形,成於心焉.榮辱存異,賢者同焉.事之未濟,志之非達,心無怨而憂患弗加矣.
仁者好禮,不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顯其心哉.
修身卷十
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
納言無失,不輟亡廢。小處容疵,大節堪毀。
敬人敬心,德之厚也。
誠非致虛,君子不行詭道。禍由己生,小人難於勝己。謗言無懼,強者不縱,堪驗其德焉。
不察其德,非識人也。識而勿用,非大德也。
如何評價隋煬帝及隋朝
http://..com/question/5401081.html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5401081.html
㈨ 隋朝或唐朝有什麼故事
興隋九老
第一老:忠孝王伍建章:忠孝王伍建章可以說是隋朝開國的第一元勛,他最為人喜聞樂道的一件事就是在當山窪闖重圍、搬救兵,解救了隋文帝楊堅與隋朝大軍,算的上是「未建其國,先救其主」了。雖然後來因為怒罵昏君隋煬帝楊廣「欺娘戲妹、弒父鴆兄」而被「敲牙拔舌」,但他對隋朝的耿耿愚忠可見一般.
第二老:開國老帥高潁:最重要人物.隋朝第一功臣
第三老:靠山王楊林:靠山王楊林為隋文帝楊堅的同胞兄弟,開國之初,楊林隨兄長南爭北戰,掌中一對水火虯龍棒,驍勇異常。人稱「雙棒無敵手,到老不失機」。不過,「到老不失機」這句話說的可能有些早,隨著隋煬帝楊廣登上歷史舞台,這位老先生的平坦大路終於出現了危機。強烈的家族榮譽感與天生的「一根筋」性格使這位稟性還算純良人物只顧一味回護已經「桅折釘銹」的大隋江山,但中國歷史上數的著的「敗家子」楊廣卻使他的努力化為烏有,讓這位「愚忠」的悲情人物一步步走向了死亡的深淵,並最終喪身揚州城郊。
第四老:上柱國賀若弼:上柱國賀若弼是大隋王朝的又一柱石,不過,穩重、隱晦的性格讓其成為隋朝開國元勛中最沒有「風頭」的一個。但他對隋朝的功績卻是沒有人可以抹殺的,穩重的做事風格也頗得隋文帝賞識,這使得賀若弼最終坐上了上柱國這個令人垂涎的位置。而他的隱晦也使他在隋煬帝上台後得以保全自己。(歷史對賀若弼的死有分歧:一說賀若弼在今陝西榆林因為連坐被斬,一說賀若弼得以善終)而且,其首創的「均甲制」也在他的默默耕耘下頗有成效,從某種程度上講,是賀若弼的「均甲制」在隋朝末期讓隋朝保持了「中興」的一線曙光。要不是楊廣這小子太能「造」,賀若弼也許可以成為改變中國歷史的人。
第五老:越王楊素:越王楊素是隋文帝楊堅的另一個弟弟。在王朝建立之初,他同樣功勛卓著。但榮華富貴迷失了他的「人生」。在成功之後,他想的不是如何進一步鞏固自己得來不易的成果,而是沒有節制的吃喝玩樂。最後終於沒有逃脫覆滅的結果。
第六老:大都督魚俱羅:大都督魚俱羅應該可以算是隋朝的第一員勇將。在隋朝末年,他為了替自己的第二個徒弟「天寶無敵將」宇文成都報仇,曾經刀斬當時的「天下第一勇士」李元霸(也有野史說李元霸是因為「憑錘罵天」而被自己的雷鼓翁金錘砸死的)(注:興唐傳的演義中,李元霸是死在魚具羅手中,隋唐演義中則是後一種情況,事實上兩者都不是真實歷史——)。但此人稟性剛烈,在隋朝立國未久之時,就因為不堪權貴的排擠而解甲歸田。
第七老:昌平王邱瑞:昌平王邱瑞本是南陳降將,但由於其後來的卓越表現得以位列王爵。邱瑞有一個徒弟,號「四寶將」尚師徒。而昌平王邱瑞就是因為與自己的徒弟在政治信仰上有了分歧,而被自己的徒弟活活氣死了。而「四寶將」尚師徒也未得善終,由於感覺愧對恩師,其人最後自盡而亡。師徒二人最後落的同歸一剖坯黃土。
第八老:下柱國韓擒虎:下柱國韓擒虎是「興隋九老」中最世故的一位。其人一方面做著順臣,從來不說皇帝不愛聽的話,另一方面也講究朋友之義,在忠孝王伍建章死後,韓擒虎曾經不遺餘力的保護伍建章的兒子南陽侯伍雲召,最後終使伍雲召逃出生天。
第九老:雙槍將丁彥平:雙槍將丁彥平在隋朝統一神州之後就辭官不做,化身「雲龍僧」雲游江湖,去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去了
㈩ 概括隋朝到唐朝的大事件!!!
隋煬帝篡位,三次征伐朝鮮都失敗,修建大運河,各地民變,李淵起兵,宇文化及弒殺隋煬帝,玄武門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