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科知識三維

歷史學科知識三維

發布時間:2021-03-05 08:28:56

㈠ 如何完整准確的把握歷史教學三維目標

歷史教學中以《標准》和歷史教科書為依據,根據「內容標准」的具體要求,結合學校回和學生的答實際情況,全面完成歷史課程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目標。特別要注重歷史課程在情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獨到功能,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培養學生科學的歷史觀和健全的人格。 1.知識與能力。歷史課標將歷史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分為三個層次要求:①凡在內容標準的陳述中使用「列舉」、「知道」、「了解」、「說出」、「講述」、「簡述」、「復述」等行為動詞的,為識記層次要求;②凡在內容標準的陳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說明」、「闡明」、「歸納」等行為動詞的,為理解層次要求,即了解知識所反映的事物的內在聯系;③凡在內容標準的陳述中使用「分析」、「評價」、「比較」、「探討」、「討論」等行為動詞的,為運用層次要求,即將所學的知識在實際中加以運用,用於解決新的問題。 歷史知識的傳授是歷史教學活動的基礎,歷史知識的學習是發展歷史學科能力的條件。基礎教育階段要求掌握的是歷史科學的基礎知識

㈡ 如何在初中歷史課上落實三維教學目標

轉載以下文章供你參考:

新課程下對三維目標有效達成的思考和實踐
華實高中 高芬華
摘 要:新課程倡導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實質上是集中體現了「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健康發展學生的個性為培養目標」的課改方針、「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受傳統教學思維影響,尤其三維目標設定上的不足導致在教學實踐上出現了不少問題和盲點,本文試圖在分析這些現狀的同時尋求一定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新課改 中學歷史教學 三維目標 教學策略

隨著課改的深入,中學歷史教育適應時代變革的需要在改革中發生了不少變化,尤其在三維目標上的重大變化,實質上是集中體現了「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健康發展學生的個性為培養目標」的課改方針、「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
但在這場課改的「革命」中,通過三維目標的改變,從教師的主體地位轉讓為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於教師是不小的挑戰。實際教學中,受傳統教學思維影響,問題就更為突出。
一、問題與困惑
首先,突出的是一個總體性的問題,因為分而述之,把三維目標分為三個目標,導致教師在設計思路也容易出現目標的割裂,未予以整合。
此外,各個具體的目標上也存在一定問題:一、技能目標不落實。知識與技能,「通俗地講,就是我們常說的學生知道『是什麼』、會重復『怎麼做——這樣做』」。 「是什麼」是知識的問題;「重復『怎麼做——這樣做』」指的就是技能問題。教師的突出問題表現為在「是什麼」的問題上敘述過重,「重復怎麼做」等技能目標闡述不足。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不到位。「過程與方法」是新課程改革最大的亮點,是在理念上的突破性創舉,卻也是最讓老師感到困惑所在。,「其概念的不確定性受到了質疑,加之這一目標尚未完善,少了些可操作性,更讓人平添茫然」,直接導致眾多老師連最基礎的表述都存在不夠精確這一問題。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不切實際,突出表現為或忽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或設定上空洞。「學生從歷史課堂上學到的只是書本上的死知識和做題技巧,很難獲得情感的愉悅和價值觀上的熏陶,歷史課上缺乏心與心的共鳴和溝通。」
二、原因簡析
對絕大多數學生而言,「他們學習歷史,不是為了研究過去,而是得到一些歷史的修養,實現歷史知識與思想方式的遷移——正確認識自己,更好解讀今天和迎接未來。」 教師明確這一點是關鍵。
但受傳統教學影響,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常見問題卻集中表現為:重形式,輕實質;重手段,輕內容;重結果,輕過程。矯枉過正式的「以學生為本」培養模式,多數只是追隨一時的熱點,諸如問題教學法、史料教學法等等,什麼火了就用什麼,因材施教考慮的少。此外,過高、過空的思想教育灌輸現象根深蒂固、屢見不鮮,「生硬聯系」現象比比皆是。原因即在於教師史學專業功底和教學專業能力的欠缺。
而長期依賴教師已然成為習慣的學生,面對教師忽然之間的放手,往往顯得手足無措,最終造成在學習中力不從心。
於是,在一系列轟轟烈烈的教學改革之後,又回復到原來的模式。
課改理念下,關注三維目標的達成,實際上就是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這些因為對三維目標理解的偏差而出現的教學設計上不足,歸根究底還是教育理念未曾真正改觀。
三、三維目標有效達成的思考和實踐
1、整合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者間是一個整體,不可割裂開來。福建師范大學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余文森教授認為這三者是新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而不是三種目標,就像一個立方體的長、寬、高一樣。「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會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難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樂學,任何割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教學都不能促進學生的健全發展。」 何成剛 、秦立富 等紛紛提出「歷史課堂教學目標分列不如綜合」、「三維目標是一個事物的三個方面……要把握他們之間的聯系,作為一個立體的穩固的三棱體」等觀點。這確實為「山窮水盡疑無路」的廣大一線教師提供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開闊思維。
筆者在第三分冊《青銅時代與商朝》一課教學設計中,就曾出現過知識、技能與過程、方法割裂的現象。本課既要完成「是什麼」——掌握商朝的歷史概貌,同時還需要理解「為什麼」——通過兩重證據法在此課中的實際運用,體會商朝歷史是怎樣成為「信史」的。但在教學設計上先講商朝歷史概貌;接著講授兩重證據法,兩者處理上涇渭分明,所謂的兩張皮現象由此出現。
其實,三維目標的特點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落實知識與技能目標,需要藉助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落實過程與方法,需要藉助知識與技能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而落實情感態度價值觀,當然更離不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支撐」。
鑒於此,第五分冊第21課《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建立》,關於中共成立這一目的三維目標,筆者初步設定為:
知識與技能:知道中共的早期組織;知道中共一大、中共二大主要內容。理解中共成立的歷史條件及重大意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對有關歷史人物細節分析、學生查找有關中國共產黨成立經過的資料,把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結合。
情感態度價值觀: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地位是在長期革命斗爭實踐中確立起來的,深化了解國情,培養對黨的感情。
整合後,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即為:通過教師對有關歷史人物細節分析識記中共早期組織和有關領導人物;通過學生查找有關中國共產黨成立經過的資料,識記中共一大、二大主要內容,理解中共成立的歷史條件及重大意義;從而認識中國共產黨的地位是在長期革命斗爭實踐中確立起來的,培養對黨的感情。
2、技能目標要落實
「上課記筆記、下課對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好全忘記」,這一順口溜形象地將歷史課堂知識目標過重、技能目標不足的現象揭示。在所有的歷史知識遺忘後,技能將是對學生今後發展的有力支持。
具體而言,歷史學科涉及的技能有:「把整體表述的史實分解為具有內在聯系的部分或方面。把分散表述的史實組合為具有內在聯系的整體。歸納和比較史實,指出其主要的相同或不同點。透過作者對史實的表述、解釋和評價,知曉其情感、態度與價值取向……」
如,第五分冊《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作為一個單元的最後一課就可以「近代中國各階級是怎樣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的」為主題,由老師擬定一個知識系統框架,讓學生思考、概括,將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等大事串起來,最後學生總結中國的近代化之路歷程。這樣的知識梳理過程,既培養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同時也對學生形成宏觀的歷史思維也大有裨益。
3、過程與方法目標要到位
張漢林先生曾就過程與方法的問題在《歷史教學》上一論、二論、直至三論,集中進行了闡述,指出「教師教學的過程與方法就只是手段,學生要掌握的思維與方法才是目標」, 明確了過程與方法目標主體應該是學生。
因此,就文字表述而言,目標的撰寫主語詞是學生,可採用動賓結構,動詞前可適當添加表示程度的副詞。如:有老師在改革開放一課的過程與方法目標之一設定為「通過收集資料,著重培養學生從史料中整理,獲取信息的能力,辨證分析歷史的能力 。」內容上稍顯空洞,而且其表述上強調的是教師的教學手段,依然回歸到了傳統教學教師本位的模式。反映出的是教學理念上的模糊,隨之而來的問題是教師的教學手段與學生的能力培養兩者概念間的混淆。同樣這一課的過程與方法目標,有老師設計為「通過思考、敘述自己家鄉的對外開放成果,能將所學聯系實際的意識。」主體為學生的意識就比較強。
4、情感目標要切實
無論教學如何改革,育人始終應該是教師實施教學的首要目標。葉瀾老師在評述什麼樣的課才算是一件好課,第一標准就確定為「有意義」 ——「初步的意義……再往前發展是在這個過程中有良好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產生更進一步學習的強烈的要求;再發展一步,在這個過程中他越來越會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可見,這三維目標中,教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在這一問題上,筆者遭遇到的最大尷尬就是,第六分冊第3課《抗日戰爭的勝利》,在分析討論抗戰勝利的原因時,有同學提出:「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所謂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話語中滿是對此判斷的不屑和反感。歷史課堂上長期呈現的單調的知識灌輸,只注意「人事」不關注「人心」,如今已然是問題嚴重了。
此外,情感、態度、價值觀要切合學生的年齡特徵認知水平。情感:「從心理學角度說,是與人的社會性需要相聯系的一種比較復雜而又穩定的態度體驗。」 是第一層次,簡單說即為情緒。態度:「是人對於種種對象和現象的反映傾向和心理准備,是人根據以往的經驗,給行為的指導性和動力性的影響。」1是第二層次,即為穩定的情緒。價值觀:則強調的是底線,決斷時的標准。「當代價值觀方面的一種突出特點是以人為本,顯示出多樣性。」1
而在實際教學中,可針對學生現狀做調整。態度、價值觀的內容,在學生的情感體驗未曾達到應有的高度,教師刻意提升就容易出現前文中所述的學生的不認同。因為情感、態度、進而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並非一蹴而就。
教師可就學生情況將目標分層,如第3分冊第19課《多民族政權的並立》一課,情感目標之一:對岳飛的愛、對秦檜的恨;態度目標:對為國為民的人積極肯定,對誤國誤民的人唾棄鞭笞;價值觀目標:形成明確的善惡褒貶,是非決斷。
綜上所述,正如聶幼犁教授所言:「三維是一種觀念上的透視方式,教學上它們依然是渾然一體的。」因此,課堂教學怎樣落實「以發展為本」的理念,實現三維目標的和諧,值得每一位老師深入探討。但教學改革需要一個過程,只要我們執著追求,總有一天會達到預想的目的!

參考文獻:
①周仕德,《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策略芻議》,《歷史教學》2004.12
②葉瀾,《什麼樣的課算一堂好課》,《基礎教育》(滬)2004.7
③龐卓恆,《歷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育科學的歷史觀》,《歷史教學》2003.1
④何成剛,《歷史課堂教學目標:分列不如綜合》,《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7.9
⑤秦立富,《對「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理解》,《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7.9
⑥張曉華,《歷史新課程「過程」目標的操作》,《試教通訊》2003.1
⑦張漢林,《《誰的過程與方法——三論過程與方法》,歷史教學(中學版)》2007.7
⑧何成剛,《歷史課題教學技能訓練》,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10
⑨聶幼犁,《中學歷史課程「過程與方法」目標問題》,《歷史教學問題》2009.1
⑩余文森,《「三維目標」就像一個立方體的「長、寬、高」》, 中國教育報,2007年4月20日第6版

㈢ 如何完整,准確的把握歷史教學三維目標

歷史教學中以《標准》和歷史教科書為依據,根據「內容標准」的具體要求,結合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完成歷史課程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教學目標。特別要注重歷史課程在情感教育方面所具有的獨到功能,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培養學生科學的歷史觀和健全的人格。 1.知識與能力。歷史課標將歷史知識與能力的學習分為三個層次要求:①凡在內容標準的陳述中使用「列舉」、「知道」、「了解」、「說出」、「講述」、「簡述」、「復述」等行為動詞的,為識記層次要求;②凡在內容標準的陳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說明」、「闡明」、「歸納」等行為動詞的,為理解層次要求,即了解知識所反映的事物的內在聯系;③凡在內容標準的陳述中使用「分析」、「評價」、「比較」、「探討」、「討論」等行為動詞的,為運用層次要求,即將所學的知識在實際中加以運用,用於解決新的問題。 歷史知識的傳授是歷史教學活動的基礎,歷史知識的學習是發展歷史學科能力的條件。基礎教育階段要求掌握的是歷史科學的基礎知識,它包括反映歷史發展的基本過程和基本特徵的重大歷史事實、基本歷史概念、基本歷史線索和基本歷史規律等方面。所以要使學生形成歷史的基本概念,在知識教學方面,就要注意歷史知識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系,如歷史的縱橫聯系、因果聯系、古今聯系等,以及歷史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系,不能忽視歷史整體性和規律性教學,防止把歷史割裂成零碎、孤立的知識。

2.過程與方法。歷史課標沒有對歷史教學的過程與方法作出具體要求,師生應根據「課程目標」中有關「過程與方法」的總體目標,參照「教學活動建議」,結合教學實際,靈活地、創造性地採用不同的教學過程與方法。 關於學習方法,學習方法的第一要素是程序,按程序學習,能夠節約時間,容易使學習行為達到熟練化、自動化。所以學習的一般過程離不開學習、運用、鞏固、總結等環節。在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必須讓學生成為歷史學習真正的主人。要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夠充分展示學習的效果。 學習方法的第二個要素是原則,即人們在學習中應該遵循的准則或要求。這一要素具有以下特點:較之具體的操作程序和方式具有概括性、抽象性的特點;是人們主觀提出的要求,具有規范性、主觀性的特點;學習原則既可以涉及整個學習活動,也可以涉及學習活動的某一環節,因而具有層次性的特點。第三個要素是方式,指的是完成學習任務所採取的具體途徑、形式和方法等。我們建議歷史學習的一些基本方法應該包括記憶、思維、聽說、閱讀、總結、評論、收集資料、製作圖表、社會活動等等。教學中應多層次、多方位地創造有利的教學條件,如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多樣化,提供多種輔助性教學材料,以利於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特別要為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 第四個要素是手段,指學習活動中採用的工具或物質手段,具有物質性、多樣性的特點。教學中學習手段應多樣化和現代化,積極運用教學掛圖、幻燈、投影、錄音、錄像、影片、模型等,進行形象直觀的教學;要努力創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路組織教學,開發和製作歷史課件,開展歷
史學科的計算機輔助教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歷史課標在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教育上也作了一定的要求。情感,表現形式有愛國主義情感、國際主義情感、友誼感、同情心、責任心、良心、榮譽感、自尊心等;正確、積極的情感體驗來自於正確的價值觀,價值觀對人的思想、態度、行為傾向等具有統領作用和整合作用。 歷史教學的內容中包含了極為豐富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因素,歷史教師有責任通過這些教育因素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㈣ 歷史學科知識的特點

歷史學科屬於人文學科,其基本知識主要包括主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版概念、歷史發展權的基本線索等。歷史事件像記敘文的六要素,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原因、經過、結果(意義);歷史人物的評價要結合本人的歷史事跡,且具有辯證性;歷史概念要說明是什麼時候的事,是怎麼回事;歷史發展的線索具有時間的延續性,事件的關聯性。總的來說,歷史學科具有時間性強、人文性強、綜合性強的顯著特點。

㈤ 如何理解中學歷史教學的三維目標

首要的任務是要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專中學,由於屬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㈥ 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實現三維目標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日益成為教學中的焦點和落實的重點。要成功實現初中歷史教學中的三維目標,首先要弄清「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個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即它們是有機的整體關系。具體來說,知識與技能是教學的核心內容,過程與方法是課堂教學中的關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是教學的最高目標,也是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目標基礎上對教學目標深層次的開拓。但是,三維目標的實現不應該是對三者之間的簡單累加,而應該相互滲透,在教學中融為一體並協調統一地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並因材施教。筆者以「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實現三維目標」為話題展開論述,目的是探討新教課程中如何正確把握三維目標的順利實施和切實落實。
一、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根據新課程理念,初中歷史教學要切實將情感因素融入其中,使得情感的升華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引導並提升到一個新的教學目標層面加以落實。針對初中生的特點,教師可以多運用多媒體手段形象展示歷史事件和歷史知識,配合對這些圖片有聲有色的描述,使得那些看起來枯燥的知識以學生喜歡的方式進行呈現,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情境創設實現三維目標。
二、設置課堂教學懸念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用客觀和歷史的眼光分析和評價歷史現象和歷史問題的能力,在知識講解過程中採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模式下學習,並通過不斷交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在爭論和統一中學習歷史。這種教學手段可以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正確的、客觀的觀點對待及評判歷史中的人和物,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還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進行歷史課程的學習和思考,調高他們的思維積極性、靈活性、廣闊性和深刻性等,使得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充滿熱情和思索。
三、教師對於學生的評價
根據多年的初中歷史教學經驗和體會及眾多教師的教學實踐可知,學生學習的過程體驗會受到教師和同學的影響,即教師和學生的認可或是激勵可以促進其學習,具有學習推動力的作用。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對一個歷史事件進行評價時就可以將自己的評價及時應用其中,首先肯定學生的發言,然後組織全班學生加以補充和修正,而教師始終要充分發揮評價語言的激勵和導向作用,促進學生積極回應和參與教學。教師的評價既要包括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評價,又要包括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當然,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是教師評價的范圍。評價的具體應用可以因人而異,或是對表現突出的學生進行評價,或是對富有創新的學生進行評價,或是對學生需要改進的地方進行評價,使得學生在得到肯定的同時彌補自身的不足並逐步提高自己。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評價表現有失誤的學生時,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待他們,本著幫助他們尋找失敗原因的原則進行評價的實施,使得他們明確自身需要改進的方向,從而最大限度地激發他們繼續參與的熱情。
四、分層次,分階段
首先,初中歷史教學的知識與能力方面可以分為三個層次要求,即識記層次要求、理解層次要求和運用層次要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循序漸進,最終解決新問題。其次,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與方法方面,教師要根據課程目標及教材制定靈活的具體教學過程與方法,並在教學中不斷取長補短,獲得優化。再次,初中歷史教學內容中包含很多有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教學要求,教師要通過這些有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心理素養和歷史觀,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充分挖掘這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內容。當然,教師還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觀點,以積極的方式進行正面引導,使得學生對其所處的社會和歷史時期有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促使他們形成獨立的、健全的個性及積極的人格特徵。
總之,初中歷史教師要以新課程標准和教材為根據,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為宗旨,根據各學校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融入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加強對學生的歷史學科性人文精神的熏陶,從客觀、歷史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繼承,培養學生科學的歷史觀和健全的人生觀,使學生在接受歷史知識認知的同時也受到相應的情感因素的影響,最終取得「以情促學」和「以學促情」的全面發展的教學效果,強化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

㈦ 舉例說明,在日常教學中,你是如何結合歷史學科特點落實三維教學目標的

你到網路文庫里搜,這個題目在知道里找,有點大了.
另外,你也可以到【中學歷史教學園地】里去找些案例、課例、教學設計.
基本上每篇優秀的課例和教學設計都能體現和落實三維目標.

㈧ 舉例說明,在日常教學中,你是如何結合歷史學科特點落實三維教學目標的

你到網路文庫里搜,這個題目在知道里找,有點大了。
另外,你也可以到【中學歷史教學園地】里去找些案例、課例、教學設計。
基本上每篇優秀的課例和教學設計都能體現和落實三維目標。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科知識三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