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中國屈辱歷史事件小報

中國屈辱歷史事件小報

發布時間:2021-03-05 19:19:18

A. 關於中國歷史故事的手抄報應該怎麼做

還是做人抗日戰爭的題材吧,題目就是:亮劍精神,喚醒國人。想必你定看過亮劍吧,畫幾個抗日戰士的圖像,在寫點題材,然後在終結一下抗戰的勝利(聯系一下世界歷史)...............就哦了!

B. 怎麼辦屈辱歷史輝煌成就的手抄報

歷史上的今天。可以把我們現在的好生活同同一天但不同年的歷史事件結內合起來敘述。容或者這樣辦:分開對比。
屈辱歷史部分:把中國怎樣一步步從封建社會淪落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寫出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等方面的。
輝煌成就部分:把中國從新中國成立後一系列輝煌成就寫出來。
以上可以參考高中新課標歷史書,必修一二。

C. 中國歷史故事手抄報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說的是宋代學者楊時和游酢向程顥程頤拜師求教的事兒。

二程是洛陽伊川人,同是回宋代著名儒學家。二答程學說,後來為朱熹繼承和發展,世稱「程朱學派」。楊時、游酢,向二程求學,非常恭敬。楊游二人,原先以程顥為師,程顥去世後,他們都已四十歲,而且已考上了進士,然而他們還要去找程頤繼續求學。故事就發生在他們初次到嵩陽書院,登門拜見程頤的那天。

相傳,一日楊時、游酢,來到嵩陽書院拜見程頤,正遇上這位老先生閉目養神,坐著假睡。程頤明知有兩個客人來了,他欲不言不動,不予理睬。楊、游二人怕打擾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肅然待立,一聲不吭等候他睜開眼來。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頤才如蘿初醒,見了楊、游,裝作一驚說道:「啊!啊!賢輩早在此呼!」意思是說你們兩個還在這兒沒走啊。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下起雪來。門外積雪,有一尺多深。

這個故事,就叫「程門立雪」。在宋代讀書人中流傳很廣,後來形容尊敬老師,誠懇求教,人們就往往引用這個典故和這句成語

D. 晚清屈辱史主題小報應該怎麼做

晚清屈辱史主題小報,這個應該還是從弘揚愛國主義,勿忘歷史,振興中華,發奮圖強這個角度來展開

E. 抗戰歷史和抗日英雄故事手抄報圖片大全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從1937年七七事變國民政府發表《告全體將士書》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結束,歷時八年,被稱為八年抗戰、或簡稱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挑起戰爭沖突,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美國的羅斯福政府正式對日宣戰,中國戰場成為二戰的主戰場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1] 在這場戰爭中,中華民族同仇敵愾,浴血奮戰,創造了弱國打敗強國的光輝業績。[2]

要首腦

中國

蔣介石:近代中國著名政治人物、軍事家,名中正字介石,幼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志清。祖籍江蘇宜興,生於浙江奉化,逝世於台北士林官邸。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帶領中國取得二戰勝利。

毛澤東: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湖南湘潭人,字潤之。1935年12月,毛澤東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闡明了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1945年8月8日蘇聯政府宣布對日作戰後,他同朱德等領導八路軍、新四軍實行戰略反攻,直至抗日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經過八年抗戰,中共領導的軍隊、民兵和解放區(1944年抗日根據地改稱解放區)都得到很大的發展。[25]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始終存在著兩個戰場,即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和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兩個戰場在中國抗日戰爭中逐漸形成,在戰略上相互配合。

國民黨領導的正面戰場始終是中國抗戰的重要戰場,在全民族抗戰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國性抗戰開始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立即投入抗日斗爭。八路軍剛開赴前線時,主要是直接在戰役上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後,八路軍在敵後實施戰略展開,發動獨立自主的敵後游擊戰爭。[48]

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此時在中國正面和敵後戰場上,國共抗日軍隊一共抵抗著日軍57個師團,,超東南亞加上太平洋戰場的日軍總數。中國戰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主戰場。

紀念節日

「九三」抗戰勝利紀念日(每年9月3日):1945年9月2日接受日本正式無條件投降。1945年9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下令舉國慶祝,放假1天,懸旗3天。抗戰勝利後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後來台灣當局為了統一各軍種節日,於1955年起將對日抗戰勝利日作為陸海空三軍的軍人節。2014年2月27日,全國人大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七七」抗戰紀念日(每年7月7日):為紀念國恥七七事變的發生而設立。1937年7月7日發生在中國北平的盧溝橋的中日軍事沖突,日本就此全面進攻中國。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

「九一八」紀念日(每年9月18日):為銘記國恥九一八事變而設立。這次事件爆發後,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為了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中國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戰爭罪行,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由全國人大於2014年2月27日設立。[86]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

F. 重溫歷史 勿忘國恥的手抄報資料

中國屈辱的歷史
九月,與許多重大事件聯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國歷史上讓國人刻骨銘心!

1842/8/29,《南京條約》簽訂
1856/9/2,天京變亂,韋昌輝突襲東王府
1926/9/6,英國製造「萬縣慘案」
1901/9/7,《辛丑條約》簽訂
1894/9/15,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
1894/9/17,黃海戰役,鄧世昌、林永升殉國
1931/9/18,「九一八事變」
1898/9/21,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還有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的……

歷史有時相似的讓人心碎,如果沒有真實的鏡頭、詳盡的文字、殘破的遺跡,我們簡直難以相信過去中國近代的一幕幕。歷史終歸是歷史,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但不會消逝得無影無蹤,歷史流下的不僅僅是一堆資料、幾塊碑刻,數處遺址。留住歷史,可以溫故而知新。人類社會日新月異,沒有記載,任何偉大的東西,就會從地平線上消失。但人們總是習慣於牢記勝利、成功和輝煌,但往往把失敗、傷痕和屈辱遺忘。歷史總是不斷沉澱的,歷史是民族和人類的集體記憶,如果一個民族不知道「從哪裡來」,就不知道「到哪裡去」。

以往的歷史與其說是句號,不如說是感嘆號,甚至是更多的問號,並應該少用些省略號。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記憶,給予了人們太多的憂傷、悲憤和思索。中國人不應該、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記,刻寫在中國近代的鏡頭、側面或片段,雖然斑斑點點但歷歷在目: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從鴉片走私、掠賣華工到火燒圓明園;從「豬仔」、「東亞病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可謂慘不忍睹、聞所未聞!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愛與恨、和平與暴力被定格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上,痛定思痛總是民族復興的開始 ,時刻警示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當勿忘國恥,要振興中華。

我們中的不少人似乎選擇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麼,但願不是因為麻木,也不是因為健忘,依某些國人的觀念,對於過去,尤其是痛苦,就會採取「過去了就過去了,再提它有什麼用」輕率態度,這些年來,一些親痛仇快的現實,還是「商女不知亡國恨」常常讓我們深感「遺忘文化」在一些國人頭腦中頗有市場。一些商家不顧歷史的傷疤,以「南京大屠殺」作為電腦游戲;把日本軍刀、軍服作為賣點;一些藝人竟然把軍旗裝穿在身上招搖過市等等。如果「集體健忘症」過於嚴重,人們將容易越來越淺薄、輕浮、狂躁、極端和急功近利。

我們的同胞中,對戰敗之恥和對割地賠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於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復自己的錯誤。不是從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死亡。據說,冰心老人晚年曾構思寫作一部反映甲午戰爭的紀實大作,但是每每提筆,「竟然一個字都沒有留下」,「因為哭,因為大哭,因為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惟有落下的熱淚。」(賈國榮:《冰心的遺憾》)。

「歷史的災難無不以歷史的巨大進步來補償」。只有我們一起來揭露侵略者的罪惡、叩問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靈。絕不允許無恥者別有用心地扭曲歷史,絕不允許屈辱的舊夢再現,絕不允許重蹈踐踏人權、褻瀆文明和破壞正義的覆轍。歷史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和教化每一個公民對其國家、其歷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認同感、自尊感、尊嚴感、恥辱感,亦即形成「國民意識」。歷史意識構成國民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事關走向世界的新世紀公民培育的大計。歷史認知關繫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學習歷史的意義主要有豐富自我、發展個性、減少失誤、加速成長、承擔使命、自覺人生。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學乃是一門塑造民族整體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的重要學術,應當將「真」、「情」、「思」、「行」統—為一個整體,這些都歷久彌新地給人們以感染、啟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寵兒如今卻失落了,史學危機的話題並非危言聳聽,歷史教育的延誤、式微和墮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願與大家一樣為之關注、探索和分享。我試圖讓歷史教育不再尷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視,於是從彷徨到吶喊、困惑到醒悟;從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讓歷史能夠成為滋養學生成長的補品,讓學生在成長中通過歷史的學習而喚醒自己,認識自己,張揚自己,營造一個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別是有獨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執著的信念要從四十歲重新開始,克服鬆懈、安逸或畏難心理,力爭做個「有思想」的歷史教師,立志要把課上出味道來,教出歷史的深沉、寬厚與博大,盡情展現其寬闊、生動和精彩,發掘真善美的內涵……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人都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又從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風流人物,無一例外都成為匆匆的世間過客。對歷史不斷觸摸和反思的過程,就是文化沉澱的過程。歷史是永不間斷的時間長流,人們在現實中感知的只是這一發展長河中的一段,多少興亡盛衰,喚起人們對星轉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嘆,從那些已經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馬遷所說的「述往事,思來者」。歷史,將會給你一個制高點。歷史有兩種歷史,一種是客觀的歷史,一種是記憶中的歷史。客觀歷史早已看不見了,但記憶中的歷史還在,我們可以隨時攝取,隨時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芻,這對人類現在、未來的發展,未嘗不無益處。叩問歷史,掩卷太息!這種情結不僅僅是簡單的懷舊。歷史消失的只是時間,永不消失的卻是後人對千秋人事的緬懷。

時光的流逝也許會磨滅人們心頭的許多記憶,但充滿著「血與火」的往事歷歷在目,警示人們永遠引以為戒。《論語》曾告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希臘哲人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裡」,不就是從昔日的經驗教訓中時刻照看著這後視鏡緩緩向前跋涉?描述與記錄,回憶與解讀,是人類永遠不會放棄的權利。「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可以說歷史是人類前進的行囊,雖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兩次鴉片戰爭
火燒圓明園
八國聯軍
甲午中日戰爭(二十一條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皇菇屯事件
旅順大屠殺
偽滿洲
七七事變
南京大屠殺
九一八事變
淞滬會戰
抗美援朝
越南
抗美援越
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國野蠻轟炸
海南撞機事件
東海油氣爭端
釣魚島

勿忘國恥 愛我中華 演講稿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你們一定知道南京大屠殺吧!當年,日軍在南京屠殺了30多萬中國人,成千上萬的人被槍殺後澆上汽油焚屍,骨灰殘骸被江水沖得無影無蹤,還有許多未被發現的秘密活埋地點……在短短的幾個月中,到底有多少南京同胞慘遭日寇殺害,恐怕誰也無法精確地估計。

國恥象大山一樣壓在中華民族的頭上,壓得幾億人民透不過氣來,也在我們這些少年人心靈里灌注了鉛一樣沉重的憂愁和哀傷,中國,我們古老的中國,生我養我的中國,地大物博卻遭人欺凌宰割的中國,什麼時候才能掙斷身上的屈辱鎖鏈,鐵骨錚錚地站起來啊!

整個八年抗戰期間,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蹂躪祖國的胸脯,其中有幾年在上海這個「國中之國」中,也看到英國,美國士兵耀武揚威地走在馬路上,外國軍艦在黃浦江上任意來去……只有嘗盡失去自由和被壓迫的滋味,才能深切地懂得「勿忘國恥」這四個字的含義。現在,每當唱起「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時就會聯想起「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那句古訓。

多少年風雨滄桑,河山巨變,我們的祖國早已擺脫了屈辱和苦難。然而,我們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許多發面還處在落後地位,落後是現實,安於落後就是可恥了神州大地的一些角落裡,權欲觀念,愚昧思想,腐敗墮落作風,惟利是圖,崇洋媚外……種種可鄙的現象,更使正直的人感到可恥。也許這些可以算作新的「國恥」吧,這些有損國格,有損中華民族形象的「國恥」,我們一天也不能容忍!

半個世紀以前,我們中國被許多帝國主義者踐踏蹂躪,我們的人民失去自由和生活的權利,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恥辱,這些恥辱是我們祖國的傷痛,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悲哀。有人會說,它已經過去,就讓它過去好了,干嗎還要「勿忘」呢?這是因為,忘記「恥辱」雖然可以減少傷感,但是記住「恥辱」就是記住祖國的歷史創傷,能激起更強烈的民族精神,讓我們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記住中華民族的祖先為祖國所做出的犧牲,更能增強自己對祖國的責任感。只有記住歷史,吸取歷史的教訓,才能保證世間不再有戰爭和屠殺。

最後,讓我們高呼: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G. 歷史手抄報: 主題:近代中國的屈辱史和抗爭探索史,求這個主題的一些材料內容

第一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
洋務運動
火燒圓明園
英法聯軍攻佔北京
太平天國運動
義和團運動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
百日維新
……
與這些事件相關的人物都可以畫(不過難度好像太高了,對我就是小case!)

H. 有關舊中國的屈辱和新中國的成就的手抄報哪有

屈辱
帝國主義者在因次侵略戰爭中,大規模地屠殺中國人民。1900年八國聯軍燒殺搶掠,將5萬多人的塘沽鎮變成空無一人的廢墟,使擁有100萬人的天津在燒殺之後僅存10萬人,進入北京後,殺人不計其數,僅庄王府一處就殺死1700多人。在1937年開始的日本帝國主義的全面侵華戰爭中,2100餘萬人被打死打傷,1000餘萬人被殘害致死。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後的6個星期內,日本侵略軍在南京就殺害了30萬人。

帝國主義在中國實行殖民統治,使中國人民備受凌辱,毫無人格尊嚴可言。那時,外國侵略者享有不受中國法律官轄的「治外法權」。1946年12月24日,北平發生美國士兵皮爾遜強奸北京大學女生沈崇的暴行,激起全國人民的極大憤慨,但是,罪犯卻由美國單方面處理,被宣布無罪釋放。列強在中國設立的「租界」,擁有行政、立法、司法、警察和財政大權,成為完全獨立於中國的行政和法律制度之外的「國中之國」。1885年,外國侵略者甚至在上海法租界公園門口公然豎起「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肆無忌憚地侮辱中國人的人格。

帝國主義強迫中國簽訂了1100多個不平等條約,對中國的財富進行了大規模的瘋狂掠奪。據統計,近百年來,外國侵略者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掠去戰爭賠款和其他款項達白銀1000億兩。其中《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8個不平等條約就勒索賠款19.53億兩白銀,相當於清政府1901年收入的16倍。而日本僅通過《馬關條約》勒索的賠款2.3億兩白銀,就相當於當時日本國家財政四年半的收入。侵略者在戰爭中的破壞和搶劫造成的損失,更是難以估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期間(1937—1945年),中國有930餘座城市被佔領,直接經濟損失達62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過5000億美元。國家主權喪失,社會財富遭洗劫,使中國人民失去了最起碼的生存條件。

吃飽穿暖,這是長期陷於飢寒交迫困境的中國人民的最低要求。舊中國的歷代政府不僅沒有能解決這一問題,反而加重了人民的災難。在舊中國,只佔農村人口10%的地主和富農佔有70%的土地,而占農村人口70%的貧雇農卻只佔有10%的土地;占人口極少數的官僚買辦資產階級壟斷著80%的工業資本,操縱著全國的經濟命脈。中國人民遭受著地租、賦稅、高利貸和工商資本的層層盤剝,其所受的剝削和貧困的程度是世界上罕見的。據統計,1932年,僅苛捐雜稅的名目就多達1656種,捐額約占農民收獲量的60%至90%。加上反動政府在政治上腐敗無能,喪權辱國,充當帝國主義的統治工具,大小軍閥割據,長期戰亂不已,使人民災駿深重,生存維艱。據估算,舊中國有80%的人長期處於飢餓、半飢餓狀態,幾乎每年都有幾萬到幾十萬人因飢餓而死。一遇自然災害,更是餓殍遍野。1931年,華東地區水災,造成370多萬人死亡。1943年,僅河南省餓死者就達300萬人,另有1500萬人靠啃草根、吃樹皮度日,瀕臨死亡邊緣。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反動政府發動內戰,榨取民脂民膏,造成經濟全面崩潰。1946年,各地餓死1000萬人。1947年,全國飢民竟達1億多人,占當時全國人口的22%。

成就
現在,中國有了原子彈,美國的反應是這樣的:
對中國態度有較大變化,以前是以施壓為主,之後開始"套近乎".在中國第一次核試驗之前,美國把中國看作蘇聯的」附屬國」,直到中蘇關系斷裂,美國才開始考慮和中國建交,但又遲遲不作決定.核試驗成功後,美國開始意識到中國的重要性.中國的發展必須依賴於外界力量支撐維持,或者華約,或者北約,中國必須選一個.中共傾向於前者,但蘇聯態度冷淡.美國則抓住了機會,率先向中國伸出友好之手,這樣,中國的核力量將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
蘇聯的反應是這樣的:
對中國依然冷漠,克里姆林宮認為中國離開蘇聯對中國的發展是一大障礙,中國將不得不歸附蘇聯,支持其在中東的擴張.事實當然並非如此!
其他國家:
第三世界國家開始大規模向中國靠攏.北約則毫不擔心,因為中共的核軍備遠不如超級大國

I. 中國近代史手抄報

中國近代史
中國近代(公元1840-1949年)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於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枉自尊大,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於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銷售鴉片.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藉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凶.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佔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弈欣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並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領了北京。並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弈欣為首。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並且有所發展。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5月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在這個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9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給於我們的啟示

我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按照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不斷地向前發展著,到了封建社會後期,商品經濟的發展,已經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但是,到了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這種獨立發展的進程中斷了,資本主義列強用大炮、鴉片和廉價的商品,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並逐步和中國封建統治者勾結,來實現他們獨霸中國的目的。這樣,中國便一步步地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從此,中華民族成了一個被壓迫的民族。首先,1840年6月英國以武力侵略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英國侵略軍燒殺搶掠,在中國的領土上橫行霸道。1842年8月,英國侵略者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次年,英國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南京條約》的附件。鴉片戰爭剛剛結束,美法兩國以武力威脅下,迫使清政府分別和他們簽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廈條約》和中法《黃埔條約》,擴大了侵略權益。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從封建社會逐漸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開始變為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反對外國侵略者,同時反對本國封建統治者的斗爭;中國歷史進入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鴉片戰爭中,清政府耗費大量軍費,大大加重了人民負擔。此後,洪秀全領導的規模巨大的太平天國起義爆發了。1853年,太平軍佔領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國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還派了兩支人馬分頭北伐和西征。後來,湘軍瘋狂反撲,太平軍連連失利。1855年,石達開指揮西征軍大敗湘軍,太平天國進入軍事上的全盛時期,大平天國軍事上取得很大勝利的時候,領導人之間,發生了尖銳的內部戰爭。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湘軍沖入天京城內,天京陷落,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由於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而失敗了。太平天國堅持戰斗14年,勢力發展到18省,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偉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運動。它建立了政權,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沉重地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幾千年來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
接下來,英法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58年,俄、美、英、法四國先後強迫清政府分別簽定了《天津條約》。10月下旬,英法兩國又強迫清政府簽定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經過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侵略者]勢力擴大到沿海各省,並深入到長江中下游地區。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了。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在1861年設立了總理各國事務的衙門。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洋務派掀起了一場洋務運動。以「自強」為口號的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它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資本主義近代化開辟了道路;對中國經濟勢力的擴張,也起到了一些抵製作用。
1883年底,法軍攻擊駐越清軍,中法戰爭爆發。清軍齊心殺敵,擊潰法軍,取得了鎮南關大捷。中越軍民抗法戰爭的輝煌勝利,迫使法國內閣倒台。但是,清政府急忙同法國代表在天津簽定條約,同意在中越邊界開辟通商,中國任用法國人修築鐵路等條件。從此,法國的侵略勢力伸向中國西南地區。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爆發,中國戰敗,被迫同日本簽定了屈辱的《馬關條約》。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19世紀末,爆發了義和團運動。但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鎮壓下失敗了.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德、日、意、奧等國,簽定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在孫中山的倡議下,1905年興中會與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的一些成員,在日本東京組成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了,在革命的領導下,革命軍英勇奮斗,所向披靡,迅速佔領武昌城。革命黨人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推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然而,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我國近代社會偉大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這是我國社會的一大轉變,一大進步!這次革命雖然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但為以後新的革命斗爭的發展開辟了道路。
中國人民覺醒了。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名學生在天安門廣場前舉行示威遊行。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徹底反對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在這次運動里,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現了偉大的力量;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愛國運動,發生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後,是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對宣傳馬克思主義起了推動作用。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致使第一次國共合作公開破裂。7月15日,汪精衛為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而提出「寧可枉殺千人,不可使一人落網」的口號,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從此內戰代替了團結,獨裁代替了民主。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失敗了。國民革命的失敗,一方面是由於國際帝國主義聯合支持國民黨右派發動叛變,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過了革命的力量;另一方面是由於中國共產黨還處於幼年時期,缺乏斗爭經驗。在國民革命的後期領導人洪秀全又犯了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放棄革命的領導權,以致在敵人發動突然襲擊時,不能有效地組織人民反抗。
終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推翻了帝國主義,資本主義,官僚主義三座大山,取得了偉大勝利。
歷史不應該忘記,歷史也不應該被忘卻。
從幼時發蒙那天起,重復在我耳畔的,便是正義必定戰勝邪惡的道德邏輯,而正視如釘在板上的歷史,更多的卻是與長年所習教義不甚一致的悲劇。為了到哪都說不清白的毒品走私,竟明火執仗地打上人家,天下邪惡之最,可居第一;把圖財害命的強盜拒之國門之外,應是最天經地義的正當之舉,可結果總是邪惡者揣著佔地索款的條約凱旋,正義者屈辱地舔憮著流血的創傷。廣大農民為獲得生存的空間,衣食的飽暖,揭櫫天下第一家,共享太平的義旗,也是順呼天而應呼人之事;而為了少數人的驕奢淫逸,把萬千生靈殘殺在血泊之中,這與正義何其相悖,可是道德邏輯依舊沒有顯示靈光。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當歷史把無情的事實揭示給我們時,也把答案藏在了其中。倘若,我們了解到在中英對持的劍拔之際,道光帝向大臣們提出的無知疑問;道光帝得知英國女王自擇配偶,大笑夷蠻之邦不懂婚姻大事需遵父母之命;討英大軍的主將向巫師討教,用婦女便尿的馬桶,破英軍「妖術」(即新式槍炮),就會得到這樣的啟迪:命運操在愚昧腐朽統治者手中的民族,是連正義的戰爭也是打不嬴的。同樣當我們看到約束士卒分男營、女營,不得過夫妻生活的洪秀全,自己卻妃子縈繞;北伐失敗,西征未達預期目的,而勸誡他人不能凌奪斗殺的「上帝家族」成員們,卻已經為爭萬歲的名分刀槍相向;天國後期的大政,掌握在洪秀全兩個貪鄙嫉賢的長兄和一個女官總管手中,就會認識這樣一個道理:不超越自己的敵人,就別指望得到勝利之神的青睞,由農民領袖導航的戰船,無法沖出封建的旋渦,到達解放的彼岸.
八十年代以來,很多青年人懷著興國的責任感,窮詰這樣一個問題,即雄踞世界東方的中華民族,曾以悠久燦爛的文化,對人類文明進程施予了極大影響,為什麼在近代會落伍,使近百年的歷史充滿屈辱.當一個民族以文物禮儀隆盛的「天朝上國」自居,深閉固拒,夜郎自大,就會使往昔的榮耀變成一個沉重的包袱,滯緩本民族繼續邁進的步伐。流動的歷史,不等待任何一個民族,你耽於「十全武功」、「萬國向化」 的舊日迷夢,人家卻經歷了文藝復興產業革命和政治變革,當這個人類發展最新階段贏得歷史的恩寵時,一切蹣跚其後的民族,便面臨被征服的命運.
但歷史有時強加給一個民族的命題是不容選擇的,要擺脫敵人的奴役,首先要國強.但是,國人認識這一點時,卻走過了曲折的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正如馬克思預言的那樣:中華民族總在慘遭劫難之後,才省悟奮起。好在有成千上萬的愛國者,為尋求救國真理前仆後繼,執著地求索,他們或許過於輕率但卻不乏清醒,他們或許還帶著未開化的愚昧但卻不缺少睿智,他們或許過於輕信但絕不怕犧牲,他們在困惑中奮斗,在徘徊中探索,在曲折中前進,從而為中國走向近代化種下了契機。
當我們站在世紀之交的門檻上,回顧近百年來中國人的奮斗歷史的時候,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這一時期相比較——困惑與希望的交織,污穢與崇高的輝映,黑暗與光明的搏擊,構成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跌宕起伏而又驚心動魄的歷史畫卷。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必須從現在起,以過人的努力,超常的毅力,去發奮汲取文化知識;以求實的態度,務實的作風,去勇於參與社會實踐;以開拓的思路,創新的理念,去探求人生的新境界,長大後為祖國、為社會、為人民做出貢獻。

總體來說,反侵略,求民主構成了中國近代社會的兩大主題。
反侵略
是中華民族(包括共產黨、國民黨、農民、封建統治者等)和外來侵略者(包括帝國主義、部分資本主義、殖民主義等)的民族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殖民地社會」。
求民主
是中國人民(包括農民、工人、手工業者、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等的革命階級)和封建主義或勢力(包括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等)的階級矛盾,這構成了中國近代的「半封建社會」。
反侵略和求民主構成了中國近代社會的兩大主題。
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是中國近代的主要矛盾,通過斗爭,將民族矛盾化為民族獨立,將階級矛盾化為人民當家做主。由此形成了新中國。

J. 祖國歷史的恥辱和現代的成就手抄報分三下

中國屈辱的歷史
九月,與許多重大事件聯系在一起,在近代中國歷史上讓國人刻骨銘心!

1842/8/29,《南京條約》簽訂
1856/9/2,天京變亂,韋昌輝突襲東王府
1926/9/6,英國製造「萬縣慘案」
1901/9/7,《辛丑條約》簽訂
1894/9/15,平壤戰役,左寶貴犧牲
1894/9/17,黃海戰役,鄧世昌、林永升殉國
1931/9/18,「九一八事變」
1898/9/21,戊戌政變,變法失敗

還有與第二次鴉片戰爭有關的……

歷史有時相似的讓人心碎,如果沒有真實的鏡頭、詳盡的文字、殘破的遺跡,我們簡直難以相信過去中國近代的一幕幕。歷史終歸是歷史,雖然歷史已經過去,但不會消逝得無影無蹤,歷史流下的不僅僅是一堆資料、幾塊碑刻,數處遺址。留住歷史,可以溫故而知新。人類社會日新月異,沒有記載,任何偉大的東西,就會從地平線上消失。但人們總是習慣於牢記勝利、成功和輝煌,但往往把失敗、傷痕和屈辱遺忘。歷史總是不斷沉澱的,歷史是民族和人類的集體記憶,如果一個民族不知道「從哪裡來」,就不知道「到哪裡去」。

以往的歷史與其說是句號,不如說是感嘆號,甚至是更多的問號,並應該少用些省略號。一百多年中沉重而痛苦的記憶,給予了人們太多的憂傷、悲憤和思索。中國人不應該、不可能更不可以忘記,刻寫在中國近代的鏡頭、側面或片段,雖然斑斑點點但歷歷在目:從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直至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從旅順大屠殺到南京大屠殺;從鴉片走私、掠賣華工到火燒圓明園;從「豬仔」、「東亞病夫」到「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可謂慘不忍睹、聞所未聞!正義與邪惡、文明與野蠻、愛與恨、和平與暴力被定格在這段屈辱的歷史上,痛定思痛總是民族復興的開始 ,時刻警示著我們每一位中華兒女當勿忘國恥,要振興中華。

我們中的不少人似乎選擇了沉默。不知道沉默的理由是什麼,但願不是因為麻木,也不是因為健忘,依某些國人的觀念,對於過去,尤其是痛苦,就會採取「過去了就過去了,再提它有什麼用」輕率態度,這些年來,一些親痛仇快的現實,還是「商女不知亡國恨」常常讓我們深感「遺忘文化」在一些國人頭腦中頗有市場。一些商家不顧歷史的傷疤,以「南京大屠殺」作為電腦游戲;把日本軍刀、軍服作為賣點;一些藝人竟然把軍旗裝穿在身上招搖過市等等。如果「集體健忘症」過於嚴重,人們將容易越來越淺薄、輕浮、狂躁、極端和急功近利。

我們的同胞中,對戰敗之恥和對割地賠款之痛了解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一個民族,若忘記了自己的歷史,實際上也就等於失去了民族的記憶功能;失去記憶的民族是可怕的,它會在今天的紛紜變幻的世界大潮中,失去方向,隨波逐流,更會不斷地重復自己的錯誤。不是從沉沒中爆發就在沉沒中死亡。據說,冰心老人晚年曾構思寫作一部反映甲午戰爭的紀實大作,但是每每提筆,「竟然一個字都沒有留下」,「因為哭,因為大哭,因為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痛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惟有落下的熱淚。」(賈國榮:《冰心的遺憾》)。

「歷史的災難無不以歷史的巨大進步來補償」。只有我們一起來揭露侵略者的罪惡、叩問冷漠者的良知、敲醒愚昧者的心靈。絕不允許無恥者別有用心地扭曲歷史,絕不允許屈辱的舊夢再現,絕不允許重蹈踐踏人權、褻瀆文明和破壞正義的覆轍。歷史教育的重要任務是培育和教化每一個公民對其國家、其歷史、其祖先、其民族具有認同感、自尊感、尊嚴感、恥辱感,亦即形成「國民意識」。歷史意識構成國民意識和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事關走向世界的新世紀公民培育的大計。歷史認知關繫到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學習歷史的意義主要有豐富自我、發展個性、減少失誤、加速成長、承擔使命、自覺人生。在這個意義上,歷史學乃是一門塑造民族整體人格,表述民族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的重要學術,應當將「真」、「情」、「思」、「行」統—為一個整體,這些都歷久彌新地給人們以感染、啟示、鞭策和思考。

然而,以往的寵兒如今卻失落了,史學危機的話題並非危言聳聽,歷史教育的延誤、式微和墮落的困境令人揪心,我願與大家一樣為之關注、探索和分享。我試圖讓歷史教育不再尷尬,不再窘迫,不再令人藐視,於是從彷徨到吶喊、困惑到醒悟;從疑惑到求索。我力求讓歷史能夠成為滋養學生成長的補品,讓學生在成長中通過歷史的學習而喚醒自己,認識自己,張揚自己,營造一個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特別是有獨立人格的「人」。由此,我有了執著的信念要從四十歲重新開始,克服鬆懈、安逸或畏難心理,力爭做個「有思想」的歷史教師,立志要把課上出味道來,教出歷史的深沉、寬厚與博大,盡情展現其寬闊、生動和精彩,發掘真善美的內涵……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人人都是從昨天走到今天,又從今天走向明天。任千古風流人物,無一例外都成為匆匆的世間過客。對歷史不斷觸摸和反思的過程,就是文化沉澱的過程。歷史是永不間斷的時間長流,人們在現實中感知的只是這一發展長河中的一段,多少興亡盛衰,喚起人們對星轉斗移、物似人非的感嘆,從那些已經消失的人和事中,正是司馬遷所說的「述往事,思來者」。歷史,將會給你一個制高點。歷史有兩種歷史,一種是客觀的歷史,一種是記憶中的歷史。客觀歷史早已看不見了,但記憶中的歷史還在,我們可以隨時攝取,隨時揣摩,可以感悟,可以反芻,這對人類現在、未來的發展,未嘗不無益處。叩問歷史,掩卷太息!這種情結不僅僅是簡單的懷舊。歷史消失的只是時間,永不消失的卻是後人對千秋人事的緬懷。

時光的流逝也許會磨滅人們心頭的許多記憶,但充滿著「血與火」的往事歷歷在目,警示人們永遠引以為戒。《論語》曾告誡:「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古希臘哲人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裡」,不就是從昔日的經驗教訓中時刻照看著這後視鏡緩緩向前跋涉?描述與記錄,回憶與解讀,是人類永遠不會放棄的權利。「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可以說歷史是人類前進的行囊,雖可能沉重但旅程必不可少

兩次鴉片戰爭
火燒圓明園
八國聯軍
甲午中日戰爭(二十一條 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皇菇屯事件
旅順大屠殺
偽滿洲
七七事變
南京大屠殺
九一八事變
淞滬會戰
抗美援朝
越南
抗美援越
我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美國野蠻轟炸
海南撞機事件
東海油氣爭端
釣魚島

閱讀全文

與中國屈辱歷史事件小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