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事件1500字

歷史事件1500字

發布時間:2021-02-05 14:12:05

㈠ 關於中國近代歷史的1500字的論文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伴隨著英國工業革命的結束,中國的屈辱歷史也隨之開始,這,便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的近代史,既是一部不堪回首的侵略史,同時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史。我們應該做的,不僅僅是面對一堆悲慘的數據憤怒的大聲嚷嚷幾聲就算了,作為祖國的新一代,我們更應該冷靜的分析這段歷史,然後,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為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作出貢獻。
中國近代史可以簡單的以1919作界,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即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1840-1919為中國的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眾所周知,鴉片戰爭以後,英國強迫清政府同它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甚至連關稅都要同英國商量,曾經的天朝上國此時不得不對船堅炮利的英國言聽計從。即便如此,英國,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仍是貪得無厭,它們又通過南京條約副約,虎門條約攫取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以方便它們更好的在中國進行搜刮和侵略。美國無恥的將所謂「擴大各國權益」的功勞歸功於自己,而法國則用《黃埔條約》將傳教士的墳地都搬到了中國,更可悲的是,為他們守墓的,居然還是我們中國人。和平的日子沒過幾年,資本主義列強又開始蠢蠢欲動。英法急欲通過「修約」來擴大他們在華的侵略范圍,而不巧的是,他們的無理要求被中國的皇帝拒絕了。而他們,便以此為借口,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損失絕不僅僅是燒毀了一座圓明園那麼簡單。天津條約使的他們的魔爪伸向中國內地,而北京條約則使大批中國人被當作「豬仔」販賣出國。與此同時,剛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不久的俄國也趁火打劫,強佔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每每想到俄國的版圖,筆者的心都不禁一顫,那是多麼巨大的數字啊!可是,那些數字,本來有很多是屬於我們中國人的!
在資本主義列強無恥侵略的同時,中國人也開始有所覺醒,雖然太平天國運動和洋務運動最終都以失敗告終,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對外國侵略者的打擊以及他們對中國歷史的促進作用仍不可磨滅!
在中國進行洋務運動的同時,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同樣是「師夷長計」,同樣是向要富國強兵。然而,日本成功的擺脫了被侵略的命運,而我們,卻反過來被曾經得到我們諸多恩惠的小小島國——日本,打的落花流水。甲午戰敗,難過的不僅是李鴻章。甲午戰敗,低頭自省的,應該是整個中華民族。時至今日,我們仍需以此為鑒,不斷革新政治,不斷發展科技。只有這樣,才能不至重蹈100多年前的覆轍,也才能真正的,雄立於世界之林!
有時候,我們不得不贊嘆前人的勇氣,在那樣一個灰暗的時代,在那樣一個連國家最高統治者都淪為別人附庸的時代,那些英雄還是堅定的走自己的道路,希望用自己的決心和勇氣來拯救他們所深愛的國家和人民。沒錯,八國聯軍侵華了,辛丑條約簽訂了,義和團失敗了,辛亥革命果實也被袁世凱這個賣國賊給竊取了。可是,可是我們更應該看到,中國的農民在抗爭,中國的知識分子在抗爭,中國人的意志並未被消磨,那些英雄,用他們的鮮血告訴我們:中國人,絕不允許「佛狸祠下,神鴉社鼓」的局面出現!
1919年,《凡爾賽合約》簽訂,中國人作為戰勝國依然擺脫不了被忽略的局面。於是,中國人民憤怒了!「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廢除21條」,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開始在全國開展起來。五四運動勝利了,清政府妥協了,合約上也終於沒有中國人的簽字了。而由無產階級領導的,學生為先鋒的,工人為主力的五四運動便順理成章的被作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而永載史冊!
五四運動以後,中國GCD登上歷史舞台,帶領中國人民反對侵略,建立新中國。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近代史到此結束。

【同學你好,如果問題已解決,記得右上角採納哦~~~您的採納是對我的肯定~謝謝哦】

㈡ 隋唐歷史故事1500字

唐高祖李淵,是大唐王朝的開創者。隋朝末年,隋煬帝荒淫無道,窮奢極欲,弄得民專不聊屬生,農民起義風起雲涌。不少隋軍將領、貴族、豪強趁機割據一方,逐鹿天下。李淵在群雄角逐中異軍突起,建立了唐王朝,統一了天下。
北周時期,李淵出身貴族家庭,七歲襲封為唐國公,長大後文武兼備。上柱國竇毅在征選女婿時,讓人在門屏上畫兩只孔雀,只有在百步之外齊發兩箭,各射中一隻孔雀眼睛才能入選。豪門子弟無人射中,只有李淵兩箭都射中孔雀的眼睛,贏得了美滿姻緣。更不凡的是,他胸懷大志,懷有濟助世人、謀取天下的宏圖偉略和軍事才能。

㈢ 求一篇對中國古代歷史 一件重要事件的感想1500字

建議去抄寫大宋王安石變法的感想,或者翻看三國演義和三國志寫三國感想!都是不錯的題材。
喜歡陰謀與戰爭就寫秦始皇。
喜歡戰爭與愛情就寫吳越之爭。
喜歡美女與帥哥就寫三國演義。
只喜歡美女那就寫秦淮八艷---
喜歡玄幻就寫聊齋西遊記金瓶梅。
喜歡亂糟糟的粗野大漢就寫梁山一百零八。
喜歡科技改變未來就寫倉頡蔡倫。
喜歡百家爭鳴?這個題材太大,可以去看秦時明月。
以上只是代表個人意見。
其實中國文化五千年,可以寫的題材太多了,自己去選擇,畢竟是你寫。

㈣ 寫一篇1500字歷史論文

論歷史的三個君王
彼得
軍事上:彼得大利提倡新軍備,大大提高了俄國的軍事力量。並發動了大量的對外戰爭,南征北戰,用實力確定了俄羅斯的大國地位。
科技文化上:當時的俄國還處於相對落後,相對野蠻的時代。彼得通過強硬手段提倡對西歐文明的學習,其中標志性的就是要求貴族剪鬍子,換禮服。這可以說是俄國式的一種剃發易服了。彼得甚至還親自喬裝到西歐學習過一段時間。
由於彼得的舉措,俄羅斯之後擺脫落後野蠻的狀況,逐漸進入了偉大國家的行列。

路易十四
政治上:路易十四通過加強王權,在歐洲國家中率先使得王權的集中度達到中國清代以前的程度。這大大提高了法國軍事的調動能力。其中最著名的要屬他說的:朕即國家了。
軍事上:路易十四發動了大量的對外戰爭,塑造了一個鼎盛一時的法國。
科技文化上:路易十四大量開辦各種學院,使得當時的法國文化成為歐洲的典範。
根據大國崛起的介紹,當時,路易十四王權的集中,和科技文化的發展是並行的,沒有產生沖突。在之後的幾十年中,路易十四大力提倡的科技文化孕育了路易十六時代的大革命。路易十四用君主專制使得法國強大,同時又埋下了摧毀君主專制,使得法國進一步發展的種子——科技文化。

康熙
政治上:根據一些誇贊清朝皇帝聖明的文章介紹可以知道。清朝的皇權專治超越了中國以往的任何時候,達到了頂峰。清朝皇帝將以前被官僚集團控制的「道統」也被清朝皇帝控制了。最著名的事件就要屬紀曉嵐勸乾隆不要下江南擾民,乾隆就奚落說:「朕看你的文章還好,叫你管四庫書館,只不過養一個戲子罷了,你怎麼敢妄談國事。」所以清代的皇帝再無能,也可以是聖君,因為聖君的標準是皇帝自己定的。明朝如果也把道統收歸皇權,那明武宗皇帝一定也是和乾隆一樣的偉大了。所以說,康熙時代,中國的專治達到了頂峰。
軍事上:彼得和路易十四是對外建功立業。康熙對內打內仗建功立業,對外最多隻和俄國發生過規模不大的邊界沖突。最後沒有撈到任何的好處。俾斯麥曾經對李鴻章說過:「歐洲人以殺異種為榮,若專殺同種,反屬可恥。」今天,我在這里退一步,本著兩個標准在軍事上評價彼得、路易十四、康熙,他們算是軍事上同樣有成就的君主了。
科技文化上:康熙可以說和彼得一樣好學。不過彼得將自己的好學推廣到了全國,使得俄國能夠向這文明發展。路易十四雖沒有康熙好學,但好於在全國推廣科技文化,大力贊助法國科技文化發展。康熙除了對科技文化有個人興趣外,對整個中國的科技文化發展深惡痛絕。以文字獄的方式大力打壓中國的科技文化,扼殺了明末中國同西方科技文化頻繁的交流。戴梓發明的能連發28發的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器,康熙棄之不用。康熙對中國文化的貢獻不僅僅在於限制中國的發展和對外交流,還在於將中國的文明摧毀,使之倒退。例如,海禁,遷海使得中國造船技術一路滑坡。明末對世界地理的認識到了清末沒人知道歐洲在什麼地方。天工開物這樣的技術書籍也被全面禁止。中國陷入了歐洲中世紀一樣黑暗的境地。
對於自我檢省和體察,太宗也有著驚人的客觀角度,以致使許多良臣敢於直諫。他通過諫言而進行自我對照,時時修正檢點,這種襟懷猶為可貴。如前所說的那個大夫魏徵,有時直諫到當眾冒犯篾君的程度,令太宗甚為惱怒,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想殺了魏徵(這一點可見封建制度的不寬容),然而終於還是被國家大義所止怒,魏徵去世時,太宗不禁大哭。在對魏徵的評價上,太宗結合自己與國家經略,這樣說道: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

所謂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那個時代有作為的君主,
彼得為上品,為良葯,使得自己的國家強大一時,並指明能夠把自己的國家從落後帶入文明的道路。
路易十四為中品,是補葯,使得自己國家強大一時,並埋下國家日後進一步發展的種子。
康熙為下品,是毒葯,吃葯的時候中國會high,葯性一過就陷入悲慘的半野蠻化境地

㈤ 歷史故事 1500字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解釋: 原指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的、暫時的現象所迷惑,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質。

楚國有個書生,由於生活貧窮,很想找到一條發財的門路。

他讀到一本書,書上說:「誰得到螳螂捕蟬時遮身的那片樹葉,別人就看不見了。」他信以為真,整天在樹下抬頭望著。嘿!他終於看到了一隻螳螂躲在一片樹葉後面,正准備捕捉知了呢!他連忙把那片樹葉摘下來。不料那片樹葉掉下來,混在地上的落葉里,再也辨認不出了。他只好把所有的樹葉掃回家來,一片一片地試。他把樹葉遮住自己的眼睛,問妻子:「你看得見我嗎?」妻子總是說:「看得見!」後來,妻子被他問得厭煩了,隨口答了一聲:「看不見!」他馬上帶著這片樹葉,當面去取人家的東西,結果被人家扭送到衙門去了。縣官經過審問,忍住笑,說:「你真是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呀!」

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國。楚國人想侮辱他,因為他身材矮小,楚國人就在城門旁邊特意開了一個小門,請晏子從小門中進去。晏子說:"只有出使狗國的人,才從狗洞中進去。今天我出使的是楚國,應該不是從此門中入城吧。"楚國人只好改道請晏子從大門中進去。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恐怕是沒有人了吧?"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人挨著人,肩並著肩,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作使臣呢?"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人就派遣他出訪賢明的國君,無能的人就派他出訪無能為力的國君,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國了。"楚王立即不好意思了。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車胤囊螢照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㈥ 求中國近代史1500字文章

對李鴻章的評價說起晚清權臣李鴻章,人們總是會想到「賣國賊」、「千古罪人」這樣的評價。但 是,當我們平心靜氣、理性來思考李鴻章所處時代,大廈將傾的尷尬境地的時候,李鴻 章無法也不能承擔晚清對外交往失敗的悲劇後果。 細數李鴻章的一生,他生逢大清國最黑暗、最動盪的年代,他的每一次「出場」無 不是在國家存亡危急之時,大清國要他承擔的無不是「人情所最難堪」之事。什麼黑鍋 總是讓他背,就算說他賣國,也是光緒、慈禧他們逼他去賣的!如果朝廷的軍費都到位, 如果皇帝確實落實海防, 那時日本鬼子會攻的進來嗎?他們敢侵犯台灣嗎?而後面簽約 都是別人逼他去的,清朝政府那麼多文武大臣,哪位有能力去簽?《馬關條約》只是讓 他成了朝廷的替罪羊。換一句話說,如果清王朝統治者不同意割讓台灣,李鴻章簽不簽 約有用嗎?看來看去,我感覺李鴻章真的很冤。 在經濟現代化方面,李鴻章倡導洋務運動,創辦江南製造局、天津機器局、北洋艦 隊、輪船招商局、電報局、開平礦務局、派遣中國第一批學生留美等等。這些實業對中 國的現代化進程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洋務運動也是另一種形式的改革開放。 在外交現代化方面,可以說,中國的現代化外交就是從李鴻章開始,歷史上的中國 外交都是進貢關系,真正與世界列國平等外交應該是從李鴻章開始,李鴻章應該可以說 是中國近代外交的先行者。他出使日本,晚年有周遊列國,與各國政要交往,各國對李 鴻章的評價都相當高。雖然幾乎所有的賣國條約上都有他的簽名,但是在當時那種國際 大環境下他已經盡到一個外交家的全部努力了。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為千夫所指,失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等職務。開始 了他的環球旅行: 1896年6月他到達柏林。為討教強國之策,李鴻章專門趕到漢堡附近拜訪已經下台 的俾斯麥。對於「東方的俾斯麥」的來訪,俾斯麥提供了建立強國的要訣:建立一支強 大的軍隊。顯然,這符合李鴻章的改革取向。但是,這並非是中國自強的根本之計。 1896年8月28日李鴻章抵達紐約。正在海濱度假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特地趕來會見 李鴻章。紐約港到處掛起了大清帝國的龍旗,可謂禮炮轟鳴,萬人空巷,受到了「史無 前例的禮遇」(《紐約時報》)。李鴻章在回答美國記者提問時也展現了一個卓越的外交 家的敏銳的國權意識和現代意識: ??他認識到國際經濟的互利性質。當記者問到對華投資時,李鴻章認為,在華投資 是雙方互利的事,並表示清政府非常歡迎任何資本前來投資,建立當代工業企業。他同 時說:「對於鐵路、電訊等事務,要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必須保護國家主權,不允許 任何人危及我們神聖的權利。」 ??他對於婦女的教育問題表達了開明的立場。 美國記者問及「閣下贊成婦女受教育 嗎?」時,他說:「在我們清國,女孩在家中請女教師提供教育,所有有經濟能力的家 庭都會雇請女家庭教師。我們現在還沒有供女子就讀的公立學校,也沒有更高一級的教 育機構。這是由於我們的風俗習慣與你們(包括歐洲和美國)不同,也許我們應該學習你 們的教育制度,並將最適合我們國情的那種引入國內,這確是我們所需要的。」 ??他認識到報紙或者新聞媒體應該揭露真相。他說:「清國辦有報紙。但遺憾的 是……清國的編輯們在講真話時十分吝嗇……由於不能誠實地說明真相, 我們的報紙也 就失去了新聞本身的高貴價值,也就未能成為廣泛傳播文明的方式了。」 這,就是李鴻章,一個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徘徊矛盾的人,一個處於夾縫中的人。戊 戌變法的健將梁啟超曾評價李鴻章到, 「吾……敬李之才, 惜李之識, 而悲李之遇也」。 李氏認為自己不過是個「裱糊匠」。適逢內憂外患,從里到外都爛透了的清王朝,「裱 糊匠」將一個破屋(清王朝)裝飾一新噓噓人尚可。偶有小風雨修修補補也能看得過去, 但真的遇到大風雨,破屋必然原形畢露,又豈是一個半個「裱糊匠」所能補補貼貼支撐 起來的呢? 「天下惟庸人無咎可譽」這句話說得好,出錯的人往往都是多作事兒的人,而不作 事兒是不會犯錯誤的。「故譽滿天下,未必不為鄉願;謗滿天下,未必不為偉人。」歷 史與真實的差距確實很大,其實多做實事的人未必能流芳萬世。李鴻章並不算是真的賣 國賊,而是中國近代的一位很值得敬佩的偉人。我贊同梁啟超的《李鴻章》傳對他的評 價,說國人全體不努力,然後歸咎於一人,這種劣根性至今未變。 本文根據《中國近代史綱要》的歷史理論與知識,採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從歷史的 客觀性出發,結合作者對《中國近代史綱要》的學習與體會,寫了這篇以我個人的看法 對李鴻章的評價,通過學校開設《中國近代史綱要》這一門課,對於國家的近現代歷史, 了解到很多的歷史知識,讓我更深刻到中國近現代史風雲變幻與厚重的使命感和責任 感,讓我更加熱愛和珍惜現在的生活。
望採納

㈦ 求一篇歷史人物或者事件論文1500字左右

項羽的精神 「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手起筆落處,端正凝重,力透人胸臆,直指人脊骨。「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不是幾個字的精緻組合,不是幾個詞的巧妙潤色。是一種精髓的凝練,是一種氣魄的承載,是一種所向無懼的人生姿態。那種凜然風骨,浩然正氣,充斥天地之間,直令鬼神徒然變色。「當作」之所「亦為」,一個女子啊!纖弱無骨之手,嬌柔無力之軀,演繹之柔美,繞指纏心,凄切入骨,細膩感人無以復加。透過她一貫的文筆風格,在她以「婉約派之宗」而著稱文壇的光環映徹下。筆端勁力突起,筆鋒剛勁顯現時,這份剛韌之堅,氣勢之大,敢問世間須眉幾人可以匹敵?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女詞人追思那個叫項羽的楚霸梟雄,追隨項羽的精神和氣節,痛恨宋朝當權者苟且偷安的時政。都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僅一河之遙,卻是生死之界,僅一念之間,卻是存亡之抉。項羽,為了無愧於英雄名節,無愧七尺男兒之身,無愧江東父老所託,以死相報。「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願」、不是「不去」。一個「不肯」筆來神韻,強過鬼斧神工,高過天地造化。一種「士可殺不可屈辱」、「死不懼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氣,漫染紙面,力透紙背。令人叫絕稱奇而無復任何言語! 絕句,不是只因其藝術的功力,不是只因文字的機巧,當浩然正氣貫於心胸與文學才華渾然一處時,下筆之處,天地驚鬼神泣之力,是緣於她的精神凝聚,氣節支撐。 現代文學作品中,有人曾這樣的點評項羽,「項羽拔山蓋世之雄,喑嗚叱吒,千人皆廢,為什麼身死東城,為天下人笑?他的失敗原因『婦人之仁,匹夫之勇』兩句話包括盡了。當其敗北之時,如果渡過烏江,卷土重來,尚不知鹿死誰手。而項羽向天長嘆:『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我而王,我何面見之?縱不言,籍獨無愧於心?』英雄一世卻沒能戰勝自己的自尊心!放棄了一線生機。」 從作者的切入角度和某個層面上說,我不反對這樣的評說,但那隻是就其切入角度的層面而言。縱觀歷史長河之內,英雄無數風流無盡,項羽的慷慨赴死報江東父兄,從容捨身慰男兒之身,如此氣節,在他英雄之軀訇然倒地之時,騰空而起,凌雲直上,流傳千里,摧人至今。寧可無愧而死,不肯慚愧而生,這是項羽之生命換來的抉擇之筆,書寫著一種忠貞:忠貞於英雄之名,忠貞於大丈夫之氣。聯想到「霸王之別姬」可見其人文渲染和人格的魅力所至,造就出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慷慨氣節、悲壯正氣。 李清照本女兒之身。一個弱不禁風的女子,一個坎坷漂泊的女子,一個滄桑憔悴的女子。筆墨所抒人傑之「傑」,高出眾人幾層之上;鬼雄之「雄」,豪踞鬼神遍及之處。一個「思」字,標示她的思想所向、志向所指,何等的無畏生死之氣。此一絕句在她溫香縈繞、弱吟嬌嘆的文字中,異筆突運,異軍突起,這是她另一種的底蘊顯露,是她別一種的氣質光彩,是亡國之悲忿、愛國之強烈、命運之不屈的錚錚風骨和鏗鏘見證。 星光燦爛的古典文學長河,群星璀璨無比,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一路走過之處,給後人留下的斑斕印記。無法計數的才子佳人以其流光溢彩的才華,在文學史上取得了濃墨重筆書寫自己名字的資格。但無論青天白日之下,還是明月當空之時,打開詩詞集錦,李清照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絕句,其浩然正氣,傲然風骨,總會使人肅然起敬,凝神起思,思而情! 何謂做人風骨,何謂做人氣節,從李清照這位以婉約凄美而嬌峙文壇的女子身上,我們可以找到最為精準的答案吧! 提到項羽的精神,不能不去思考下楚人精神,縱觀秦帝國滅亡的歷史,楚國後裔們當是最大的勝利者,在整個抗秦力量中楚人身影也是令人敬佩的。不屈服,心懷信念,以及對秦國的痛恨。翻看歷史,作為盟國,在秦征戰其他諸侯國時,楚國沒有絲毫疑心,信守承諾,楚最是無辜,最後遺恨而亡,敗得糊塗啊。所以當秦軍隊攻入郢都時,許多楚人紛紛自殺殉國,在生還的楚人中有這樣一句經典的傳言: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在悲痛的時候立下了驚天泣地的雄心壯志,而且這一傳言也通過項羽之手得以驗證。也許這就是一個民族的精髓吧。 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㈧ 幫我找幾篇大學歷史小論文 關於近代史的一個事件 1500字以上 謝了

摘要:西安事變被認為是 中國 現代 史上左右中國命運的重大 歷史 事件。本文結合史料分析了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歷史地位。
關鍵詞: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歷史地位

1936年12月12日國民黨將領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並最終在中國共產黨的協助下和平解決的西安事變,幾乎攪動了整個中國,被公認為中國現代史上左右中國命運的重大歷史事件。正如郭冠英同志所說「如果沒有西安事變,沒有全國的大統一,沒有慘烈的武裝抗戰,則人事全非,一個獨裁專制的領袖,和一個忍辱含羞的政黨,在歷史舞台上將以何種臉譜出現。」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使中國十年內戰的局面基本結束,國內和平初步實現;在抗日的前提下,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其歷史地位是不言而喻的。
一、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的革命力量開辟了 發展 壯大的前景
自1927年,蔣介石「厲行清黨」,10年間殺害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無法 計算 。 「九·一八」事變後建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亦只存在了三年即被蔣介石「剿滅」。湘江一戰,中央紅軍8萬大軍損折過半,被迫不得不從南方撤退進行長征以完成戰略轉移的任務。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於甘肅會寧地區,但蔣介石仍窮追死堵,在西北設立了「剿匪」司令部,命張學良為剿匪副司令,對紅軍進行了第五次圍剿。「疲憊之師」的紅軍處境異常嚴峻,倖存下來的三萬余紅軍,既要北上抗日,又要對付國民黨的大舉反革命「圍剿」。正在這種危難關頭,「西安事變」發生並得以和平解決,恰恰解除了來自國民黨對紅軍的威脅,從而使共產黨獲得了喘息、休整的機會。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中國共產黨不斷與國民黨交涉,到1937年9月蔣介石發表談話「今凡為中國國民,但能信奉三民主義而努力救國者,政府當不問其過去如何,而咸使其有效忠國家之機會;對於國內任何派別,只要誠意救國,願在國民革命抗敵禦侮之旗幟下共同奮斗者,政府無不開誠接納,咸使集中於本黨領導之下,而一致努力。中國共產黨人既捐棄成見,確認國家獨立於民族利益之重要,吾人唯望其真誠一致,實踐其宣言所舉之諸點,更望其在禦侮救亡統一指揮之下,人人貢獻能力於國家,與全國同胞一致奮斗,以完成國民革命之使命……」。這無疑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承認了共產黨在全國的合法地位和抗日救國的必要。
西安事變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壯大了革命力量。「當時,社會各界人士都把中國共產黨看作中國人民的中流砥柱,絡繹不絕地到中共代表團駐地訪問。」,和平談判代表團的領導人周恩來同志「對於來訪的人們」,「寧肯不休息,不吃飯,都要親切地予以接待,耐心地向他們解釋黨的主張,幫他們解除各種憂慮。」 「七·七事變」打響了抗日戰爭的槍聲後,中國共產黨人民軍隊不斷地壯大起來。抗戰爆發時,中共及其領導的軍隊人少、兵少、地盤小,只有4萬多軍隊,一個陝甘寧邊區,從在1938~1943年短短的幾年裡,解放區軍隊發展到近47萬人,民兵200萬,游擊區和根據地人口約達一億。常言道:順流者昌。中國共產黨正是順應了抗日這股洪流昌盛地發展起來的。
二、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奠定了全民族抗戰的基礎,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是中華民族歷史的轉折點。它促使全國各種勢力不得不聚集在民族主義的旗幟下,各反蔣勢力明確表示擁蔣抗日,准備投入抗日第一線。它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西安事變」迫使國民政府停止剿共、聯共抗日
西安事變爆發後,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局出發毅然捐棄前嫌,將原來的抗日策略調整為「聯蔣抗日」;並在1937年2月致電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五項要求四項保證」,促使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之後,又與國民黨進行多次秘密談判,終於促使國民黨在「七·七事變」後公開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使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在全國人民抗日怒潮的推動下,蔣介石不得不暫時放棄反共內戰的錯誤政策。西安事變促使了國民黨政策的變化,促進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西安事變及其和平解決,客觀上迫使蔣介石停止了剿共內戰之舉,爭取到了蔣介石抗日的承諾,使國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實現。
2.西安事變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在「西安事變」前,蔣介石已經有了抗日思想的萌芽,「西安事變」起了催化的作用。
1935年「華北事變」 發生,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日本對華的侵略進一步加深,日本問題已成為國民黨急需解決的問題。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確認了自1931年以來國難並未解除,而且更加嚴重的事實。1935年11月,國民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蔣介石在大會上作關於對外關系的演講時說:「和平未到完全絕望之時,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亦決不輕言犧牲。……和平有和平之限度,犧牲有犧牲之決心。……若到了和平絕望與犧牲之關頭,即將聽命黨國,下最後之決心。」這些都可看出,蔣介石已經開始有抗日想法。蔣介石也曾積極採取措施與中國共產黨聯系,他指出,「在如下基礎上,同共產黨達成協議是可能的,紅軍承認中央政府及司令部的權威,同時保持自己目前的編制,參加抗日戰爭」。1936年爆發了兩廣事變,蔣介石再次闡述國民黨的內外政策時表示:「吾人對外惟有以最大容忍與苦心,求全國國民之團結,對外遇有領土主權被侵害之事實發生,如用盡政府方法而無效,危及國家民族之根本生存時,則必先以最後犧牲之決心,絕無絲毫猶豫之餘地。」蔣介石雖然已經認識到抗日的重要性,但並未完全放棄剿共。仍派張學良、楊虎城圍剿紅軍,張學良、楊虎城在圍剿中屢遭失敗,而與中共接觸,不願再攻打紅軍,蔣介石不惜親自到西安督戰,結果導致了西安事變的發生。

.

稍微懂一點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國開始由封建君主制逐漸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將中國緊閉的大門打開,也開始了中國的近代史進程。

19世紀中期,工業資本主義迅速發展,它需要越來越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同時也具有了征服世界各地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在當時,資本主義是先進的生產力。資本主義的發展已成為世界歷史發展的主流,而它本身具有擴張的本性,它需要足夠大的活動空間,註定要征服世界落後地區。

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是當時最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軍事實力強大,對外擴張願望強烈,又有印度作為在亞洲擴張的基地,從而英國成為了侵略中國的「急先鋒」, 其根本目的是想要打開中國的經濟以及原料市場。因為在此之前,中國的對外貿易一直處於優勢地位。英國為扭轉這個局面,就開始對華走私鴉片。

鴉片戰爭以前,中國在政治上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在經濟上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占統治地位的國家。鴉片戰爭後,隨著列強向中國傾銷產品和對中國絲、茶等農副產品的收購,逐漸把中國捲入世界市場。中國自然經濟逐漸解體,開始進入半封建社會。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興起,但中國的領土完整開始遭到破壞,使中國失去了一部分主權。

隨著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也必然發生變化。戰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戰後,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有兩對,即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而且,隨著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深入,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成為各種社會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隨著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革命任務也必然發生變化。戰前,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農民階級的反封建斗爭。從鴉片戰爭開始,中國人民肩負起反對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反對本國封建統治的雙重革命任務。

鴉片戰爭期間,面對西方列強先進的武器裝備,清政府中的一些先進人士逐漸認識到中國社會各個方面的落後。林則徐、魏源等人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揭開了向西方學習、尋求救亡圖存道路的序幕;洋務運動期間,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師夷長技以自強」的主張,邁出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也成為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變化的主流。

而第二次鴉片戰爭也是鴉片戰爭的繼續和發展。

鴉片戰爭的失敗把中國推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救亡開始成為時代主題, 讓中國人逐漸明白了「落後就要挨打」這個歷史現實。人們士開始拋棄陳腐觀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尋求強國禦侮之道,圍繞著向西方學習展開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形成的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和運動,對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沖擊作用,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在痛定思痛之後,一些有志之士必然看到了西方國家制度的優越性,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見賢思齊」,因此,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就成了當時的一股潮流。但是各個階層的目的卻不一樣。太平天國農民階級領袖提出改革內政建設國家新方案,主張學習並發展資本主義,妄圖建立像西方發達國家一樣的資本主義國家,但是他們受到時代和階級局限性,對西方認識較為淺薄。以林則徐、魏源等為代表的清王朝中的地主階級先進知識分子拋棄夜郎自大觀念,開始注目世界,並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以抵禦外來侵略,維護國家主權,這是因為鴉片戰爭使民族矛盾激化所造成的,也是其愛國立場決定的。地主階級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學習西方先進技術,是因為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看到外國先進技術。所以為了維護清朝統治而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其結果必然是各階層都開始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歷程。

㈨ 求一篇歷史論文,關於某個事件,要1500字以上

包拯:公孫先生,你用本府的筆了嗎?
公孫策:沒有,學生沒用~~
包拯:你真沒用?
公孫策:我真沒用~~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事件15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