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當代著名歷史事件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國營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得到了明顯改善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更好地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1)現代文化知識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改革有兩個明顯的特點。
第一,在黨領導下的改革,改革是為了完善社會主義。每次重大改革的決策,都是中央通過決定做出的決策,說明黨是主動的推進改革。
第二,我們的改革是漸進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國家那樣一步到位的。
改革開放的實質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綜合國力,進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一項根本方針。
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改革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改革,包括發展民主,加強法制,實現政企分開、精簡機構,完善民主監督制度,維護安定團結。開放,主要指對外開放,在廣泛意義上還包括對內開放。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基本點之一,是中國走向富強的必經之路。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有著巨大影響。
『貳』 歷史問答題匯總:世界近現代史上有哪些重大歷史事件
1.林則徐 虎門硝煙: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同時,他編譯《四洲志》等外文書籍、資料,開創了中國近代學習和研究西方的風氣,是中國近代維新思想的先驅。
2.孫中山 辛亥革命:孫中山確系近代倡導共和革命,成功組織成分復雜的各種反滿勢力,並注入西方現代政治理論與憲政思想成分的領導人。而孫中山雖亦重視掌握領袖權力,但較具理想色彩,較能為制度建設之需要而放棄政治資源。孫中山雖倡導武力推翻君主專制,武力弭平軍閥割據,但使用之手段較為溫和,善後措施較為寬容,不採徹底鏟除之作法,與蔣介石或毛澤東等強調組織紀律而嚴厲懲處反對者不同。
孫中山亦為中國政治經濟現代化之重要階段性人物。孫中山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憲政民主,人民主權(選舉、罷免、創制、復決),權力分立制衡,與社會主義等等。另加上其個人認為有必要保留的中國傳統制度機構——監察權與考試權,形成五權憲法學說。對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國的普及,具有推動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產主義派對中國未來建設的深入探索。而孫中山在其中採取某種折衷立場,卻堅持共和民主之憲政體制,至今仍有其價值。
『叄』 中國現代歷史上發生過哪些事件
1967年 我國第復一顆氫彈制爆炸成功。
1970年 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72年 中日兩國建交。
1976年4月 「四五」運動
1976年10月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79年 中美兩國建交。
1980年 國家建設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
1987年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提出。
1992年 鄧小平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談話。中共十四大召開。
1997年 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中共十五大召開。確定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
1999年 國家開始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2001年 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成功。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2年 中共十六大召開,提出全面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2003年 我國首次在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國家開始實施東北地區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
『肆』 中國現代史主要事件有什麼
問題一:如何認識三大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內》容對中國社會及歷史發展的影響 鄧傑
問題二:我們今天應該如何看待洋務派的「對外和戎」主張 楊宏雨
問題三:甲午戰敗對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楊宏雨
問題四: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與赴俄留學運動有什麼異同 葉根發 肖吟新
問題五:如何認識中國共產黨誕生對於中國社會歷史變革的影響 楊宏雨
問題六:如何認識盧溝橋事變對中國歷史造成的影響 李華興 楊宏雨
問題七:日本長期侵略中國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杜艷華
『伍』 現代人是如何知道遠古時期發生的歷史事件的
主要通過以下途來徑:
1、古址遺自跡,例如古墓、歷史名跡等,還有遺物。
2、古人遺留的古書、圖畫,像《史書》、《晉書》,好多寫歷史的,還有雜史(野史)。
3、遺留的文獻,如小說,可以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和社會變遷,曹雪芹的《紅樓夢》至今很多人研究。
(5)現代文化知識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歷史作為反映過去事實的工具,其本身必須具有一定的科學依據,從而為人類整個階段的發展進程奠定基礎。因此,合情合理的歷史應具有以下特點:
1、有一定的史籍史料為依據。人們了解古代的歷史主要通過對歷史文獻的研究和分析,內容翔實的古書大大提高了歷史的透析性,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2、有古物或遺址可以做比較。從古墓中發掘的古物同樣具有參考價值,可以使人們了解古物所屬年代的風土人情。而對於遺址而言,科學家通過化學元素分析法,或對地質層進行研究,就可以對歷史有一段明晰的了解。
3、符合人們的普遍意願。即使是神話傳說,也絕不是胡編亂造,而是經過長期的生產過程中,被廣大勞動人們一直接受的故事。而對於童話而言,是人全憑自己的思想編造的故事,並非歷史。
『陸』 文化知識歷史事件白馬
白白馬之盟是漢高祖劉邦在位時與群臣以殺白馬方式定立的盟約,此為古代盟誓專的方屬式之一,其要殺牲取血,並用手指蘸血來塗在嘴上,以示恪守盟約,而此盟約的內容為確保只有劉姓者可為王,即「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
渭水之盟,唐太宗殺白馬與突厥簽訂條約
求採納
『柒』 誰能給下中國近現代史重要歷史事件、人物及其影響
太平天國運動 洪秀全意義1沉重的打擊了封建統治階級,強烈撼動了清政專府的統治根基屬。2太平天國起義時中國舊式農民戰爭的最高峰。3沖擊了孔子和儒家經典的正統權威。4打擊了外國侵略勢力。5沖擊了西方殖民主義者在亞洲的統治。 辛亥革命 孫中山意義1推翻了封建勢力的政治代表、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統治,沉重的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是中國反動統治者在政治上亂了陣腳。2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3辛亥革命給人們帶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4辛亥革命促使社會經濟、思想習慣和社會風俗等方面發生了新的變化。5辛亥革命不及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而且推動了亞洲各國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捌』 近代前期中國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突出表現在哪幾個歷史事件主要側重於哪方面表現
中國近代化起步於鴉片戰爭。
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1840~1949)這一百多年裡,中國危機四伏、政局動盪、戰亂頻仍、輿論紛擾。恰恰是在這樣的混亂局勢中,中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般的根本性轉型。社會形態轉變了,政治體制轉變了,文化思想也同時轉變了。鴉片戰爭前那個愚昧自大、排外守舊、「嚴夷夏大防」、死守「道統」的古老中國,經過一百一十年的風吹雨打,變而成為「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國度。
從清代前期病態文化發展到「經世致用」學風的再興過程中經歷了「制夷」一「悉夷」一「師夷」的艱辛歷程。林則徐、魏源提出開眼看世界,主要側重學習器物,堅船利炮。洋務自強運動引發了中學西學之爭「師夷長技」說的「變通自強」後,為維新變法立論的康梁「新學」隨後興起,他們主要側重學習制度,君主立憲開國會、伸民權和民主共和等新文化運動,主要側重學習精神,民主科學,以圖通世界之知識,采萬國之美法。
辛亥革命前後民權觀念勃興促成文化自省,緊隨其後的民族與民權革命對文化思想觀念的影響更大。三民主義因此側重於民主共和,表現為推翻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
而新文化運動則重於思想解放,表現為絕對肯定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絕對否定中國傳統文化。1919年五四運動後,無產階級文化的興起跟傳播真正對近代、現代中國產生了最為重要的歷史意義。
『玖』 中國近現代歷史事件(500字)
歷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內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容。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拾』 中國近現代史重要歷史事件
1、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George Elliot)、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2、甲午戰爭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甲午戰爭的結果給中華民族帶來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則使日本國力更為強大,為其躋身列強奠定了重要基礎。
3、武昌起義
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首義、武漢首義,是指1911年10月10日(農歷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兵變,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
4、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
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華戰爭(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5、解放戰爭
解放戰爭,亦稱「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國民黨方面稱為「動員戡亂」,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推翻國民黨統治、解放全中國而進行的戰爭,國共內戰第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