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參觀廣州起義紀念館觀後感
12月11日日是廣州起義八十周年紀念日,特意重修改造後的廣州起義紀念館正式向公眾開放。上午10時整,煥然一新、庄嚴肅穆的廣州公社舊址會場上,廣州起義八十周年紀念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了序幕。大會由省委常委、廣州市委書記朱小丹主持,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汪洋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一句「讓廣東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是對廣州起義最好的紀念」,流露出的是這位新書記對廣東人民的無限關愛。 廣州起義對於每一位廣州人來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對於廣州起義領導人、參加者的家屬來說,則更有著特別深刻的意義。在昨日的紀念大會上,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廣東省委常委、省軍區司令員辛榮國,廣州起義領導人後代和烈士親屬代表、廣州起義軍事總指揮葉挺將軍之子、原國防科工委副主任葉正大分別在紀念大會上講話。廣州起義軍事副總指揮葉劍英元帥、廣州起義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張太雷、廣州起義軍事總指揮葉挺將軍、廣州起義重要參與者聶榮臻元帥等同志的後人,還一起為廣州公社舊址維修工程竣工及廣州起義展覽開幕剪綵。 會後,與會同志參觀了廣州公社舊址和廣州起義展覽,對廣州公社舊址維修、保護工作及廣州起義展覽給予高度評價。重修改造後的廣州起義紀念館更同時推出了《廣州起義》陳列展覽,其中首度公開展示一批珍貴的檔案和史料。 汪洋:發揚新時期廣東人精神 汪洋在發言中強調,發揚光大廣州起義精神,就要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旺盛的革命鬥志,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執行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就要繼承廣州起義勇於先行一步的精神,發揚光大「敢為人先、務實進取、開放兼容、敬業奉獻」的新時期廣東人精神,堅持改革開放,繼續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努力當好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就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廣東建設得更加美好,讓廣東人民過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朱小丹:將惠民措施落到實處 朱小丹在11日下午舉行的廣州起義學術研討大會上表示,弘揚廣州起義革命精神,就要把關注民生、情系民生、服務民生作為最重要的執政使命、政策取向和政績追求,把市委、市政府制定的66條惠民措施一項一項落到實處,著力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真正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印象汪洋 身體語言盡顯親民形象 身穿筆挺的深藍色西服、緩緩走上講台准備發言的汪洋,第一眼讓人印象最深的是他那炯炯有神的雙目,頗有點不怒自威的感覺。但他在發言前向台下的深深一鞠躬,卻使之前給人的那一種莫名的「距離感」變得盪然無存。而在隨後的采訪中,記者發現,這一位新上任的省委書記話語雖不多,但在勝過一切的身體語言之中,卻盡顯親民本色。 會後,汪洋與多位先烈的後人一同參觀了《廣州起義》陳列展覽,這位新任省委書記非常主動地與多位老同志一一握手以示慰問;在參觀的過程中,他認真地聆聽講解,仔細地觀看每一件展品,與多位先烈後人一道重溫那一段令人難忘的歷史。 參觀完畢後,汪洋更親自陪伴多位先烈後人走到紀念館的大門前,一一送別。當葉選平老先生離開紀念館時,汪洋緊握著葉老的手,以示珍別,目送葉老離開之後,他才轉身向現場眾人微笑著揮手致意,緩步離開。
㈡ 求廣東省博物館參觀心得600字
3月29日,在我院學生黨支部的組織下,我們來到海南省博物館,促進黨支部成員對海南歷史的了解,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
海南省博物館位於海口市國興大道68號,該館設有10個展廳,對海南的歷史、少數民族文化、海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海南文物等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展出的文物有1000多件,能讓參觀者穿越時空隧道,領略海南島的歷史奇觀、古代文明及海南島人的精神。
我們首先參觀的是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廳,這里展示了各種傳統文化,包括民間文學、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傳統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製品等。接著我們依次參觀的是海南少數民族,海南館藏文物,重器靈光展,重器靈光展,海南歷史陳列等展廳。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海南歷史陳列廳。
海南是中國著名的僑鄉。僑居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東南亞各國的海南鄉僑有200多萬。數百年來,他們拓殖海外,歷盡艱辛,創下了輝煌的業績,對居住國的政治、經濟和科技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海南歷史陳列展廳,該展廳利用模擬,復古的方式逼真的展示了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與特點,讓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啦海南先民自各個時期移民而並未繁衍發展,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海島移民文化。該展廳展示的主要包括海口騎樓,近代海南,瓊州府府城,海瑞,陵水石貢遺址,冼夫人,美榔雙塔, 西沙水下考古, 落筆洞遺址。
我清晰的記得當我看到海口騎樓的時,我的心情為之一震,那是在電影和電視中無法感覺的到的。我覺的我真的就穿越時空來到到了當年的海口,博物館以逼真的模擬展現了當時帶孔洞的女兒牆,俗稱「風洞牆」,多為橫向三段對稱式,組成一條條波浪般起伏的天際線;底樓為開敞的柱廊,以適應海南熱帶炎熱、多雨的氣候特點。外牆體上細雕的花紋,如百鳥朝鳳、雙龍戲珠、海棠花和臘梅等,體現了我國傳統的雕刻藝術。
在其中的」近代海南」里,我們了解了海南的解放歷史,中國共產黨瓊崖第一次代表大會、白沙起義、創建瓊崖革命根據地開展游擊戰、解放海南島等使我們回到了海南人民浴血抗爭歷史。在這里,我們還了解了海瑞、蘇軾、冼夫人等在海南歷史上的名人,直接突出海南的人文特點。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瓊山人,字汝賢、國開,自號剛峰。回族,祖上從福建晉江垵邊(廣西雜志有載)遷居海南瓊山海厝。他自幼攻讀詩書經傳,博學多才。海瑞在為官時懲治貪官,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
蘇軾(1037-1101),四川眉山人。北宋時期文學革新運動的領袖人物,唐宋八大家之一。曾任禮部尚書等職。62歲的蘇東坡貶至孤懸海外的瓊州然而,在海南的3年時間里,他向當地老百姓學習栽種、釀酒、作墨,過著自耕自食的田園生活;他與當地黎族朋友友好往來,後來他傳道授業,當地民眾,載酒問字,姜唐佐、王宵、黎子雲、符林等飽學之士多從之游,學生薑唐佐「白袍端合破天荒」成為海南第一位考中舉人者,蘇東坡開啟海南文明,是澤被海南的一代文宗。為海南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冼夫人(公元513-602年)乃我國南北朝時期,「高涼郡(郡治在今陽江縣西)內越旗大姓冼氏人。當時廣東的西南部地方,雷州半島和海南島都在她的統治之下。冼夫人在軍事與政治方面都有貢獻,特別是在經濟文化方面,冼夫人把群眾的生活疾苦掛在心上,積極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一是她從大陸組織移民來開發海南島。二是原來儋縣的縣城靠近西北部沿海,每年台風季節受大水浸害,冼夫人親自率領大家把縣城遷往離海較遠的東南方,避免了水患為害,使人民安居樂業。三是冼夫人的丈夫馮寶在海南組織群眾學習文化,還把醫療知識傳授給群眾,提高了群眾的文化和醫療水平,深得當地百姓擁護和愛戴。
當時的冼夫人就已經開始實事求是的辦事,才有了顯著的成就,而現今在各地展開實踐科學發展的思想在海南的現代社會要如何做呢?
胡錦濤主席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我們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海南富有特色的傳統藝術和人文文化促使海南要發展特殊的旅遊文化產業。
海南建省辦特區以來,歷屆政府都十分重視發展旅遊業,通過確立和實施「一省兩地」的產業發展戰略,將旅遊業作為海南優先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努力把旅遊資源的潛在優勢轉變為現實的產業優勢。經過多年的培育和發展,海南省旅遊行業已擁有國內許多地方所不具備的資源、環境、政策和法律優勢,形成了具有相當規模的「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功能齊全、協調配套的產業體系,以觀光為主,度假、會議為輔的海南旅遊產業發展格局已初具規模。而在其中我們之有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的可持續的發展海南的經濟。若海南不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話,未來將會像很多地方旅遊業一樣面對旅遊資源與旅遊環境危機,旅遊社會沖突與旅遊經濟矛盾日益尖銳,影響了旅遊業的持續健康的發展.。
海南各族人民只有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立足海南實際,充分利用發展戰略機遇期,不斷破解發展難題,努力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經濟結構和充滿活力的體制機制,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把海南建設成為一個綠色之島、開放之島、繁榮之島、文明之島、和諧之島,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後我們結束了參觀,但這次的文化眩熏醄讓我見識了很多。了解明白海南歷史,紀念是為了更好地開創未來。
㈢ 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心得
分幾點
主要介紹對歷史的銘記 對祖國的熱愛 對烈士的悼念 可以舉例簡要說一下某烈士的光榮事跡
再說說自己以後要怎麼做
英雄的事跡是怎麼鼓舞你思想的
㈣ 參觀廣東省博物館的體會有哪些
1:【觀廣東省博物館有感】
廣東省博物館,那是一個收藏著大量珍品,蘊含著豐富知識的地方。那是一個游學聖地,既可以讓人大飽眼福,又可以汲取知識,豐富我們的「內存」。這次六年級的春遊——
我們的最後一次春遊,就是來到了這里。游覽了省博後,我有許多感觸。
一嘆祖國資源豐富。在廣東省博物館里,我們參觀了自然資源館。館內,石油、礦石等自然資源的樣本應有盡有。說到石油,那是一樣寶貝。汽車行駛要石油、飛機上天要石油、平時用的塑料袋也是用石油做的。哪個國家有大量的石油,那個國家就富有。那些石油,連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都會眼紅。可是再想一想,正是因為石油的有用,大家都拚命開采,哪怕國家資源再豐富,那些石油、礦產也遲早會撒手不幹的。在這些自然資源中,我最難以忘懷的就數那些寶石了。看著那些閃閃發光、晶瑩剔透、美麗無雙的寶石,我真的難以想像它們曾經躺在石頭堆里。那樣美麗耀眼的寶石,就連大大咧咧的男生看到都會由衷地發出贊嘆。
二嘆廣東歷史底蘊深厚。「廣東歷史文化陳列」共四篇,以時間順序為主線,分別是南粵源流、揚帆世界、繼往開來和粵海烽火。第一篇「南粵源流」追溯了廣東人的來源、民
族融合的過程以及廣東三大民系的形成和民俗文化特色。
第二篇「揚帆世界」帶我們進入海上絲綢之路,體驗廣東對外開放與交流的精彩歷程。當然還有第三篇「繼往開來」和第四篇「粵海烽火」都同樣精彩。展覽的結束部分展現的是一望無際的南海。海納百川,奔流不息,承載了千年文明的廣東人民滿懷希望走向世界,擁抱未來!
三嘆恐龍化石震撼。恐龍化石是廣東省博物館的主打。那裡的恐龍化石震撼無比。馬門溪龍的體型龐大,特別是它長長的脖子,已經伸到了夾層上。那裡還展出了霸王龍的頭骨,那張開的血盆大口,好像要一口把我們都吞進肚子里去„„那樣巨大的恐龍,要是生活在現代,該會是怎麼樣呢?最後,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我們走出了廣東省博物館的大門。想起裡面看到的一切,我又陷入了沉思,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地球億萬年的光景,浩瀚無邊的宇宙。這一切的未知數,知識無垠的領域,到底有多少我們不曾認知、不曾接近、不曾了解的事物,我們到底還有多少不懂的東西呢?
正是因為不懂,所以才要學;正是因為不懂,所以才更有動力去學;正是因為不懂,所以才會勇於發現更多。
㈤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怎麼樣
簡介: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成立於1959年,是目前廣東省內建館時間最早的專題內性革命歷史博物館,隸屬廣州市容文化局。我館位於廣州市中山三路的烈士陵園內,館內綠林成蔭,環境優雅。為了全面反映廣州近代(鴉片戰爭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歷史的發展,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基礎上,1996年7月23日,廣州市編制委員會批准成立廣州近代史博物館,兩塊館牌同一館舍。館內現有文物文獻藏品1萬多件(套),歷史照片2.5萬多張。
注冊資本:4136萬人民幣
㈥ 廣州近代史博物館觀後感
中國的近代史,是一部灑滿革命烈士鮮血的歷史,是一部仁人志士探索前進的歷史。百年來,不計其數革命志士為了探索中國前途,為了中國的獨立自主,為了中華民族的富強,為了中國人民應有的人權,更為了中國的統一強大,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英勇獻身。
穿過廣州近代歷史博物館長長的走廊,我們看到了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英勇地將那一箱箱罪大惡極的鴉片銷毀;看到了廣州三元里人民痛擊英國侵略者留下來的炮台和武器;看到了洪秀權的畫像,想到了太平天國運動。接著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洋務運動爆發,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一個沉積幾千年的民族一次又一次地被蹂躪、瓜分和凌辱。六君子的血跡仍未褪色,鴉片戰爭的硝煙依然彌漫,北洋水師的覆沒依舊歷歷在目,黃花崗前的血河還在流淌,三民主義口號剛剛響起,隨即國民黨的白色恐怖又籠罩在整個中華大地。在博物館中彷彿歷史重流,一切的一切都感受到那個時代帶給我們的震憾,感覺著中國人民一步步走來的不容易。漫步在博物館的長廊,思索著近代的中國,心靈得到了洗禮,不禁贊嘆革命烈士的愛國主義精神,更加激發了我的愛國主義精神。我堅信在不久將來,中國一定會變的更強大、更繁榮、更昌盛。
展館內革命烈士的血衣和就義前一封封飽含深情的家書,字里行間滲透著對家人的牽掛和內疚,深情的表露中又真切地體現了「他們先天下之優而優、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寬廣胸襟與深明大義的豪邁氣概。回首歷史,從「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譚嗣同,到「當亦樂犧牲吾身與汝身之福利,為天下人謀永福也」的林覺民,從「為了明天的青年能夠愉快的工作,幸福的相愛,我們死而無憾」的周文雍、陳鐵軍,到視死如歸的江姐,他們的豪言壯語,他們的真情流露使我更加堅信中華民族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民族,中國人民是懷壯志豪情的人民。
一曲悲壯的革命的歷史告訴了我,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告訴了我,中華民族的英雄兒女們的英雄本色告訴我:在我們民族最危險的時候,總有一批仁人志士,他們心懷一種超越人世間任何艱險的信念,在黑暗中不斷的探索,為了心中的理想,他們頭可斷、肢可折,為了全中國的大家,不惜犧牲自己的小家。而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堅信:若祖國面對危機,當民族面臨危難時,一定會有更多這樣的人為了信念與理想毫不猶豫的獻出自己的鮮血,因為我們骨子裡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液,我們都是中國人。
在我國歷史上,愛國主義從來就是動員和鼓舞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抵禦外來侵略和推動社會進步中,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愛國主義精神的激勵下,我們的國家和民族自強不息,具有偉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從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從孫中山第一個喊出「振興中華」,到鄧小平的肺腑之言「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動力,是每一個中國人成就偉大人格的根本所在。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黃花崗起義,雖然我們沒有經歷過祖國生死存亡之際最黑暗的日子,雖然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雖然我們的生活相對是寧靜的,但是青春與激情將永遠伴隨我們,報效中華的赤子之心將永不變更。我們深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更加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忠於黨,隨時做好為共產主義事業奉獻自己一切的准備。我會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嚴格要求自己,將自己的愛國主義激情轉化為實際工作學習中永不熄滅的熱情和永不放棄的堅持。具體到實際工作學習中,就要做到不怕困難、迎難而上,認認真真想問題,踏踏實實幹事情。在本職崗位上爭先進,在日常工作中創優秀,在大是大非前樹形象,用自己的行動促使創先爭優活動落到實處,見到實效,為加快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添磚加瓦,提速增效。在「三思三創」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中,解放思想、轉變作風、爭創一流。牢固樹立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意識,創新工作機制,創新工作方法,扎實推進基層黨建工作新發展。
參觀完廣州近代史博物館,再看看眼前繁華的廣州,環顧四周,昔日的小漁村已經聳起一排排機聲轟鳴的廠房;山脊上高速公路輸送著文明和富強;溢綠滴翠的田野襯托出農家欣慰的笑臉;座座大橋像條條彩虹模架在峰嶺之間,眼前的一切告訴我昨天已經遙遠,時代在飛速前進、民族在展翅高飛、巨龍在扶搖直上。先驅和烈士們若有知,一定會為民族的強大而熱淚盈眶。
希望在於奮斗,未來在於行動。民族的命運掌握在我們這代人手中,祖國的昌盛系於我們一身。我為歷史博物館所記載的深重歷史而震撼和感動,而我更愛它美好的未來,因為那將是我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讓我們在未來不同的崗位上都書寫下光輝燦爛的一筆,在未來的史冊中匯成輝煌的篇章。
㈦ 廣州起義紀念館觀後感
廣州是第一次大革命的策源地,工農運動曾有很大發展,中國共產黨在這里有很好的工作基礎。在中共廣東省委的領導下,全省工農運動日趨活躍。1927年10月中旬廣州市海員舉行的罷工,得到各業工人的援助,2萬多工人舉著紅旗,向反動政府示威,顯示了廣州工人階級的覺悟和力量。11月中旬,粵、桂軍閥之間為爭奪地盤爆發戰爭。中共中央認為兩廣軍閥爭奪廣東地盤的沖突,實際上是工農群眾革命潮流的高漲,要求廣東省委「堅決地擴大工農群眾在城市、在鄉村的暴動,煽動士兵在戰爭中嘩變和反抗,並急速使這些暴動會合而成為總暴動,以取得全省政權,建立工農兵士代表會議的統治」。
11月26日,中共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從香港返回廣州,秘密召開了有部分省委常委參加的會議,具體研究了廣州暴動的准備工作,決定乘張發奎的粵軍主力調往肇慶、梧州一帶,廣州市內兵力薄弱的有利時機,組織共產黨所掌握的第4軍教導團和警衛團一部以及工農武裝,舉行武裝起義,並成立了以張太雷為委員長,黃平、周文雍為委員的革命軍事委員會,負責領導起義。隨後又成立了起義軍總指揮部和參謀部,葉挺任總指揮,葉劍英任副總指揮。
起義原定於12月12日舉行,起義前夕,張發奎對起義的計劃有所察覺,准備解散教導團,在廣州實行戒嚴,並調其主力部隊趕回廣州。在此緊急關頭,中共廣東省委決定提前於11日凌晨舉行起義。
12月11日3時許,在張太雷、葉挺、黃平、周文雍、葉劍英、楊殷等領導下,教導團全部、警衛團一部和工人赤衛隊7個聯隊和兩個敢死隊共3000餘人,分數路向廣州市各要點發起突然襲擊。廣州市郊芳村、西村等地的農民約2萬人同時舉行起義,一部進入市區配合起義軍的行動。起義軍民經過10個多小時的戰斗,殲滅市區守軍大部,攻佔市公安局、國民黨廣東省政府等重要機關。當日上午,成立廣州市蘇維埃政府,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蘇兆征為主席(未到職,由張太雷代理)。12日,張發奎所部3個多師和在市區的殘部,在英、美、日、法等帝國主義的軍艦和陸戰隊支援下,向起義軍反撲。起義軍前仆後繼,浴血奮戰,但終因眾寡懸殊,遭到嚴重損失,張太雷和許多起義者英勇犧牲。為保存革命力量,起義軍總指揮部於12日夜下達了撤出廣州的命令。起義軍余部1000餘人於13日凌晨撤出廣州,在花縣(今花都)改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師,後轉至海豐、陸豐縣境,加入了東江地區的革命斗爭,另有部分人員轉移到廣西右江地區,後來參加了百色起義,還有少數人員撤往粵北韶關地區,加入了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軍余部,後來上了井岡山。國民黨軍重占廣州後,對未及撤離的起義軍、工人赤衛隊和擁護革命的群眾,進行了血腥的鎮壓,慘遭殺害者達5000餘人。
廣州起義,是對國民黨反動派叛變革命和實行白色恐怖的又一次英勇反擊,是在城市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大膽嘗試,在國內外都引起了很大的震動。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起義軍民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給了中國人民以新的舞鼓
我要以起義軍、工人赤衛隊為榜樣,勤奮學習,發奮圖強,報效祖國。
㈧ 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感想
寫作思路:通過參加這次革命烈士紀念館的自身感受來描寫。
範文如下:
杭州市革命烈士紀念館最為黨史教育基地,整個歷史主線是根據中共杭州黨史來布陳的。有蕭山衙前農民運動領導人——李成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浙江省委書記——張秋人、獄中特別支部組織委員——鄒子侃、浙江學生自治會主席——於子三、一師風潮中的進步學生、英勇抗日的各地農民、紛紛罷工起義的工人等,使他們造就了歷史。
在紀念館廣場上,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神情肅穆的行了鞠躬儀式。隨後參觀了烈士紀念館。館內的烈士陳列廳,以文字、實物、照片等形式介紹了新中國成立前後各個歷史時期,杭州94位革命烈士的光輝事跡。館內還設專家室介紹蔡永祥烈士事跡。蔡永祥生前是守衛錢塘江大橋的解放軍戰士,1966年10月10日凌晨,為排除橫卧在大橋鐵軌上的一段大木頭,保衛錢塘江大橋,保衛列車旅客的安全,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通過活動,我們對當年杭州的歷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更加懂得珍惜今天得來不易的安定生活。大家紛紛表示要在自己平凡而神聖的崗位上做出貢獻,不辜負長眠在蒼松翠柏之下的英烈們。此次活動不但表達了我們對先烈們的悼念之情、緬懷之思,更是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課。
我們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美好,與戰爭年代相比,可謂是天壤之別。我們要知道是烈士們用鮮血、生命換來的。他們給予我們希望,我們更是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長眠地下的烈士們,你們放心好了,你們沒有走完的路,我們會踏著你們血的足印繼續走下去,為創造祖國美好的未來奉獻出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