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八年級上冊的歷史1—15課的總結大綱
§1.1
1、為什麼北京人要過群居生活?
答:在北京人生活的時代,環境險惡,生產工具簡陋,生產力極其低下,靠個人的力量無法生存。那時的人們,只能共同勞動,共同分享勞動果實,過著群居生活。
§1.2
2、原始農業和畜牧業是怎樣產生的?
答:大約在一萬年以前,氣候變得溫暖濕潤起來。環境的變化和人口的增加,僅靠採集狩獵難以滿足人來對事物的需求。於是,在一些自然條件適宜的地區,人們經過長的嘗試摸索,栽培了某些野生植物,馴養捕捉到的一些野生動物,以補充食品。原始農業和畜牧業逐漸產生了。
§1.3
3、《吉爾加美什》寫到了什麼?
答:史詩寫道吉爾加美什力大無比,強迫居民為他構築城桓,只是民怨沸騰.居民紛紛向天神控訴。天神派來半人半獸的勇士,經過一番激烈的搏鬥,兩人最終結為好友,一同為民除害。他們殺死了種種害人的怪物,成為受人愛戴的英雄。
4、《特洛伊木馬》在哪部歷史典著中,是怎樣的一個故事?
答:《荷馬史詩》。特洛伊王子拐走了美麗的斯巴達王後,斯巴達王的兄長邁錫尼國王,為此聯合十萬希臘大軍攻打特洛伊,但圍攻了9年也沒有打下來。後來希臘軍假裝撤退,留下一個巨大的木馬。特洛伊將木馬當作戰利品帶進城裡,當晚,藏在木馬里的希臘士兵沖殺出來,里外應和,一舉攻下了特洛伊城。
5、黃帝、炎帝各有什麼發明?
答:相傳炎帝發明耒耜,教人農耕,嘗遍百草,發明醫葯,因此號稱神農氏。他還發明陶器,開辟集市。黃帝開始建造宮殿,發明車船,製作衣裳,教人打井,還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音樂。他的妻子、嫘祖發明了養蠶抽絲技術。
6、為什麼我們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答:炎帝和黃帝,是距今約四五千年我國黃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領。那時候,部落之間經常發生戰爭。炎帝部落和皇帝部落聯合起來,打敗了東方強大的蚩尤部落。後來,兩個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後華夏族的主體。炎帝和黃帝被尊為華夏族的人文初祖。因此我們也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2.1
7、猶太人的來歷是什麼?
答:在兩河流域還有希伯來人。希伯來人建立的國家,位於地中海東岸巴勒斯坦一帶,後來分裂為以色列和猶太兩個王國。幾個世紀以後,這兩個王國先後為外族所滅。以後漫長的歲月里,希伯來人流散到世界各地,統稱為猶太人。
§2.2
8、漢謨拉比是一個怎樣的人?
漢謨拉比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國王。他勤於朝政,在位四十年中,使巴比倫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他確立了絕對的王權統治地位,自稱「巴比倫之王」和「世界四方之王」,並建立了官僚統治機構,各級官吏由他直接任免。他還建立了軍隊,指揮官由他任命。漢謨拉比極力宣揚自己與神靈的密切關系,稱自己是天神和地神的寵人,他的王權來自神的授予。
9、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是怎樣的?
答:第一等級是婆羅門,他們掌握祭祀大權;第二等級是剎帝利,由國王、武士和官吏等組成;第三等級是吠舍,包括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和商人,供養前兩個種姓;第四個等級處在社會最底層,叫做首陀羅,包括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
其中婆羅門和剎帝利是統治階級,吠舍和首陀羅是被統治階級。
10、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有怎樣嚴格的規定?
答:下一級的人不能從事上一等級的職業,不同等級的人不能互相通婚。
11、我國商朝的奴隸生活是怎樣的?
答:奴隸主要來源於戰俘和觸犯刑法的罪犯,他們毫無人生自由,經常被國王和貴族用於賞賜和買賣。貴族除了強迫努力做苦役之外,有時還把他們殺死,作為祭祀祖先的貢品,或者為死去的貴族殉葬。
12、我國第一位出現在文字中的女將軍是誰?她是怎樣一個人?
答: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也是中國第一位出現在文字記載中的女將領。她英勇善戰,功績卓著,曾經率領一萬多人出征。在她的墓中隨葬了大量的兵器,在其中的一件鉞上,刻著她的名字,它是婦好可以領兵打仗的權利的標志。
13、《漢謨拉比法典》的歷史地位是怎樣的?
答:古巴比倫的《漢謨拉比法典》,是迄今發現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2.3
14、星期制度和計時法的來歷是怎樣的?
答:兩河流域的人們,通過觀察月亮圓缺變化的規律,編制了太陰歷。他們規定七天為一星期,每天各有一位星神「值勤」,從星期天到星期六分別是太陽神、月神、火星神、水星神、木星神、金星神、土星神。在計時方法上,他們把一天分為12小時,每小時60分,每小時60秒。我們現在使用的七天一星期的制度和計時法就是由此演變而來的。
15、佛教的傳播、發展順序是怎樣的?
答:佛教產生於公元前6世紀,在公元前3世紀阿育王在位時得到很大發展,並且開始向外傳播。他在印度興建了許多佛寺、佛塔,召集佛教徒聚會,讓他們整理和編纂佛教經典。他還派僧侶到鄰近的國家去傳教。從此,佛教開始廣為傳播,向東南傳入東南亞,向西北傳入中亞。公元前後(西漢末年),佛教經由中亞傳入中國內地,此後又由中國傳入朝鮮和日本。
§3.1
16、陶片放逐法是怎樣的?
在雅典,為了防止某些人權力大而破壞民主度,雅典人還發明了陶片放逐法。每年專門召開一次公民大會,公民們把他們認為是民主制度的敵人的名字寫在陶片(或貝殼)上。如果出席大會的人數超過6000,得票最多的人就會受到為期十年的放逐。
17、雅典的民主制度是完善的嗎?為什麼?
答:不是。雅典的民主制度,使公民積極地參加議政,但是,這種民主建立在奴隸制的基礎之上,有很大的局限性,佔大多數人口的努力、婦女和外國人沒有任何政治權利,政治權利僅限於成年男性公民手中。總之,雅典的民主制度雖然不夠完善,但從歷史角度看是一個飛躍。
18、為什麼說雅典城邦「斯巴達」就像一座大兵營?
答:斯巴達人崇尚武力,熱衷於征服鄰邦。斯巴達人的一生都必須服從城邦的軍事需要,男嬰出生時,殘弱的即被丟棄,健壯的7歲時就要開始軍事訓練,女孩也要練習跑步、投矛等,以便將來成為強壯的母親。因此我們說,整個斯巴達就像一座大兵營。
19、「法西斯」一次的來歷是什麼?
答:羅馬共和國建立後,共和國的執政官有很大權力,他們出行時有12名扈從跟隨。扈從肩上扛著象徵權力和威信的束棒,叫做「法西斯」。
20、羅馬的軍隊是怎樣的?
答:羅馬人是個尚武的民族,他們崇拜英雄,教育孩子要勇敢、善戰。羅馬軍隊作戰英勇,戰術高超。羅馬軍團由青年兵、壯年兵、後備兵三個戰列組成,每個軍團配有工兵、機械兵和騎兵,具有多兵種協同作戰的「集團軍」優勢。
21、為什麼稱地中海是「羅馬人的小澡盆」?
答:隨著版圖的日益擴大,共和體制越來越不適應統治的需要。公元27年,屋大維自稱共和國的「元首」,獨攬大權,實際上成為皇帝。從此,羅馬共和國被羅馬帝國取代。在帝國期間,政治相對安定,經濟上也出現繁榮。到2世紀,羅馬成為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地中海成了羅馬帝國的內海,有人戲稱它為「羅馬人的小澡盆」。羅馬帝國是當時世界上強大的國家之一。
22、《十二表法》地位在歷史上是怎樣的?
答:《十二表法》是羅馬法與歐洲法學的淵源。羅馬法對後世歐美各國的法律影響很大,成為近代西方各國法律體系的基礎。
23、「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諺語的來源是什麼?
答:羅馬人修建了以羅馬為中心的道路交通網,這些道路數量眾多,飽經風霜而堅固依舊,所以會有「條條大路通羅馬」之說。
24、西方文化之根是什麼?為什麼這樣說?
答:是古希臘與古羅馬文明。古希臘人與古羅馬人創造出許多自然科學和人文成就,他們的科學知識與科學思想成為西方近代科學的源頭。
§3.2
25、封建制度是怎樣形成的?
答:查理曼帝國幾十年的擴張戰爭,使廣大人民深受其苦,許多破產的農民被迫投靠封建主,變成了依附於封建主的農奴。同時,查理把征服得來的大部分土地分封給臣下。在這一過程中,封建制度逐步形成了。
26、英吉利王國是怎樣形成的?
答:公元5世紀,日耳曼人的一支盎格魯""撒克遜人進入不列顛,他們就是今天英國人的祖先。起初,他們建立起許多小國,後來經過兼並戰爭,9世紀早期,形成了統一的王國,從此有了英吉利這個名稱。
27、基督教對歐洲有什麼影響?
答:西羅馬帝國滅亡後,許多國王先後皈依了基督教,教會也利用國王的力量擴大自己的影響。教會不僅通過各種手段佔有大量地產,還經常干涉和控制各國的事務。在中世紀,基督教成為歐洲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文化教育也為之所壟斷。
28、查理這個統治幾乎整個西歐的國王,卻跪在教皇面前接受加冕,這是為什麼?
答:查理為了取得基督教的支持,鞏固自身統治,需要加強與教會的關系,而基督教為了維護自身的生存,也須藉助查理的勢力,通過加冕儀式,代表隊查理稱帝的認可,意味著查理有傳播與捍衛基督教的義務,標志著教權與皇權之間的相互利用的關系及其聯盟的成立。
29、中世紀的庄園中,農奴的生活是怎樣的?
答:農奴從主人那裡領取一小塊土地耕種,維持生活,但也要按時向主人繳納租稅。此外,還要承擔各種雜役。他們缺乏人生自由,結婚也要獲得主人的允許。由於生活極端貧困,農奴很少有人活過40歲。
30、中世紀鄉村中的庄園生產和生活狀況是怎樣的?
答:庄園幾乎成為自給自足的小世界。庄園的主人可以時國王、貴族或教會,勞動者是依附於封建主的農奴。庄園的大小不一,通常由一個或幾個村落組成,庄園內有封建主的城堡、教堂、磨坊、耕地,以及農奴的住宅。庄園中的一切產品都用於封建主和勞動者自身的消費,只有極少數自己不能生產的物品,如鹽和鐵,需從外部購買。
31、中世紀時,新興城市如何興起的?
答:在中世紀初期,由於戰亂不斷,古代的城市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城市經濟也隨之衰敗。從11世紀起,經濟逐漸恢復,人們開始頻繁地把剩餘產品拿到市場上去交換,原有的城市復甦,新興的城市也不斷涌現,比如巴黎、倫敦、威尼斯、熱那亞、佛羅倫薩等。
32、行會是什麼?
答:隨著中世紀城市的興起和手工業生產的繁榮,為了保護同行手工業者的利益不受外人侵犯,城市中手工業者成立了一種新的社會組織——行會。後來,行會的代表還可以通過選舉進入市政會。
§3.3
33、伊斯蘭教是在怎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答:6世紀末,阿拉伯部落間為爭奪水源和牧場相互仇殺,阿拉伯半島內部矛盾重重,阿拉伯人渴望建立起統一的國家。在這一形勢下,伊斯蘭教應運而生。
34、伊斯蘭教的清真寺的格局是怎樣的?
答:清真寺是伊斯蘭建築風格的代表,它一般以原定寺廟為主體,坐落在正方或長方形院子的中央,四周帶有拱門的輪廓。它的牆壁上還裝飾著各種鑲嵌圖案,整個清真寺看上去華美壯麗,別具一格。
35、阿拉伯文化有什麼突出特點?
答:阿拉伯文化在當時具有領先地位和融合的精神,地跨亞、非、歐和阿拉伯帝國的形成,促進了伊斯蘭文化的傳播,也推動了帝國范圍內各個地區文化的融合,它是在吸收、消化埃及、兩河流域、波斯帝國和羅馬希臘文化的基礎之上形成的。既有鮮明的特點,又有很強的包容性。
36、阿拉伯人對世界文化的傳承和交流有什麼作用?
答:阿拉伯帝國時期,阿拉伯人把古希臘、羅馬和古印度的著作翻譯成阿拉伯文,世界文化得以保存,不少阿拉伯人穿梭往來於三大洲,帶去了阿拉伯的天文學、醫學知識和伊斯蘭教,帶回了東方的特產和先進的技術。它也把中國和東方國家一些文化傳遞到歐洲,促進了這些地區文化與經濟的發展,阿拉伯文化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橋梁作用。
§4.1
37、周朝發展並完善了什麼文明,它包括哪些制度?
答:古代禮樂文明。禮樂文明包括宗法制、分封制和禮樂制度。
分封制是周武王除了王都周圍地區由周王直接統治外,還將其他地區先後封賜給親屬、功臣等,建立諸侯國。諸侯必須服從國王命令,交納貢品,守衛疆土,管理地方事務,保衛周王室。分封制確立了周王的權威,擴大了周朝控制的區域。
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礎,它是根據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來決定繼承權利的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結合起來,密切了周王室和各諸侯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周王迅速發展為幅員遼闊、對周圍民族具有較大影響的國家。
同時,周朝通過禮樂制度來規范貴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貴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貴賤長幼之間要有明顯的差別,就連如何稱呼「死」,不同等級的貴族也不一樣。相傳周朝的禮樂制度是周公制定的。
38、「春秋」和「戰國」名稱的由來是什麼?
答:「春秋」,取自於魯國編年史《春秋》。這部書記載了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5世紀的歷史,這段歷史被稱為春秋時期。「戰國」一詞原指當時不斷戰爭中的諸國,西漢《戰國策》一書編定後,「戰國」成為公園前5世紀到公元前3世紀的時代專用名詞。
39、請分析為什麼齊桓公能最先稱霸。
答:齊國背陸面海,資源豐富,有利於發展經濟。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進行改革,增強了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齊桓公採用管仲的建議,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義下,團結其他諸侯,抗擊威脅中原的周邊少數民族,還出兵阻擋北上的南方強國楚,在諸侯國中樹立了威信。後來,齊桓公召集諸侯國在葵丘會盟,周王室也派人參加,正式承認了齊桓公霸主的地位。
40、戰國七雄確立統治地位,有哪些變法?
答:戰國七雄為了確立統治地位,維護自己的利益,打著「富國強兵」的旗號,先後進行變法。主要有李悝在魏國變法,吳起在楚國變法,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國變法。
41、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結果分別是什麼的?
答: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有:Ⅰ 廢除土地國有,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Ⅱ 獎勵農耕,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Ⅲ 獎勵軍工,立了軍工的人,按功勞大小授予不等的爵位和田宅;Ⅳ 建立縣制,把原來居民聚落合並為縣,由國家直接任命官吏管理。
商鞅變法使秦國實力大大增強,成為戰國中後期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42、百家爭鳴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答:春秋戰國時期,形成了一個擁有學識的文士階層,同時由於社會的動盪和變革,士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治國理想,四處游說講學,針對社會問題提出不同見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43、秦始皇鞏固統一的措施有什麼?
答:⑴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制,在中央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設郡、縣,官員都有皇帝直接任免;⑵經濟措施:統一貨幣和度量衡,貨幣採用圓形方孔錢(秦半兩);⑶文化上:統一文字,以小篆為標准文字,後演變為隸書;⑷思想上:採納李斯的建議,進行焚書坑儒;⑸交通上:大修馳道,拆除路障,統一車軌⑹軍事上:修築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北拒匈奴,開鑿靈渠(連接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南統越族。
44、「皇帝」一詞的來歷是什麼?
答: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後,認為自己的功德高過古代的三皇六帝,於是採用「皇帝」的稱號。從此,「皇帝」一詞成為此後兩千多年中國古代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號。
§4.2
45、「文景之治」是指什麼?
答:漢文帝、漢景帝吸取秦亡的教訓,減輕農民徭役負擔,注重發展農業生產,提倡節儉,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發展,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文景之治」。
46、「七國之亂」是指什麼?
答:吳王劉濞很早就有篡奪皇位的打算。當朝廷著手削奪他的封地時,他聯合其他六位諸侯王起兵反叛。這次叛亂,歷史上稱作「七國之亂」。七國都是當初劉邦分封的同姓諸侯王,他們以「誅晁錯,清君側」為借口起兵。漢景帝被迫殺死晁錯,以安撫叛亂的諸侯王。但劉濞不僅沒有退兵,反而揚言「我已為東帝」。景帝於是起用大將周亞夫平定了叛亂。
47、漢武帝的主要政績有什麼?
答:⑴政治上:①實行「推恩令」,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②採取了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鞏固了思想上的統一,出現了「大一統」局面;③加強監察制度,對中央和地方的各級官員進行監督,以加強皇帝的權威;⑵經濟上:把鑄幣、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親治黃河,使農業生產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⑶民族關繫上:①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與西域的往來②北擊匈奴(衛青和霍去病),取得決定性勝利,使北部邊境安定。③在西南設立郡縣,疆域大大擴展了;⑷文化上:在長安設立太學,地方設立官學,大大推行了儒學教育(西漢時期,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的正統思想,一直延續了兩千多年)
48、西域是指今天的哪裡?張騫出使西域有什麼歷史作用?
答:西域是指玉門關、陽關以西包括今天新疆以及更遠的地區。公元前138年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出使西域後西域的良種馬、石榴、核桃及樂器和歌舞開始傳入中原。漢族的鑄鐵、開渠、鑿井等技術和絲綢、漆器、金屬工具等也傳到了西域。開辟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49、「光武中興」是指什麼?
答:在劉秀(光武帝)統治時期,減輕賦役負擔,作用清廉官吏,社會安定,經濟好轉,史稱這一時期為「光武中興」。
50、我國的經濟重心是怎樣轉移至南方的?
答:自東漢以來,西部和北部周邊的少數民族不斷地向內地遷徙,他們同漢族長期雜居,相互影響。後來,由於戰亂、災害等各種因素,大量北方人民紛紛遷徙到江南各地。北方人民的南遷,給南方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極大地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為中國古代社會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礎。到隋唐五代進一步發展,到了宋元時期,經濟重心已完成向長江流域的轉移。
5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內容和作用是什麼?
答:主要內容:⑴政治:①採用漢族統治政策②從平城遷都至洛陽⑵經濟:使用均田制⑶文化習俗:①改漢姓②穿漢服③講漢話④提倡與漢族通婚。
作用:北魏孝文帝廢除鮮卑舊學,學習漢族先進文化的改革,有利於少數民族接受先進的經濟文化,有利於北方民族融合的實現,為隋唐重新實現統一準備了條件。
52、唐太宗是如何治理國家的?
答:⑴政治上:善於用人和虛心納諫,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擴大科舉選拔,重視人才的培養與選拔;⑵經濟上:減免租賦和力役,重視農業生產;⑶對少數民族一視同仁,促進民族關系的融合。唐太宗在位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民族關系融洽,社會安定,國力增強,被稱為「貞觀之治」。
53、「貞觀遺風」是指什麼?
答: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統治時期重視人才,社會生產繼續,發展史被稱為「貞觀遺風」。
54、「開元盛世」是指什麼?
答:在唐玄宗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空前繁榮,倉庫充實,人口明顯增加,唐朝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55、「安史之亂」是怎樣的?
答:唐玄宗後期,爆發了以邊防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為首的叛亂,史稱「安史之亂」。是唐朝開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56、《史記》是怎樣的一部書?
答:《史記》是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史學巨著。它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時期,約三千年的主要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體例完善,史料翔實,敘事簡潔,文筆生動,成為後世編寫史書的典範。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57、道教是怎樣的?
答:道教產生於東漢末年,尊老子為教主,宣揚通過修身養性和煉丹服葯,可以長生不老。因老子姓李,唐代統治者對道教特別推崇。唐玄宗曾親自為道教經典《道德經》作注,把它列為諸經之首,頒布天下,命令所有人都要學習它。
58、絲綢之路是什麼?
答:張騫通西域以後,各國商人、使者東來西往,通過河西走廊,開通了一條從長安向西,往中亞、西亞,直達歐洲的交通大道,中國的絲綢等物品可以運到古羅馬。這條溝通中西交通的陸上要道,就是著名的「絲綢之路」。
59、絲綢之路傳遞的物產主要有哪些?
答:除了絲綢,中國的陶瓷、鐵器、漆器等商品也是通過這條道路運送到西方。而西方商人則利用這條道路把毛皮、香料、葯材、珠寶等物品運到中國。
60、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好嗎?為什麼?
答:從主觀原因看,隋煬帝是為了加強北方和東南地區的控制,到江南巡遊,而開鑿運河沉重的經濟負擔卻壓在了百姓的肩上,這也是導致隋朝很快滅亡的一個直接原因,因此這是沒有益的;從客觀角度看,由於我國主要河流走向都是由西到東,開鑿一條南北向的運河以後,可以較好地促進南、北方地區文化交流,有利於經濟發展,因此這也是有益的。
§4.3
61、「澶淵之盟」是指什麼?
答:1004年,遼軍大舉進攻北宋,直逼黃河岸邊的澶州城,都城東京局勢危急。有人主張遷都避讓,宰相寇準堅決反對,力勸宋真宗親自率兵出征。當宋真宗來到澶州時,宋軍士氣大振。此後,宋遼議和,遼退兵,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給遼銀和絹。這次協議,歷史上稱為「澶淵之盟」。「澶淵之盟」帶來了宋遼間一百多年相對和平的局面。
62、元朝疆域空前遼闊,為更好的統治,元朝採取了哪些措施?
答:⑴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簡稱行省。⑵中央設宣政院,加強了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行政區。⑶建立比較完善的驛站系統。
63、「陶瓷之路」是指什麼?
答:「陶瓷之路」就是「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古代的絲綢除了通過河西走廊大量輸往中亞、西亞、非洲、歐洲的國家外,也經由海上航路源源不斷地銷往世界各地。因此,人們稱東西方的海上航路為「海上絲綢之路」。中國的陶瓷也經由這條海上航路銷往各國,於是,它又被稱為「陶瓷之路」。
『貳』 八年級上冊|一15課歷史重點
第1課來 鴉片戰爭
1.林則徐虎門銷煙自
虎門銷煙:1839年6月3日,林則徐下令將237多萬斤鴉片在廣州虎門海灘當眾銷毀.
虎門銷煙的影響:虎門銷煙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決心和勇氣,振奮了民族精神,維護了民族尊嚴。林則徐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虎門銷煙是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偉大起點。
2、鴉片戰爭(時間:1840年6月------1842年8月)
原因:直接原因:是以中國的禁煙運動為借口,保護鴉片貿易。
根本原因:是為了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
3.中英《南京條約》 (1)時間: 1842年8月29日(2)內容: ①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 ②中國賠款2100萬銀元。③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英國還取得了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權利,建立了租界;取得了領事裁判權,外國人犯法中國不能處罰;片面的最惠國待遇。(3)危害:《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鴉片戰爭的影響: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
『叄』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革命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
遼沈戰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間進行的
遼沈戰役共殲敵47萬人,解放了東北全境,連同其他戰場的勝利,人民解放軍上升為300萬人,國民黨軍隊則下降為290萬人。全國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此,人民解放軍不僅在質上佔了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佔了優勢。遼沈戰役的勝利,使得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鞏固的具有一定工業基礎的戰略後方,並擁有了東北野戰軍這支近百萬的戰略預備隊,為以後解放平津與華北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已經迫近的標志。」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發起,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
淮海戰役勝利結束。這次戰役共計殲敵55.5萬人,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的地區。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帶京、滬一帶完全暴露於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之下。
平津戰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間進行的
平津戰役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地區基本獲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進一步打擊了國民黨的士氣,對加速解放戰爭的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三大戰役的勝利,使人民群眾勝利地完成了與敵主力的戰略決戰。三大戰役共進行了142天,殲滅敵人173個師,共計154萬多人。連同在此期間其他地區的作戰,人民解放軍共計殲敵182萬人。這意味著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滅殆盡。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肆』 八年級上冊歷史重點復習資料
八年級(上)歷史復習提綱
第1課 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 ,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 。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 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 斤 。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
3.虎門銷煙的意義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4.中英《南京條約》
時間:
性質: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 條約。
內容①割 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元;
③開放 五處為通商口岸;
④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4. -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 社會,是中國 的開端。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1856-1860年, 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 。佔領北京後,火燒 。
2.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 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3.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 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1860年8月, 率領太平軍在 打敗洋槍隊。1862年,在浙江寧波 的戰役中,擊斃 。
第3課收復新疆
1. 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1878年收復除 外的新疆地區。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 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 。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
1.原因:1894年,日本為實現 的夢想而發動。在黃海海戰中,致遠號管帶 英勇作戰,與艦同沉。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條約規定:
①清政府割 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 ;
③允許日本在 開設工廠;
④增闢 等。
3.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化程度。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 侵略勢力。
2. 組成八國聯軍。
3.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條約規定:
①清政府賠償白銀 億兩,以 等稅收作擔保;
②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③清政府拆毀大沽炮台,允許帝國主義派兵駐扎 鐵路沿線要地;
④劃定北京 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保護,不準中國人居住。
《辛丑條約》的影響: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6課 洋務運動
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洋務派掀起一場「 」的洋務運動,前期以「 」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 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 、張之洞創辦的 、湖北織布局等。從70-80年代籌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 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①在甲午中日戰爭中, 全軍覆沒,標志洋務運動破產。
②失敗的根本原因,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
③但引進了先進技術,客觀上促進了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為中國近代化開辟了道路。
第7課 戊戌變法
1.1895年春, 簽定的消息傳到北京,康有為領導的「 」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公車上書失敗後,康有為、梁啟超創辦 ,繼續宣傳維新變法。不久,他們在北京組織 ,把《萬國公報》改名為《中外紀聞》,維新派政治團體形成了。
2.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3說出「變者,天下之公理也」的是 。 說「各國變法,都是經過流血才成功的。中國還沒有人流血,讓我來做第一個吧!」的是
第8課
1.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 。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 ,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 的革命綱領。 也就是: 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 》,在《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為 三民主義。 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2.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1911年12月 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 正式成立。
3.辛亥革命的意義: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 ,使 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 竊取,沒能完成 的任務。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1.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 」和「 」兩面旗幟,以《 》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即提倡 反對 ; 提倡 反對
提倡 反對 ; 提倡 反對 。 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2.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 》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同年底在北京創辦了《 》。
3.新文化運動的評價: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 、內除國賊」、取消「 」、反對在 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①迫釋放學生、②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③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 革命的開始。
2.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
中心任務是: 。
中共誕生的偉大意義:中國共產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闢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3.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第11課 北伐戰爭
1.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 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 奠定了基礎。
2.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 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 、 、 ;主要戰場: 、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武昌戰役。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 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 。
3.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 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 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 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3.1928年4月, 領導了井岡山會師。兩軍會師後,改編為 。由 任軍長。 任黨代表。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1.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 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 ,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長征途中,紅軍 ,打亂敵人的追剿計劃; ,跳出敵人的包圍,爬雪山,過草地。
4.1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 ,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 和紅四方面軍同 軍勝利會師甘肅會寧,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第14課 難忘九一八
1.1931年 月 日,日本侵略軍有預謀的製造了 。
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 ,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
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
①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②中共派 等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 抗戰開始。
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 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 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月12月12日,發動「 」。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 解決。它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第15課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1.1937年日軍向 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 、 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2.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 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 人以上。
第16課 血肉築長城
1.①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 」,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②為粉碎敵人的「 」政策,1940年8月在 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作戰的地點是: ,主要目標是: 。 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 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
③國民黨軍隊在李宗仁指揮下1938年春取得 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的重大勝利。
2.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 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群眾,壯大人民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1945年 月 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第17課 內戰烽火
1.在抗戰勝利後, 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 ,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 」。
2.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 發動進攻,標志 爆發。
3.1947年夏, 、 率軍挺進 ,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
第18課 戰略大決戰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 、 、 三大戰役。 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 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掌握P93圖)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 ,標志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1.狀元實業家 ,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 」的口號,創辦了 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 (時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並。
2、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時期:
時間 發展狀況 原因
①從洋務運動到清末 民族工業的萌芽,難以生存和發展 封建制度的阻礙
②1912~1914年 各種實業團體如雨後春筍,紛紛出現
③1914~1918年
④1919~1945年
⑤1945~1949年 民族工業也沒能得到
很好的恢復 國民黨發動內戰和
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
3、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特徵
①總的來說是比較 的。
②從行業上來看,主要集中在 部門 。
③地區間發展也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漢等 大城市。
第20課 社會生活的變化
1、中國建造的第一艘輪船是 ;中國出現的第一條正式運營的鐵路是 。
2、我國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 ;我國拍攝的第一部有聲電影是
中國第一部在國際電影節上獲獎的影片是 。
3、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是
4、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報紙是
第21-22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1.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 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
2.揭開制鹼奧秘的 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 」。
3.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 和 。魏源他編成的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 」。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 」,「 」的進步觀點。
4.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 ,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5. 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6.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美術大師徐悲鴻的作品有 等;郭沫若為適應抗戰需要,創作了 。趙樹理的作品是 ;丁玲的作品是 。
『伍』 八上歷史的重點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第1課 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1839.6.3~6.25,虎門銷煙)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1842.8.29中英《南京條約》)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2.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掠奪中國領土最多國家)(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3.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第3課 收復新疆
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1年,中俄《改訂條約》: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2.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課 洋務運動
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 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第7課 戊戌變法
1.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2.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第8課 辛亥革命
1.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2.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1.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2.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3.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3.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第11課 北伐戰爭
1.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3.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1927年8月1日(八一建軍節),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1.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第五次"圍剿"失敗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第四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第14課 難忘九一八
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年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第15課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1.1937年7月7日,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2.1937年12月13日,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第16課 血肉築長城
1.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台兒庄大捷.
2.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第17課 內戰烽火
1.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1945年10月10日)
2.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3.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
第18課 戰略大決戰
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 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統紿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第六單元 經濟和社會生活
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狀元實業家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一戰期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並.
第20課 社會生活的變化
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第七單元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第21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一)
1.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2.揭開制鹼奧秘的侯德榜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3.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魏源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 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第22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二)
1.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2.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3.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陸』 八年級上冊歷史知識要點歸納總結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 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15.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17.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22.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23.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25.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26.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7.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9.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0.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3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月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台兒庄大捷.
36.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38.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39.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40.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
4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 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4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統紿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43.狀元實業家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一戰期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並.
44.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45.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46.揭開制鹼奧秘的侯德榜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47.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魏源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 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48.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49.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50.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希望能夠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