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八年級上冊歷史13課知識點整理

八年級上冊歷史13課知識點整理

發布時間:2021-03-06 07:08:11

『壹』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革命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
遼沈戰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間進行的
遼沈戰役共殲敵47萬人,解放了東北全境,連同其他戰場的勝利,人民解放軍上升為300萬人,國民黨軍隊則下降為290萬人。全國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此,人民解放軍不僅在質上佔了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佔了優勢。遼沈戰役的勝利,使得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鞏固的具有一定工業基礎的戰略後方,並擁有了東北野戰軍這支近百萬的戰略預備隊,為以後解放平津與華北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已經迫近的標志。」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發起,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
淮海戰役勝利結束。這次戰役共計殲敵55.5萬人,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的地區。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帶京、滬一帶完全暴露於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之下。

平津戰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間進行的
平津戰役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地區基本獲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進一步打擊了國民黨的士氣,對加速解放戰爭的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三大戰役的勝利,使人民群眾勝利地完成了與敵主力的戰略決戰。三大戰役共進行了142天,殲滅敵人173個師,共計154萬多人。連同在此期間其他地區的作戰,人民解放軍共計殲敵182萬人。這意味著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滅殆盡。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貳』 求八年級上冊歷史1-13課,(第一課鴉片戰爭到第13課紅軍不怕遠征難)復習資料、最好都是精華、不求多,

一、鴉片戰爭:1840~1842年。英國向中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想打開中國市場,直接原因:林則徐虎門銷煙。鴉片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腐朽沒落的封建制度無法抵制新興發展的資本主義制度。
二、《南京條約》主要內容: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協定關稅。
三、《南京條約》的影響:(1)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2)古老的中國開始被卷進世界資本主義的漩渦;(3)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4)《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四、魏源,《海國圖志》,「師夷長技以制夷」。
五、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北京條約》。左宗棠收復新疆。
六、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馬關條約》。
七、《馬關條約》主要內容: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八、《馬關條約》的影響: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
九、《辛丑條約》主要內容:清政府向各國共賠款白銀4.5億兩;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地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十、《辛丑條約》的影響:西方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是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十一、19世紀60—90年代,以恭親王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為代表掀起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這些人被叫做洋務派。
十二、洋務運動的性質:地主階級掀起的維護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局限性: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積極性: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是中國出現了第一批工業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一定程度上抵制的西方的經濟侵略。
十三、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變法。史稱「戊戌變法」或「百日維新」。
十四、1905年8月,孫中山成立同盟會,提出了「三民主義」: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十五、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晚。
十六、1911年12月,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宣布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結束。
十七、1915年9月,陳獨秀創辦《新青年》雜志。
十八、請政府宣布廢除科舉制。
十九、商務印書館在上海創辦。是中國近代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之一。
二十、照相術於19世紀30年代末在西方國家誕生,40年代以後傳入中國。
二十一、1912年3月,孫中山以臨時大總統的名義頒布剪辮令。
二十二、1919年初,法、英、美等國召開巴黎和會。

『叄』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歷史知識點整理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上復習綱要
第一單元 史前時代
1、第一單元內容列表
生活時間 特點
舊石器時代 距今約170萬年 雲南元謀人 我國境內發現的已知最早人類
距今約70萬-20萬年 北京人 保留猿的特徵、使用天然火、群居
距今約3萬年 山頂洞人 外貌與現代人一樣、懂磨光鑽孔技術、會使用人工火
新石器時代 距今約10000年 出現了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
距今約7000年 浙河姆渡人 長江流域干欄式房屋、水稻、黑陶
距今約6000-5000年 陝西半坡人 黃河流域半地穴房屋、種粟、彩陶
距今約5000-4000年 炎黃堯舜禹 人文初祖、禪讓制、大禹治水
2、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特點比較
特點

舊石器時代 生產工具上使用打制石器
生產生活靠採集狩獵為主
生活方式過著群居生活

新石器時代 生產工具上使用磨製石器
生產生活靠種植糧食和飼養家禽為主
生活方式上過著定居生活
開始使用陶器

3、河姆渡遺址與半坡遺址的比較
生活時間 生活自然環境特點 房屋建築特點 農作物 陶器
河姆渡
遺址
距今約7000年 位於長江流域的浙江餘姚,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水網密布 干欄式建築
高於地面,通風防潮
水稻
(牛)
黑陶
半坡遺址 距今約6000-5000年 位於黃河流域的陝西西安,這里氣候乾旱少雨,河流少
半地穴式建築
避風避寒 小麥

(豬) 彩陶

小口尖底瓶


點 1、 都屬於新石器時代我國人類遺址
2、 都使用磨製石器和陶器
3、 都從事原始農業和原始畜牧業生產,過著定居生活。

第二單元 文明的起源
1、得天獨厚的大河文明---------四大文明古國
文明古國 發源地域 出現年代 共同點 原因

古代埃及
尼羅河流域
約BC3000年 都發源於大江大河,受惠於大江大河的哺育 大江大河灌溉水源充足,水利資源豐富,地勢平坦,土地相對肥沃;氣候溫和,適宜人類生存,利於農作物培植和生長,能夠滿足人們生存的基本需要,可見早期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依賴性較強。
古巴比倫 兩河流域 約BC18世紀
古印度 印度河恆河 約BC2500年
古中國 長江黃河 約BC2070年
禹建立夏
2、早期國家的形成
文明古國 城市的出現 王權神聖 社會等級 軍隊與刑罰
古代埃及 BC3500年 法老,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 王室僧侶貴族
自由民和奴隸 建有常備軍
古巴比倫 BC3500年,
烏爾城 漢謨拉比,自稱「世界四方之王」 奴隸主
奴隸 《漢謨拉比法典》
古印度 BC2500年,
摩亨佐達羅城 阿育王 種姓制度
四大等級
古中國 夏朝後期,
二里頭宮殿 禹,劃定九州,鑄造九鼎 商王貴族
平民和奴隸 有強大的軍隊

3、印度種姓制度
地位 等級 等級名稱 代表的社會階層 該階層的職責或義務
統治階級 第一等級 婆羅門 僧侶階層 掌握宗教祭祀大權
第二等級 剎帝利 國王武士和官吏 掌握行政大權
被統治階級 第三等級 吠舍 農民牧民商人等 供養前兩個階層
第四等級 首陀羅 貧困破產失去土地者 沒有任何權利

4、告別野蠻---文化
文明古國 文字 建築和工藝 科學技術 宗教
古代埃及 前3500年象形文字 金字塔(胡夫) 太陽歷、3.16 阿蒙神
古巴比倫 蘇美爾人楔形文字 空中花園 太陰歷、
星期制
古印度 阿拉伯數字 佛教
古中國 商朝時,甲骨文 司母戊大方鼎 西漢末年佛教傳入
第三單元 農耕文明時代上---相繼興衰的歐亞國家
1、 希臘文明
愛琴文明------公元前2000年--前1200年,以克里特島和邁錫尼城為中心形成了愛琴文明
城邦時代-----公元前8世紀開始,希臘進入城邦時代,以雅典和斯巴達為重要代表。
經濟特點 政治特點 差異原因
雅典 以對外貿和商業為主,工商業發達
實行民主制度 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是由城邦所在地區的具體情況決定的,雅典是沿海城邦,適合發展海上貿易,而斯巴達是內陸城邦,相對閉塞。
斯巴達 以農業為主 實行軍事獨裁
2、 羅馬文明
公元前700年左右,羅馬在亞平寧半島興起;
公元前700年-前500年,羅馬「王政時代」;
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
公元前27年,屋大維 獨攬大權,建立羅馬帝國;
公元2世紀,羅馬成為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陷入危機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分裂成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為日耳曼人所滅
3、西方文化之根-----古希臘羅馬文明
古希臘:①哲學:源於古希臘語,原意「熱愛智慧」,《雅典學院》②自然科學:阿基米德,螺旋提水器 ③人文科學:戲劇和歷史學,希臘是歐洲戲劇故鄉
古羅馬:①羅馬法:公元前5世紀中葉,羅馬就制定並頒布了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法和歐洲法學的淵源,成為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的基礎。②建築和道路:凱旋門、宮殿、記功柱。理解「條條大路通羅馬」(由來和今意)。
4、世界三大宗教
創立時間 創始人 宗教經典 原創地 現在分布區域
佛教 公元前6世紀 喬達摩。悉達多 印度 亞洲地區
基督教 1世紀 耶穌 《聖經》 巴勒斯坦 歐洲北美地區
伊斯蘭教 7世紀(610) 穆罕默德 《古蘭經》 阿拉伯 亞非地區
5、阿拉伯文化的特點、成就和作用:
特點:先進性(P63第二段)和包容性(吸收、消化了帝國范圍內東西方不同文化)
成就:將阿拉伯數字傳播到世界各地;創造了伊斯蘭建築風格,並傳播到世界各地,與當地文化傳統結合,成為世界文化交流的結晶;在數學、天文學、化學、醫學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文學、詩歌方面的成就,如《天方夜譚》等。
作用:阿拉伯人把古希臘、羅馬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然後傳播到世界各地。同時也把中國和印度等東方國家的一些文化傳到歐洲。阿拉伯文化在世界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起著橋梁作用。

第四單元 農耕文明時代下—綿延不絕的中華文明
東周
西周 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 秦 西漢 東漢 魏蜀吳三國 西晉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國 宋遼夏金 元
1、 百家爭鳴
學派 創始人 生活時代 主要主張 經典格言

儒家 孔子 春秋 仁愛、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孟子 戰國 仁政、民貴君輕 富貴不能淫。。。。
道家 老子 春秋 無為,順應自然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墨家 墨子 戰國 非攻、兼愛 視人之身,若視己身
法家 韓非子 戰國 法治、強化中央集權

兵家 孫武 春秋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臏 戰國 事備而後動
2、 對秦始皇的評價:
秦始皇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有巨大貢獻的傑出的歷史人物,他的功績是主要有
(1)順應歷史潮流,兼並六國,統一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諸侯割據的戰亂狀態。有利於人民的安居樂業和社會的安定進步。(2)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專制制度的基礎。(3)為了鞏固統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大修馳道,開鑿靈渠等,促進了秦朝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發展,使秦的疆域空前遼闊。
同時也是一個殘酷的暴君。他的歷史罪過有:(1)焚書坑儒,摧殘了先秦輝煌的中華文明,鉗制了人民思想的發展;(2)實行嚴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嚴重剝削百姓。(3)大興土木,窮侈極欲, 修建宮殿陵墓和萬里長城。
3、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有:
政治上:確立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廢除分封制。
經濟上:統一全國貨幣為秦國的圓形方孔錢,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促進了全國經濟交流發展。
文化上:統一文字,統一的文字成為維系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重要因素。
思想上:焚書坑儒。雖有利於秦朝加強思想控制,但是也摧殘了文化和鉗制了人們的思想。
交通上:大修馳道,排除路障。有利於全國交通和經濟文化往來。
軍事上:北擊匈奴修築長城。南征越族開鑿靈渠。

4、漢武帝的歷史作為(西漢的新大一統局面是怎樣形成的?):
(1)政治上:繼漢景帝削蕃平亂之後,頒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諸侯王的封地和 勢力,加強監察制度,加強皇帝權威,實現了政治上的大一統。(2)思想上:採取儒生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推行儒學教育,實現了思想上的大一統。(3)軍事上:派衛青、霍去病北擊匈奴,解除了漢朝北部邊患。(4)疆域治理上:派張騫出使西域,開疆拓土。
還加強對南方的經營,管理南方越族地區,同時加強與西南少數民族聯系。
5、三國鼎立
國名 建立時間 建立者 都城 統治區域
魏 220年 曹丕 洛陽(洛陽) 長江以北的北方地區
蜀 221年 劉備 益州(成都) 益州,荊州
吳 222年 孫權 建業(南京) 江東地區
6、唐太宗「貞觀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唐太宗鞏固政權的措施):
1) 吸取隋亡於暴政的教訓,調整統治關系。正確處理君民關系,把君比作舟,把民比作水,提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2) 正確處理君臣關系,善於用人,虛心納諫。使決策正確,政治清明;
3) 完善三省六部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集權;
4) 完善科舉制度,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擴大了統治基礎;
5) 經濟上重視農業生產,減免租賦,減少力役,促進了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6) 民族關繫上,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促使民族關系融洽,民族大團結。
7) 注意節儉,去奢省費。
唐太宗的治國措施給我們現代化建設的啟示:
重視人才培養和選拔;進一步完善各項制度;重視農業生產,減輕百姓負擔;
艱苦奮斗,勤勞節儉;實行平等團結的民族政策。
7、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的過程及原因:
過程:開始於魏晉南北時期,完成於兩宋。三國以前我國經濟重心在北方,西南、江南地區初步發展;魏晉時期我國古代經濟重心開始南移,並出現南北平衡之勢;五代南方經濟超越北方,後來居上;南宋時期完成了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 原因:北方戰亂、社會經濟破壞嚴重,南方相對和平;北方勞動者的南移帶去了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與南方人民共同勞動開發;先進生產工具的應用和優良農作物的推廣,促進的南方農業的發展;南方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中原傳統政治和文化中心的南移、隋大運河的南北貫通也促進了這一進程。
8、唐朝經濟繁榮的表現:
農業:生產力得到了發展,糧食產量增加,出現了新型的灌溉工具筒車和農耕工具曲轅犁;
手工業:絲織業與制瓷業的發展,出現了唐三彩
商業:商人、店鋪眾多,長安成為當時的國際性大都市之一;
社會生活:呈現出中西互通,胡漢交融,社會風氣開放自由的特點。
9、盛世文化
領域 代表人物 朝代 代表作 成就與評價
史學 司馬遷 西漢 《史記》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文學
(唐詩) 李白 唐
詩仙
杜甫
詩聖
宗教 佛教 玄奘 《大唐西域記》 取經,譯經,著書
鑒真 傳播佛教,交流文化
道教 尊老子為教主 東漢 《道德經》

藝術 書法 王羲之 東晉 《七月都下帖》 書聖
顏真卿 唐 《多寶塔碑》 顏體
繪畫 顧愷之 東晉 《女史箴圖》

閻立本 唐 《歷代帝王圖

10、絲綢之路與大運河:
中國的絲綢之路可以從長安出發,往中亞、西亞直達歐洲,這條古商道將東西方的經濟和文化連接起來,通過這條通道中國的陶瓷、鐵器、漆器等傳到西方,而西方的毛皮、香料、葯材、珠寶等物品被運到中國。
隋統一南北後,開鑿了一條貫穿南北的水路通道被稱為京杭大運河,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四段,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11、農牧文化的交融
建立時間 國名 都城
民族 建立者
重大事件
916 遼 契丹 遼宋訂立「澶淵之盟」
960 北宋 東京(河南開封)
漢 趙匡胤
1038 西夏
黨項

1115 金
女真族

1127 南宋
臨安(今浙江杭州) 漢
岳飛抗金

1271 元
大都(今北京) 蒙古族 忽必烈 統一中國
12、宋元時期經濟繁榮的表現
兩宋時期中國經濟迅速發展,到南宋時全國的經濟重心完成了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的轉移。
農業:出現了新工具和新品種,秧馬的應用節省了體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占城稻的種植面積擴大,糧食產量增加。
手工業:陶瓷製造業很發達,景德鎮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
商業:宋代城市的坊市制被打破,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還出現了商標、廣告,元朝發行了純紙幣。
世俗生活:「瓦子」是宋代大型的綜合娛樂場所,在勾欄里人們可以觀賞雜劇、說話等節目,一些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都已出現。
13、宋元時期的文化
北宋初年實行「重文輕武」政策,因此宋代的科舉考試非常發達,教育事業在民間有了較大的發展,宋代的詩歌較前朝更加註重哲學理性,同時詞作為一種新的詩歌體裁得到很大的發展,梅、蘭、竹、菊是當時文人最愛描繪的景物,元朝的戲劇有很大的發展,元曲包括元雜劇和散曲,關漢卿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劇作家,他的代表作品是《竇娥冤》。
14、古代科技典範
宋元時期,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達到高峰。
火葯:唐朝末年開始應用到戰爭,宋元時期才被廣泛的應用於戰爭。
印刷術:隋唐時期發明了雕版印刷,北宋時期平民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元代時出現了轉輪排字盤。
指南針:戰國時人們就發明了指南儀器,宋朝時,人們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應用於航海事業。
棉紡技術:宋元時期棉布逐漸成為人們的主要衣料,元代婦女黃道婆將海南島黎族的紡織技術廣泛傳播,松江迅速發展成為棉紡織業的中心。
15、宋元時期的開放與交流局面形成的原因及表現。
原因:元帝國的統治區域空前遼闊,掃除了諸多割據政權,實現了國家統一,在中央設中書省,在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建立起完善的驛站系統,交通的發達和暢通為中外交流提供了保障,創造了便利。
表現:各國商人來華經商,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時,威尼斯人馬可•波羅經由絲綢之路來到中國,並寫下一部見聞錄《馬可•波羅游記》;
宋元時期泉州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大港口,也是一個多種宗教匯合的地方。
宋元時期的「陶瓷之路」也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更加繁盛,中國的瓷器和茶葉等大量出口,遠銷亞非歐諸大洲。
16、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
政權分立與統一:西周一統,春秋、戰國分立混戰,秦漢一統,魏蜀吳三國鼎立,南北朝南北對峙,隋唐一統,宋、遼、金和西夏分立,元朝一統。
民族融合和交往:春秋戰國時期華夏族和周邊少數民族的戰爭和融合,兩漢時期漢族與匈奴等族的交往,東漢末年開始的少數民族內遷,最終融合與漢族之中,隋唐大一統局面下,漢族和周邊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文化往來密切,元代又是一個民族融合的高峰期。
區域發展和變化:北方領先地位的喪失和經濟重心的難以過程。

『肆』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要點歸納總結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 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15.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17.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22.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23.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25.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26.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7.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9.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0.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3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月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台兒庄大捷.
36.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38.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39.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40.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
4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 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4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統紿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43.狀元實業家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一戰期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並.
44.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45.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46.揭開制鹼奧秘的侯德榜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47.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魏源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 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48.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49.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50.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希望能夠幫到你!

『伍』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總結

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知識點
第一單元:侵略與反抗
第一課 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緒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1842年,英國侵略者強迫清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P5)
鴉片戰爭的主要影響:①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步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二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聯軍為主凶,美俄兩國為幫凶,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2.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
3.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 1851年,農民革命領袖洪秀全在廣西桂平全田村發動起義,建號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1853年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佔領南京改名天京,定為都城。
第三課 收復新疆
1.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討伐阿古柏。.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基本史實:1876年左宗棠進軍新疆,1881年中國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2.意義:新疆的收復,不僅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而且維護了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尊嚴,同時對新疆的開發和建設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第四課 甲午中日戰爭
1、時間: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戰役:黃海海戰,威海衛之戰
2、在黃海海戰中,愛國將領: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英勇犧牲。
3、1895年初,日軍攻佔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4、結果:清朝戰敗, 簽訂《馬關條約》 時間:1895年4月
5、內容: ①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6、影響:《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割台灣等領土,不僅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賠款是清政府舉借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經濟;開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允許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五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1900年,為了鎮壓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在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侵略中國。
2、《辛丑條約》(1901年)的主要內容:①清政府賠款4.5億兩白銀,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運動;③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各國派兵駐守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④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3、危害:它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使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辛丑條約》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4、中國是怎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答:開始淪為: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列強通過發動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不斷擴大侵略特權,使中國淪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六課 洋務運動
1、目的: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
2、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
3、口號: 前期(60年代)以「自強」為口號, 後期(70年代)以「求富」為口號。
4、主要內容:①、創辦軍事工業;②、創辦民用工業; ③、籌建海軍;(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軍)
④、興辦新式學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學校:京師同文館)。
5、評價:洋務運動發生在中國近代社會新舊交替的特殊歷史階段,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它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洋務運動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第七課 戊戌變法
1、公車上書(時間:1895年春)
2、背景:《馬關條約》的簽定 主要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作用:為維新變法運動拉開了序幕。
3、百日維新
(1)時間:1898年6月到9月慈禧發動政變,前後103天,最終失敗.
(2)內容: 經濟: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軍事:訓練新式軍隊;政治:開放言論,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文化教育:開辦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廢除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創辦報刊。
(3)影響: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但不可能實現救亡圖存的願望,不可能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
第八課 辛亥革命
1.孫中山創立同盟會 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為匯集革命力量,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 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2.時間:1905年8月。地點:日本東京。領導人:孫中山為總理。
3.性質: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4.綱領:「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5.目標: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6.革命旗幟(指導思想):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7.影響: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8..武昌起義:時間:1911年10月10日
9.中華民國成立: 時間:1912年1月1日 地點:南京。 人物:孫中山。
10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1.意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它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第九課 新文化運動
1.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
①開始標志:1915年,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提出民主與科學口號。 ②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胡適、魯迅。 ③主要內容:提倡民主,反對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等。
2.「新世紀曙光」:指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李大釗是舉起社會主義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
3、評價: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條件,推動五四運動的發生。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有對東西方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這一直影響到後來。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第十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五四愛國運動
(1)導火線:巴黎和會拒絕了中國的正義要求。
(2)口號:「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曹汝霖等人。
(3)結果:初步勝利,罷免了三個賣國賊職務,並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4)歷史意義:①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愛國運動。 ②中國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 ③標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 ④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共成立准備條件。
2、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成立時間:1921年7月23日
(2)成立地點:上海(後轉移到浙江嘉興)
(3)成立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
(4)大會通過黨綱,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大會選舉新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成立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領導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
第十一課 北伐戰爭
1、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
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標志著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即第一次國共合作實現了。
2、北伐戰爭(1926年)目標: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主要對象:張作霖;吳佩俘;孫傳芳。
北伐的先遣隊:葉挺獨立團。 3、1927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國名政府」。
第十二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 南昌起義
1927年8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標志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革命戰爭的開始。
2、秋收起義(1927年9月9日)
毛澤東領導,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為建設一支新型人民軍隊奠定基礎。起義隊伍後來在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創中國革命勝利道路。
3、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建立者:毛澤東
中國共產黨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意義:井岡山等農村根據地的建立,為中國革命開創了一條走向勝利的道路,這就是從城市轉向農村,創建農村根據地,由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全國勝利。這是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勝利道路。
第十三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1、紅軍的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的泛濫。
(2)開始:1934年10月,紅一方面軍撤離中央革命根據地。
(3)經過:中央根據地(瑞金)------向貴州進軍-----解放遵義-----四渡赤水河(打亂敵人的追剿計劃)-----渡過金沙江(跳出了敵軍的包圍)------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雪山--------過草地———三軍大會師
(4)勝利的標志:1936年10月甘肅會寧,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5)勝利的歷史意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扼殺中國革命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2、遵義會議:(1935年在遵義召開)
(1)內容:糾正了「左」傾冒險主義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
(2)意義:①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 ②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 ③(3)在危急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 ④黨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第四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第十四課 難忘的九一八
1、「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日軍炸毀沈陽柳條湖村南滿鐵路的路軌,蔣介石不抵抗政策,接著進攻沈陽。半年內東北三省淪陷。 這是日本為了轉嫁經濟危機,大規模侵略中國的開始。
2、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扣留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蔣抗日。
中國共產黨從民族解放事業的大局出發,採取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正確方針。 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變的關鍵,它標志著十年內戰局面的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
第十五課 「寧為戰死魂,不做亡國奴」
1、1937年1月7日,日軍在盧溝橋附近舉行軍事演習。日軍借口一名士兵失蹤,無理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並炮轟宛平城。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抵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史稱「盧溝橋事變」,又稱「七七事變」。
2、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標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
3、盧溝橋事變後,日軍又發動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接著又向南京進犯。1937年12月,日軍攻陷南京,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被日軍屠殺的中國軍民和士兵達三十萬以上。
第十六課 血肉築長城
1、平型關大捷
時間:1937年9月,由八路軍一一五師取得,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意義: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2、台兒庄戰役
1938年春,在李宗仁指揮的徐州會戰中,中國軍隊取得台兒庄戰役的勝利。
意義:台兒庄戰役是國民黨正面戰場上的一次重大勝利。
3、百團大戰
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敵後戰場的戰略總後方。
1940年8月,由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取得。目的:粉碎敵人「囚籠政策」「三光政策」
目標:破壞敵人交通線,摧毀日偽軍據點。意義:是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的最大規模的戰役。
4、中共七大
(1)為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決抗戰勝利後中國的發展前途問題。
(2)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七大。
(3)會上毛澤東作《論聯合政府》的報告,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大會為爭取中國革命的最後勝利准備了條件。
5、抗日戰爭的勝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1)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事件:①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②蘇聯對日宣戰,出兵中國東北 。③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號召全國戰略大反攻。
(2)抗日戰爭勝利的意義: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解放戰爭。改變了100多年來中國人民反侵略戰爭屢遭失敗的局面,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勝利。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第十七課 內戰烽火
1、重慶談判(P88):
(1)目的: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
(2)時間:1945年8月-10月
(3)中共談判代表: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
(4)結果:簽定了《雙十協定》(1945、10、10)
2、轉戰陝北(P89)
(1)1946年6月,全面內戰爆發,進攻中原解放區(陝甘寧)
(2)1947年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是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進攻的開始,揭開反攻序幕。(P90-91)
第十八課 戰略大決戰
1、三大戰役(P93-96):
(1)遼沈戰役: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人民解放軍,解放東北。
(2)淮海戰役:劉伯承、鄧小平、陳毅指揮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
(3)平津戰役:東北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華北地區,奠定了全國勝利的基礎。
(4)三大戰役的意義: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的主力軍隊,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2、渡江戰役(P96):江西湖口到江蘇江陰。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標志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台。
第六單元 經濟和社會生活
1.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一個發展的機會, 進入了「黃金時期」。
2、中國近代的民族工業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火山的夾縫中求生存,圖發展,總的來說是比較落後的。
3、1876年,中國出現的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是淞滬鐵路。
4、我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1905年由北京豐泰照相館拍攝的京劇名篇《定軍山》,第一部有聲電影是1931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拍攝的《歌女紅牡丹》。
5、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6、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
7、國民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女子停止纏足,用新式的禮服代替過去的翎頂補服。還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老爺」「夫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稱呼。
第七單元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1、1909年,京張鐵路全線通車,這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負責京張鐵路設計勘測,施工總工程師詹天佑。
2、近代以來,列強入侵,國家危難,一些愛國的思想家認識到要改變現狀,必須學習西方的長處,代表人物先後有魏源和嚴復。其中魏源編著的《海國圖書》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3、戊戌變法期間,作為「新政」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也是戊戌變法留下來的重要成果,他的創辦表明近代中國教育改革邁出了重要一步。4、從五四運動開始,中華文化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弘弘揚科學精神,批判封建愚昧,成為進步文學藝術家的神聖使命。他們中的代表人物有文學巨匠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己》;美術大師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人民音樂家聶耳合冼星海,代表作分別有《義勇軍進行曲》和《黃河大合唱》。

『陸』 八年級上冊歷史期中考試知識點復習(1—13課)

八年級歷史上冊期中復習提綱
第1課 鴉片戰爭
1、林則徐虎門銷煙
(1)背景: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英國為了 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 ,掠奪白銀,向中國走私 鴉片 ,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林則徐上書 道光帝 請求嚴禁 鴉片 。
(2)經過: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繳獲的全部鴉片,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
(3)影響:虎門銷煙是 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 ,顯示了 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是 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
2、鴉片戰爭(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直接原因: 林則徐禁煙 。
根本原因:是 為了打開中國的市場 。
3、中英《南京條約》
(1)時間: 1842年6月
(2)內容:
①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②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
③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3)影響:《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 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 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鴉片戰爭後,中國 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會。鴉片戰爭是 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第二次鴉片戰爭
(1)原因: 西方列強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
(2)時間: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聯軍 為主凶, 美俄兩國 為幫凶。
2、火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 圓明園 ,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3、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趁機割佔中國領土 一百五十 多萬平方千米。其中侵佔我國領土最多的條約是《 璦琿條約 》。
4、太平軍痛打洋槍隊
(1)1851年,洪秀全在 廣西桂平金田村 發動起義,建立太平天國,起義軍稱「太平軍」。
(2)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 天京 ,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太平天國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3)1860年,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成立了「 洋槍隊 」,由美國人 華爾 統領。
(4)1860年, 李秀成 在青浦痛擊了「洋槍隊」,是為「青浦大捷」。
(5)1862年9月,太平軍圍攻浙江寧波,慈溪的戰斗中,擊斃洋槍隊的頭目華爾,嚴懲了「洋槍隊」。
第3課收復新疆
1、 阿古柏侵佔新疆
(1)19世紀60至70年代,英國和俄國都虎視眈眈地想爭奪新疆,新疆面臨危機。
(2)1865年,中亞浩罕國派陸軍司令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佔領喀什噶爾。
2、左宗棠收復新疆
(1)「海防」(直隸總督李鴻章)與「塞防」(陝甘總督左宗棠)之爭。
(2)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督辦 新疆軍務 ,討伐阿古柏。
(3)1878年,除 伊犁 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國懷抱。
(4)19世紀80年代初,中俄兩國簽訂條約,中國收回伊犁,但俄國割佔了中國西部的一塊領土,並索取大量賠款。
(5)1884年,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根據左宗棠的建議,清政府在新疆設立 行省 。
(6)意義:新疆的收復,不僅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而且維護了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尊嚴,同時對新疆的開發和建設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
1、黃海大戰
(1)原因:日本為 實現征服朝鮮 ,侵略中國, 稱霸世界 而蓄意挑起戰爭。
(2)時間:1894年7月-----1895年4月
(3)經過:1894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
(4)主要戰役: 黃海大戰 , 威海衛戰役
(5)在黃海海戰中,愛國將領:致遠艦管帶 鄧世昌 英勇犧牲。
(6)1895年初,日軍攻佔威海衛, 北洋艦隊 全軍覆沒。
(7)結果:清朝戰敗, 簽訂《 馬關條約 》
2、《馬關條約》
(1)時間:1895年4月
(2)雙方:中國(李鴻章)和日本(伊藤博文)。
(3)內容: ①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4)影響: 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 。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1)1900年,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 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
(2)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八國聯軍2000多人隊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在 侵略軍 遭 義和團 迎頭痛擊,狼狽逃回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條約》
(1)時間:1901年9月
(2)李鴻章與英、俄、德、法、美、日、意、奧簽訂。
(3)內容:①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②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③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④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4)影響:《辛丑條約》的簽訂,給中國人民增加了 新的沉重的 負擔,清政府 完全成為 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 工具 ,中國 完全 淪為 社會。
3、知識聯想:中國是怎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答:開始淪為:鴉片戰爭——《 南京條約 》;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 馬關條約 》;
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辛丑條約 》,清朝政府成為他們統治中國的 。
第6課 洋務運動
1、洋務運動
(1)背景: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朝內外交困 。
(2)統治集團中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他們被稱為「洋務派」。
代表人:中央以 恭親王奕 為代表,地方以 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 等為代表。
(3)時間:他們從19世紀60—90年代,掀起一場「 師夷長技 」的 洋務 運動。
2、內容
(1)前期以 自強 為口號,創辦 近代軍事 工業,如:1861年, 曾國藩創辦的安慶內軍械所 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是洋務派開辦的最大的近代軍事工業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創辦福州船政局,開辦船政學堂。
(2)後期以 求福 為口號,創辦 民用 工業,如:李鴻章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湖北織布官局和漢陽鐵廠。
(3)為實現「自強」的目的,積極籌建 陸海軍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4)開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等,如1862年成立的 京師同文館 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3、評價洋務運動
(1)性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 封建統治者 的自救運動。
(2)目的:維護 封建統治 ,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也是也是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
(3)作用:①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②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③客觀地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第7課 戊戌變法
1、公車上書
(1)背景:《 馬關條約 》的簽訂。
(2)主要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3)時間:1895年春
(4)意義:為維新變法運動拉開了 序幕 。
(5)公車上書失敗後, 康有為、梁啟超 創辦《萬國公報》,通過介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治經濟情況,繼續宣傳維新變法。不久,他們聯合 朝中大臣 在北京組織 強學會 ,定期集會講演。隨後,他們又把《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作為強學會的機關報發行。 維新派 的政治團體形成了。
2、百日維新
(1)時間:1898年6月至9月,前後103天,「百日維新」。
(2)內容:①政治: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 維新 人士;②經濟:鼓勵私人興辦 工礦企業 ;③軍事:訓練 新式 陸海軍;④思想文化: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 新思想 ,創辦報刊,開放言論。
(3)影響:在社會上起了思想 啟蒙 作用,但不可能實現救亡圖存的願望,不可能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
(4)1898年是舊歷戊戌年,因此稱這次變法為「 戊戌變法 」。
(5)9月,以慈禧太後為代表的 頑固派 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逮捕維新人士,殺了譚嗣同等人,戊戌變法失敗。
教訓: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 的舊中國是行不通的。
第8課 辛亥革命
1、孫中山創建革命黨
(1)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
(2)成立中國同盟會。
①時間:1905年8月。②地點:日本東京。③領導人:孫中山為總理。
④性質: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 政黨。
⑤綱領:「 , , , 」
⑥目標:推翻清朝統治,建立 共和國
⑦革命旗幟(指導思想):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機關刊物:《民報》
⑧影響:
2、武昌起義
(1)時間:1911年10月10日晚
(2)過程:革命黨人在湖北武昌發動起義,起義軍迅速佔領楚望台軍械庫。第二天清晨起義軍完全佔領武昌。湖北獨立。
3、中華民國成立:
(1)時間:1912年1月1日
(2)地點:南京。
(3)人物:選舉孫中山為中華 臨時大總統。
4、辛亥革命的意義:
積極地:①推翻了 ,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 帝制,建立起 ;②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 竊取,沒能完成 的任務,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性質沒有改變。
教訓:資本主義道路在 的舊中國是行不通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1、新文化運動
(1)前期背景:西方傳入的 、 、 、 等思想觀念受到歡迎,而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袁世凱,為實現獨裁和專制,倒行逆施,頒布《中華民國約法》,規定「國民教育,以孔子之道為修身大本。」新舊思潮發生了激烈沖突。
後期背景: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
(2)興起的標志:
(3)宣傳陣地:《新青年》雜志。
(4)兩面大旗: 和
(5)代表人物:
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掀起新文化運動。
主要內容:①提倡 ,反對獨裁專制;②提倡 ,反對迷信盲從;③提倡 ,反對舊道德;④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李大釗:1918年在《新青年》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宣揚馬克思主義,這年年底,在北京創辦《 》。
胡適:主張以 代替文言文,為新文學形式作出初步設想。
魯迅:《 》樹立新文學典範。
(6)意義:①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 運動。②它啟發著人們追求 和 ,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③為 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④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 或絕對 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五四愛國運動
(1)背景(導火線): 。
(2)時間:1919年5月4日
(3)性質: 運動
(4)兩個中心:北京(前期5月4日)、上海(後期6月5日)
(5)口號:①外爭 ,內懲 ;②取消「二十一條」③反對在對德「和約」簽字④誓死力爭,還我 。
(6)經過:前期:北京學生舉行遊行示威(口號)大罷課;後期:上海工人大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
(7)領導人:陳獨秀 李大釗
(8)結果:①北洋政府被迫釋放學生,②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③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
(9)五四精神:徹底地不妥協地 的愛國精神。
(10)意義性質: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 的愛國運動。是中國 革命的開始
2、中共的誕生
(1)標志:1921年7月2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開
(2)人物: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人,代表全國五十多個黨員,共產國際的代表也出席了大會。
(3)一大的內容: ①黨的名稱:中國共產黨;②黨的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③黨的當前任務:組織工人運動;④黨的機構: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
(4)一大的意義:正式宣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 。
(5)共產黨性質: 。
第11課 北伐戰爭
1、黃埔軍校(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
(1)創建時間:1924年;
(2)地點:廣州黃埔
(3)領導機構:校長: ;政治部主任:
(4)性質: 建立的一所革命軍校
(5)目的:創造 ,挽救中國的危亡。
(6)貢獻:黃埔軍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政治和軍事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 戰爭的勝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2、北伐戰爭
(1)時間:1926年7月
(2)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
(3)目的:推翻 的統治,統一全國
(4)主戰場: 、
(5)北伐軍總司令:
(6)北伐戰爭先鋒:第四軍 獨立團。
(7主要戰役:汀泗橋, ,武昌;在 戰場消滅了 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 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8)性質: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 的國民大革命
3、在北伐戰爭勝利進軍時, 、 等國民黨右派突然叛變革命,大肆屠殺 人和國民黨 派。
(1)事件:1927年4月。
(2)後果: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第一次 合作也破裂了。
4、南京國民政府的成立
(1)時間:1927年4月;
(2)成立地點:南京;
(3)性質:代表 利益的反動統治。它對外投靠帝 ,對內鎮壓 革命運動。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八一南昌起義
(1)時間:1927年8月1日(八一建軍節)
(2)領導: 、 、朱德等人
(3)地點:江西
(4)意義:①南昌起義打響了 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 槍,
②成為中共創建 軍隊、獨立領導 斗爭的 。
2、秋收起義
(1)時間:1927年9月
(2)領導人:
(3)地點: 邊界
(4)結果:從攻打城市到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中國 農村革命根據地——— 革命根據地。
3、井岡山會師:
(1)時間:1928年4月
(2)會師雙方:朱德、陳毅和毛澤東率領的軍隊改編成立 軍。
(3)領導人:軍長: 黨代表:
(4)意義:這是 第一支堅強的隊伍,紅軍在井岡山開展武裝斗爭,井岡山根據地不斷鞏固壯大。
4、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意義
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 革命戰爭、創建 軍隊建立 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上冊歷史13課知識點整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