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初一歷史學答案2020年

初一歷史學答案2020年

發布時間:2021-03-05 20:50:14

⑴ 學,探,診 七年級上冊歷史答案(人教版)

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動腦筋和課後練習題參考答案
第1 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P3-P6動腦筋
1.對比一下,古猿、北京人和現代人的頭部有什麼區別?
古猿和北京人頭部的特點是前額低平,眉脊骨粗壯;顴骨高突;吻部前伸,沒有明顯下額。
2.想像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樣生活的?
思路一:可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去想像。思路二:可按一天從早到晚的時間順序去想像。
3.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樣得到火的?
可以從幾條渠道得到火:大自然雷電生火;森林草木自燃生火;露天煤的自燃起火;偶然摩擦生火。
4.海蚶是生活在海里。在山頂洞人的洞穴里發現海蚶殼說明什麼問題?你怎樣看?
一萬多年前北京的地貌同現在基本相同。因此,在山頂洞穴里發現海蚶殼,只能說明山頂洞人已經走得很遠了。
P6活動與探究
2.看圖分析:這是北京人使用過的一件石器,假如讓你來使用,你怎樣操作?用它來干什麼最方便?
提示:可先觀看前面彩頁圖1《北京人的生活》,從畫面左邊那個持尖狀石器使勁挖掘植物塊根的動作中尋找答案。
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
P8-P10動腦筋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頂洞人在生產生活上有了哪些進步?
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製石器,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他們住著干欄式的房子,過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飲水更加方便。還飼養了家畜,會製造陶器,並能製作簡單的玉器和原始樂器。
2.大汶口墓葬里,為什麼有了隨葬品多少懸殊的現象?
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P10練一練:D
P10活動與探究
1.看圖分析:右邊是河姆渡原始居民製作的陶器,你能說出它的用途嗎?蒸食物。
2.看圖分析:右邊是半坡彩陶上的彩繪動物圖案,它們是什麼動物?你能說出這些動物和當時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麼關系嗎?是魚和鹿的圖案。說明半坡的原始居民還捕魚打獵,以補食用。
3.找一找:從以上課文的敘述,你能找出我國原始農耕時代幾項世界性的貢獻嗎?
三項。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粟的國家;我國是世界上很早種植蔬菜的國家。
第3課華夏之祖
P14動腦筋
1.你對上述神話(即黃帝時期有關發明的各種神話傳說)有什麼看法?認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帶有神話色彩?怎樣看才更為科學?
說黃帝時期已能建造宮室,製作衣裳,挖掘水井,製造舟車,出現文字,編出樂譜,等等,這是可信的。但說這些是黃帝、嫘祖、倉頡或伶倫個人的發明,就帶有神話的色彩了。實際上其中的任何一項發明,都不會是一兩個人的功勞,而是經過許多人長期探索實踐的結果。因此,歷史上的這些記載,反映的應該是黃帝那個時代我們祖先的聰明才智。但由於黃帝是公認的華夏始祖,所以人們也就把這些發明都歸功於他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屬了。
2.你覺得堯、舜、禹有什麼優秀品質值得你學習?
堯生活儉朴、克己愛民,舜寬厚待人、以身作則,禹率領人民治水、能與群眾同甘共苦,都很值得學習。
P15練一練 :D
P15活動與探究
(1)「議一議:遠古傳說與歷史事實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遠古傳說:在文字發明以前,口耳相傳的神話傳說,是先民們對上古洪荒時代歷史的一種誇張的記述。不可否認這里有神話的成分,但不難發現這其中蘊含著某些比較可靠的歷史資料。炎帝、黃帝時代的傳說,不僅在《史記》中的《五帝本紀》有記載,而且已被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的考古發掘所證實。
歷史事實:完全真實存在的客觀事實。
(2)故事會:你還聽到過哪些有關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
舉例:①炎帝發明了農業、醫葯、陶器。②阪泉之戰……
第4課夏、商、西周的興亡
P20-P23動腦筋
1.我國從原始社會的氏族、部落發展到奴隸制國家,是社會的進步還是倒退?說說你的想法。
是社會的進步。因為原始社會雖然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別,但那是建立在生產力發展水平極端低下的基礎之上的,人們的生活水平極低,生活質量很差,文化的發展也極為緩慢。只有奴隸制,才使農業和手工業之間的更大規模的分工成為可能,從而為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為文化的發展繁榮創造了必要的條件。
2.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為什麼會取得勝利?
此題可以從三個方面思考:首先,夏桀、商紂的極端殘暴統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隸的不滿和反抗。其次,商湯和周武王伐無道、除暴君,結束夏桀、商紂的殘暴統治,深得人心。最後,商湯和周武王能夠重用賢人,聯合周邊小國、部落,抓住時機一舉取勝。
P24練一練;C
P25活動與探究
1.製表:簡單做一個夏、商、西周大事年表,內容要包括重要年代、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三大項。
重要年代 重要事件 重要人物
約前2070年 夏朝建立 禹
約前1600年 湯滅夏,商朝建立 商王湯
約前1300年 盤庚遷殷 商王盤庚
前1046年 牧野之戰,西周建立 周武王(姬發)
前771年 西周滅亡 周幽王
2.你能在西周等級示意圖上標出每一層人的身份嗎?自上而下分別為國王、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
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P28動腦筋
有位著名考古學家說:商代文化實在是一個燦爛的文明。
對話:男孩:我認為考古學家說得很對。這是祖國歷史上的一個光輝時代。
女孩:不對!那時候多麼殘酷,奴隸過著牛馬不如的生活,有什麼好?
這是從不同的角度對商代歷史的認識。奴隸制固然非常殘酷,但這是隨著生產力發展、私有制出現的必然。在奴隸社會中,奴隸主佔有大量奴隸,就可以組織大規模的生產,進行簡單協作和分工,提高生產效率;奴隸社會內可運用國家政權的力量組織大規模的生產過程,推動生產力發展;由於大批奴隸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提供大量剩餘產品,使另一部分人可以擺脫體力勞動,專門從事腦力勞動。綜上所述,商代的文明較全面地體現了奴隸社會取代原始社會在諸多方面的進步,因此可稱得上是「燦爛的文明」。當然這又是建立在廣大奴隸極其悲慘的命運基礎上的「文明」。
P28練一練 寫出你印象最深的、商周時代的兩件青銅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P29活動與探究
看一看:思考一下我國傳統文化和現實生活有什麼關系?
青銅製造業是我國夏、商、周奴隸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藝高超,品種繁多,應用普遍,分布廣泛的特點。夏朝青銅器目前發現雖少,但仍說明夏朝已具備製造青銅器的工藝技術。隨著發展,青銅器產品進一步趨向生活化,青銅刀、錐、魚鉤、鈴的出土都足以說明這一點。文化來源於生活,生活又由文化來演繹。只有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只有集合勞動人民智慧,才能創造出更加燦爛的中華文化。
第6課春秋戰國的紛爭
P31動腦筋
想一想:春秋時期,齊國和晉國能夠迅速強大的共同原因是什麼?
春秋時期的霸業政治,是在以變求強的爭霸過程中實現的。各大國為謀霸政而改革,因改革而富強,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齊國和晉國都通過改革迅速致強,改革都涉及到內政、生產和軍事等方面內容。
P34練一練 :A
P34-P35活動與探究
1.成語故事會:搜集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如「退避三舍」「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
可搜集的成語故事還有:數典忘祖、管鮑之交、老馬識途、一鳴驚人、朝秦暮楚、卧薪嘗膽等。
2.老人說:「史書記載:長平之戰,秦將白起坑殺趙國降卒四十多萬人,真夠狠的。」
小孩說:「史書記載未必可靠。坑殺趙國四十多萬降卒,秦將由起手下,至少要有八十多萬人。他上哪兒找那麼多人?」 判斷:他們誰說得有理?
了解和研究歷史靠史料,史料分為實物資料和文獻資料兩大類,文獻資料是我們了解和研究歷史的主要依據。文獻資料的記載可能會有誤,這可由史學專家辨偽正誤。我們對待文獻資料,也應採取科學的和批判的態度。長平之戰,趙軍被圍46天,已喪失戰鬥力,四十多萬人被坑殺是完全有可能的。這也反映了戰國時期戰爭的殘酷性。
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史書記載有誤或誇大其辭的可能。但是,在沒有充分證據證明史書記載有誤的情況下,只能採取認可的態度。
第7課大變革的時代
P37-P39動腦筋
1.說一說,鐵農具為什麼能較快推廣?
這里涉及到兩個問題。一是鐵農具與石農具和青銅農具相比具有優越性;二是當時的冶鐵工業已相當發達,能夠生產大量鐵器。
2.《史記》記載,秦孝公死後,太子即位。守舊的貴族誣告商鞅「謀反」,結果商鞅被處死。請大家議一議,商鞅變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為什麼?
一場變革的成功或失敗的標准,不在於實施變法的人的生與死,而在於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守舊貴族的反對,商鞅被處死,說明了守舊勢力的猖狂和統治者的昏庸。但商鞅雖死,變法還是獲得了成功。因為經過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P39練一練 :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P39-P40活動與探究
1.本課講述了很多春秋戰國時期具體變革的事例,比一比,看誰尋找得多。
開始出現鐵農具,已使用牛耕,修都江堰,一些土地由國家所有轉變為私產,奴隸主轉化為封建主,各國掀起變法運動,商鞅變法,封建制度逐漸建立,等等。
2.閱讀下列材料,請你把文獻記載與出土文物結合起來,談談這個考古發現說明什麼問題?
它說明了春秋戰國時,人們已經掌握了牛的生理特徵和習性,為利用畜力進行生產創造了條件;也反映了當時牛耕已經普遍的史實。
第8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P42-P43動腦筋
1.觀察上面的三個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麼樣表達意思的?
第一個字是「人」,第二個字是「戈」,用戈砍人頭就是「伐」字。(「人」和「戈」都是象形字,「伐」是會意字。)
2.我國科學工作者根據古代天象記錄和對20世紀最後一次日全食的觀測,得出周懿王元年是公元前899年的結論。想一想,這件事能說明什麼問題。
說明我國古代豐富的天象記錄是寶貴的科學資料,運用現代技術研究它,能夠取得重大的成果。
P45練一練 ;C
第9課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P47-P48動腦筋
1.孔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閱讀孔子的這三段話,想一想,對你學習有什麼幫助或指導?
孔子的三段話,教育我們要不斷總結和向別人學習好的學習方法,要具有老老實實和謙虛好學的態度,才能學有所成。
2.老子主張以柔克剛。相傳老子曾經張開嘴讓弟子們看,然後對弟子們說:「我那堅硬的牙齒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軟的舌頭卻還在!」想一想,老子的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它的這種思想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是否有用?如果你認為有用的話,能不能舉出一個實例加以說明?
①老子的意思是堅硬的東西未必結實,柔可以克剛,體現了他辯證看問題的思想。②我認為有用。它使人認識到:什麼事物都不是絕對的,都是可以變化的。貌似強大的人可能會被弱者打敗,看起來聰明的人可能一生無所作為,平凡的人由於努力可能會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舉出實例加以說明)
P49-P50活動與探究
1.諸子百家中的學說有哪些積極的東西值得現代社會吸收、利用?
孔子「仁」 的學說和孟子的「仁政」;孔子關於教育的主張;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墨子的「兼愛」「非攻」;韓非子的法制思想都值得現代社會吸收和借鑒。
2.女孩說:「諸子百家辯論爭鳴,觀點全是對立的,吵得可熱鬧啦!」男孩說:「百家爭鳴的觀點不可能都是對立的,但他們都踴躍發表看法,當然熱鬧。」判斷:他們誰說的有理? 男孩說的有理。
3.填表:按表中的要求,填寫出春秋戰國時期儒、墨、道、法、兵諸家代表人物各一名的情況。
姓名 時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晚期 《論語》 提出「仁」的學說,主張「為政以德」。主張「因材施教」、謙虛好學、「溫故而知新」
墨子 戰國 主張「兼愛」、「非攻」
老子 春秋末期 《道德經》 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可以互相轉化。主張以柔克剛
韓非 戰國 主張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
孫武 戰國 《孫子兵法》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後面的課也有,只是由於字數限制沒發。需要給我發郵件,[email protected]

⑵ 初一歷史助學答案

1從古猿到人的過渡

古人類學家認為在距今七八百萬年以前,人類和類人猿的共同祖先——古猿才開始向不同的方向進化,這個過程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的。

在新生代的第三紀新生代的第三紀是指距今七千萬年到二三百萬年前的地質年代。②新生代的第四紀是指距今

二三百萬年前之後的地質年代。,世界范圍的造山運動很活躍,相繼出現了喜馬拉雅山、阿爾卑斯山等,在東非還出現了長達8 000公里的斷裂谷。由於這樣大規模的地殼運動,致使世界氣候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紀②,氣候變化加劇,出現了一系列的冰川期。在地形和氣候巨大變化的影響下,原先一些連綿不斷的森林逐漸變得稀疏,林中空地不斷擴大,最終被稀樹草原所取代。這時,生活在這里的一些古猿逐漸由樹棲生活轉到地面上生活,最終進化成人類;而留在森林中的那部分古猿則進化成了類人猿。

人類的祖先來到空曠的地面上生活後,逐漸能夠使用樹枝和石塊等來防禦猛獸,或挖掘根莖等來食用。在這個過程中,古猿逐步由四肢行走轉變為兩足直立行走。這一轉變不僅增強了人類祖先的生存能力,也使他們的身體結構發生了一系列適應性變化,如身體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長、骨盆變短增寬、脊柱從弓狀變為S形等。此外,兩足直立行走還使人類祖先的前肢從用來行走和支持身體中解放出來,為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腦的進一步發展和增大創造了條件。兩足直立行走的重要意義,使人類學家把是否具備這一條件作為人和猿分界的重要標准。

人類的祖先在使用天然工具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製造工具。早期人類製造的工具都是石器。這些石器常常與動物的遺骸和人為弄碎的骨頭一起被發現,由此古人類學家推斷,石器的出現與早期人類的狩獵和肉食行為密切相關。

在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過程中,人類祖先的大腦越來越發達,並逐漸產生了語言,形成了人類社會。 2女媧用手在池邊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著自己的影子捏了起來。

捏著捏著,捏成了一個小小的東西,模樣與女媧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竅,雙手兩腳。捏好後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來。女媧一見,滿心歡喜,接著又捏了許多。她把這些小東西叫作「人」。

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樣造出來的,氣概舉動自然與別的生物不同,居然會嘰嘰喳喳講起和女媧一樣的話來。他們在女媧身旁歡呼雀躍了一陣,慢慢走散了。3河姆渡遺址
耜耕農業:河姆渡遺址兩次考古發掘的大多數探坑中都發現20-50厘米厚的稻穀、谷殼、稻葉、莖桿和木屑、葦編交互混雜的堆積層,最厚處達80厘米。稻穀出土時色澤金黃、穎脈清晰、芒刺挺直,經專家鑒定屬栽培水稻的原始粳、秈混合種,以秈稻為主(佔60%以上)。伴隨稻穀一起出土的還有大量農具、主要是骨耜,有170件,其中2件骨耜柄部還留著殘木柄和捆綁的藤條。骨耜的功能類似後世的鏟,是翻土農具,說明河姆渡原始稻作農業已進入「耜耕階段」。當時的稻田分布在發掘區的北面和東面,面積約6公頃,最高總產為18.1噸。

半坡遺址
半坡先民在母系氏族公社內以從事農業為主,兼有打獵、捕魚、家畜飼養和陶器製作等生產活動。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遺址證實,半坡的先民已進入農業社會,是黃河流域規模最大、保存完整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村落遺址,對研究中國原始社會歷史有重要意義。 製作一件陶器之前,最基礎的工作是選擇適合的黏土。黏土是制陶的原料,而它又分為陶土和瓷土。瓷土含鉛量較少,沒有很多雜質,氧化鋁含量較高,熔點也較高,而陶土卻有可能含一些微量的金屬或其它草類,所以陶土成形需要的溫度低,瓷土成形需要的溫度較高。

接下來就是動手做了。首先把你要的形狀(在此我們製作一個變形的花瓶)在腦袋裡構思好,再來要依靠拉胚機把濕泥拉成圓柱體,然後隨著拉胚機的旋轉,把圓柱體向你構思的形狀靠近。

根據瓶形製作底部造型,等到陶土半乾的時候,再沾上水將瓶形和底部粘合,就是很簡單的器皿了。

接著把泥漿倒入器形,讓泥漿在接近底部的部分進行凝結,時間根據溫度、泥漿濃度、自我需要等因素自由控制,到了一定的厚度,把裡面的泥水到出,直到沒有水為止,等泥漿半干後仔細的修整器形,直到自己滿意。

再拿去窯里燒兩、三個小時,就可以了。 5遠古傳說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流傳下來的帶有比較強的主觀理想色彩不一定是歷史的事實
歷史事實都是有文獻記載的 謝謝採納

⑶ 2020年初一寒假學與練答案

是寒假作業哦!~~
1. 劃掉錯誤滴滴:háng 、猛烈 、裂開
2. 失敗——成功 後退——前進 容易——困回難
3. 堅持怎麽不能勝利答呢?
4. 尐 男孩第一次爬跨台階 (想不出!)的思想感情
5 奶奶:責怪媽媽不幫小男孩,讓小孩子自己上台階
媽媽:支持小男孩自己上台階
小女孩:鼓勵小男孩
大爺:贊揚與鼓勵
6:堅持就能勝利,有志者事竟成,一開頭有困難,但堅持就能勝利
7,第一次獨立上學 第一次戴上紅領巾
最難忘的是第一次獨立上學 因為我明白了什麼事情都要自己親自實踐,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依賴別人。

閱讀全文

與初一歷史學答案2020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