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家三要素

歷史學家三要素

發布時間:2021-03-04 21:19:09

① 支撐人類文明的三要素是什麼,如何理解三者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地位和作用

文明禮貌三要素

第一「接待三聲」:既有三句話要講,一是來有迎聲,就是要主動打招呼專;不認識不理你;二是屬問有答聲,一方面人家有問題你要回答,另一方面你也不要沒話找話,有一些話怎麼說在一些窗口位置,如辦公室、總機、電話要有預案,就是要事先想好,遇到不同情況怎麼辦。比如,外部打來電話,打錯了,找的不是他要找的單位,我們怎麼回答,有素質的要說:先生對不起,這里不是你要找的公司,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幫助你查一查,這是宣傳自己的一個絕好機會。會給人一個很好的印象。第三聲去有送聲,如商店的服務員對顧客。

第二、文明五句。城市的文明用語與我們企業的文明用語是不一樣的,作為一個高新技術企業,應有更高的要求,什麼不要隨地吐痰、不要罵人,這起點都很低。第一句話問候語「你好」;第二請求語,一個「請」字;第三句是感謝語「謝謝」。我們要學會感謝人家。尤其是對我們的衣食父母。第四句是抱歉語「對不起」。有沖突時,先說有好處,不吃虧。第五道別語「再見」。

第三、熱情三到。我們講禮儀目的是為了與人溝通,溝通是要形成一座橋而不是一堵牆,只講禮儀沒有熱情是不行的。

② 斯滕伯格愛情三要素

三要素為激情、親密和承諾。

1、「親密」是愛情的第一元素,是在情緣中能心心相印,靈犀相通的因素。是為對方著想,看重對方,了解對方,相互分享,相互支持的感受與心態,這種感受是令人舒暢的感受;感受到伴侶無條件接納。親密感出自一種不自私地願為滿足對方犧牲自我的精神。

2、「激情」是愛情另一要素。它是一種渴慕與對方結合的心態,是一種強烈的渴望與需求。激情與親密感是相輔相成,但若沒有真正的親密感,這種激情是不能持久,其滿足亦是短暫。

3、「承諾」是愛情第三元素,好像一個三腳架一樣,三者不能缺一。承諾是維系愛情關系的基礎,並且是愛情長期存在的決定。相愛的人願意排除萬難,培養親密感和激情。反過來有親密感和激情的關系亦使承諾更能持久。

(2)歷史學家三要素擴展閱讀:

在斯滕伯格提出愛情三要素之後,又提出可以根據這三要素組合成不同的愛情三角形,在愛情模型中,三角形的三個角分別代表:親密感、激情、承諾。

然而,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以及中國特殊的傳統文化的存在,使中國人具有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愛情類型,使得我們在應用三元理論分析中國愛情的類型時出現偏差。

中國愛情的特點不同於外國,一來是因為中國人追求純粹的精神之愛的文化根源。二來是因為封建傳統禮教的約束和中國千年的悠久歷史造就出內斂,含蓄的中國性格。

③ 管理學組織的三要素是什麼

組織文化是組織的共同觀念系統,是一種存在於組織成員中的共同理解。組織文內化一般從導向性、控容製程度、管理者與員工和關系、對員工的基本看法、溝通模式、協作意識、整體意識、獎勵指向、風險容忍度等方面進行描述的說明。
培養的一般步驟:
1、核心觀念的提煉和整理。組織文化對企業發展有著深遠影響,整理和提煉一定從企業長遠的發展著眼,將它看成是一項企業發展戰略來做。通過分析組織長期的行為活動,透過行為本身分析其中的觀念和價值趨向,進而概括出組織文化的精髓。如用人觀、工作觀、決策觀等
2、文化體系的構建。將組織文化在各個不同方面的觀點進行綜合分析,優化提煉,形成一個有機的互為支承的完整體系。
3、制定詳細的推進計劃,主動去培養和建設。分項工作任務分為:提出觀念(文化體系進行文解讀,進行宣傳教材)、溝通融合(通過企業內部各種宣傳渠道進行宣講,同時對原有的制度體系進行梳理,修訂與組織文化不一致地方)、落實觀點(逐一制定每一個觀念的落實措施,結合新制度進行推行)、活動策劃(專題推行活動的擬定)。
4、動員全員參與計劃的實施。在實施中注意典型的樹立和培養,用身邊的人和事來教育員工,樹立符合組織文化的各種氛圍。

④ 議論文三要素

議論文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

1、論點(需要證明什麼)。是正確、鮮明闡述作者觀點的句子,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統率。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論點,一般可以有分論點。

2、論據(用什麼來證明)。是支撐論點的材料,是作者用來證明論點的理由和根據,分為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種。

3、論證(怎樣來證明)。是用嚴密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論證的目的在於揭示出論點和論據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4)歷史學家三要素擴展閱讀:

一、分類

立論文

1.定義: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通過講

思維導圖作文法-議論文的分類

思維導圖作文法-議論文的分類

事實,擺道理,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主張的文章體裁。

2.要求:①要對論述的問題有正確的看法②用充足有說服力的論據③要言之有理,合乎邏輯

駁論文

1.定義:論辯是針對對方的觀點加以批駁,在批駁的同時闡述己方的觀點

2.方式:①提出論點②證明論點③總結論點

3.駁論文的破立結合:首先指出對方錯誤的實質,再批駁已指出的錯誤論點,並在批駁的同時或之後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正確觀點加以論證。

二、如果從文章內容的邏輯關系來分析,議論文具體的結構形式可分兩大類:

縱式

逐層深入的論述結構

例1.「層層深入」式,先提出論點後,循序漸進的去論證,把道理逐漸展開,最後歸納總結。

例2.「正反論證」式:先提出論點後,先從消極方面論證,然後進一步從積極方面論述。

橫式

並列展開的論述結構

例如:

有「總論——分論——總論」式,先提出論點,而後從幾個方面闡述,最後總結歸納;

有「總論——分論」式,先提出論點,然後從幾個方面論證。

有「分論——總論」式,對所要論述的總是分幾個方面剖析,然後綜合歸納出結論。

總之,分析議論文的結構,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系,還要注意文章中起著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以及過渡詞語。

⑤ 五千年歐亞史,推動大一統的是哪三大核心要素

將從歐亞大陸還有中國歷史歷朝歷代中,解析分封制和郡縣制,進而推理出大一統核心三要素,才疏學淺,一家之言,如有疏漏錯誤,各位讀者大大們請斧正一二。中國歷史慣有定論是,在秦始皇後,中國就進入中央集權大一統時代。大一統如何解釋?

就是中央擁有絕對權威,在全國各地施行有效統治,以中央郡縣三級格局,藉助基層鄉老維穩,將國家意志貫穿全國。

中央對郡縣有絕對控制權。這種觀念深入人心,讓中國人忘了曾經非常流行的分封制!那麼分封制在秦之後,真的就不佔據歷史主流地位嗎?稍許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制度從未消失,而是持續千年,從秦漢到明朝都有施行。中國歷史分和之間,都有分封制和郡縣制的身影。這個時候,讓我們先將時間上溯,從先秦時候談起。

(四):明朝前期分封。

明朝前期分封,與朱元璋時代而言並沒錯。

原因很簡單,遼國時就被納入少數民族政權版圖的北方燕雲地區和周邊地區,早就形成了和南方漢族核心區不同的文化傳承,這是大一統三要素中的文化影響力缺失。

經歷過遼金元三代四百年異族統治的燕雲,人口雖以漢族為主,卻早被外族文化深深影響。

短時間指望恢復文化影響力不現實,如果強制推行全國文化統一必然會出亂子。

而且北方邊疆還飽受蒙古威脅。

如果不分封,對於剛剛建立全國政權的明朝而言,是巨大的經濟負擔,也必定造成巨大的行政成本支出,與其如此,不如分封,將自己信任的兒子們設置為北方的藩王,護衛中央。

即可以提供文化同化的緩沖期,也可以將帝國北疆的軍事威脅降到最低,將經濟負擔降到最低。

一個時間緩沖,兩個成本考慮後,明朝初年大一統核心三要素,差經濟基礎和文化影響力。

總論:由上所述,在解析波斯帝國,羅馬帝國與中國歷朝歷代案列後!

我們可以發現,核心三要素才是大一統的根基。

經濟、文化、意識形態,三者缺一不可!

缺一個而執意大一統,運氣好的可以如波斯西羅馬一樣維持數百年,但滅亡分裂後,就啥都不剩下了。

運氣不好,就和秦帝國、西晉一樣幾十年就完蛋。即便在國家發展中,三要素有缺失,可大一統根基並沒毀滅,反而會在新王朝產生中迎來輪回。

雖然大一統是歷史趨勢,可分封和大一統,在核心三要素存在基礎上,作為政治選擇,並沒好壞之分,只是不同時段不同選擇而已。

至於大一統玩的最好的朝代,當屬宋和清!

宋朝玩的好,是因為領土夠小,都是漢文化核心區,擴張幾乎沒有,經濟發達,意識形態建設也一流,最後亡與外族,這是實力不濟,如果不是外族入侵,他壽命會很久遠。

清朝玩的好,則是因為他本就是外族出生,在文化融合上有天然優勢,而且經濟隨著舶來作物引進,糧食產量大幅提升,意識形態在承接宋明成熟的理學後,也便於統一,因此統治還算穩固,最後滅亡與時代和地方勢力覺醒有關。

歷史自有其發展的趨勢,而今人解讀歷史,最關鍵的不是引經據典,而是在歷史趨勢中,找尋自己的大歷史觀。

⑥ 夏商周的三要素是什麼

夏商周文明尚未充分發掘, 目前只能是:
1、除了東周時期已初步具備封建社會內的屬性之外,夏商周容三朝都是奴隸制社會。 2、夏商周所經歷的時間都比較長。夏,前2207~前1766,共歷441年;商,前1765~前1122,共歷643年;周,前1121~前 249,共歷872年。夏商周每一個朝代所享年代,都是中國歷史朝代之最。除了夏商周三朝之外,其他的朝代最多享年不過300年。 3、都是以分封制為主的政治體制。從夏朝開始,一直到西周末期,諸侯管理者王朝的地方政治經濟,而中央王朝主要還是以接受諸侯供奉及稅賦。到了東周,中央的勢力開始急劇衰落,造成了諸侯分爭的局面。但是到了秦滅周為止,諸侯之間的紛爭還從來沒有敢與中央分庭抗禮的地步。內 4、國家基本重禮,各階級劃分得十分嚴格。即使權傾一時,也不敢枉自到篡權,取代中央的地步。所以權容臣亂國的現象很少見。 5、三個朝代均有遷都的歷史。而且都是因為原都城因為少數民族的侵擾或者土地的匱乏而導致的遷都。

⑦ 法國文藝評論家泰納三要素是什麼

法國抄歷史學家泰納以寫《英國文襲學史》而著名。在這本書的導言里,他提出文學的產生決定於時代、種族、環境三要素的理論.
法國文藝理論家泰納(1828~1893),因鼓吹種族影響論,一個世紀以來,對其 功過一直存有爭議。實際上,泰納所講的影響文學創作的種族、環境和時代三要素,或 許說正是,影響民族精神形成和發展的要素。泰納在談到,包括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的 種族環境對民族精神造成的影響時,指出某個「種族在思考和行動時,它的智力所表現 的狀態:你將會時常發現,某些持續的局面以及周圍的環境、頑強而巨大的壓力,被加 於一個人類集體而起著作用,使這一集體中從個別到一般,都受到這種作用的陶鑄和塑 造」。提到英國,他寫到,「政治的秩序的建立已有八個世紀之久,它使一個人成為正 直而可敬,自立而服從,習慣在於法律的權威下進行聯合斗爭」。[4]其實,將泰納的 這種認識理解為,民族精神受環境影響之客觀性的一種表述也未嘗不可。

⑧ 海底兩萬里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海底兩萬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是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作品,是「凡爾納三部曲」的第二部。全書共2部47章。於1869年3月20日——1870年6月20日連載於法國《教育與娛樂雜志》。插圖由Emile Bayard、Alphonse de Neuville繪制。書中主要講述了生物學家阿龍納斯隨「鸚鵡螺號」潛水艇艇長尼摩及兩位同伴一起周遊海底的故事。
故事並不復雜:主要講述「鸚鵡螺號」(或譯為「諾第留斯號」)的故事。1866年,當時海上發現了一隻被斷定為獨角鯨的大怪物,阿龍納斯接受邀請參加追捕,在追捕過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實這怪物並非什麼獨角鯨,而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艇。潛水艇是船長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堅固,利用海洋的各種能源發電。尼摩船長邀請阿龍納斯作海底旅行。他們從太平洋出發,經過珊瑚島、印度洋、紅海、進入大西洋、地中海,看到許多罕見的海生動植物和水中的奇異景象,又經歷了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最後,當潛水艇到達挪威海岸時,阿龍納斯不辭而別,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於世。
在《海底兩萬里》中,尼摩船長是個不明國籍的神秘人物,他在荒島上秘密建造的這艘潛艇不僅異常堅固,而且結構巧妙,能夠利用海洋來提供能源。他們依靠海洋中的各種動植物來生活。潛艇艇長對戰俘倒也優待;只是為了保守自己的秘密,潛艇艇長尼摩不允許他們離開。阿龍納斯一行人別無選擇,只能跟著潛水艇周遊各大洋。
在旅途中,阿龍納斯一行人遇到了無數美景,同時也經歷了許多驚險奇遇,例如:在巴布亞紐幾內亞他們的船擱淺了,遇到當地土著人的攻擊,尼摩船長用他連接在金屬梯子上的閃電擋住土著人進入鸚鵡螺號;在印度洋的珠場和鯊魚展開過搏鬥,捕鯨手尼德·蘭手刃了一條凶惡的巨鯊;在南極他們被困在厚厚的冰下,船上極度缺氧,但船上所有人輪流用工具和開水把底部厚10米的冰層砸開,逃到大海;在大西洋鸚鵡螺號被章魚所困擾,他們拿斧頭和章魚展開肉搏戰,一名船員慘死;在北大西洋鸚鵡螺號遇到一艘英國驅逐艦(這艘驅逐艦的國籍在原文中並未說明,在《神秘島》中才說明是英國的)的炮轟,除那三位俘虜外個個義憤填膺,用鸚鵡螺號的沖角把驅逐艦擊沉。他們眼中的海底,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發。通過一系列奇怪的事情,阿龍納斯終於了解到神秘的尼摩船長仍與大陸保持聯系,用海底沉船里的千百萬金銀來支援陸地上人們的正義斗爭。[span]
寫作手法
《海底兩萬里》描繪的是人們在大海里的種種驚險奇遇。潛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海底時而險象叢生、千鈞一發,時而景色優美、令人陶醉。美妙壯觀的海底世界充滿了異國情調和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體現了人類自古以來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夢想。凡爾納沒有到過海底,卻把海底的景色寫得如此生動,讀來引人入勝,使讀者身臨其境,表明他具有非凡的想像力。
主要人物
尼摩船長:《海底兩萬里》中的尼摩艇長是小說里一個居主要地位的人物。這個知識淵博的工程師,遇事頭腦冷靜,沉著而又機智。他不是關在書齋之中和溫室里經不起風吹雨打的科學家,而是一個在反抗殖民主義斗爭的烈火中成長起來的民族志士。他搜集海底金銀財寶,支援被壓迫民族的正義斗爭。當祖國淪為殖民地後,他帶領少數志同道合的人潛入海底,用反抗的行動和不滿的言論,支持和喚醒被壓迫民族反抗殖民統治的斗爭。凡爾納借尼摩艇長之口譴責了殖民主義者在印度次大陸的野蠻的擴張行為。表面看來,尼摩艇長似乎是個與世隔絕的心如死灰的隱士,然而從他內心深處迸發出的熾熱的感情,表明他是一個時刻關注著世界政治風雲的科學戰士。尼摩艇長所渴望的不是金錢和財富,而是人身的自由和幸福。他曾吶喊過:「在海中我不承認有什麼主子,在海中我完全是自由的。」這是尼摩艇長的肺腑之言,如實地道出了他對殖民主義統治的強烈不滿,反映了他對自由的追求。他把自由看得高於一切。為了自由他對骯臟的大陸連「一寸土地也不靠近」。他在大海下漫遊著,生活著,他生活的一切必需品都取自於大海,他寧可把多年的用心研究的科學成果同他的身軀一起奉獻和葬於大海,也不願為野蠻的殖民統治者服務。凡爾納塑造的尼摩艇長是處在資本主義上升階段,有著人文主義和民主思想的典型的人物形象。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代表著新興的資產階級的利益。透過他的個性,可以看到處在上升階段的資產階級的代表人物那種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但到小說結尾,尼摩船長所做的一番事:攻擊其他國家的戰船並擊毀。又給他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使人琢磨不透。
阿羅納克斯教授:
生物學家,博古通今,乘潛艇在水下航行,使他飽覽了海洋里的各種動植物;他和他那位對分類學入了迷的僕人康塞爾,將這些海洋生物向我們做了詳實的介紹,界、門、綱、目、科、屬、種,說得井井有條,使讀者認識了許多海洋生物;阿羅納克斯還把在海洋中見到的種種奇觀,一一娓娓道來,令讀者大開眼界。
孔賽伊:
阿羅納克斯教授的僕人,生性沉穩,他從不大驚小怪。總是那麼氣定神閑,為人隨和,從不著急上火——至少你看不出他著急上火。他精通分類理論,遇到什麼總是認認真真或者說一本正經地把它們分類,但是對那些東西的名字卻一無所知,可以說他是個分類狂。
尼德蘭:
是個比較原始的人,一個野性十足的捕鯨手。他也會贊嘆極地的美,但對他來說更重要的是牛排,小牛肉,小酒館里的酒,在陸地上自由地行走。他性情火爆,受不了被監禁,總是計劃逃脫,如果沒有他,教授和孔塞伊最後不可能回到陸地上。

⑨ 歷史學習的一些困惑

實戰心得

歷史知識的三要素是時間、空間、人物,由此構成歷史事件。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有的同學對浩繁的歷史年代,產生畏懼和厭煩心理,甚至說「只記歷史人物和事件,不記歷史年代,豈不省事嗎?」歷史老師往往會回答:學歷史而不知時間,等於騎車上街不看紅綠燈,後果可想而知。所以記憶歷史年代,一要目的明確,二要堅定信心,三是方法得當。這些年來,全國各地的老師和同學,無不為記憶歷史年代絞盡腦汁。所創立的方法,可分為十幾大類計四十七種方法之多。下面依次加以介紹。
第一類,趣味式
所謂「趣味式」,即用感興趣的方式來幫助記憶歷史年代。
(1)諧音法。如馬克思生於1818年5月5日,可把「1818」諧音為「一巴掌一巴掌」,把「55」諧音為「嗚嗚」,合起來就把馬克思生日說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資本家嗚嗚直哭。」
(2)比喻法。如1900年是義和團運動的高潮時期,可把數字的形狀比成義和團群眾拿著各種武器,長矛像「1」字,鋼叉像「9」,盾牌像「00」,從而記住1900年這個歷史年代。
(3)口訣法。也叫順口溜法。有朝代口訣:「唐堯虞舜夏商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隨唐五代十國宋,元明清民到共和」;有帝王年代口訣:「順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緒宣統三」;也有公元年代口訣:「960,建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中國共產黨的一些重要會議,也可編成口訣:「一二三八古,12378;遵瓦在35,七大在45;七屆二中會,已經到49」。這里概括了黨的九次會議,古田會議,一大、二大、三大、八七會議分別在1921年,1922年,1923年,1927年,1929年召開;遵義會議,瓦窯堡會議都在1935年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則在1949年召開。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歷史事件編成順口溜,簡便易記,效果很好。如「從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後各兩千,後漢以後公元後,後漢似前公元前。」這就是把我國歷史分成兩大段,雖不十分准確,卻也大致差不多。又如「夏商周秦前後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繼兩宋,下接元明和清朝。」這一口訣記述了我國朝代興衰次序,二十八個字活畫中國史長河的大體輪廓,再經過具體填充,朝代興衰演變史的全過程就顯得更清楚了。
第二類,對照式
所謂「對照式」,即用中外對照或古今對照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
(4)古今對照法。也稱遠近對照法。公元零年為對稱軸,進行前後對照。以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公元後221年蜀國建立。再如公元前467年我國奴隸制結束,公元後476年西歐奴隸制結束。公元前841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後841年則是唐武宗會昌元年。
(5)中外對照法。把世界史和中國史和年代對照記憶。如我國春秋時期魯國實行初稅畝是在公元前594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倫改革也是公元前594年。再如中日甲午戰爭是1894年開始,朝鮮甲午農民戰爭也是1894年。
再如公元476年,是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標志著西歐奴隸制度的崩潰,而我國公元前476年則是春秋時期的結束,標志著我國奴隸社會的終結。
第三類,比較式
所謂「比較式」,即用互相比較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知道一個歷史年代比較另一個歷史年代,早幾年或晚幾年,便可由一個年代比較出另一個年代來。
(6)比早法。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國近代史早200年,中國近代史是1840年,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再如世界現代史比中國現代史早兩年,中國現代史是1919年,世界現代史便是1917年。
(7)比晚法。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晚25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是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便是1939年。再如第二次鴉片戰爭比第一次鴉片戰爭晚16年,第一次鴉片戰爭是184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便是1856年。
第四類,推導式
所謂「推導式」,即根據記住的歷史年代,經過推導而記住另一個或幾個歷史年代。這只要有一個基點數,然後通過人物,事件之間的歷史關系,就可推出歷史年代來。可從基點數向前推,向後推,同時向前後推。也可互相推。
(8)前推法。從基點數向前推導。例如知道郭沫若寫《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年,李白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清軍入關,均在這一年。
(9)後推法。從基點數向後推導。如知道1818年馬克思誕生,恩格斯比馬克思小兩歲,即1820年誕生;列寧又比恩格斯小50歲,即是1870年誕生。
(10)雙推法。從基點數向前後推導。如記住了抗日戰爭開始於1937年,往前推,十年內戰開始於1927年;往後推,八年抗戰結束於1945年。
(11)互推法。幾個密切相關的年代可以互相推導。如三國的建立年代,依次相差一年。220年魏國建立,221年蜀國建立,222年吳國建立。只要記住其中一個,就可推導出另外兩個。
(12)干支推導法。也稱甲子法。用天乾地支紀年推算出公元年代。我國古代人一般使用甲子紀年法。近代史上也經常使用甲子法表示歷史事件,如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庚子賠款,辛丑條約,辛亥革命等等。學會這種方法,只要記住一個歷史事件是公元某某年,就可推算出另一個歷史事件的公元年代。如辛亥革命是1911年,辛丑條約是倒轉去了十個天乾地支,應是1901年,庚子賠款接著倒轉去了一個天乾地支,應是1900年。
第五類,聯想式
所謂「聯想式」,即用聯想的方式來記憶歷史年代。有相關聯想、相似聯想、相對聯想等等。
(13)相關聯想法。通過相關事物的聯想來記住有關歷史年代的方法。如記住1927年我國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失敗,而由此聯想為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統治,同年周恩來,朱德等同志領導了「八一」南昌起義。毛澤東同志於九月八日領導了秋收起義,張太雷、葉挺、葉劍英等同志領導了十二月廣州起義。再如現代史的三個重要事件的年代,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成功,1919年我國發生五四運動,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三件事密切相聯,每隔兩年發生一件,只要記住一件事發生的年代,其它兩件事發生的年代也就聯想起來了。
(14)相似聯想法。通過相似事物的聯想來記住歷史年代的方法。如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119」這個三位數字是我們大家都熟悉的火警的電話號嗎,由公元前119年,聯想到「119」火警的電話號碼便好記了。
(15)相對聯想法。通過相對事物的聯想記住年代的方法。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經過四年,由爆發年代(1914年)可以聯想到結束年代(1918年);反之,由結束年代也能聯想到爆發年代。

⑩ 論文的三要素是什麼

論文的三要素是論點、論據、論證。

確立論點是寫好議論文的前提。議論文的論點必須做到鮮明、正確。鮮明,就是要明確地表示肯定什麼、否定什麼,贊成什麼,對某件事情、某種現象發表議論,必須態度明朗。

正確,觀點要符合客觀實際、合乎情理,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鮮明與正確,是對初學寫議論文者基本要求。如果再要求高一點,論點還應當有新意,有深意。

所謂新意,是說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總是重復別人的觀點;所謂深意,不能只抓表面現象、就事論事,而要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10)歷史學家三要素擴展閱讀

一篇議論文中,提出論點以後,還必須舉出事實講出道理來證明論點的正確性,這些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就是論據。作為論據的事實,包括史實以及統計數字等。

為了保證事實的真實性,引用的材料要有出處,要檢查核對。作為論據的道理,應該是經過實踐檢驗的,它的正確性應該是為人們公認的。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經過革命實踐檢驗和證明了的真理,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可以作為論據。自然科學中的原理、定律、公式,還有一些在歷史或現實生活中作出貢獻的仁人志士的言論,同樣可以做論據。

但引用時要嚴肅慎重,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歪曲篡改。同時,要徹底弄懂有關論述的精神實質,做到完整、准確。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

有幾個基本要求:一是論據必須能緊緊扣住論點,為論點服務,做到觀點與材料的統一。

如果說確立論點解決了要證明什麼的問題,選擇論據解決了用什麼證明的問題,論證過程則要解決如何證明的問題。這部分知識有兩個要點,一是安排結構,二是選擇論證方法。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家三要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