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救亡國存歷史事件

救亡國存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3-04 20:59:49

1. 中國近代歷史事件 要詳細的

中國近代(公元-1949年)
中國近代史從1840年開始到1949年結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整個中國近代史是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止於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覆亡,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19世紀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強接連發動了侵略中國的戰爭,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斷遭到破壞,西方列強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後,列強對華侵略加劇,中華民族危機日益深重。
鴉片戰爭前,中國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制國家。但由於清王朝這個封建地主政權腐朽沒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逐漸落後。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於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借機侵略中國,但其實質是為了打開中國市場,銷售鴉片.1842年,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中英《南京條約》,中國從此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大量輸出商品和資本,逐漸沖擊著中國封建經濟。
1840年,外國資本主義用堅船利炮打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一場場強加給中華民族的災難。近百年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發動過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戰爭。有公然入侵,也有不宣而戰;有單獨入侵,更有合夥劫掠,強迫中國簽訂了數以千計的不平等條約。通過這些不平等條約,資本主義列強扶植封建勢力作為統治中國的工具;蠶食和鯨吞中國領土;出兵控制,竊取中國軍事要地;劃分勢力范圍;控制重要通商口岸和建立租界;施行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通過戰爭勒索巨額賠款;在中國進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外國資本主義列強推行的殖民主義,引起中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巨烈動盪,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此,中國人民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1840年以來,亡國滅種的危機一直威脅著千年古國。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一代民族精英覺醒:魏源等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洪秀全領導的反清農民起義;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圖強」;孫中山的國民革命。正是他們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同仇敵愾,英勇奮斗,前赴後繼,拼搏不息,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壯篇章。
1851年,洪秀全領導號召農民在金田宣布起義,建號「太平天國」。1853年春,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天京,定為都城,正式建立農民政權,同清朝對峙。1856年,太平軍摧毀江南大營,解除了天京之圍。太平天國在軍事上達到了全盛時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淪陷,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56年,英國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條約》,但遭清政府的拒絕.英國藉此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這次英法聯軍出兵侵略中國,美俄是幫凶.雖然第二次鴉片戰爭與鴉片無關,但其實質與鴉片戰爭一樣,因此叫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後,清朝廷被迫於1858年先後與俄(6月13日)、美(6月18日)、英(6月26日)、法(6月27日)簽訂《天津條約》,與沙俄簽訂《璦琿條約》。
1860年,英法聯軍再度攻佔天津,一路燒殺搶劫,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讓他的弟弟恭親王奕欣擔任議和大臣,留守北京。接著英法聯軍洗劫並焚毀了北京西郊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圓明園,佔領了北京。並強迫清政府簽定《北京條約》。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以奕欣為首。發展中國軍事、民用、教育等,中國資產階級產生並且有所發展。
1883—1885年,中法戰爭,簽定《中法新約》,標志著中國西南的門戶被打開了。
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失敗.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
1900年,帝國主義國家為了鎮壓義和團起義,維護在中國的利益,發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它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沉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
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以「自強」「求富」為目的的洋務運動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資產階級維新派為了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進行了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運動沖擊了封建主義的思想、道德和文化,開啟了思想解放的閘門。中國在飽受列強欺凌、被迫開放的環境中不斷進行著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的變革,中國的近代化艱難起步,社會結構開始逐步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型。
1919年5月爆發了"五·四"學生愛國運動,6月初發展成為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全國規模的群眾愛國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開端。在這個運動中,中國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7月23日,毛澤東、董必武、陳潭秋、何叔衡、王燼美、鄧恩銘、李達等代表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舉行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途因有法國特務監視,轉入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遊船上繼續舉行),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19年爆發的五四愛國運動,標志著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第一次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漲。國共合作破裂後,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統治,進行工農武裝革命,開始了中國革命道路的艱難探索。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中華民族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全國抗日救亡運動不斷高漲。1935年,日本發動華北事變,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全國主要矛盾。1937年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七七事變,中華民族全面抗戰從此開始。中國人民經過八年浴血奮戰,終於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來反侵略戰爭的徹底勝利。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國民黨政府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悍然發動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戰爭,推翻了國民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北伐戰爭、 土地革命戰爭、 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四個階段,終於在1949年推翻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協會召開,標志著中國人民民主革命的偉大勝利。

2. 救亡國存的比喻在成語詞典上是什麼

救亡圖存

拼音
jiù wáng tú cún

來自
清·王無生《論小說與改良社會之關系》:「夫救亡版圖存,權非僅恃一二才士所能為也;必使愛國思想,普及於最大多數之國民而後可。」

釋義
救:拯救;亡:危亡;圖:謀求;存:生存。拯救國家的危亡,謀求國家的生存。

例句
早在30年代;一大批有識之士就以~為己任;投身到社會變革的洪流之中。

3. 近代史上,為救國亡存,中華民族進行了哪些抗爭

早期開明地主的師來夷長技以制自夷,逐漸演變成洋務運動
然後就是農民階級的兩次農民革命------太平天國與義和團
還有晚晴政府頑固派被迫改良,立憲
早期資產階級改良派的戊戌變法運動
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孫中山先生等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舊民主主義革命
五四運動後,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
國共兩黨進行了兩次國共合作,(一為北伐,二為抗日戰爭,組成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

4.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華民族正面臨亡國滅種的緊急關頭,導致緊急關頭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戊戌變法,學習西方制度,變法圖強。
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結束了兩千多年來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農民階級掀起了義和團運動,扶清滅洋。

5. 為尋求救亡國存的道路,戊戌變法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戊戌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事件,是一次愛國救亡運動.它要求發展回資本主義經濟和擴大資產階級政答治權力,符合近代中國發展的歷史趨勢,因此也是一次進步的政治改良運動.它傳播了資產階級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義舊文化、舊思想,又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它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和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為資產階級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

6. 歷史上誰救過亡國公主

李世民的楊妃屬於隋煬帝之女 算是救了亡國公主吧 齊王李元吉的楊妃 好像也是隋朝公主 樓主鑒定一下

7. 先皇早已蹈海自殺 亡國的人沒有資格談論歷史

崇禎是在煤山復上弔死制的,先皇早已蹈海自殺,指的是南宋最後一個宰相抱著末帝投海的歷史事件,意為南宋滅亡,我大漢亡於異族,國破家亡,文明不存,後來的文化都是被異族改造過的偽漢族文化,真正的漢族儒家道統文化已經滅亡。所以有人說去日本看中國的唐代,去台灣看中國的宋代,去韓國看中國的明代,而在大陸卻看不到歷史的聯系。

8. 救亡圖存是什麼事件後由哪位思想家提出來的

在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了喪權辱國的條約後,由思想家嚴復喊出「救亡圖存」的口號。同時發表了《天演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進一步闡述知了救亡圖存的重要性,師夷道長技以制夷。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洋務派苦心經營的富國強兵事業宣告破產。昔日同窗好友的犧牲,國家民族進一步被列強們欺壓,這一切都深深刺痛了嚴復的心。沒有強大政治力量的嚴復,試圖以另一種方式來實現自己的救國主張。

他先是在天津《直報》上先後發表了《論世變之亟》、《原強》、《辟韓》、《救亡決論》等文章,來表達自己變法自強的思想。接著,他還苦心翻譯了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著作《天演論》,書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震動了整個中國的知識界。

人們開始認識到,如果不振作自強就會亡國滅種,只有通過努力,增強自己的實力改變弱者的地位,才能在強者如林的國際博弈中生存下來。

嚴復翻譯的《天演論》的問世,不僅在當時產生了強烈的反響,甚至影響了幾代人,這也奠定了他在中國思想界崇高的地位!

(8)救亡國存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由於《天演論》巨大的影響力,1898年光緒帝下詔命嚴復來京覲見,闡述變法主張。他寫了長篇政論《上光緒皇帝萬言書》,希望光緒帝效法西方,實行全面的變法維新。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戊戌變法的失敗令嚴復心灰意冷,之後義和團運動爆發,他離開了北洋水師學堂。一直到辛亥革命之前,嚴復多次希望通過教育、行政、實業等方式,來實現國家的富強。

他還先後翻譯了亞當•斯密的《原富》(也就是著名的《國富論》)、斯賓塞的《群學肄言》、約翰•穆勒的《群己權界論》和《名學》、甄克斯的《社會通詮》,孟德斯鳩的《法意》(即《論法的精神》)、耶方斯的《名學淺說》。這幾本書加上之前的《天演論》,是嚴復一生中最重要的八部譯著。

「這八部譯著,系統的將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哲學等各方面的學術思想介紹到中國,為中國與西方接軌架設了一道堅固的橋梁。」

同時,嚴復汲取了古人的經驗並結合自己的實例,在《天演論》譯例言里鮮明地提出了「信、達、雅」的翻譯原則和標准,成為我國首創完整翻譯標準的先驅者。這套標准至今仍被翻譯界所推崇,甚至影響到其他領域。

閱讀全文

與救亡國存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