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參觀歷史博物館之後的感言
參觀歷史博物館觀後感
從93年來北京上大學,到現在有13年之多了。13年來,每天生活在這個城市,卻有一種「不知廬山真面目」的感覺,除了上學時的歷史課本之外,再沒有真正立體全方位的去了解過我們的首都。
參觀首都博物館新館給了我這個機會。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於西長安街延長線白雲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後,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於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
通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於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這里的2000萬人民百姓。
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徵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
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朴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助,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美好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現在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
四為美。名勝古跡之美,現代建築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面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置,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參觀之後這一個月以來,我走在街上總是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築;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么好的城市,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窗口,應該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像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因此,倡議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參觀,倡議我們同事帶家人和孩子前去參觀,倡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到首都博物館進行參觀和學習。
㈡ 游覽磁州窯作文三百字
我的家鄉在河北省磁縣。這里山美、水美、人也美,文化更美。要說文化,那就是磁州窯博物館了吧!
磁州窯是我國古代北方最大的一個民謠體系也是著名的民間瓷窯。它在我們這的觀台鎮與彭城鎮一帶。據專家說,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遼、金、元、明、清仍在繼續燒制,燒造歷史悠久,具有很強生命力、流傳下來的遺物特別多。
磁州窯的器形和紋飾為民間所喜聞樂見,影響范圍很廣。中心窯場以觀台鎮為中心,形成一個龐大的磁州窯體系。
風格獨特的磁州窯瓷器,在我國瓷器發展史中占相當重要的地位。繼承了唐代南北民窯的特點,融入本地特色,精細粗獷並存,豪放工制兼有,於同時的五大民窯相比,有很大不同,其作品更具有濃厚的民間情趣,裝飾形神兼備,別開生面,頗具北方特色磁州窯已生產白釉黑彩瓷器著稱於世,黑白對比,強烈鮮明,圖案十分醒目,刻、劃、剔、填彩兼用,並且創造性的將中國繪畫的技法,以圖案的構成形式、巧妙而生動地繪制在陶器上。具有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
歷史上有關宋代磁州窯瓷器文獻記載。集中在明清兩代。明代初年有曹明仲的《格古要論》、王佐《新增格古要論》、清代初年《磁州志》《明會典》蘭浦《景德鎮陶錄》和許之衡的《飲流齋說瓷》等書,把我們磁州窯瓷器的造型、釉色、燒造的及工藝特點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記載和描述。
能生活在這樣文化底蘊的家鄉,我感到無比的自豪,我相信在祖國的懷抱中,我的家鄉會越變越好!
㈢ 誰又關於 磁縣磁州窯博物館 的作文不要太有水平的,小學水平就行
.1 出門向左拐,我便能依稀地看見博物館廣場。我知道那裡每晚都充滿了歡聲笑語,熙熙攘攘的人群,璀璨的燈光,都使博物館充滿誘惑力。現在就讓我分別向大家介紹一下磁州窯和磁州窯博物館吧。
6.磁州窯博物館位於磁縣城內磁州路(北二環)中段路北磁州窯博物館廣場中心地帶,它的設計充分抓住磁州窯的特點,在建築形制上以「窯」為中心,以「弧」為展線,上下分兩層,內設四個大展廳,在功能上亦設計有文物庫房、學術報告廳,文物修復室、陶吧等。
2. 磁州窯位於觀台鎮,那裡宋代屬於磁州,故得名磁州窯,建於宋代,所燒器物純供民間使用。所燒制的陶瓷,選材豐富而清新,紋飾題材不拘一格,具有特殊的美感和鮮明的時代性,大部分是來源於民間生活,取材於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和人物故事,生動親切,情趣濃郁而富有幽默感,表現了當時人民群眾傳統的審美觀念。布局上以傳統的中國畫寫意手法結合圖案變化特點,畫面既簡潔又生動。同時紋飾線條流暢豪放,色彩對比強烈,形體比例,輕重適度,線條干凈利落,情趣盎然,造型與裝飾能夠達到完美的和諧統一發展了陶瓷的裝飾藝術,表現出民間藝術所共有的豪放朴實的風格,深受人民喜愛。
3. 磁州窯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的獨特貢獻有兩點:其一是白地黑褐彩繪,把傳統的書畫藝術與制瓷工藝結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詩詞、諺語、警句和文學作品作為紋飾,這是很有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產。現藏於廣州博物館的北宋磁州窯「枕賦」銘長方形枕,現藏於廣東省博物館的元磁州窯白地赫彩西遊記方型枕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4.磁州窯的製品構圖嚴謹,典雅古樸,形象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展現了宋元時期的社會風俗,為研究這個時期的民間繪畫等藝術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介紹完磁州窯,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下博物館吧。
5.介紹完磁州窯,我再向大家介紹一下博物館吧。
磁州窯博物館的陳列主題為《黑與白的藝術》,其緊扣住磁州窯「白地黑花」的裝飾藝術特徵,並給予了高度概括。該專題陳列共分四個主題,一是窯火初燃,展示的是北朝隋唐時期的磁州窯器物;二是化境黑白,展示的是宋金元時期的磁州窯「白地黑花」裝飾藝術由初創到成熟的過程;三是余韻悠長,展示的是明清民國時期的磁州窯器物,反映了磁州窯窯火千年不熄;四是美器由來,展示的是磁州窯生產的整個工藝流程。
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是我國縣級較大的專題博物館,它將以其獨特的視角,豐富的內容,向全國、全世界全方位展示磁州窯文化,並以中國磁州窯博物館為平台,充分宣傳和展示磁縣的當代精神文明。
現在 ,磁州窯博物館已成為磁縣對外宣傳和展示的一個重要文化窗口。我為家鄉磁縣的磁州窯博物館感到驕傲,並以家鄉磁縣為榮。
標123456的是第幾自然段
㈣ 參觀歷史博物館有感 300字
今天,我們小記者要去歷史博物館,不妨你也跟著我一起去吧!
我們一走進博物館,一幅迷人的景象就呈現在我們的眼前:一塊紗布裡面站著一個巨人——他就是銅立人像。它形態各異,而且還有兩只長長的手臂,好像要抱你一樣。可見,它具有濃濃的民俗文化啊!接下來,我看到一個文物好像在金雞獨立,結果,我上前一看原來是銅人首鳥身像啊。它像奧運雲一樣,一動不動地立在那裡。然後,我又看到了一顆巨大的牙齒,它會是誰的牙齒呢?原來,它是陸地上最大的動物——象的牙齒。它巨大無比,呈土咖啡色。
突然,我的眼睛被一幅幅山水畫吸引住了,然後,我就不知不覺地來到「畫廊」,那裡到處都是畫,有的刻在木頭上,還有的乾脆把人的造型捏出來。第一幅畫是在木頭上刻的,它的內容非常豐富,而且很精緻。可是,我感覺它非常像《清明上河圖》。你看,民俗文化又特別,又相像。
然後,我們又去了三樓,那裡有鄧小平爺爺所開過的車、用過的公文包等等。在這里,我大開眼界,看到了改革開放初期1980年的電話,還看到以前竟然有兩個鏡頭的照相機,真是應有盡有!可是,一個大大的傢伙擋住了我的視線,我心想,這傢伙,這么大,還有一個自行車一樣的圓圈,真奇怪!原來,它是古代的電影設備啊!你看,古代的東西也很新奇哦!
但是,時間過得飛快,我們該回去了。我戀戀不舍地告別了歷史博物館,心思還在那有趣的博物館。
㈤ 去參加歷史博物館的觀後感
《中國歷史博物館觀後感》 :
從1993年來北京上大學,到現在有13年之多了。13年來,每天生活在這個城市,卻有一種「不知廬山真面目」的感覺,除了上學時的歷史課本之外,再沒有真正立體全方位的去了解過我們的首都。
參觀首都博物館新館給了我這個機會。首都博物館新館坐落於西長安街延長線白雲路的西側,外觀雄偉,氣勢磅礴。進入之後,按照導覽圖一一參觀,不知不覺沉醉於祖國首都的一草一木,一鼎一印之中。通過參觀首都博物館,我對首都的認識在以下四方面得到了提升: 一為博。首都地大物博自是早就知道,但僅限於一個模糊的概念。這次系統詳細的參觀了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像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館藏京劇文物展、書房珍玩精品展等各項展覽,不禁感慨祖國首都的文化底蘊之博,物產資源之博,藝術內涵之博。首都以她博大的胸懷,包容和養育著生活在這里的2000萬人民百姓。 二為史。北京是古城,歷史悠久。曾有多個朝代以此為都,北京的歷史中填充著無數色彩繽紛的故事。
承載著朝廷權威的皇家玉璽,記錄著世代變遷的竹簡,刻畫著滄海桑田的鐵器銅器,象徵著雍容華貴的玉器古玩,還有留著戰爭疤痕的民間遺物,每一件都在給我們講述著自己說不完的經歷和史實。三為情。老北京的民俗和風土人情是聞名世界的。展廳中模仿的婚慶場面洋溢著熱鬧喜慶,也洋溢著純朴的民風民情;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從頭到尾透著誠懇和熱情;還有日漸稀少的老北京四合院的風情,街坊鄰里們談笑風生,互相幫助,誰家有事,一聲招呼,一個院落攜手共濟,不是親情而勝似親情,讓我們現代人無比羨慕那美好的和-諧。真正老北京的民情是淳厚的、溫和的、謙遜的,這是需要我們現在去重溫,去尋找和拾回的。 四為美。名勝古跡之美,現代建築之美,自然風光之美,北京的美無處不在。活靈活現的皮影兒和面人兒,獨特的傳統服飾和民間剪紙,享譽世界的京劇文化,神秘高雅的篆刻和書法,首都北京的文化藝術之美更是魅力無窮。再看從博物館本身的建築設計,到展區展品的設置,無處不在的貼心服務,到細心品味的參觀人群和天真活潑、認真參觀學習的孩子們,也展示了我們首都北京的精神文明之美。
只有真正了解一個城市,才會真正熱愛她。參觀之後這一個月以來,我走在街上總是有意無意的用欣賞的目光去觀察路邊的建築;每次看到有損市容市貌的行為時心中總是想,這么好的城市,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愛惜她保護她。首都博物館是一個窗口,應該面向社會各界免費開放,讓大家都來了解北京,熱愛北京,進而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很難想像一個亂貼小廣告或隨意扔垃圾的人會是一個對首都,對國家充滿感情的人。因此,倡議各中小學校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參觀,倡議我們同事帶家人和孩子前去參觀,倡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到首都博物館進行參觀和學習。
㈥ 參觀歷史博物館有感 500字
一、鵝頭桶
正月初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溫州博物館參觀。在博物館里最讓我留連忘返的是藝術品展廳。在展廳里各個年代各種造型的藝術品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特別是有一隻造型獨特的木桶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一隻什麼桶呀?一隻圓圓的桶上有一個長長的把,這個把的造型是一隻鵝頭,桶沿是高低不平的,因為它代表著鵝的翅膀和尾巴,整個桶看起來就像一隻浮在水面、回頭展望的鵝,使我想起一首古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爸爸告訴我說:這種桶是溫州最有特色的木桶,叫鵝頭桶,是古人用來裝洗衣服的,因為古人洗衣服是到河裡的,人們把洗好的衣服放到桶里,然後用手挎著鵝頭桶提回家,這樣既輕松又好看。我心想古人真聰明,我也要好好讀書,假如我也發明一些東西放到博物館,讓將來的觀看,那該多好啊!
二、蝴蝶盤
呀,博物館里怎麼會飛進蝴蝶來呢,哦,是我老眼花眼了,那不是蝴蝶,是蝴蝶造型的木盤子,它是用一塊木板刻出來的,上面有一圈圈的年輪,整個盤子漆成棕紅色的,可好看了。聽爸爸說,「這是古代人在過大年的時候裝水果,瓜子招待客人的,叫蝴蝶果盤。」我們家也有果盤,但那是玻璃做的,雖然看起來很洋氣,也很好看,可我還是喜歡這只蝴蝶盤。不知道現在還有這種盤子賣不?
三、活字印刷
在展廳里,我看到了木刻的和泥土燒制的活字印刷字盤,在爸爸的講解下,使我知道了印刷的基本發展史。
最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要印書,先在一塊磨平了的蠟石上將文章刻上去,然後一張紙一張紙地拓印出來,如果要印第二篇文章,就把原來刻好的文章磨掉再刻,這樣很費時,而且無法再版。後來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人們覺得方便多了,畢升把一個個字刻在特製的泥塊上。然後燒硬要排版時,就按文章將這些字排在一個特製的字盤里再去印刷,印完了放起來以後還可以再用。到了近代,人們發明了機械印刷,印刷的速度是快了但是排版還是要手工操作的,其實也沒多大進步,現在可好了,採用電腦激光排版了,不但印刷速度加快,質量也越來越好,不知道將來的印刷還會發展到什麼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