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華上下五千年濃縮知識點
《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是紀江紅寫的,包括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有五大部分內容:中華文明的曙光、燦爛的青銅時代、戰亂的春秋戰國、天下一統的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
書中講了許多歷史故事,印象最深的故事是「華佗救人難救己」這個故事.這個故事講了:曹操得了「頭風眩」,經常頭疼,醫了好久也沒用,他聽說華佗醫術高明,就叫人把華佗請來,華佗給曹操扎了一針,他馬上就不疼了,於是曹操就提出要華佗當他的私人醫生,隨時給自己診治.華佗不同意,曹操就借故把他殺了. 這個故事使我知道:華佗是古代的名醫,受到了後人的懷念與崇敬,他具有非常高明的醫術以外,還具備了不貪圖名利、不畏懼強權的可貴品質.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它完整的記載了中國上之唐堯虞舜,下之上世紀中葉文革之間的五千多年的歷史.
《上下五千年》像一首詩,把中國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詩人的悲歡情愁,淋漓展示;更把豪放和婉約的詞風,從歷史長河中緩緩吹來,讓你為詩人、詞人們的絕妙精彩的佳句而陶醉.《上下五千年》更像一支歌,有徵戰沙場激昂豪邁的旋律,有盛世和諧和平發展的謳歌,有變革失利的悲傷的曲調,還有外交全球巡航世界的交響樂.《上下五千年》也像一副畫,《清明上河圖》的工筆細膩在書中處處可見,四大名著的街坊觀園也很容易覓得蹤影,《夢溪筆談》《天工開物》等等如簽章閑章一般,深深印在了中國的歷史畫卷上,令人矚目.
《上下五千年》告訴我的不僅僅是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而是我國盛衰榮辱的見證,是我國傳統及民風的記載,是我國各族人民團結發展的寫真,是我們小學生回頭看、低頭思、抬頭走的絕好的教材.
應把《上下五千年》放在床頭,一有閑暇就打開閱讀.讀了《上下五千年》,讓人心中充滿了激情,也帶著深深的思考.《上下五千年》是良師益友,每每讀它,就感受到自己在和歷史對話,在和古人交談.古人的睿智、豁達、開明,都能在記憶中存放,在追求的夢中重現.
一部《上下五千年》,一段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手捧歷史,才知道自己的路怎麼去走,才知道我們為什麼要生存和發展.更想借鑒歷史的路,去創造祖國明天的輝煌.
我國已經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了,這本書追隨歷史發展軌跡,觸摸五千年文明脈搏,講述了我國五千年的巨大變化……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從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到封建文明極度繁榮的明清時代,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名族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成就,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與挫折,數不清的英雄豪傑、文人志士在歷史的長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在《上下五千年》中,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千百多個生動的小故事,和一張張精美的小插圖.
全書用嚴謹、簡潔的文字勾勒時代背景,介紹歷史常識,使我們更了解那歷史.不僅如此,書中的小插圖也惟妙惟肖.那些精彩的彩色插圖和文物圖片,全面而直觀地展現社會風俗和歷史面貌,讓我們又進一步地了解了那源遠流長的中國文明史了! 書不僅是我的好夥伴,還是我的好老師,它陪我們開心、傷心、動腦筋、做游戲……又使我們在學習方面更上一層樓!
從遠古時期到現在,我們中國已經有五千年左右的悠久歷史了;從盤古開天闢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經歷了一切該經歷和不該經歷的.
著名歷史家龐朴說過:「歷史使人聰明.因為歷史是前人失敗和成功的記錄,由成功而失敗或由失敗而成功的經驗積累.」聽了這句話,你是不是迫不及待想了解歷史了呢?那麼,請翻開《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第一頁吧!
五千年對於宇宙來說只是一瞬間,但對於人類,對於世世代代生息在地球的中華民族來說,算的上是一段悠久的歷史了.
遠古時期,「湘妃竹上的斑點」、「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等故事深深感動著我們;古代時期,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行為,朱元璋削刺的做法,一直都為人類所痛恨;岳飛精忠報國卻慘死於奸臣之手的事情一直令人們所痛心……
不過,最吸引我們眼球的好事關於「忠臣、奸臣、明君、昏君」這四個詞的話題了.一代天驕,莫屬於從蒙古大草原崛起的馬上皇帝——元太祖成吉思汗了.這成吉思汗就是一代明君,他懂得愛民,他懂得每個人的生命都是非常寶貴的,所以他從不會隨意錯殺好人、平民.在這本書中,我最痛恨的就是奸臣秦檜了.就在岳飛即將抗金勝利、凱旋歸來之際,是他,是秦檜在宋高宗面前花言巧語,致使岳飛在一天之內收到12塊「金字牌「遞發繁榮班師詔書.可憐岳飛,十年之功,毀於一旦啊!1142年1月27日,昏君趙構又以「莫須有」的罪名將這位抗金名將殺死在獄中.
從茹毛飲血到基因工程,從刀耕火種到電子信息,從爬山涉水到遨遊太空……一場場血戰,一項項發明,億萬人民前仆後繼,代代精英嘔心瀝血,終於創造出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輝煌,演繹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形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積淀,這種積淀是無形的,卻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
在廣袤遼闊的神州大地上,中華民族以其偉大的創造力和千百年傳承的凝聚力,繁衍生息,亘古不衰.在五千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她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自力自強於世界民族之林.
在滄海桑田、江山更替中,在狼煙四起、金戈鐵馬中,中華民族涌現出無數可歌可泣、驚天動地的英雄豪傑,如:包公、李世民、成吉思汗、文天祥、岳飛、戚繼光等.他們匡扶正義、除暴安良;他們指點江山,經天緯地;他們不畏強暴,捨生取義;他們精忠報國,光明日月.
這本書,譜寫了一曲懲惡揚善良、弘揚正義的浩然正氣歌.幾多殘暴國君,昏庸帝王淹沒於青史,幾多亂臣賊子遭萬世唾罵.
其間更有廣大默默無聞的勞動人民.他們沒有留名史冊,但正是他們用雙手構築了萬里長城,用他們的雙腳走出了通衢大道,用他們的雙肩扛起了民族文明之鼎.
㈡ 《上下五千年》的序言,要長一點的。
《上下五千年》原有已故林漢達教授的一份未完成的遺稿。林先生生前曾打算寫一套包括整個古代史時期的故事。由於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他只寫到東漢以前的部分,沒能實現他的寫作計劃。少年兒童出版社的編輯同志把他的遺稿交給我,要我整理和補寫一些篇目,並且把林先生未寫的部分(從三國到清代鴉片戰爭前)續寫完成。
林漢達教授是一位教育家和語言學家。他在寫歷史故事方面,是下過一番功夫的。他把寫歷史故事作為對「新語文的嘗試和舊故事的整理」。他所寫的不少歷史故事讀物,有其獨特的風格,早已膾炙人口。要續寫他的稿子,是相當困難的。但是經過再三考慮,我還是接受了這個任務。
我接受這個任務的主要原因是我自己也一直有這樣的願望,想給少年讀者寫一本介紹中國歷史的讀物。我認為做一個中國人,應該了解一點中國的歷史。我們的祖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悠久、燦爛文化的民族。了解祖國的過去,才能更加熱愛祖國的現在和將來。在我國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發生過許多有意義的事件,涌現出許多優秀的人物,把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介紹給少年讀者,可以開闊他們的眼界,啟發他們的智慧,培養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熱情。盡管時代不同了,但是歷史上許多故事,從各個不同角度,對我們都有一定的教育和借鑒作用。
我曾經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在工作實踐中,體會到要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除了加強讀寫教學以外,擴大學生知識面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尤其是歷史知識「物理」、「體育」中的「運動」。,跟語文知識的關系十分密切。現代漢語中有不少詞語,特別是成語典故,多半出自於各種歷史書籍。在一些古今的典範作品中,運用史實的地方更不少見。因此,讓學生從小讀一些歷史,對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陶冶他們的美好情操無疑是有益的。
我國的史籍太多,而且古代史的原著都是用文言文寫的。一般少年讀者要讀這些書當然很困難,何況現在學生要學的學科門類那麼多,很少有可能去接觸原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運用史籍中的豐富材料,來整理一套淺近的比較有系統的歷史讀物,這個工作是很有意義的。
《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在這套書中,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寫出來,不加鋪敘和描寫,基本上沒有虛構。這樣,在情節的生動性方面,不能不受到史料的限制;而對讀者了解歷史,提供的材料是比較可靠的,有根據的。
用故事化形式來講述歷史,有它的局限性。通過故事,讀者只能了解某一歷史事件或某一人物活動的片斷;有的故事,可能只反映事件的現象,至於它的經濟、政治的背景(特別是經濟背景)以及它和思想文化發展的關系相對稱。語出張載《正蒙》:「形而後有氣質之性,善友之,則,不大可能用故事形式來詳細論述。因此,《上下五千年》可以作為一種學習歷史的輔助讀物,不能代替歷史教科書。
寫歷史讀物,不能不涉及一些觀點問題。在這方面,仍要保持林先生的做法,即作者盡量不發議論,少作分析;有些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分析、思考、批判。當然,在材料的取捨上,語氣的褒貶上,作者實際上已經表示了自己的態度。我覺得還有兩點需要說明:第一,在運用原史籍材料的時候,作者力求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加以選擇、剪裁。但是不用現代的觀點去修改史料。故事中人物的活動、語言,基本上是按照原來的歷史原樣寫的。第二,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評價,不能離開具體的歷史條件,也不能輕易地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不能一說好人,就什麼都好;一提壞人,就壞到底。本書里的每則歷史故事,只反映事件或人物的一個側面,一個片斷,不能憑它來對某一事件或者人物作全面的評價。
㈢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書筆記三篇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書筆記
利用暑假,我閱讀了一遍《中華上下五千年》。
通過讀這本書,讓我了解了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一脈相承,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異彩紛呈。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成就,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與挫折,數不清的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在歷史的長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數百個生動的小故事,通過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性格鮮明的歷史人物,展現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程。在上下五千年裡,有的人不分是非,有的人保家衛國、兢兢業業。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屈原沉江。楚懷王是非不分,靳尚在楚懷王面前誣陷屈原,屈原並不在意得失,就是怕靳尚會把楚國毀掉,所以屈原直諫,楚懷王便對他愈加厭惡,一怒之下,把屈原貶為三閭大夫。屈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楚國一天天衰敗,內心悲憤不已,他把滿腔的愛國熱忱化為悲憤的詩句,寫出了流傳千古的《離騷》。公元278年,秦國派人毀了楚懷王墓,屈原悲憤難奈,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通過這些精彩的小故事,我不僅能了解歷史,感受歷史,並且還能用心來思考歷史,領悟歷史,從而更加了解中華,熱愛中華!
讀書筆記之<<中華上下五千年>>
從傳說中,盤古用板斧開天闢地後,用自己的身軀,創造了世間萬物,豐富了美麗世界的一切.到二十一世紀,人類向科技的尖端發展,為大家創造了一個美好的世界.這樣大的變化,相差的時間一定很長.的確,這整整有五千年!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如果一每一個人按一百歲計算的話,那一個人和他的子子孫孫加起來,會有五十個.在這五千年裡,點綴著一個又一個著名的人物,一個又一個大大小小的故事,一本又一本的名著,一個又一個的計策.而一位作者,卻把許許多多的故事,寫的那麼生動,有趣,嚴肅.但還是那麼短,把這么長的時間,縮短到了兩本並不太大,太厚的書里.於是,一部巨作<<中華上下五千年>>誕生了.他記載了五千年中所有發生的事情.通過這位五千歲的不會說話的老人口中,可以知道在五千年的滄桑中,到底發生了多少事,存在了多少位能人,多少位壞人和多少為英雄.讓我們知道了哪些人值得讓我們敬仰,哪些人讓我們羞恥.還可以讓我們在談心的過程當中,多一個話題.對了,經常讀此書,也就是<<中華上下五千年>>,還可以繒長人們的寫作技能,再寫作的過程當中,還可以用上此書中一些名人所說的名言,豐富你的作文.最重要的一點是,<<中華上下五千年>>中的每一個故事裡,都有一個道理,只要你按照道理努力改善自己的話,就能像炎帝,唐堯......作一個好人.這么好的一本書,我們能不讀,不看嗎?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他一定會記載著祖國這條東方巨龍,慢慢地騰飛到九重天上,成為永垂不朽的神話.
讀書筆記----------品《中華上下五千年》有感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書名叫《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圖文並茂,通過那栩栩如生的的語句,生動地再現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以及那些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
這本書將中國5000年的歷史分為九個部分,其中最令我喜歡的是「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
先說一說三國,這個時代的諸葛孔明可謂是大名鼎鼎,可以說是無人不曉無人不知呀!他幫助劉備,屢屢立功,而八卦陣和草船借箭,讓我們知道了他那神機妙算以及他對劉備的忠心耿耿。如今我們不能不敬佩他這個「天之驕子」。而他的優點,無不通過戰爭,玩美的體現出來。
而立一個令我們敬佩的人物非劉玄德莫屬了。他是為愛戴臣民,體察民苦,珍惜人才的人物!在長坂坡逃亡之戰中,他為了保護漢室子民,與曹操拚死一戰,雖被打得落花流水,卻雖敗猶榮。為漢室挽回了尊嚴!而三顧茅廬更充分體現出他對才子的珍惜。
秦朝,泱泱大國,伴隨秦國的壯大,秦始皇的殘暴不仁,都遠遠超過了「殺功臣,吃人肉」的呂後,秦始皇在阿房宮里尋歡作樂,都是天理難容的行為。而修築那宏偉的萬里長城,即使工程上的奇跡,更是殘暴的象徵,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在那巍峨壯麗的長城竣工之後,慘無人道地將所有勞工全體活埋,而他的暴政和大興土木,換來的是公元前221年秦朝的傾覆。
在廣袤的華夏大地上,中華民族以其偉大的創造力和千百年傳承的凝聚力,繁衍生息,千年不衰,創造悠久的歷史以及如明珠般燦爛璀璨的文化。
㈣ 人民日報 為什麼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綿綿不絕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華文明形成了如下一些主要特點。
一脈相承,階段明顯。中華文明是一脈相承、連續發展的,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某一階段的能量耗盡了就會起變化,變化了血脈就暢通,再接著生長、發展,如此螺旋式上升,使中華文明生命力不絕、延續至今,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中華文明的發展雖有階段性,但沒有間斷和轉移。我們今天還能讀懂數千年前的文獻資料,古代經書上的格言警句還活躍在我們的日常用語中。在歷史演化中,中華文明的中心有過多次遷移,但整個歷史都上演在歐亞大陸東部這塊廣袤的大地上。
我們居住的村舍下面,也許就是某個王朝宮殿的遺址;我們無論走到哪裡,都有一種揮不去、抹不掉的深沉歷史感。今天貧窮落後的地方,歷史上也許一度鼎盛。一塊石碑、一棵古樹、一座山峰、一條河流,往往是歷史的見證,仍有故事在民間流傳,彰顯著深厚的文化積淀。生於斯、長於斯的中華兒女,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生活實踐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傳承著中華文明,並不斷賦予其新鮮氣息。
逐漸累積,遺產豐富。中華文明不曾間斷,主要靠文明不斷累積。這種累積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由文字記載而形成的大量書面文獻資料;二是眾多的實物,包括器物、遺跡、遺址等。前者如歷史文獻,數千年文明連續不斷地記錄在史籍中,僅正史就有25部之多,還有《通典》《文獻通考》《通志》等大量的「政書」以及野史、筆記等。
中華文明就在這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中保存著,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本身就是一種高度發達的文明現象。後者如考古資料,20世紀以來的大量考古發現,使中華文明尤其是中華文明的源頭有了越來越清晰和確切的實物證明,這是十分了不起的。除此之外,還有口口相傳的文化傳統、各地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等等。
「統」「興」為常,「裂」「衰」為異。中華文明在統一與分裂、興盛與衰落中交替演進,但以統一和興盛為常態,以分裂和衰落為變態。有學者統計,自夏朝以後的約4000年間,分裂時間總計為1200餘年,而統一時間則為2700多年。即使在分裂時代,分裂政權大都不甘於偏安一隅,而是把追求統一作為最重要的奮斗目標。一般來說,統一與興盛大致合拍,分裂與衰落基本同步。夏商周三代,尤其是西周,文明達到了相當的高度。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崩壞,諸侯坐大,政權下移,社會動盪。
同時,新的因素也在生長,周邊文明的新鮮血液不斷注入中原文明。至秦漢,我國實現了更高層次的統一。秦代首創了大一統模式,以後各朝代對這一模式不斷進行補充、修復和完善。漢王朝大氣磅礴,實現了疆土、經濟、政治乃至思想的大一統,顯示了朝氣蓬勃的氣象。從此,大一統意識在中華民族心中根深蒂固,中華文明的興衰也就隨著統一與分裂的交替而不斷交替。
適度開放,兼容並包。中華文明一經形成,就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能夠在開放中吸收異質文明、在包容中消化異質文明、在多元融會中更新自身。縱觀中華文明發展歷程,並不是沒有閉關鎖國、夜郎自大的時候,但總體上呈現開放態勢。這種開放不像古希臘文明和近代西班牙、葡萄牙、大英帝國那樣是全天候的開放。那種全天候的開放往往伴隨著對外擴張,結果是發生大變異,分化、瓦解、衰落乃至毀滅。
中華文明的開放是在保證自我生命機體存活基礎上的適度開放,只要對自身不構成傷害,都能兼收並蓄。有所堅守而又通達,這是中華文明形態雖變而生命恆久的重要原因。在中華思想文化發展史上,無論宗派流派如何眾多歧異,都能經過一代又一代思想家的努力,兼綜和合、融會貫通,最終形成同中有異、異中有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統一的思想文化體系,化為推動中國歷史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㈤ 結尾處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湯汁的味道是什麼意思聯繫上下文及你的知識儲備說說大家知道是什麼什麼嗎回答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湯汁的味道是什麼意思————前提:因沒有「上回下文」可以聯系,故只能動答用自己的知識儲備來回答:
1、「湯汁」是萃取的精華;
2、「湯汁」是歷史的積淀;
3、「湯汁」是歷史積淀下萃取的精華;
4、文明的「湯汁」是五千年的悠悠歷史長河中,在積淀下浩如煙海的無數文明裡,「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提煉萃取而來……
5、不僅萬里挑一,更是彌足珍貴……
——都有哪些「味道」?
1、尊老愛幼
2、尊師重教
3、文明禮貌
4、社會公德
5、職業道德
6、家庭美德
……
㈥ 為什麼說中華文明是上下五千年
在獨立起源的世界四大古文明中,歷五千年滄桑巨變而從未中斷的,惟有中華文明。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根據該工程的階段性成果作了重點發言。他說,夏商周三代是中華文明由興起走向昌盛的時期,而我國古代史書能提供的確切年代,只能上溯到《史記·十二諸侯年表》的始年--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前的歷史紀年,或彼此歧異,或多缺失,難以考索。自西漢末年的劉歆起,兩千多年來許多中外學者試圖解決這一學術懸案。由於夏商周三代編年涉及的領域相當廣泛,需要研究的問題很多,任何個人的力量都難以取得突破。自1996年啟動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採取人文社會科學於自然科學相結合,兼用考古學和現代科技手段,進行多學科交叉研究。經過四年多的努力,提出了有科學依據的夏商周三代年表,把中國有準確年代可考的歷史向前推進了1200多年,即從2800多年前推進到4000多年前,為深入研究我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梁紹輝指出,"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之說歸根結底來自《史記》。司馬遷寫《史記》雖從黃帝開篇,卻並沒說中華文明的源頭從黃帝開始。梁紹輝根據湖南永州舜帝文化遺址的新發現,證明僅中國稻作農業文化的歷史就可以推到1萬年前,從而打破了"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成說。 眾多從事考古、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歷史研究的專家認為,東北紅山文化、江浙良渚文化、四川金沙遺址的新發現,進一步澄清了中國早期文明的生存狀態,中華文明絕不是五千年,而是1萬年以上。
㈦ 中華上下五千年讀書筆記
《中華上下五千抄年》讀書筆記襲 利用暑假,我閱讀了一遍《中華上下五千年》。通過讀這本書,讓我了解了中華歷史源遠流長,一脈相承,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異彩紛呈。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成就,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與挫折,數不清的英雄豪傑、仁人志士在歷史的長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數百個生動的小故事,通過波瀾壯闊的歷史場景,性格鮮明的歷史人物,展現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程。在上下五千年裡,有的人不分是非,有的人保家衛國、兢兢業業。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屈原沉江。楚懷王是非不分,靳尚在楚懷王面前誣陷屈原,屈原並不在意得失,就是怕靳尚會把楚國毀掉,所以屈原直諫,楚懷王便對他愈加厭惡,一怒之下,把屈原貶為三閭大夫。屈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楚國一天天衰敗,內心悲憤不已,他把滿腔的愛國熱忱化為悲憤的詩句,寫出了流傳千古的《離騷》。公元278年,秦國派人毀了楚懷王墓,屈原悲憤難奈,抱石投汨羅江自盡。 通過這些精彩的小故事,我不僅能了解歷史,感受歷史,並且還能用心來思考歷史,領悟歷史,從而更加了解中華,熱愛中華!
㈧ 哪時候哪些事讓你們感到中華文化的浩如煙海
泰山的斗母宮附近有兩個字,很多不了解的人都叫做"chong二"或"二chong",而它正確的讀法是"風月無邊",兩字讀成四個字,就問你神奇不?
㈨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有感
如果說年代久遠可以用「歷史悠久」來描述;如果說土地廣大,物產豐富可以用「地大物博」來形容;如果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以用「人民勤勞」來表達,那麼從這些如果中,我首先聯想的都是一個詞——中國。不信?《上下五千年》便是最好的證據。其概括了中國遠古至辛亥革命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及各時期的科技、經濟、文化、藝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更加透徹的了解中國過去的載體,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鼓舞我們開拓未來。
當我打開遠古的歷史,聖人款款而來,演繹著人類的閃光:誇父的執著,岳飛的忠誠,諸葛亮的智慧……一代代風流人物的精神讓我崇敬。這是中華民族的脊樑,也是中華民族的根基。
五千年中華文明盡收眼底。本書以中華民族文明發展的歷史脈絡為序,上自遠古傳說,下至辛亥革命,內容涉及歷史、哲學、宗教、文學、等民俗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涵蓋了中國各民族在各個時期所創造的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既博大精深又雅俗共賞,是一部網路全書,它把大學的課堂延伸到了社會,把高雅文化普及到了大眾。」
本書全面系統地展示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輝煌歷史和燦爛文化。這套書以一個個動人的歷史故事,具體地展現了一個個動人情節。
我很佩服商鞅過人的才智。他的變法使秦國封建經濟得到發展,使秦國成為「戰國七雄」中的最強國家,為統一其它六國奠定了基礎。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政治家和大詩人。屈原的結局是一個悲劇。他在楚國受當權者打擊、排擠、並被流放。在苦悶和激憤中,他把對祖國的忠誠,對人民的關愛,對理想的追求,對惡勢力的憤怒,化成了一篇又一篇的璀璨的詩篇,他留下了著名詩篇有:《離騷》、《天問》和《九歌》等。唐代大詩人李白說:「屈平辭賦懸日月。」他的詩不僅受到我們中國人民的喜愛,也得到世界人民的喜愛,他的詩在世界各地發行,他的詩,是世界的瑰寶。
我讀到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故事;讀到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的簽訂;讀到了慈禧太後奪政權,捕八大臣,勾結入侵者,毒死東太後;讀到了人販子王三拐騙祖國花朵,賣給外國人;讀到了榮祿的出賣,導致戊戌變法的失敗……
千年為鏡,我們審視自己;千年為鏡,我們改造自己;千年為鏡,我們創造千年!多少年了,歷史的風雲早已煙消雲散,而有一種人不會離開,他屹立於天地之間。有一種精神不會逝去,它是地平線上不落的輝煌。英雄和英雄夢就這樣支撐起文明的樑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