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基礎知識是學好歷史的前提

基礎知識是學好歷史的前提

發布時間:2021-03-05 22:26:49

1. 怎麼樣才能學好歷史

我是歷史教師,想要學好歷史,我給你以下建議:
1)歷史最重要的是線索。給你一本教材,你先翻到目錄部分,要明白這本書說了些什麼,在整體上有個把握。比如說中國歷史,分為古代史、近代史、現代史。他們之間是以什麼為標志劃分。這些大的線索你必須清晰。
2)每一課之間同樣也有聯系,比如說古代史裡面以隋唐歷史為例:首先肯定會告訴你隋唐的更替、有名的皇帝比如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等等、這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文化特徵等等。
3)歷史肯定是要記憶,但是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要有線索地去記憶,把零碎的知識用線索穿插起來去記憶。有一種辦法可以讓你理解我說的這些,你復習完本課的內容後,列出本課知識脈絡,關上課本,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要讓你的復述具有邏輯性。你能復述出來,說明你就掌握到了精髓。同時對你的寫作、語言表達有很大的好處。
以上試試吧!相信你會學好!

2. 怎麼才能學好歷史

祝你在歷史方面取得好的成績!!
一、歷史課堂學習「四習慣」:預習—筆記—思考—溫習

我們常說,習慣影響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良好的習慣多麼重要。學習更是這樣,好的學習習慣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習能力。歷史學習要養成四種好習慣:即不經預習不上課,不動筆墨不看書,不經思考不提問,不經溫習不作業。要養成預習、筆記、思考、溫習的習慣。

課前的預習必不可少,只有預習,才能對課文有個大致的了解,明確重點難點,以便上課有目的、高效地學習。預習時遇上的疑惑,可做上標記,以便上課時重點突破,迎刃而解。預習時還要掃除文字閱讀障礙。預習就是自我學習的過程,體現出學習主體性原則。上課認真記筆記,看書時圈點劃批,便於系統掌握,能夠分清主次。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多動筆墨還可以提高記憶力。古人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思之,思之,神鬼通之。」可見勤於思考多麼重要。歷史學習更要深入思考,大膽質疑,不然「讀史使人明智」只是一句空話。我們常說「溫故而知新」,上完課要及時溫習鞏固。在溫習的基礎上,再去寫作業。很多同學等寫作業時,再把書拿來翻來翻去,這樣不僅學習效率底,而且掌握的知識也是支離破碎的。

當然,這四種習慣對其他任何學科的學習也都是實用的,只不過對歷史學習顯得尤為重要。良好的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只要同學們堅持不懈,養之有素,習慣成自然,歷史學習就會輕松自如。歷史教師更要強化學生的歷史學習習慣。

二、歷史教材閱讀「九到位」

歷史學習一定要提高歷史教科書的閱讀能力。學生往往是拋開課本背筆記,丟下教材看資料;即使看書,也只看大字正文部分,其它一概不看。這樣是很難學好歷史的。歷史閱讀要全面、仔細,要提高閱讀能力,既要快速瀏覽,也要重點解讀。還要帶著問題去研讀。老師應當對學生進行歷史閱讀指導,甚至要用學語文的方法去學歷史。

(1)閱讀課前「說明」,明確學史目的

高一歷史「說明」中提到:「高中教材的編寫,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維道德品質、文化科學知識、審美情趣和身體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學習的能力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促進學習的全面發展,為高一級學校和社會輸送素質好的合格的畢業生。」這段話,讓我們明確高中歷史學習的目的,積極的心態,是學習成功的前提。當然,「新課標」對歷史學習目的另有表述。

(2)閱讀課文目錄,形成框架結構

歷史課文是以章節體系編排,每一章構成一個單元,體現出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反映出歷史知識的系統性、邏輯性。經常閱讀目錄,便於我們從宏觀上把握本冊歷史結構,從而避免「盲人摸象」的局限,而且可以做到縱橫對比,融會貫通。新課程是以專題形式編寫的,閱讀目錄可以對該專題有個立體的了解。

(3)閱讀章節導言,把握背景線索

高中章節導言主要是介紹國內國際背景和主要線索。導言是高度概括濃縮的語言,讀導言也是便於從宏觀上了解這一章或內容,明確該章大事所處的時代背景,從而形成立體的時空觀和系統的歷史感。常讀導言還可以提高歷史概括能力,「去粗取精,由表及裡,由此及彼。」

(4)閱讀歷史正文,夯實歷史知識

每節正文1200—1300字,顯然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重點和主體,因此要高度重視。每節都有相應的子目,閱讀正文要圍繞課題與子目,了解歷史的原因,經過和影響,注意每節歷史事件、人物的關系。高中學習,尤其要分析歷史動因和影響,理解歷史表象背後的因果關系。讀正文,要注意領會理論性的表述和歷史結論性的論語。正文的閱讀應帶著問題去研讀。如「鴉片戰爭」這一節,要思考:英國為什麼要發動鴉片戰爭?林則徐為什麼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英雄?鴉片戰爭中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產生什麼影響?這些問題在課文正文中是可以找到答案的。

(5)閱讀小字、注釋,拓展歷史思維

小字每課時也有1000字左右,學生學習最易忽視。小字是正文的說明、補充、拓展或分析。雖然小字往往不作考試的主要內容,但卻可豐富歷史知識,開拓視野。有些小字是較高的理論分析,對我們高中生提高理性思維有很大幫助,如《中國近代史》下冊第9頁有關「工農武裝割據」的理論形成。一些注釋,除了掃清文字障礙處,還介紹某些學術觀點,也不妨閱讀一下,以啟發思考,拓展思維。更何況,小字、注釋,文字生動,引人入勝,可以激發我們學史的興趣。

(6)閱讀文獻材料,提高研究能力

高中每節材料1—2條材料閱讀,不僅能讓我們直接感受歷史,還可以提高認識能力,「去偽存真,由表及裡」。如洋務運動一節引用曾國藩話:「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認識他辦洋務是為了鎮壓人民起義,至於「勤遠略」,只不過是掩人耳目而已。材料的閱讀不僅要通過注釋,掃除文字障礙,而且要結合課文了解材料背景,更要運用科學的理論對材料進行加工整理,更大限度的提高有效信息。

(7)閱讀歷史地圖,形成時空觀

古人治史,尚且「左圖右史」,我們學習歷史更要結合地圖。課文本身有地圖,另有單獨的歷史地圖冊,邊讀史書,邊對照地圖。如有些地圖是戰爭形勢圖,體現戰爭動態過程,結合地圖用彩筆勾勒,了解戰爭的經過,結果,以便形成立體的、完整的空間觀念。近些年高考歷史試題加大考查歷史地圖的比重。學生學習歷史最忽視讀圖,所以要格外重視。

(8)閱讀歷史圖畫、表格,提高觀察力,想像力

高中歷史每節里的圖畫4—6幅,課前還有約20幅彩圖,此外還有些表格。這些圖畫有歷史人物畫,遺址圖以及歷史場景等。多讀圖畫可以提高觀察力,想像力,使新學的歷史知識更直觀,更立體,更豐厚。這些圖畫不少還是藝術精品,可以給我們以美感。

(9)閱讀書後年表,理清歷史線索

課後的大事年表要反復讀,每章節的大事年代一定要牢記。只有記住年代,才能對龐雜的歷史有清晰的認識,才能形成系統的歷史知識。學生最怕記年代,因此要探究記憶方法,提高記憶力。

以上只是要求歷史閱讀要全面,要到位。而歷史閱讀的方法還很多,需要在歷史學習中不斷總結。

三、歷史學習三步曲:了解(准)——理解(深)——見解(新)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歷史學科的特點,我們總結了歷史學習三步曲。這三步是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點到線再到面,循序漸進,循環往復,便於進行高效、系統而有趣味地歷史學習。在教學中,我們運用「三步曲」,取得較好的效果。

「了解」是歷史學習第一步。即了解歷史事實、梳理歷史線索、概括階段特徵等。歷史就是人類社會以往的運動過程,它是一定人物在一定時間、地域內進行的一些重大活動。因此,每一個歷史大事的要件都要了解清楚,諸如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經過、結果等都要瞭然如胸。「了解」的要求一是「准」,歷史是一門科學,科學要求准確嚴謹。這就要求歷史學習要建構明確的時空觀。一是「全」,即方方面面,全面掌握。全面掌握不是眉毛鬍子一把抓,要善於概括梳理,做到「去粗取精」。如「鴉片戰爭」一節,我們就要了解戰爭的過程:戰爭的起止年代、作戰雙方、戰爭路線和階段、重要的反抗斗爭、主要人物等。「了解」的基礎是記憶,因此,要提高記憶力,探究記憶方法。

「理解」是歷史學習第二步。歷史學習要求弄清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因果關系,揭示歷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辨證聯系,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等。理解的要求是「深」。這就要求歷史學習時應精讀、細讀、有重點地閱讀;要善於綜合閱讀,諸如歷史地圖、歷史材料、圖片乃至注釋都應有目的地讀一讀;學習時,要討論,要探究,要思考,要查閱資料,要整理筆記,生生合作,師生交流。如「鴉片戰爭」我們就要思考:這場戰爭的爆發是必然的嗎?清政府為什麼會戰敗?為什麼鴉片戰爭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等等。

形成「見解」是歷史學習第三步。我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歷史學習要從歷史的成敗得失中總結經驗教訓,從紛繁的歷史現象中獲得深刻的歷史啟迪,要善於在歷史的聯系比較中獲取歷史認識,運用正確的觀點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科學的評判。「見解」的要求是「新」,即要有新意,不可人雲亦雲。要去感受歷史,從歷史中獲取人生智慧,要學以致用。仍以「鴉片戰爭」為例,我們要從戰爭的成敗得失獲得見解、啟迪:落後就要挨打;政治腐敗必然導致軍事失敗;腐朽落後的封建主義不是新興資本主義的對手;林則徐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等。

「了解——理解——見解」這三步是聯結為一個整體,不可分割開來。對高中生而言,「了解」不可或缺,是歷史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歷史課的「預習」也應屬於「了解」這一步。「理解」是至關重要的一步,是歷史學習的關鍵,體現高中歷史學習的特點。課堂歷史學習主要是「理解」這一步。而形成「見解」是歷史學習目的所在,其要求較高,要培養創造思維,加強理論學習。「見解」這一步還應延伸到課外。如研究性學習中的歷史考察、歷史采訪、歷史辯論等都不會局限在課內。「歷史學習三步曲」 要求歷史學習要由粗讀到細讀,由宏觀把握到微觀掌握,由封閉式孤立學習到開放式合作學習,由被動的接受式學習到主體性探究式學習等。還要求把歷史學習和政治、語文、地理等學科有機地結合起來,體現綜合化的特點。

四.總結記憶方法,減輕學習負擔

歷史學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記憶量大,靠死記硬背肯定是很痛苦的,所以學生歷史學習更要不斷總結記憶的竅門,只有這樣,歷史學習才會事半功倍,樂趣無窮。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記憶方法。

(1)濃縮法

濃縮法就是化繁為簡,去粗取精,緊扣關鍵字眼,把繁雜的內容進行壓縮、整理的過程。如中共成立的歷史意義,只要記住兩個成語就行,「開天闢地」,「煥然一新」;《中英南京條約》記住「賠款、開商、割地、關稅」;南昌起義意義記住三個「一」:「一面旗幟,一個標志,一個節日」,大運河記住「永、通、邗、南」。還可以通過數字把課文內容濃縮為若干條,如「新文化運動」可濃縮為「一個口號,兩個階段,三項內容,四位代表人物」等。內容整理的過程就是深加工的過程,一定會加深印象,提高記憶力。

(2)比較法

比較法就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歷史事件、歷史現象、歷史人物從不同角度進行對比,從中找出異同,把握特徵增進記憶。如「新舊民主主義革命」比較,其中社會性質、革命性質、革命動力是相同的,領導階級、指導思想、群眾基礎、革命前途、革命結果是不同的。通過比較,便能深入理解:「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這種比較,不僅要前後對照,古今比較,還要中外聯系比較,如「戊戌變法和明治維新成敗得失的比較」,「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比較」等。歷史學習一定要形成比較的意識,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

(3)圖示法

圖示法是老師教學板書經常使用的方法。歷史學習使用圖示法可以化繁為簡,由點到線,由線成面,簡潔明了形象生動,記憶變得輕松。

如毛澤東論持久戰可設計如下圖示(略):

(4)製表法:

把相似易混的歷史知識通過製表的方法掌握。如中共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可按照「背景、時間、內容、特點、作用」等幾個方面去掌握。製表法和比較法有所不同。比較法是要求比較異同,找出規律;而製表法只是把相似的歷史知識放在一起,進行對照,以便掌握。

(5)歷史年代速記法:

歷史年代的記憶只要動腦,也是有法可循。或連續記憶,或間隔記憶,或諧音記憶,或數字重疊記憶,或中外對比記憶等等。如1771年可諧音「一起起義」。如「1919年」、「1818年」屬於數字重疊,等。

總之,歷史記憶的方法很多,諸如綱要信號記憶法,討論辯論記憶法,重復朗讀記憶法等等。這就需要同學在學習中認真總結。記憶是思維的基礎,提高記憶力不僅可以改善思維能力、豐富想像力,而且還會可以增強自信心。中小學階段是記憶的黃金時期,所記憶的知識最為牢固,甚至可以終身不忘,因此同學們應加強記憶,快樂記憶,獲取豐富的歷史知識。

五.歷史復習四步法: 史實—史通—史論—史感

歷史課如何復習,向來是老師學生都感到困惑的問題。單純的強化訓練,未免枯燥;一味的讀書背記,難免單調。我們探索出歷史復習四步法,即「史實→史通→史論→史感」。具體而言,即以章為一個復習單元,以訓練為主線,在老師的引導下,按照四個步驟,循序漸進,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形成系統的歷史時空觀,並讓歷史認識上升到一個新高度。

第一步:「史實」——知識整合

歷史復習的第一步,要梳理該章主要大事,歸納歷史線索,概括階段特徵。這就要求學生對基本史實和階段特徵的掌握必須准確、全面,要建構清晰完整的歷史體系。復習時,要快速閱讀,迅速翻檢,准確勾勒歷史線索,從政治、經濟、文化等不同層面概括歷史階段特徵。如「國共十年對峙」這一章,可以概括三條線索,即:國共兩黨由對峙對抗到合作和平;中日民族矛盾由不斷上升到形成主要矛盾;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

第二步:「史通」——聯系比較

聯系與比較,觸類旁通,古今中外融會貫通,形成立體思維。這一步要求學生不能拘泥於本章的內容,而要以本章知識為主要出發點,前後聯系,能力遷移。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就跨越兩章內容,涉及兩個階段十件大事。歷史復習的第二步顯然比第一步要求要高,要放寬歷史視野,善於縱橫聯系,這就要求歷史復習不能支離破碎,要有通概的眼光。老師要精心設計一些問題,給學生提供學習的思路。

第三步:「史論」——史論結合。

運用所掌握的一些理論,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評價,對歷史現象進行探索質疑,科學分析歷史的因果關系,使歷史學習上升到較高理論層面。歷史科《考試說明》列出的「能力要求」4項10條中,明確提出「史論結合」,這就要求歷史闡釋時要論從史出,立論鮮明,要把基本的理論觀點溶入對歷史事實的分析評價之中,既不能把理論像標簽樣貼在史事上,也不能理論加史事搞成拼盤狀。

第四步:「史感」——感受歷史。

學生通過系統的歷史學習和復習,感受歷史,走進歷史,體驗歷史,形成全新的歷史時空觀和歷史新感受。「史感」更多的是體現出史學的功能,從歷史中認識現實,增強時代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從歷史的成敗得失,縱橫比較中,產生新的經驗教訓、啟發,以此指導生活,引領人生。

歷史復習四步法是復習時大致的四個步驟,這四步之間是互相關聯的,不要割裂開來,要互相滲透,互相聯系。「史實」是前提,是基礎。主要是掌握記憶的方法,提高歸納、概括的能力,復習時要求准確全面。「史通」、「史論」是核心,是關鍵,突出體現出歷史系統復習要求,要善於聯系比較,提高分析理解能力,尤其要善於運用歷史思維和科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復習時要求深刻系統。「史感」是歷史學習、復習的終極目的,是逐漸形成的過程,突出體現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總之,歷史學習、復習中有意識形成這四個步驟,會提高學習效率,發展學科能力,增加學習歷史的樂趣.

六.開發歷史資源,提高治史能力

歷史學習不可只停留在課堂,也不可拘泥於課本。而要把視野引向家庭、社區和廣闊的社會生活,引向圖書館、互聯網、博物館、歷史遺存等豐富的歷史資源。還要充分挖掘鄉土教材的歷史內涵,開展歷史研究性學習。總之,要拓展歷史學習的空間,把學校歷史教育與社會歷史生活緊密相聯,實行開放性學習.上海教科院付院長顧泠沅教授曾講到:「聽到的忘的快,看到的記得住,做過的才能會」。歷史學習,要求同學就某一問題,通過查閱資料,走訪考查,篩選甄別,撰寫歷史小論文或歷史考察報告。還可以組織歷史辯論會,重大事件紀念演講會,歷史題材的郵品、圖片展等。還可以開展「我的家庭歷史」的調查活動。

3. 怎樣才能學好歷史

准確記憶基礎知識是學好歷史的是第一步,但對於沒有入門的同學來說,歷史知識紛繁復雜,千頭萬緒,簡直無從下手。其實這里邊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後可以既記得准、又記得狠。筆者總結了幾種方法,如果學會用活,做到舉一反三,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一、字頭法。抽出核心字(多為首字),串在一起,押韻更好,然後多念幾遍即可。
例1.清朝最後的九個皇帝依次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記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例2.1842年簽定的中英《南京條約》中開放的中國第一批通商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由南向北),記為「廣廈福寧上」。
例3.「戊戌六君子」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廣仁,記為「譚劉林,楊楊康」。
例4.1931年中共的土地革命路線:依靠貧農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可記為「靠貧聯中限富,保中小滅地主」
二、諧音法。基本方法同「字頭法」,只不過要精選核心字及其諧音,使其既押韻,又有一定生動的意義。
例1.洋務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沈葆楨、丁日昌,編為「新(欣)翻(藩)譯(李)坐(左)洞審(沈)日昌」。
三、奇特聯想法。聯想越奇特,記憶越深刻,因人而異,因事而異。
例1.民主革命思想家陳天華有兩部著作《猛回頭》、《警世鍾》,記法為一邊想「一個叫陳天華的人猛回頭撞響了警世鍾,一邊做轉頭動作,同時發出鍾聲響。」
例2.軍閥割據時,馮國璋、曹錕、段祺瑞控制的地盤及其支持者可聯想為「曹錕靠在一棵日本梨樹(直隸、江蘇)上餓(湖北)得快乾(贛)了,段祺瑞端著一大碗(皖)鹵(魯)面(閩),這(浙江)應(英)該很美呀。」
四、歌謠法,即以「核心字」為基礎,通過反復挑選排列,使之成為形式對仗,合則押韻的順口溜,最適於記年代。
例1.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國代表大會——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國民黨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編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國民黨一大24、1」
例2.1932年,日本扶持溥儀做傀儡,建立偽滿洲國。編為「32、3 傀儡建」
例3.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紅軍進行了長征。編為「34、10(念壹零) 36、10(念壹零) ,紅軍長征,翻山越嶺。」
例4. 1935年瓦窯堡會議和1937年洛川會議的時間和內容很容易混淆。可編為「瓦早洛(落)後」及「瓦窯堡,統戰方針好;到洛川,定全面抗戰」
例5.抗戰過程中的幾件大事,1937年平型關大捷,1938年台兒庄戰役,1940年百團大戰,1940年汪精衛成立偽國民政府,1941年皖南事變。可分別編為「37、9 林彪吼,38、3 拉鋸戰,40春 汪偽成,40下半 百團大戰,41九千(人) 皖南事變」。
例6、1950年6月,毛澤東在七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爭取國家財政基本好轉的三個條件可編為:「土改完成,工商調整,經費節省」。
例7、文革爆發的導火線和全面發動的標志可編為「一個導火線,兩會兩文件」。
例8、文革中的主要建設成就可編為「成昆湘黔,二汽十堰,南京長江,勝利油田」。即成昆鐵路和湘黔鐵路,十堰的二汽,南京長江大橋,山東東營勝利油田。
例9、新中國成立以來的部分重大科技成就: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1964年和1967年-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顆氫彈,1965年,世界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質-牛胰島素,1970年,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可編為「57武漢,橋通天塹;64、67,驚世兩彈;1965,牛胰島素;1970,人造衛星。」
五、排比法。即認真分析歷史事物,從中歸納提煉出或連續或對仗的「核心詞」,作為記憶的載體,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適用范圍很廣。
例1.1858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列強強迫清政府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主要內容有5點,可總結為「三外一賠一開」。賠款和開口岸 是近代絕大部分不平等條約都有的內容。「三外」指外國人(可以到內地游歷、經商、傳教),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外國船(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例2.袁世凱的復辟帝制活動,可總結為「一轉正、兩解散、三修改」。
一轉正:1913年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二解散:1913年解散國民黨,次年又解散國會。三修改:廢《臨時約法》改為《中華民國約法》;改內閣制為總統制;改總統選舉法(改選舉為推舉,改有限任期為連選連任)。
例3.新文化運動的基本內容,可總結為「四提倡,四反對」。
例4.辛亥革命後「實業報國」思潮的代表人物,可總結為「南張北周和二榮」,類似的還有中共建黨先驅「南陳北李」(陳獨秀、李大釗)。
例5.1927年中共三大起義的意義,可總結為「三個第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秋收起義建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支軍隊。廣州起義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府。
例6、一五計劃經濟建設的重大成就可總結為「一橋二鐵三公四廠」。
即武漢長江大橋;寶成和鷹廈鐵路;康藏、青藏和新藏公路;鞍鋼無縫鋼管廠、一汽、沈陽飛機製造廠和沈陽機床廠。

4. 如何學好歷史

5. 怎麼才能學好歷史

中學時代是一個人的生命含苞待放的時期,蘊涵著無盡的潛能、希望與夢想,因此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歲月。在此積淀我們的學識,進而提升我們心智品行的關鍵時刻,老師不由想起了開學初期對同學們進行的一次關於世界歷史學習現狀的調查,當老師問,對世界歷史的學習,同學們有什麼想法和要求時,你們提出了一些讓老師特別憂心的問題,如「我以前歷史課沒好好學,現在還來得及嗎?」、「歷史課中考都考什麼內容?題型有哪些?」、「我們怎麼背歷史知識?」……同學們,歷史就像一位睿智長者,他曾在回眸古埃及金字塔時喟嘆,在點亮愛迪生電燈時感慨,在徜徉世界大戰戰場時沉思,在目睹克隆技術出現時暢想……而這些所有對歷史的深切感悟和反思就是歷史賜予我們的精神財富,它可以拓寬我們的眼界,增強我們的心智,提升我們的品行修養。所以,對初三階段世界歷史的學習,我們不應該只是為了單純地應付考試,而是在博採、了解、欣賞、尊重、和感悟人類豐碩文明成就的同時,從中涉獵對我們未來及終生發展有價值的歷史與文化精華為己所用,進而警策自己未來的人生,這才是我們學習它的真正目的。下面,我想針對同學們在學習世界歷史中最關心和亟需解決的相關問題和大家談一談。一、學好世界歷史的現實意義與價值我們從小到大一定看過許多如「拿破崙」、「珍珠港事件」等關於世界歷史題材的書籍和影視製品,然而,這些歷史題材的作品是歷史的本貌嗎?真正的歷史究竟是怎樣的?學好世界歷史對我們中學生的成長究竟有哪些幫助?1.有助於我們了解世界,並加深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理解如果我們把世界歷史比喻成一條奔騰不息的長河,那麼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以及各國家的歷史就是匯入長河中的涓涓溪流。世界歷史並不是各國分散而孤立歷史的簡單羅列,而是相互聯系、渾然一體的歷史集結。在世界范圍內,任何國家和民族都不可能與外界隔絕,而且人類文明越發達,國際交往就越密切。中國自古以來就同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和許多揮之不去的情結,比如漢代有張騫出使西域和甘英出使大秦,唐朝有玄奘天竺求取真經和鑒真六次東渡日本,明朝有鄭和七次下西洋等;而近現代的中國更是與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因此,同學們學習世界歷史,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世界,而且可以進一步加深對祖國歷史文化的理解,從而使我們更深刻感受到東西方文明是在不斷交流碰撞中才得以形成今天如此的輝煌和繁榮。2.有助於我們吸納和借鑒人類優秀文明成果,進而增長我們的才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古至今,人類在生存和發展的求索中盡顯無窮的智慧,創造出許多令世人嘆為觀止的物質和精神財富。這些無價之寶不僅屬於其所在的民族和國家,更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遺產。同學們如果能從中吸納精華,為己所用,一定會增長我們的才智。比如日本在古代向中國學習,近代向西方學習。我國唐朝採取開放國策,而清朝卻閉關自守。我們從日中兩國發展的運勢中可以得出如下歷史結論:改革開放則國運昌盛,閉關自守則國運衰敗。一個國家要想謀求發展和強盛,不能妄自尊大,故步自封,應善於學習和借鑒他國的文明成果為己所用。這些啟迪是我們通過世界歷史的學習就能汲取的歷史智慧。3.有助於我們感同身受無數愛國優良傳統,進一步提升我們的修養品行在世界歷史長河中,無數名垂千古的愛國志士仿若片片浪花,使歷史長河波瀾壯闊、流光溢彩。如19世紀法國科學家也是微生物之父——巴斯德就曾寫下如此豪邁的愛國感言:「科學雖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他自己的祖國」,其愛國之情不知感召了多少世人!我國許多科學家在滿目瘡痍的新中國成立之初能夠毅然回到祖國,報效國家,足見愛國精神的巨大魅力!如果我們在學習中深切體會他們高尚的愛國情懷,自然會提升我們的修養品行,並使我們受益終生。二、學好世界歷史的基本方法與技巧21世紀是一個以智力資源為依託的新世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其編著的《學會生存》一書中有這樣一句妙語──「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這充分說明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論語》中也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警句,其中的「利器」對我們中學生來說就是指有效的學習方法。我們在學習歷史時擁有了它,就等於獲取了打開歷史寶藏之門的金鑰匙,就一定能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率。那麼,我們應該掌握哪些必要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來幫助我們學好世界歷史呢1.提綱挈領、關鍵入手《荀子·勸學》中有言:「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成語「提綱挈領」也做了如下的解釋:「綱」,指漁網的總繩;「挈」,指提起;「領」,指衣領。含義是抓住網的總繩,提住衣的領子。我們從中可以悟出一個哲理,那就是我們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抓住要領,簡明扼要,這樣才能掌控全局。同學們現在使用的歷史教材是我們學好歷史的基本素材和必備工具。書前面的「目錄」就是全書的綱和領,我們通過仔細研讀,認真領會其內涵,就能夠從總體上把握人類文明發展的基本線索以及歷史內容的學習要點。我們以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教材古代史學習板塊為例,世界古代史講述的是人類從蒙昧野蠻及彼此分散隔絕的狀態逐漸建立種種聯系而步入文明並進而走向整體的艱辛而輝煌的歷程。對這段歷史,教材共劃分了三個單元,每個單元都由若干課組成,目錄上列得清清楚楚。第一單元「人類文明的開端」和第二單元「亞洲和歐洲的封建社會」分別從時序性的角度介紹了原始、奴隸和封建社會三個歷史時期的歷史;單元下面的每一課從不同側面來講述所處歷史時期發展的基本線索和重要內容。如第一單元下設的3課中,分別從早期人類的形成和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的社會概況,進入奴隸社會時期出現的大河流域文明以及西方的文明概況等角度來體現世界古代歷史的發展演變歷程和所處時代的典型特徵。第三單元從目錄上就可以看出,古代世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碰撞。將三個單元內容融會貫通起來,就是世界古代歷史多元、共容文明的總體概貌。所以,熟悉目錄就能幫助我們了解歷史發展的總體脈絡和歷史的學習要點。歷史不僅是指過去的事實本身,更是指人們對過去事實的有意識、有選擇的記錄。時間、地域、人物、事件等構成了歷史的關鍵要素。我們之所以探究它,真正意義在於從歷史感悟中得出歷史結論,並汲取歷史智慧,以便更好的指導我們的現實與未來生活。所以,從時間、地域、人物、事件和史論等關鍵點入手去了解歷史史實,就能夠幫助我們夯實歷史基礎知識。我們仍然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世界古代史版塊為例,如第三單元「古代文明的傳播與發展」第8課中「世界三大宗教」一目的學習,同學們從三大宗教的時間、出現的地點、創始人、基本的教義主張、傳播及對當時與未來社會的影響等方面入手,可以對世界三大宗教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和概要的認識。在此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同學們可以進一步探究宗教產生的根源以及宗教雖然歷經上千年的發展歷程今天依然被眾多信徒信奉並被社會所承認的原因,來深刻體會宗教作為一種文明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影響和推動,從而形成如下歷史結論──對那些體現人類的慈愛以及對人類命運關懷的宗教我們應該尊重。而對那些危害人類的生存與生活、破壞社會正常秩序的邪教,我們應該堅決反對和鏟除。這樣的歷史認識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和認識宗教。2.織網串珠、梳理架構世界歷史就像一張縱橫交錯的網,它以對當時及後來人類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歷史事件為絲,以對人類自身和未來發展起關鍵作用的歷史人物為珠,並通過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之間千絲萬縷的縱橫聯系,進而形成人類歷史發展的總體脈絡。如果我們能對其進行合理的歸納梳理,將大量零散的歷史信息經過選擇織網串珠有效運用,就能形成條理清晰的知識網路,一定會有助於我們建構起相對完整的初中世界歷史知識的總體架構,進而提升我們的學習效率。我們以本學期學習的人教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世界近代史板塊為例:世界近代史是關於資本主義社會制度萌生、確立、發展和演變(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的演變)的歷史。在新航路開辟、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兩次工業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等近20多個重大歷史事件的絲線上,就串有達·芬奇、哥倫布、瓦特、馬克思、林肯和達爾文等約30多顆交相輝映的明珠。而這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和重要的歷史人物涉及政治、軍事、思想文化、科技、藝術等各個領域。世界近代史板塊架構:同學們從了解它們入手,就會對世界近代史有一個宏觀的了解,然後再去理解、分析、解釋一些相關的歷史現象和歷史問題,定會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演變過程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進而在整體上對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線索和框架也會有一個初步的感知。3.易思善疑、觀察聯系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古希臘著名科學家亞里士多德也認為:「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勤於思考,勇於質疑、善於質疑是一種良好的思維品質。而疑是思維的開端,更是創造的基礎。因此,同學們在歷史學習中,只要真正的有所思、有所疑,就會不斷生成新問題,不斷產生學習的動力。比如學習「新航路的開辟」一目時,我們可以思考下列問題來活躍自己的歷史思維:新航路指的是什麼?是由什麼人在什麼時間開辟出來的?哪些條件使新航路的開辟成為可能?新航路的開辟有什麼重大的影響?通過這些問題的思考便會對新航路的開辟史實有一個概要的了解。然後同學們可以接著提出下列質疑:當時如果沒有這些條件,新航路能開辟出來嗎?新航路的開辟縮短了世界之間的距離,密切了東西方的聯系,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有沒有消極的影響?哥倫布和麥哲倫是偉大的航海家還是殖民者?我國早在新航路開辟前的半個多世紀,就有鄭和下西洋這一航海史上的壯舉,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和認識?既然鄭和下西洋較之哥倫布等的航海冒險活動有著「時間早」、「規模大」、「航程遠」這樣三個特點,那麼為什麼在整個世界歷史上,鄭和下西洋反而沒有新航路開辟的地位顯要呢?這樣的質疑可以增強我們的歷史思維能力。但我們在學習中必須處理好思和疑的關系,疑而不思,勢必疑而不解。只有三思而後疑,才能豁然開朗。歷史教材中歷史信息的承載方式主要有文字、圖表等。文字通過閱讀可以讓我們「思接千載」,而圖表這種形象化的文字卻能讓我們「視通萬里」。圖表是文字的補充和拓展,它和文字一樣都是歷史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歷史學科的特色之一。圖表雖是無言之文,但我們觀察其細微之處和整體面貌,就可以獲得有價值的連文字都無法表述得到的知識信息。如我們在學習「日本明治維新」一目時,書中有這樣一幅圖片《明治初期的小學課堂》,同學們可在下列方面進行觀察──時間、地點、人物、服飾打扮、主題等,這樣可從中獲得如下歷史信息:此幅圖畫再現了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對教育的重視和改革的情境——建立了新式學校,有統一的學制,老師服飾打扮西化,體現當時政府提倡學習西方的文明生活方式,這些信息充分說明當時的日本非常重視教育的發展;歷史事件之間都有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和承前啟後的關系。因此,尋找歷史事物之間的縱橫聯系,把兩個或多個相近的歷史事件放在特定條件下加以聯系比較,在今後歷史學科的學習中非常重要。如:「日本的明治維新為什麼成功了,而中國的戊戌變法為什麼失敗了?從二者的不同結局中你會悟出哪些道理?」;「在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打擊下的歐美各國,為什麼德國和美國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為什麼前者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成為戰爭的策源地,後者卻以改革尋求出路?」「美國立國至今不過200多年,為什麼發展飛速,短期內躍進到今天的霸主地位?這樣的聯系比較可以使我們從時空角度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認識。4.神入歷史,理解巧記所謂「神入」,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感知,已深入其中,達到物我交融的境地。把這種方法借用到我們的歷史學習之中,可以使我們置身於特定的歷史情境中,就像演員進入角色一樣,去體驗歷史人物當時的心境,進而更深入的去感悟、理解和認知歷史。例如:如果我是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我為什麼要發明電燈?我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之後,我是怎樣成功的?我除了給人類帶來光明之外,我還能給世人帶來什麼?我為什麼在別人說我是天才時要感慨地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等等。同學們在穿過「時空隧道」神入歷史情境的體驗中,可以更好的體味愛迪生的創新求索精神以及給人類帶來光明時的幸福與快樂。並獲得學習情趣,提升我們的人文素養。歷史本身就是一種人類的記憶。所以,歷史學習的過程也應該是一個由感知到積累並理解歷史的過程。記憶歷史是我們學好歷史的前提條件。可我發現大多數同學們對記憶歷史知識往往比較頭疼,大多在死記硬背中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因此,老師認為,學會和掌握一些歷史記憶的方法和技巧是很必要的,它可以讓我們在靈活巧記中輕松達到學習的目標,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並體會到學習的快樂。下面我給同學們介紹兩種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的方法。比較歸類法:第21課第一次世界大戰一、大戰的爆發和性質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性質──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掠奪戰爭二、戰爭進程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義大利、美國、中國參戰三、大戰的結束及影響俄國革命同盟國戰敗,給世界帶來深重歌訣記憶法:第19課俄國、日本的歷史轉折19世紀俄與日,落後求進知努力。俄為擺脫內外患,亞歷山大勇實踐。自上而下頒法令,農奴人身得解放。國家走上發展路,封建性質得改變。美船撞開日鎖門,幕府統治危機深。武士倒幕擁天皇,明治維新求富強,國家衰運轉為昌,獨立發展族興旺;改革本是昌盛途,吸納文明共繁榮。三、世界歷史學習建議同學們從我上述的介紹中,應該充分認識了世界歷史學習的重要價值,也一定掌握了一些歷史學科學習的基本方法和技巧。這些定會有助於我們今後更好的學習歷史。但歷史學科作為中考的必考科目越來越引起同學們的重視。特別是近幾年的中考試題不僅從知識、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全方位對同學們進行考察,而且試題選題也和我們的現實生活密切相關,試題命制不僅具有探究開放、綜合創新等特點,而且題型更加靈活新穎多樣,考試范圍也不斷擴大,不僅局限於我們九年級學習的世界歷史內容,還包括我們七、八年學習的中國歷史范疇。這些變化無形當中增加了我們初三階段歷史學習的難度。而以往同學們在備考中,也出現一些如對歷史知識積累不夠,缺乏活學活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問題缺乏關注,在審題、書寫、語言表述、歷史術語等學科基本應試能力方面的一些問題。那麼,我們在歷史學習和備考中還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1.吃透教材,在理解基礎上記憶歷史基礎知識和學習重點,把握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在記憶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知識網路。努力做到「課本在手,知識牢記於心」。切記不要考什麼就記什麼。2.歷史教材只是我們學習歷史的一個中介,我們還應該通過課外讀物、影視媒體、當地歷史博物館紀念館等多方途徑涉獵、選擇和運用有效歷史信息,並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學和與同學們的互助合作探究學習體驗過程來豐富我們的歷史閱歷,拓寬我們的歷史思維和眼界。3.從歷史、綜合、人文、開放等視角審視歷史,並尊重和欣賞人類共同創造的文明遺產。能理解、解釋和處理現實社會中的一些歷史現象和社會問題,從歷史已有的經驗和教訓中汲取歷史智慧,並活學活用到自己的生活實際和社會現實之中,以此提升我們的人文素養,增強我們未來的生存和發展能力。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4.學習著力點:關注教材中的導入框,特別需要理解其中的重要詞語和觀點。如人類早期文明、文明的矛盾與碰撞等;關注教材中的小字部分,特別要關注文中觀點引發的認識和思考。如亞非地區大河流域產生的古代文明可以得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歷史認識;關注歷史與現實社會的結合點,如文明對人類發展的影響,以人為本的觀點,文藝復興、科技革命對歷史發展的影響,各國改革對教育的重視,戰爭的後果及殘酷性,對一些有影響國家的重視,中俄友好年等;關注教材中的「動腦筋」、「練一練」和「活動與探究」「自由閱讀卡」等;加強中外史實的聯系,認識中國是世界的一部分,如我國的甲骨文字與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巴比倫的楔型文字的對比,我國的儒家、道家學說與世界三大宗教對比,中日改革對比,新航路開辟與鄭和下西洋對比等。5.掌握一定的審題、解題等應試技巧。如何審題?概括的說就是細心閱讀,深刻理解,開拓思路,反復推敲。重點放在審題型、審范圍、審重點及審字詞標點等。如何解題?我們可以採取分析法、篩選法、頭尾判斷法等。比如材料解析題的解題要求:第一步,認真閱讀,正確理解。通過閱讀史料,找到折射的教材內容,字斟句酌,正確理解。第二步,注意關鍵詞語,確定時間地點。根據史料總體和關鍵詞語找出史料所反映的時間、地點。確定時間和地點是解題的先決條件。第三步,歸納概括,精練准確。解答史料題,我們應該用簡明的學科語言歸納和概括出一個基本觀點出來。四、好書推薦與歷史學習網站閱讀歷史材料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式之一,與歷史學習有關的材料,包括歷史教科書、歷史資料、歷史讀物等,這些都是接收歷史信息的途徑。(一)課外讀物1.《世界上下五千年》馮國超2.《影響世界歷史的100件大事》歐陽文青3.《歷史知識一本通》匡仲瀟4.《外國歷史之謎》袁傳偉5.《世界國名的故事》姜守明6.《文明的腳步》──影響世界的探險家珍妮特(美)7.《歷史大追問》姚博8.《強國之鑒》──八位央視《大國崛起》專家之深度解讀此外,拿破崙、牛頓、愛因斯坦等名人傳記也應該是同學們涉獵的學習素材。同學們,「不謀全局者不足已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已謀一時」,幾千年的歷史文明如汗牛充棟,宛如一座取之不竭的寶藏。作為老師,我羨慕你們能有幸置身其中,耳旁聆聽著金玉珠璣的歷史迴音,眼前盡覽著琳琅滿目的歷史盛果,或厚重,或警醒,或震撼,或精彩,也許會使你們應接不暇。因此,親愛的同學們,希望你們在尊重和欣賞歷史為我們創造的文明之時,能夠帶著深遠的歷史眼光,懷著一顆寬廣的世界胸懷,在有限的時間里飽覽人類厚重歷史與文化的精髓,在品味和感悟歷史中深厚我們的修養品行吧!

6. 如何學好歷史

其實也沒什麼難的啊,首先應該弄清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因為每一件事的發生都有他的原因,也有結果,而這個結果又是下一個事件的原因。對於近現代史,應該抓住一個歷史的主線,那就是歷史階段。從1840年起到1949年。資產階級革命——舊民主革命——新民主革命。1949年以後,就是社會主義革命了。每一個階段的特徵,主要事件。
對於古代史弄清朝代更替原因,還有各個朝代的主要信息,這個信息包括,生產力的代表(就是工具啦),主要政治作為(比如,兵役制啊
勞役制啊
還有選官制啊什麼的)傑出帝王的作為。在就是滅亡的原因,這個原因反過來就是下一個朝代可以替代他的原因了。
對於近代世界史,我想,你應該記住歐洲的崛起。分國家來記(記法來西,就全部穿起來)這樣好一點。美國的崛起,原因以及經過。還有啊,亞洲的反殖民運動也要記的。
高中生。學好文科不光要刻苦去背,還要注意總結一些經驗。學文科要注意總結,我建議你,可以有一個專門的筆記本,用穿針引線的方法把各個知識點連起來,那樣就好記了啊。
學歷史時間很重要,這也是一個難點,我也沒辦法啊。就靠你自己慢慢記了。不要急躁,還有一年多的時間,這些都不是問題。
我相信你,
知道我是誰了吧。
乘著現在,我多給你寫點吧。
地理就靠悟性,要有立體圖形在腦海中。對於自然地理,就靠看圖了,學會了看圖再結合基本知識基本上都可以解決的。一定要把考試圖冊熟記。不管出什麼地方的圖,都可以一眼看出他的大體方位,進而看出氣候,地形,人文等信息。人文比較好學,就是些交通啊,地域形態,布局方式等,高考出的不是太多。
高一地理(1——3)章是重點中的重點,有是間多看看,會大有裨益的。
政治沒辦法啦
就是背。反正我們也不懂,老師講的很好,可我也沒看出個所以然來,就沒法教你了。就是每一冊的前幾章是要點,記住就OK啦。
好好學數學,文科那幾門拉不了分,主要就在數學和英語。這兩門不好的話,進大學門應該很難,好好學昂。給你加油。come
on
,baby!!!
不要急,慢慢來。還有一年多呢。

7. 怎樣才能學好歷史啊~~~~

歷史學習方法
1、課前預習:在上新課前,要對即將學習的內容認真讀一遍,在讀的過程中把自己覺得不太理解或有疑問的句子圈畫出來,自己有些什麼想法或疑問也可寫下來。
2、帶著問題認真聽課和做好筆記:上課時要認真專注地聽老師講解和同學發言,認真思考,積極回答問題,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認真做好筆記,把上課的要點、線索記下來,並留出適當的位置,課後將其補充完整。這樣通過動手、動眼、動耳和動腦等多方面的刺激,就能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記憶。
3、認真做好練習:做練習的最好方法是先復習、後作業。做練習時要求認真思考,獨立完成。還要求把做錯的題目用紅筆改過來,並弄清楚自己是哪個方面出錯的,如看錯題目,審錯題意,知識點沒有掌握好,或者抄錯答案等,根據自己做錯的原因採取相應的克服措施。
4、及時循環復習:很多同學對歷史知識記的快,但忘的也快,其實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忘記忘記其實就是等於忘了再記」。這其實就是人類的遺忘規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在這里我給大家介紹一個很有實用價值的方法:及時循環復習法。具體做法就是在當天上完新課後就抽幾分鍾復習下當天的功課,每周可抽十多分鍾復習一次本周內學習的內容,月考、段考和期考再系統進行復習等,如此反復循環地進行復習,就能降低遺忘的程度,達到增強記憶的效果。另外,平時要注意對閑散時間的利用,記憶的東西不一定要花專門的時間來記憶。同學們有這樣的想法,就剩下幾分鍾了,休息一下就算了。其實同學們有沒有注意積少成多的道理,我們可以算一算每天有幾個閑散的幾分鍾,每個閑散的幾分鍾去記一點東西的話,那麼一個星期、一個月……我們可以記多少東西,大家都來算一算,並且行動起來,你們將會有很大的收獲。
同學們關心的問題:
1、如何有效閱讀課本:
首先通過閱讀課本的章節目錄,構建本章的知識體系:具體做法是:在閱讀每一章時,先找出這章書的起止時間,階段特徵,然後根據每一節的標題內容稍作歸類,最後可根據自己的記憶特點寫出每一節要記的知識點。舉例說明:
第二章 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時間:19世紀60年代——20世紀初
階段特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
大事:列強的侵略:第四節 中國邊疆地區的新危機和中法戰爭(閱讀)
第五節 甲午中日戰爭
第六節 瓜分中國的狂潮(閱讀)
第八節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中國人民的抗爭與探索:地主階級:洋務運動
民族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
農民階級:義和團運動
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最後,根據知識結構一點一點地看課本,把課本上講的每件事的前因後果弄清楚,跟前邊的歷史事件有聯系的就聯系起來,重點掌握其背景和影響,如復習甲午中日戰爭時,我們就可以與第一章的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相聯系,重點掌握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背景、《馬關條約》的內容及其影響。
2、記憶歷史的一些方法:
記憶歷史是我們學好歷史的前提條件。因此,學會和掌握一些歷史記憶的方法和技巧是很必要的,下面我給同學們介紹記憶的方法。
1)圖示記憶法:用各種圖表、圖形進行歷史知識的記憶,這種記憶方法形象、直觀,效果比較好。如學習到立憲派這一內容以後,我們已學了很多的派別,這樣我們就把洋務派、頑固派、早期維新派和維新派、革命派和立憲派的出現的時間、代表人物和主張製成一個簡表或知識樹等圖形,並留些空位給以後學到的新內容那就更好了。
2)數字歸納記憶法:①如數字本身的特徵來記,如1919年的五四運動,②間隔等差數字記憶,如1911年武昌起義,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護國運動,1917年護法運動……③一數多項聯記,即同一年中發生了哪些事情,如1861年清政府設總理衙門,曾國藩設安慶內軍械所,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美國南北戰爭爆發……
3)關鍵詞語記憶法:對於一些知識點我們也可以利用句子中的關鍵詞來幫助記憶。如辛亥革命的功績:我們可以藉助「推翻」、「建立」、「打擊」、「深入」、「創造」、「推動」等關鍵詞來提示我們。
4)利用關鍵詞和諧音法記憶不平等條約:如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主要內容:首先挑選關鍵詞依次為「割地、賠款、開口岸、協稅」。其次,用諧音法記為「哥哥賠五(雙)鞋」,解釋:「哥哥」──諧「割」音,指割地;「賠」──賠款;「五」──五口通商;「(雙)」──輔助記憶,無實義,下同;「鞋」──諧「協」音,指協定關稅。又如: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條約》主要內容,首先,挑選關鍵詞為「認天約、開天津、割九龍、准華工、增賠款」。可用諧音法記為「准(許)天天陪酒」,解釋:「准」──准許華工出國;「天天」──清政府承認《天津條約》有效,增開天津為商埠;「陪」──諧「賠」音,指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 800 萬兩白銀;「酒」──諧「九」音,指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
很多同學還問及材料題和問答題的做法,這些問題就希望在老師講評時,大家認真聽,這樣就能提高這方面的能力了,同時我們也很希望大家與老師多交流。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能有幫助!滿意望採納,謝謝!

8. 怎樣學好歷史

你是指學好學校的歷史課還是學好歷史的知識?要學好歷史課就要自己總結,專要把歷史當一屬門興趣來學,那隻有一個辦法,就是博覽古代典籍,融會貫通,那要很長的時間的,要學好歷史課程應付考試,那是很簡單的事情,我不想多說!我可以直接輔導你!

閱讀全文

與基礎知識是學好歷史的前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