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結合我國的國防簡史論述加強全國國防教育的重要性
1、通過基本軍事技能訓練能磨練他們的意志品質,並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十幾年的寒窗苦讀使他們長期處於腦力勞動狀態,再加上各種主客觀因素,普遍存在心理素質脆弱,視力下降,身體素質差等問題。而高校的軍事訓練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它集中訓練的特點是,嚴格、緊張、統一、有序。這對於剛剛走出家門的大學生來說是對自我極限的挑戰,軍事訓練很好的培養了他們頑強拼搏和集體主義協作的精神,增強他們的組織紀律觀念和集體榮譽感,為他們的大學生活乃至將來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大學生學習軍事理論對完善學生知識結構具有重要作用,每一個國家和民族從自身安全出發,都把自己的最新科技成果運用到國防上,大學生通過學習現代軍事科學知識,可以親身感受到自己所學專業和知識在軍事領域中的應用,從而極大的激發他們刻苦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可以增強勇於向困難挑戰,勇攀科學高峰的意識。
3、普通高校的軍事課,教學方法和手段先進靈活。目前,高校國防教育基本做到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軍事訓練和軍事理論相結合,利用多媒體教學,結合教學內容及要求製作教學課件,形象生動,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提供最新最快最先進信息,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課外國防教育活動靈活多樣,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保證國防教育在高校具有穩定和長效功能。
❷ 大學國防教育論文範文
國防生是指根據部隊建設需要,依託地方普通高校招收和選拔培養的本科生及研究生,國防生畢業後,必須到部隊工作。在他們正式走上工作崗位之前,都要經過一年多的崗前任職培訓,一般分兩個階段進行。首先,國防生畢業後先到部隊報到,隨即到訓練基地或教導大隊進行為期兩個月左右的集中訓練,這一階段,主要是入伍教育;集訓結束後,再進入相應的軍隊院校進行一學年的專業培訓,培訓合格後,才能正式到部隊任職。本文結合我院國防生學員的培訓及自身的實際,簡要談一談國防生崗前教育的幾點思考。
1.國防生學員的基本狀況
1.1思想狀況。國防生畢業時,本科生一般都在22周歲,研究生年齡則更大,他們思想比較成熟,獨立思考和分析鑒別能力較高,他們長時間在地方學校學習,受日益普及發展的大眾傳媒及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他們都已初步形成了各自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對他們進入部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影響。他們從崇尚學術自由,兼容並包的大學校園到紀律嚴明、嚴整統一的部隊,反差很大,另外,部隊的的現實與他們之前的想像也有一定的差距,這樣,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很大,給他們的思想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一些人感到迷茫消沉,甚至有人以分配的工作單位在偏遠地區、條件艱苦、單位不理想為由,違約退出部隊。
1.2軍事體能素質的狀況。軍人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意味著時刻准備著流血和犧牲,對身體有較高的要求。國防生在地方高校學習期間,盡管各個學校開設了體育課,或給國防生另設了軍事體育課,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平時也很少參加體育鍛煉,都是以文化課程學習為主,尤其是成績優秀的學生,他們把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繁重的課業學習上,因此,他們的身體素質沒有得到普遍的提高,這給他們訓練帶來不少的麻煩,甚至容易出現安全事故。身體素質是軍事素質的基礎,身體素質不高,軍事素質也不一定強,這是影響軍事素質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在地方高校,利用早操、課余時間進行了軍事基礎的訓練以及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去部隊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軍事訓練,但由於訓練體制不夠完善及訓練時間不系統等原因,大多數國防生的軍事素質沒有得到明顯的提高。
1.3文化知識狀況。進入院校培訓時,主要是學習專業知識,由於國防生來自不同的學校,他們所學的專業也不盡相同,而他們進入部隊以後有些人要從事相同的專業方向,例如來我院培訓的國防生學員,分別來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湖南大學等與空軍簽約的高校,他們所學的專業有計算機類、電子信息類、機械類、航空航天類等專業,而他們到部隊後的崗位又是機務工作的不同專業方向,並且各個部隊的飛機類型也不盡相同,這給他們崗前任職教育的專業培訓帶來不方便,這些問題都影響著崗前任職教育的質量和效果。
2.思考與對策
根據國防生的基本狀況,在不同的教育階段,採用不同的教育側重點,加強各方面的教育。
2.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針對國防生的情況,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入伍教育的重點應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上面,主要在訓練基地或教導大隊進行。一要堅持開展光榮傳統教育,發揮現代傳媒資源的作用,通過授課和看錄相,形象直觀地幫助國防生了解軍隊的歷史和地位作用,了解我軍的光榮傳統,加強對部隊的熱愛,增強作為軍人的使命感和責任感。二要增加對國防知識的學習,幫助廣大國防生增強國防意識,增強學好獻身國防的自覺性,同時要以思想道德建設為基礎,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堅定他們獻身國防的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要注意挖掘國防生隊伍中的先進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帶動和激勵國防生學習成才,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精神。在院校培訓階段,要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最終使國防生牢固樹立獻身國防的思想,確立堅定的政治信念,有政治鑒別力和政治敏銳性,敢於為真理而斗爭,具備愛國、愛軍,時刻牢記軍魂,服從命令聽從指揮的思想品質。
2.2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軍事素質。在訓練基地或教導大隊訓練時,與思想政治教育並重的工作是加強國防生的軍事體能訓練,以提高軍事素質。但由於國防生的基礎不一樣,並且是剛從地方高校畢業,若一下子給他們施加過大的訓練強度,一是他們吃不消,二則還影響他們的思想狀況,因此,在這一階段,對於他們的軍事訓練,強度要適當,只是為他們進入軍事院校培訓打基礎,是循序漸進的一個過渡性的訓練,有人形象地稱為「預訓」。在院校訓練階段,軍事體能訓練是一個重點,一般都安排有強化訓練,但各個院校組織訓練的方式沒有統一,內容也不一樣,各自為政,有的學校以義務兵的訓練方式對國防生進行體能鍛煉,有的學校訓練長跑,還有的學校以組織野營拉練來增加國防生的體能。盡管從體能考核達標結果來看,這些方法都能短時間內明顯增強他們的體能,但未形成完善的訓練體系,不能科學地增加訓練效果,不能有效增加學員訓練體能的自覺性。在體能訓練的同時,院校都進行了軍事基礎的訓練,也都得一定的成效。各個院校應針對國防生的特點,制定科學完善的體能訓練體系,並結合軍事訓練體系,使國防生學員體能增加的同時,還掌握一定的軍事理論基礎知識和技能,具備軍人良好的氣質和作風,初步掌握現代軍事高技術知識,熟悉軍事領導科學的一般原則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組織指揮能力,具備軍人應有的軍事素質和身體素質。
2.3加強專業知識的培訓。專業知識培訓是軍校院校國防生教育的工作重點。國防生學員來自不同的學校、所學為不同的專業及以後從事的專業方向不同,給院校專業知識的培訓帶來一定的難度。專業知識的培訓是為使他們適應崗位要求的任職教育,首先要在明確國防生人才培養目標及基本規格的基礎上,制訂相應的國防生學員人才培養方案。其次在考慮學員在地方高校所學的專業基礎上,按職業崗位的要求設置培訓專業,盡量設置專業范圍較窄、知識能力結構單一、上手快、技術專深的專業口徑,增強專業的針對性。再次在課程選擇上,要以崗位關鍵任職能力所需的知識、經驗為主要內容,按任職需求來選擇和組合知識,注重課程的系統整合,強調課程的指向性、實用性、時效性,建立適應國防生學員特點和要求的課程體系。最後,要在保持課程體系相對穩定的基礎下,選取貼近部隊實際,貼近裝備實際的教學內容,並不斷加強新理論、新技術、新裝備等前沿知識內容的及時填充,做到教學內容動態更新、滾動發展,隨時都與部隊實際緊密相連。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專業、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選取,使國防生學員在院校專業知識的培訓過程中,掌握任職所需的知識和能力,並在此基礎上掌握相關學科的基礎理論,能滿足崗位的需要,從而達到任職培訓的目的。
這里有不少形式的論文範文,也有你要的國防生軍事基礎素質培養特點問題及對策論文,參考一下吧,希望對你可以有所幫助。
❸ 有關國防教育的資料
美國的國防教育
美國是美利堅合眾國的簡稱,它處於北美洲南部,面積為937 萬平方公里,人
口2.539 億人。作為工業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國防和教育在美國是兩項最受重視
且開支最為龐大的事業,歷屆美國政府,都十分重視利用教育來增進公民的國防意
識,把與國家安全有關的知識溶入教育內容之中。美國的國防教育由於政府重視、
財政支持、組織有力,呈現出如下一些主要特點:其一,重視國防教育的立法工作,
用法律手段來保證國防教育的實施。美國是個十分重視國防教育的國家,在美國執
政者眼中,國防教育與他們的大國地位是息息相關的。他們認為,國防教育是「政
府的首要職責」和「社會的第一勤務」。那麼,如何才能辦好這件事呢?當然,首
要的第一位的就是搞好立法工作。1958年,美國頒行了「國防教育法」。根據《國
防教育法》的規定,聯邦政府將撥出大批款項資助國防教育事業,學校課程的內容
也得做相應的調整,以適應培養國防人才和科學技術進步的要求。美國政府向來認
為,人 的素質是國防的第一要素,而人的素質的提高離不開教育,只有通過教育,
培養大批科技人才,推動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並使其運用於軍事領域,才能從根
本上增強國防實力。因此,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批准《國防教育法》時明
確指出:「通過這個法律,大大地加強我們美國的教育制度,使之能夠滿足國家安
全所提出來的要求。」
其二,主張寓國防教育於各種教育之中。通過教育的手段,達到加強國防的目
的。美國的國防教育在內容上有一定的體系,它既注重道德、精神方面的教育,也
注重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軍事技術訓練的普及和體育技能的提高。美國政府認為,
僅靠經濟的發達、技術的先進來維護國家利益是不夠的,必須努力地強化國民的精
神,強調每個公民都要樹立獻身國家、服務國家的觀念,不斷克服優越的物質生活
條件帶來的精神頹靡,克服社會風氣的墮落給國家利益造成的危害。為此目地,美
國政府煞費苦心,他們在一些諸如大型體育比賽之類的公共場合,都安排軍樂隊演
奏美國國歌《星條旗永不落》,賽後還組織大合唱,以振奮國民精神。有了道德、
精神作保證,政府再把自然科學、數學和外語當作重點學科,要求學校認真抓好落
實,並把與軍事應用相關的體育項目納入國防教育內容之列。至於那些與國防教育
有著這樣和那樣聯系的學科,例如歷史、地理、純自然科學,也盡可能發揮它們的
優勢,指出學習和研究這些學科對國家安全具有的現實和潛在意義,以收預期的效
果。
第三,重視國防教育的科學研究工作,強調把國防教育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
美國的國防教育研究,主要是圍繞智力開發同經濟和社會發展,特別是圍繞智力開
發與國家安全的關系展開的。1957年,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震動了西方世界,
美國對此尤為不安,美國各界輿論紛紛批評政府不重視發展國防尖端技術,批評學
校教育落後,強烈要求政府改革教育,迎接蘇聯在教育和發展國防尖端技術方面提
出的挑戰。那麼,對此如何是好呢?當然,教育是重點,科研是前沿。美國國防大
學戰略研究所所長約翰。柯林斯在其《大戰略》一書中強調指出:「科技方面畢業
生的數量、種類和工作能力,對於未來防務起著關鍵作用,因此應加緊它們之間相
互關系的研究。」美國提出的「加強競爭能力戰略」,「星球大戰計劃」等,就是
與對國防教育進行科學研究分不開的。美國在強調調整學校教育設計的同時,把國
防教育研究的重點放在國防教育與新技術開發、經濟發展、人才培養、公民素質和
社會進步等問題上,組織一批專家學者進行系統而全面的基礎性研究,將研究成果
寫成書面報告、專題論文和教科書,用以指導國防建設和促進國防教育。
其四,突出對國防人才的培養,重視青少年的國防教育,把組織青年學生的軍
事訓練作為強化國防教育的重要手段。美國的學生軍訓,主要是由後備軍官訓練團
負責的。美國在地方大專院校中設有各類後訓團531 個,空軍有153 個,海軍有63
個。其目的是使青年學生在完成規定的學業的同時,接受必要的軍事訓練,達到少
尉軍官的任職要求。美國後訓團的訓練時間通常為每周3 至4 小時,另加一次為期
6周的集訓,後訓團學制分4年制和2 年制,參加後訓團訓練的大學生,除由軍隊支
付其參訓時的學雜費外,還對參訓的三四年級學生實行獎學金和補貼制度。軍方向
軍訓成績優秀,同意在畢業後至少服4 年以上現役或6 年以上預備役的學生提供獎
學金。享受獎學金的學生,其全部學費、書籍費和實驗費(一般大學每年約6000至
7000美元)均由軍方支付。此外,每學年還可以得到10個月(除寒暑假外)、每月
100 美元的津貼費和一期夏令營(約500 美元)的補貼,獎學金分4 年、3 年和2
年三種,一個4 年獎學金獲得者,在整個就學期間可以從軍方得到2 萬至4 萬美元
的補貼。由於美國政府十分重視大學生的軍事訓練工作,為美軍的年輕化、知識化、
現代化作出了較大的貢獻。據統計,在美國現役部隊中,有30%的將軍和40%的校
尉級軍官來自後訓團畢業的大學生。特別是近幾年,美軍新任命的軍官中約有75%
是經過後訓團訓練的。因此,後訓團享有「大學生中的軍官學校」的美稱,在實施
國防教育、培養國防人才方面聲譽甚高。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還在許多中、小學校
開設了「核戰爭」課程,邀請核專家、物理學教授和國際問題專家主持「核戰爭常
識」講座。各州舉辦夏令營時,還要組織兒童過軍事生活,學習航海、航空和航天
知識,使青少年一代全面了解現代軍事科學知識。1986年1 月28日在發射中爆炸的
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除了承擔例行的衛星發射試驗任務外,還根據里根總
統的建議,精心安排了教師從太空中向中學生授課的內容,可謂用心良苦,目的之
一就是為了讓青少年盡早接受與國防有關的現代科學技術教育,引發他們對現代國
防的興趣,以便造就一代年富力強、學有專長的國防建設人才。
其五,利用輿論工具,結合徵兵、募兵宣傳國防教育。每年征、募兵期間,美
國軍方都充分利用輿論工具,利用徵兵簡章和各種介紹材料,向青年們介紹美軍現
代化的裝備、優越的物質待遇,以及當兵可以周遊世界、開闊眼界、增長見識等好
處,吸引青年學生入伍。同時,美國還大力鼓勵青年學生報考軍事院校,宣傳上軍
校不僅可以學到軍事知識,而且也能學到科學文化知識,獲得學位和文憑,藉以引
導青年投筆從戎。美國的一些著名軍事學府,如西點軍校,就是美國軍方用來吸引
青年學生的一張王牌。由於美國經濟實力雄厚,每年都撥出巨款用於軍隊建設和提
高軍人的待遇,因此,輿論導向的得力,是會產生吸引力的,而這種吸引力在那些
面臨就業困難的青年人身上將表現得更為突出。
其六,美國政府在強調抓全民國防教育的同時,堅持突出抓好軍隊的國防教育。
美國政府認為,對軍人實施國防教育是提高士氣和戰鬥力的基本途徑,任何時候也
不能鬆懈。美軍除了正規的軍事訓練和理論學習外,還通過自辦的近400 種雜志、
1000餘種報紙、300 多家廣播電台和電視台,不間斷地對官兵進行多種形式的思想
灌輸和精神激勵。對於美國的國防教育,用無孔不入來形容,可以說毫不誇張
❹ 怎樣結合校本教材融入到課堂教材中
開發校本課程不是編寫校本教材
為什麼許多人一提到校本課程就會想到校本教材?為什麼將「教師開發課程」理解為「教師編寫教材」?其根源就在於把課程理解為教材。
校本課程的產品指的是《課程綱要》而不是教材
教材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教師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圍繞教材展開,以致於產生了沒有教材就沒有課程的錯覺。其實,在我國,「中小學教材是指中小學用於課堂教學的教科書(含電子音像教材、圖冊),及必要的教學輔助資料」;「中小學教材是指列入教育部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頒布的《中小學教學用書目錄》的學生用書」。教材是一種特殊的產品,它的編寫、出版、發行、選用都必須符合一定的規定,遵守相關的法規。因此,盡管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沒有對校本課程的產品作出編、審、用的專門規定,但考慮到學生用書的特殊性,建議不要將校本課程的產品稱為校本教材。同時,考慮到校本課程的價值與定位,建議教育行政部門、督導評估部門以及學校不要關注校本課程的教材開發,而應關注學校層面的《校本課程規劃方案》以及由教師開發的《課程綱要》。
什麼是《課程綱要》?它有何意義?
《課程綱要》是指以綱要的形式呈現出某門課程的各種課程元素的文本。廣義來說,大到國家課程方案,小到教師編寫的教案或活動計劃,都是《課程綱要》。狹義來講,《課程綱要》是指包含各種課程元素的某門課程的大綱或計劃書。這里主要取其狹義,是指教師依據《校本課程規劃方案》和相關課程的性質而編寫的、包含各種課程元素的一門校本課程的文本,它至少需要回答四個基本問題,即課程目標、內容、實施和評價。
《課程綱要》對於課程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它是一份課程計劃,體現了課程的計劃性,體現了校本課程整體規劃與具體各門課程的一致性,避免校本課程開發的隨意性;其次它是一份完整的課程文本,有利於教師從整體上審視一門課程,像專家一樣思考,從一門課程的目標確定、內容選擇與組織到實施與評價等,完整地建設一門課程,從而避免了教教材的習慣做法;再其次它是一種認知地圖,有助於學生在學習前就明確該門課程的目標和主要內容及教學安排,便於學生主動規劃自己的學習;最後它是一種交流工具,有助於課程開發小組間、教師與學生間在課程設計與實施過程中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它是課程審議與管理的重要對象與工具,是學校課程委員會及外部督導與評估部門評估該門校本課程質量的重要依據。
那麼,為什麼說教師經常寫的教學進度表不是《課程綱要》呢?因為,與《課程綱要》相比,教學進度表只有進度,沒有教學;只有課文,沒有課程;只有教師,沒有學生。因此,編寫《課程綱要》不論對校本課程,還是對國家課程,都是值得提倡的做法,特別是開發基於課程標準的《課程綱要》。
教師如何撰寫《課程綱要》?
關於《課程綱要》文本的撰寫,我們無意提供一個統一的格式,但是,為了便於交流,提供必須回答的幾個問題還是必要的。
一門課程必須回答下列四個問題:依據什麼確定目標以及目標是什麼?需要什麼樣的內容?如何呈現或實施上述內容?怎麼知道上述目標是否得以實現?上述四個問題是所有課程開發都不能迴避的。當然,如有必要,還可以回答「情景的課程需求是什麼」、「需要什麼樣的課程政策以保障該門課程的實施」等問題。因此,《課程綱要》的撰寫就是圍繞回答上述問題而展開的。如「生命的記憶——植物標本製作」(節選)(見下表)就是《課程綱要》的一種形式。
http://www.xbjy.net/yanj/46395.html
❺ 校本教材是什麼
校本教材的內涵一般是指以學校的校長和教師為主體,為了有效地實現校本課程目標,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並共同開發和制定一些基本的教與學素材,作為校本課程實施的媒介,這些素材構成了校本教材。
拓展資料:
「校本課程」是一個外來語,最先出現於英、美等國,已有2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在中國新課改的教育形勢下,校本課程成為了新課改的重點。
「校本課程」主要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精心組織,扎實有效地開展新課程改革實驗,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校本課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即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
在劉旭東、張寧娟和馬麗等人編著的《校本課程與課程資源開發》一書中指出,校本課程的出現在國際上有三種看法:
其一認為,校本課程的歷史幾乎和學校教育的歷史一樣悠久,在古代時期學校的課程在較大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是由學校自己決定的,那時在課程中佔主導地位的是校本課程(這是從校本課程的存在形式來考察的);
第二種看法認為校本課程的思想源自於20世紀7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認為校本課程實質上是一個以學校為基地進行課程開發的民主決策的過程,即校長、教師、課程專家、學生以及家長和社區人士共同參與學校課程計劃的制定、實施和評價活動(這是從校本課程的思想產生來看的);
最後一種觀點認為,校本課程真正出現在1973年愛爾蘭阿爾斯特丹大學召開的「校本課程開發」國際研討會上(這是從校本課程概念的出現為依據的 )。
❻ 結合軍訓和軍事理論課程,寫「為什麼要接受國防教育「的論文1500字。。。
一、澄清認識,強化「三個觀念」
一切成果的取得,首先取決於認識是否到位。隨著改革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環境日益開放,物質生活日漸富裕,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已經和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有的人就忘了居安思危,淡化了憂患意識,對現代戰爭的威脅估計不足。特別是加入WTO後,對全民國防教育的深入進行存在錯誤思想。據調查,主要有三點:一是有些幹部群眾反映,冷戰結束,世界大戰打不起來,我國與周邊國家關系改善,太平盛世,對國防教育沒必要下太大的功夫,甚至有的人認為,加入WTO等於買了「和平保險」對霸權主義心存幻想,由此而解除思想武裝。二是有些同志說,國防教育需要動用一些人力、物力,不如用相應的人力物力多搞些經濟建設,這樣看得見,摸得著。三是相當一部分的單位和人員認為,國防教育是部隊和民兵的事,與本單位和自己關系不大,甚至認為「與己無關」。為澄清以上模糊認識,深化全民國防教育要強化「三個觀念」。
一是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的觀念。「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建設強大的國防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戰略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可靠保證。如果沒有穩固強大的國防,整個國家的經濟建設就無法進行。因此,我們通過深化全民國防教育,使廣大幹部群眾正確樹立 「居安思危」和「無軍不安」的觀念,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忘國防建設。
二是新的和平發展觀念。經濟全球化雖然加速了和平與發展這一總趨勢,但沒有消除霸權主義這個戰爭的主要根源,他們千方百計推行「西化」、「分化」政策,一有風吹草動,反動勢力就會大做文章。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但台獨分子並未放棄分裂活動,因此,我們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和防範意識。要看到當前是相對的和平,有條件的和平,要抓緊時間把經濟建設搞上去。要認識到,和平時期的全民國防教育是一個「殺手鐧」工程,一旦發生戰爭,它能集傾國之力、萬眾一心。
三是「大國防」觀念。我們所說的「國防」,是指國家的整體安全利益,它不僅包括領土領空領水安全,而且還包括政治、經濟、外交、科技、文化、海洋等領域的安全,那個領域的安全受到侵犯,都應視為國防利益受到侵害,它與人民群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各級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必須牢固樹立「大國防」觀念,不斷增強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
二、依法治教,健全「三個機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都有接受國防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國防教育對象不分性別、年齡、職業、職務,從學齡兒童起必須接受國防觀念教育,全體公民人人有責。通過教育,使全體公民明白國家安危並非只是軍人的事,深深懂得關心國防就是關心民族尊嚴,關心國家安危,關心民族自尊心。國防教育法的頒布實施,是我國依法強國的里程碑,是劃時代的教育歷史文獻。新形勢下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必須依法教育,健全「三個機制」。
一是責任機制。我國憲法、國防法、兵役法、民兵工作條例等都明確規定了單位和公民應盡的國防義務,國防教育法又明確了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我們必須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有法必依。目前,全民國防教育要全面進入新型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民營企業的創人員和技術人員,受聘於外資企業的管理技術人員、個體戶、私營企業主、中介組織的從業人員、自由職業人員等,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因此,必須同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幹部一樣接受國防教育,依法履行國防義務。有關部門要增強責任意識,加強對他們的指導,使其與全民國防教育相融合、相協調、相統一。對拒絕接受國防教育的單位和個人要追究其法律責任,使全民國防教育走上依法治教的發展軌道。
二是保障機制。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必須根據本地經濟發展、人們受教育程度等實際情況,制定地方性全民國防教育法規,對國防教育的組織領導、基礎設施、經費保障、獎懲等問題作出一些量化和細化的規定,確保國防教育法的真正落實。
三是約束機制。要與幹部政績掛鉤起來,組織部門考察幹部政績時,要把幹部盡國防義務或接受國防教育情況作為一項內容。特別對擔任國防動員委員會職責的領導幹部,一定要考察黨管武裝及其抓國防教育工作的政績,對不合格者要摘「帽子」、挪「位子」。
三、拓寬渠道,抓好「三個結合」
全民國防教育是全民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深化全民國防教育,必須拓寬渠道,選准結合點,增強滲透性,在結合滲透中求廣度和深度。
一是把全民國防教育與社會教育體系結合起來。首先要把國防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中小學校,要通過「軍事夏令營」、參觀、課堂教學和升國旗、唱國歌等多種形式,有計劃地對青少年進行國防教育,青少年是我們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國防教育必須從青少年抓起。大專院校,要對學生進行國防法律、法規、國防義務教育,堅持對入學新生進行軍事訓練。其次,要把國防教育與企業、農村、社區的文化教育結合起來,以豐富社會文化教育的內容。近年來,我市把國防教育與歷史教育、致富思源教育、「三現代」( 現代人、現代城市、現代生活)教育等緊密結合起來,強化了幹部群眾的國防觀念和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富國強兵、實力安邦的意識。再次,要把國防教育與幹部教育結合起來。廣大幹部正處在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重要歷史時期,他們將肩負著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歷史使命,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力軍。把國防教育與幹部教育結合起來,就是要不斷培養廣大幹部的「國家至上」、「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近年來,我市黨校為參加輪訓的地方幹部開辦國防專題教育課,不斷增強各級領導幹部的國防觀念;組織各企事業單位的黨政領導幹部到部隊過軍事日、體驗軍旅生活,樹立「愛我軍隊,固我長城」的觀念。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把全民國防教育與雙擁工作結合起來。國防教育對雙擁工作提供精神動力,雙擁工作又是國防教育的重要實踐活動,兩者相鋪相成,互為作用。近年來,我市把國防教育作為建設國防和保衛國防的基礎,也作為雙擁工作的基礎。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線,以雙擁創建為載體,堅持不懈地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極大地激發了幹部群眾的雙擁熱情,使我市連續5次獲得全國雙擁模範城殊榮,連續6次獲得全省雙擁模範城光榮稱號。雙擁工作的廣泛深入開展,又為全民國防教育提供了生動教材,進一步推動了全民國防教育的不斷深化。實踐證明,把國防教育和雙擁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國防教育就能充滿旺盛的活力。
三是把國防教育與重大活動結合起來。把握時機,開展活動,是深化國防教育的重要途徑。因此,每年春節、建軍節、國慶節期間,都應掀起全民國防教育的新高潮。同時,還要結合國際國內重大活動開展國防教育。近年來,我市結合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50周年、建黨80周年、延安雙擁運動60周年、每年清明節紀念革命先烈、元旦春節和建軍節擁軍優屬及徵兵等重大活動,在中央和省市的統一部署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防教育活動,教育面之廣,效果之好,都是其他一般性活動不可比擬的,為深化全民國防教育提供了寶貴經驗。
四、打造支柱,建設「三個陣地」
全民國防教育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防思想、國防知識和國防技能教育,通過經常性的思想灌輸和必要的訓練,使公民樹立正確的戰爭觀和國家安全觀,掌握一定的國防和軍事知識,作為一種積極的精神因素,在政治上可以轉化為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經濟上可以轉化為生產力,在軍事上可以轉化為戰鬥力,成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立於不敗之地的精神支柱。因此,全民國防教育必須以一定的陣地為依託,以實現全民國防教育的經常化、多樣化,不斷擴大國防在各個教育陣地中的地位和作用,確保精神支柱立而不倒。
一是輿論宣傳陣地。充分發揮現代化傳媒的主陣地作用,適時地加大宣傳力度,是國防教育的主要手段。近年來,我們充分發揮輿論宣傳陣地的優勢,堅持在《東莞日報》開設國防專版,在電視台設立軍事論壇,在廣播電台設立雙擁專線,做到報紙有文章,電視有圖像,電台有聲音,大力營造國防教育人人有責的濃厚氛圍,強化了全民的國防觀念,增強了全民依法履行國防義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思想教育陣地。黨校、民兵訓練基地、少年軍校、中小學校、各大企業的宣傳教育中心等,是進行課堂國防教育的主陣地,應進一步改進教學手段,提高宣傳教育質量。如我市教育局在每年暑假期間,堅持組織中小學校的學生到駐軍部隊、「少年軍校」和「市德育基地」接受國防教育和軍訓,用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團結友愛,艱苦奮斗,不懼艱險,紀律嚴明,樂於奉獻等優良傳統影響和教育學生,進一步激發青少年一代愛國擁軍的政治熱情,增強他們的國防意識,效果很好。另外,要通過開展各種寓教於樂的活動,加強國防宣傳,不斷擴大教育面。如舉辦軍民聯歡聯誼,開展國防知識講座,組織國防知識競賽,參觀國防教育基地和英模事跡展覽等,全方位營造思想教育陣地,增強國防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三是傳統教育陣地。烈士陵園、革命舊址、歷史古跡、各種紀念館,歷來是對幹部群眾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的最好基地,應加大建設經費的投入,使其成為一流的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通過組織引導和遊人前來參觀瞻仰,讓歷史永遠告訴現在和未來:沒有強大的國防,就不會有今天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近年來,我市投資3億多元,在當年林則徐虎門銷煙處建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興建了海戰博物館、林則徐紀念碑等一大批設施,經常組織幹部群眾和學生到現場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增強了他們率先實現現代化、富國強兵、實力安邦的意識。同時,加強對全市烈士陵園等紀念建築物的維護與管理,進一步綠化、美化和凈化紀念建築物周圍的環境,為廣大幹部群眾接受國防教育提供庄嚴的傳統教育陣地。全民國防教育取得了明顯成效。
❼ 求深圳關內中學歷史科校本課程教材,或者廣東省的也行,有資源的高人們站內一下啊。
找資源?中學歷史?你看看這個網站有沒你想要的吧,zk5u,網路,中考無憂
❽ 簡述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的主導價值
2001年7月,國家頒布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新的教育哲學和課程理念提出了「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和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 老金廠中學的領導、教師認為《綱要》確定的改革思想和改革目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對今後較長時間內基礎教育發展與改革的全面規劃。我們在2002年伊始就組織學校領導、教師學習《綱要》及有關課改的理論書籍、文章,繼爾就轉變學生學習方式、開發校本課程等課改主題做了實踐探索。現就校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實施研究作階段性總結。
一、 對校本課程資源開發的幾點認識。
校本課程的開發需要一個理性、民主、科學的決策過程。校本課程作為課程形態而存在要有其自己的課程理念和內涵,所以,學校開發校本課程必須做好前期的理論准備。校本課程應該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一樣,要有自己的課程理念、課程計劃和評價標准,使之成為真正的「有目標有計劃的教學過程」。
(一)課程本義和校本課程。
1、校本課程開發,就是以校為本,以校長為首的教師群體,根據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辦學指導思想,按照學生的知識結構,以學生的發展需要為基礎,依託校園周圍的人文地理環境,自主地為本校學生設計開發的,具有獨特性、多樣性、可選擇性和補充性等特徵的特色課程。校本課程開發體現學校的辦學思想,促進了學校特色的形成與教師專業的發展。
2、並不是本校教師自己編寫的課程資源才叫校本教材,校本課程資源也不要求都要本校教師來編寫,開發校本課程也不是一定都要要編寫成教材。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實際編寫教材,也可以選擇適合學生實際需要和特點的課程資源作為校本教材。但在校本課程開發過程中,確也存在部分學校缺乏規范性、系統性,隨便申報開課,然後將一些活動課、選修課的簡要教案、簡要資料合並起來便稱為校本課程,這是不夠嚴肅的。
3、校本教材並非都要印製成冊,或學生人手一冊,以免增加學生家長的經濟負擔,又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老金廠中學的做法大體是以下幾種:一是可以讓學生人手一冊,如《我的家鄉—老金廠》等,由學校自籌經費印製,免費發給學生。二是由學校購置一個班級的使用量,上課時發給學生,下課時收回,循環利用,如使用農函大的綠色農業培訓系列教材、計算機技術課程等。三是學校添置部分放在圖書館,如《初中生心理教育讀本》、《吉林省地理》、《生活中的數學》、《農村實用技術》,讓有興趣的學生借閱。四是教師開發生成的教案、講義等資源,用於教師授課用,或只提供給教師滲透課堂教學用,不編印成教材,也不提供給學生。
4、教育的目標是著眼於人的發展。校本課程開發的目的就是著眼於教師的成長與學生的發展。課程的發展首先是人的思想的發展,沒有教師思想的發展,就沒有課程的發展。因而,活動課、選修課程的開發,有利於提高教師對常規課程的編制的研究能力、整合能力,有利於教師利用專業技能真正成為教材、課程開發的主體和主角,從而更有效地實施教育教學。實踐表明,用活動課、選修課等課程形式,通過安排探究性學習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課程教學方式,可以使校本課程得到較好的實施,使學生得到較好的發展。
(二)開發和實施校本課程的意義。
開發校本課程就是為了補充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不足。學校開發課程不僅可以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形成一個完善的課程體系,實現對國家、地方課程的補充和延伸,使課程形成一個縱向結構,讓課程內容充滿活力,同時,在開發校本課程中,從教師、學校社區等不同角度體現了對學生個性發展的關注與重視。校本課程的實施從學生的興趣、需要,情感和個性特長出發,為學生創造豐富多彩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情境,學生通過親自體驗、實踐活動、自主學習,合作交流,自我調適會大大提高他們的個性化學習能力,促進他們創新品格的形成。
(三)校本課程的開發途徑。
多少年來,我們的教育實踐常常是憑教育者的良好願望讓學生去知道什麼,應該怎樣做,違背學生的意願和需要,所以,《綱要》強調開發校本課程一要依據學校的傳統和優勢;二是依據學生的興趣和需要。例如我校的新編校本教材《我的家鄉——老金廠》。在這個前提下,校本課程資源開發與實施要與時俱進,呈多樣化,具有選擇性,能為不同的學生提供滿足不同需要的可能,所以說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十分理性的過程,也是教育創新的過程。
實際上,在以往的學校教育中已經有了一些校本課程的客觀存在:一種是活動課和選修課,特別是一些興趣小組活動,本身就體現了課程開發的基本理念,是校本課程的原始表現形態;一種是學校從學生發展需要出發,或依據學校特色、當經濟特點而編寫的校「本」教材的實施
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同時,從學生實際需要,對國家、地方課程進行一些適應性的組合與改編的校「本」課程是自編教材為載體開發校本課程。《綱要》中也提到「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所謂「選用」即拿來主義。校本課程的開發也應該重視校外的課程資源,如網路資源、鄉土資源、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的資源。這些資源能否直接形成課程這要看具體的情況,但它總可以作為的參照和補充。
二.老金廠中學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
老金廠中小學是樺甸市第一批九年一貫制試點學校,有許多可開發利用的資源,由於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是一個新事物,沒有可借鑒的模式,我校決定由我先行探索,我畢業吉林農業大學,對農業、農村、農民有著自己的看法,在加上這幾年生物教學,二著一結合,形成了以老金廠地區為背景,以學生家鄉為依託,將農業、生物和家鄉有機結合的校本教材,即《我的家鄉——老金廠》就有了 雛形,有了大的方向,下一步就是收集各方面的資料,搜集資料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而整理資料又是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一開始主要依《老金廠鄉志》為藍本,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目的的選擇,現簡單介紹一下:
(一)《我的家鄉——老金廠》的內容
我校開發的校本課程《我的家鄉——老金廠》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它的綜合性,在主題選擇與實施過程中,始終將人、自然、社會視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給學生展現的是一個真實、完整、動態的世界,一個與學生自身生活密切相關的世界。除此以外在生物,體育,數學,語文,地理等學科也有教好校本課程開發,是對《我的家鄉——老金廠》的有益補充。
《我的家鄉——老金廠》的內容根據新的教育哲學和課程理念提出了「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同時,應視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結合本校的傳.統和優勢,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開發和選用適合本校的課程。」 《我的家鄉——老金廠》主要由概述,美麗的傳說,地名小考,物產資源,歷史戰事五部分主廠主組成。每一個部分可以獨立,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開發和實施過程中,不斷豐富其內容。
1、美麗的傳說:主要是發生在老金廠地區的傳說,七年級學生剛剛從小學進入初中,兒童的心理對他們起很大的作用,他們很喜歡聽故事,也很喜歡自己講故事,校本教材中收集了《借燈橋的傳說》,《老金廠的傳說》,《老牛溝的傳說》,在老金廠這些傳說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學生多少都知道一些,會感到很親切,很熟悉。課堂上以講故事的方式,同學積極參與,合作探究.,課堂氛圍很好,課下學生仍然興趣很濃,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是在講美麗的傳說時用,效果非常好,把學生觀察,思考,合作,探究等學習方法發揮得淋漓盡致。
2、 地名小考:七年級學生來自不同的村小,這種融合促進了同學之間的交流,同學之間願意了解更多的對方的事情,地名小考這一章主要講的是老金廠的五個行政村,以及相關的自然村,絕大多數學生來自這些自然村,了解自己家的一些來歷,可以加深對家鄉的認同感。用活動課來學習地名小考,利用老金廠行政區圖,學生找自己的家,課後收集與家有關的資料。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的參與熱情很高,增加了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
3、 物產資源:各種動物和植物是身邊最常見的資源,利用梅花鹿,羊,野豬,狍子,人參,五味子,貝母,黃芪等,讓學生關心身邊的事,與生物建立聯系,讓學習生活化。學生對大自然可觸可摸,一種親近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被調動起來。利用實踐基地的建設,豐富校園的教育資源,活躍了學校的教育活動,使學生與自然貼得更近,利用網路資源收集的各種圖片,文字以及視頻資源讓學生可以很好的學習動物和植物資源。男生對動物感興趣,而女生對花草較親切,教師在為學生准備材料的同時也有很大的收獲。
4、歷史戰事:200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60周年紀念,利用發生在老金廠的一些歷史戰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於歷史戰事的講解主要是以發生在老金廠地區的有名的戰事為主線。通過講故事,扮角色,找資料等形式教學,以相關的主題活動帶動學生的探究,用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來感受當年老百姓的苦難生活,日本侵略者的殘暴,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
5、其他學科也有很好的開發,例如語文在自主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方面取得了教好的效果,養成了自主學習的習慣,增強了自主學習的能力;體育教學在依託本校的實際情況開發了「穿越沙塵暴,做環保小衛士」創編體育游戲;生物學科在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生態農業等方面有教好的開發利用。
(二)、老金廠中學的校本課程的實施
1、 課堂上以講故事的方式,同學積極參與,合作探究.,課堂氛圍很好,課下學生仍然興趣很濃,學生的學習興趣高漲,是在講美麗的傳說時用,效果非常好,本人寫的《借燈橋的傳說》教學案例與點評被《中小學語文教學案例》採用,發表在2006年第五期。
2、用活動課來學習地名小考,利用老金廠行政區圖,學生找自己的家,課後收集與家有關的資料。
3、 網路資源收集的各種圖片,文字以及視頻資源讓學生可以很好的學習動物和植物資源。
4、 於歷史戰事的講解主要是以發生在老金廠地區的有名的戰事為主線。通過講故事,扮角色,找資料等形式教學。
三、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階段總結
校本課程總是在國家課程、地方課程開發策略之間求動態平衡,兩種策略之間應是互補和融合的趨勢,以至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課改剛剛開始,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也剛剛起步,因此,這里的總結從理論上不可能有更深層次的概括,所以只能談些體會和認識,也可以說是經驗之談。
(一)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推動了學校教育的創新,提升了特色辦學的品位,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與創新找到突破口和生長點。老金廠中學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確實成為課題實施過程中重要方面,也可以說是子課題研究。
(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搭築了新的平台,開辟了新的途徑,提供了優質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促進了學生創新素質的形成和提高。
老金廠中學正是通過這三個「教育」推進了教育改革與創新,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的個性特長,無論在藝術、體育,還是在數學,寫作出現「童星」璀燦的好景象。這在社會上已經有了廣泛影響和良好的口碑。
(三)校本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為學校打造和發展創新型教師提供良好的氛圍和機會,教師積極投身教育科研和貫徹課改《綱要》的實踐中。目前,老金廠中學共有多名教師參加國家、省、市級科研課題的研究工作,科研興教(校)的氛圍基本形成,以課題研究為載體整合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與此同時,教師積極投身課改實踐中去。例如,開發校本課程不少教師都做了努力,生物教師以「美化生活」主題編寫「美化校園—做學校的主人」;體育教師改革傳統間操模式,創造了「音樂無口令間操」。這些教育改革與創新實踐大大促進了創新型教師的培養和發展。
(四)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堅持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的合力,發掘社會教育資源,擴大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技術性含量。老金廠中學近幾年先後與多個單位建立關系,學校吸納家庭群體中和關系單位中的人才優勢和物質資源,為學生的素質教育創設條件,彌補學校條件的不足。
總之,學校要發展,要進步必須努力參加課改實踐,有些工作早做比晚做好,有些工作必須做,例如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而是必須做好的事。
❾ 關於國防知識的書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國防》、《國防教育普及讀本》、《國防科技工業知識產權實務》、《國防法》等。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是為了普及和加強國防教育,發揚愛國主義精神,促進國防建設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根據國防法和教育法而制定。
2、《國防》
《國防》雜志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綜合辦公室主辦的軍事類學術刊物。
本刊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3、《國防教育普及讀本》
《國防教育知識普及讀本》是2008年1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國防教育編委會。內容介紹《國防教育系列教材·國防教育知識普及讀本(小學2年級)》依據國家國防動員委員會2006年11月13日公布施行的《全民國防教育大綱》的要求,我們編寫了「國防教育知識普及讀本」基礎教材。
4、《國防科技工業知識產權實務》
《國防科技工業知識產權實務》是2005年知識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偉仁。本書立足於全面介紹知識產權基本知識,並結合國防科技工業自身特色,從實務角度闡述了本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主要程序及內容。
5、《國防法》
《國防法》對國防的地位和作用是:國防法規是由國家立法機關制定的並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其實施的,用於調整國防體制、武裝力量建設、國防科技建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