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北京中國革命和歷史博物館的作者是

北京中國革命和歷史博物館的作者是

發布時間:2021-03-05 11:32:20

❶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具體信息

1、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原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是國家級博物館,主要任務是收版藏國家的重要歷史文物,展示權我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同時進行有關中國歷史文物的考古、研究,並利用文物開展社會教育工作。其前身是北平國立歷史博物館,1912年於國子監成亘籌備處,後遷至端門至午門一帶(天安門北面),1926年10月10日開放。1959年7月在天安門廣場東側建成了新的中國歷史博物館,1961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

2、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並,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198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恢復獨立建制,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這一正式名稱暫告一段落。

3、2003年2月28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合並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正式掛牌成立。

❷ 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為什麼叫國家博物館呢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原為相鄰之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為1912年7月9日中華民國教育部於國子監設立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1917年,教育部決議將紫禁城端門至午門一帶劃為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址。1918年7月遷入,並將午門正樓、雁翅樓及四角亭辟為10個陳列室,東西廡各三間為辦公室,東西朝房為儲藏室,總計館舍150餘間,文物五萬余件。1924年8月1日在正式對外公開展覽。1926年定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1949年10月1日,更名為「國立北京歷史博物館」,隸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1959年遷入天安門廣場東側新館,再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

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前身為1950年3月成立的國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1960年正式命名為「中國革命博物館」。1959年8月,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的兩館大樓落成,同年10月1日,在國慶十周年之際,開始接待觀眾。

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並,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而1959年評選首都十大建築時,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還尚未成立,出現了一棟建築分屬於兩所國家級博物館的情況。1983年初兩館恢復獨立建制。

2003年2月28日兩館合並為中國國家博物館。國家博物館當時總面積65,000多平方米,中央部分和兩翼的中部是十二根巨型方柱式的門廊。穿過門廊,走進中央大廳,整個建築分成互相對稱的南北兩部分。

藏品數量為105萬余件,展廳數量為49個,設有「古代中國」、「復興之路」兩個基本陳列,設有十餘個各藝術門類的專題展覽及國際交流展覽。

新國博實行參觀人數總量控制,每天接待量設定為8000人。

館藏
中國歷史博物館是中國收藏本國古代、近代文物資料及研究歷史科學和有關學術問題的機構,館藏文物合共105萬件.

古代中國部份,代表性藏品:

雲南元謀人的牙齒
河南偃師出土的夏代銅爵
商司母戊鼎、婦好墓出土的玉雕和牙雕
戰國孫子兵法簡牘,戰國鄂君啟節、曾侯銅冰鑒、武士斗獸紋銅鏡、鐵雙鐮范、銅編鍾
秦陽陵銅虎符、秦兵馬俑和小篆體十二字磚
兩漢部分展出的彩繪兵馬俑、金縷玉衣、銅犀尊、綠釉陶樓、陶船、五銖錢文銅鼓、扶風紙、擊鼓說唱俑和地動儀( 模型)、張騫通西域壁畫
三國銅弩機,陶院落,青瓷羊形燭台,陶武官俑、文官俑、陶牛車、陶駱駝,《職貢圖》卷、鄧縣畫像磚等
唐李靜訓墓出土的文物,趙州橋石欄板,唐三彩駱駝載樂俑,越窯秘色瓷盤,定窯白瓷蓮瓣座燈,聯珠鹿紋錦,新疆出土的餃子、點心,榆林窯舊藏的牙雕騎象菩薩造像、玄奘題名石佛座,成都出土的雕版印刷品、浙江出土的鎏金銅觀音造像
宋遼金元時代應縣木塔( 模型)、西夏皇陵鴟吻、金雙魚紋銅鏡、宋代五大名窯的瓷器、針灸銅人、《盧溝運筏圖》、銅壺滴漏和阿拉伯數字鐵板
明清《北京宮城圖》、《皇都積勝圖》、景德鎮官窯的瓷器、銅胎掐絲琺琅魚藻紋高足碗、鄭和鑄大銅鍾、清朝「皇帝之寶」玉印、鄭成功畫像、《乾隆南巡圖》卷、英國制的紡織梳棉機、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的誓詞( 復製品) 等。

❸ 北京歷史博物館幾點開館

中國革命博物抄館
國革命博物館在歷史博物館的北部,陳列內容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近代中國」陳列是其基本陳列。開館時間:8:30~16:30 星期一休息。門票:2元
中國歷史博物館
在天安門廣場的東側,與人民大會堂遙相對應,有一座巍峨壯麗的建築,這就是中國歷史博物館 和中國革命博物館。 這座建築於1958年開始修建,1959年落成,是向國慶十周年獻禮的十 大建築之一。歷史博物館和革命博物館以中央大廳為界,各佔一半建築,南部為歷史博物館, 其展覽面積8,000平方米,珍藏文物30多萬件。《中國通史陳列》(古代部分) 是它的基本陳列。 陳列內容從170萬年以前的元謀猿人起,至1840年鴉片戰爭前夕止。 有9,000餘件的文物資料陳列展出,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開館時間:8:30~16:30 星期一休息。門票:5元

❹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介紹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原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是國家級博物館,主要任務是收藏專國家的屬重要歷史文物,展示我國悠久燦爛的歷史文明,同時進行有關中國歷史文物的考古、研究,並利用文物開展社會教育工作。其前身是北平國立歷史博物館,1912年於國子監成亘籌備處,後遷至端門至午門一帶(天安門北面),1926年10月10日開放。1959年7月在天安門廣場東側建成了新的中國歷史博物館,1961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並,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198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恢復獨立建制,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這一正式名稱暫告一段落。2003年2月28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合並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正式掛牌成立。

❺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中國歷史博物館壯觀的建築已使它成為北京市重要的地標,而它悠久的建館歷史又和宏偉的建築相得益彰,它初建於1912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歷史。
1912年籌建。1912年,在蔡元培(時任教育總長)的關心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成立,聘請京師大學堂教授胡玉縉為主任,以國子監為館址,開始收集各方文物。1918年遷入故宮前部端門至午門及其朝房,為救濟災民、失業工人及「為國傷亡」者,曾展出部分藏品,以門票收入賑災。
1926年10月正式開館。1926年,館藏漸臻豐富,各類藏品已達26類,二十餘萬件,於午門辟陳列室,精選藏品,依類陳列,於同年10月10日正式開館展出,當月觀眾即達45,020人,同時《國立歷史博物館叢刊》開始出版。
1929年8月改名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
1933年4月改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歷史博物館工作主要以保護文物,避免遭受戰爭破壞為主,進行了少量的圖片、文物展覽。
1945年8月恢復中央博物院北平歷史博物館舊名。 1949年10月改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本館更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隸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向博物館捐贈文物,總數達16962件,極大地豐富了館藏。為適應新的歷史形勢,博物館著手建立新的歷史陳列,使博物館真正成為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社會教育機構。
1950至1965年是歷史博物館的高速發展期,由裴文中、賈蘭坡指導的「原始社會陳列」於1951年正式展出,該展覽是我國博物館最早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組織歷史陳列的嘗試。以此為起點,在黨和國家領導人、文化部、文物局領導的熱情關心下,以及全國各文博考古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通史陳列」各個歷史階段陳列逐步完成並進行了預展,包括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在內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社會各界知名學者先後來館參觀、審查,不斷完善通史陳列。
中國通史陳列自原始社會開始,至清朝滅亡結束,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結合中國歷史發展特點劃分歷史階段,其特徵是以考古發掘及傳世文物為基本展出材料,力求全面、系統地展現中國歷史,這不僅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中國文博事業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陳列。
1958年8月國家決定建立中國歷史博物館。
1959年10月,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的新館大樓落成,北京歷史博物館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一起遷入新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由郭沫若先生題寫館名。1961年7月1日,「中國通史陳列」正式對外開放。1962年之後,通史陳列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修改,並陸續編印了《中國古代服飾資料》、《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彩釉陶俑選輯》、《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青銅器》、《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雕塑選輯》等書。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中國通史陳列」暫時關閉。
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並,改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七十年代開始進行「中國通史陳列」的修改。此次修改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指示下進行,突出秦漢、隋唐、元明清三個歷史時期的統一場面,同時將通史陳列下限延至「五·四」運動。1975年10月,修改後的「中國通史陳列」正式預展。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後,全館各項工作逐步恢復展開,成功舉辦了著名的《周恩來同志紀念展覽》,1978年1月,「中國通史陳列」對外開放。
自1978年始,中國歷史博物館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制定了全館八年發展規劃綱要,除繼續完善通史陳列和文物收藏工作外,還積極參加中外文物交流展出活動,相繼出版《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與文物資料》等刊物及《中國古代史常識》、《簡明中國歷史圖冊》、《明藍瑛花卉蘭石冊》、《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圖錄》、《中國歷史博物館》、《華夏之路》、《中國通史陳列》等圖書,組織和參加了多項考古發掘,舉辦了多項轟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展覽,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覽」、「山西應縣木塔遼代文物展覽」、「醫聖張仲景展覽」、「中國南海沉船文物展」、「絲綢之路與茶之路」、「全國考古新發現精品展」等展覽。
198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恢復獨立建制,將舊民主主義革命陳列劃歸中國革命博物館。1984年,「中國通史陳列」進行了第二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歷代社會經濟文化的表現。1988年至1997年,開始進行「中國通史陳列」的第三次修改,在各文博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從全國各地征調了近千件文物,絕大多數是近十年來新出土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同時,陳列形式也作了全新的設計。修改後的「中國通史陳列」原始社會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於1990年第11屆亞運會開幕之日對外開放,「中國通史陳列」隋唐至明清時期也於1997年9月正式展出。
1987年考古部設立水下考古學研究室,開始水下考古的研究。1989年與日本合作,對廣東南海海域進行調查,並於1990年正式成立中日中國南海沉船調查學術委員會,先後對廣東、山東、遼寧等地水域進行調查。1997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成立遙感與航空攝影考古中心,同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簽訂了合作開展現代航空攝影考古意向書,開始進行洛陽及內蒙古東部地區古代大型遺址的航空攝影考古勘察。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更好的發揮博物館教育大眾的作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群眾工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先後舉辦了「湖南中學生『擁抱紅太陽』夏令營」、「我愛北京天安門」活動月,在北京市各中小學和部分邊遠郊縣舉辦了「中國近代史圖片展」、「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等圖片展覽。
199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展示五十年來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多方面成就,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承辦的「中國文物事業50年特別展覽」於國慶節前在本館中央大廳展出。同年該館還成功舉辦了「盛世重光—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展」,並參加了「雪域名珠—西藏文化展」和在法國舉辦的「中國文化周」的展覽工作。為迎接21世紀的到來,同時也是歡慶新的龍年的到來,中國歷史博物館特別推出「迎千禧,賀辰歲—龍的藝術精品展」和「龍文化特展」,於2000年1月分別在北京和台北展出。相信在新世紀的曙光到來的時候,匯聚著古代文明與現代化氣息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必將以全新的面貌展現於世人面前。
2003年2月28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合並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正式掛牌成立。

❻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名字的來歷

中國革命博物館前身是中央革命博物館籌備處,成立於1950年3月。籌備處最初設在北海團城,不久遷入故宮西華門武英殿。1958年10月開始在天安門前修建新館,1959年8月落成。1960年8月定名為中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同時撤消。1961年7月1日正式開放。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並,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1983年初恢復兩館原建制。
中國革命博物館佔地面積4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500平方米,基本陳列為「近代中國陳列」,以4500多件實物、文獻、圖片、圖表、繪畫、模型、雕塑等展品,生動地再現了中國近代歷史的友展和人民群眾英勇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封建主義壓迫,並最終在中國共產克的領導下取得光輝勝利的歷史。陳列共分十部分內容: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開始;近代工業的產生,邊疆危機;民族危機加深,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捍衛共和國的斗爭,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五四運動,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國民革命,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土地革命,抗日民主運動的發展;全民抗戰,打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解放戰爭,民主革命的勝利。「近代中國陳列」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以其鮮明的主題,獨到的陳列體系,豐富的實物,生動多樣的陳列手法,簡練的陳列文字(中英文對照),吸引著廣大的國內外觀眾。
除基本陳列外,中國革命博物館還經常配合重大的紀念活動或適應社會的需要舉辦各種臨時展覽,這些成功的展覽在社會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深受群眾歡迎。
中國革命博物館是中國目前革命文物收藏量最大的博物館,收藏著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近現代歷史文物、資料、照片,是向人民進行愛國主義及革命傳統教育的國家博物館。
中國革命博物館
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建於1959年。收藏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近代和現代革命文物和黨史文獻資料。
中國革命博物館是 收藏中國近、現代歷史文物,研究和宣傳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歷史,向人民群眾進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國家博物館。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東側。1950年籌建。1961年7月1日正式開放。

❼ 北京站到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怎麼走

公交線路:674路,全程約4.2公里

1、從北京站步行約180米,到達北京站前街站

2、乘坐674路,經過8站, 到達東直門北小街南口站

3、步行約80米,到達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❽ 北京歷史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是一個地方嗎

北京歷史博物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該名稱存在於1949年10月至回1959年以前,1959年10月,位於天答安門廣場東側的新館大樓落成,北京歷史博物館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
中國歷史博物館(名稱存在於1958年至1969年、1983年至2003年)位於北京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天安門廣場東側,整座建築由南北兩部分組成,總佔地面積45000平方米,是中國的一所重要的歷史博物館。200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合並重組為中國國家博物館。

❾ 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

開館時間:9:00-17:00 (15:30止票,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票務信息:提供簡訊、網路、團體預約服務。成府路口西站乘坐690路前門站下車,再步行800米左右即到 。

❿ 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的誕生前期

中國歷史博物館,前身是北京歷史博物館。1912年籌建。1926年10月正式開館。1929年8月改名內為中央容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1933年4月改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1945年8月恢復中央博物院北平歷史博物館舊名。1949年10月改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1958年8月國家決定建立中國歷史博物館。1959年9月建成,1961年7月1日開放。
中國革命博物館,前身是中央革命博物館籌備處,成立於1950年3月。籌備處最初設在北海團城,不久遷入故宮西華門武英殿。1958年10月開始在天安門前修建新館,1959年8月落成。1960年8月定名為中國革命博物館,籌備處同時撤銷。1961年7月1日正式開放。

閱讀全文

與北京中國革命和歷史博物館的作者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