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四面楚歌霸王別姬十面埋伏是哪個歷史事件

四面楚歌霸王別姬十面埋伏是哪個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5 01:50:41

⑴ 「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的由來是怎樣的

公元前202年歲末,漢王劉邦和韓信、英布、彭越等會師追擊項羽,韓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項羽回圍困在答垓(ɡāi)下(今安徽靈壁縣東南)。項羽的人馬少,糧食也快完了。他想帶領一支人馬沖殺出去。但是漢軍和諸侯的人馬把楚軍包圍得重重疊疊。

項羽沒法突圍,只好仍回到垓下大營,吩咐將士小心防守,准備瞅個機會再出戰。

這天夜裡,項羽進了營帳,愁眉不展。他身邊有個寵愛的美人名叫虞姬,看見他悶悶不樂,陪伴他喝酒解悶。到了定更的時候,只聽得一陣陣西風吹得呼呼直響,風聲里還夾著唱歌的聲音。項羽仔細一聽,歌聲是由漢營里傳出來的,唱的都是楚人的歌子,唱的人很多。

項羽聽到四面到處是楚歌聲,不覺愣住了。他失神似地說:「完了!難道劉邦已經打下西楚了嗎?怎麼漢營里有這么多的楚人呢。」項羽再也忍不住了,隨口唱起一曲悲涼的歌來: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音zhuī)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項羽一連唱了幾遍,虞姬也跟著唱起來。霸王唱著唱著,禁不住流下了眼淚。旁邊的侍從也都傷心得抬不起頭。為了讓霸王率眾順利突圍,虞姬趁霸王一轉身之際,突然拔劍自刎,香消魂散。成語「四面楚歌」、「霸王別姬」之詞,就來自這段故事。

⑵ 《十面埋伏》是什麼

琵琶一詞最早見於東漢劉熙《釋名·釋樂器》中,這種樂器是由中亞地區傳入,帶著濃郁的異域色彩。當時的游牧人騎在馬上橫抱,用撥子彈奏。古代的「琵」和「琶」是兩種演奏手法,「琵」是向外彈,「琶」是向里彈。隋唐以前,凡是以這兩種手法來演奏的樂器,都可統稱為琵琶。

琵琶在中國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期間,尤其是隋唐時,琵琶作為整個樂隊的領奏,上至宮廷樂隊,下至民間演唱,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樂器。從敦煌壁畫和雲岡石刻可見,琵琶在隋唐《九部樂》、《十部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反彈琵琶」的飛天形象早已成為敦煌舞蹈的經典標志,更是將東方文化的神秘氣質發揮到極致。

唐代詩人就特別喜歡以琵琶入詩,王翰《涼州詞》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句,奇壯寒冽,讓人悲鬱擊節;杜甫在《詠懷古跡》中感嘆王昭君身世際遇,「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寄予了自己的感傷與幽怨;白居易潯陽江頭聽琵琶女一曲演奏,「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淚濕青衫,將琵琶曲升華到一種世事滄涼般的人生體驗,最是讓人飲恨泣絕。明清時期,琵琶藝術更是得到了較大發展,出現了許多演奏名家,演奏風格上也有了南北派之分。清代嘉靖年間出版了中國第一部琵琶譜集《華秋蘋琵琶譜》,收錄了數卅首琵琶曲。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是《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以歷史事件為題材的大型琵琶曲。關於樂曲的創作年代迄今無一定論。資料可追溯至唐代,從《琵琶行》中可探知白居易曾聽過有關表現激烈戰斗場景的琵琶樂。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垓下決戰的情景。秦末,劉邦和項羽逐鹿中原,爭霸天下,決戰於垓下,劉邦的30萬漢軍圍住了項羽的10萬楚軍。漢軍為瓦解敵方軍心,夜深之時,漢營士兵齊唱楚歌。楚軍士兵大多離家已久,本已厭倦了連年征戰,此時聽到周圍陣陣楚歌,以為楚地盡失、人民皆俘,於是楚營內人人自危,軍心動搖。項羽眼見大勢已去,悲從心起,對虞姬唱道:「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唱和道:「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拔劍自刎而死。在漢軍圍困之下,項羽被迫率八百騎兵突圍外逃,逃至烏江邊時僅餘28騎,漢軍則有追兵數千。烏江亭長勸他過江,但項羽自言無顏見江東父老,拔劍自殺。垓下之戰是楚漢戰爭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等情節更在民間廣為流傳。《十面埋伏》即是以此為核心內容創作而成的琵琶曲。

《十面埋伏》屬於琵琶中的武曲,全曲為敘事性多段套曲結構,大致可分三大部分13小段:一、戰斗准備:開門放炮,吹打,點將,排陣;二、戰斗過程:埋伏,小戰,吶喊,大戰;三、戰斗結束:敗陣,烏江,爭功,凱歌,回營。

琵琶的聲音清澈干凈,層次分明,高音明亮剛勁,中音溫潤柔和,低音醇厚豐富,琴聲的穿透力很強,且善於擬聲,長於表現戲劇性的情節。《十面埋伏》以宏大的套曲結構,充分發揮了琵琶的這些特點。全曲節奏由慢漸快,運用輪指技巧,撥動琵琶的四弦,再配以強烈的節拍,立即引人進入激烈的戰場。琵琶同時還模仿了號角、簫聲、吶喊等聲音。樂曲的高潮和精彩處在第三大部分,演奏者運用琵琶高超復雜的絞弦技巧,真實地再現了戰場上的各種聲音,一曲奏響,恍若兩軍對壘於前,聲動天地,屋瓦飛墜,「金聲、鼓聲、劍弩聲、人馬辟易聲;久之。有怨而難明者為楚歌聲;凄而壯者為項王悲歌慷慨之聲、別姬聲;陷大澤,有追騎聲;至烏江,有項王自刎聲、余騎蹂踐爭項王聲。使聞者始而奮,繼而恐,終而涕泣之無從也。其感人如此。」演奏者彈撥之間,極盡琵琶揉、挑、推、掃等最強勁有力的指法技巧。聆聽琵琶急促的弦聲,激奮而始,繼而悲愴,壯懷激烈的英雄,慷慨赴死的氣概,淋漓盡致地跳躍在音樂上。曲罷,餘音繞梁,聞者無不惻懷動容。

《十面埋伏》創造性地以單個樂器的獨奏形式,來表現波瀾壯闊的史詩場面,將琵琶表演藝術發揮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在現代,往往需要大型樂隊以交響樂的方式才能完成。因此。這首樂曲代表了明清琵琶演奏藝術的最高水準,也是琵琶演奏領域中的傳統名作。

據記載,明代已有以楚漢戰爭為題材的琵琶曲。明末清初的《四照堂集》就記載琵琶演奏家湯應曾演奏過《楚漢》曲,全面地表現了垓下之戰。《十面埋伏》很可能是從其中演化而來。清代琵琶譜中還記載了一首琵琶曲《霸王卸甲》,後世流傳甚廣,可能也由《楚漢》演變而來。兩者題材相近但頗有不同。從立意來看,《十面埋伏》以劉邦的漢軍為中心,重點表現漢軍的勝利,側重於渲染激烈的戰斗場面;《霸王卸甲》則以項羽的楚軍為中心,重點段落是「楚歌」、「別姬」,側重於抒發英雄末路之慨。從音樂風格上看,《十面埋伏》屬北派琵琶曲風,樂曲高亢激越,氣勢磅礴;《霸王卸甲》則屬南派琵琶曲風,樂曲悲壯沉雄,凄楚哀婉。《十面埋伏》著力於贊頌劉邦勝利的豪邁,《霸王卸甲》則感嘆項羽失敗的悲壯,寄寓著深深的惋惜和同情,因此有「得意者彈《十面》,失意者奏《霸王》」之說。

壯士英雄不應以成敗論,他們用生命作賭注,贏不來天下,卻賺得一份堂堂英雄之氣,實堪頂天立地之須眉。人傑鬼雄,孰勝孰敗,千般功過,唯寄琵琶,留待後人評說。

英雄精神不死,《十面埋伏》依然雄壯剛勁、波瀾壯闊。對於後世聽眾而言,自然不能以一首樂曲判定歷史功過,但千載雲煙,卻為樂曲本身平添了無窮魅力,讓別有懷抱的英雄唏噓不已。

⑶ 垓下悲歌是什麼事情和四面楚歌是一回事嗎十面埋伏呢是一回事嗎

垓下悲歌和四面楚歌是一樣的。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hè 第四聲 附和,應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十面埋伏,顧名思義,是四面八方廣布伏兵的意思,表現一種不可逆轉的軍事態勢。 這個典故出自楚漢相爭的垓下之戰。 公元前202年10月,漢王劉邦率本部人馬,追擊向彭城撤退的項羽。追到陽夏的南邊,劉邦下令暫停追擊,派出使者與韓信、彭越等人聯絡,許諾日後與他們共分天下,並把臨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給他們。果然,使者紛紛回報,諸侯即將發兵。不久,各路諸侯出兵,攻擊項羽軍隊,韓信三十萬兵馬自齊南下,切斷了項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數萬兵馬到達固陵與劉邦會師,擔任主攻;劉賈與英布自壽春率兵北進,切斷項羽南逃之路。項羽軍隊不斷收縮,退至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沱河北岸),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諸侯軍隊蜂擁而至,把項羽軍隊重重包圍了起來。 漢軍「十面埋伏」,形如天網,楚軍固守垓下,勢如鳥雀。此刻,項羽軍的反擊好似困獸猶斗;劉邦軍的進攻捷報頻傳。 垓下戰場,殺聲震天。兩軍拚搏,你死我活。著名的垓下之戰就這樣展開了。

⑷ 十面埋伏【霸王別姬】

十面埋伏:顧名思義,是四面八方廣布伏兵的意思,表現一種不可逆轉的軍事態勢。 這個典故出自楚漢相爭的垓下之戰。 公元前202年10月,漢王劉邦率本部人馬,追擊向彭城撤退的項羽。追到陽夏的南邊,劉邦下令暫停追擊,派出使者與韓信、彭越等人聯絡,許諾日後與他們共分天下,並把臨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給他們。果然,使者紛紛回報,諸侯即將發兵。不久,各路諸侯出兵,攻擊項羽軍隊,韓信三十萬兵馬自齊南下,切斷了項羽向彭城的退路;彭越率數萬兵馬到達固陵與劉邦會師,擔任主攻;劉賈與英布自壽春率兵北進,切斷項羽南逃之路。項羽軍隊不斷收縮,退至垓下(今安徽靈璧東南沱河北岸),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諸侯軍隊蜂擁而至,把項羽軍隊重重包圍了起來。 漢軍「十面埋伏」,形如天網,楚軍固守垓下,勢如鳥雀。此刻,項羽軍的反擊好似困獸猶斗;劉邦軍的進攻捷報頻傳。 垓下戰場,殺聲震天。兩軍拚搏,你死我活。著名的垓下之戰就這樣展開了。 為了進一步動搖和瓦解楚軍,一天夜裡,劉邦要漢軍四面唱起楚歌。楚軍聽了,益發懷念自己的家鄉。項羽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羽惶惶然不能入睡,深夜在軍帳里喝酒。他—面喝酒、一邊激昂慷慨地唱起歌來,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據說他的愛妾虞姬也起而和唱,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唱罷,拔劍自刎而死。項羽見大勢已去,帶了八百騎兵連夜突圍南逃。第二天天亮,劉邦發覺項羽突圍而去.便派灌嬰帶領五千騎兵追連趕。 項羽渡過淮河,繼續跟隨他的騎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項羽到陰陵(在今安徽定遠縣四北),迷了路,陷進湖沼地帶,被漢軍追及。項羽領兵且戰且退,退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烏江浦),只剩下二十八名士兵。河邊正停靠著一條小船。烏江亭長請他上船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項羽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接著對亭長說:「吾知公長者。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嘗一日行千里,不忍殺之,以賜公。」於是命令騎馬的都下馬步行,手拿短小輕便的刀劍交戰,僅項羽一人就殺死漢軍幾百人。項羽自己也負傷十多處。忽然回頭看見了漢軍騎兵司馬呂馬童,說:「若非吾故人乎?」呂馬童面向項羽,指項羽給王翳看,說道:「此項王也。」項羽便說道:「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說完就自刎而死了。 有的學者認為,「十面埋伏」發生在徐州的九里山。因為《水滸傳》中分明寫著:「九里山前擺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所以時至今日,徐州人仍然認為城北「九里山」為漢兵「十面埋伏」的戰場。在「九里山」的山上,曾經有「磨旗石」,傳說是劉邦的大將樊噲插旗、指揮軍隊的地方。在「九里山」的山下,有村名「八里屯」,傳說是漢王屯兵的地方。而徐州的城東,有一座子房山,相傳,是以劉邦的大臣張良的名字命名,張良在這兒深夜吹簫,瓦解了楚軍鬥志。 相關典故:霸王別姬,四面楚歌,烏江自刎,江東父老。 霸王別姬: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 霸王別姬畫像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 「有美人名虞」,但是並沒有以後世流傳的「虞姬」其名稱呼;直到唐《括地誌》等書才出現「虞姬」其名。當然,「姬」只是代稱,並非虞姬的本名。虞姬其人有姓無名,名早已漶滅在歷史斷裂的黑洞里了,五代時期的詞牌名則乾脆以「虞美人」呼之。 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說:「司馬遷據《左氏》、《國語》,采《世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訖於天漢。」其中《楚漢春秋》一書乃漢初陸賈所著,至南宋時亡佚。毫無疑問,司馬遷著《史記》時參考過《楚漢春秋》一書:「蓋司馬遷撰《史記》據《楚漢春秋》,故其言秦、漢事尤詳。」(王利器) 可是,《楚漢春秋》中記載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細節兼好奇的司馬遷卻沒有錄入《史記》。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從《楚漢春秋》中引錄了這首和歌: 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一直以來,就有人懷疑這首和歌是後世的偽作,理由是秦漢沒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詩。但是,《漢書·外戚傳》記錄的戚夫人哀歌卻已是相當成熟的五言詩:「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幕,常與死為伍!相離三千里,當誰使告女?」酈道元《水經注·河水》記錄的秦時民謠也已是相當成熟的五言詩:「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柱。」因此,《楚漢春秋》所錄的這首和歌並非偽作,應無問題。 《楚漢春秋》和《史記·項羽本紀》是「霸王別姬」故事的最早記載。二書都沒有涉及虞姬的結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來,否則就不會有民間口耳相傳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會至唐時尚有「項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戰,四面楚歌聲中,飲劍楚帳只能是虞姬唯一的結局。 通說以為:「霸王別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項羽感天動地的愛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國文學的字里行間,定格在中國戲曲的舞台上,成為中國古典愛情中最經典、最盪氣回腸的燦爛傳奇。

⑸ 霸王別姬 表現的歷史事件是什麼中的一個故事

秦末農民起義軍中的一支主力項羽軍在鉅鹿一戰中,摧毀秦軍三十多萬,導致秦王朝的最終滅亡。項羽年輕勇猛,力大無窮,本領出眾,手持丈八槍,座下烏騅馬,出生人死,所向披靡。滅秦後,他仗持自己功高位尊,實力最強,自立為西楚霸王。他把秦統一了的中國又重新分封了十八路諸侯,他沒有按戰功大小、軍事實力分封,而是按自己的意願好惡而封,引起各路諸侯的不滿。其中最具實力的是劉邦,被封為漢王,統管巴、蜀、漢中一帶。這是秦王朝放逐囚犯的地方,漢軍將士多是山東人,誰也不願遠離家鄉到此邊遠的貧瘠荒蠻之地,兵將常有逃跑。
劉邦十分惱恨項羽,但他是個極有心術的人,聽從謀士計策,養精蓄銳,乘霸王發兵攻打齊國的機會,出兵攻佔關中,奪子霸王的土地,乘勝大舉東進。楚霸王大怒不已,憑著驍勇善的軍事優勢,回兵大敗劉邦,他們之間的戰爭打了整整五年。連續征戰,士兵們疲勞厭斗,糧草不濟,老百姓也無心耕耘,難過日子。項、劉二人終於被迫休戰講和,雙方劃定以咸陽的鴻溝為界限,東屬楚地,西屬漢地,各守疆界,彼此不再侵犯。項羽劉邦交換了文書,劉又要求項羽放回在戰爭中被楚軍俘虜的父親和妻子呂氏。項羽為人慷慨,立即放了這兩個重要的人質,劉邦感激不盡。

第二年,劉邦突然背信棄義,利用項羽撤兵的機會,全力追擊殲滅楚軍。楚霸王勃然大怒,痛罵劉邦這個背信棄義的小人,迅速集結三十萬人馬,回擊劉邦的漢軍。他憑著手中一支丈八長槍和無比的勇猛,所向無敵,直殺得漢軍漢將抱頭鼠竄,迅速敗退領地成皋,關上城門,叫戰不出。

劉邦是個善於用智謀的人,手下又有一批足智多謀的軍師和將軍,他們決心聯合齊王韓信、魏相國彭越等各路實力強大的諸侯一起合圍項羽。劉邦還許下諾言:只要打敗項羽,他將把臨淄和大梁的土地劃歸韓信和彭越。各路諸侯得到許諾,更加擁戴劉邦,幾支人馬匯合一處,兵多糧足,聲勢浩大,一場圍剿西楚霸王的戰爭就要開始。

劉邦首先拜帥的是足智多謀、能征慣戰的韓信。他們第一個軍事行動,就是用謀士張良的計策,乘楚軍圍攻固陵之時,悄悄派出五千精兵繞到楚軍屯糧草的營地,放火燒毀楚軍的糧庫,埋下霸王項羽日後作戰無有糧草供應的禍根。

項羽神勇無雙,手下部將個個驍勇善戰。如何設計將項羽調出自己的營帳陣地,誤人一個有進無退的絕路,合圍起來,全部殲滅呢?元帥韓信親自帶領謀士四處察看地形。終於選中在安徽九里山中,調兵遣將設下十面埋伏,同時又派出能言善辯的謀士李左車詐降,取得項羽的信任,引誘他進入十面埋伏的圈套。

霸王項羽擁有幾十萬人馬,但兵力遠不能與合圍的劉邦大軍相比,他決心深溝高壘,守住城池,不與劉邦的龐大軍隊正面作戰硬拚死殺。何況江東是項羽起兵的地方,人心歸向霸王,只要耐心堅守陣地決不貿然出擊,一兩個月後,漢軍糧草接濟不上,必會不戰自退。然而項羽最大的遺憾是身邊沒有聰明能乾的謀土。

這天,項羽的伯父項伯面帶興奮匆匆報告,說是漢軍中有個投降的謀士李左車求見大王,願為大王效力。項羽正愁沒有人為自己出謀劃策,白天而降一個李左車,真是驚喜交加。何況這個李左車的遭遇人所共知:他曾在趙王駕前輔佐國事,不得重用;他投奔韓信,韓信受封齊王後,驕傲自信,凡有策劃皆由自己決斷,對帳下謀臣言不聽,計不從,逃離者十有八九,自然李左車也難逃這種境遇。項羽對李左車很是看重,立即派人將他引進帳中盤問、考察,李左車恭謙謹慎,一副十分真誠的模樣:「大王,我一身無依,四海為家,願投麾下,如能得到大王信任,就是叫我以命相抵,我也願意。」項羽對他言談舉止十分滿意,然而目前兩軍正在交戰,詐降的奸細太多,不可不防啊!項伯一旁直言相探:「兩國交兵,不得不防詐降之人。」

「我不過是個謀士,又不能帶兵上-陣作戰,就是有什麼計策,也只不過是說出來,由大家商議,聽不聽最後還在大王。至於您這邊力量的虛實布置,韓信早有探報,根本不需要我冒殺頭的危險詐降探聽。大王倘若見疑,是臣兩眼不明,誤投其主,實為最大的愚蠢,莫若死在大王面前,以明心跡。」

說罷,李左車便往身邊柱上撞去,被眾人救下。李左車是個學識淵博的智者,霸王又見他赤膽忠心,自然也是想從他嘴裡探聽劉邦大營的虛實,就把他留在身邊任用。

項羽大軍堅守陣地,不予出擊,整座大營靜悄悄的,以逸待勞。這日探子忽然飛馬來報,說韓信大軍兵屯垓下,貼出榜文辱罵大王,細作抄來,獻與大王細看。榜文寫道,人心皆背楚,天意屬炎劉,劍光生烈焰,要斬項王頭。

項羽生性剛烈暴躁,點火就著,豈能容忍別人惡意取笑?!馬上就要點兵去捉拿韓信,周蘭等眾將拚命攔阻:「這是韓信的誘兵之計,不過是寫了這么幾句狗屁不通的詩文,煽動大王怒火,您萬萬不可輕舉妄動。」

項羽轉身故意徵求李左車意見。

李左車道;「韓信本是自大狂妄之徒,故意口出狂言,根本嚇不倒大王。不過,依我看,您要保存自己的實力,也不能老躲著不動,您想韓信他們豈能久等不戰,臼白讓士兵和戰馬消耗糧草,他們見您久守不攻,必會轉移力量去攻打您的領地彭城,如彭城失守,您可就無家可歸了。您若主動領兵出戰,打了勝仗,自然可破劉邦漢軍;若不能勝,您還可以退歸彭城,此乃進可以戰,退可以守的萬全之策。不過,我是初來之人,不敢多話。」

李左車巧舌如簧,力排眾議,左右逢源,處處有理,終於說服了剛愎自用的項羽主動出擊,率領10萬大軍向垓下進發。

項羽重臣虞子期是愛妃虞姬的哥哥,對項羽忠心不二,他察言觀色,早巳看出李左車心術不正,但項羽很難聽取別人的看法,他萬般無奈,只有去找妹妹勸說項羽回心轉意。虞姬跟隨項羽征戰多年,不但美貌聰明,因自幼讀書習劍,很能理解丈夫的稟性,常為丈夫分憂解難,項羽也能聽她勸解。今日聽哥哥所談李左車之事,憂慮萬分,暗暗著急:霸王這種獨斷專行、拒納忠言的狂傲性格,日久必敗於劉邦之手。

很晚,項羽才回到營帳安歇,虞姬見項羽面色陰沉,越發小心伺候,為他脫盔解甲,輕聲細語問他為何氣惱。項羽說:「劉邦這個忘恩負義的小人,會合各路諸侯與我討戰,還四散揭帖毀謗孤王。」

虞姬乘機勸道:「用兵之道,在於知己知彼,若以一時氣憤,草率出兵,恐怕劉邦漢兵勢眾,韓信用兵多詭詐,終非是大王之福啊!」「妃子之言,句句有理,孤若遲遲不敢出兵,豈不被天下諸侯取笑?」

「大丈夫能屈能伸,何懼別人恥笑?再說李左車伶牙利齒,底細並未摸清,需要多加小心為是。」

項羽攻心已定,連虞姬的苦口婆心也覺得煩躁啰嗦:「孤從起事征戰,從未打過敗仗。孤此番出兵,若不滅漢誓不回程。妃子不必多言,明日發兵,妃子隨孤同行!」

虞姬怕惹惱項羽,不再多言,命人擺酒,伺候大王痛飲解憂。

第二天,楚營號角聲鳴,旌旗招展,項羽登台,點齊各路兵馬,准備出戰。忽然天上烏雲翻滾,颳起一陣狂風,將纛旗旗桿咔啦啦攔腰折斷,項羽座下烏騅遍體抖戰,蹦跳咆哮。眾兵預感不祥,大驚失色,項羽愛將周蘭勸道:「旗折馬吼,於軍不利啊!」

虞姬也勸:「今日出兵;望大王聽從勸諫,方能百戰百勝。」

項羽鼻子里哼了一聲,他與劉邦交手七十次征戰,從無敗績,今日,箭上弦,刀出鞘,出發在即,豈有退回之理?!

在此關鍵,李左車又乘勢向霸王報告一個好消息:韓信好大喜功,聚攏來眾多兵將,卻不知拖累也太大了,眼看糧草接濟不上,他已命令一部分軍隊返回駐地,漢王劉邦也領著一部分人馬回了成皋,我們應乘此機會,加速行軍出擊漢軍。項羽聽此消息,進攻的決心更加堅定,立即帶領大軍快速向垓下進發。

項羽大軍駐扎垓下後,心裡也不踏實,派人急速去打探劉邦、韓信的退兵戰況。探子回報說:韓信大營在九里山東邊駐扎,各路軍營相連,兵多糧足,聲勢浩大,並無退兵之意。項羽聽後大驚失色,瞪著一雙失神的圓眼大叫:「哎呀!我軍已陷入重圍!」

項羽急令尋找李左車,早已不見蹤影。李左車誘敵深人埋伏的使命已勝利完成,偷偷溜回漢軍大營復命。

韓信眼見魚兒上鉤,他又安排劉邦與項羽親自對陣,第二天雙方交戰,項羽一見劉邦,格外動怒,破口大罵:「你這個毫無信義的小人,前者固陵之敗,免汝一死,五年之間,未與你交鋒,今日活該你撞到我的槍上,定讓你必死無疑。」
劉邦聞言,毫不動怒,仍用言語刺激項羽;「孤與你鬥智不鬥勇,今日一戰,管教你全軍覆沒。」

兩軍將士互相拼殺,劉邦佯敗,引誘項羽追殺出數里以外,來封一座山口處,項伯恐怕有詐,提醒道:「大王且住,不要中了劉邦誘敵深入之計。」

項羽恍然大悟,勒住烏騅,傳令退兵,大軍忽啦啦轉頭退走。山頭忽然有人高喊項羽的名字,正是奸細李左車:「大王請轉來,漢室當興,楚國當滅,大王已進入牢籠,何不趁此歸順,為臣李左車願為引薦之人。」

項羽又見一個仇人,哇呀呀暴跳如雷,豈能罷休,轉身吶喊:「眾將官,給我追呀!」

剛轉頭的楚軍又忽啦啦的再轉過頭來,不知死活的進入九里山口,鑽進劉邦、韓信布置的十面埋伏,漢軍得手,迅速圍攏楚軍。

項羽憑著掌中槍左沖右突,殺退一批又一批,殺退一層又一層,十萬人馬怎敵得過三十萬人馬精心布置的包圍?萬分危急中楚將軍鍾離昧、周蘭冒死殺進重圍,護住項羽突圍出去,周蘭不幸陣亡。

韓信布下的十面埋伏獲得大勝,可惜項羽逃脫。

大敗而歸的項羽,走進營帳,臉色鐵青,虞姬從沒見過丈夫打敗仗,心中十分難受。但她竭力剋制情緒,安慰大王,從此他們決定堅決守住營地,不再出擊,只待漢軍無糧自會退兵。可是他們決沒有料到,楚軍的糧庫早巳被漢軍燒毀,連糧道都被截斷,三軍沒有糧草,軍心動搖,怨聲載道。

有的說:「大王只會喝酒發火!」

有的說:「大王忠奸不分,只會上當受騙!」

有的硬要拼殺出去,總比呆在這兒等死強,

項羽此刻在帳中,一籌莫展,虞姬忙為大王擺酒解悶散心。幾杯喝下肚,帳外一陣陣西風吹起,樹枝唰唰作響,似有無數冤魂哭泣,項羽嘆道:「此乃天亡我楚,非戰之罪!」

虞姬聽此話,預感不祥,見天色不早,伺候丈夫早早脫衣安歇,她心裡不踏實,提燈出帳巡視。

月色正明,更深人靜,夜風中隱隱約約傳過來一陣極為熟悉的歌聲,歌聲卻是從對面劉邦軍營中傳出來的,唱的都是楚歌。難道霸王的楚地已被劉邦佔領了么?否則漢營中怎麼會有人會唱楚歌,該不是劉邦徵集楚地的楚國人充實了漢軍?真令人憂慮重重。

漢軍中傳唱楚歌;正是韓信動搖項羽楚軍軍心使用的計謀,他使人故意教給漢軍唱楚人家鄉的歌曲,熟悉的鄉音惹起楚軍兒郎思念父母,思念妻兒,思念家鄉,也使他們誤以為劉邦已佔領他們的家鄉。而自己困守垓下,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坐著等死,聽著這些令人牽腸掛肚的鄉音,楚軍三三兩兩地開了小差,後來竟是整批溜走。

今晚,虞姬夜巡,才聽見這些擾亂軍心的楚歌,忙進帳喚醒大王,一同出帳細聽,大王聽到了楚歌,不由驚道:「敵軍中多是楚人,定是劉邦已得楚地,孤無退路,大勢去矣!唉!前者我項羽如何能取勝,因為各路英雄各自為戰,孤家可以消滅一處,再佔一處。如今各路人馬聚集一齊合力來攻我,你我困在垓下,兵少糧盡,萬不能守。孤決心再與那賊子交戰,此番勝敗難定,妃子啊,看此情形,今天就是你我分別之日了。」

虞姬聽此言,早已泣不成聲。

帳外烏騅哀鳴,項羽出帳,愛撫著伴隨自,己出生人死的座騎,烏騅眼睛含淚,靜靜地看著主人。虞姬強做歡顏勸慰丈夫;「垓下之地高崗絕岩,易守難攻,只要我們按兵不動,候得機會,再圖謀也還不遲。」

虞姬又把項羽勸進帳中,喝酒解悶,幾杯酒下肚,項羽慷慨悲歌:

咳!想俺項羽呼!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跟隨項羽多年,從沒見過丈夫如此深切悲涼的歌聲,自知與他團聚的時日無多,穿戴起華貴漂亮的衣飾,手持寶劍,邊舞邊歌:「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解君憂悶舞婆娑,嬴秦無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敗興亡一剎那,寬心飲酒寶帳坐!」

項羽飲酒消愁,忽然探馬飛報:「大軍壓境,漢軍分四路圍攻。」

項羽立即披掛出帳,探馬又報:「四面楚歌,八千子弟兵俱已散盡。」

項羽情知大勢去矣!他催促愛妃穿戴戰袍,快快隨他殺出重圍,這時候虞子期也來保護大王突圍,虞姬不願拖累項羽,鎮靜地叮囑丈夫:「此番出兵,倘有不利,且退往江東,再圖後舉,望大王自己多多保重。」

猛不防,虞姬抽出項羽腰上佩劍,自刎身死。

項羽跨上烏騅,像受傷的猛虎,帶著最後的八百子弟兵突圍而出。天亮以後,漢軍發現昨夜突圍南逃的竟是項羽,韓信急令大將灌嬰率五千騎兵追殺項羽。項羽一路急奔,已過了淮河,跟隨左右的已不過百人。他們來到了淮南陰陵,面前有兩條岔路,不知何去何從,向路邊農夫問路,農夫打量眼前這位軍爺,形貌狼狽,目露凶光,隨手一指:「向左去便可。」殊不知左面是一片沼澤。等到項羽人馬從沼澤中掙扎出來,追兵已到。

此刻項羽的兵將只有二十八人了,眼見五千人馬圍追上來,項羽自知不能逃脫,他依然毫無懼色地對部下說:「我起兵至今整整八年,打了大小七十餘戰,攻必克,戰必勝,從未失敗過。今天被困,我要三次沖擊漢軍,斬將奪旗,讓你們知道天亡我也,非戰之罪。」

說罷,大吼一聲,躍馬橫槍,沖向漢軍。漢軍馬上圍攏上來,無人能擋得住項羽的丈八大槍,一員漢將被挑於馬下,漢軍竟被逼退數里,再次圍攻上來,又被項羽斬殺了領兵的都尉及數百軍士,項羽部下只損傷兩人。

然而漢軍人多勢眾,待項羽拼殺到烏江邊上時,只有他血透征袍,單槍匹馬了。浩浩烏江之上,岸邊泊著一隻小舟,這是韓信事先命人喬裝漁夫,備好小船,去江邊等候項羽。

過了江,項羽便能回到自己起事的家鄉了,然而他寧死也不回了:「當初我帶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西去打天下,一直發展到幾十萬大軍,而今天,他們全完了!我有何顏面回去見江東父老鄉親!」

他跳下馬來,這匹烏騅戰馬載著他出生人死,所向無敵,他請漁夫將馬渡過江去,逃一條生路,烏騅哀鳴,拒不登舟,忽然揚蹄跳人江中,被波濤捲走。

追兵已到,漢兵漢將多得像螞蟻抬螳螂一樣一層一層圍攏上來。項羽瞪著一雙電光閃爍的眼睛,拔出寶劍,大步迎敵,,漢軍竟無一人敢近他身前。項羽忽然看見漢軍中有個熟人,正是叛楚降漢的部下呂馬童:「呂將軍來得正好,聽說劉邦為了買我的人頭,賞千金,封萬戶,好,孤將首級割下,賜給你,請功受賞去吧!」

漢軍兵將嚇得連連後退,項羽自刎而死,兩眼圓睜,死不瞑目。

劉邦率軍趕到,立即傳令:「項羽既死,屍首不可損壞,葬以諸侯大禮。」

項羽死時,年僅三十一歲。

⑹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兩個典故是什麼呢

項羽同意楚漢和約,一是因為彭越不斷攻擊他的後方,斷絕他的糧道,一是因為英布與劉邦勾結背叛了他。英布原是他屬下大將,後來立為九江王。活埋20萬秦軍,是英布下手乾的;殺死義帝,也是英布派人乾的。他們的關系一向很親密。然而,英布做了九江王後,就開始擁兵自重,不大聽從項羽指揮了。項羽與齊王田榮作戰,向九江徵兵。英布稱病不出,只派出幾千軍隊去敷衍;劉邦攻打彭城,英布又稱病,見死不救,致使彭城陷落。從此,他們之間就產生了隔膜。

劉邦在彭城大敗後,受困於滎陽一帶,亟需有人在項羽後方牽制他的兵力,就派使者隨何去勸說英布叛楚聯漢。隨何到達淮南三天,英布都不接見他。隨何對接待的官員說:「九江王不見我,不就是因為楚軍強大,漢軍弱小嗎?我出使這里,就是來講這個的。我講的管保九江王愛聽。如果哪句話不入耳,就把我拉到淮南街上殺頭,也可以向天下表明他敵視漢王而忠於楚王呀。」於是,英布接見了他。

隨何巧舌如簧,分析了楚漢強弱之勢:「項羽全靠作戰兇悍,顯示他的強大。現在怎麼樣?他在滎陽一帶與漢王對壘,想打沒人跟他打,想攻又攻不下。靠些老弱士卒從千里以外把糧草運來,他的這種『強大』又能保持多久?退一步說,即使這回他戰勝了漢王,天下諸侯必將人人自危,難道他不會與您算舊帳嗎?必然的趨勢只能是天下諸侯聯合起來對付他。項羽再強大,大概也不能抵擋天下的軍隊吧?所以我認為,項羽不過貌似強大,其實很脆弱,真正強大的是漢王。如果您與漢王聯合,日後漢王一定分出大片土地給您,您又何必依附項羽看他的臉色行事呢?」

這番話說動了英布的心,他答應與劉邦秘密來往。這時正好有楚軍使者到達淮南,嚴辭責備英布,催促他趕快發兵攻打漢軍。隨何闖進楚軍使者住的館舍,大模大樣坐了下來,說道:「九江王已經歸附了漢王,還發什麼兵?」英布愕然。楚軍使者慌忙站起,拔腿就跑。隨何說:「事情已經泄露了,還留著他干什麼?」英布只好殺掉了楚軍使者,公開背叛了項羽。

項羽答應了楚漢合約後,急忙收兵東歸,安定自己的後方。這時,韓信在魏、齊、魯佔領了大片土地,並且自立為齊王。

張良和陳平向劉邦建議撕毀和約,追擊項羽。他們說:「現在一大半天下在我軍掌握之下,諸侯也都歸附我們。項羽卻是兵疲糧盡,正是殲滅他的最佳時機。如果放虎歸山,必將後患無窮。」

漢(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劉邦領兵追擊,並派人告知韓信、彭越、英布,約定在固陵圍殲項羽軍隊。誰知到了預定日期,韓信等人都不派軍隊來會合。項羽回師一擊,就把漢軍打得大敗。劉邦只得又龜縮在高壘之中。他對張良說:「他們不守約,這可怎麼辦?」張良說:「只要您答應戰勝項羽之後,把土地分給他們,他們就會遵守約定了。」

劉邦又派出使者與韓信等人聯絡,許諾日後與他們共分天下,並把臨淄、大梁、淮南大片土地封給他們。果然,使者紛紛回報,諸侯即將發兵。不久,各路諸侯出兵,各自為戰,攻擊項羽軍隊。項羽軍隊不斷收縮,退至垓下(今安徽靈壁縣東西),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諸侯軍隊蜂擁而至,把項羽軍隊重重包圍了起來。

張良想出一條妙計,把楚軍降卒分發在漢軍各營之中,教唱楚國民歌。入夜,漢軍各營都唱起了楚國民歌。項羽軍隊疲憊不堪,糧食已盡,情緒沮喪,聽見家鄉民歌,勾起思鄉之念,紛紛逃亡。

項羽聽見歌聲,心裡驚疑不定:莫非楚國已經失陷,怎麼有這么多楚人在唱歌?時值歲末,天寒地凍。他的戰馬烏騅在帳外發出陣陣嘶鳴。項羽吩咐侍衛把烏騅馬牽走。烏騅馬連踢帶咬,怎麼也不動地方,只是一陣陣悲憤地嘶鳴。

項羽揮揮手,要侍衛離開,坐下來喝悶酒,他的愛妃虞姬在一旁溫柔勸解,接著舞起劍來,為他助興。帳外北風呼嘯,烏騅嘶鳴,項羽不禁悲從中來,滴出一行眼淚,引吭高歌起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濟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力氣足以拔山啊,氣概蓋世無雙,時運不濟啊,我的烏騅動都不想動彈,烏騅不動啊怎麼辦啊!虞姬,虞姬啊,你可怎麼辦啊?」)

虞姬停止舞劍,說道:「大王,你突圍吧。」項羽心頭一震,凝視著她。虞姬知道他的心意,輕聲說:「你快走吧,不用管我。」說著,一劍揮向頸項,頓時香消玉殞,倒地身亡了。項羽大吼一聲,沖出帳外,跨上烏騅馬,帶領800親兵,如同滾滾怒濤,沖向敵營。他們銳不可當,所向披靡,到了天明,終於沖出重圍,身邊的精兵只剩下100餘人了。

大批漢軍追來,他們且戰且逃,到達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烏江浦)河畔,只剩下26名士兵。河邊正停靠著一條小船。烏江亭長請他上船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百姓數十萬,您可重振旗鼓。請快上船,從我渡江,漢軍是追不上的。」項羽說:「天要亡我,我還渡江干什麼?我從江東帶領8000子弟渡江西征,現在不剩一個人了。縱然江東父老同情我,我還有什麼面目見江東父老?」

這時漢軍趕到江邊,項羽豪氣干雲,命令士兵下馬,與漢軍最後決一死戰。26名士兵懷著必死的決心,撲向敵軍,全部犧牲。項羽縱橫沖殺,殺死上百敵軍,身上受了十多處創傷,最後引劍自殺。

項羽死的那一年,只有31歲。

⑺ 四面楚歌的典故 和霸王別姬的典故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內,互不侵犯。後來容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⑻ 「十面埋伏」是張藝謀的電影,但「十面埋伏」源於什麼典故

發生在楚漢戰爭中的一個典故。

公元前202年,漢軍將楚軍主力困於垓下,劉專邦採納了韓信的建議,採用屬十面埋伏的陣法,全殲楚軍主力。項羽退至烏江,自刎身死。

與垓下之戰有關的成語和俗語還有四面楚歌,霸王別姬,卷土重來等等。

⑼ 簡介十面埋伏的由來和故事

這是一首歷史題材的大型琵琶曲,它是中國十大古曲之一。
《十面埋伏》流傳甚廣,是傳統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陽平楚》。本曲現存樂譜最早見於1818年華秋萍編的《琵琶行》。樂曲描寫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垓下決戰的情景。漢軍用十面埋伏的陣法擊敗楚軍,項羽自刎於烏江,劉邦取得勝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湯琵琶傳」中,曾記載了琵琶演奏家湯應曾演奏《楚漢》一曲時的情景:「當其兩軍決戰時,聲動天地,屋瓦若飛墜。徐而察之,有金鼓聲、劍弩聲、人馬聲……使聞者始而奮,繼而恐,涕泣無從也。其感人如此。」所繪之情景、聲色與今之《十面埋伏》甚近似。全曲分十三個段落,都標題可歸三部分:
第一部分:
(1)「列營」全曲序引,表現出征前的金鼓戰號齊鳴,眾人吶喊的激勵場面。音樂有散漸快,調式的復合性及其交替轉換,更使音樂增加不穩定性。
(2)「吹打」。
(3)「點將」主題呈式,用接連不斷的長輪指手法(但輪一句輪一拂輪)和「扣、抹、彈、抹」組合指法,表現將士威武的氣派。

(4)「排陣」。
(5)「走隊」音樂與前有一定的對比,用「遮、分」和「遮、劃」手法進一步展現軍隊勇武矯健的雄姿。
第二部分:
(6)埋伏 表現決戰前夕夜晚,漢軍在該下伏兵,氣象寧靜而又緊張,為下面兩段作鋪墊。
(7)雞鳴山小戰 楚漢兩軍短兵相接,刀槍相擊,氣息急促,音樂初步展開。
(8)九里山大戰 描繪兩軍激戰的生死搏殺場面。馬蹄聲、刀戈相擊聲、吶喊聲交織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劃、排、彈、排」交替彈法,後用拼雙弦、推拉等技法,將音樂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
(9)項王敗陣。
(10)烏江自刎 先是節奏零落的同音反復和節奏緊密的馬蹄聲交替,表現了突圍落荒而走的項王和漢軍緊追不舍的場面;然後是一段悲壯的旋律,表現項羽自刎;最後四弦一「劃」後急「伏」(又稱「煞住」),音樂嘎然而止。
原曲還有:
(11)眾串凱。
(12)諸將爭功。
(13)得勝回營。衛仲樂先生的演奏指「自刎」止,後三段刪去不奏。今日諸家大多承用此法。
整曲來看,又有「起、承、轉、合的」布局性質。第一部分含五段為「起、承部」,第二部分含三段為「轉」部,第三部分含二段為「合」部。

⑽ 霸王別姬 表現的歷史事件是什麼中的一個故事

秦末農民起義軍中的一支主力項羽軍在鉅鹿一戰中,摧毀秦軍三十多萬,導致秦王朝的最終滅亡.項羽年輕勇猛,力大無窮,本領出眾,手持丈八槍,座下烏騅馬,出生人死,所向披靡.滅秦後,他仗持自己功高位尊,實力最強,自立為西楚霸王.他把秦統一了的中國又重新分封了十八路諸侯,他沒有按戰功大小、軍事實力分封,而是按自己的意願好惡而封,引起各路諸侯的不滿.其中最具實力的是劉邦,被封為漢王,統管巴、蜀、漢中一帶.這是秦王朝放逐囚犯的地方,漢軍將士多是山東人,誰也不願遠離家鄉到此邊遠的貧瘠荒蠻之地,兵將常有逃跑.
劉邦十分惱恨項羽,但他是個極有心術的人,聽從謀士計策,養精蓄銳,乘霸王發兵攻打齊國的機會,出兵攻佔關中,奪子霸王的土地,乘勝大舉東進.楚霸王大怒不已,憑著驍勇善的軍事優勢,回兵大敗劉邦,他們之間的戰爭打了整整五年.連續征戰,士兵們疲勞厭斗,糧草不濟,老百姓也無心耕耘,難過日子.項、劉二人終於被迫休戰講和,雙方劃定以咸陽的鴻溝為界限,東屬楚地,西屬漢地,各守疆界,彼此不再侵犯.項羽劉邦交換了文書,劉又要求項羽放回在戰爭中被楚軍俘虜的父親和妻子呂氏.項羽為人慷慨,立即放了這兩個重要的人質,劉邦感激不盡.
第二年,劉邦突然背信棄義,利用項羽撤兵的機會,全力追擊殲滅楚軍.楚霸王勃然大怒,痛罵劉邦這個背信棄義的小人,迅速集結三十萬人馬,回擊劉邦的漢軍.他憑著手中一支丈八長槍和無比的勇猛,所向無敵,直殺得漢軍漢將抱頭鼠竄,迅速敗退領地成皋,關上城門,叫戰不出.
劉邦是個善於用智謀的人,手下又有一批足智多謀的軍師和將軍,他們決心聯合齊王韓信、魏相國彭越等各路實力強大的諸侯一起合圍項羽.劉邦還許下諾言:只要打敗項羽,他將把臨淄和大梁的土地劃歸韓信和彭越.各路諸侯得到許諾,更加擁戴劉邦,幾支人馬匯合一處,兵多糧足,聲勢浩大,一場圍剿西楚霸王的戰爭就要開始.
劉邦首先拜帥的是足智多謀、能征慣戰的韓信.他們第一個軍事行動,就是用謀士張良的計策,乘楚軍圍攻固陵之時,悄悄派出五千精兵繞到楚軍屯糧草的營地,放火燒毀楚軍的糧庫,埋下霸王項羽日後作戰無有糧草供應的禍根.
項羽神勇無雙,手下部將個個驍勇善戰.如何設計將項羽調出自己的營帳陣地,誤人一個有進無退的絕路,合圍起來,全部殲滅呢?元帥韓信親自帶領謀士四處察看地形.終於選中在安徽九里山中,調兵遣將設下十面埋伏,同時又派出能言善辯的謀士李左車詐降,取得項羽的信任,引誘他進入十面埋伏的圈套.
霸王項羽擁有幾十萬人馬,但兵力遠不能與合圍的劉邦大軍相比,他決心深溝高壘,守住城池,不與劉邦的龐大軍隊正面作戰硬拚死殺.何況江東是項羽起兵的地方,人心歸向霸王,只要耐心堅守陣地決不貿然出擊,一兩個月後,漢軍糧草接濟不上,必會不戰自退.然而項羽最大的遺憾是身邊沒有聰明能乾的謀土.
這天,項羽的伯父項伯面帶興奮匆匆報告,說是漢軍中有個投降的謀士李左車求見大王,願為大王效力.項羽正愁沒有人為自己出謀劃策,白天而降一個李左車,真是驚喜交加.何況這個李左車的遭遇人所共知:他曾在趙王駕前輔佐國事,不得重用;他投奔韓信,韓信受封齊王後,驕傲自信,凡有策劃皆由自己決斷,對帳下謀臣言不聽,計不從,逃離者十有八九,自然李左車也難逃這種境遇.項羽對李左車很是看重,立即派人將他引進帳中盤問、考察,李左車恭謙謹慎,一副十分真誠的模樣:「大王,我一身無依,四海為家,願投麾下,如能得到大王信任,就是叫我以命相抵,我也願意.」項羽對他言談舉止十分滿意,然而目前兩軍正在交戰,詐降的奸細太多,不可不防啊!項伯一旁直言相探:「兩國交兵,不得不防詐降之人.」
「我不過是個謀士,又不能帶兵上-陣作戰,就是有什麼計策,也只不過是說出來,由大家商議,聽不聽最後還在大王.至於您這邊力量的虛實布置,韓信早有探報,根本不需要我冒殺頭的危險詐降探聽.大王倘若見疑,是臣兩眼不明,誤投其主,實為最大的愚蠢,莫若死在大王面前,以明心跡.」
說罷,李左車便往身邊柱上撞去,被眾人救下.李左車是個學識淵博的智者,霸王又見他赤膽忠心,自然也是想從他嘴裡探聽劉邦大營的虛實,就把他留在身邊任用.
項羽大軍堅守陣地,不予出擊,整座大營靜悄悄的,以逸待勞.這日探子忽然飛馬來報,說韓信大軍兵屯垓下,貼出榜文辱罵大王,細作抄來,獻與大王細看.榜文寫道,人心皆背楚,天意屬炎劉,劍光生烈焰,要斬項王頭.
項羽生性剛烈暴躁,點火就著,豈能容忍別人惡意取笑?!馬上就要點兵去捉拿韓信,周蘭等眾將拚命攔阻:「這是韓信的誘兵之計,不過是寫了這么幾句狗屁不通的詩文,煽動大王怒火,您萬萬不可輕舉妄動.」
項羽轉身故意徵求李左車意見.
李左車道;「韓信本是自大狂妄之徒,故意口出狂言,根本嚇不倒大王.不過,依我看,您要保存自己的實力,也不能老躲著不動,您想韓信他們豈能久等不戰,臼白讓士兵和戰馬消耗糧草,他們見您久守不攻,必會轉移力量去攻打您的領地彭城,如彭城失守,您可就無家可歸了.您若主動領兵出戰,打了勝仗,自然可破劉邦漢軍;若不能勝,您還可以退歸彭城,此乃進可以戰,退可以守的萬全之策.不過,我是初來之人,不敢多話.」
李左車巧舌如簧,力排眾議,左右逢源,處處有理,終於說服了剛愎自用的項羽主動出擊,率領10萬大軍向垓下進發.
項羽重臣虞子期是愛妃虞姬的哥哥,對項羽忠心不二,他察言觀色,早巳看出李左車心術不正,但項羽很難聽取別人的看法,他萬般無奈,只有去找妹妹勸說項羽回心轉意.虞姬跟隨項羽征戰多年,不但美貌聰明,因自幼讀書習劍,很能理解丈夫的稟性,常為丈夫分憂解難,項羽也能聽她勸解.今日聽哥哥所談李左車之事,憂慮萬分,暗暗著急:霸王這種獨斷專行、拒納忠言的狂傲性格,日久必敗於劉邦之手.
很晚,項羽才回到營帳安歇,虞姬見項羽面色陰沉,越發小心伺候,為他脫盔解甲,輕聲細語問他為何氣惱.項羽說:「劉邦這個忘恩負義的小人,會合各路諸侯與我討戰,還四散揭帖毀謗孤王.」
虞姬乘機勸道:「用兵之道,在於知己知彼,若以一時氣憤,草率出兵,恐怕劉邦漢兵勢眾,韓信用兵多詭詐,終非是大王之福啊!」「妃子之言,句句有理,孤若遲遲不敢出兵,豈不被天下諸侯取笑?」
「大丈夫能屈能伸,何懼別人恥笑?再說李左車伶牙利齒,底細並未摸清,需要多加小心為是.」
項羽攻心已定,連虞姬的苦口婆心也覺得煩躁啰嗦:「孤從起事征戰,從未打過敗仗.孤此番出兵,若不滅漢誓不回程.妃子不必多言,明日發兵,妃子隨孤同行!」
虞姬怕惹惱項羽,不再多言,命人擺酒,伺候大王痛飲解憂.
第二天,楚營號角聲鳴,旌旗招展,項羽登台,點齊各路兵馬,准備出戰.忽然天上烏雲翻滾,颳起一陣狂風,將纛旗旗桿咔啦啦攔腰折斷,項羽座下烏騅遍體抖戰,蹦跳咆哮.眾兵預感不祥,大驚失色,項羽愛將周蘭勸道:「旗折馬吼,於軍不利啊!」
虞姬也勸:「今日出兵;望大王聽從勸諫,方能百戰百勝.」
項羽鼻子里哼了一聲,他與劉邦交手七十次征戰,從無敗績,今日,箭上弦,刀出鞘,出發在即,豈有退回之理?!
在此關鍵,李左車又乘勢向霸王報告一個好消息:韓信好大喜功,聚攏來眾多兵將,卻不知拖累也太大了,眼看糧草接濟不上,他已命令一部分軍隊返回駐地,漢王劉邦也領著一部分人馬回了成皋,我們應乘此機會,加速行軍出擊漢軍.項羽聽此消息,進攻的決心更加堅定,立即帶領大軍快速向垓下進發.
項羽大軍駐扎垓下後,心裡也不踏實,派人急速去打探劉邦、韓信的退兵戰況.探子回報說:韓信大營在九里山東邊駐扎,各路軍營相連,兵多糧足,聲勢浩大,並無退兵之意.項羽聽後大驚失色,瞪著一雙失神的圓眼大叫:「哎呀!我軍已陷入重圍!」
項羽急令尋找李左車,早已不見蹤影.李左車誘敵深人埋伏的使命已勝利完成,偷偷溜回漢軍大營復命.
韓信眼見魚兒上鉤,他又安排劉邦與項羽親自對陣,第二天雙方交戰,項羽一見劉邦,格外動怒,破口大罵:「你這個毫無信義的小人,前者固陵之敗,免汝一死,五年之間,未與你交鋒,今日活該你撞到我的槍上,定讓你必死無疑.」
劉邦聞言,毫不動怒,仍用言語刺激項羽;「孤與你鬥智不鬥勇,今日一戰,管教你全軍覆沒.」
兩軍將士互相拼殺,劉邦佯敗,引誘項羽追殺出數里以外,來封一座山口處,項伯恐怕有詐,提醒道:「大王且住,不要中了劉邦誘敵深入之計.」
項羽恍然大悟,勒住烏騅,傳令退兵,大軍忽啦啦轉頭退走.山頭忽然有人高喊項羽的名字,正是奸細李左車:「大王請轉來,漢室當興,楚國當滅,大王已進入牢籠,何不趁此歸順,為臣李左車願為引薦之人.」
項羽又見一個仇人,哇呀呀暴跳如雷,豈能罷休,轉身吶喊:「眾將官,給我追呀!」
剛轉頭的楚軍又忽啦啦的再轉過頭來,不知死活的進入九里山口,鑽進劉邦、韓信布置的十面埋伏,漢軍得手,迅速圍攏楚軍.
項羽憑著掌中槍左沖右突,殺退一批又一批,殺退一層又一層,十萬人馬怎敵得過三十萬人馬精心布置的包圍?萬分危急中楚將軍鍾離昧、周蘭冒死殺進重圍,護住項羽突圍出去,周蘭不幸陣亡.
韓信布下的十面埋伏獲得大勝,可惜項羽逃脫.
大敗而歸的項羽,走進營帳,臉色鐵青,虞姬從沒見過丈夫打敗仗,心中十分難受.但她竭力剋制情緒,安慰大王,從此他們決定堅決守住營地,不再出擊,只待漢軍無糧自會退兵.可是他們決沒有料到,楚軍的糧庫早巳被漢軍燒毀,連糧道都被截斷,三軍沒有糧草,軍心動搖,怨聲載道.
有的說:「大王只會喝酒發火!」
有的說:「大王忠奸不分,只會上當受騙!」
有的硬要拼殺出去,總比呆在這兒等死強,
項羽此刻在帳中,一籌莫展,虞姬忙為大王擺酒解悶散心.幾杯喝下肚,帳外一陣陣西風吹起,樹枝唰唰作響,似有無數冤魂哭泣,項羽嘆道:「此乃天亡我楚,非戰之罪!」
虞姬聽此話,預感不祥,見天色不早,伺候丈夫早早脫衣安歇,她心裡不踏實,提燈出帳巡視.
月色正明,更深人靜,夜風中隱隱約約傳過來一陣極為熟悉的歌聲,歌聲卻是從對面劉邦軍營中傳出來的,唱的都是楚歌.難道霸王的楚地已被劉邦佔領了么?否則漢營中怎麼會有人會唱楚歌,該不是劉邦徵集楚地的楚國人充實了漢軍?真令人憂慮重重.
漢軍中傳唱楚歌;正是韓信動搖項羽楚軍軍心使用的計謀,他使人故意教給漢軍唱楚人家鄉的歌曲,熟悉的鄉音惹起楚軍兒郎思念父母,思念妻兒,思念家鄉,也使他們誤以為劉邦已佔領他們的家鄉.而自己困守垓下,內無糧草,外無救兵,坐著等死,聽著這些令人牽腸掛肚的鄉音,楚軍三三兩兩地開了小差,後來竟是整批溜走.
今晚,虞姬夜巡,才聽見這些擾亂軍心的楚歌,忙進帳喚醒大王,一同出帳細聽,大王聽到了楚歌,不由驚道:「敵軍中多是楚人,定是劉邦已得楚地,孤無退路,大勢去矣!唉!前者我項羽如何能取勝,因為各路英雄各自為戰,孤家可以消滅一處,再佔一處.如今各路人馬聚集一齊合力來攻我,你我困在垓下,兵少糧盡,萬不能守.孤決心再與那賊子交戰,此番勝敗難定,妃子啊,看此情形,今天就是你我分別之日了.」
虞姬聽此言,早已泣不成聲.
帳外烏騅哀鳴,項羽出帳,愛撫著伴隨自,己出生人死的座騎,烏騅眼睛含淚,靜靜地看著主人.虞姬強做歡顏勸慰丈夫;「垓下之地高崗絕岩,易守難攻,只要我們按兵不動,候得機會,再圖謀也還不遲.」
虞姬又把項羽勸進帳中,喝酒解悶,幾杯酒下肚,項羽慷慨悲歌:
咳!想俺項羽呼!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跟隨項羽多年,從沒見過丈夫如此深切悲涼的歌聲,自知與他團聚的時日無多,穿戴起華貴漂亮的衣飾,手持寶劍,邊舞邊歌:「勸君王飲酒聽虞歌,解君憂悶舞婆娑,嬴秦無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敗興亡一剎那,寬心飲酒寶帳坐!」
項羽飲酒消愁,忽然探馬飛報:「大軍壓境,漢軍分四路圍攻.」
項羽立即披掛出帳,探馬又報:「四面楚歌,八千子弟兵俱已散盡.」
項羽情知大勢去矣!他催促愛妃穿戴戰袍,快隨他殺出重圍,這時候虞子期也來保護大王突圍,虞姬不願拖累項羽,鎮靜地叮囑丈夫:「此番出兵,倘有不利,且退往江東,再圖後舉,望大王自己多多保重.」
猛不防,虞姬抽出項羽腰上佩劍,自刎身死.
項羽跨上烏騅,像受傷的猛虎,帶著最後的八百子弟兵突圍而出.天亮以後,漢軍發現昨夜突圍南逃的竟是項羽,韓信急令大將灌嬰率五千騎兵追殺項羽.項羽一路急奔,已過了淮河,跟隨左右的已不過百人.他們來到了淮南陰陵,面前有兩條岔路,不知何去何從,向路邊農夫問路,農夫打量眼前這位軍爺,形貌狼狽,目露凶光,隨手一指:「向左去便可.」殊不知左面是一片沼澤.等到項羽人馬從沼澤中掙扎出來,追兵已到.
此刻項羽的兵將只有二十八人了,眼見五千人馬圍追上來,項羽自知不能逃脫,他依然毫無懼色地對部下說:「我起兵至今整整八年,打了大小七十餘戰,攻必克,戰必勝,從未失敗過.今天被困,我要三次沖擊漢軍,斬將奪旗,讓你們知道天亡我也,非戰之罪.」
說罷,大吼一聲,躍馬橫槍,沖向漢軍.漢軍馬上圍攏上來,無人能擋得住項羽的丈八大槍,一員漢將被挑於馬下,漢軍竟被逼退數里,再次圍攻上來,又被項羽斬殺了領兵的都尉及數百軍士,項羽部下只損傷兩人.
然而漢軍人多勢眾,待項羽拼殺到烏江邊上時,只有他血透征袍,單槍匹馬了.浩浩烏江之上,岸邊泊著一隻小舟,這是韓信事先命人喬裝漁夫,備好小船,去江邊等候項羽.
過了江,項羽便能回到自己起事的家鄉了,然而他寧死也不回了:「當初我帶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西去打天下,一直發展到幾十萬大軍,而今天,他們全完了!我有何顏面回去見江東父老鄉親!」
他跳下馬來,這匹烏騅戰馬載著他出生人死,所向無敵,他請漁夫將馬渡過江去,逃一條生路,烏騅哀鳴,拒不登舟,忽然揚蹄跳人江中,被波濤捲走.
追兵已到,漢兵漢將多得像螞蟻抬螳螂一樣一層一層圍攏上來.項羽瞪著一雙電光閃爍的眼睛,拔出寶劍,大步迎敵,漢軍竟無一人敢近他身前.項羽忽然看見漢軍中有個熟人,正是叛楚降漢的部下呂馬童:「呂將軍來得正好,聽說劉邦為了買我的人頭,賞千金,封萬戶,好,孤將首級割下,賜給你,請功受賞去吧!」
漢軍兵將嚇得連連後退,項羽自刎而死,兩眼圓睜,死不瞑目.
劉邦率軍趕到,立即傳令:「項羽既死,屍首不可損壞,葬以諸侯大禮.」
項羽死時,年僅三十一歲.

閱讀全文

與四面楚歌霸王別姬十面埋伏是哪個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