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提綱、
.文藝復興
時間、地點 14-16世紀,發生在義大利,後傳播到傳播到法國、德國、英國等西歐一些國家。
發生背景 工商業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文藝復興」運動 14-16世紀,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代希臘羅馬的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
代表
人物 達芬奇,義大利藝術家。被稱為「文藝復興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畫中的婦女神態自然,口角含著一絲微笑,恬靜之中帶有隱約的哀傷 ,富有生命的活力。)
莎士比亞,英國劇作家。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奧賽羅》《哈姆雷特》(課本P10哈姆雷特的話,是對人在宇宙中的價值與地位的肯定,是對人的理性與 智慧的褒揚)
性質 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人文精神含義 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重視人的作用和需要,主張一切以人為本,要求一切從人出發,最終一切為了人。
意義 資產階級的依次思想解放運動,反映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的願望,使人們的思想從宗教愚昧中解放出來
2.科學革命
主要科學家及成就 哲學 英國科學家培根提出「知識就是力量」
物理 英國科學家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
天文
義大利 托勒密「地心說」。哥白尼「日心說」 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
布魯諾(宇宙是無限的,沒有中心)為捍衛真理被教會燒死。
科學的作用 科學可以幫助人類認識自然,揭示自然界的奧秘,從而以科學、理性的態度看待世界。
3.「理性之光」——啟蒙運動
何為「啟蒙」 就是打破「蒙昧主義」(迷信和無知)
興起時間 17、18世紀,18世紀後半期,該運動在法國達到頂峰。
興起的原因 根本原因:西歐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西歐先進的思想家們為了張揚理性的力量,發動了啟蒙運動,他們著書立說,激烈批判專制主義和宗教愚昧,宣傳自由、平等和民主。)
條件:「文藝復興」運動、宗教改革、科學革命等。
性質 資產階級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啟蒙運動代表及其主張 伏爾泰:啟蒙運動旗手,提倡天賦人權(人生來就是自由和平等的,一切人都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權利,這種權利是天賦的,不能被剝奪。)
盧梭:人民主權思想(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人民有權委任他們,也有權撤換他們,直至有權舉行起義,消滅奴役壓迫人民的統治者。)
孟德斯鳩:三權分立(美國1787年憲法制定受此思想影響)
狄德羅:網路全書派,18世紀法國160多位思想家和科學家編撰了《網路全書》,宣揚科學和理性,反對迷信和專制。
啟蒙運動影響 1、 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作了思想和理論准備。
2、 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備。
3、 啟迪了人們的思想,動搖了封建統治。
為什麼人們給哥白尼的學說以很高的評價:(1)哥白尼的觀念在今天是錯誤的,但是它的觀念不是武斷的,而是建立在觀察和證據的基礎上(2)哥白尼的學說從客觀上動搖了中世紀神權統治的思想基礎,對人們沖破神學思想的束縛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4.新航路的開辟(最早開辟新航路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原因 1、手工工場的發展增加了歐洲人對黃金的渴求。2、東西方傳統商路被阻斷使對東方有貿易需求的歐洲人迫切需要尋找一條新的商路。
條件 1、航海技術的進步。(①中國發明的指南針已普遍用於航海事業②造船技術的進步。③已經擁有了豐富的航海知識。)2、地圓學說的流行。
3、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4、航海家探險的精神
影響 (1)正面影響:加強了全球的聯系,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①方便了人口的遷徙,形成新的民族(如18世紀中葉,美利堅民族的形成);②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③促進了不同區域文化和科技的傳播和交流。(2)負面影響:掠奪土地和財富,毀滅印第安文明;販賣黑奴。總之,造成了亞、非、拉美長期的落後與貧窮。 (搶占殖民地最多的是英國,被稱為「日不落」的殖民帝國)
主要航海家 時間 1487-1488年 1492年 1497-1498年 1519-1522年
人物 迪亞士 哥倫布 達伽馬 麥哲倫
國別 葡萄牙 義大利 葡萄牙 葡萄牙
航線 西歐—好望角 西歐—美洲 西歐—好望角—印度 環球航行
支持者 葡萄牙 西班牙 葡萄牙 西班牙
(美國以南的美洲地區被稱為拉丁美洲。這以這些地區受屬於拉丁語系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早期殖民統治有關。)
5.資產階級革命
國家 英國 美國 法國
革命背景 君主專制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英國殖民者壓制北美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君主專制使得階級矛盾尖銳,同時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法國啟蒙思想為法國大革命做了思想上的准備。
開始標志 1640年議會的召開(議會要求限制王權) 來剋星頓的槍聲(1775年) 巴黎人民攻佔巴斯底獄(1789年7月14日)
過程 (1)1640年,議會限制王權,標志革命爆發;(2)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內戰;(3)1649年,查理一世被押上斷頭台;(4)1688年,資產階級發動政變;(5)1689年,通過《權利法案》,確立君主立憲制。
(1)1773年,波士頓傾茶事件-導火線(2)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3)1776年7月4日,通過《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誕生。(4)1781年,美國打敗英國。(5)1783年,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6)1787年,美國制訂憲法,確定了美國的共和政體。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1)1789年7月14日,攻佔巴士底獄(封建專制的象徵)——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法國頒布《人權宣言》(2)1792年,巴黎人民舉行第二次起義,廢除君主制,建立了共和國,國王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3)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舉行起義,大革命達到頂峰。
(〈馬賽曲〉後來被定為法國國歌。)
重要人物 克倫威爾 華盛頓(第一任總統,也是歷史上第一位總統) 羅伯斯比爾
拿破崙
重要文件 《權利法案》在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影響深遠。 《獨立宣言》(標志美利堅合眾國誕生(1776年7月4日)《1787憲法》確定了美國的共和政體 《人權宣言》(主要內容: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自由平等的。)
革命意義 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掃清了障礙。 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推動歐洲、拉美革命 結束了法國革命的封建專制;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確立了共和政體。
日本明治維新
背景:19世紀中期的,日本是一個閉關自守、封建落後的國家。
1853年,美國打開了日本的門戶,民族危機嚴重。
內容:政府積極倡導向西方學習,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興辦工業企業。 仿效西方建立起學校教育體系。 在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上,政府也要求國民向西方學習,採取了「改歷」「易服」「剪發」等措施。
意義:日本改變了落後面貌,成為亞洲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
6.兩次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的過程:
(1)工業革命早期階段—蒸汽時代
(2)工業革命的新階段—電氣時代
名稱 時間 標志(特點 ) 主要技術發明成果和發明人 工業發展領先國家
工業革命早期階段 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 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蒸汽作為動力) 珍妮紡紗機、水力紡紗機
蒸汽機(瓦特)1782年 英國
蒸汽機車(史蒂芬孫)1814年英國 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的工業國。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 19世紀後半期—20世紀初)
電力在生產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電作為動力) 電動機(格拉姆)1870年 比利時;電磁感應原理(法拉第)1831年英國;發電機(西門子)1866年德國;電燈(愛迪生)1879年美國;飛機(萊特兄弟)1903年美國;電話(貝爾)1876年美國;汽車(卡爾本茨)德國 美國、德國後來居上,率先實現了電氣化,工業發展勢頭超過英國。
7.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1)工業革命就好象一把雙刃劍,雙刃的意思是什麼?
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巨大財富,推動社會發展與進步,也給社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兩極分化,階級差別,造成社會的不公正現象 。
(2)19世紀30——40年代歐洲爆發的大規模的工人運動: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英國的憲章運動; 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3)空想社會主義者:
法國的:聖西門、傅立葉 英國:歐文,他的理想社會稱為:新和諧公社
空想社會主義者把理想社會的 實現,寄託於個別統治者和開明富豪的支持。
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
(1)創立者:馬克思、恩格斯
(2)為什麼能創立:馬克思、恩格斯從小就有大志,關心工人疾苦;研究並吸收包括空想社會主義在內的人類優秀文化成果;考察了當時工人的情況,親自參加工人階級的斗爭。
(3)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標志: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4意義:工人階級的革命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為剝削和壓迫、沒有貧困和愚昧的社會主義而奮斗的工人階級政黨,在世界各地建立起來。社會主義的號角,成為工業時代的最強音。
8.理想變為現實的十月革命(偉大的俄國十月革命)
(1)背景:①革命前的俄國處在沙皇統治下,是個落後的資本主義國家②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人民蒙受了巨大的災難。各種社會矛盾空前激化。
(2)過程:
(一)二月革命:1917年3月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①結果:推翻沙皇專制統治成立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但臨時政府沒有滿足工人和農民的願望。
②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裝起義
①結果: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成立了代表了工人、農民的蘇維埃政府。
②性質:社會主義革命
③列寧和布爾什維黨為什麼能得到人民的擁護?
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社會主義的方式改造俄國。他們代表了俄國廣大人民的切身利益,追求的目標是為了滿足工人和農民的願望,因此得到了人民的擁護。
④新生的蘇維埃政府採取了哪些施政措施?
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頒布了《土地法令》,把土地分配給農民,把銀行和大企業收歸國有,由工人監督企業生產;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成立。
⑤十月革命為什麼能取得勝利?
馬克思主義的正確指導;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採取了正確的方針政策(指出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俄國工人階級力量比較集中。
⑥十月革命的意義:
不僅改變了俄國歷史的發展方向,用社會主義方式改造俄國的道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
9.兩次世界大戰
(1)第一次世界大戰:
①原因:帝國主義國家政治與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
②參戰雙方:以德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和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以同盟國的失敗結束。
③戰役:凡爾登戰役 (凡爾登絞肉機)---最慘烈的戰役 一戰的轉折點
④特點:飛機、坦克等大量新式武器首次被應用於戰爭,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它警示後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我們應把科技用於造福人類上,用於推動社會的發展上。
⑤性質:帝國主義國家重新瓜分殖民地的非正義戰爭
⑥災難:戰爭歷時四年,參戰國有30個左右,捲入人口達15億,死亡3000萬人。(2)第二次世界大戰:
①發動者:德意日法西斯集團
②性質:是一場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戰爭,是正義與邪惡的戰斗。
③轉折點: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
④結果:1945年,意、德、日相繼投降,正義最終戰勝了邪惡。
⑤災難:戰爭歷時六年,先後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人口捲入了戰爭。死亡達6000萬。
⑥聯合國的成立:1945年10月24日,在美、英、蘇、中等國的共同努力下,成立了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
10.改革弊端的羅斯福新政——美國的羅斯福新政
①目的:為了盡快擺脫經濟危機的困境,實行經濟復興。
②特點:全面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③內容:①全面加強政府對經濟的干預;②政府規定了企業必須遵守的最低工資和最高工時標准,承認工人有權和僱主集體談判。(作用:減輕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局部改變了生產關系,改善了勞動人民的狀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危機,緩和了階級矛盾。它也是政府對雇員集體議價的支持。③政府以提供工作機會代替賑濟的方法,有國家承建許多公共工程,招募大量失業者。④建立社會保障制度,使退休工人可以得到養老金,失業者得到保險金,子女年幼的母親、殘疾人補助。
④意義:羅斯福改革的精神,鼓舞了美國人民。隨著新政的實施,美國逐漸從噩夢般的經濟危機中走出來,新政中採取的措施,後被許多資本主義國家所借鑒。
思考題:1、羅斯福新政中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借鑒?
建立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重視農業,關注「三農」問題;注重保護和發展民族工業;再就業工程。
弄了好久啊 應該行了吧? 累死我了
2. 八年級下冊歷史知識點
八年級下冊歷史復習提綱
第1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課標:講述開國大典的史實,認識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簡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實。
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會議(1949,北平)
①制定了《共同綱領》。《共同綱領》起了臨時憲法的作用。②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確定了首都(北平→北京)、國旗(五星紅旗)、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 這次會議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備。
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⑴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宣布就職。會議接受《共同綱領》為政府施政方針,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朱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⑵開國大典:毛澤東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的誕生。
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中國百年來任人宰割的屈辱歷史,國家贏得了獨立,人民當家作了主人,中國從此進入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新中國的成立是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它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09年中考已考)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與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在北京簽訂《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全部獲得解放。
第2課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課標:講述黃繼光、邱少雲等英雄事跡,體會志願軍戰士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⒈原因:美國第七艦隊侵入台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美國入侵朝鮮並越過中朝邊境,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的地區,嚴重威脅新中國的安全;應朝鮮政府的請求(了解)。
⒉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目的),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抗美援朝。英雄人物:在上甘嶺戰役中用胸膛堵住敵人機槍口,用生命掩護部隊完成收復高地的黃繼光;為了不暴露目標,被烈火燒死的邱少雲(他們發揚了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被譽為「最可愛的人)。
⒊結果:抗美援朝戰爭的取得勝利(標志:《朝鮮停戰協定》的簽訂)。
⒋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為新中國的建設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第3課封建土地制度的廢除
課標: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理解廢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義。
⒈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決定在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①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即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②土改總政策是:依靠貧農、雇農,團結中農,中立富農,有步驟、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③基本內容: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和財產,分配給農民。④意義:徹底廢除了中國2000多年來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生產得到迅速發展;進一步鞏固了新中國的政權。
⒉國民經濟的恢復:①背景:國民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原因:長期戰亂、帝國主義的掠奪、國民黨反動派的搜刮)。②政策措施: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打擊投機倒把,穩定物價;統一財政,實現國家財政收支平衡;合理調整現有工商業;大量節減國家機構所需經費等。③結果:到1952年底,工農業生產超過歷史最高水平,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
第5課 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
課標: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知道1954年頒布了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知道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是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建立的標志。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
⑴背景:①人民政權得到鞏固。②國家經濟情況有了根本的好轉。黨和政府參照蘇聯的建設經驗,有計劃地發展國民經濟。
⑵從1953年開始,我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⑶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促進農業、手工業的合作化;繼續進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
⑷成就: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一批現代工業企業建成投產,獨立的工業體系初步建立;以鐵路為中心的交通運輸業大為改觀;糧、棉連年增產。
二、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頒布:(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
⑴制定憲法: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它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憲法貫穿著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充分反映了人民群眾的願望,初步奠定了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基礎。
⑵第一屆全國人大選舉毛澤東為國家主席、劉少奇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經毛澤東提名,決定任命周恩來為國務院總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機關。
三、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1953年,黨和國家開始對農業、手工業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改造,引導農民和手工業者通過農業合作社和手工業合作社的形式走集體化道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是通過贖買等多種形式進行的。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轉變,標志著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我國的基本建立,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09中考已考)
第6課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
課標: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嚴重失誤。講述王進喜、鄧稼先、焦裕祿等先進人物艱苦創業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跡。
一、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⑴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嚴重失誤:①大躍進:是以追求建設的高速度為目標,以大煉鋼鐵為中心的運動。口號:「以鋼為綱,全面躍進」。結果: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國民經濟比例失調。②人民公社化運動:特點:「一大二公」,政社合一。結果:嚴重脫離了農村生產力水平,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左」傾錯誤,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困難,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原因還有:三年自然災害和蘇聯背信棄義的行為)
⑵失誤原因:違背客觀經濟規律;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對國情沒有認識清楚;急於求成。
⑶教訓:正確認識國情,實事求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遵循客觀經濟規律。
⑷左傾錯誤的糾正:①對國民經濟實行全面調整。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②結果:從1962年開始,國民經濟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
二、10年經濟建設的成就:1957—1966年黨領導全國人民探索社會主義道路,盡管發生了嚴重失誤,但仍取得了重大成就(如大慶油田、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等)。
社會主義建設中,涌現出了許多無私奉獻,頑強拼搏的英雄模範人物:「鐵人」王進喜、解放軍好戰士雷鋒、黨的好乾部焦裕祿。他們艱苦創業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和事跡,激勵著人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上奮勇前進。
第10課 偉大的歷史轉折
課標:認識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史上的偉大轉折。
一、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
二、十一屆三中全會
⒈1978年,中共中央召開工作會議中,鄧小平作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實際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⒉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1978年12月底,北京。
⒊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重新確定了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②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總方針;③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
⒋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標志著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第11課 農村和城市的改革
課標:知道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主要內容,了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知道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農村和城市改革
⒈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建立各種形式的經濟責任制,發展商品經濟。
⒉農村的改革:①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展開,安徽鳳陽縣等地農民率先進行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嘗試,實行包產到戶。之後,包產到戶逐步完善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②意義:它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極大地解放了農業生產力,農村經濟迅速發展起來,為鄉鎮企業的崛起提供了條件。此後農村改革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方向發展。
⒊鄉鎮企業的崛起: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解放了農村勞動力,各地辦起了大批鄉鎮企業,改變了農村單一的產業結構,推動了城鎮的發展,促進了國家的工業化進程。
⒋城市的改革:①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必須自覺依據和運用價值規律、是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論斷,為經濟體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論基礎。②1985年,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內容:擴大企業自主權,加強企業責任制,將企業推向市場。目標:是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企業效益。作用:這些改革增強了國有企業的活力,提高了企業的效益。
⒌民營企業的勃興:壯大國民經濟、改善經濟結構、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第12課 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課標:以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為例,探討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一、經濟特區的建立
對外開放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在推進對外開放的過程中,興建經濟特區是一個重大突破。1980年,國家首先在廣東、福建設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深圳尤為典型)。1988年海南省建立,海南島建成經濟特區。作用和影響:有力地促進了對外開放,促進了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二、對外開放格局形成:
⒈(1984年)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天津、上海、大連、秦皇島、煙台、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等。
⒉(1985年)三個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南三角區(廈門、漳州、泉州三角地區)。⒊20世紀90年代,以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的長江沿岸城市開放。
⒋新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多層次、有重點、點線面結合的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
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①2001年世貿組織多哈會議批准中國加入。②加入世貿組織,將進一步推進我國經濟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參與國際經濟競爭。這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第13課民主與法制建設的成就
課標:說出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重要法律,了解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重大進展。
一、法制建設的成就
⒈法制建設的任務:維護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保護改革成果,切實保證人民行使民主權利。
⒉1982年新憲法,規定了實行改革開放的總方針,其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⒊1986年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了民事活動中應當遵循自願、公平、等價有償和誠實信用的原則。
⒋1979年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1997年作較大修訂。(有效地保證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社會主義民主的推進
⒈新中國成立後,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並發展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
⒉1956年中共提出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的方針。1982年又提出與民主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
⒊新時期又制定了愛國統一戰線的政策(包括社會主義勞動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
⒋實行政治體制改革:改革重點是改變現行政治體制中權力過分集中的問題,在改革中實行政企分開,同時廢除了領導幹部終身制。
第15課民族團結的加強
課標:了解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實。
⒈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①民族政策: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②管理: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由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
⒉各民族共同繁榮:①新中國成立後,實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各族人民先後跨入社會主義社會。②在經濟文化發展方面:實行因地制宜、放寬政策、搞活經濟的方針,給予人力、物力、財力支持。③為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縮小東西部地區之間的差距,擴大內需,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
第16課祖國統一大業的推進
課標:簡述香港、澳門回歸的史實,說明「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了解祖國大陸與台灣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⒈一國兩制的構想與實踐:⑴構想:1984年,鄧小平正式提出用「一國兩制」解決台灣和香港問題,後得到全國人大通過,正式成為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本國策。⑵實踐:①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②1999年,澳門回歸祖國。③港澳回歸洗雪了港澳分別被英、葡長期侵佔的歷史恥辱,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重大步驟,港澳的發展進入了新時代。(也為台灣問題的解決樹立了典範,推動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也標志著中國人民為世界和平、發展與進步事業作出了新的貢獻。)
⒉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一國兩制」為台灣問題的解決開辟了新途徑,台灣海峽兩岸關系有了新的發展,學術、文化、體育等交流日益增多。
第18課國防建設
課標:了解人民海軍和人民空軍建立的史實。以人民解放軍導彈部隊的建立和發展為例,說明科技強軍的重要性。
⒈人民海軍和人民空軍的建立(1949年)。建立目的:鞏固國家政權,保衛祖國領土和主權不受侵犯,保護人民的和平生活,加強部隊的革命化、正規化和現代建設。
⒉科技強軍:①1956年,根據中央和毛澤東的決策,聶榮臻主管國防尖端武器的研究和生產,尖端武器取得突出成就。②60年代以來,先後研製出導彈、原子彈、氫彈、人造地球衛星。③1966年7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創建。10月,首次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④80年代以來,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實現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成為抵抗侵略、保衛祖國的堅強柱石。
第19課獨立自主走向國際舞台
課標:知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簡述周恩來出席萬隆會議的史實。
一、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⒈新中國成立後的國際形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採取政治孤立、經濟封鎖、軍事包圍等手段,企圖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里。
⒉新中國的外交政策: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新中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願意與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系。在建國的第一年裡,新中國就與蘇聯,印度等17個國家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①1953年底,周恩來第一次提出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應邀訪問了印度和緬甸,中、印、緬三國總理發表聲明,共同倡導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准則。②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③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意義: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後,獲得了世界上越來越多國家的贊同,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是我國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體現,標志著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二、中國出席日內瓦會議和萬隆會議
⒈日內瓦會議:1954年.周恩來率中國代表團出席了日內瓦會議,這是中國政府代表首次以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在世界外交舞台亮相,並對會議做出了積極貢獻。
⒉萬隆會議(亞非會議): 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舉行會議。萬隆會議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內容:討論亞非主權國家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和亞非國家的發展問題。中國派出了以周恩來為首的代表團出席會議。周恩來針對帝國主義破壞會議的陰謀及與會國之間因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而產生的矛盾和分歧,鮮明地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亞非會議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的了解和友誼。會後,我國與更多的亞非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第20課國際地位的顯著提高
課標:講述我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實。以我國參與「亞太經合組織」的活動等史實為例,說明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
一、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美國極力阻撓中國在聯合國席位的恢復。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家要求恢復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
⒉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了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提案。從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之一,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二、中美建交
⒈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同毛澤東會見,與周恩來會談。後來,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中美聯合公報》,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⒉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建立外交關系的公報》發表,美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惟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的一個省。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三、新時期的外交成就:
①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發展和完善了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線,靈活務實地開展外交活動,開創了外交新局面。改善了同西方發達國家的關系,改善和發展了同周邊國家的關系,密切和加強了第三世界國家的關系。
②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積極參加聯合國和亞太經合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活動,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國際經濟合作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③中國的外交不僅在國際斗爭中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尊嚴,而且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了和平有利的國際環境。
3. 八年級下冊歷史第5、6課年代尺
來歷史:漢語詞語,含義自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4.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和第六單元知識點總結
-0- 施主,請問是英語還是神馬?
5. 八年級下歷史與社會(人教版)第五單元 工業文明的來臨 復習提綱
人教版《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知識點羅列
第
五
單
元
工
業
文
明
的
來
臨 工廠從這里發展而來 現代工廠的來歷;手工工場產生的時間和歷史意義;
商人的地位變了 引起商人地位變化的原因;商人的崛起與貴族的沒落;新興的兩大階級正在形成;
蒙娜麗莎的微笑 文藝復興興起的時間、原因、實質;《蒙》微笑的深刻內涵;人與神的沖突;
「教皇奶牛」的解放 「教皇奶牛」內涵;宗教改革的時間、實質、意義;
近代科學的誕生 近代科學誕生的背景;意義科學(意義與社會意義);
理性之光 「理性」內涵(民主與科學);啟蒙運動實質、意義;
發現新大陸 新航路開辟背景;「新大陸」;突出「新」;新航路開辟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全球聯系的加強 物種的傳播;貿易的發展;文明的交流;
黑人是怎樣來到美洲的 殖民掠奪的的原因;對開辟新航路的評價;罪惡的黑奴貿易;聯系美國當今的黑人問題;拉丁美洲的來歷;
議會對王權的勝利 英國革命的根本原因;對課題的解釋(資對貴的勝利、資本主義制度對封建制度的勝利);新制度確立的標志——《權利法案》,英革命的不徹底性;君主立憲解釋;
歷史上第一位總統 北美獨立運動的一系列事件、獨立戰爭的序幕、范圍、北美宣布獨立的時間、《獨立宣言》1789年美國憲法確定的美國政體及意義、三權分立結構圖解釋。
忘我獻身的法國公民 三個等級制度的了解、第三等級所包括的人、大革命爆發的標志、攻佔巴士底獄圖解、《人權宣言》的思想來源、人民為法國大革命作出的貢獻、大革命的頂峰時期、法國最終確立的政體。
最後的盛世 對課題的理解(中國仍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但已是危機四伏)明清時期江南地區商品經濟的發展、著名的商幫、總體上中國仍處於自然經濟。
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清朝為何不修長城的原因及清統治者為鞏固國家所採取的措施、土爾扈特部回歸、中央對西藏管理的加強、金瓶掣簽制度確定的時間、明成祖時中央直接派官對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管理、清朝奠定了今天我國多民族國家的疆域版圖。雅克薩之戰與《尼布楚條約》
專制帝國 明朝的特務機構、遷杖、清設軍機處與「文字獄」明清時期的八股文。專制的具體表現為政治、文化、經濟、社會生活各方面。這意味著封建專制的中國與思想解放和資產階級革命後的外國差距將出現、黃宗羲思想。
來自海上的挑戰 鄭和下西洋時間、次數、所到地點、遠航目的、與此對比西歐通過海上來華所帶來的影響(明朝時天主教東傳、徐光啟與《幾何原本》、分析利瑪竇繪制的世界地圖、1553年澳門被占、台灣被與鄭成功收復台灣。西方的思想入侵和武力入侵使統治者採取閉關鎖國政策、討論此政策對中國產生的影響。
第
六
單
元
席
卷
全
球
的
工
業
文
明
浪
潮 工業革命的興起 工業革命的時間、發源地、標志、史蒂芬孫與蒸汽機車、蒸汽機原理、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紡織、交通、採掘)。
科學的世紀 各國重視科學研究的原因、《物種起源》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 19世紀後半期,電力的廣泛應用,1870年發明了電動機、1879年發明了電燈、蒸汽機時代到電氣時代、美國和德國在這一階段超過了英國。
人在工廠 手工工場與現代工廠勞動環境的不同點、生產方式的改革:標准化生產和流水線生產。
地球變小了 使地球變小的原因、新通訊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出現所帶來的工廠擴散、鐵軌延伸、航行方便、人口流動、文化交流、科學技術傳播。1896年第一屆現代奧運會在雅典召開、20世紀初世界最終成為一體。
文明與野蠻的交織 西方各資本主義國家搶占殖民地的原因、西方文明對殖民地的影響和資本主義對殖民地的掠奪。
挑戰與回應 拉美第一個獨立國家海地、日本明治維新背景內容影響。
第五單元 工業文明的來臨
1、手工工場最早出現於14世紀的義大利,手工工場的特點規模較大,僱用了很多工人,工人之間實行分工合作,提高了生產效率。
2、西歐早期的手工工場集中在紡織、采礦、冶金、造船等行業中。
3、16世紀以後,西歐各國為了富國強兵推行有利於商人的政策,手工工場出現後發生變化的階層是商人階層,新的階層資產階級。
4、中國手工工場出現的時間明清時期,地點景德鎮。
5、被稱做「文藝復興時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是達•芬奇,代表作《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著名的劇作家是莎士比亞,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
6、被稱為「教皇的奶牛」是德國人,宗教改革家是路德,提出「知識就是力量」是培根,提出「日心說」的是哥白尼,「日心說」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牛頓的突出成就是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提倡天賦人權的思想家是伏爾泰,被稱為啟蒙運動的旗手,提出人民主權思想的是法國的思想家盧梭。
7、首先發現新大陸的是航海家哥倫布,美洲原有的居民是印第安人,是黃色人種,首先發現西歐通往印度的航線是達•伽馬,首先完成環球航行是麥哲倫。被稱為「海上馬車夫」是荷蘭人。
8、新航路開辟的原因:
①15世紀末,西歐各國商品經濟的廣泛發展和交換的不斷擴大,使黃金成為商品貿易中最重要的支付手段,東方各國的黃金成了西歐人夢寐以求的東西。
②但這時奧斯曼帝國控制著東西方貿易要道,阻隔了西歐各國通往東方的傳統商路;那些熾烈追求東方財富(黃金、珠寶、香料、絲綢等)的西歐各國貴族和新興商人,急切需要探求一條直接通往印度和中國的海上航路。
③地處歐洲西南部瀕臨大西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因較早開始了海外冒險和殖民活動,掌握了較先進的航海知識和造船技術,擁有了一定的財力,成為開辟新航路的起航地。
總的來說,新航路開辟的直接原因是:追求財富獲得利益;根本原因是:商品經濟的發展。
產生的影響:
①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的經濟生活發生變化,從此使歐洲市場擴大,發展到世界范圍,流通商品種類增多。
②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貿易中心發生變動,主要商路從地中海沿岸轉移到大西洋沿岸,促使義大利經濟的發展,這也是歐洲資本主義萌芽首先出現在義大利的一個原因。同時,它也使西班牙、葡萄牙、英國、荷蘭等國的商貿經濟繁榮起來。
③新航路的開辟,使歐洲各國加入殖民行列,西歐殖民者從殖民地大肆掠奪財富,歐洲各國迅速富裕起來,形成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加速了歐洲封建制度的解體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發與發展。
④推動了海外擴張和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促進了資本原始積累。同時,打破了世界各地區間的封閉和孤立狀態,把舊大陸和新大陸聯系在一起,世界歷史邁出了從分散走向整體的關鍵性一步。
9、率先進行殖民掠奪的國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強占殖民地最多的國家是英國。
10、英國與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的國王分別是查理一世和路易十六;領導人分別是克倫威爾和羅伯斯庇爾;英國限制王權的法令中最重要的是《權利法案》,革命後建立起來的政體是君主立憲制。
11、揭開美國獨立戰爭的序幕的事件是來剋星頓的槍聲,美國獨立戰爭中發表的文件是《獨立宣言》,獨立戰爭的領導人是華盛頓。
12、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標志是攻克巴士底獄,頒布的文件是《人權宣言》,法國的國歌是《馬賽曲》,法蘭西帝國的建立者是拿破崙。
13、明朝的建立者是朱元璋,明清時期棉紡織業發達的地區是松江地區,大量進入國際市場的中國產品是絲綢、茶葉、瓷器等。
14、受到乾隆接見的明朝時西遷的蒙古土爾扈特部,18世紀前期,清政府在西藏設立駐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管理西藏,清政府平定準噶爾部和回部的貴族叛亂,從法律上確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的廣大地區為中國領土的條約是《尼布楚條約》。
15、明清朝為加強王權設立的機構分別是廠衛和軍機處,清朝時為加強思想控制,大興文字獄,該時期科舉答卷的文體是八股文。
16、反對專制皇權的中國思想家是黃宗羲。
17、繪制《坤輿萬國全圖》的是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中國宮廷畫家並參與圓明園西洋風格建築設計的義大利傳教士是郎世寧。
18、1553年,佔領澳門的是葡萄牙,17世紀初佔領台灣的是荷蘭,成功收復台灣的英雄是鄭成功,1793年,英國使臣馬戛爾尼率領使團來到中國,其主要目的是擴大英國的海外市場。
第六單元席捲全球的工業文明浪潮
1、18世紀中期,一場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_的工業革命從英國開始,首先出現的行業是棉紡織業,一種新的動力機器——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將人類社會帶入了蒸汽時代。
2、被稱為「科學的世紀」是19世紀,世界上最早的工業化國家是英國,工業革命的新階段最突出的特點是電力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使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3、對比工業革命的早期階段和新階段
工業革命的早期階段 工業革命的新階段
主要技術發明成果和發明人 珍妮紡紗機(哈格里夫斯),水力紡紗機(阿克來特),蒸汽機(瓦特),蒸汽機車(史蒂芬孫) 電動機(格拉姆),電磁感應原理(法拉第),可實際使用的發電機(西門子),電燈(愛迪生),巴黎的電力鐵路,電影放映機,電話(貝爾),汽車(福特),飛機(萊特兄弟)
工業發展領先國家 英國 美國,德國
主要工業門類 紡織業,機械製造業,冶金業,采礦業,造紙業,交通運輸業 電力工業,鋼鐵工業,化學工業,
石油工業,汽車工業
4、《摩登時代》里的工廠出現了流水線生產方法,電影放映機發明。
5、世界最終形成一個整體的時間20世紀初,主要表現:
領域 表現
經濟 世界基本上形成了統一的市場,各國商品在這個巨大的市場中流動
交通 鐵軌在世界各地延伸,一批港口城市在各國發展起來
人口 人口流動加速,出現了海外移民的熱潮
文化 文化交流更廣泛,工業文明的先進思想、科學技術和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地傳播
體育 出現了一些世界性的活動,如奧運會
6、拉丁美洲第一個獨立的國家是海地,日本通過明治維新使自己強大起來,成為亞洲第一個工業化國家。
綜合題
1、比較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航海
(1)鄭和遠航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哥倫布航海最遠到達:美洲
(2)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遠航分別是出自什麼目的?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有:宣揚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滿足統治者對異域珠寶的需求。哥倫布遠航的目的在於尋找黃金;是歐洲對東方貿易的需要。
(3)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遠航分別對世界產生了什麼影響?
鄭和下西洋加強了明朝與海外諸國的聯系和友好交往,但給明朝帶來了沉重的經濟負擔,最終導致航海的悄然結束。
哥倫布遠航,使歐洲人發現了美洲,加快了對美洲的開發,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但同時也給拉美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粵海關志》卷23
材料二:浙民習俗易囂,洋商錯處,必致滋事。————《清高宗聖訓》卷281
材料三:此輩(註:華僑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聽其去來任意,伊等益無顧忌,輕去其鄉而漂流外國者益眾矣。嗣後應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無可憫惜,朕亦不許其復回。如此則貿易欲歸主人,不敢稽遲在外矣。—《清文獻通考》卷33
(1)材料一中表明「天朝」不願與外國互通貿易。我們把這種政策稱之為閉關政策
(2)結合材料一、材料二,談談實行這種政策的原因。
清朝前期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佔主要地位,商品經濟發展十分有限;統治者自認為天朝物產豐盈,且目光短淺,不屑與外國互通有無;統治者還害怕外商與沿海人民往來會滋生事端,便利洋人侵略中國。
(3)材料三中如此限制沿海人民出海貿易,導致的直接後果是什麼?
中國的對外貿易受到阻撓和打擊,逐漸喪失對外貿易的主動權,明代以來盛大的航海事業也衰落下去了。
(4)根據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說說對實行這種政策所產生的後果的認識。
封閉就要落後,落後就要挨打。
3、新航路的開辟使世界開始走向整體,而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發展,為世界聯系的加強提供了必要條件,使整體世界最終形成,洋貨開始湧入中國市場。而如今,悉尼、東芝、松下等外國彩電和寶馬、賓士、別克等高檔轎車已開始進入了平常百姓家。
(1)請你分析一下西歐各國為何不惜巨資化大本錢去開辟新航路?
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歐洲人對黃金的狂熱追求;傳播基督教的動機;
(2)整體世界的最終形成對人類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但對世界各國的影響一樣嗎?為什麼?
不一樣, 19世紀初 新的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更強大了,而亞非拉國家更落後了。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為了佔領海外時常和原料產地,他們加快了殖民侵略的步伐。到19世紀末,將整個世界基本瓜分完畢,亞非拉國家則淪為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遭受其奴役。
(3)「而如今,悉尼、東芝、松下等外國彩電和寶馬、賓士、別克等高檔轎車已開始進入了平常百姓家。」這又說明了什麼? 經濟全球化。
4、歸納明清時期經濟、政治發展的特點,與同時期的歐洲相比,有哪些異同點?
不同點:明清時期中國專制皇權不斷加強,而西方國家則先後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建立了資本主義共和制度;中國的思想控制十分嚴密,統治者大興文字獄,加強思想控制,西方國家則在手工工場產生和工商業發展的基礎上,誕生了新的階級,從而引起思想文化領域的變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的誕生、啟蒙運動都是這一時期出現的;這個閉關自守,西方不斷想海外探索,開拓海外殖民地。
相同點:手工業發達;商人地位逐漸改變或者說是商人資本十分雄厚;都出現了近代進步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