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政治史知識框架

歷史政治史知識框架

發布時間:2021-03-05 03:29:57

① 九年級政治、歷史(上、下冊)知識結構圖!

九年級上冊政治歷史資料
復習課題:第一課 :古代社會的發展歷程復習
復習目的:
1、鞏固舊知識,為中考做准備。
2、進一步使學生認識:要樹立崇高的理想,必須了解社會發展史
復習重點與難點
1、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理解、分析、歸納能力。
2、材料分析題的訓練
復習准備:預習復習題、材料
復習方法:問題式教學法、提問式、啟發式、講解式
復習內容
一、知識結構圖
二.基礎題復習及歸納:
1.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什麼? 生產勞動
2.在生產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是什麼? 勞動者
3.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是什麼? 生產工具
4.什麼是生產關系? 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5.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是由什麼決定的? 由當時極端低下的生產力決定
6.私有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生產力的發展
7.國家的本質是什麼? 在階級社會里,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8.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是什麼? 文字的出現
9. 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是什麼? 封建土地所有制
10.封建剝削的主要形式? 榨取地租
11.封建等級制度以什麼為基礎? 封建土地所有制
12.工業革命的標志是什麼? 蒸氣機的發明和應用
13.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標志是什麼? 電的廣泛應用
1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標志是什麼? 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和空間科學技術的發明及應用為標志
15.新的科技革命的興起及其影響表明什麼?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6.資本主義制度的基礎是什麼? 資本主義私有制
17.工人無法擺脫被資本家僱傭的命運,根子就在於什麼?資本家佔有一切生產資料,工人沒有任何生產資料
18.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在方式上有什麼特點? 帶有隱蔽性
19.什麼是剩餘價值?
20.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是什麼? 靠無償佔有工人創造的剩餘價值而發財致富的
21.決定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的是什麼? 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因為它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集中反映
22.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是什麼?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
23.資本家付給工人高工資的目的是什麼?
24.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25. 當今國際社會的基本事實是什麼? 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共存和斗爭
三.重點問題
1.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P13
2.奴隸制度是最野蠻的剝削制度和最殘暴的壓迫制度。
3.中國封建社會的科技文化成就,代表了全人類在封建時代所達到的水平,在當時獨領風騷。P17
4.在資本主義國家,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這是以資本家榨取更多剩餘價值為前提的,所以工人被僱傭、受剝削的地位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國家的性質也沒有改變。P29、P30--P31
5.社會主義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結果,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P31
6.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一個復雜、曲折、長期的過程。P33
7.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將長期共存和斗爭,這是當今國際社會的基本事實。P34(面對這一事實要怎樣做呢?兩方面)
四、鞏固練習:
泉州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市風景名勝奇特,尤其唐宋似來的文物古跡眾多,如開元寺、洛陽橋、祁風石刻等。目前該市正舉全市之力,依託文物古跡,以"海上絲綢之路東端--泉州"為題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問:(1)泉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所依託的文物古跡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我國封建時代的什麼史實?清簡要說明這一史實。
(2)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泉州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看法。
答案:(1)①在封建社會的發展階段,中國科技文化的發展曾在世界上長期獨領風騷。②中國封建時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代表著全人類經歷封建社會發展階段時取得的成就,是世界科技文化發展史上極為重要的一頁。封建時代的中國為推進世界文明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2)①申報"世遺"有利於保護文物古跡。文物古跡是歷史的見證,是國家寶貴的遺產,是重要的旅遊資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點。②申報"世遺"有利於泉州擴大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的發展。③我們要增強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努力學習,為泉州(世界)科技文化發展做出貢獻;同時,積極同破壞文物的行為作斗爭,為泉州申報"世遺'盡一份力。
小結:復習時應牢牢抓住生產力三要素的內涵及三者之間的關系。應把握人類歷史演變中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生產力和生產關系兩者之間存在著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生產力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的最終動力。

② 高中歷史知識點框架結構


高中歷史知識點框架結回構:答http://wenku..com/link?url=sHJqwulm3Uc6kIO6e0KIpAX6p__lfdZkPEkGCQlxsuLhcQ9O

③ 如何梳理歷史知識體系

我在推薦一些方法,都是我自己總結的:
我們班一個女同學,高一時在50多人的班裡排在倒數七八名上,高二學文,非常努力排在班裡十幾名,高三穩定在前五名,高考考了班級第一,達到了廈大的分數。兩年的時間上一本都夠了。只看努力程度和方法。努力在於量的積累,法方決定效率的高低。

對文科的六學科來說,文綜是最好提高成績的,我的經驗是這樣的:
歷史這個學科的最大難點還是需要記憶的量太大
如果你記不住、背不下來,很難說怎麼才能學好,尤其是對歷史沒有興趣的人,想考好成績,更是難上加難。沒興趣,也就記不住,你連記都沒記住,怎麼理解,做題的時候,怎麼對應作答。
所以,學好歷史的關鍵優勢在於1、有興趣2、記憶力強3、才是理解。
建議:
1、放長線釣大魚,不要緊盯眼前進度和考試,你的唯一考試就是高考,把幾本歷史書做個規劃,每天背熟一兩節內容即可,內容少或學有餘力可適量增加,學習好歷史就是一個慢慢積累記憶量的過程。一輪背完再被第二輪、第三輪。周末時間可酌情復習。

2、不要注重做題,說實話歷史作業寫都不用寫,沒記住,照著答案抄沒一點用。把時間放在背上。考試成績不取決於你做了多少題,而在於你腦子存了多少貨。
3、學校一定給你們發很多復習資料,就一個好處,肯定有分好類歸納好的知識點,看看,爭取記住。
4、千萬不要花費大把大把的時間在筆記整理上,長個心眼,充分利用輔導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學的。

政治學科相對簡單 需要背誦的少 記住不難 此外 多看看材料分析題 掌握答題技巧就行

地理學科很活 但首先還是得背 只不過地理更注重歸納和實用。而且腦子里一定要有一個「地球儀」。

重點:結合書本看地圖冊啊
1、中國區域地理、世界區域地理。
各個區域的特點,經緯度,海洋,洋流,島嶼,山脈,河流位置,交通,重要城市,港口,資源,地貌,氣候,植被等等要素。
2、課本理論,比如地方時,公轉自轉,地轉偏向力,上弦月下玄月,大氣環流,洋流分布,氣旋反氣旋,鋒面,等高線,等壓線等等基礎知識。
3、各種氣候、地貌、自然環境問題形成原因。
建議:
1、按章節進行知識歸納整理並記憶,可參考歷史建議1;
2、充分利用地圖冊,對應章節進行區域地理經緯位置、地形、氣候、城市交通、資源等等要素的觀察和記憶;
3、多做區域分析題。
4、家裡掛個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有時間就看看。

對於數學,我的方法是堅持每天做一張卷子,半張也行,或者為了有條理可以按章節做課後習題,以基礎題為主,特別有難度的可以放過,總之做一個類型就保證一個類型,高考基礎題很多,個別幾個難度大的不會也能120左右。
如果有餘力,再把個別難題好好鑽研下,其實也就幾個類型而已。

語文和英語怎麼說呢 同樣需要背 語文的基礎知識點 英語的片語固定搭配等。
英語語法最好有一個系統的整理,可以讓老師給找本書或者,做好筆記,或者復印同學筆記。另外,不要注重名次的進退,只檢討自己腦子里記住的是否越來越多。把所有的大小考試都作為查缺補漏的機會,成績短期不提高也要堅持,不要急於求成或自暴自棄。

④ 歷史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知識點框架

一、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一、夏商的政治形式

1、早期「國家」的出現:

(1)時間與地區:距今大約五千年前,隨著農耕經濟的發展,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原始居民開始邁入早期國家起源的歷史階段。

(2)標志:金屬器具的使用、貧富分化的產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現和禮制的初步形成。

(3)政治形勢:傳說中的黃帝以戰爭手段平定四方,安撫萬民,又分置官員,確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2、夏商政治文化:

(1)夏朝:王位世襲制的形成,政治權力由「傳賢」演化為「傳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開始,宗族關系從此成為基本的政治關系。(《禮記》中記錄了孔子的一段話,其大意是:往古的「大同」時代,「天下為公」;現在的「小康時代」,則是「天下為家」。這說明了從「天下為公」到「家天下」的大致演化過程。)

(2)商朝:商代貴族以血緣為紐帶,實行宗法制;神權和王權的密切結合。

二、西周分封制

1、前提:在牧野一戰中,周擊敗了商王朝的軍隊主力,建立了西周。

2、內容:

(1)周武王將子弟和功臣分封於各地,使他們成為各領一方的諸侯。

(2)諸侯的權力與義務:諸侯國在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對周天子定期朝貢並提供軍賦和力役。

3、分封對象:子弟、功臣和親周的商朝舊貴族。

4、評價:西周的分封制有利於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但後來隨著實力的變化,諸侯國之間出現了強國兼並弱國的形勢,從而使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削弱。

5、瓦解:受封的諸侯權力較大,享有相當大的獨立性。隨著諸侯國實力的不斷增強,王權衰弱,分封制走向崩潰。

三、西周的宗法制

1、淵源:有原始社會的父系家長制直接演變而來。

2、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3、實質:是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系的一種等級制度。

4、核心:嫡長子繼承

5、內容:

(1)同宗族內部最高權力地位的傳承以嫡長子繼承製為原則;

(2)確立大宗、小宗的體系;

(3)形成「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級。

6、特點:

(1)按照血緣宗族關系的親疏來分配政治權力;

(2)將血緣關系紐帶同政治關系結合起來,是「國」和「家」的統一。

7、維護工具:禮樂制度

8、影響(評價):

(1)積極:在當時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地位,有利於政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對後世,使人們形成了一種孝悌觀念,利於培養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2)消極:對中國封建社會來說,中國封建政治呈現宗法色彩,表現為等級制、絕對的君臣隸屬原則、極端的皇權主義、親貴合一、裙帶作風、反智主義傾向等。

二、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

一、「六王畢,四海一」

1、統一條件:

客觀上:

(1)政治:長期割據戰亂,百姓渴望安定和平,統一是人心所向。

(2)經濟:生產力水平逐漸提高,商鞅變法後,秦國的實力最強。

(3)思想:法家的思想強調統一和中央集權,對秦的統一起了促進作用。

主觀上:

個人: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善於用人。

2、統一經過:從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國相繼攻滅了東方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持續數百年的戰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秦王朝。

3、版圖拓展:

(1)北方:將軍蒙恬率軍北擊匈奴,收回了河套地區;修築長城和「直道」,加強北部邊防。

(2)南方:開鑿了溝通湘水和灕水的靈渠,統一嶺南,設置郡。

(3)西南:在西南夷,開辟「五尺道」,並在其中部分地區任命官吏。這是該地區進入中原統一政權版圖的開始。

4、意義:不僅擴大了統一帝國的規模,而且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

二、海內為郡縣

1、實行: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確定以郡縣製作為中央控制地方的制度。

2、結構(內容):

(1)「郡」是直屬於中央的地方行政區劃。「郡」設郡守、郡尉、監獄史等職官,分掌行政、兵事、監察職責。

(2)「縣」隸屬於郡。

(3)設置於少數民族聚居地的同級地方行政機構稱為「道」。

(4)「縣」級以下有「鄉」、「里」兩級地方基層行政機構。

(5)負責地方治安並兼管公文傳遞的「亭」。

3、特徵:郡縣制與周代以來「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較,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縣長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調動,不得世襲。

4、意義:郡縣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權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貴族政治的重要標志。

5、漢代地方制度:西漢王朝繼續推行郡縣制。漢初曾分封諸侯王而形成「郡」、「國」並存局面,後逐步消除與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據勢力,使「大一統」政體更為鞏固。

三、百官公卿

1、秦朝中央政權的基本結構:

(1)皇帝制:秦王嬴政採用「皇帝」稱號,自稱「始皇帝」,並確立了皇帝至高無上的地位,總攬全國政治、經濟、軍事大權,並世代相傳。

(2)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丞相——協助皇帝處理政事;太尉——主管軍事;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負責監察系統。

②「九卿」:奉常——主管宗廟禮儀和教育事務;郎中令——主管宮廷警衛;衛尉——主管宮門屯衛;太僕——主管宮廷輿馬;廷尉——主管司法;典客——主管少數民族及外交事務;宗正——主管皇室事務;治粟內史——主管國家財政;少府——主管皇室財政。

(3)朝議制度:「三公」與諸卿以「朝議」等方式討論國家軍政要務,成為皇帝裁決的依據。這是在君主專制制度之下減少決策失誤的有效途徑。但是秦始皇晚年,朝廷大臣參與議政的制度遭到破壞。

2、歷史影響:

(1)積極: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國古代大一統王朝的基礎。對此後兩千多年的中國政治制度產生了重要影響。

(2)消極:秦王朝依靠皇帝的專制權威,加強了對人民的壓榨,使人民的處境日趨惡劣,造成階級矛盾迅速激化。秦王朝統治十幾年後土崩瓦解。

3、西漢的官僚制度:

(1)繼承:西漢王朝大體沿襲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歷史上稱此為「漢承秦制」。

(2)發展:漢武帝時設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隸校尉,加強了朝廷對地方的控制。這對國家政權的鞏固,防止地方分裂勢力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

三、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

一、法令出一

1、創立:秦始皇確立的「皇帝」制度為歷代王朝所繼承。

2、特點與演變:

(1)皇帝有天下獨尊的地位,集行政權、司法權和軍事指揮權於一身。國家的法律、政策,都決定於皇帝一人的意志。

(2)在君主專制體制下,皇權帶有獨斷性、隨意性的特點,往往影響封建國家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決策。國家變成一個人的國家,政治成為一個人的政治。

(3)後來,歷代官僚體制雖有所變化,但是都以維護皇權、服務於皇帝為基本原則。

(4)君臣關系,實質上是「主子」和「奴才」的關系。

二、君權和相權

1、君權與相權的矛盾:中國古代王朝的丞相或職務相當的高級官員,他們是帝王的政治助手。在執政過程中,帝相之間難免發生矛盾,希望有所作為的帝王往往採取限制相權的方式獨攬行政大權。

2、歷代限制相權的措施:

(1)漢:

①漢武帝頻繁更換丞相。

②漢武帝特意從身份地位的士人中破格選用人才,參與國家政治中樞的主要決策,讓他們能夠隨侍左右,參議要政。皇帝親自任命和直接指揮的高級將領也往往參議機要。於是,與以丞相、御史大夫為首所構成的官僚機構「外朝」相對應的「中朝」(又稱「內朝」,由皇帝左右的親信近臣構成)得以形成。「中朝」在宮廷之內對重要政事先做出決策。

(2)唐:措施:中央設中書省、門下省和尚書省三省,尚書省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唐初,三省的最高長官都是宰相。當時,在門下省還設政事堂,作為三省宰相共同議定軍國大政的場所。後來,凡參加政事堂議會的其他官員,身份也等同於宰相,相權實際上有所分散。

(3)宋:設中書門下(習稱政事堂),為行政機構,長官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簡稱「同平章事」,職務相當於宰相。為了分散宰相的權利,曾增設「參知政事」,作為副宰相。設樞密院,管軍事,長官為樞密使。設三司以總理財政,長官為三司使。

(4)元:元朝中央政府的組織大都沿用宋制。

3、歷代帝王限制相權的目的:

(1)防範宰相擅權。

(2)力求加強統治、提高行政效率。

(3)彌補政事繁多而宰相才幹不足的缺陷。

三、中國古代王朝的監察體制

1、演變:

(1)秦朝:監察機構的設置,在秦代已經受到最高執政集團的重視。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級行政機關內,都有專門負責監察的官員。

(2)漢武帝時代:全國劃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域,稱十三州部,每州部設刺史一人,以監察地方政治,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3)西漢時期:中央行政機構的監察主要由御史大夫屬下的官員承擔。御史大夫的地位僅次於丞相,御史大夫主管的機關是當時最主要的監察機構。

(4)唐代:御史台定期到京都各監獄視察執法情況。

(5)宋朝:提點刑獄司是專職監察邢獄的官員。

(6)元朝:規定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監察御史復按。御史在糾舉官吏時,可以採取拘捕、審訊甚至先斬後奏等手段。

2、評價:

(1)積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監督官員規范執政,防止官員貪污腐敗。

(2)消極:專制制度的本質決定了監察體制的實際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監察官員並不代表社會履行職責,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監察官員乃至監察機構貪贓枉法的情形司空見慣。

四、選官制度的歷史變化

1、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進: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進大體經過了「世官制」、「察舉制」和「科舉制」三個階段。

2、主要選官制度:

(1)「世官制」:將官職限定在貴族范圍內,由貴胄子弟世代繼承祖上的權位。

(2)「察舉制」:

⑤ 高中歷史,地理,政治基本知識框架整理。

高中政治會考提綱
http://wenku..com/view/476e6bd97f1922791688e870.html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復習知識點
http://wenku..com/view/1c54d6bbfd0a79563c1e7292.html
高中地理所有知識點的總結
http://wenku..com/view/f25dc581e53a580216fcfe45.html
歷史順口溜
http://wenku..com/view/740108a1284ac850ad0242c3.html
地理資料 常識口訣
http://wenku..com/view/b2721b37f111f18583d05ace.html

⑥ 高中歷史教材必修一,梳理古代中國,近代中國,現代中國,近現代世界史政治史知識框架

只找到這個。專。屬
http://jingyan..com/article/e6c8503c6df8a3e54e1a187b.html

⑦ 高中政史地知識結構(框架)怎麼寫

文科的開始真正是在高二啊。我和你說,我們班一個女同學,高一時在多人的班裡排在倒數七八名上,高二學文,非常努力排在班裡二十幾名,高三穩定在前五名,高考考了班級第一,達到了廈大的分數。兩年的時間上一本都夠了。只看努力程度和方法。努力在於量的積累,法方決定效率的高低。
對文科的六學科來說,文綜是最好提高成績的,我的經驗是這樣的:
歷史這個學科的最大難點還是需要記憶的量太大
如果你記不住、背不下來,很難說怎麼才能學好,尤其是對歷史沒有興趣的人,想考好成績,更是難上加難。沒興趣,也就記不住,你連記都沒記住,怎麼理解,做題的時候,怎麼對應作答。
所以,學好歷史的關鍵優勢在於1、有興趣2、記憶力強3、才是理解。
建議:
1、放長線釣大魚,不要緊盯眼前進度和考試,你的唯一考試就是高考,把幾本歷史書做個規劃,每天背熟一兩節內容即可,內容少或學有餘力可適量增加,學習好歷史就是一個慢慢積累記憶量的過程。一輪背完再被第二輪、第三輪。周末時間可酌情復習。

2、不要注重做題,說實話歷史作業寫都不用寫,沒記住,照著答案抄沒一點用。把時間放在背上。考試成績不取決於你做了多少題,而在於你腦子存了多少貨。
3、學校一定給你們發很多復習資料,就一個好處,肯定有分好類歸納好的知識點,看看,爭取記住。
4、千萬不要花費大把大把的時間在筆記整理上,長個心眼,充分利用輔導材料整理好的,也可以接好同學的。

政治學科相對簡單 需要背誦的少 記住不難 此外 多看看材料分析題 掌握答題技巧就行

地理學科很活 但首先還是得背 只不過地理更注重歸納和實用。而且腦子里一定要有一個「地球儀」。

重點:結合書本看地圖冊啊
1、中國區域地理、世界區域地理。
各個區域的特點,經緯度,海洋,洋流,島嶼,山脈,河流位置,交通,重要城市,港口,資源,地貌,氣候,植被等等要素。
2、課本理論,比如地方時,公轉自轉,地轉偏向力,上弦月下玄月,大氣環流,洋流分布,氣旋反氣旋,鋒面,等高線,等壓線等等基礎知識。
3、各種氣候、地貌、自然環境問題形成原因。
建議:
1、按章節進行知識歸納整理並記憶,可參考歷史建議1;
2、充分利用地圖冊,對應章節進行區域地理經緯位置、地形、氣候、城市交通、資源等等要素的觀察和記憶;
3、多做區域分析題。
4、家裡掛個世界地圖和中國地圖,有時間就看看。

對於數學,我的方法是堅持每天做一張卷子,半張也行,以基礎題為主,特別有難度的可以放過,做一個類型就保證一個類型,高考基礎題很多,個別幾個難度大的不會也能120左右。

語文和英語怎麼說呢 同樣需要背 語文的基礎知識點 英語的片語固定搭配等。
英語語法最好有一個系統的整理,可以讓老師給找本書或者,做好筆記,或者復印同學筆記。另外,不要注重名次的進退,只檢討自己腦子里記住的是否越來越多。把所有的大小考試都作為查缺補漏的機會,成績短期不提高也要堅持,不要急於求成或自暴自棄。

⑧ 跪求高中政治歷史地理的知識結構圖

高中政治知識結構圖:http://www.eresdown.com/r/2006-03/53844.html,迅雷可以下載;
高中歷史知識結構圖:http://www.eresdown.com/r/2006-03/52652.html,迅雷可以下載;
高中地理選修二知識結構與課堂練習:http://www.eresdown.com/r/2006-04/43928.html,同上。
可以到下面參考資料的網站上搜索,很豐富的。

⑨ 政治哲學的知識框架和高中歷史的知識框架

http://..com/question/64069074.html
這是我那來年高考的政治源資料。
歷史自己看書好了,書中的都是重點。

閱讀全文

與歷史政治史知識框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