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與社會八下知識點2017

歷史與社會八下知識點2017

發布時間:2021-03-05 06:06:38

『壹』 浙教版八年級下歷史與社會復習提綱

八年級上歷史期末復習材料
第1課 鴉片戰爭的爆發
1.林則徐虎門銷煙
(1)背景:19世紀上半期,英國成為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英國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掠奪白銀,向中國走私鴉片,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林則徐上書光緒帝請求嚴禁鴉片.
(2)經過: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110多萬千克鴉片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3)影響: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林則徐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2、鴉片戰爭(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國的禁煙運動為借口,保護鴉片貿易。
根本原因是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3.中英《南京條約》 (1)時間: 1842年6月
(2)內容: ①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②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
③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3)影響:《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喪失了獨立自主的地位。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魏源和《海國圖志》
魏源著《海國圖志》,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用來抵抗外國的侵略)
第2課 劫難中的抗爭
1、第二次鴉片戰爭
原因:英國不滿足已經攫取的權利,要求修改條約,擴大侵略權益。
時間: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英法為主凶,美俄為幫凶.
結束:1860年,10月奕忻與英法兩國簽定《北京條約》
2.火燒圓明園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這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
4、俄國侵佔中國領土
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趁機割佔中國領土150多萬平方千米. ,其中侵佔我國領土最多的是《璦琿條約》。
5、太平軍痛打洋槍隊
(1)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金田村發動起義,建立太平天國, 起義軍稱「太平軍」。
(2)在浙江慈溪的戰斗中,打死洋槍隊的頭目華爾.
6、 左宗棠收復新疆
①1875年,左宗棠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討伐阿古柏。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意義:新疆的收復,不僅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而且維護了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尊嚴,同時對新疆的開發和建設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第3課 甲午中日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1、時間:1894年7月-----1895年4月 2、主要戰役:黃海海戰,威海衛之戰
3、在黃海海戰中,愛國將領: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英勇犧牲。
4、1895年初,日軍攻佔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5、結果:清朝戰敗, 簽訂《馬關條約》 時間:1895年4月
內容: ①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兩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 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影響:《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它大大加深了中國的民族危機。割台灣等領土,不僅嚴重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而且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賠款是清政府舉借外債使列強進一步控制了中國的財政經濟;開埠通商,使日本的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允許開設工廠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4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八國聯軍攻佔北京
1900年,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6月,為鎮壓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英、俄、德、法、美、日、意、奧八國聯軍2000多人隊伍,由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從大沽經天津向北京進犯.7月中旬,攻陷天津,8月中旬,攻陷北京.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對中國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2.《辛丑條約》:1901年9月,李鴻章與英、俄、德、法、美、日、意、奧簽定。
內容:
①清政府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②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
③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④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影響:《辛丑條約》的簽定,西方列強完全控制了中國,清政府完全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變成了洋人的朝廷,這一條約的簽定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完全確立,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
知識聯想:中國是怎樣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
答:開始淪為:鴉片戰爭———《南京條約》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完全淪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列強通過發動戰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不斷擴大侵略特權,使中國淪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為他們統治中國的工具。
第6課 近代工業的興起
(一)洋務運動
1.背景: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內外交困.統治集團中一些較為開明的官員主張利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強兵富國,擺脫困境,維護清朝統治,他們被稱為「洋務派」。中央以奕忻為代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為代表.他們從19世紀60——90年代,掀起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
2、內容
(1)前期以自強為口號,創辦軍事工業。 如: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 1866年,張之洞在福州創辦福州船政局,開辦船政學堂。
(2) 後期以求富為口號,創辦民用工業 如:李鴻章創辦的開平礦務局和上海機器織布局; 張之洞創辦的湖北織布官局和漢陽鐵廠。
(3)為實現「自強」的目的,積極籌建陸海軍 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4)開辦船政學堂,派遣留學生等。
3、近代軍事與國防建設帶動了交通和通訊事業的發展
如:1872年,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1880----1893年,唐胥鐵路竣工,中國開始有了自己的鐵路 1880年,電報總局在天津設立. 1881年天津至上海之間的電線架設完工.
4.評價洋務運動
(1)性質: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
(2)目的:維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
(3)作用: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為中國近代企業積累了生產經驗,培養了技術力量,客觀地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為中國的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二)狀元實業家是張謇,他抱著實業救國的志向,在南通創辦大生紗廠。他興辦實業的歷程,成為中國民族工業曲折發展的一個縮影。
(三)鐵路工程師是詹天佑,1909年建成京張鐵路。評價: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和修建的第一條鐵路干線。它的建成,振奮了民族精神,為中國工程界贏得了榮譽.
第7課 維新變法運動
1、公車上書(時間:1895年春)
背景:《馬關條約》的簽定 主要人物:康有為、梁啟超
作用:為維新變法運動拉開了序幕。
2、康有為稱的「中國西學第一」指嚴復,他著有《天演論》把西方進化論學說介紹到中國.他是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
3.百日維新
(1)時間:1898年6月,光緒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到9月慈禧發動政變,前後103天,最終失敗.
(2)內容:(P39自我測評答案)
經濟:發展工商業;軍事:訓練新式陸海軍;政治:開放言論,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文化教育:開辦新式學堂,培養新式人才,廢除科舉考試中的八股文,創辦報刊。
(3)影響: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但不可能實現救亡圖存的願望,不可能是中國走向繁榮富強的道路。
第8課 辛亥革命
1.孫中山創立同盟會
1894年11月,孫中山在檀香山建立興中會,喊出了」振興中華」的口號.為匯集革命力量,孫中山聯合華興會、光復會和興中會的成員,
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時間:1905年8月。地點:日本東京。領導人:孫中山為總理。
性質:這是第一個全國規模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綱領:「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目標:推翻清朝統治,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革命旗幟(指導思想):三民主義(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和民生主義)
影響: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運動的發展。
2.武昌起義:時間:1911年10月10日晚
3.中華民國成立:
時間:1912年1月1日 地點:南京。 人物:孫中山。
頒布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4.辛亥革命的意義: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動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

第9課 開啟思想解放的閘門
背景:書P45(小字部分)
興起的標志: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
宣傳陣地:《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
兩面大旗:民主和科學
代表人物: 陳獨秀:創辦《新青年》,掀起新文化運動,明確提出「文學革命」的口號
(P49自我測評) 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論》,提出文學改良「八不主義」,主張用白話文代替文言文。
魯迅:1918年,發表《狂人日記》,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用犀利的文字猛烈抨擊封建禮教。
主要內容:提倡民主, 反對專制;提倡科學, 反對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意義:是中國近代的一場聲勢浩大的思想啟蒙和解放運動,為中國社會日後的發展提供了思想基礎。

『貳』 八年級下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哪些知識點很重要(只要說那些單元)

八下第一單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一、鞏固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成果;
二、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三、建設社會主義社會。
八下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八下第三單元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八下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八下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
八下第六單元 科技教育與文化
六、「科教興國」戰略
1、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政府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2、具體措施:①提出「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②把九年義務教育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③要求實施素質教育;④制訂和實施863計劃。
七、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1、1986年,頒布實施了《中國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2、2000年,全國基本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3、20世紀90年代以來,黨和政府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把九年義務教育作為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並要求實施素質教育
八、文化藝術和體育的成就
①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文化藝術出現新局面。改革開放以來,文學繁榮,藝術發展,豐富了人民的精神生活。
②1990年,中國首次舉辦第11屆亞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我國獲28枚金牌,為金牌總數第三名;2008年,中國北京成功舉辦第29屆夏季奧運會,金牌數第一。
中國正在走向世界體育強國。體育成為提高全民素質的重要內容。
九、人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變化
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後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新在哪裡?
①革命的領導階級新,主體力量新,中國革命從此有了全國統一的新型的無產階級革命政黨的領導;
②革命的科學理論新,中國革命從此明確了以科學革命理論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思想;
③革命的前途新,中國革命從此有了偉大的奮斗目標——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④革命的道路新,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叄』 八年級下歷史與社會復習提綱

第五單元 工業文明的來臨

課目

每課子目錄

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第一課

工商業的興起

工廠從這里發展而來

1.、作坊與手工工場的區別;作坊、手工工場和工廠的關系;

2、14世紀義大利最早出現手工工場;中國明清時期也出現了;

3、手工工場出現和發展的意義;但西歐仍處於農業社會

商人的地位變了

1、16世紀商人地位的特點(經濟地位顯赫有較高的政治地位)

2、利商政策與商人地位變化的關系(思考題)

3、16世紀西歐的商人、貴族和農民地位的變化

第二課

沖破思想的牢籠

蒙娜麗莎的微笑

(文藝復興運動)

14---16世紀

1、文藝復興運動最早興起於14世紀的義大利,後影響西歐

2、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達芬奇、莎士比亞

3、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意義和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

「教皇奶牛」的解放

(宗教改革運動)

1、教皇奶牛稱呼的由來 2、宗教改革領導人--路德

3、宗教改革運動使得德國,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近代科學的誕生

(近代科學革命)

1培根---知識就是力量 2哥白尼日心說—科學革命的開端

3、布魯諾---宇宙無限論 4、牛頓-----物理力學(萬有引力)

理性之光

(17-18世紀啟蒙運動)

1、17—18世紀西歐啟蒙運動的中心是法國

2、啟蒙運動的旗手:伏爾泰(天賦人權)盧梭(人民主權)

第三課

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發現新大陸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促成新航路開辟的因素和客觀條件

2、海上探險走在最前面的兩個國家------葡萄牙西班牙

3、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的航海路線和貢獻

全球聯系的加強

(正面影響)

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為人們遷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產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促進了不同地區文明的交流。總之,世界開始走向整體。(荷蘭----海上馬車夫)

黑人是怎樣來到美洲的

(負面影響)

掠奪土地和財富;毀滅印第安文明;販賣黑奴。總之,造成了亞、非、拉美長期的落後與貧窮。(英國—日不落帝國)

第四課

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

議會對王權的勝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年)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2、議會軍資產階級領導人-----克倫威爾;處死國王查理一世

3、革命成果----《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

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產生

(美國獨立戰爭資產階級革命)

1775---1781年

1、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英國對北美的殖民統治

2、來剋星頓槍聲---拉開獨立戰爭序幕 領導人----華盛頓

3、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宣告美國的誕生

4、1787年美國制定憲法(三權分立),確定共和政體

忘我獻身的法國公民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1789年—1793年

1、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封建專制等級制度阻礙資本主義發展,階級矛盾尖銳

2、巴黎人民的三次起義使革命達到頂峰(三次起義的成果)

3、革命文件《人權宣言》 領導人—羅伯斯庇爾

4、法國革命的意義;法國政體—共和制

5、拿破崙1804年建立法蘭西帝國,頒布《法典》,鞏固了革命成果。

第五課

面臨挑戰的中國

最後的盛世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36年清建立,1644年清軍入關

2、江南地區手工工場興起棉紡織業發達,出現徽商晉商商幫

3、對外貿易出超,經濟實力世界第一,出口絲綢茶葉瓷器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1、明修長城清修廟-----兩朝民族政策的差異

2、清---管理西藏、土爾扈特部回歸、平定準葛爾和回族叛亂

3、中俄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康熙)

專制帝國

(專制皇權高度加強)

1、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設廠衛 2、清雍正設立軍機處----皇權強化達到頂峰 3、文字獄、八股取士---黃宗羲

來自海上的挑戰

1、1405—1433鄭和下西洋規模和意義(今年是600周年)

2、傳教士來華---利馬竇 郎士寧

3、殖民者來華---澳門侵佔澳門、荷蘭侵佔台灣(鄭成功)

4、清朝的對外政策------閉關自守,廣州一口通商

第六單元 席捲全球的工業文明浪潮

課目

每課子目錄

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第一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興起

第一工業革命開始時間、主要發明、特點和對英國的影響

科學的世紀----19世紀

各國重視科學研究;大學成為科研重地;形成了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群體。(達爾文《物種起源》;內燃機發展的理論基礎)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特點、主要發明、應用產業和影響

人在工廠

1840年前後的英國機器生產的工廠取代了手工工場

工廠有嚴格的勞動紀律和管理制度;出現流水生產線(福特)

第二課

整體世界的最終形成

地球變小了

1、整體世界形成的必要條件;整體世界形成的表現

2、整體世界最終形成的時間------20世紀初

文明與野蠻相交織

1、整體世界形成過程對西方國家的影響---瓜分世界,進行殖民掠奪,控制和奴役著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對亞非拉國家影響----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危機嚴重;

2、文明----工業文明傳播到亞非拉地區,促進社會生活的變化

3、野蠻----西方國家對亞非拉地區進行野蠻的殖民侵略和掠奪

挑戰與回應

1、反抗斗爭獲得獨立------海地(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國家)

2、適應工業化改革--------日本(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

第三課

匯入工業文明大潮的中國

屈辱的歲月

1840—1901年

1、1839年林則徐虎門硝煙及評價;英國發動戰爭的真正目的

2、1840-1842年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內容及影響

3、1894-1895年甲戊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內容及影響

3、19世紀末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劃分勢力范圍

4、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內容及危害

悲壯的抗爭

1、元里人民抗英(鴉片戰爭);關天培(鴉片戰爭),鄧世昌(甲戊海戰),徐驤(台灣軍民抗日)

2、太平天國運動原因、領導人、性質、意義、失敗原因

師夷長技以制夷

1、鴉片戰爭後地主階級代表對待西方的態度發生變化及原因

2、林則徐—中國西學第一人;魏源--師夷長技以制《海國圖志》

3、學習西方---洋務運動(時間、代表人、學習內容、結果)

從維新到革命

1、1895年公車上書拉開戊戌變法序幕(康有為、梁啟超)

2、維新派觀點與洋務派觀點的不同( P7I頁)

3、維新變法失敗的原因及教訓

3、孫中山(革命派)1905年建立同盟會,1911年發動武昌起義,史稱辛亥革命。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

4、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歷史局限分析。

第四課

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

工業化和城市化

三大產業的出現,什麼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什麼是「城市病」

現代文明生活的源頭

工業化奠定現代文明生活基礎的表現:物質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合理飲食;醫學進步人均壽命延長;生活質量提高(洗衣機);婦女地位提高(三八婦女節);義務教育普及;大眾傳媒發展,;服裝休閑大眾化;交通方式革新;居房建築鋼筋水泥化等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工業革命後西方社會的兩大主要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

2、工人爭取權利的斗爭—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

3、空想社會主義:法國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歐文(和諧公社)

4、科學社會主義:1848年《共產黨宣言》馬克思和恩格斯

『肆』 跪求歷史與社會八下復習提綱!!

不知道你大概要什麽的,只有這些了。
復習提綱:第五單元第五課 面臨挑戰的中國
1、最後的盛世(明朝建立—鴉片戰爭前)(明清總體情況和當時的西方發展):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36年清建立,1644年清軍入關並建立對全國的統治。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經濟繼續發展,和西方的貿易長期處於出超地位,18世紀,中國的經濟實力居世界第一。國內手工業和商業發展迅速,出現了很多大的商幫和工商業市鎮。
這一時期,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不斷鞏固,但皇權高度強化,國家日漸閉關自守,盛世的繁華背後隱藏著危機。
這一時期,西方各國的工商業逐漸興起,手工工場逐漸取代手工作坊,商人的地位不斷提高;在思想領域,從文藝復興到宗教改革,從近代科學的誕生到啟蒙運動的興起,人們的思想發生了重要變化;與此同時,西方殖民者紛紛開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在上述變化的基礎上,資產階級日益壯大,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西方一些國家先後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
2、「明修長城清修廟」,這反映了明清2代統治者在處理民族問題上態度有什麼差異?
明朝採取防禦政策,而清代統治者認為民族關系的處理重在以德服人,因此採取了比前代更加有效的懷柔政策。
3、 明清統治者為了鞏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採取了哪些措施?有什麼作用?
措施:
A、明朝初年,任命少數民族首領為官,明成祖時,從中央派官員到西南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直接管理。
B、清朝統治者修建避暑山莊,採用各種方式聯絡少數民族領袖。
C、清朝通過冊封達賴,班禪和設立駐藏大臣等,加強對西藏管理。
D、粉碎准葛爾和回族貴族叛亂。
E、組織雅克薩之戰,簽定平等的《尼布楚條約》。
作用:
達賴、班禪系統的確定和駐藏大臣的設置,加強了中央與西藏的聯系;
改土歸流的進一步實施,保證了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直接管理。
此外,清統治者對破壞國家統一的分裂勢力予以狠狠地打擊。
這些措施有效地維護了國家的統一,促進了邊疆地區的經濟開發及與內地的文化交流,並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
4、明清對封建專制皇權的加強
明朝 清朝
措施 廢丞相,分權六部 設立「東廠」「西廠」「錦衣衛」特務機構 設立軍機處 大興「文字獄」 推行學「四書五經」、寫「八股文」的科舉考試 社會領域其它方面,如對婦女的束縛等
影響 消除了相權對皇權的影響,加強皇帝的專制統治。 監視、偵察臣民言行,鉗制思想,鎮壓反抗。 軍機處只是皇帝的秘書機構,大權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封建專制達到頂峰。 鉗制了人們的思想,阻礙了思想文化的進步,也製造了大量冤案。
反對專制皇權的思想 如:清初的黃羲之,他大膽的批判君權神授的神秘色彩,公開宣稱「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5、鄭和下西洋的具體情況如何?(時間、地圖上認識到達地區、影響等)——41頁自己認識

6、鄭和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航海的目的比較: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有: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珍寶特產的需求。還有一種觀點是尋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哥倫布航海的主要目的一般都從經濟角度來解釋,認為他直接目的在於尋找黃金。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歐洲對東方貿易的需要。15世紀中葉,隨著奧斯曼帝國的崛起,土耳其人控制了東西方之間的傳統商路,使得運往歐洲的商品數量少而且價格貴,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各國貴族、商人、新興資產階級迫切希望開辟一條新航路,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國。另外,也有人認為,掠奪土地是開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
規模比較:略
結果影響的比較:
西洋人開辟了新航路,航海事業進一步發展起來,引起了「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推動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但是同時也給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鄭和下西洋加強了明朝與海外諸國的聯系和友好往來,但是,它所採取的不計經濟效益的政策,給明朝造成巨大負擔,最終導致航海壯舉悄然結束。

第六單元,《席捲全球的工業文明浪潮》
第一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1.含義:從18世紀60年代開始,英國的紡織業出現了一系列重要發明,機器生產逐步取代了手工勞動,後來又擴展到其他行業,這一演變過程叫做工業革命(第一次)。19世紀後半期,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技術發明層出不窮,工業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第二次)。
2.工業革命為什麼首先發生在英國?
(1)前提:17世紀確立資產階級統治,為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2)條件:①圈地運動,獲得了大量廉價勞動力
②殖民掠奪和海外貿易,積聚了豐厚的資本
③工場手工業時代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
(3)18世紀中葉,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商品生產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3.過程:
(1)工業革命早期階段—蒸汽時代
(2)工業革命的新階段—電氣時代
名稱 時間 標志(特點 ) 主要技術發明成果和發明人 工業發展領先國家

工業革命早期階段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 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蒸汽作為動力) 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
蒸汽機(瓦特)1782年 英國
蒸汽機車(史蒂芬孫)1814年英國 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的工業國。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

19世紀後半期—20世紀初)

最突出特點:電力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電作為動力) 電磁感應原理(法拉第)1831年英國;發電機(西門子)1866年德國;電動機(格拉姆)1870年 比利時;電燈(愛迪生)1879年美國;飛機(萊特兄弟)1903年美國;電話(貝爾)1876年美國;汽車(卡爾本茨)德國 美國、德國後來居上,率先實現了電氣化,工業發展勢頭超過英國。
4.電能與蒸汽機相比有何優點?
①傳遞速度快,能遠距離輸送
②電站可建在水源、燃料、交通各方面條件適合的地方
③無污染
5.工業革命新階段的特點:
①具有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
② 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了一國范圍
③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志,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6.工業革命的影響:
積極:工業革命促進了工業化和城市化,提高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極大的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消極: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文明的同時,也導致了許多「城市病」,也給社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兩極分化。所以,英國作家狄更斯說「工業革命是一把雙刃劍」。

7.列舉工業革命期間兩種資本主義先進生產方式:
標准化生產方式
流水線生產方式(美國 亨利.福特)
評價:簡化了操作方法,降低了對勞動者的技術要求,可降低生產成本。但增加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工作更加辛苦。
8、科學的世紀指哪個世紀?有什麼表現?最主要的重大突破是什麼?
指19世紀。
表現:在工業革命影響下,這一世紀科學研究氛圍濃厚,不僅政府重視科學研究,大學增設了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而且形成了專門研究科學的科學家群體。
最主要的突破:完善了通過燃燒煤氣、汽油和柴油等產生的熱轉化為機械動力的理論,為內燃機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第二課整體世界的最終形成
1、 整體世界形成的原因:
是工業革命發展的結果,具體表現為:
①機器創造出巨大生產力,超出了一國的范圍,把整體世界作為市場
②鐵路、遠洋巨輪、電話、電報等新型的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出現,為世界聯系的加強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2、 整體世界形成的過程
①新航路開辟後,世界各大洲聯系加強了,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②工業革命後,世界形成了統一的市場,交通便捷又促進了思想文化、生活方式、科學技術的傳播,人口流動也加快了,人們感到地球變小了。
到20世紀初,世界最終成為一個整體。
3、整體世界形成的表現:
①世界基本形成統一的市場,各國商品在這個巨大的市場中流動。
②鐵軌在世界各地延伸,一批港口城市在各國發展起來。
③人口流動加速,出現了海外移民的熱潮。
④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更加廣泛。工業文明的先進思想、科學技術和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傳播。
⑤出現了一些世界性的活動。比如奧林匹克運動會。

4、整體世界形成的後果(文明與野蠻相交織):
可以分為兩方面。
一方面,促進了工業文明的傳播,如鐵路、郵政和電報等向世界各地傳播等。
另一方面,加速了資本主義國家對世界的瓜分和殖民掠奪,如侵佔土地、傾銷商品、掠奪財富等,給落後國家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可以以印度為例)

5.整體世界的形成對世界各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更強大了,而亞非拉國家更落後。
6、挑戰與回應: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廣大亞非拉國家積極的回應挑戰,試舉2例。
①海地獨立革命:如海地通過奴地起義擺脫法國的殖民統治,成為拉美第一個獨立國家
②日本明治維新
背景:19世紀中期的,日本是一個閉關自守、封建落後的國家。1853年,美國打開了日本的門戶,民族危機嚴重。
內容:政府積極倡導向西方學習,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興辦工業企業。 仿效西方建立起學校教育體系。 在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上,政府也要求國民向西方學習,採取了「改歷」「易服」「剪發」等措施。
意義:日本改變了落後面貌,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
第三課 匯入工業文明大潮的中國
一:屈辱的歲月(屈辱史)
(一)林則徐虎門銷煙
(1)時間:1839年,銷毀鴉片二百多公斤
(2)意義:打擊了英國鴉片販子的利益,維護了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民族尊嚴,林則徐是中國民族的英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二)鴉片戰爭(1840—1842年)
(1)英國發動這場戰爭的真正用意:用武力打開中國大門,進行殖民侵略。
(2)結果及影響:清政府戰敗,簽定了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南京條約》內容:中國把香港島割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國進出口貨物應交納的關稅稅率必須和英國協商。
(三)甲午中日戰爭(1894—1895年)
(1)結果及影響:中國戰敗,鑒定《馬關條約》。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大大加深了中國殖民地話程度)。此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2)《馬關條約》內容:中國把遼東半島、台灣極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割給日本,增闢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賠償日本白銀2億兩。
(四)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0—1901年)
結果及影響:中國戰敗,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二:悲壯的抗爭(抗爭史)
面對列強的入侵,中國軍民進行了英勇的抵抗,事例:
(1)鴉片戰爭,關天培在虎門抗英
(2)甲午中日戰爭中,鄧世昌在黃海抗日
(3) 《馬關條約》簽訂後,徐驤領導的義軍,英勇抵抗日軍(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撼)
(4)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
三、拯救國家的探索史
(一)為什麼鴉片戰爭中,英國僅以極少的代價擊敗了清王朝幾十萬大軍?
(1)當西方各國先後進入工業革命,建立共和制國家,發展經濟,壯大國力的時候,清王朝自大無知,仍沉浸在古代輝煌中。
(2) 朝廷腐敗無能
(3)國家經濟實力貧弱。
(4)資本主義列強的強大軍事優勢。
(二)探索的過程:
第一部分:先進地主階級的知識分子的探索:
(1) 林則徐、魏源:
A、林則徐被譽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B、林則徐和魏源對待西方的態度和前人的不同及其原因:
不同:從閉關鎖國時期的自大無知,輕視西方國家到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技術。
原因:鴉片戰爭失敗的殘酷現實,使地主階級中的有識之士認識到只有「師夷」才能「制夷」,只有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政治思想,倡導實行社會變革,中國才有出路。
(2)洋務運動:(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貫徹)
A、開始時間:19世紀60年代。
B、口號:自強、求富
C、代表人物(洋務派)奕欣 、李鴻章
D、出現的中國近代新事物:
新式海軍——北洋海軍;
新式航運企業——上海輪船招商局
新式學堂——北京同文館;
中國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機構——總理衙門
E、內容:主張在軍事、經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學習西方
F、結果:洋務運動使中國社會面貌發生了許多變化,但中國在甲午戰爭中的慘敗,使人們對這場運動大失所望,這也證明洋務運動不能救中國。
第二部分:民族資產階級的探索:
(1) 維新變法(主張採用自上而下的改良手段)
(2)辛亥革命(暴力革命,武裝推翻清政府的反動統治)
(1)維新變法:
①1895年的「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②維新變法(戊戌變法):
A、時間1898年
B、維新派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等
C、內容:除了在軍事、經濟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學習西方外,還主張在政治上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
D、結果、: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囚禁光緒皇帝,變法失敗。
E、失敗啟示: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中國行不通,要就中國,必須進行革命,推翻清王朝統治,仿效西方國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2)辛亥革命:
①中國同盟會:(1905年,日本,孫中山建立)
A、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後又概括為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B、性質: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全國性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②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912年建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是中國第一個共和制政府。
③意義:(成功)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④結果: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所竊取,中國進入了北洋政府統治時期,軍閥混戰不斷,人民生活困苦。
⑤對辛亥革命的評價:要學會一分為二地看待歷史事件(成功在哪裡,失敗在哪裡)
⑥教訓: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中國要尋找一條適合自己國情的革命道路。
第四課: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
一、工業化和城市化:
1、工業化的含義(或表現):
(1)工業占據主要地位
(2)工廠的規模越來越大
(3)工人越來越多,工人數量超過農民。
2、什麼是城市化?
隨著工業的發展,城市人口在全國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不斷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取代原來的農村生活方式,城市成為工業文明的中心和象徵。人們把這種變化稱為城市化。
3、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好處與壞處:
好處:勞動生產力提高,產品更加豐富,人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人類文明不斷進步
壞處:帶來工業污染與交通堵塞、人口膨脹以及環境惡化等問題。
4、 如何克服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弊端?
我們應該理性,科學地對待工業化和城市化,順應其發展,同時要具有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改善我們的生活。
二.現代文明生活的源頭:
1.我們身邊哪些生活內容是19世界伴隨工業化進程出現的?
生活用品方面:巧克力、果醬、茶葉的大眾化;洗衣機、電風扇
生活方式方面;坐火車、輪船、飛機外出旅遊等
生活趣味方面:閱讀報紙、雜志等大眾傳媒;參加越來越多的休閑娛樂活動
生活習慣方面:追求健康、合理的飲食結構;講究生活質量。
2.現代文明生活源頭的表現:
(1)工業革命改變生活:
①物質生活的變化:衣:服飾趨向大眾化,簡潔實用;食:注重營養和飲食結構的合理,出現了巧克力、果醬、茶葉的大眾化;住:出現了鋼筋水泥結構的住房;行:出現了火車、輪船、飛機等新型交通工具
②精神生活的變化:教育的普及、大眾傳媒的發展、休閑娛樂和體育項目的普及。
(2)婦女地位的提高:走上社會,加入勞動者行列、爭取平等權利
三、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 工業革命就好象一把雙刃劍,雙刃的意思是什麼?
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巨大財富,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也給社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兩極分化,階級差別,造成社會的不公正現象 。
2.19世紀30——40年代歐洲爆發的大規模的工人運動: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英國的憲章運動; 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3.空想社會主義者:
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 ;
英國:歐文,他的理想社會稱為:新和諧公社
空想社會主義者把理想社會的實現,寄託於個別統治者和開明富豪的支持,他們的理想是無法實現的空想。
4、 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
(1)創立者:馬克思、恩格斯
(2)為什麼能創立:馬克思、恩格斯從小就有大志,關心工人疾苦;研究並吸收包括空想社會主義在內的人類優秀文化成果;考察了當時工人的情況,親自參加工人階級的斗爭。
(3)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4意義:工人階級的革命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為剝削和壓迫、沒有貧困和愚昧的社會主義而奮斗的工人階級政黨,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來。社會主義的號角,成為工業時代的最強音。
5、 巴黎公社:1871年,是無產階級建立自己政權的一次偉大嘗試,它的實踐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伍』 八年級下《歷史與社會》和《思想品德》知識要點!!!!!!

第五單元 工業文明的來臨
第一課 工商業的興起
一、 工廠從這里發展而來
1、 手工工場最早出現在14世紀的義大利
2、 中國手工工場出現在明清時期
3、 手工工場的特點:
(1) 出現了僱傭勞動,工場主不再親自參加生產
(2) 工人多,分工合作
(3) 生產規模大,產量高
4、 手工工場的發展和社會影響:
(1) 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2) 促進了商業貿易的發展
(3) 促進了社會階級、社會結構的變化
二、 商人的地位變了
1、 商人地位的變化
(1) 身份的變化:他們既是手工工場主,又是商人
(2) 經濟地位的變化:經濟實力超過了王公貴族
(3) 政治地位的變化:商人可以擔任市長
2、 新誕生的社會階層
手工工場主——早期資本家
雇傭工人——工人階級的前身
3、 沒落的階層——貴族
第二課 沖破思想的牢籠
一、 文藝復興運動
1、 文藝復興運動興起於14世紀的義大利,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
2、 主要代表
(1) 達.芬奇:義大利藝術家,文藝復興時期最完美的代表,代表作品:《蒙娜麗莎》 《最後的晚餐》
(2) 莎士比亞:英國劇作家,代表作品《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
(3) 但丁:義大利作家,代表作品《神曲》
4、 人文精神——以人為本,將人尊奉為世界的中心
三、 歐洲的宗教改革
1、 贖罪券——羅馬天主教會為聚斂錢財而兜售
2、 「教皇的奶牛」——德國
3、 宗教改革:
德國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拉開了宗教改革序幕,主張:宗教信仰人人平等
4、 宗教改革使歐洲各國擺脫了羅馬教會的控制,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四、 近代科學的誕生
1、英國科學家培根——「知識就是力量」
2、波蘭科學家哥白尼創立「日心說」,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
3、 義大利科學家布魯諾——宇宙無限,沒有中心
4、 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被稱為「近代科學之父」,「天空中的哥倫布」
5、 英國科學家牛頓——萬有引力定律
五、 啟蒙運動 17、18世紀 法國
1、 宗旨:宣揚自由、平等、民主,反對宗教愚昧和封建專制,張揚理性的力量。
2、 主要代表
(1) 伏爾泰 法國思想家、啟蒙運動的旗手,提倡天賦人權、自由平等
(2) 羅梭 法國啟蒙運動的傑出代表,提倡人民主權思想
(3) 法國的《網路全書》派 宣揚科學和理性,反對迷信和專制
第三課 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一、 新航路的開辟
1、 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1) 歐洲工商業的快速發展,歐洲人對貴金屬的狂熱追求
(2) 《馬可.波羅游記》激起歐洲人追求財富的強烈願望
(3) 東西方傳統商路被阻斷,歐洲人迫切需要開辟新商路
2、 新航路開辟的條件
(1) 西歐人已能製造適合遠航的大船
(2) 積累了豐富先進的航海技術
(3) 羅盤針已普遍應用於航海事業
(4) 人們開始相信地圓學說
3、 新航路的開辟
1487—1488 迪亞士(葡) 葡萄牙—非洲好望角
1492—1502 哥倫布(意) 西班牙—美洲大陸
1497—1498 達伽馬(葡) 葡萄牙 印度
1519—1522 麥哲倫(葡) 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
4、 新航路開辟的積極意義
(1) 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
(2) 極大地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
(3) 促進不同區域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發展,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二、 黑人是怎樣來到美洲的
1、 新航路開辟的負面影響
(1) 掠奪財富和土地,毀滅印第安文明
(2) 販賣黑奴
(3) 造成亞非拉地區長期的落後和貧窮
2、 歐洲殖民者的罪惡
掠奪財富,滅絕種族,販賣黑奴
海上馬車夫—荷蘭人 荷蘭是17世紀最發達的商業國家之一
黃金海岸—非洲迦納海岸
移民之父—哥倫布
「日不落」殖民帝國—英國
第四課 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
一、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 1640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標志著世界近代史開始
2、 1642年,英國內戰開始
3、 主要戰役
馬斯頓荒原戰役,納西比戰役 克倫威爾領導,推翻查理一世王朝
4、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
二、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的產生——美國獨立戰爭
1、 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揭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
2、 1776年7月4日,通過《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成立,7月4日為美國國慶日
3、 主要戰役 1776年,薩拉托加大捷 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1781年,約克鎮戰役 英軍投降
4、1787年,華盛頓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制定聯邦憲法,確立共和政體
4、 美國獨立戰爭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又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
5、 美國國旗 星條旗
6、 美國的共和體制——三權分立,相互制約
二、 法國大革命(資產階級革命)
1、 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獄(1789年7月14日),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爆發
頒布《人權宣言》,主張自由、民主、平等。 法國國歌《馬賽曲》
2、 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裝起義 1792.8
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路易十六被處死
3、 巴黎人民第三次起義 1793,羅伯斯庇爾掌握政權,法國革命達到高潮
4、 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1) 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
(2) 沉重地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
(3) 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
(4) 共和政體最終確立
第五課 面臨挑戰的中國
一、 最後的盛世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44年清軍入關
2、明清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
(1) 農業的發展:人口發展:19世紀初,超過3億,佔世界三分之一
「蘇湖熟,天下足」到「湖廣熟,天下足」
(2) 手工業的發展:江南地區絲織業、棉紡業發達。手工業的繁榮促進了商業和國際貿易的發展
(3) 商業的發展:商邦有徽商、晉商,山西票號「日升昌」,中國最大的票號
3、 國際貿易
中國出口的主要產品:絲綢、茶葉、瓷器
中國對外貿易長期出超,經濟實力居世界第一
4、 中國經濟的主體:農業
三、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1、 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
明朝時土爾扈特部人西遷至伏爾加河下游,因不願忍受沙俄壓迫,1771年渥巴錫率眾回歸祖國,受到乾隆皇帝的親自接見。
2、 明清統治者不同的民族政策
(1) 明朝大修長城——邊防政策
(2) 清朝大修寺廟——懷柔、德化的民族政策
冊封「達賴」和「班禪」、1727年設駐藏大臣,用金瓶掣簽制選擇轉世靈童。
3、 平定叛亂:准噶爾貴族叛亂;回部貴族叛亂
4、 清朝的盟旗制(內外蒙古地區):盟——地區,旗——縣
5、 抗擊沙俄入侵 雅克薩之戰——康熙皇帝, 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廣大地區為中國領土。
四、 專制帝國
1、 明清的專制統治
明朝加強皇權專制的措施:廢除丞相、權分六部,設東廠西廠和錦衣衛
清朝加強皇權專制的措施:設立軍機處,大興文字獄
2、 明清的科舉考試:八股取士,嚴重阻礙了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3、 社會生活和思想領域的專制:建立貞節牌坊,禁止世俗文化
4、 反對皇權專制:黃宗羲「為天下大害者,君而已矣」
五、 來自海上的挑戰
1、 鄭和七次下西洋
目的:宏揚國威 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作用:增進了與亞非各國的友誼,促進了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的交流
2、 傳教士來華
義大利利瑪竇,與徐光啟合作翻譯《幾何原本》。義大利朗世寧,參與圓明園西洋風格建築的設計。影響:帶來了西方文明,也是歐洲殖民者東來的先兆。
3、 抗擊外來侵略
1553年,葡萄牙侵佔澳門 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
1684年,清朝設置台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台灣設省
4、 馬戛爾尼來華:乾隆帝閉關自守,減少通商口岸,只留廣州一處。
第六單元 席捲全球的工業文明浪潮
第一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一、 工業革命的興起
1、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開始於英國的棉紡織部門。
2、重要發明
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 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
阿克萊特發明水力紡紗機
瓦特發明蒸汽機 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
1814年,史蒂芬孫發明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機車
3、19世紀40年代,英國首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唯一的工業國。
二、科學的世紀
1、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提出生物進化學說
2、19世紀被稱為「科學的世紀」
三、工業革命的新階段
(一)電能的開發利用 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1、英國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原理
2、德國西門子發明發電機
3、比利時格拉姆發明電動機
4、美國愛迪生發明電燈
(二)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和應用
1、德魯夫狄塞爾發明內燃發動機
2、德國卡爾.本茨製成世界上第一台三輪汽車
3、美國萊特兄弟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架飛機
(三)遠距離迅速傳遞技術的發明
1、美國貝爾發明有線電話
2、美國摩爾斯發明有線電報
3、義大利馬可尼發明無線電報
四、人在工廠
1、工廠的管理制度逐步完善
2、出現標准化生產和流水線生產
第二課 整體世界最終形成
一、 地球變小了
1、 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為世界聯系的加強提供了必要條件,20世紀初,整體世界最終形成
2、 嚴復翻譯《天演論》、《原富》、《法譯》,林紓翻譯《茶花女》、《伊索寓言》、《魯濱孫漂流記》
3、 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 顧拜旦,第一屆奧運會1986年在雅典舉行
二、 文明與野蠻交織
1、 帝國主義瓜分世界(殖民侵略)
2、 整體世界形成對印度的影響
工業文明在印度傳播;英國對印度野蠻的殖民侵略
三、 挑戰與回應
1、 海地成為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
2、 日本的明治維新 美國用軍艦打開了日本的國門,通過倒幕運動、明治維新,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
第三課 匯入工業文明大潮的中國
一、 屈辱的歲月
1、19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
2、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1842年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3、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日本,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
4、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清朝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二、悲壯的抗爭
1、鴉片戰爭中,虎門守將關天培,英勇抗擊英軍,壯烈殉國。
2、甲午戰爭中,鄧世昌在黃海戰役中與日軍激戰,壯烈犧牲。
3、徐驤在反對日本佔領台灣的戰斗中為國捐軀。
4、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
三、「師夷長技以制夷」
1、林則徐開創了研究學習西方的先河,被譽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編著《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3、洋務運動 口號:自強、求富 代表人物:奕欣、李鴻章、左宗棠
1862年在北京設立同文館,是中國最早的新式學堂
1861年設立總理衙門,是中國近代最早的正式外交機構
四、 從維新到革命
(一) 維新變法
1、 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
2、 主要代表: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
3、 維新變法又稱戊戌變法,它與洋務運動最大的不同是在政治上也要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
(二) 辛亥革命
1、 鄒容寫《革命軍》宣傳革命
2、 1905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成立中國同盟會。這是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革命綱領: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又稱三民主義:民族、民權、民生
3、 1911年10月10日發動武昌起義,又稱辛亥革命
4、 1912年元旦,中國第一個共和制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5、 歷史意義: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第四課 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
一、 工業化和城市化
1、 三大產業:第一產業 農業;第二產業 工業、建築業;第三產業 商業、交通運輸業、銀行業、服務業
2、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好處:勞動生產效率提高,產品更加豐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類文明不斷進步。負面影響:工業污染嚴重,交通擁堵,環境惡化,治安混亂。
二、現代文明生活的源頭
工業革命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生活用品 生活方式 生活趣味 生活習慣
三、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工業革命造成嚴重的兩極分化,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
2、工人運動,從自發的經濟斗爭到有組織的政治斗爭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英國憲章運動
3、 空想社會主義,為科學社會主義誕生作了思想准備
代表人物:法國聖西門、傅立葉、英國歐文
4、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
5、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產黨宣言》發表。它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綱領性文件,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6、巴黎公社:1871年3月,巴黎人民武裝起義,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
第七單元 走向現代世界
第一課 全球性的震盪
一、 規模空前的戰爭浩劫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 非正義戰爭
1、 大戰原因(目的):帝國主義國家為重新瓜分殖民地。
2、 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3、 凡爾登戰役:「凡爾登絞肉機」
4、 一戰投入使用的新式武器:坦克、飛機
5、 人類就如何更好地運用科學技術?人類應把科學技術用於造福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推動社會的進步。
(二)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1945年)
1、 德國突襲波蘭,標志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
2、 斯大林格勒戰役,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轉折點
3、 日本突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進一步擴大
4、 雅爾塔會議 英(丘吉爾) 美(羅斯福) 蘇(斯大林)
5、 法西斯——刑具,發展成為獨裁和暴力的代名詞
6、 二戰是一場法西斯侵略和反法西斯侵略的戰爭,是正義與邪惡的戰爭
7、 聯合國,最大的國際組織,1945年10月成立,宗旨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
二、令人談虎色變的經濟危機
1、資本主義歷史上第一次經濟危機發於1825年的英國。
2、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從美國開始,波及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3、經濟危機的實質:生產相對過剩
4、經濟危機的表現(危害):銀行破產,企業倒閉,工人失業,市場蕭條,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5、經濟危機使德國、義大利和日本成為發動戰爭的策源地
第二課 開辟新的發展道路
一、 理想變為現實的十月革命
1、 歷史背景:俄國經濟落後,人民生活貧困,社會矛盾激化
2、 彼德格勒武裝起義(1917年3月)推翻沙皇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3、 列寧領導成立布爾什維克黨,提出了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
4、 十月革命:1917年11月,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立了蘇維埃政府,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
5、 蘇聯的建立:1922年,成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
6、 十月革命的意義:十月革命的勝利,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二、西亞病夫的崛起
1、20世紀初土耳其被稱為「西亞病夫」
2、凱末爾領導土耳其人民的民族解放戰爭
3、凱末爾改革:學習西方,破除落後習俗,提高民族文化水平,推動工業的發展
三、改革弊端的羅斯福新政
1、目的:為了消除經濟危機,實現美國的經濟復甦
2、措施:國家干預經濟,實行系列改革。規定最高工時和最低工資;以工代賑(田納西工程);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3、影響:緩解經濟危機,緩和階級矛盾,美國經濟開始復甦。
第三課 民族復興的新道路
一、 中華民族的覺醒
(一) 新文化運動

『陸』 八年級下歷史與社會復習資料 急,好的話有分加、

以下資料
第五單元 工業文明的來臨
第一課 工商業的興起
一、 工廠從這時發展而來
1、時間:14世紀 地點:義大利
2、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場有哪些不同?
所有者 勞動者 生產方式 場地與規模 相互關系 效率
手工作坊 作坊主 作坊主與家人、幫工 封建式 小 作坊主與學徒、幫工的關系 低
手工工場 手工工場主 手工工場工人 資本主義性質 大 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 高
最根本的不同:手工工場存在僱傭關系
3、作用:
(1)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2)進一步促進了貿易的發展
(3)促進了社會階級、階級結構發生了變化
A、商人的變化:成為資產階級的前身
經營方式:由單純的經商改變為既是手工工場主又是商人
經濟地位:實力超過皇宮貴族
政治地位:甚至可擔任市長
變化原因:16世紀以後,西歐各國君主為了富國強兵,大力發展工商業,推行有利於商人的政策。
B、貴族的變化:經濟上陷入了困境之中,走向沒落
C、農民的變化:一部分失去土地,成為手工工場的工人。成為工人階級的前身
4、其它知識點:
(1)手工作坊――手工工場――工廠
(2)西歐手工工場發展,但西歐還處在農業社會中
(3)中國明清也出現了手工工場(資本主義的萌芽)

第二課 沖破思想的牢籠
一、 蒙娜麗莎的微笑 (文藝復興運動)
1、時間:14世紀 地點:義大利商業發達的城市 對象:天主教會
2、原因:(1)新興的資產階級認為自己能創造財富,也應該享受生活。要求重視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概念)(2)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
3、代表人物及作品:
義大利 達.芬奇 《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 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英國 莎士比亞 《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四大悲劇)
文藝復興美術三傑:達芬奇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文藝復興文學三傑: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亞
4、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文藝復興時期,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通過文藝創作,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重視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張一切以人為本,要求一切從人出發,最終一切為了人,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
5、評價: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反映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願望,使人們的思想從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來
6、中國同主題的文藝作品:湯顯祖 《牡丹亭》
二、「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
1、領導人:馬丁路德 興起國家:德國 時間:16世紀 對象:天主教會
2、主張:在信仰問題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信仰,不要教會
3、文藝復興運動與宗教改革的比較:
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相同,都是在西歐封建制度衰亡,資本主義萌芽和發展的歷史年代,具有反封建的性質,並把矛頭對准了不在話下教會,兩者都向古代尋求和汲取養料,尋找經典依據,人文主義通過恢復古希臘文化的形式,宣傳人文精神,而路德也從基督教的經典中尋找理論支持
4、結果:宗教改革運動席捲了整個德國,各地的教會紛紛獨立,瑞士、英國等西歐國家也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宗教改革運動,相繼擺脫了羅馬教會的控制,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5、評價:突破了傳統宗教的束縛,永久地結束了羅馬天主教會對於西歐的封建統治,是一次政治上的解放,又是一次思想解放,它為資產階級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

三、近代科學的誕生
1、時間:15、16世紀
2、知識就是力量(培根):指出只要認識自然,掌握自然的規律,就能夠征服自然,讓自然界為人類造福。
3、原因:(1)生產力提高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和研究手段,是自然科學發展的根本原因
(2)新航路的開辟拓寬了人們的研究視野
(3)文藝復興,人的認識和創造能力被確信
4、評價:為未來工業文明的昌盛奠定了第一塊,也是最重要的一塊基石,為科學的振興鋪平了道路。
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測,人們逐漸找到了自然界跳動的脈搏,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人類迎來了技術發明的高潮。
5、對於我們現代化建設的啟示:
科教興國 重視知識的作用 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環境保護)等
6、代表人物:
波蘭 哥白尼 日心說 科學革命的開端
義大利 布魯諾 宇宙是無限的
英國 牛頓 萬有引力定律(物理學領域) 把科學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7、科學的作用:可以幫助人類認識自然,提示自然界的奧秘,從而以科學理發的態度看待世界。

四、理性之光(思想啟蒙運動)
1、時間:17、18世紀 國家:英法等
2、含義:激烈地批判專制主義和宗教愚昧,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
3、原因:科學的發展促進了人們對社會的思考。用理性之光碟機散黑暗
4、代表人物:
法國 伏爾泰 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自下而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不能被剝奪。(政治自由)
法國 盧梭 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主權思想。(在法國大革命中體現。《人權宣言》)
法國 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

事件 首先興起 主張 代表 斗爭對象
文藝復興 義大利等 以人為中心 文學三傑、藝術三傑 封建神權
宗教改革 德國等 信仰上人人平等 馬丁路德等
啟蒙運動 英法等 理性、天賦人權、人民主權 伏爾泰 盧梭等
自然科學 義大利等 知識就是力量 哥白尼 牛頓等

第三課 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一、「發現新大陸」(新航路的開辟)
1、原因:(條件) 最根本的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1)對東方商品的需求,東方的絲綢、瓷器、寶石和香料等奢侈品輾轉運往歐洲,在歐洲人看來,東
方非常富裕
(2)在資本主義萌芽影響下,對貨幣需求量增加,「拜金狂「們希望在歐洲以外的地方能夠攫取黃金。《馬可波羅流氓》中關於東方遍地黃金的描述廣為流傳後,更激起了人們對東方的嚮往
(3)土耳其人阻斷了傳統的通商道路,需要開辟一條直接通往東方的新商路。
(4)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經能夠製造適合遠航的大船,親從義大利人那裡學到了大量航海知識。葡萄牙國王擁有一批來自各國的船員。
(5)中國發明的指南針已經傳入歐洲,並在這個時候普遍應用於航海事業。地球儀、航海地圖、以及與航海有關的圖書為航海准備了技術條件。
(6)古希臘人托密的地圓說逐漸被人們接受。
(7)國王支持
(8)航海傢具有探險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2、人物與事件
時間 1487-1488 1492 1497――1498 1519――1522
人物 迪亞士 哥倫布 達伽瑪 麥哲倫
國別 葡萄牙 義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航線 西歐-好望角 西歐-美洲 西歐-好望角-印度 環球航行
支持者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其中:哥倫布到達美洲被歐洲人稱為「發現新大陸」
(1) 時間:1492年
(2) 意義:人們深受鼓舞,(3) 越來越多的航海家加入海上探險的先烈,(4) 去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促成美國等「移民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又使印第安文明遭到毀滅。
(5) 哥倫布發現美洲不(6) 是個人的功勞,(7) 新航路的開辟勢在必行,(8) 即使沒有哥倫布和西班牙的探索,(9) 也會有其他國家和別的航海家進行探險,(10) 並發現新大陸,(11) 哥倫布發現美洲,(12) 並不(13) 是偶然事件,而(14) 是當時的許多客觀條件所造成的,而(15) 哥倫布只是根據這些客觀條件第一個實現了這個偉大任務的先行人物。
3、作用:歐洲航海家的這些活動對人類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
二、全球聯系的加強
三、黑人是怎樣來到美洲的
1、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或新航路開辟的評價)(如何評價哥倫布)
積極影響:
(1)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人口的遷移(歐洲人來到美洲)
(2)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物種的流動(玉米、馬鈴薯、番茄、花生(美洲)――亞歐)
(3)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擴大(荷蘭(17世紀最發達的商業國家之一)――海上馬車夫)
(4)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文明的交融
(5)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科技成果的傳播(佛郎機和鳥嘴銃)
消極影響:
(1)方便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殖民國家對美洲、非洲、亞洲進行殖民擴張,野蠻地屠殺當地居民,掠奪土地和財富。(掠奪黃金等)造成了亞非拉國家的落後與貧窮。
(2)屠殺土著(印第安人、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3)販賣黑奴,給非洲造成了慘重的損失(16世紀開始)
其它: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稱為拉丁美洲,屬拉丁語系。

第四課 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
(英國、法國、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
一、 議會對王權的勝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 時間:1640――1688年 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2、 條件:
(1)利用地處大西洋航路要沖的有利條件,積極進行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
(2)圈地運動積累了巨額資本,使得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3)隨著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要求掌握政治權力,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
3、過程:
(1)1640年,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導火線)
(2)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討伐議會」挑起了內戰(標志)
(3)1649年,查理一世被押上了斷頭台
(4)1688年,資產階級發動政變,採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復辟王朝
(5)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由議會制約國王權力的政體;英國開創;日本、泰國、比利時、西班牙、瑞典、荷蘭、葡萄牙等國也先後採用了君主立憲制)
4、領導人物:克倫威爾
5、人民群眾(議會組織軍隊很多農民、手工業者參加議會軍隊作戰,大大增加了議會軍隊的戰鬥力)
說明傑出人物是歷史的推動者,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二、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的產生(美國資產階級革命、民族獨立戰爭)
1、時間:1773年――1781年
2、領導人:華盛頓
3、根本原因:英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美利堅民族的形成及其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同英國對殖民地的經濟壓制和殖民壓迫統治相沖突。
4、過程:
(1)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導火線)
(東印度公司的茶葉便宜,為何北美人民要拒絕呢?)
(2)1775年,來剋星頓槍聲,揭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
(3)1776年7月4日,通過了《獨立宣言》,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誕生(《獨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次以綱領形式提出的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宣言痛斥了英國國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自下而上,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同時宣告美利堅合眾正式誕生。)
(4)1781年,獨立戰爭勝利
5、勝利原因:北美人民對獨立的渴求,戰爭本身所具有的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義性以及資產階級的推動。
6、1787年,美國制訂憲法,確定了共和政體,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根據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美國創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亞等國先後採用。)
7、美國國旗、版圖的變化說明:獨立後的美國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

三、忘我獻身的法國公民(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1、法國革命前的三級等級制度:國王擁有最高的權力「朕即國家」――路易十四
第一等級:教士
第二等級:貴族(第一二等級被稱為是特權等級)
第三等級:資產階級、工匠、城市貧民、農民
2、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發展
3、導火線:1789年,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
4、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裝起義:
(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獄(標志、國慶紀念日),攻佔巴士底獄、《人權宣言》
《人權宣言》:「主權在民」、是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人民武裝起義的成果之一,是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核心內容是闡明資產階級的人權要求和以法治國的主張。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與啟蒙運動的關系:伏爾泰認為人生下來就應該是自由和平等的,《人權宣言》宣布,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可以說,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聊備一格姝思想准備,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一次偉大實踐。
(2)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舉行起義 廢除和君主制,建立共和制,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台
(法國國歌誕生 《萊茵軍戰歌》――《馬賽曲》
(3)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義 羅伯斯庇爾掌權,實施革命政策――革命達到頂峰
5、意義:法國大革命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也沉重地打擊諆遙封建制度。法國大革命是總也給 ,但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共和正體最終確立起來了,並延續至今。
三次革命中都突出了人民群眾的力量,說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三次革命後都建立了先進的政治制度,這也是西方先進的原因之一

第五課 面臨挑戰的中國
一、 最後的盛世(經濟)
1、明朝、清朝的建立:1368年 朱元璋 1644年 皇太極
2、盛世的表現:
(1) 人口眾多:17世紀初,(2) 中國人口已近兩億;19世紀超過三億,(3) 佔世界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
(4) 商品經濟發達:江南農民種桑養蠶,(5) 從事絲織業;松江一帶棉紡織業發達
(明清時「湖廣熟,天下足」)
(6) 手工業繁榮促進了商業的發達:徽商、晉商、工商業市鎮的出現(農村――城市)
(7) 對外貿易處於出超地位(葡萄牙王宮的「瓷室」,(8) 對中國茶葉的需求)
(9) 經濟的繁榮帶來了社會生活的變化:服(10) 務性行業、茶館、酒樓、戲院等
(11) 農業仍然是中國經濟的主體,(12) 男耕女織仍然是當時絕大多數中國農民基本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3、 西方經濟狀況:西方各國的工商業逐漸興趣,4、 手工工場逐漸取代手工作坊,5、 商人的地位不6、 提高,7、 思想領域,8、 從文藝復9、 興到宗教改革,10、 從近代科學的誕生到啟蒙運動的興起,11、 人們的思想發生了重要變化,12、 與此同13、 時,14、 西方殖民紛紛開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15、 在上述變化的基礎上,16、 資產階級日益壯大,17、 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革命的爆發,18、 西方一些國家先後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
19、 正確的消費觀念:

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民族關系)
1、明清民族政策:明修長城(今天看到的長城大多是明朝修建的),清修廟
(明:以防為主,比較被劫的防禦政策 清:積極主動,採取懷柔政策籠絡其他少數民族)
2、清民族政策:
(1) 在河北省承德市修建避暑山莊,(2) (是統治者避暑,(3) 圍獵的場所,(4) 更是他們實行「懷柔政策」、籠絡少數民族首領的場所,(5) 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接見土爾扈特部的回歸。
(6) 西藏:賜宗教領袖「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7) 後設駐藏大臣(18世紀前期),(8) 實行「金瓶掣簽制」,(9) (保證確定轉世靈童的公平性,(10) 防止一些地方分裂分子利用這個機會製造分裂。使西藏與中央政府的關系越來越密切(11) 。
(12) 西南:改土歸流,(13) 從中央派遣官員到西南少數民族地區,(14) 進行直接管理
(15) 清統治者對破壞國家統治的分裂勢力予以狠狠打擊(粉碎准噶爾貴族的分裂勢力;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貴族叛亂)
3、意義:這些措施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連續地區的經濟開發及與內地的文化疚,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
4、清代疆域版圖基本與現在相似
5、雅克薩之戰(康熙、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為中國領土)

三、專制帝國
1、明清時期,中國的專制皇權高度加強,表現:
(1)明:朱元璋廢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2)明:設特務機構:東廠和西廠、錦衣衛(可以經過不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偵察、逮捕、審訊臣民)
(3)清:設軍機處(雍正)
(4)清:興文字獄(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等)
(5)明清:八股取士(禁錮人心,科舉製成為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
(6)明清:修建貞節牌坊
(7)明清:禁止世俗生活
2、西方的君主專制與中國的專制皇權有什麼相同之處,各自的發展軌道如何:
王權至上,由統治者牢牢掌握著國家政權,並採取一系列措施和加強對臣民的監控。西方君主專
制導致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許多國家先後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中國依然維持著皇帝專
制的國家體制,在西方國家變革的歷史大潮中,逐漸趨於落後。
3、反對專制皇權的思想家:黃宗羲(批判君權神授、「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四、來自海上的挑戰
1、鄭和七下西洋 (今年是鄭和下西洋601周年)
(1)時間:1405――1433 明成祖 鄭和
(2)目的:不是發展海外貿易,而是為了宣揚國威
(3)意義:成為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人開辟新航路早半個多世紀,船隊的規模也大得多,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助於中國人對世界的了解。
(4)結果:遭到官員們的反對,被禁止。
2、天主教傳入:
(1)明:義大利 利瑪竇 (學習漢語,熟悉儒家經典,帶來了新的科學知識和機械製品,翻譯了《幾何原本》介紹歐洲流行的數學理論,繪制世界地圖)
(2)清:德國 修改中國歷法,醫學
義大利 郎士寧 宮廷畫家,參與了圓明園西洋風格建築的設計(康熙帝)
(3) 帶來了西方文明,(4) 也預示著西方的商船和炮艇即將接踵而(5) 來。
3、葡萄牙人侵佔澳門:
(1)時間:1553年
(2)澳門媽祖廟:包含著一種中華民族熱愛和平,助人為樂的信念,由此形成的媽祖精神將全世界華人緊緊地聯繫到一起,有助於祖國的統一。
4、荷蘭人侵佔台灣:
(1)時間:17世紀初
(2)台灣歷史:230年,吳王孫權派遣衛溫將軍、諸葛亮率領1萬名官兵「浮海求夷洲」
607、608年,隋將軍朱寬橫渡台灣海峽,到達流求
610年,隋煬帝
1335年,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台灣
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
說明: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鄭成功收復台灣
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都反對外來民族壓迫,都有用反抗的手段解除這種壓迫的光榮傳統
20、 清閉關自守政策:
(1) 原因:西方國家的侵略,(2) 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受到外國的侵略,(3) 又害怕沿海人民同(4) 外國人頻繁的交流會引起統治的不(5) 穩
(6) 政策:反四個通商口岸減少為廣州一處
(7) 統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馬戛爾尼訪華)
明清中國專制皇權不斷加強,而西方國家則先後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中國的思想控制十分嚴密,統治者大興文字獄,加強思想控制,西方國家則在手工工場產生和工商業發展的基礎上,誕生了新的階級,從而引起思想文化領域的變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的誕生,啟蒙運動都是這一時期出現的,中國閉關自守,西方不斷向海外探索,開拓海外的殖民地。19世紀以後,中國這個古老的文明國度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可見,堅持改革開放,學習先進,與時俱進,抓住機遇,置身於世界的大潮,才能立於世界之林。

『柒』 八年級下冊歷史與社會復習提綱

第五單元復習提綱

5-1工商業的興起

隨著商業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小作坊發展成為手工工場

手工工場出現的時間和地點
最早出現於14世紀的義大利,後來擴展到西歐其他國家。

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場的比較

手工作坊
手工工場

所有者
手工作坊主
手工工場主

勞動者
作坊主與家人或幫工
手工工場工人

生產方式
作坊主進行全程工作
工人之間分工合作

生產關系
學徒不領取工資,依附於作坊主。
手工工場主與工人是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

手工工場的特點
生產規模大、產量高;工人多,分工合作;出現了僱傭勞動,工場主是生產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不再進行全過程的生產。

手工工場的作用
提高了生產效率,改善了人們的生活,進一步促進了貿易的發展。

生產力變化
手工作坊——手工工場——工廠

生產關系變化
作坊主——富商(既是手工工場主又是商人)——早期資產階級

失地農民——雇傭工人——早期工人階級

手工工場時代,是由農耕文明時代向工業文明時代過渡和准備階段。手工工場時期,農業仍然是主要產業。

5-2沖破思想的牢籠

時間
14世紀-16世紀

發生地
義大利,後傳播到西歐一些國家

發生背景
工商業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代表人物
達·芬奇(義大利藝術家。被稱為「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
莎士比亞(英國劇作家。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

什麼是「文藝復興」運動
文藝復興時期,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

實質
資產階級文化的興起

人文精神的含義
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重視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張一切以人為本,要求一切從人出發,最終一切為了人。

性質和意義
文藝復興運動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反映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願望,使人們的思想從宗教愚味中解放出來。

5-2-2「『教皇奶牛』的解放」

德國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
16世紀,羅馬天主教會日益腐敗。文藝復興運動興起。

馬丁·路德的主張
在信仰問題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自己真誠懺悔,就可以得救。(因信稱義)

宗教改革的影響和意義
德國宗教改革運動席捲了全國,各地的教會紛紛獨立。這一時期,瑞士、英國等西歐國家也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宗教改革運動,相繼擺脫了羅馬教會的控制,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5-2-3「近代科學的誕生」

英國科學家培根提出了一個重要思想:「知識就是力量」

科學家研究自然
天文學
波蘭科學家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

比較托勒密、哥白尼以及布魯諾的思想,明白人類的科學探索是循序漸進的。

物理學
牛頓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科學的作用
科學可以幫助人類認識自然,揭示自然界的奧秘,從而以科學、理性的態度看待世界。

5-2-4「理性之光」

何為「啟」「蒙」
就是「打破」「蒙昧主義」(迷信和無知)

興起時間
17、18世紀

啟蒙運動興起的背景
根本原因:西歐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

因素: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科學革命等

頂峰
18世紀後半期,法國

性質
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啟蒙運動的代表
代表人物
主要觀點

伏爾泰
啟蒙運動的旗手,提倡天賦人權

盧 梭
人民主權思想

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

狄德羅
網路全書派

啟蒙運動的影響

1、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論准備。

2、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備。

3、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了封建統治。

4、激勵了中日等國仁人志士為改造舊社會而斗爭。

5-3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新航路開辟後的正面影響
新航路開辟後的負面影響

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為人們遷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產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促進了不同地區文明的交流。總之,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歐洲國家對美洲、非洲、亞洲進行殖民擴張,掠奪土地和財富;毀滅印第安文明;販賣黑奴。總之,造成了亞、非、拉美長期的落後與貧窮。

5-4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

對比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革命爆發背景
查理一世為了加強王權採取的措施,不僅招致了廣大民眾的普遍不滿,更使國王同議會中的資產階級新貴族的矛盾迅速激化,從而導致了革命的爆發。
英國殖民當局對北美13個殖民地進行殖民統治和壓迫,北美人民要求獨立。
路易十四和路易十六的君主專制統治。

經過
1、1640年,查理一世企圖解散議會

2、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內戰

3、1649年,議會軍在克倫威爾的領導下取得勝利。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台

4、1688年,宮廷政變(光榮革命)

5、1689年,議會頒布《權利法案》
1、導火線:波士頓傾茶事件

2、序幕: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揭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

3、建國: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正式誕生。

4、勝利:1781年,美國人民在華盛頓的帶領下最終打敗了英國軍隊,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1783年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

5、1787年制定美國憲法,確定了美國的共和政體和三權分立原則。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巴黎人民三次武裝起義

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獄,掀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並頒布了《人權宣言》

2、1792年,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

3、1793年,領導者羅伯斯庇爾等實施了一系列革命政策,使大革命達到頂峰。

結果
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由議會限制王權的政體)
總統共和制
共和政體

歷史意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開始的標志
美國獨立戰爭既是民族解放運動,又是資產階級革命運動。
結束了法國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

5-5面臨挑戰的中國 5-5-1最後的盛世

背景(明清時期)
1368年明朝建立,一直到1840年鴉片戰爭之前的明清歷史。其中1368~1644年是明王朝統治時期,從1644年清軍入關開始是清王朝統治時期,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皇帝進行統治的朝代。

「最後的盛世」的表現
農業
玉米、番薯等高產農作物傳入中國。中國的經濟重心已完全轉移到江南地區,「湖廣熟,天下足。」人口增長迅速。

手工業
絲織業、棉紡織業發達

商業
商幫的形成,工商業市鎮的興起,國際貿易頻繁。

社會生活
服務性行業興盛

如何正確看待「最後的盛世」
「夕陽無限好,只是已黃昏;盛世的背後,隱藏著危機。」

5-5-2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明清時期與蒙古族、藏族以及西南少數民族的關系
與蒙古族:明-修築長城 清-土爾扈特部回歸、平定準噶爾叛亂

與藏族:清-冊封達賴和班禪、派駐藏大臣

與西南少數民族:改土歸流

明清統治者不同民族政策
明代統治者主要以防為主,採取了比較被動的防禦政策;清統治者則比較積極主動,採取懷柔的政策籠絡其他少數民族。

明清兩朝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有什麼意義?
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

5-5-3專制帝國

明清時期高度集中的專制皇權的表現
1、設立專制國家機構:明朝建立廠衛等特務機構、清朝雍正設置軍機處

2、清朝大興「文字獄」

3、科舉考試以八股取士

4、社會生活領域的專制:建貞節牌坊、禁止世俗文化

反對專制皇權的思想家——明末清初學者黃宗羲提出「為天下之大害著,君而已矣」

5-5-4來自海上的挑戰

鄭和下西洋
鄭和七下西洋的時間、路線、作用和失敗的原因

傳教士來華
傳教士帶來的西方文明及其對中國的影響

歐洲殖民者東來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佔領澳門;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抗擊侵略者和維護祖國統一)。

馬戛爾尼使團來華
清朝統治者對西方殖民者的到來所持的態度與採取的措施,以及馬戛爾尼來華的目的與結果。

為什麼說中國在19世紀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從國家體制看,中國仍是皇權占統治地位的國家,皇權得到高度強化,人民沒有民主與自由;從思想觀念上看,掌握國家命運的上層統治者仍以中國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自居,不與其他國家進行交流;從對外政策上看,堅持閉關鎖國;從經濟發展來看,中國雖一度處於盛世的繁華,但舊有的體制與觀念,沒有形成良好的經濟運行機制等。因此,當西方國家先後進入革命的時代,國家體制發生巨大變化,尋求向外拓展時,中國仍然按照自己的軌跡發展,這不可避免地使古老中國面臨著來自外部與內部的雙重挑戰。

『捌』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復習提綱

第五單元 工業文明的來臨

課目

每課子目錄

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第一課

工商業的興起

工廠從這里發展而來

1.、作坊與手工工場的區別;作坊、手工工場和工廠的關系;

2、14世紀義大利最早出現手工工場;中國明清時期也出現了;

3、手工工場出現和發展的意義;但西歐仍處於農業社會

商人的地位變了

1、16世紀商人地位的特點(經濟地位顯赫有較高的政治地位)

2、利商政策與商人地位變化的關系(思考題)

3、16世紀西歐的商人、貴族和農民地位的變化

第二課

沖破思想的牢籠

蒙娜麗莎的微笑

(文藝復興運動)

14---16世紀

1、文藝復興運動最早興起於14世紀的義大利,後影響西歐

2、文藝復興運動的代表人物----達芬奇、莎士比亞

3、文藝復興運動的性質、意義和人文精神的核心思想

「教皇奶牛」的解放

(宗教改革運動)

1、教皇奶牛稱呼的由來 2、宗教改革領導人--路德

3、宗教改革運動使得德國,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近代科學的誕生

(近代科學革命)

1培根---知識就是力量 2哥白尼日心說—科學革命的開端

3、布魯諾---宇宙無限論 4、牛頓-----物理力學(萬有引力)

理性之光

(17-18世紀啟蒙運動)

1、17—18世紀西歐啟蒙運動的中心是法國

2、啟蒙運動的旗手:伏爾泰(天賦人權)盧梭(人民主權)

第三課

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發現新大陸

1、新航路開辟的原因,促成新航路開辟的因素和客觀條件

2、海上探險走在最前面的兩個國家------葡萄牙西班牙

3、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的航海路線和貢獻

全球聯系的加強

(正面影響)

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為人們遷徙提供了方便,促成了新的民族產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促進了不同地區文明的交流。總之,世界開始走向整體。(荷蘭----海上馬車夫)

黑人是怎樣來到美洲的

(負面影響)

掠奪土地和財富;毀滅印第安文明;販賣黑奴。總之,造成了亞、非、拉美長期的落後與貧窮。(英國—日不落帝國)

第四課

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

議會對王權的勝利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640—1688年)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2、議會軍資產階級領導人-----克倫威爾;處死國王查理一世

3、革命成果----《權利法案》君主立憲制

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產生

(美國獨立戰爭資產階級革命)

1775---1781年

1、美國獨立戰爭的原因-----英國對北美的殖民統治

2、來剋星頓槍聲---拉開獨立戰爭序幕 領導人----華盛頓

3、1776年7月4日《獨立宣言》宣告美國的誕生

4、1787年美國制定憲法(三權分立),確定共和政體

忘我獻身的法國公民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1789年—1793年

1、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原因----封建專制等級制度阻礙資本主義發展,階級矛盾尖銳

2、巴黎人民的三次起義使革命達到頂峰(三次起義的成果)

3、革命文件《人權宣言》 領導人—羅伯斯庇爾

4、法國革命的意義;法國政體—共和制

5、拿破崙1804年建立法蘭西帝國,頒布《法典》,鞏固了革命成果。

第五課

面臨挑戰的中國

最後的盛世

1、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36年清建立,1644年清軍入關

2、江南地區手工工場興起棉紡織業發達,出現徽商晉商商幫

3、對外貿易出超,經濟實力世界第一,出口絲綢茶葉瓷器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1、明修長城清修廟-----兩朝民族政策的差異

2、清---管理西藏、土爾扈特部回歸、平定準葛爾和回族叛亂

3、中俄雅克薩之戰和《尼布楚條約》(康熙)

專制帝國

(專制皇權高度加強)

1、明太祖朱元璋廢除丞相,設廠衛 2、清雍正設立軍機處----皇權強化達到頂峰 3、文字獄、八股取士---黃宗羲

來自海上的挑戰

1、1405—1433鄭和下西洋規模和意義(今年是600周年)

2、傳教士來華---利馬竇 郎士寧

3、殖民者來華---澳門侵佔澳門、荷蘭侵佔台灣(鄭成功)

4、清朝的對外政策------閉關自守,廣州一口通商

第六單元 席捲全球的工業文明浪潮

課目

每課子目錄

應該掌握的主要知識點

第一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興起

第一工業革命開始時間、主要發明、特點和對英國的影響

科學的世紀----19世紀

各國重視科學研究;大學成為科研重地;形成了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群體。(達爾文《物種起源》;內燃機發展的理論基礎)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特點、主要發明、應用產業和影響

人在工廠

1840年前後的英國機器生產的工廠取代了手工工場

工廠有嚴格的勞動紀律和管理制度;出現流水生產線(福特)

第二課

整體世界的最終形成

地球變小了

1、整體世界形成的必要條件;整體世界形成的表現

2、整體世界最終形成的時間------20世紀初

文明與野蠻相交織

1、整體世界形成過程對西方國家的影響---瓜分世界,進行殖民掠奪,控制和奴役著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對亞非拉國家影響----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民族危機嚴重;

2、文明----工業文明傳播到亞非拉地區,促進社會生活的變化

3、野蠻----西方國家對亞非拉地區進行野蠻的殖民侵略和掠奪

挑戰與回應

1、反抗斗爭獲得獨立------海地(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國家)

2、適應工業化改革--------日本(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

第三課

匯入工業文明大潮的中國

屈辱的歲月

1840—1901年

1、1839年林則徐虎門硝煙及評價;英國發動戰爭的真正目的

2、1840-1842年鴉片戰爭、《南京條約》內容及影響

3、1894-1895年甲戊中日戰爭、《馬關條約》內容及影響

3、19世紀末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劃分勢力范圍

4、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內容及危害

悲壯的抗爭

1、元里人民抗英(鴉片戰爭);關天培(鴉片戰爭),鄧世昌(甲戊海戰),徐驤(台灣軍民抗日)

2、太平天國運動原因、領導人、性質、意義、失敗原因

師夷長技以制夷

1、鴉片戰爭後地主階級代表對待西方的態度發生變化及原因

2、林則徐—中國西學第一人;魏源--師夷長技以制《海國圖志》

3、學習西方---洋務運動(時間、代表人、學習內容、結果)

從維新到革命

1、1895年公車上書拉開戊戌變法序幕(康有為、梁啟超)

2、維新派觀點與洋務派觀點的不同( P7I頁)

3、維新變法失敗的原因及教訓

3、孫中山(革命派)1905年建立同盟會,1911年發動武昌起義,史稱辛亥革命。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

4、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和歷史局限分析。

第四課

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

工業化和城市化

三大產業的出現,什麼是工業化和城市化,什麼是「城市病」

現代文明生活的源頭

工業化奠定現代文明生活基礎的表現:物質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合理飲食;醫學進步人均壽命延長;生活質量提高(洗衣機);婦女地位提高(三八婦女節);義務教育普及;大眾傳媒發展,;服裝休閑大眾化;交通方式革新;居房建築鋼筋水泥化等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工業革命後西方社會的兩大主要階級----資產階級、無產階級

2、工人爭取權利的斗爭—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

3、空想社會主義:法國聖西門、傅立葉和英國歐文(和諧公社)

4、科學社會主義:1848年《共產黨宣言》馬克思和恩格斯

『玖』 浙教版八年級下歷史與社會復習資料

以下資料
第五單元 工業文明的來臨
第一課 工商業的興起
一、 工廠從這時發展而來
1、時間:14世紀 地點:義大利
2、手工作坊和手工工場有哪些不同?
所有者 勞動者 生產方式 場地與規模 相互關系 效率
手工作坊 作坊主 作坊主與家人、幫工 封建式 小 作坊主與學徒、幫工的關系 低
手工工場 手工工場主 手工工場工人 資本主義性質 大 僱傭與被僱傭的關系 高
最根本的不同:手工工場存在僱傭關系
3、作用:
(1)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2)進一步促進了貿易的發展
(3)促進了社會階級、階級結構發生了變化
A、商人的變化:成為資產階級的前身
經營方式:由單純的經商改變為既是手工工場主又是商人
經濟地位:實力超過皇宮貴族
政治地位:甚至可擔任市長
變化原因:16世紀以後,西歐各國君主為了富國強兵,大力發展工商業,推行有利於商人的政策。
B、貴族的變化:經濟上陷入了困境之中,走向沒落
C、農民的變化:一部分失去土地,成為手工工場的工人。成為工人階級的前身
4、其它知識點:
(1)手工作坊――手工工場――工廠
(2)西歐手工工場發展,但西歐還處在農業社會中
(3)中國明清也出現了手工工場(資本主義的萌芽)

第二課 沖破思想的牢籠
一、 蒙娜麗莎的微笑 (文藝復興運動)
1、時間:14世紀 地點:義大利商業發達的城市 對象:天主教會
2、原因:(1)新興的資產階級認為自己能創造財富,也應該享受生活。要求重視人的作用和人的需要。
(概念)(2)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
3、代表人物及作品:
義大利 達.芬奇 《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 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英國 莎士比亞 《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李爾王》《奧賽羅》(四大悲劇)
文藝復興美術三傑:達芬奇 米開朗基羅 拉斐爾
文藝復興文學三傑:但丁 彼特拉克 薄伽亞
4、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文藝復興時期,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通過文藝創作,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重視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張一切以人為本,要求一切從人出發,最終一切為了人,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精神。
5、評價:是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反映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願望,使人們的思想從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來
6、中國同主題的文藝作品:湯顯祖 《牡丹亭》
二、「教皇奶牛」的解放(宗教改革)
1、領導人:馬丁路德 興起國家:德國 時間:16世紀 對象:天主教會
2、主張:在信仰問題上,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信仰,不要教會
3、文藝復興運動與宗教改革的比較:
產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條件相同,都是在西歐封建制度衰亡,資本主義萌芽和發展的歷史年代,具有反封建的性質,並把矛頭對准了不在話下教會,兩者都向古代尋求和汲取養料,尋找經典依據,人文主義通過恢復古希臘文化的形式,宣傳人文精神,而路德也從基督教的經典中尋找理論支持
4、結果:宗教改革運動席捲了整個德國,各地的教會紛紛獨立,瑞士、英國等西歐國家也掀起了波瀾壯闊的宗教改革運動,相繼擺脫了羅馬教會的控制,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5、評價:突破了傳統宗教的束縛,永久地結束了羅馬天主教會對於西歐的封建統治,是一次政治上的解放,又是一次思想解放,它為資產階級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

三、近代科學的誕生
1、時間:15、16世紀
2、知識就是力量(培根):指出只要認識自然,掌握自然的規律,就能夠征服自然,讓自然界為人類造福。
3、原因:(1)生產力提高為科學研究提供了大量素材和研究手段,是自然科學發展的根本原因
(2)新航路的開辟拓寬了人們的研究視野
(3)文藝復興,人的認識和創造能力被確信
4、評價:為未來工業文明的昌盛奠定了第一塊,也是最重要的一塊基石,為科學的振興鋪平了道路。
使自然界不再神秘莫測,人們逐漸找到了自然界跳動的脈搏,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人類迎來了技術發明的高潮。
5、對於我們現代化建設的啟示:
科教興國 重視知識的作用 重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環境保護)等
6、代表人物:
波蘭 哥白尼 日心說 科學革命的開端
義大利 布魯諾 宇宙是無限的
英國 牛頓 萬有引力定律(物理學領域) 把科學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峰
7、科學的作用:可以幫助人類認識自然,提示自然界的奧秘,從而以科學理發的態度看待世界。

四、理性之光(思想啟蒙運動)
1、時間:17、18世紀 國家:英法等
2、含義:激烈地批判專制主義和宗教愚昧,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
3、原因:科學的發展促進了人們對社會的思考。用理性之光碟機散黑暗
4、代表人物:
法國 伏爾泰 天賦人權,認為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自下而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不能被剝奪。(政治自由)
法國 盧梭 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主權思想。(在法國大革命中體現。《人權宣言》)
法國 孟德斯鳩 三權分立

事件 首先興起 主張 代表 斗爭對象
文藝復興 義大利等 以人為中心 文學三傑、藝術三傑 封建神權
宗教改革 德國等 信仰上人人平等 馬丁路德等
啟蒙運動 英法等 理性、天賦人權、人民主權 伏爾泰 盧梭等
自然科學 義大利等 知識就是力量 哥白尼 牛頓等

第三課 世界開始走向整體
一、「發現新大陸」(新航路的開辟)
1、原因:(條件) 最根本的原因: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商品經濟的發展
(1)對東方商品的需求,東方的絲綢、瓷器、寶石和香料等奢侈品輾轉運往歐洲,在歐洲人看來,東
方非常富裕
(2)在資本主義萌芽影響下,對貨幣需求量增加,「拜金狂「們希望在歐洲以外的地方能夠攫取黃金。《馬可波羅流氓》中關於東方遍地黃金的描述廣為流傳後,更激起了人們對東方的嚮往
(3)土耳其人阻斷了傳統的通商道路,需要開辟一條直接通往東方的新商路。
(4)西班牙和葡萄牙已經能夠製造適合遠航的大船,親從義大利人那裡學到了大量航海知識。葡萄牙國王擁有一批來自各國的船員。
(5)中國發明的指南針已經傳入歐洲,並在這個時候普遍應用於航海事業。地球儀、航海地圖、以及與航海有關的圖書為航海准備了技術條件。
(6)古希臘人托密的地圓說逐漸被人們接受。
(7)國王支持
(8)航海傢具有探險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2、人物與事件
時間 1487-1488 1492 1497――1498 1519――1522
人物 迪亞士 哥倫布 達伽瑪 麥哲倫
國別 葡萄牙 義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航線 西歐-好望角 西歐-美洲 西歐-好望角-印度 環球航行
支持者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其中:哥倫布到達美洲被歐洲人稱為「發現新大陸」
(1) 時間:1492年
(2) 意義:人們深受鼓舞,(3) 越來越多的航海家加入海上探險的先烈,(4) 去開辟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促成美國等「移民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又使印第安文明遭到毀滅。
(5) 哥倫布發現美洲不(6) 是個人的功勞,(7) 新航路的開辟勢在必行,(8) 即使沒有哥倫布和西班牙的探索,(9) 也會有其他國家和別的航海家進行探險,(10) 並發現新大陸,(11) 哥倫布發現美洲,(12) 並不(13) 是偶然事件,而(14) 是當時的許多客觀條件所造成的,而(15) 哥倫布只是根據這些客觀條件第一個實現了這個偉大任務的先行人物。
3、作用:歐洲航海家的這些活動對人類歷史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個大陸之間的聯系,拓展了人們的眼界,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播與交融。
二、全球聯系的加強
三、黑人是怎樣來到美洲的
1、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或新航路開辟的評價)(如何評價哥倫布)
積極影響:
(1)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人口的遷移(歐洲人來到美洲)
(2)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物種的流動(玉米、馬鈴薯、番茄、花生(美洲)――亞歐)
(3)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國際貿易的擴大(荷蘭(17世紀最發達的商業國家之一)――海上馬車夫)
(4)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文明的交融
(5)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科技成果的傳播(佛郎機和鳥嘴銃)
消極影響:
(1)方便葡萄牙和西班牙等殖民國家對美洲、非洲、亞洲進行殖民擴張,野蠻地屠殺當地居民,掠奪土地和財富。(掠奪黃金等)造成了亞非拉國家的落後與貧窮。
(2)屠殺土著(印第安人、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3)販賣黑奴,給非洲造成了慘重的損失(16世紀開始)
其它:英國成為「日不落」帝國
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稱為拉丁美洲,屬拉丁語系。

第四課 資產階級革命:新體制的創立
(英國、法國、美國的資產階級革命)
一、 議會對王權的勝利(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1、 時間:1640――1688年 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2、 條件:
(1)利用地處大西洋航路要沖的有利條件,積極進行海外貿易和殖民掠奪。
(2)圈地運動積累了巨額資本,使得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3)隨著經濟的發展,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要求掌握政治權力,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
3、過程:
(1)1640年,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導火線)
(2)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討伐議會」挑起了內戰(標志)
(3)1649年,查理一世被押上了斷頭台
(4)1688年,資產階級發動政變,採取不流血的方式推翻了復辟王朝
(5)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由議會制約國王權力的政體;英國開創;日本、泰國、比利時、西班牙、瑞典、荷蘭、葡萄牙等國也先後採用了君主立憲制)
4、領導人物:克倫威爾
5、人民群眾(議會組織軍隊很多農民、手工業者參加議會軍隊作戰,大大增加了議會軍隊的戰鬥力)
說明傑出人物是歷史的推動者,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二、歷史上第一位總統的產生(美國資產階級革命、民族獨立戰爭)
1、時間:1773年――1781年
2、領導人:華盛頓
3、根本原因:英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殖民地經濟的發展,美利堅民族的形成及其民族民主意識的覺醒,同英國對殖民地的經濟壓制和殖民壓迫統治相沖突。
4、過程:
(1)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導火線)
(東印度公司的茶葉便宜,為何北美人民要拒絕呢?)
(2)1775年,來剋星頓槍聲,揭開了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
(3)1776年7月4日,通過了《獨立宣言》,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誕生(《獨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次以綱領形式提出的資產階級的政治要求,宣言痛斥了英國國王對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們有自下而上,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同時宣告美利堅合眾正式誕生。)
(4)1781年,獨立戰爭勝利
5、勝利原因:北美人民對獨立的渴求,戰爭本身所具有的反對殖民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正義性以及資產階級的推動。
6、1787年,美國制訂憲法,確定了共和政體,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根據孟德斯鳩「三權分立」學說,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美國創立;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埃及、印度尼西亞等國先後採用。)
7、美國國旗、版圖的變化說明:獨立後的美國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

三、忘我獻身的法國公民(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1、法國革命前的三級等級制度:國王擁有最高的權力「朕即國家」――路易十四
第一等級:教士
第二等級:貴族(第一二等級被稱為是特權等級)
第三等級:資產階級、工匠、城市貧民、農民
2、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法國資本主義發展
3、導火線:1789年,路易十六召開三級會議
4、巴黎人民的三次武裝起義:
(1)1789年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獄(標志、國慶紀念日),攻佔巴士底獄、《人權宣言》
《人權宣言》:「主權在民」、是法國大革命期間巴黎人民武裝起義的成果之一,是大革命的綱領性文件,核心內容是闡明資產階級的人權要求和以法治國的主張。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與啟蒙運動的關系:伏爾泰認為人生下來就應該是自由和平等的,《人權宣言》宣布,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可以說,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聊備一格姝思想准備,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啟蒙思想的一次偉大實踐。
(2)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舉行起義 廢除和君主制,建立共和制,路易十六被送上了斷頭台
(法國國歌誕生 《萊茵軍戰歌》――《馬賽曲》
(3)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義 羅伯斯庇爾掌權,實施革命政策――革命達到頂峰
5、意義:法國大革命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也沉重地打擊諆遙封建制度。法國大革命是總也給 ,但充分顯示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共和正體最終確立起來了,並延續至今。
三次革命中都突出了人民群眾的力量,說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三次革命後都建立了先進的政治制度,這也是西方先進的原因之一

第五課 面臨挑戰的中國
一、 最後的盛世(經濟)
1、明朝、清朝的建立:1368年 朱元璋 1644年 皇太極
2、盛世的表現:
(1) 人口眾多:17世紀初,(2) 中國人口已近兩億;19世紀超過三億,(3) 佔世界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一
(4) 商品經濟發達:江南農民種桑養蠶,(5) 從事絲織業;松江一帶棉紡織業發達
(明清時「湖廣熟,天下足」)
(6) 手工業繁榮促進了商業的發達:徽商、晉商、工商業市鎮的出現(農村――城市)
(7) 對外貿易處於出超地位(葡萄牙王宮的「瓷室」,(8) 對中國茶葉的需求)
(9) 經濟的繁榮帶來了社會生活的變化:服(10) 務性行業、茶館、酒樓、戲院等
(11) 農業仍然是中國經濟的主體,(12) 男耕女織仍然是當時絕大多數中國農民基本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3、 西方經濟狀況:西方各國的工商業逐漸興趣,4、 手工工場逐漸取代手工作坊,5、 商人的地位不6、 提高,7、 思想領域,8、 從文藝復9、 興到宗教改革,10、 從近代科學的誕生到啟蒙運動的興起,11、 人們的思想發生了重要變化,12、 與此同13、 時,14、 西方殖民紛紛開始向海外拓展殖民地,15、 在上述變化的基礎上,16、 資產階級日益壯大,17、 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革命的爆發,18、 西方一些國家先後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
19、 正確的消費觀念:

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民族關系)
1、明清民族政策:明修長城(今天看到的長城大多是明朝修建的),清修廟
(明:以防為主,比較被劫的防禦政策 清:積極主動,採取懷柔政策籠絡其他少數民族)
2、清民族政策:
(1) 在河北省承德市修建避暑山莊,(2) (是統治者避暑,(3) 圍獵的場所,(4) 更是他們實行「懷柔政策」、籠絡少數民族首領的場所,(5) 有濃厚的政治色彩。)接見土爾扈特部的回歸。
(6) 西藏:賜宗教領袖「達賴喇嘛」和「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7) 後設駐藏大臣(18世紀前期),(8) 實行「金瓶掣簽制」,(9) (保證確定轉世靈童的公平性,(10) 防止一些地方分裂分子利用這個機會製造分裂。使西藏與中央政府的關系越來越密切(11) 。
(12) 西南:改土歸流,(13) 從中央派遣官員到西南少數民族地區,(14) 進行直接管理
(15) 清統治者對破壞國家統治的分裂勢力予以狠狠打擊(粉碎准噶爾貴族的分裂勢力;平定天山南路的回部貴族叛亂)
3、意義:這些措施維護了國家統一,促進了連續地區的經濟開發及與內地的文化疚,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
4、清代疆域版圖基本與現在相似
5、雅克薩之戰(康熙、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為中國領土)

三、專制帝國
1、明清時期,中國的專制皇權高度加強,表現:
(1)明:朱元璋廢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
(2)明:設特務機構:東廠和西廠、錦衣衛(可以經過不正常的法律程序,肆意偵察、逮捕、審訊臣民)
(3)清:設軍機處(雍正)
(4)清:興文字獄(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等)
(5)明清:八股取士(禁錮人心,科舉製成為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
(6)明清:修建貞節牌坊
(7)明清:禁止世俗生活
2、西方的君主專制與中國的專制皇權有什麼相同之處,各自的發展軌道如何:
王權至上,由統治者牢牢掌握著國家政權,並採取一系列措施和加強對臣民的監控。西方君主專
制導致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許多國家先後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中國依然維持著皇帝專
制的國家體制,在西方國家變革的歷史大潮中,逐漸趨於落後。
3、反對專制皇權的思想家:黃宗羲(批判君權神授、「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四、來自海上的挑戰
1、鄭和七下西洋 (今年是鄭和下西洋601周年)
(1)時間:1405――1433 明成祖 鄭和
(2)目的:不是發展海外貿易,而是為了宣揚國威
(3)意義:成為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比歐洲人開辟新航路早半個多世紀,船隊的規模也大得多,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助於中國人對世界的了解。
(4)結果:遭到官員們的反對,被禁止。
2、天主教傳入:
(1)明:義大利 利瑪竇 (學習漢語,熟悉儒家經典,帶來了新的科學知識和機械製品,翻譯了《幾何原本》介紹歐洲流行的數學理論,繪制世界地圖)
(2)清:德國 修改中國歷法,醫學
義大利 郎士寧 宮廷畫家,參與了圓明園西洋風格建築的設計(康熙帝)
(3) 帶來了西方文明,(4) 也預示著西方的商船和炮艇即將接踵而(5) 來。
3、葡萄牙人侵佔澳門:
(1)時間:1553年
(2)澳門媽祖廟:包含著一種中華民族熱愛和平,助人為樂的信念,由此形成的媽祖精神將全世界華人緊緊地聯繫到一起,有助於祖國的統一。
4、荷蘭人侵佔台灣:
(1)時間:17世紀初
(2)台灣歷史:230年,吳王孫權派遣衛溫將軍、諸葛亮率領1萬名官兵「浮海求夷洲」
607、608年,隋將軍朱寬橫渡台灣海峽,到達流求
610年,隋煬帝
1335年,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台灣
1661年,鄭成功收復台灣
說明: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鄭成功收復台灣
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都反對外來民族壓迫,都有用反抗的手段解除這種壓迫的光榮傳統
20、 清閉關自守政策:
(1) 原因:西方國家的侵略,(2) 清朝統治者擔心國家的領土受到外國的侵略,(3) 又害怕沿海人民同(4) 外國人頻繁的交流會引起統治的不(5) 穩
(6) 政策:反四個通商口岸減少為廣州一處
(7) 統治者以「天朝上國」自居(馬戛爾尼訪華)
明清中國專制皇權不斷加強,而西方國家則先後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中國的思想控制十分嚴密,統治者大興文字獄,加強思想控制,西方國家則在手工工場產生和工商業發展的基礎上,誕生了新的階級,從而引起思想文化領域的變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的誕生,啟蒙運動都是這一時期出現的,中國閉關自守,西方不斷向海外探索,開拓海外的殖民地。19世紀以後,中國這個古老的文明國度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可見,堅持改革開放,學習先進,與時俱進,抓住機遇,置身於世界的大潮,才能立於世界之林。
綜合探究五 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
1、比較:
規模 目的 手段 部分結果
鄭和下西洋 航空母艦 宣傳國威,厚往薄來 和平親善 造福亞非,促進亞非人民的往來
哥倫布航海 小漁船 東方金夢 殖民擴張 禍殃美洲,對印第安人進行殖民統治,實行種族滅絕
但哥倫布航海加速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加強了世界各地區民族的聯系,對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2、繼承和弘揚鄭和精神
愛國獻身精神、科學創新精神、睦鄰友好精神,為國家的繁榮富強、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
3、鄭和為何沒有發現新大陸
偉大的鄭和航海顯示了中國有強大的遠航能力,但由於在動因,大地觀,地圖等方面,明初中國遠遠不具備西歐人完成地理大發現那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所以中國未能進行地理大發現,地理大發現最根本的條件還是經濟動因,如果明初中國資本主義有迅速的發展,從而產生強大持續的經濟動因,那麼封鎖的海洋政策,皇帝的主觀意志(行為),狹隘的大地觀以及傳統地圖的缺陷等不利條件都會改變,並按經濟要求而順向發展的,那麼

這里提交的答案只能10000字,先發這些。

閱讀全文

與歷史與社會八下知識點2017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