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一新學期歷史學情分析
什麼是歷史學
歷史之於人類,猶如個人之有記憶,在人類一切學科體系中具有奠基意義。歷史學則是人類文明的自我反思,人類由此為自身的處境找到歷史根源,並因而形成文化傳統,迎接未來的挑戰。
歷史學是一門相當古老的學問。作為一門學科,它主要以人類歷史及其規律為研究對象,主要學習和掌握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發生、發展的過程,理解和弄清歷史上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以及相關史實的原委、作用和影響,並力圖發現和總結其中的經驗和教訓,為今天的社會生活提供借鑒。
至於歷史學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的素質,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梁敬明教授認為,進入歷史學專業的學生,應該逐漸改變中學應試教育背景下被動式學習、等待式學習和死記硬背歷史知識的狀況;學生要善於獨立思考,增強問題意識,積極利用各類圖書資源和資料庫資源,接受系統的歷史學專業訓練,重新梳理歷史知識體系。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主任吳義雄教授表示,學好歷史學必須要有博學之思、敬畏之心。博學之思是指學生必須了解天文、地理、文學、經濟、管理、自然科學等知識,只有以上學科作為基礎,才能在學歷史學的過程中有深刻的體會;敬畏之心是指對歷史上人物與故事必須「理解之同情」,切不可以今日之標准來隨意臧否古人的得失,因為彼時與今日形勢不同,必須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如此才能真正看清歷史。
本科階段主要課程
本科階段的歷史學側重於基礎知識的普及和基本能力的培養。以南京師范大學為例,基礎課有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專業課有史學概論、歷史文選、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中國歷史地理、考古學通論、史學論文寫作、畢業論文等,以及斷代史、專門史和地區國別史等選修課。
回頂部
二、專業與就業
社會需求有限,期望值適中就業不難
多數人都把歷史學看成是冷門專業,認為該學科就業前景冷淡。其實也不盡然,該專業學生憑著大學所學到的廣博的知識,就業時只要不期望過高,就業並不比其他專業差。陽光高考平台統計數據顯示:歷史學畢業生規模為14000-16000人,連續三年就業率都在80%-85%之間。
從專業對口方面來說,歷史學職業需求相對較少,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從事教師工作,或者向歷史學研究方向發展。而現在畢業生就業是雙向選擇或多向選擇,不必將職業局限在狹窄的領域,這樣來看,歷史學專業就業范圍還是比較寬泛的。
比如2014年,《文化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中指出,要提升文化產業的創意水平和整體實力,對於歷史專業學生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如影視、動漫、游戲業,需要內容健康向上、富有創意的優秀原創影視、動漫產品的創作、生產、傳播和消費,與之匹配的策劃、編劇類職位就是歷史學專業畢業生可以嘗試的選擇;在當前「互聯網+」的環境下,在精通本專業的基礎上再學習一些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會進一步拓寬自己的就業渠道。
總的來看,當前歷史學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在科研機構、大中專院校、博物館、檔案館從事研究工作;在高校、中小學從事教育工作;在出版社、雜志社、網站等媒體從事編輯、記者等工作;報考政府部門公務員;報考研究生,繼續深造;有的畢業生則徹底轉行,最終從事了與本專業毫無關聯的工作。
回頂部
三、報考指南
249所院校開設歷史學專業
陽光高考平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本科階段開設歷史學專業的院校有249所,既有「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也有一般大學。
「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有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等,此類重點高校錄取分數線比較高,如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等校近年在江西的錄取平均分超過了580分。一般大學有首都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河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江蘇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華師范大學、雲南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樹達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等。一般情況下,各省一般大學的該專業錄取分數相對較低。
全國開設歷史學專業的院校較多,可選擇范圍較大,填報志願時,考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位置,選擇和自己分數、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各學校專業方向有所不同
經濟發達,高校雲集,北上廣歷來都是考生報考的熱門地區,歷史學專業也不例外。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是全國各大學歷史學科中歷史最為悠久、總體實力最強的院系。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史皆為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史、世界史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均名列榜首,在全球大學歷史學科排名中也位居前列。現有歷史學(中國史)、世界史、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三個本科專業。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以清史研究為突出特色,秦漢、唐宋和民國史的研究力量也較為雄厚。專門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史學理論和史學史等二級學科,都具有各自的優勢。世界史學科則以西方中世紀和近現代史方面的研究力量較強;考古學科側重北方民族考古。
北京師范大學的歷史學科是我國最早設立的歷史學系科之一,現有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3 個一級學科,中國古代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2 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歷史學專業實行寬口徑招生,學生前兩年統一修讀基礎課程,自三年級起根據興趣選擇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三個專業方向。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創建於1925年,是國家人文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基地之一。其教學實習工作別具特色,到歷史現場感受歷史,獲得對「過去」的體驗,是歷史學科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成立於1924年,是中山大學最早設立的學系之一。多位中國現代史學的奠基人,如陳寅恪、傅斯年、顧頡剛、岑仲勉、梁方仲等,曾在該系任教,奠定了該系深厚的學術根基。歷史學專業是廣東省名牌專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每年招收歷史學專業本科生約70人,與海內外近二十間著名大學或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包括美國耶魯大學、哈佛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
歷史學不僅是謀生的技能,而且是立身的學問。報考歷史學專業,需要對它感興趣,用心學習,同樣可以成長為高質量、多層面的專業人才,為你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非常堅實的基礎。考生在報考歷史學專業時,一定要對照專業目錄,看準學校的特色和培養方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報考。當然要在符合自己分數范圍的學校內進行充分的考慮。
❷ 如何對高一學生進行學情分析
逐個發放統復計調查問卷即制可,要點涵蓋全面,問卷回收率有保證,學情分析就很好做了。
❸ 高考狀元對高一新生歷史學習的幾點建議
一、觀念轉變,早作準備
如今的高考形式,歷史作為高考科目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由於中考在去年才考歷史,而且作為綜合科來考,初中課時安排少,許多學校又缺乏專業教師,歷史在有的學校形同虛設。學生初上高中後,對當前高考改革形勢一無所知,在學習方法上,視機械背誦為唯一法寶,不願認真聽講,缺乏積極的思維習慣,認識不到訓練的意義,不做平時積累、循序漸進的打算。高一《中國近代現代史》屬新編教材,從觀點到史實,從容量到質量,從廣度到難度,都躍上一個新的台階,這是歷史學科本身發展的必然,也是社會進步和高考改革帶來的結果。緣於此,對學生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課時少,進度緊和高考能力考查要求日漸扎實的情況下,如何更新觀念,適應新形勢,學好新教材,是擺在每一個高一新生面前一道難解的方程式。
二、講究方法,注重理解
對高一新生來講,學習歷史是一個循序漸進、長期積累的過程,決非一時一段的努力所能達到的。初中歷史教材注重史實,形象而生動,而高中教材則注重理論概念,較為抽象。因此,高一新生接觸《中國近代現代史》時較為頭疼,只有注重學習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適應高考形勢的要求。具體來講:①要培養自學能力。高中歷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綱挈領的作用。同學們在學習每章之前,要認真閱讀一下引言,把每章內容的線索和重點了解清楚。形成習慣後,有助於培養分析、概括能力。另外,每章選用的插圖、表格、史料都要認真理解領會,以幫助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所以課前預習、課後復習是必須的。
總之,自己掌握了主動權,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獨立思考的習慣,對學習歷史至關重要。②注重知識的聯系結合,樹立整體知識觀。首先,高中歷史許多概念比較抽象,諸如革命、改革、改良等,必須結合政治常識方能理解。在目前各類歷史試題中,理解性的題目占據了主要地位,如果對教材處理不好,做選擇題時,就會出現判斷錯誤,做材料題和問答題時則容易答非所問。其次,注重知識的縱橫聯系。平時,在學習中應注重多分析、多比較,找出其異同處,加深對史實的理解,培養自己的發散性思維能力。③注重跨學科的聯系,學以致用。高考實行大綜合的趨勢,要求各科加強滲透。學生在平時應關注當前國際國內重大時事等熱點問題,多角度去研究、分析所涉及的問題,拓寬自己的視野,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❹ 如何培養高中學生歷史分析思維
素質教育的核心就是培養學生的能力,歷史是社會科學的一部分,與其他學科比較起來,這部分因為與社會息息相關而顯得較難理解和把握。歷史學科能力的核心是歷史思維能力,即運用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去分析、解決歷史問題的能力。那麼,高中教師如何培養高中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呢?結合多年的歷史教學實踐,筆者就此談幾點看法。
一、注重閱讀
歷史學科的閱讀要求學生領會教科書的篇章結構、大小子目和內在聯系,哪些是基本史實,哪些是基本原理或觀點。學生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通過感知,參與了觀察、思維、想像分析、歸納、綜合等多種思維活動。教師在指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時,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介紹閱讀方法,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看書,可把每個歷史事件分成背景、經過和結果三個方面進行,從閱讀中尋找答案。(二)指出閱讀內容中的重點與難點,講解閱讀過程中學生不夠明確的概念。(三)設計一些旨在提高能力的問題,幫助他們通過閱讀去進行思維、分析、判斷、提高閱讀能力。(四)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從單純地按課本順序看書,提高到從各個角度看;從基本史實上升到概念,最終進行理論概括。閱讀能力是各種能力形成的基礎。學生閱讀能力的體現與提高是通過表達來進行的。
二、提問啟發
恩格斯說:「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
古希臘科學家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在歷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設疑啟智是關鍵的一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思維水平,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以問題為中心來組織教學。通過設疑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起學生的探索意向。啟發思維就是想方設法讓學生的思維處於積極的狀態,綻放出創新思維的火花。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必須以教材為依據,因此應善於藉助教材中的典型材料、典型人物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現問題、提出疑惑,從而把握教材的內容,啟發學生思維。如在講授《清朝統治危機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發》時,先提出二個問題:(一)面對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清政府是如何應對的?(二)「辛亥革命」的名稱是怎樣由來的?在講課的過程中,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同盟會的綱領有沒有反帝的內容?孫中山對帝國主義仍存幻想,怎麼能說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性質呢?」這些問題的提出,充分說明學生是善於思考的。解決了這些問題,對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清朝的腐敗、鴉片戰爭的性質、辛亥革命的性質都非常有用。
三、強化概括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中「知識與能力」包括提高學生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理由的能力:
(一)高一年級要將概括技能納入歷史學科教學目標中,並向學生說明歷史概括能力的重要作用。如,在高一年級的第一學期,應當將概括技能目標作為前兩個月能力培養的重點,引導學生由語句到篇章、從書本到史料,進行歷史概括能力的訓練。
(二)在概括材料的選擇方面,應當先從課本正文開始,再擴展到課本上或以外的各類材料。對於高中生來說,在掌握了基本的概括能力後,應當選擇較長的材料讓他們閱讀、概括,採用精讀的策略,仔細分析一下,對概括能力的提高有較好的推動作用。
(三)應當引導學生將語文學習中學到的概括策略遷移到歷史學習中,並與同期教學的語文老師配合,共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適當布置針對性練習,及時發現概括能力較差的學生,了解每個學生導致概括能力差的理由,是分類的理由,還是語句理解的理由等,幫助他們了解有關概括的程序性知識,針對理由再進行訓練。
四、藉助插圖
歷史講述的是過去的事情,它不可能以本來的面目原封不動地直接呈現在我們面前,學生喜歡的是鮮活的東西,怎樣「死」的歷史在學生們的眼中「活」起來?藉助教學插圖是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插圖中載負的圖形信息,比語言、文字敘述更簡潔、鮮明、生動和真實,通過歷史教材插圖,學生更容易感知歷史,再造想像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是憑空產生的,它的產生和發展必須以一定的情景資源作為基礎。情景資源包括文字、插圖(畫)等材料。課本的插圖(畫)對學生的正確的思維能力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直觀體驗和感性認識,為分析問題提供輔助依據.正因為如此,現行的教材增設了大篇幅的插圖,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插圖這一環節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學會運用分析
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基礎,就是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也就是說把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知識聯系起來,經過歸納、綜合、分析、類比,抓住知識的內在聯系,用通俗的語言敘述出來,把新的知識納人個人已有的知識系統之中,進行正確的運用和分析。運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是一個艱苦而復雜的過程,為此需要做到這樣幾點:(一)教師精選精講典型例題,並作深刻而全面的剖?析,尋找答題有關規律;(二)認真審題,精選與題目有關的素材;(三)結合政治課教學,講清常用的哲學原理,加深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解;(四)結合課本加強馬克思主義史學觀的滲透,尤其要突出那些理論性較強的章節和段落;(五)深層次挖掘教材,充分運用新材料?創設新情境,增加這方面的訓練。
總之,廣大歷史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真正使學生「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歷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❺ 怎樣進行歷史學情分析
朋友你的問題太簡單了,我不是很理解你的意思。
歷史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問題
政治:
經濟回
文化(答思想)
舉個列子給你
英國為什麼最先進行工業革命
政治:較早確立資本主義代議制
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
進行大量的殖民掠奪
文化:歐洲思想解放運動的影響
❻ 高一的歷史學習反思性文章500字以上,謝謝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把歷史學好也並非一朝一夕所能辦到的。
歷史是一個記憶性很強的科目,大家往往會發現很難把所學的知識都一一記住,甚至記了幾遍後,隔了不久便會遺忘。其實,想要把歷史知識記住,是有規律可循的。例如,學習古代史,可分解為政治特徵、經濟特徵、民族關系、對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塊進行記憶。而對於世界史和中國近現代史則要注重理解,因為許多歷史事件是相互交織、脈脈相承的,這樣就組成了一個較龐大的記憶網路,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這就需要理解的幫助,聯系當時的歷史背景,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就較容易將此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理清楚。
對於歷史科的復習,由於個人情況不同,側重點也會有差異。我個人認為,考前應注重書本和筆記上的基礎知識,因為30題選擇題占據半壁江山,而選擇題往往是一些基礎知識。對於材料題,是需要靠平時積累的,如老師要求我們每星期三題,就算真的不想做,也應該把材料閱讀後,對照一下答案,對材料有一個大概印象,因為材料題往往會涉及到我們沒有接觸過或書本沒有詳細說明的問題,做材料題可以擴大我們的知識面。
大家都知道,歷史是一個不需要很高思維能力的科目,但注重思維的嚴謹,所以要學好歷史就不能馬馬虎虎、得過且過,要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只要樹立信心,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技巧,那麼在高考考場上就無往不利了。
路就在腳下,我們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我們把握了學習的方法,我們要過就不會是有很多人害怕的獨木橋,而是上面的這座可以暢通無阻的橋。
一、產生興趣
對歷史科有興趣,成績自然好起來。如何對歷史科產生興趣呢?
首先,歷史事件和我們們息息相關。例如:香港的一九九七問題和1842、1860及1898年的中英條約有關;今天南斯拉夫的內戰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關系密切。所以,只要留意時事並探本尋源,定能鞏固書本上的知識。
其次,明白歷史的用處。歷史可以訓練思考和分析能力,使人具備求真和講證據及邏輯的實事求是的精神。歷史對做人處世幫助很大,退可以勵志,進可以建功立業----英國著名首相邱吉爾是歷史學家,已故港督尤德也是專攻歷史的。因此,各位不要因為修讀文科,尤其是歷史科而感到自卑。反而要努力學好這門學科,在學業上、個人修養上和識見土、及前途上下苦功。
二、歷史事件的要素和閱讀及記誦技巧
歷史事件的要素有四: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而事情則包括原因、經過和結果。
(1) 時間有先後,你只要把大事年表裡的重要事件多看幾遍,自然記牢了。除了重要事件要確知其發生年分(如維也納會議是1814-15年,辛亥革命是l911年),其它只須明白其大概年代,或不同事件的先後次序(如維也納會議先於凡爾賽會議),便可以了。
(2) 地點有東西南北,你只須認識各地的大概位置或相對位置便行了。最佳的方法是和地理科結合,確認各國今天的政治地圖,特別是歐洲和中日的國界.主要城市。此外,若干條約規定的領土轉變也應緊記。
(3) 人物是構成歷史事件的主角。不過,會考要求並不太高,我們祗要熟記重要的歷史人物便可以應付考試了。如自強運動的曾、左、李.恭親王、慈禧太後是必須熟記的,次要的人物如魏源、馮桂芬則略知一二,再其次的,則一律不記。不同歷史人物的生存時代和事跡也應知其大概,才不會張冠李戴。
(4) 事件由時地人三項元素構成。明白了上述的時間地點和人物,自能對重要史事了如指掌。歷史事件的相關年代要清析:先念念課題的次序;次念某課題的重要事情,如1860至1919年中國的大事包括自強運動、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瓜分運動、戊戌維新、義和團事件.晚清改革、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然後記誦某事件的其它重大情節,如自強運動分為三階段,辛亥革命分為興中會和同盟會兩個時期。至於枝節瑣事,似非會考的重點。
(5) 事件的原因和結果可分為: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其它方面。以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爆發原因為例:政治方麵包括中英的政制不同、司法制度的差異;經濟層面有工業和農業經濟的不同、公行制度.貿易不平衡、鴉片貿易;社會因素如英國工商業家對政府決策的影響;文化方面如中國中心主義與英國自由思想的分歧,個人責任與集體負責制的沖突;特殊事件包括林則徐銷鴉片.林維喜事件。若能緊記這些重大事情,則對鴉片戰爭的背景有清析的概念了。總之,把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其它等五方面的公式套在任何歷史事件中,即可事半功倍。
(6) 因果關系應建立於史實和邏輯上。因先於果,果後於因,兩者要合乎情理。從這一角度看,不應把歷史事件孤立來看,如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導致割讓阿爾薩斯、洛林,前者是因,後者是果;但此後法德關系惡化,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則割地是因,而大戰是果了。因此,假如能以時間為經,以事件為緯,舉一反三,則事件的因果關系了如指掌,而學習亦事半功倍了。
(7) 事件的經過祗須記重大事件,如義大利的統一運動略知1820.1830和1848革命,加富爾的改革和外交,馬志尼的思想及加里波的的貢獻便可以了。因近年會考並不強調背誦史實,故你只須知道最重要的史實便行了。
(8) 近年考試強調分析,也會要求考生就歷史學家對同一史事的不同觀點作出評論。初學者往往被矛盾的史論迷惑,不知信那一學說;同時對歷史解釋的客觀性產生懷疑。我的建議是:首先明白一種解釋分析其長短處;但同時卻抱著懷疑批判的精神,把它和相反的意見比較,得出自己的結論。
(9) 和其它科目一樣,只要課前預習,把不明白的地方記下,上課留心聽講,不明之處,向老師請教;課後復習,整理筆記,把重點記熟;多讀、多思考、多寫、多做模擬試題(在法定時間內完成);考試前重溫重點,考試時冷靜選題和作答。--能夠做到上述各點,自可獲得好成績。
❼ 求問嚴鳳成:高中歷史有效教學中如何進行正確的學情分析
高中歷史有效教學中如何進行正確的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從內容上說包括學生的學習准備分析,即學生在學習新課程時在認知、情感、態度方面的適應性,或學生在知識、技能、認識能力、學習動機以及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從層次上說,包括對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和學習特點的普遍性的分析,還要對學生個體特點分析。本文主要就目前歷史教學中如何進行正確的學情分析略作探討。第一,提高對學情分析必要性的認識。首先,在理念上教師應更多地考慮如何在教學設計中強化學生學習准備的了解心理生理特點的分析,「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孔子語),從而實施促進學生獲得發展和學習體驗的正確策略。其次,要不斷加強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的學習,具備扎實的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功底,掌握正確的分析方法,在分析的層次上,既能從學生的普遍的心理特徵來思考,又能考慮到個別學生的心理差異,了解學生在知識、技能、認識能力、學習動機以及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實際情況,以便按照課程標准,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為不同狀態和水平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最佳的教學安排。還要關注到歷史學科的特殊和心理學問題,通過實地考察和實物呈現等直觀方式來設計教學,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表象。最後,教師還要學習和掌握跨學科的學科知識,了解學生歷史學科以外的學習內容,讓其他學科的知識為歷史學習提供幫助。這樣既便利了歷史學習,也可以幫助學生構建起更完整的知識體系。要在教科研活動中加強對學情分析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在備課組教學研討中,不僅要注重教材分析、教法研討,也要加強對學情的分析與研究。第二,要掌握學情分析的途徑。從學生歷史學科以外的其他學科中了解相關背景知識。因為歷史這門課牽涉到的學科很多,如地理中的地圖知識,對歷史學習的幫助就特別大;還有語文的許多課文都有一定的背景,文史若能互通,對這兩門課的學習都有幫助。我們歷史教師要經常關心地理、語文等學科相關知識,與其他學科教師交流來獲得這方面的信息,幫助學生構建起更完整的知識。如以「必修三」文化模塊「19世紀以來的世界文化」為例,教學指導應根據知識自身的特點、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課程標准對掌握層次的要求,採取不通的教學方法。「文學上的成就」部分屬於識記層次的知識,要相信學生,引導學生主動運用知識遷移的能力,聯系語文課本的相關知識來有條理地記憶。教師的講授、點撥集中到理解層面的「時代背景與文學流派的關系」上,對此知識點,運用知識遷移和問題引導,在引導學生回顧中國古今文學發展歷程和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對文學影響的基礎上,設問:這些現象反映了什麼哲學原理?19世紀以來社會政治、經濟有何發展?這些發展對文學有何影響?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次重申「一定時期的政治經濟決定一定時期的文化」的原理。教師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充分了解與分析,善於將學生學到的其他學科的背景知識為其所用,同時能抓住學生感興趣的事件和人物為突破口來設計教學活動,由點及面,層層展開,不僅讓學生學到了知識,而且初步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培養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養成記錄、積累學生學習問題的習慣。可以從學生的作業或練習中發現問題,並將學生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加以記錄和梳理,以備再次學習相關內容時作參考。找到學生容易出現錯誤的原因,是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的關鍵所在,因為學生作業中的問題往往最能反映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認真梳理這些「原生態」的第一手學情資料,為以後的教學提供借鑒。學生容易出現的問題,我們注意積累,以此作為教學中制定對策的依據,教學就更富有了針對性。虛心傾聽學生意見,了解學生的真實感覺和要求,徵求學生的學習意願。關注學生課堂的表情反映,把話語權交給學生,經常關注學生「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對高年級學生進行調查,了解他們在學習相關知識的感受,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因為高一級的學生從心理到知識背景與現在學生比較接近,他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可能與即將要學習某個知識點的學生比較接近,所以他們的學習感受可能對對教師的教學有更大的啟發,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找到教學的切入點。總之,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現有發展水平」與「潛在發展水平」之間的正處於形成狀態的心理機能和活動水平,把問題設在學生智力的「最近發展區」內,設計出「走在學生發展前面」的教學,才能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那才是良好的教學,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
❽ 高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怎麼寫
班級情況分析
2班是高一年級的重點班,共有學生66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41人。
思想道德情況:本班總體還是不錯的,班風積極健康,學生團結向上,大部分同學已具備了較佳的思想品德,能做到尊敬老師,對待老師講禮貌,遇到問題願意跟老師溝通,虛心地向老師請教。同學之間互幫互愛,相處融洽,但由於學生入校時間不長,同學之間不夠熟悉,從而班級的凝聚力不強。這是以後班主任工作要注意處理協調好的問題。
學習情況:高一(2)班是重點班,學生學習比較自覺,作業能認真按時完成,有一定的互相競爭意識,據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反映,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的膽子較大,敢於發言、質疑。在積極健康班風下,學生勤奮好學,並且願意互相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仍不排除少數學生自控力較差,學習效率較低。學生剛進入高中,在學習競爭下,感覺到學習壓力大,學習方法不得當,一旦受到考試成績的打擊,很容易變成自餒。因此,我班本學期學習工作的重點應該是引導學生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逐漸適應高中的學習,讓學生養成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使他們不致因為一時的挫折而喪失鬥志。
班級紀律情況:班級紀律整體較好,學生時間觀念強,一般都比學校要求的時間早到幾分鍾,只有少數遲到現象。能夠保證課堂安靜有序,按質按量地完成課室和公共衛生的打掃。
班幹部工作情況:大部分班幹部的積極性很高,工作主動,工作能力較強,有責任心,能夠團結同學,在做好自己分內事的同時協助班主任管理班級,有問題能及時向班主任反映,配合班主任開展工作,共同搞好班集體。
個性情況:大部分學生還是比較活潑的,但也有少數學生比較沉默,在座位安排上已經交錯個性活潑與不活潑的學生,使學生不至於性格走向極端。
其他情況:學生衣著樸素大方。雖然是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但並沒有受到「追趕潮」等不良習氣的影響。
二、主要任務:
一,工作目標
1,主動熟悉班級、學生基本情況,協同班主任解決處理班級事務;讓學生完成從初三到高一的適應階段,建立一個和諧、積極、向上、優秀的班集體,使整個班級團結向上,同學間融洽相處、互助協作,有較強的集體意識。
2,積極組織班級活動,增進師生間的相互交流;與學生融洽相處,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提高學生的成績。通過觀察和交流了解到班上各個學生的情況,幫助他們加強練習,發揮優勢,培養其學習能力,引導他們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並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
3,搞好班集體建設。完善班級管理制度、嚴格紀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提高班集體的凝聚力,從而提高班級整體水平。
4,加強與原任班主任以及任課老師的交流與協作,以利於全面開展工作
二,工作措施
1、按照原任班主任工作計劃,主動、深入地了解班級的基本情況;
2、繼續抓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1)針對個別學生進行耐心的談話,直到行之有效。
(2)多多了解關心學生, 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思想、學習情況,努力開導學生,盡力做好心理專家和引導者.
(3)利用空餘時間進行家訪,及時與家長交流情況,統一思想。
(4)對一些要求上進的學生要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再上一個台階。
3、採用多種方法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開展主題活動;
4、積極組織、參與學生的課內、外活動;
5、協同原任班主任處理班級事務;
6、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教育.
三,日常工作
作為一名高一的班主任要服務好學生的各個方面,具體的日常工作有以下幾點。
1.參加學校和年級組織的班主任工作會議,領會學校的最新班級管理精神。
2.每周一早上七點十分組織學生參加升旗儀式,周二至周六早上七點十分到教室檢查學生早讀紀律情況
3.抓好「兩操」(課間操和課間眼保健操),注重質量。
4.周一早上二十五以及周二到周六上午八點二十五組織學生做課間操。負責維持他們的秩序以及結束後的回班紀律。
5.中午十二點半至下午兩點,呆在教室,維持教室紀律,給學生午休或自習提供一個好的環境。
6.在上晚自習前十分鍾到教室,提醒學生的准備晚自習的科目以及利用相對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
7.體察學生的思想動向,處理學生中出現的問題。
8.認真改作業,總結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