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生通過中國革命對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有何幫助
中國共產黨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是統一戰線、武裝斗爭和黨的建設.
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要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是必然的,是因為:
第一,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內無民主外有強權,因此,中國革命必須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
第二,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農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軍,這決定了中國革命必然要從農村到城市.
第三, 反革命勢力控制了城市與交通要道,農村是其統治的薄弱環節,這也決定了中國革命必然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中國革命要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也是可能的,是因為:
第一,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國,近代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使紅色政權獲得存在和發展的間隙.第二,建立根據地的在區有良好的群眾基礎.第三,向前發展的革命形勢.第四,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第五,共產黨的正確領導.
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
中國革命必須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
中國的社會特點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的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
中國反動統治階級的殘暴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的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發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革命,只能以長期的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這是由中國革命的客觀規律決定的.
4、為什麼說黨的正確領導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證?
新的歷史條件下,廣大人民的需要,從根本上說,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中國,能夠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這個宏偉目標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國共產黨.
第一,堅持中國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需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近代中國歷史反復證明,企圖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使中國實現現代化,根本行不通.只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保證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正確方向,才能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保證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取得進步,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第二,維護國家統一、社會和諧穩定,需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穩定,歷來是中國各族人民最關切的頭等重要的大事.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實代表,以科學理論為指導,憑借其豐富的執政經驗和駕馭全局的能力,統籌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發展,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夠維護國家統一和社會和諧穩定.
第三,正確處理各種復雜的社會矛盾,把億萬人民團結凝聚起來,共同建設美好未來,需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且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差異較大,面臨著各種復雜的社會矛盾.在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順利解決前進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才能凝聚人心、匯聚力量,推進現代化建設事業順利前進.
第四,應對復雜的國際環境的挑戰,需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當前,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的競爭日趨激烈,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在復雜的國際局勢下,只有中國共產黨這樣堅強的政治核心才能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才能保證我國真正走獨立自主的和平發展道路,而不受制於人.
2. 獨特的中國革命道路的歷史意義
1.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理論,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毛澤東指出:不論做什麼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質,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關聯,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規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中國革命有其自身特殊的發展規律,這種特殊的發展規律根源於中國獨特的國情,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理論正是建立在對中國國情准確的把握和認識的基礎上.
2.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暴力革命的學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革命斗爭提供了重要經驗.暴力革命是社會革命的基本形式,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革命的中心任務和最高形式是武裝奪取政權.但是,各國的具體情況不同,離開自己國家的實際談馬克思主義,沒有意義,各國用什麼方式達到目的,應當由各個國家的工人階級自己選擇決定.馬克思曾經指出:「工人總有一天必須奪取政權,以便建立一個新的勞動組織;……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斷言,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到處都應該採取同樣的手段.我們知道,必須考慮到各國的制度、風俗和傳統;我們也不否認,有些國家,像美國、英國,……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如何把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原則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是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一項艱巨而緊迫的任務,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勇敢地接受了這一挑戰,並且作出了正確的判斷.
3.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光輝典範,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毛澤東說:「不研究中國的特點,而去搬外國的東西,就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我們要把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國來,在中國創造出一些新的東西.只有一般的理論,不用於中國的實際,打不得敵人.但如果把理論用到實際上去,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方法來解決中國問題,創造些新的東西,這樣就用得了.」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就是中國革命不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過程.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的開辟,實現了中國革命由城市向鄉村的歷史性轉變,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
4.農村包圍城市革命發展道路理論,對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起到了啟迪作用.毛澤東指出:「任何外國的經驗,只能作參考,不能當作教條.一定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本國的具體情況這兩個方面結合起來.」1982年9月鄧小平說:「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無論革命還是建設,都要注意學習和借鑒外國經驗.但是,照抄照搬別國經驗、別國模式,從來不能得到成功.這方面我們有過不少教訓.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8].」1984年10月,鄧小平又一次強調指出:「中國革命的成功,是毛澤東同志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的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六年來,中國農村就是根據這樣的原則,取得成功的.最近通過的以城市為重點的改革的決定,也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這是我們吃了苦頭總結出來的經驗.」
3. 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取得了什麼結果(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
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革命性的新道路打開了,無論是在中國革命的歷史,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歷史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農村包圍城市道路開辟新的革命道路,中國革命從城市到農村,保存和發展革命力量的歷史性轉變。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革命,奪取政權的新道路,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農村包圍城市的武裝革命,奪取政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暴力革命的學說,為人民爭取解放的殖民半封建的國家提供了重要的經驗,一條新的道路。
四,開設了新的道路在中國革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一般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範,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是由中國的國情。 (1)中國的半 - 殖民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農民佔全國人口的絕大多數,而工人階級,一個小數目,因此,無產階級必須去到農村,發動的武裝農民,建立農村革命政權,土地革命,建立革命軍隊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最後奪取全國的勝利。 (2)中國革命的敵人是非常強大,並且長期占據中心城市。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遠離城市的偏遠山區,是黨的執政能力的敵人最薄弱的環節。因此,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革命的道路上奪取政權,為最後奪取全國的勝利是在農村發展和增長積蓄力量,這是唯一正確的選擇。的根本原因
走農村包圍城市的中國革命,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中國的政治和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城鄉隔離的半封建半殖民的國家。的基本國情,在農村建立革命政權的中國革命的基本條件。在一方面,由於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為的無產階級推出了大部分的經濟落後的農村農民,武裝斗爭中建立的的紅色政權創造了經濟和政治條件;另一方面,由於發展不平衡,中國的政治,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爭奪戰,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創造生存的空間。 (2)國民革命政治影響的存在,紅色政權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 (3)全國革命形勢繼續向前推進,農村革命根據地到另一個的存在和發展的客觀條件。 (4)是一家頗具實力的存在紅軍官方,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必要的主觀條件。 (5)在各級的正確領導下,中國共產黨及其組織的強大,中國的紅色政權能夠存在發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證
4. 回顧歷史事實,說明馬列主義對中國革命道路的選擇起了什麼作用簡答
在馬列主義產生之前,中國傳統的「革命」概念,主要指的是天命代理人的更替專。
當然,也屬有一些民間組織,試圖將一種新的社會關系模式(如青州黃巾軍的「中黃太乙」理論),通過革命手段引入普天之下。
而馬列主義所倡導的「革命」,本質特徵是無產階級的持續專政,即批判或反對(這兩個詞,選擇哪一個,決定了屬於哪一個思想派別)貴族或資產階級的價值觀或執政模式(同上一括弧)。
這種思想,對於激勵部分知識精英和基層民眾加入反對國民政府運動,尋求建立新型社會模式,起到了關鍵作用。共產黨中國的成立以及隨後的經濟、政治、文化運動,都與這種思想密切相關。
樓下的前邊講得不錯,後邊有問題了,主要是忽略了兩點:第一,農民運動的本質不是什麼物質訴求,而是宗教訴求,也就是一般所說的迷信;第二,視無產階級為先進階級只是馬克思等人的假設,現實中各國的無產階級都有落後性和集權特徵,並不只是中國才有。當然,英美的無產階級有獨特之處,這個原因比較復雜了。
5. 什麼歷史事件為中國指出革命道路方向
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是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6. 標志中國革命新道路開辟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新道路
中國革命新道路的確立經過了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過程, 它是黨內各優秀領導人員和全國 人民智慧的結晶, 其中貢獻最為突出的是毛【澤】東同志。 毛【澤】東不僅在實踐中首先把革命進攻 的方向指向了農村, 而且從理論上闡明了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和農村應當成為黨的工作中 心的思想 。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是對 1927 年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根 據地斗爭經驗的科學概括。 它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同當時黨內盛行的把馬克思 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錯誤傾向做堅決斗爭基礎上形成的。 農村包 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理論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隨著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辟, 中國革命開始走向復興。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和根據地逐步 發展起來。 紅軍游擊戰爭實際上已經成為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 農村根據地成為積蓄和鍛煉 革命力量的主要戰略陣地。
7. 以有中國特點的中國革命道路為例,說明為什麼中國革命斗爭的勝
行走包圍城市,功率武裝奪取了革命道路的農村地區,中國革命的勝利是唯一正確途徑。這完成了十月革命和蘇聯不同的是,有一個突破性的革命道路,後來被稱為「井岡山的道路。」然而,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不是在井岡山,但在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形成。根據毛澤東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主要代表,以創建實踐經驗斗爭的深入分析,思考,不斷提煉理論概括,並逐漸形成。她是與創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關聯,是創造的實踐經驗結晶的中央革命根據地。
一,道路開始探索中國井岡山革命,但未能完成井岡山。其次,從反對這種做法贛南,閩西紅軍游擊斗爭的正確道路,中國革命的正確的認識。
包圍城市的道路農村是「迂迴直」體現了策略,巧妙地解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在敵強我弱,如何逐步積累的革命力量,並逐漸情況贏得了國土的問題空間和國家政府。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戰爭的領導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抓住所有的土地和空間,整個國家權力來控制敵人,這是毫無疑問的。敵軍的第一條規則,贏得了廣大的農村貧困人口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它有利於我們的軍隊,發展,積蓄力量的生存。因為大多數的迴旋餘地,地形復雜,與農村地區的供應能力為基礎,可以使軍隊進可攻,退可以。在不利條件下可以節省電力,待機戰勝敵人,還要選擇有利的條件下良好的戰場,殲滅敵人。特別是超過80%的農戶作為靠山的國家的人口,將會給我們的軍隊有實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
第二,它可以摧毀敵人的基地規則。在一方面,我們有深入的廣大農村土地革命,能根除賴以維持的基礎,它的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基礎 - 封建地主階級;另一方面,輝煌的示範農村革命根據地的作用,勢必敵占區對群眾各界產生深遠的影響,促進了共產黨和革命戰爭的不斷提高,並促進分化瓦解敵方陣營,便於利用矛盾的,我專注於打擊主要敵人的斗爭。正如毛澤東指出:「這必須以建立全國革命群眾的信仰,如蘇聯在世界上做,然後必須做,才能給反動統治階級了很大的困難,動搖其基礎促進其內部的分解「。
第三,它可以鍛煉我來管理土地和空間黨執政能力。通過實踐建立革命根據地,不斷開發,實施,測試策略來治理國家,和經驗治國的積累,幹部來治理國家,這也是我黨贏得所有的太空訓練和全國國土電源和控制它迅速奠定了基礎。
四,有利於奪取城市,並最終加速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的過程。我將採取大多數村莊,採用「虛擬避實擊」的策略可能成功,而在此之後,這讓敵人佔領的城市遇到了麻煩,「釜底抽薪」,成為了四個人的戰爭「孤島」包圍,我也很容易被捕獲。這樣一來,農村包圍城市奪取土地和空間,國家權力,雖然它是一條曲折的道路,但它仍然是一個聰明的勝利,一個小的代價換取大的利益,以實現一帆風順戰爭的目的。
8. 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是什麼
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概括起來就是:
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毛澤東從中國特殊的國情出發,闡明了為什麼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
一、是闡明了中國革命走以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毛澤東指出中國的特點:「不是一個獨立的民主的國家,而是一個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國家;在內部沒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壓迫;在外部沒有民族獨立,而受帝國主義壓迫。因此,無議會可以利用,無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
2、這種國情就決定了中國革命不能像資本主義的國家那樣,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後再進行起義和戰爭,而是以武裝的革命對武裝的反革命為主要斗爭形式。
3、由於中國革命的敵人異常強大,而且長期占據城市,所以農村是孕育革命的溫床,而占人口80%以上的農民則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軍、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
二、是論證了農村革命根據地能夠長期存在和發展的可能性。
1、這種可能性一方面是由中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特點決定的。對於這個特點,毛澤東有過生動的描述,他說:「微弱的資本主義經濟和嚴重的半封建經濟同時存在,近代式的若干工商業都市和停滯著的廣大農村同時存在,幾百萬產業工人和幾萬萬舊制度統治下的農民和手工業工人同時存在「。
」管理中央政府的大軍閥和管理各省的小軍閥同時存在,反動軍隊中有隸屬蔣介石的所謂中央軍和隸屬各省軍閥的所謂雜牌軍這樣兩部分軍隊同時存在,若乾的鐵路航路汽車路和普通的獨輪車路、只能用腳走的路和用腳還不好走的路同時存在。」
2、這六個「同時存在」將舊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的多樣性和不平衡性淋漓盡致地刻畫了出來。再從地理特徵來看,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大國,革命勢力有著充分的迴旋餘地,正所謂「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正是這種特殊的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有在農村區域首先勝利的可能,同時也決定了革命的長期性和艱苦性。
三、是進一步闡明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詳細地論述了抗日戰爭中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勝利前景。
1、全面抗戰爆發後,共產國際和蘇聯認為中國應該以國民黨為中心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共產黨盡量遷就、服從、支持他們,目的很明確,就是要中國拖住日本,減輕蘇聯在遠東方面的軍事壓力。
2、1937年11月王明回國後,由以前的「左」,又變成了右,他不折不扣地執行共產國際的意圖,主張運動戰,反對游擊戰,甚至提出「一切經過統一戰線,一切服從統一戰線」的口號,實質上就是一切聽命於國民黨。
3、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沒有錯,但放棄領導權那就會重蹈大規模失敗的覆轍。王明不僅自己宣講右的一套,而且還利用控制的《新華日報》大肆傳播他的論調,而對於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王明則予以弱化,如他以篇幅過長為由拒絕在《新華日報》上登載《論持久戰》。
4、王明的右傾言論在黨內產生了一定影響,使得黨內一些同志對於在國共合作抗日的新的歷史條件下,仍然要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必要性產生了動搖。
5、針對於此,毛澤東在一系列論述中分析了抗日戰爭的形勢,提出要堅持抗日戰爭的領導權,仍然必須執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的戰略方針,仍然要堅持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並指出這是奪取抗戰全面勝利乃至中國革命最終勝利的必由之路。
這樣,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在理論形態上逐步臻於成熟和完善了。
(8)通過歷史事件說明中國特色革命道路擴展閱讀:
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辟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暴力革命的學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革命斗爭提供了重要經驗;
三、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光輝典範,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
四、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啟迪作用。
9. 為什麼說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
(2017·黃石)新華社特稿《在歷史關節點上》這樣說:「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的奮斗版歷程,走了權整整28年。期間.中國共產黨先後經歷了『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五個關鍵階段」。其中『星火燎原』是指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
10.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列舉在開辟這條道路過程中的兩個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歷史事
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