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鴨綠江歷史事件

鴨綠江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5 15:23:21

『壹』 黃繼光和橫跨鴨綠江反映哪一歷史事件

抗美援朝
名 稱
抗美援朝
地 點
朝鮮半島
時 間
1950年10月—1953年7月
參戰方
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

『貳』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反映了什麼歷史事件

反映的歷史事件是抗美援朝戰爭。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

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2)鴨綠江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在抗美援朝這場偉大的史詩級戰役中,上甘嶺戰役無疑是眾多慘烈戰斗中極其悲壯的一幕。

1952年10月14日,美軍為了拿下面積僅有3.7平方公里的我方陣地,發起了所謂的「攤牌行動」,並出動飛機250架次,投下航空炸彈500多枚,一天之內光是向上甘嶺瘋狂傾瀉的炮彈足足高達驚人的30萬枚。

志願軍戰士在沒有飛機、沒有坦克、沒有火箭炮等先進武器的情況下,愣是頂著190餘萬枚炮彈飽和式打擊,以血肉之軀死守上甘嶺43天,打退了敵人900多次沖鋒,最終以犧牲兩萬多人的巨大代價,取得了保衛上甘嶺的勝利,以至於當年「聯合國軍」指揮官麥克阿瑟恐懼地回憶道:「誰想跟中國陸軍打仗,他一定是有病!」

正如《決戰朝鮮》中說的那樣:只要你有同歸於盡的實力與決心,他們就會怕你!

『叄』 跨過鴨綠江圖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中國出兵的目的是什麼

沒錯,按照歷史的記錄,我們可以還原出一個世界,如果,那個時候,假如我們不出兵幫助朝鮮,而放任美國得逞的話,第一,社會主義陣營就是形同虛設!就顯得我們國家不是玩意啦!第2,為我們國家自己的國家利益考慮,身邊的國家都是社會主義陣營比較好,有利於我們自己的國家建設!如果當時,朝鮮被美國佔領,我們就會被動,因為他們就有站得住腳的根據地,可以隨時隨地對我們發動進攻,而新中國又是剛剛建立,百廢待興,一旦要把力量用於防禦這種進攻,說真的,不現實!只要美國當時沒有立足之地,就憑他的海軍是沒什麼作為的!所以呢!無論於公於私,在那種情況下,我們都要幫朝鮮守住陣地!這是最正確的戰略構思啦!所以呢,毛爺爺不但幫助朝鮮,甚至在我們那麼困難的情況下,也援助越南!也是於公於私兩方面都考慮過的!共產黨自己也說,我們的事業是前無古人的,我們都在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呢,如何創造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為我們的事業贏得寶貴的時間,才是那個時候最迫切的!否則,毛爺爺也不會急切地希望大躍進啦!毛爺爺的國家施政方針在當時確實是一個敗筆!可是呢!卻給後代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就是,當我想到文化大革命,首先我就意識到,那麼亂都能安然度過?我就對我們國家的人民有信心啦!如果我說出去,應該不會有我想像的那麼會造成國家混亂!何況我還有附身符,就是我的能力擺著這里,關鍵就是,當時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出面說,怎麼去說!可是呢,我有一直在進步,那些聲音一直圍繞我,我堅信他們不可能就這么玩我一輩子的!所以呢,我就一直在等,反正我也一直在進步!也就無所謂啦!後來的事,不就證明啦!我還是找到機會表現自己啦!其實,三十而立,對人最大的考驗就是心性的考驗!我一直以來都是真的打算犧牲自己來換取我的國家進步的!這一點,我現在承認!

『肆』 鴨綠江斷橋的來歷

鴨綠江大橋,指的是連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橋梁,橫跨中朝界河鴨綠江,故名鴨綠江大橋。共有五座分別為:長惠大橋、臨江鴨綠江大橋、集安鴨綠江大橋、丹東鴨綠江一橋、丹東鴨綠江二橋梁等。
鴨綠江斷橋有兩座:其一是臨江鴨綠江大橋位於臨江市區內,是橫跨中朝兩國的國境橋。它是一座歷史的豐碑,歷經抗美援朝戰火的洗禮,銘刻著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和生命凝成的偉大友誼。當年,我志願軍35萬人馬就是從這座橋上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這座大橋始建於1935年。1950年8月份,美軍出動數十架次飛機侵入臨江上空,向鴨綠江大橋和附近的臨江火車站狂轟濫炸,大橋靠近朝鮮的一端被炸毀,1955年5月,中朝雙方重新將友誼之橋修復暢通。我們依然能清晰的看到橋梁鐵架上的眾多彈痕和殘留的彈孔。其二是丹東鴨綠江大橋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新鴨綠江大橋大橋其實有兩座,相隔不足百米。第一座橋為大橋,毀為廢橋,只剩下半截,朝鮮一側只留下光禿禿的幾個橋墩。1950年11月-1951年2月,經美國飛機多次轟炸。第二座橋,即鴨綠江大橋還在使用中,是聯系中朝兩國的紐帶。於1937年開工建設,1943年交付使用。大橋上行鐵路,下行公路。當時公路橋面鋪設木板,一九七七年換鋪水泥板後就再沒有修過。多年沒有大修過的鴨綠江大橋鋼梁已銹蝕斑斑,路面破損多達三百餘處,有的橋面板移位、斷裂,致使大橋承重能力減弱。
現在斷橋旅遊主要是指:丹東鴨綠江斷橋,斷橋原為鴨綠江上第一座橋,始建於1909年,長944.2米,寬11米,十二孔,從中方數第四孔為開閉梁,以四號圓形橋墩為軸,可旋轉90°,便於過往船隻航行。每次旋轉須20分鍾。抗美援朝戰爭期間被美軍炸毀。中方一側殘存四孔,成為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見證。現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遊人可登橋憑票游覓。是鴨綠江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大橋景區主要景點。鴨綠江斷橋是集恥辱、斗爭、成就於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伍』 雄赳赳,氣昂昂,跨進鴨綠江;……這說的是哪個歷史事件

抗美援朝
多學歷史吧

『陸』 鴨綠江名稱的來歷

鴨綠江:滿族文化的歷史見證



中國民族報20030429第3版

在中國和朝鮮之間,有一條聞名世界的界河,人稱「鴨綠江」,全長795公里,末端注入黃海。這條水流,更因為1950年朝鮮戰爭而成為國際社會矚目的焦點。但是,若問到「鴨綠江」其名的由來,恐怕很少有人能夠准確地將來龍去脈說得很清楚。

關於鴨綠江其名的來歷流行著兩種說法:一說因江水顏色似鴨頭之色而得名;二說因上游地區有鴨江和綠江兩條支流匯入,故合而為一,並稱為「鴨綠江」。然而,上述兩種說法都有欠妥之處,經不住認真推敲。筆者認為:鴨綠江其名的稱謂,源自於滿族先民的語言,「鴨綠江」本是滿漢雙語的合成詞彙,即「鴨綠」為滿語,「江」為漢語。

眾所周知,在我國先秦與兩漢時期的歷史文獻中,都曾記載過東北地區有一支古老的族系——肅慎人,那些人群就是今日滿族同胞的遠古先民。中國東北的長白山地區乃是滿族先民的發祥之地,在長白山之巔有一片浩大的碧水,滿語稱其為:Tamun omo(讀音:闥門歐瑁);或稱Tomen omo(讀音:圖門歐瑁),其滿語的含意是「萬水之湖」,漢譯音為「闥門湖」或「圖門泊」。漢語則稱此水為「天池」。

從長白山天池中向外流泄出三條水流,一條向北,名目「混同江」(今稱「第二松花江」);另一條向東,名日「圖門江」;還有一條自山南向西,流入黃海,名日「鴨綠江」。這三條江的名稱都是源自滿族先民的語言而命名的。北流之水,滿語稱做:Huun tung ula(讀音:混同烏拉),漢譯音為「混同江」,其滿語的含意是「狂野之江」;東流之水,滿語叫做:Tumen ula(讀音:圖門烏拉),漢譯音為「圖門江」,其滿語含意是「萬水之江」;而流向黃海之水,滿語稱為Yalu ula(讀音:鴨綠烏拉),漢譯音為「鴨綠江」,其滿語的含意是「邊界之江」。「yalu」一詞在滿語中本是「土地的邊端,疆界的分野」之意,這與鴨綠江在地理位置上的實際作用完全相吻合,而「ula」一詞在滿語中只是「江」的意思。

鴨綠江流域自古以來就是滿族先民的聚居地,遼金時期至明朝末年,曾有大批的女真人部族沿江居住,並以「yalu」一詞做為本部族的稱謂,史稱「鴨綠江部」,為明末建卅女真長白山三部之一,萬曆十九年(1591)被努爾哈赤所兼並,成為滿州八旗中的主要力量。

滿族的語言雖已有數千年的傳承歷史,但直至清朝開國時期才創制出滿文。滿文的歷史雖短,但卻在中國的文化史中占據過統治地位。只是到了一百多年前的鴉片戰爭之後,滿語和滿文才日漸衰落,直至清朝滅亡之時而被廢棄。漢語在重新取代滿語「國語」位置以後,在中國官方語言及文字的使用上,曾涌現出大量滿漢雙語混合交錯的新詞彙。用漢字記錄滿語語音的現象,更是比比皆是,其中以東北地區的地名居多,如:吉林、佳木斯、大連、哈爾濱、本溪……等等。所以,在查閱有關鴨綠江的歷史資料時,滿文檔案所記載的名稱都是一致的,均稱呼中朝邊界這條江為「yalu ula」。而漢文檔案史料中的記載則分別有「雅魯」、「亞綠」、「押鹿」和「鴨綠」等。抗日戰爭勝利前後才逐漸統一為「鴨綠江」三個標準的固定漢字。於是,現今的許多人每當面對「鴨綠江」三個漢字時,則不免要使用漢語的思維方式對其名進行顧名思義的猜想或分析,並望文生義地杜撰出「因為江水綠似鴨頭之色而得名」的傳聞故事。以漢字的字面含意來推斷和假想出鴨綠江其名產生的歷史,並弄假成真地加以宣傳,此種缺乏歷史考據的「假說」,著實遮蓋和遺失了「鴨綠江」其名的真正含意及歷史本源。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研究所)

文章引用自:

『柒』 人民間經過鴨綠江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抗美援朝:(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0年中國人民志願軍奔赴朝鮮,與美軍展開戰斗,取得勝利。
望採納,O(∩_∩)O謝謝

『捌』 丹東鴨綠江斷橋的歷史

鴨綠江斷橋位於中國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江岸路鴨綠江畔,是原鴨綠江大橋被炸毀後的殘余部分。

鴨綠江斷橋為鴨綠江上諸多橋中第一座橋,始建於1909年,長944.2米,寬11米,十二孔,佔地面積4.9公頃,從中方數第四孔為開閉梁,以四號圓形橋墩為軸,可旋轉90°,便於過往船隻航行。每次旋轉須20分鍾。

由當時日本朝鮮總督府鐵道局所建。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丹東市區唯一一個國家級保護單位。2016年12月,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8)鴨綠江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鴨綠江斷橋歷史沿革:

鴨綠江斷橋該橋原為12孔可開閉式鐵路橋,總長944.2米,寬11米,最初由日本駐朝鮮總督府鐵道局於1909年始為鐵路橋, 從中方數第四孔為開閉梁,以四號墩為軸,可旋轉90°,便於過往船隻航行。

該橋為鴨綠江上的第一座橋梁,1943年4月日本在此橋上游百米處建成第二座鐵路橋(今中朝友誼橋),此橋被改為公路橋。

偽滿時期,日本人在此橋上游建成第二座鐵路大橋(即今日之中朝友誼橋)。

四月啟用,逐將第一橋改為公路橋。

朝鮮戰爭期間,由於該橋作為中方支援朝鮮前線的交通大動脈具有突出的戰略地位,1950年11月8日至14日美軍多次派出轟炸機轟炸,大橋被攔腰炸斷,朝方一側鋼梁落入水中,並有三座橋墩被炸塌。第一橋毀為廢橋。

中方所剩四孔殘橋保留至今,習慣稱「斷橋」,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3年6月動工修整,辟為旅遊景點,命名為「鴨綠江斷橋」。

橋身漆成淺藍色,意在不忘戰爭,祈盼和平。

後經多方提議,將橋名恢復為「鴨綠江斷橋」,橋身恢復為鋼鐵灰色。

由國防部長遲浩田上將題寫橋名「鴨綠江斷橋」,意在保留歷史原貌。

作家陳運和到此寫下散文《歷史登上鴨綠江斷橋》,稱之「上了斷橋猶如上了一節愛國主義生動教育課,知恥辱、知勝利、知天下大事跟著共和國昂首闊步走過來」。

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丹東市區唯一一個國家級保護單位。

『玖』 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抗美(美國)援朝(朝鮮)

閱讀全文

與鴨綠江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