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春秋分界線的歷史事件

春秋分界線的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5 03:38:05

㈠ 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是什麼以什麼事件作為標志為什麼

關於春秋戰國的分界及戰國的起始時間,不外乎下列幾種說法: 1.按傳統的以某個帝王(天子)即位的時間作為朝代或時代的開始,即周元王元年,這是主流觀點。而這是公歷哪一年? 郭沫若認為,依據《史記》是公元前475年,大部分教科書也依照這種觀點。 翦伯贊認為,依據《左傳》是公元前476年,《辭海》也支持這種觀點。 有一年的差別是因為《史記》與《左傳》對周元王的老父親周敬王的在位時間記載不一致。《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敬王在位42年,而《左傳》 是43年。俄專門查了一下《史記》與《左傳》原文。這段歷史,《史記-周本紀》記載如下:「敬王元年,晉人入敬王,子朝自立,敬王不得入,居澤。四年,晉率諸侯入敬王於周,子朝為臣,諸侯城周。十六年,子朝之徒復作亂,敬王奔於晉。十七年,晉定公遂入敬王於周。 三十九年,齊田常殺其君簡公。四十一年,楚滅陳。孔子卒。 四十二年,敬王崩」。而《左傳》是編年體的,每年發生的大事記錄比《史記》詳盡多了,除敬王在位時間外,「孔子卒」的年代二者記載也不一致。俄的觀點,就敬王在位時間而言,《左傳》似比《史記》更可信。 2.以戰國七雄得到官方承認的時間開始,即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天子承認韓趙魏成為諸侯國。《資治通鑒》紀事始於此年,這是範文瀾《中國通史》的觀點; 3.以春秋結束標志戰國。孔子版《春秋》紀事終結於前481年(魯哀公14年),左丘明版《左傳》紀事終結於前468年(魯哀公27年)。 呂祖謙《大事記》支持前者,林春溥《戰國紀年》力挺後者。 上述說法各有道理,採信哪種可憑個人喜好。不過,若是應對考試,還是謹遵教科書為妙。

㈡ 春秋和戰國標志分界事件是什麼

諸侯列國七雄爭霸. 兩種學說 一種是《史記》 以周元王元年作為戰國開始的時間 前475年 另一種是《資治通鑒》 以三家分晉作為戰國開始的時間 前403年 諸侯列國七雄爭霸 並不是戰國開始的標志 因為無論按照那種分法 在戰國時代的初期 中國都不是只有七雄 七雄都是在戰國中期形成的 春秋和戰國的分界應是《春秋》所記錄的時間結束後就開始了。或者應該是諸侯列國紛紛在進行政治改革(變法)。 春秋(前770~前476)中國歷史時期。因魯史《春秋》記錄了這一階段的歷史而得名。 戰國(前475~前221) 中國春秋之後秦統一以前的中國歷史時期。這一時期各國混戰不休,故前人稱之為戰國。但前人也把春秋、戰國合稱東周,還有稱戰國為列國和六國者。戰國和春秋一樣,全國仍處於分裂割據狀態,但趨勢是通過兼並戰爭而逐步走向統一。戰國初年,大國有秦、楚、韓、趙、魏、齊、燕七國,即有名的戰國七雄。除七雄外,越在戰國初也稱雄一時。小國有周、宋、衛、中山、魯、滕、鄒、費等,後來都先後被七國所吞並。與七雄相毗鄰的還有少數民族,北面和西北有林胡、樓煩、東胡、匈奴、儀渠,南面有巴蜀和閩、越,至秦統一,已多與漢民族融合

㈢ 劃分春秋戰國的歷史事件

關於春秋戰國的分界及戰國的起始時間,不外乎下列幾種說法:

1.公元前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這是主流觀點;

2.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資治通鑒》紀事始於此年;

3.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68年,《春秋》紀事終結於魯哀公14年(前481年),《左傳》紀事終結於周貞王元年(前468年)。

上述說法可歸為三類:

第一類,按傳統的以某個帝王(天子)即位的時間作為朝代或時代的開始,關於周元王的前一個王周敬王在位時間,由於左傳和史記有出入,故出現兩種說法。

第二類,按戰國七雄實際形成的時間開始,公元前403年,韓趙魏瓜分晉國,並得到周天子的承認成為諸侯國。

第三類,以春秋來標志戰國,也就是說春秋時代結束後,戰國時代就開始了。這就涉及到一個怎樣定義春秋時代的問題,有人認為孔子《春秋》絕筆的魯哀公14年(前481年)為春秋戰國的分界,又有人認為應以左氏春秋的紀事終結年(前468年)作為戰國的開始。

而我認為,上述說法,除第二類外,都是以孔子及其作品的年代作為參考來劃分春秋戰國時代的,而且第二類時代的劃分雖然在孔子之後幾十年,但也與孔子有一定的關系,正因為孔子死後缺少有影響的史家對「非禮」之事進行文誅筆伐,才使得諸侯國之間非正義的兼並與瓜分變得更加肆無忌憚,這就說明了孔子作為偉大的思想家,對時代的影響作用。與其用孔子的作品來劃分春秋戰國時代,不如以孔子本人來標志那個時代,也就是說,孔子的死(公元前479年),標志著春秋時代的結束,雖然與公元前481年只差兩年,但意義不盡相同,這樣更加突出了孔子劃時代的作用。

公元前475年,是郭沫若所持的觀點,故大部分教科書依照這種觀點;
公元前476年,是翦伯贊所持的觀點,《辭海》也支持這種觀點;
公元前403年,是範文瀾《中國通史》的觀點;
公元前481年,是呂祖謙《大事記》的觀點;
公元前468年,是林春溥《戰國紀年》的觀點;
春秋和戰國分界於公元前479年,是我的觀點。我查閱了一下,從古到今,只有我一人持此觀點。

「春秋」「戰國」名稱的來歷

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

春秋以後,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戰爭,當時人們就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為「戰國」。《戰國策·燕策一》載蘇秦的弟弟蘇代說:「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可見當時七大諸侯國都有戰國的稱呼。到西漢初年,「戰國」這個名詞的含義還沒有變化。到西漢末年劉向編輯《戰國策》一書時,才開始把「戰國」作為特定的歷史時期的名稱。戰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史記》的《六國年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滅齊統一六國的

0回答者: intermilanwang - 一派掌門 十三級 2007-9-8 13:04
我來評論>>相關內容
• 周朝中含春秋戰國,劃分的理由和標準是什麼?請高人...
• 前476年,春秋戰國時代劃分的主要依據有哪些?
• 春秋戰國是怎麼劃分的?
• 春秋戰國的年代是如何劃分的?
• 求:春秋戰國時代有疆域劃分的地圖
更多關於春秋 戰國 劃分的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春秋戰國
其他回答 共 6 條
從春秋時期到戰國時期過度的標志性事件是三家分晉。即趙國、魏國和韓國瓜分原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

回答者: 姬夢得 - 舉人 四級 2007-9-7 16:34
井田制的瓦解

回答者: sping03 - 試用期 一級 2007-9-7 16:56
上述都不是,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在公元前475年左右,人們生產力的發展特別是鐵器的全面使用,(農耕、兵器)讓原本幾個人做的事情變成了一個人就可以完成,奴隸起來反抗,從而促使奴隸制度——這種依靠奴隸的腐朽的制度土崩瓦解。
另一個原因是孔子寫了《春秋》一書,記到了公元前475年,而《戰國策》一書又是承上啟下的,這兩本書也是後人劃分春秋戰國的依據。
三家分晉時戰國已經是公元前453年了(公元前是倒算的)。

㈣ 春秋戰國時期的分界線是什麼事件

諸家都根據《史記》立言,那就來看看司馬遷的說法。《史記

㈤ 春秋和戰國的時間分界線是什麼

關於春秋戰國的分界及戰國的起始時間,不外乎下列幾種說法:

1.公元前475年或年,即周元王元年,這是主流觀點;

2.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資治通鑒》紀事始於此年;

3.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68年,《春秋》紀事終結於魯哀公14年(前481年),《左傳》紀事終結於周貞王元年(前468年)。

上述說法可歸為三類:

第一類,按傳統的以某個帝王(天子)即位的時間作為朝代或時代的開始,關於周元王的前一個王周敬王在位時間,由於左傳和史記有出入,故出現兩種說法。

第二類,按戰國七雄實際形成的時間開始,公元前403年,韓趙魏瓜分晉國,並得到周天子的承認成為諸侯國。

第三類,以春秋來標志戰國,也就是說春秋時代結束後,戰國時代就開始了。這就涉及到一個怎樣定義春秋時代的問題,有人認為孔子《春秋》絕筆的魯哀公14年(前481年)為春秋戰國的分界,又有人認為應以左氏春秋的紀事終結年(前468年)作為戰國的開始。

而我認為,上述說法,除第二類外,都是以孔子及其作品的年代作為參考來劃分春秋戰國時代的,而且第二類時代的劃分雖然在孔子之後幾十年,但也與孔子有一定的關系,正因為孔子死後缺少有影響的史家對「非禮」之事進行文誅筆伐,才使得諸侯國之間非正義的兼並與瓜分變得更加肆無忌憚,這就說明了孔子作為偉大的思想家,對時代的影響作用。與其用孔子的作品來劃分春秋戰國時代,不如以孔子本人來標志那個時代,也就是說,孔子的死(公元前479年),標志著春秋時代的結束,雖然與公元前481年只差兩年,但意義不盡相同,這樣更加突出了孔子劃時代的作用。

公元前475年,是郭沫若所持的觀點,故大部分教科書依照這種觀點;
公元前476年,是翦伯贊所持的觀點,《辭海》也支持這種觀點;
公元前403年,是範文瀾《中國通史》的觀點;
公元前481年,是呂祖謙《大事記》的觀點;
公元前468年,是林春溥《戰國紀年》的觀點;
春秋和戰國分界於公元前479年,是我的觀點。我查閱了一下,從古到今,只有我一人持此觀點。
參考資料:http://www.qingyun.com/cgi-bin/ut/threaded_show.cgi?tid=87458&pid=338993&h=1&age=0&bpg=1

㈥ 春秋和戰國的分界事件是什麼

春秋(前770-前476)
戰國(前475-前221)
一般史學界以三家分晉、田氏代齊為春秋戰國分界線。
關於春秋戰國斷代,歷來說法不一:或以《春秋》絕筆之年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為戰國始年,或以周貞定王元年(前468年)為戰國始年等。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又稱東周時期。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同時,一些被稱為蠻夷戎狄的民族在中原文化的影響或民族融合的基礎上很快趕了上來。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並與爭霸促成了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盪,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了條件

㈦ 春秋和戰國時期的分界點是什麼事件

相信很多學歷史的人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所以很多人就很不明白春秋戰國是一個時期嗎?其實有一個故事正是春秋和戰國的節點,這個節點是什麼事件呢?

在那個「賊臣篡子滋起」(司馬遷語)的年代,顯然還有許多類似的事件。司馬遷所舉的是他認為的最嚴重、最重大的兩件事。這兩件事發生的時間段是公元前481年到前386年,那麼,他為何把春秋戰國的分界選在前476年和前475年之間呢?司馬遷是這樣說的:他是在天下史籍被秦始皇燒光的情況下,憑秦國的有年而無月無日的歷史記載,繼《春秋》所記歷史的時間之後,選擇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作為開始來記敘「六國時事」的。 這些學者的分界理論大都是以《史記》為依據的。

㈧ 中國古代的分界點以及對應的歷史事件

1.公元前2000年左右,禹死後,其子啟繼承帝位,從此世襲製取代禪讓制回,開啟王朝統治模答式,中國有原始社會跨入奴隸社會。在夏統治時期,中國由石器時代進入青銅器時代。(可見河南二里頭遺址)

2.公元前1600年,成湯滅夏,建立商,在維持了近600年的統治後,於牧野之戰中被周武王打敗,統治被周取代,開始了長達800年的統治。建立分封制。
3.在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幽王被殺,平王擁立,遷都,史稱東周,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為春秋,公元前476年至前221年為戰國。劃分事件為韓趙魏三家分晉。
4.公元前221年,秦掃六合統一天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由奴隸時代進入封建時代。
5.其後都是王朝的更替,並無本質分界,都是對封建制度的完善、補充等。大致更替順序為:漢(西漢、東漢)、三國(魏蜀吳)、晉(西晉、東晉)、南北朝、五代、隋、唐、宋、元、明、清。
6.1840,中英鴉片戰爭,中國戰敗,被迫開關,從此進入近代史。
純手工,望採納。自覺叫精闢。

㈨ 春秋與戰國是怎麼分界的有什麼歷史事件為標志嗎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戰國:前475年——前221年。諸家都根據《史記》立言,那就來看看司馬遷的說法。《史記•六國年表序》:「田常殺簡公而相齊,諸侯晏然弗討,海內爭於戰功矣。三國終之而卒分晉,田和亦滅齊而有之。六國之盛,自此始。」又說:「秦既得志,燒天下詩書,諸侯《史記》尤甚,為其有所刺譏也……獨有《秦記》;又不載月日,其文略不具。然戰國之權變,亦有可頗采著……余於是因《秦記》、踵《春秋》之後,起周元王,表六國時事,訖二世。」
上述所引的第一段話,說的是如下歷史事件:
公元前481年,齊國大夫田常殺死國君齊簡公,取得齊國大權,天下無人來管。所以晉國的「篡臣賊子」們在奪取晉國權利的道路上越來越肆無忌憚,終於由六卿分權逐漸演化為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卿滅智氏瓜分其地,三分國權。晉國國君名存實亡,以至於公元前403年韓趙魏終於取得周天子的承認,立為諸侯而各其國。田氏也終於於公元前386年得周天子承認,立為諸侯,沿用齊國國號。
在那個「賊臣篡子滋起」(司馬遷語)的年代,顯然還有許多類似的事件。司馬遷所舉的是他認為的最嚴重、最重大的兩件事。這兩件事發生的時間段是公元前481年到前386年,那麼,他為何把春秋戰國的分界選在前476年和前475年之間呢?司馬遷是這樣說的:他是在天下史籍被秦始皇燒光的情況下,憑秦國的有年而無月無日的歷史記載,繼《春秋》所記歷史的時間之後,選擇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作為開始來記敘「六國時事」的。
這些學者的分界理論大都是以《史記》為依據的。

㈩ 春秋戰國分界標志性事件是什麼~

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是在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立韓、趙、魏三家為侯國。
魯國史官專把當時各國報屬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後經孔子整理修訂,《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不過,與春秋結束時間不同,其和戰國的分界點是戰國前身的出現。在《資治通鑒》中,春秋和戰國的分界點在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冊立韓、趙、魏三家為侯國。

閱讀全文

與春秋分界線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