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觀徐州歷史博物館有感
徐州博物館位於和平路,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雲龍山對面,是徐州市人民政府在1960年在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時行宮舊址上建立起來的地方綜合性博物館。
理論性的介紹就到此。
其實一直都知道雲龍山的對面就是博物館,對於我們這些雲龍的學生來說,走十分鍾就到了,但是對這種這么具有歷史感的地方實在是沒什麼興趣,所以當我禮拜天下午去的時候,我甚至覺得,這種地方肯定沒什麼人參觀,這年頭,還會有什麼人會要去博物館啊。
博物館正在修建當中,正對雲龍山的大門被圍住了,要從西邊的小門繞上去。進入博物館大門的那個通道真的是很有感覺,能夠想像那時候皇帝那麼長的一條大道上,旁邊整齊的站著士兵,後面緊跟著隨身的侍女。那場面一定是非常隆重的。雖說這里是重建的。
博物館真正的應該分為三層。博物館一樓西邊是個賣紀念品的地方,在這樣一個神聖的地方,出現這么物質的東西,難免覺得有點不搭調。繞了一圈就走了。北邊、東邊那個展廳竟然沒有開,畢竟遊客不多。上了二樓,也只開了東西兩個展廳。據說統稱都是「漢室遺珍」,集中展示徐州出土的兩漢文物。其中比較吸引我的是那兩個玉衣,據說是從火山劉和墓出土,用2000多塊上等的新疆和田玉片製成。可是,這個玉衣是全封閉的,面部都不露出眼睛、鼻子、嘴巴。二樓還有一個讓我比較感興趣的就是兩個房間,是皇後的廁所和洗澡間,和現在的沒什麼差別、造型都差不多,頓時讓我覺得古人真是很聰明的啊。三樓是很多的俑人,造型各異。頓時覺得從這些俑人的穿著打扮上,能為歷史學家研究漢代的服飾發型妝容文化上做出很大的貢獻。從解說員那裡聽到:漢代以瘦為美,尤其是腰瘦。所以很多女俑都是瘦瘦高高的,然後在腰的部位特別瘦。在一個獨立開來的玻璃展廳里是一個扎著兩個發髻的姑娘,叫「陶持笏女俑」,面部是胡人形象,高扎雙髻,上著短衣,下穿燈籠褲,雙手拿著笏板,面部刻劃生動,非常可愛,和現在的小女孩沒什麼區別。在這個展廳里還有一個大的玻璃展廳,裡面是一群樂舞俑。後面有的人在撫琴,有的人在敲磬,有的人在吹笙,前面的人是在跳一種楚舞。他們的袖子都非常的長,這樣擺動起來非常的好看,但是解說員說這種舞在那時候非常通俗,和現在的街舞差不多。在西展廳展示了一些青花瓷還有那時候女人們用的發簪、耳環,都是非常的高貴。三樓還有一個清式傢具的展示,不知道為什麼,我腦子里馬上就浮現出紅樓夢的場景。紅木傢具,大理石的桌面、彷彿真的像穿越了一般。
在博物館饒了一圈、徜徉在漢文化的海洋之中。過去對兩漢真的不怎麼了解,畢竟離我們太遙遠。但是我們現在在徐州的上學,應該去了解它的文化歷史,並且能向別人介紹,讓他們也能感受到徐州漢文化的源遠流長。
⑵ 徐州民俗博物館的館藏文物
現館內陳列有徐州地區生活、生產用品及歷史民俗文物千餘件,並設有節令內婚俗、民間藝容術、地方戲曲廳等展室,並舉辦地方戲曲表演、民間工藝製作等活動。 此建築為余家三老太爺居所。位於余家西院,由主房、東西廂房組成,主房由客廳、書房、卧室 以及閨房組成。主要陳列展示再現了徐州地區舊時新人拜堂的場景。現為婚俗場景展區,收藏於徐州民俗博物館。
⑶ 徐州的歷史介紹
徐州古稱彭城,已有5000多年文明史。帝堯時建大彭氏國。徐州有2600多年建城史,是江蘇境內最早出現的城邑。夏禹治水時,把全國疆域分為九州,徐州即為九州之一。當時「徐州」只是作為一個自然經濟區域的名稱,彭城邑成為這一區域的中心城市。
帝堯時彭祖建大彭氏國,彭城因而得名。夏商時期,大彭氏國很強盛,曾為五霸之一。傳說大彭氏國的創始人彭祖活了800歲,是中國烹飪和氣功的創始人。彭祖在歷史上影響很大,曾被孔子推崇備至,也被道家奉為奠基人之一。彭祖的飲食養生之道,對以後漢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春秋戰國時期,彭城為宋邑,徐國國都、楚國國都。秦漢之際,西楚霸王項羽建都彭城。彭城還是西漢、東漢、三國時曹魏和西晉等三朝封國的國都,長達500多年。從這里走出的布衣皇帝漢高祖劉邦則一統天下,開創了歷史上輝煌的漢王朝。西漢時期,彭城為劉氏同姓王的重要封國——楚國和彭城國。東漢末年,曹操遷徐州刺史治彭城,始稱徐州。
歷史上,徐州籍人士就出了11位開國皇帝,故徐州又有「千年龍飛地、一代帝王鄉」之譽。
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勞作。原始社會末期,堯封彭祖於今市區所在地,為大彭氏國,徐州稱彭城自始起。
春秋戰國時,彭城屬宋,後歸楚,秦統一後設彭城縣。
楚漢時,西楚霸王建都彭城。西漢設彭城郡,東漢設彭城國、建都彭城。
東漢時,州名。轄郡、國五,縣六十二。治所郯縣,在今山東都城縣。漢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蘇邳縣東。三國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蘇徐州。轄境相當於今江蘇長江以北及山東南部地區。
三國時,曹操遷徐州刺史部於彭城,彭城自始稱徐州。
魏晉南北朝各代曾設彭城國或徐州,都城或治所多在彭城。
隋時設徐州,後改彭城郡,治彭城。
唐初,徐州與彭城郡名稱多次互易,中後期徐州為節度使駐地。
五代時各朝置有徐州,治彭城,領7縣。
宋元兩朝都置徐州,隸屬和轄領變化較頻。
明初徐州曾直隸京師,後屬南京。
清初,徐州先後為江南省和江蘇省所屬直隸州,雍正末年升為徐州府,轄領1州7縣。
民國初,府廢,徐州府地附郭銅山縣,後曾設徐海道,治所在銅山(徐州)。
日偽時由銅山縣析置徐州市,曾為偽淮海省省會。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仍置徐州市,屬江蘇
1949年因江蘇省尚未完全解放,徐州市暫由山東省代管。
1953年1月徐州市正式劃歸江蘇省直轄。
⑷ 徐州博物館內有哪些朝代的珍品
徐州博物館館藏金銀器館藏金銀器陳列樓共有八個展廳,有《古彭之寶——徐州文物精華》、《俑偶華彩》、《鄧永清收藏書畫》、《清式傢具》等主題展覽。
《古彭之寶——徐州文物精華》
主題展由《徐淮初曦》、《漢室遺珍》、《史河流韻》三個單元五個展廳組成。
第一單元《徐淮初曦》陳列了徐淮大地出土的自新石器時代至秦代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銅器120餘件,其中有邳州大墩子遺址出土聞名遐爾的彩繪陶器,反映南北文化交匯的新沂花廳遺址出土的良渚文化玉器和大汶口文化陶器,邳州戴庄九女墩戰國墓出土的青銅器等,再現了徐州先民生產生活的場景。
第二單元《漢室遺珍》分為三個展廳,主要陳列漢代王室遺留下來的珍寶。
西漢金帶扣、龜鈕銀印、鎏金獸形硯、銅牛燈、銅鼎等150餘件銅器、金銀器珍品在第一展廳陳列;
漢金縷玉衣、銀縷玉衣,玉棺、玉卮、蟠龍玉佩等130餘件玉器珍品在第二展廳展出;
原始青瓷、釉陶、漆陶、大型實用陶器、各種鐵器和石制建築構件等近百件文物在第三展廳展出。
第三單元《史河流韻》展出魏晉南北朝至青代的瓷器、銅器、金銀器等。
《俑偶華彩》
展出了漢至宋代的各類陶俑藝術精品210餘館藏玉器館藏玉器件,有西漢樂舞俑、彩繪儀衛俑、北朝彩繪女立俑等。徐州出土的陶俑,具有獨特的地域性。
《鄧永清收藏書畫展》和《清式傢具》
所展出文物均為精品,具有鮮明的清代藝術特徵。
⑸ 徐州博物館
徐州博物館創建於1960年,坐落在徐州市南風景秀麗的雲龍山北麓。由陳列樓、乾隆行宮、土山漢墓三大展區組成。佔地面積2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展廳面積3000餘平方米。配備中央空調、消防、安全防範系統。
該館原址為清高宗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時的行宮舊址。1996年徐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在原址闢地擴建博物館,1999年5月即竣工開放。
展覽情況:
徐州博物館陳列樓內為主展區,其常設陳列有「古彭之寶」;「俑偶畢彩」;「清式傢具」;「鄧永清捐贈明清書畫」……
其中,「古彭之寶」是徐州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由徐淮初曦、漢室遺珍和史河流韻三個單元五個展廳組成,展出各類文物近千件。重點展出近年徐州考古發掘的新成果,即眾多楚王(彭城王)的金銀,銅鐵,玉石器及楚王的浴間,廁所等。極為珍貴的有多套楚王,列侯使用的腰帶金扣,楚王的成套銀質和鎏金浴具等。
「天工漢玉」展出館有:玉棺、金縷玉衣、玉面罩、玉枕等葬玉。玉卮、玉高足杯、玉耳杯等成套玉酒具;S形龍、連體龍、蟠龍、飛龍等各種造型的龍形玉佩。玉戈、玉鉞等玉兵器;銅絲玉豹、玉熊等精美玉雕動物;各類玉具劍飾;各種形制的玉璧、璜、瑗等玉禮器。這是我國目前唯一的出土漢玉常設展覽。
此外,該館藝展廳還不定期舉辦考古新發現展覽,專題文物和藝術品展覽。
科研成果:
一件距今兩千一百餘年的西漢金縷玉衣在徐州博物館被修復。這件金縷玉衣於1995年在徐州獅子山西漢楚王劉戊陵墓中被發現,由4000多片上好的和田玉製成。國家文物局說,這件金縷玉衣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好的一件。
2001年3月,徐州博物館考古人員根據玉衣史料、研究資料和過去修復漢代玉衣的經驗,開始對這件金縷玉衣進行修復。經過10個多月的研究和細心拼接,考古人員已初步完成玉衣頭部、上衣、下衣、手腳等部分玉片的分類和定位工作。復原玉衣長度確定為1.75米。
⑹ 歷史博物館物品介紹
中國歷史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歷史博物館。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是北京歷史博物館。1912年籌建。1926年10月正式開館。1929年8月改名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1933年4月改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1945年 8月恢復中央博物院北平歷史博物館舊名。1949年10月改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1958年8月國家決定建立中國歷史博物館。1959年9月建成,1961年7月1日開放。 中國歷史博物館是國家重要的文物收藏機構,收藏文物共32萬多件,珍本圖書1000多種。其中有河南安陽出土的重達875千克的商代司母戊鼎,是已發現的最重、最大的青銅器、陝西眉縣出土的西周盂鼎,有銘文291字,記載了周康王賞賜貴族盂1709個奴隸的史實。北京房山出土的元代至順三年銅銃,是已發現的世界上最古的火炮。珍貴的古書畫有宋人《大駕鹵簿圖》卷、宋人摹梁元帝《職貢圖》卷、明代的《皇都積勝圖》卷和《南都繁會圖》卷、清代的乾隆《南巡圖》卷、《潞河督運圖》卷、《清朝禮器圖》冊、《鴻雪因緣圖》冊、《清代學者像傳》等。 「中國通史陳列」是該館的基本陳列。陳列從170萬年前的原始群時代起,至公元1840年止,按照社會發展分期,又按中國歷史朝代排列,分為原始社會部分、奴隸社會部分和封建社會部分,陳列面積8000平方米,陳列文物9000餘件。通過陳列,可以看出中國古代歷史比較全面的發展過程。 原始社會館陳列有元謀人、藍田人和北京人等材料。有10萬年前的丁村人階段的人類化石,還有2萬年前山頂洞人的頭骨化石、石器和骨針;1萬年前到6000年前的石鏃。骨鏃和陶制、石制的網墜;黃河流域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粟粒,長江流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稻粒,以及石鐮和石鏟、陶器、玉器等。奴隸社會館陳列有青銅工具和青銅禮器和商代原始瓷尊等。封建社會館陳列有秦始皇統一文字、統一貨幣和統一度量衡的有關文物和鐵制生產工具等。陳列品中還有許多典籍、契約、地圖、畫像、手札等,介紹了中國歷史上許多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的經歷和成就。 中國歷史博物館還舉辦各種臨時展覽,每年觀眾超過百萬人次。「中國古代文明展覽」曾赴義大利、南斯拉夫展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展」曾赴日本展出。 該館出版有《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中國歷史博物館》、《簡明中國歷史圖冊》、《中國古代史常識(專題部分)》、《中國歷史教學參考掛圖》(歷史地圖)、《中國近代史參考圖錄》等書著、圖錄。
記得採納啊
⑺ 徐州歷史古跡
獅子山楚王陵是西漢早期分封在徐州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四千餘件兵馬俑是楚王陵的重要陪葬品,它發現於1984年,時隔十年後,發掘了主人墓——楚王陵。楚王陵位於徐州東郊獅子山南麓,鑿石為室,穿山為藏,墓室嵌入山腹內深達百餘米。其龐大的規模、恢宏的氣勢、奇特的建築結構,無不令人嘆為觀止,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墓中出土各類珍貴文物二千餘件(套),有金、銀、銅、鐵、玉、石、陶等質地,其中不乏傾城傾國的藝術珍品,如雕龍玉璜、弦紋玉環、雕花玉厄、螭虎紋玉飾、鑲玉漆棺、銅扁壺等,均是國內考古的首次發現,尤其珍貴的是科學工作者根據王陵中殘留的楚王遺骨,首次成功地復原了二千一百年前一代楚王的形象。
在中國的漢代,盛行靈魂不滅,祖先崇拜和儒家孝道思想,普遍認為「人死輒為神鬼而有知」,由此產生了「事死如生」的喪葬觀,在墓室的形制和結構上也極力摹仿現實生活中的地面住宅,而且在隨葬品方面盡量做到應有盡有,幾乎包括了生人所用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一應物品與器具。
戲馬台,位於徐州古城南門之外的南山之巔。史載,公元前206年,如火如荼的倒秦戰爭功成之後傑出的農民起義領袖項羽自立西楚霸王,曾經建都彭城,籠山絡谷營台,以觀將士戲馬,雖然項羽後來在楚漢相爭中一敗塗地,但戲馬台卻成為西楚霸業千古雄風的遺跡。
關於戲馬台及其戰略地位,北宋文學家蘇軾曾有這樣一段宏論:「城三面阻水,樓堞之下以汴泗為池,獨其南可通車馬,而戲馬台在焉,其高十仞,廣袤百步。若用武之世,屯千人其上,聚壘木炮石凡戰守之具,以與城相表裡,而積三年糧於城中,雖用十萬人不易取也。」可見作為軍事家的項羽築戲馬台,並不限於有閑取樂,更重要的是出於戰略考慮。
然而,「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畢竟不是一位政治家。他沒有倒在秦兵斧鉞之下,卻碎身於同舉義旗的漢軍之手。從這點上說,項羽勝在軍事,敗在政治。自古「成者王侯敗者賊」,而對項羽,人們卻不已成敗論英雄。這正是千古以來人們接踵憑吊戲馬台的主要原因。公元416年,東晉大將劉裕北伐奏捷,班師路經彭城,恰逢重陽佳節,便在戲馬台大宴群僚,以壯軍威;公元450年,北魏拓跋燾舉兵南下,曾立氈帳於戲馬台上,運籌帷幄,虎視城中,歷朝歷代,文臣武將和詩人騷客紛至沓來,或登臨高台扼腕痛惜,或觸發思古之幽情,謝靈運、張籍、蘇軾、陳師道、文天祥、薩都剌、袁枚、閻爾梅等,在此都留下傳世之佳篇。
戲馬古台歷經滄桑。自楚霸王項羽在亂石荊棘中營辟高台,後人出於對英雄的景慕和瞻仰所需,陸續在台上進行建築。其中風雲閣最為著名,可作為戲馬台古跡的標志。風雲閣又稱戲馬台碑亭,建於清道光二十八年,雙層飛檐,六角啄空,丹柱釉瓦, 高聳三丈有餘,翹然立於台中,頗具風采。其南檐下嵌有四字篆額:「從此風雲」。亭內石碑鐫有「戲馬台」三字,古樸莊重,氣勢恢弘,為戲馬台增色不少,遺憾的是,由於徐州迭遭水患兵災之苦,其它建築大多傾圮,到了近代,寬闊的抬面,只剩下風雲閣的立身之地了。
龜山漢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江蘇徐州市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即位於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該墓為兩座並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漢墓分為南北二個甬道,長度分別為56米,二甬道長度差僅為11.90厘米,二甬道之間的距離19米,共有15個墓室,墓道和墓室總面積達到700多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米。
一走進南甬道,一束紅色的激光從裡面射出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保安措施,其實這束激光是為了讓大家看清楚甬道的直度,整整56米長的甬道,精度居然達到了1/16000。南北二條的甬道平行向里開鑿,二甬道距中軸線的偏差僅有5毫米,精度達1/10000。二甬道的夾角為20秒,誤差僅為1/16000。通道地平面內高外低,內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1000的坡度。現在還不知道當時是如何打出精度這么高的甬通,也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通道,二甬通中的墓室有洞口相通。
南甬道為楚王襄王劉注墓,北甬道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於龜山西麓,呈喇叭形狀,由兩條墓道兩條甬道以及十五間墓室組成,由人工開鑿而成。墓室十五間,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總面積達700餘平方米, 容積達到2600多立方全靠手工開鑿。此墓工程浩大,氣勢雄偉,實為世界罕見,中華一絕
⑻ 徐州歷史博物館
在雲龍山 坐11 19路就可以到 我家在那附近 門票應該是10-20元之間 不同季節有不同的價格 淡季客流量很小 旺季我就不太清楚了 我去過那 至於規模說不上大
⑼ 徐州博物館的歷史沿革
徐州博物館原址為乾隆皇帝1757年南巡時的行宮舊址。1996年市政府批准了總體規版劃設計,同年市政重點權工程——陳列樓(博物館一期工程)開始建設,1999年5月建成開放。
2004年,在西側基建工程中,發現西漢採石場遺址。
2006年公布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2007年7月19日採石場遺址一並被納入博物館總體規劃和擴建工程。由此以陳列主樓為中心,其北側、西南側、東南側分別有土山漢墓、採石場遺址、乾隆行宮及碑園「四位一體」的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徐州博物館擴建工程於6月份起實施,年底完成。
2012年,「陳列主樓擴建和文保中心建設」主要為在博物館陳列主樓西北部增建庫房和展廳,為地下一層、地上兩層框架結構。徐州博物館形成了國家級(採石場遺址)、省級(土山漢墓)、市級(乾隆行宮及碑園)保護單位和館藏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集中展示區。
⑽ 徐州文物有哪些
以兩漢文化為主,多是漢墓啊,漢畫像石,漢兵馬俑.最出名的應該就是金縷玉衣和銀縷玉衣了.尤其是金縷玉衣,徐州的金縷玉衣是目前國內出土的金縷玉衣中玉質最好、玉片數量最多、工藝最精的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